表现主义——促使郭沫若由浪漫主义者走向马克思主义者的催化剂

合集下载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第一篇: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郭沫若就是凭借这本诗集震撼了整个诗坛乃至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

无论就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质量上来说,《女神》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诗集,不仅充分显示了诗歌革命的实绩,而且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的基本内容,是对旧世界的深刻诅咒和对新世界的热烈向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眷恋,对生我养我的地球于劳动人民真挚由衷的赞美讴歌,对古往今来一切革命者与先贤烈士的无比崇敬,是对自然,对科学,对近代文明,对“人”包括自我的热烈赞颂。

《女神》中诗歌的形式多为打破束缚、不拘一格的自由体,而其艺术风格则是狂飚突进、火山爆发式的革命浪漫主义。

气势恢弘,格调雄浑、昂扬,不仅富有感染力,而且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我们不妨把积极浪漫主义拆分为时代精神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一.时代精神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是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有着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女神》的内容和形式与“五四精神”正相合拍。

郭沫若感受到了在20世纪初,伟大的五四运动中,祖国的新生和中华民族的觉醒。

毫无疑问,诗人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

《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中国当时的战争的状况,“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表明了“光明同黑暗底战争”,发出了“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的热情呼唤,并且坚信通过斗争,一定能使“光明更生”、“宇宙更生”。

在《炉中煤》中,诗人把拥有一颗火热爱国心的自己,比成炉中烧黑了的炉中煤,深爱着“年轻的女郎”——祖国。

这种爱国的热情在《凤凰涅磐》中也有集中体现。

它宣告着在五四开辟的新时代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华民族(凤凰)正经历着伟大的涅磐,终将在“死灰中复生”。

诗中“凤歌”“凰歌”以低昂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郭沫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郭沫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郭沫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作者:戴波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6期摘要:郭沫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关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中国社会实质性的探索和研究,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郭沫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传统社会进行研究的方法和内容,通过对文艺考古等方面的实质运用,对我国传统封建社会的概念进行贴切的辨析,这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以及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社会研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郭沫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6-0031-0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就是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保留全部富有活力和传承意义的内容,并且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进行民族文化整合,郭沫若通过自身的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现代对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是通过自身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西方的优秀理论认知糅合而成的。

通过这样的创新结合的方式,经过一段创造过程,集合成为丰富且优秀的理论成果。

而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构成我国拥有自身特色且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特点的体系。

可以说中国现代研究也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一个过程,而在此阶段由郭沫若作为杰出代表的各个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郭沫若作为现代马克思主义者直接参与这一研究体系的构建过程,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把20世纪前叶所产生的关于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重要指导的中国历史学研究成果,称之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通过这样的命名我们也不难看出这是史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认可。

而在20年代一大批著名的史学专家为了构建创新出新的研究体系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郭沫若对其中国化的贡献是巨大的。

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

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系别: 文学与新闻系姓名: 张江楠学号: 20091201485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 姜宗伦教授2013年月日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摘要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堪称是那个时代的风向标志,也是当时理想青年的内心喷发。

作为白话诗的最早践行者之一,郭沫若的诗歌及其理论在现代诗歌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郭沫若早期诗论的核心是主情主义。

他认为“诗的本质专在抒情。

抒情的文字便不采诗形,也不失其诗”①。

郭沫若把情感当成了诗之成为诗的首要因素,实在是抓住了诗的本质内涵。

在郭沫若的诗里,独特的浪漫主义特色,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对郭沫若诗歌的研究,现代流行的文学史只谈它们的社会象征意义,为其诗歌罩上了过多的政治色彩,这无意中淡化了诗人的主观体验和情感。

本文试图从郭沫若的诗学思想入手,探讨其早期诗歌在情感抒发上所具有的浪漫主义特点。

关键字:郭沫若早期诗歌诗学思想情感特点浪漫主义Guo Moruo early poetry emotion expresses the romanticcharacteristicsAbstract:Guo Moruo is one of the great romantic poets in Chin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his poetry is wind marks of the era, and it is also ideal youth heart eruption. As one of the earliest practitioners of the vernacular poems, Guo Moruo heory of poetr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poetry theory. Guo Moruo early poetics is the core of the main doctrine. He believes that "the essence of the poem in the lyric. Lyric text is collecting them, also does not lose his poems."Guo Moruo the emotion as the first element of poetry into poetry, is really captures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the poem. In Guo Moruo poetry, the unique romantic features, give a person with infinite imaginary space and emotional strong resonance. Studies of Guo Moruo poetry, modern popular literature only talk about their social symbolic meanings, its poetry hood for political color, it inadvertently played down the poet's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d emotion. From Guo Moruo poetic thought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early poems characteristics of romanticism in emotion expressing.Keywords:Guo Moruo early poetry poetics thought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romantic①田汉.宗白华.郭沫若.三叶集[C].上海:亚东图书馆,1982绪论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自由体诗歌的出现,结束了早期新诗文白参杂的局面。

试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本土化体现——以郭沫若的诗歌为例

试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本土化体现——以郭沫若的诗歌为例
神 州 文学
对 州
以 郭 沫 若 的 诗 歌 为 例
试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 中Fra bibliotek的本土化体现
王雅 菲
东北师范大学 摘要 : 浪漫主义是 欧洲十九世 纪的重要 文学思潮 , 在传入 于郭沫若本人 , 他看到中国积贫积弱 的现状 , 期望破坏这个 腐 中国的过程 中, 中国的知识 分子 受其影响颇深 , 中国文人将传 败 的世界 , 从而形成崭新 的世界 的政治理想 。 于是他歌颂西方 统的浪漫主义融入其 中, 从 而产生了中国本 土化得特 色, 成为 先进的工业文 明 , 他歌颂 涅粜 的凤凰 。 同时郭沫若身上也承载 文坛 的独特风景 , 产生 了重要 的影响 。 本文主要论述 了郭 沫若 着救世 济民的思想 , 他宁愿牺牲 自我 , 拯救世界。于是出现 了 对 浪 漫 主 义 的接 受 与应 用。 自我燃烧 的凤凰 、 天狗的意象 。 从诗 中也表达 出郭沫若 的政治 关键 词 : 浪 漫 主 义 本 土化 文 学思 潮 理想 , 而郭沫若的理想也表达 了当时中国文人的普遍理想 。 其二 , 中国的浪漫主义与启蒙运动并驾 齐驱 , 浪漫主义成 纵览近现代文学思潮 , 大量 的西方文学思潮涌人 中国 , 而 为启蒙者开启 民智 的一种工具。 在欧洲 , 启蒙 主义先于浪漫主 中国文人将其与 自身的情况结合 。 在 中国现 当代文学史 上 , 产 义而存 在 , 由于中国特殊 的状况 , 将 浪漫主义思潮与启蒙主义 因而浪漫主义本身也成为启蒙的一种 工具 。 郭 生 了各种思潮 , 比如 , 现实主义思潮 、 自由主义思潮 、 唯美主义 思潮同时引进 , 思潮等 ,而浪漫主义思潮作为十九世 纪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 沫若的诗歌 《 女神》 中设置 了无所不能 , 卓尔不群 的女神形象 , 女神” 来展现 “ 人” 的伟大 , 随手郭沫若早年受 到“ 泛神 思潮 , 传人中国后也掀起 了不小 的波浪 , 成为时代洪流 中浓墨 最终借 “ 重彩 的一 笔 。 论” 思想 的影响 , 但“ 女神” 中的“ 神” 仍然 具有 “ 人” 的特质 。 《 女 浪漫 主义作为一个文艺名词 ,勃兰兑 斯曾经说过 : “ 浪漫 神》 的 自我抒情主人公 首先是“ 开辟洪荒 的大我 ” —— “ 五 四” 主义 在每个文学部 门使风格赋有新的活力 ,曾经在艺术范 围 时期觉醒的中华 民族 自我形象 。之后诗人展现 了冲破一切天 引发出热烈的 , 奔放的 , 无 所 顾 忌 的情 感 。 而 这 内带来从 未梦想过 的题材 ,曾经让 自己受到各种社会观念和 马 行 空 的 世 界 , 宗教 观念 的滋 润, 曾经创造 了抒情诗 、 戏剧 、 小 说和批评 , 曾经 种形象正为当时如死水般 的中国诗坛投下一枚炸弹 ,引发 了 作为一种 滋润 万物 的力量渗入 了历史科学 ,作为一种鼓舞一 巨大反响。 人们 的思想在新市 的号召下得到解放 。 若果说前文 切的力量 渗入 了政治 。 ” 在西方浪漫主义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 提到的浪漫主义与中国文人儒家思想 的结合是富有政治意味 次对 “ 人” 的发现 , 曾经作为艺术 中的经典范畴而 被广泛应 的话 , 那 么, 浪漫主义具有启发 民智 的意味便具有一定 的社会 用于文学 , 历史学甚至政治。而在文学作 品中 , 浪漫 主义也被 意 义 。 描述 成具有独特风格 的思潮 。 其三 , 浪漫主义与 中国古典神话 的融合 , 在前文 中提到 了 浪漫主义在西方是一种创作形式 ,在被 中国作家接受 的 浪漫主义传人中国 , 经过中国文人 的改造具有 了一定 的特色 , 过程 中不仅仅是一种表现方式 ,浪漫主义逐渐转化为一种摆 中国“ 五 四” 时期的作家在早 年都经过传统 的中国文化熏 陶 , 脱束缚 , 争取 自由的工具 , 因而也带有 了一定 的启 蒙意 味 , 浪 所 以浪漫主义传 入中国时 ,中国本土 的一些浪漫色彩 的质素 漫主义在中国传播 的过程也 因为 以上 的原 因生成 ‘ j - 自己的本 便不 自觉得运用到了作 品种 ,对于神话和 民间故事 的运用尤 土化特色。 为突 出。 在郭沫若 的诗歌《 女神之再生》 中, 将背景设 置在共工 其一 ,浪漫主义在传播 的过程 中与 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 与颛顼 的争帝使不周 山断裂 的神话环境 中,从古代 的神话 中 合, 深受儒家思想 熏陶的 中国文人 一向以“ 达 者兼济天 下” 为 演绎 出“ 女神 ” 超脱 自由的声音 , 使我们不得不将 “ 女神 ” 与 中 己任 , 具有强烈 的爱 国情怀 , 甚至还有狭 隘的 民族 自尊 心 , 自 国造物之神女娲联系起来 。 豪感和 自以为是的救世济 民感 。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作 为中国现 当代 文学 史上 的重要 早期的创造社诗人代表郭沫若其创作具有鲜 明的浪漫主 思潮 , 引领了不少作家 , 因而也创作 了不 少作 品。随着 时代 的 笔者认 为浪漫 主义 的文学思潮并没有退潮或者衰落 . 而 义 印记 , 但 随着 郭沫若 3 0年代创作思路 的转 向, 郭沫若 的创 演变 , 作风格并没有为当时的政治所变质 ,而是将 当其政 治理想融 是融人 中国的时代洪流 中, 不断与 中国本土精神结合 , 产生了 人到 了创作 中进而形成 了“ 政治学浪漫主义” 。从 郭沫若 早期 中 国特 有 的浪 漫 主 义 。 的诗歌 中我们不难 看出 , 郭沫若善于运用表现主义的手法 , 运 参考文献 : [ 1 ] _ T _ 1 g . 新诗诗体生成论【 M ] . 北 京: 北京九州 出版社 , 2 0 0 7 用呐 喊的方式抒发 自己的心声 : “ 我 飞奔 , 我狂 叫 、 我燃 烧 、 我 如烈火一样的燃烧 ! 我如 大海一样 的狂 叫! 我如 电气一样的飞 [ 2 】 余 兆平 . 浪漫主义在 中国的四种 范式[ M] . 桂林 : 广西师 跑 !……我便是我呀( 《 t 天狗》 ) 郭沫若在《 天狗 》 中便显 出“ 天 范大学出版 社, 2 0 1 1 狗” 破坏一切 的能力 , 第一次肯定 了人 的价值 , 激励 了年 轻人 [ 3 ] 勃 兰兑斯. 十九世纪 文学主流[ M] 张道 真译. 北京 : 北京 挣脱枷锁 , 争取 自由。 这无疑是伟大 的解放与觉醒。其 中他从 人 民 出版 社 , 1 9 9 7 自我 出发 , 表现 自己对新 时期 的热情 的赞美 , 此外 , 郭沫若 对 『 4 ] 钱 理群 温 儒敏 吴福 辉. 中国现代 文学 三十年[ M ] . 北 科学文 明的西方表达了强烈的喜爱 , 最 明显 的是在其 1 9 2 0年 京 : 北京大学 出版社 , 1 9 9 8 [ 5 ] 刘长 华. 浪漫 主义诗 学 的本土 化及其 艺术底蕴f J ] . 重庆 6月写的《 笔立 山头展望》 “ 大都会的脉搏 哟 !生的鼓动哟 !打 着在 , 吹着 在 , 叫着在……喷着在 , 飞着在 , 跳着 在…… 四面的 社 会 科 学 . 2 0 1 2 ( 3 ) 天郊烟幕朦胧 了! 我的心脏呀快要跳出来 了 ! ……” 他赞美工 作者简 介:王雅菲 。东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在读研究 业 文明 , 表 达 内心 的真实想法 , 不是 如涓涓细流 , 而是火 山死 生 。 得喷发 , 这与浪漫主义主张 的重视心灵 , 崇 尚主观相一致 。至

外国文学史复习题(附答案)

外国文学史复习题(附答案)

外国文学史复习题(附答案)名词解释1、自然派(1)自然派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一个派别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2)该派的领袖是果戈理。

这一派的作家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呼吁妇女解放。

在题材上多以“小人物”为主人公。

题材以小说为主。

2、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2)代表人物有瓦莱里、里尔克、庞德、叶芝、艾略特等(3)该派的鲜明特征是:创造病态的“美”。

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再换绝种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3、《吉尔伽美什》(1)代表了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2)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完整史诗(3)在表现吉尔伽美什为明建立功勋的英勇行为时也描绘了他敢于违抗神意的探索精神4、“布莱希特体系”(1)布莱希特革新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喜剧模式,创立了“布莱希特体系”(2)受中国戏剧影响,他追求一种“陌生化效果”,摆脱情景交融状态,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意识,领悟剧中的哲理5、黑色幽默(1)20世纪60年代风行美国的用戏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2)“黑色”指可怕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指对这种现实的嘲讽(3)“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方法6、《旧约》全书共39卷,可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试问杂著4部分是古代希伯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总集,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学影响广泛而深远。

7、古典主义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为古典主义。

主要特征是政治上拥护王权,主张国家统一;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

8、《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创作的总称,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部分,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资产者的发家、贵族的没落、金钱的万能来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金钱社会9、新感觉派20世纪上半叶在日本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

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

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系别: 文学与新闻系姓名: 张江楠学号: 20091201485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 姜宗伦教授2013年月日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摘要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堪称是那个时代的风向标志,也是当时理想青年的内心喷发。

作为白话诗的最早践行者之一,郭沫若的诗歌及其理论在现代诗歌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郭沫若早期诗论的核心是主情主义。

他认为“诗的本质专在抒情。

抒情的文字便不采诗形,也不失其诗”①。

郭沫若把情感当成了诗之成为诗的首要因素,实在是抓住了诗的本质内涵。

在郭沫若的诗里,独特的浪漫主义特色,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对郭沫若诗歌的研究,现代流行的文学史只谈它们的社会象征意义,为其诗歌罩上了过多的政治色彩,这无意中淡化了诗人的主观体验和情感。

本文试图从郭沫若的诗学思想入手,探讨其早期诗歌在情感抒发上所具有的浪漫主义特点。

关键字:郭沫若早期诗歌诗学思想情感特点浪漫主义Guo Moruo early poetry emotion expresses the romanticcharacteristicsAbstract:Guo Moruo is one of the great romantic poets in Chin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his poetry is wind marks of the era, and it is also ideal youth heart eruption. As one of the earliest practitioners of the vernacular poems, Guo Moruo heory of poetr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poetry theory. Guo Moruo early poetics is the core of the main doctrine. He believes that "the essence of the poem in the lyric. Lyric text is collecting them, also does not lose his poems."Guo Moruo the emotion as the first element of poetry into poetry, is really captures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the poem. In Guo Moruo poetry, the unique romantic features, give a person with infinite imaginary space and emotional strong resonance. Studies of Guo Moruo poetry, modern popular literature only talk about their social symbolic meanings, its poetry hood for political color, it inadvertently played down the poet's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d emotion. From Guo Moruo poetic thought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early poems characteristics of romanticism in emotion expressing.Keywords:Guo Moruo early poetry poetics thought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romantic①田汉.宗白华.郭沫若.三叶集[C].上海:亚东图书馆,1982绪论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自由体诗歌的出现,结束了早期新诗文白参杂的局面。

郭沫若文艺美学思想研究--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的融合

郭沫若文艺美学思想研究--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的融合

enthusiasm Was
The May
1 9 1 9.Guo accepted
the bourgeois
SO
democratic ideas on.On the other
from the works of
Rabindranath Tagore,Goethe,Heine,and pantheism
清末近代之际迎来西学东渐之风西方各种学术通过西洋传教士或中国知识分子的介绍翻译纷纷涌入中国在渐渐开放的视野与观念下中国现代美学接触和移植了西方美学同时又运用西方美学观点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深刻的反思逐渐形成一种中西互鉴相融合的基本格局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made remarkable
art
achievements in poetry,prose,fiction,historical drama,literature and
theory,
archaeology,history,calligraphy,and many
wealth for
he
other academic fields.He left
到了哲学上泛神论思想的影响。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但他的浪漫主义思想与十 九世纪末西欧的浪漫主义思想却又有着显著的区别,他的浪漫主义是生根在中国 的土壤上的,是和中国的革命现实相关联的。在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郭 沫若重视感情的自然流露、重视灵感、重视直觉,强调创作的不自觉性。他主张 “表现说’’,反对模仿和再现,认为主观是艺术的根源,而主观感情的表现是艺 术的本质,他把艺术放在一个很崇高的位置上,肯定艺术对社会的改造作用。郭 沫若在接受浪漫主义的基础下,吸收了表现主义,他的文艺观具有多元复合的倾 向。郭沫若把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融合起来,注重自我表现和感情的流露,强调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特质——郭沫若作品《凤凰涅盘》中的革命浪漫主义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特质——郭沫若作品《凤凰涅盘》中的革命浪漫主义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特质——郭沫若作品《凤凰涅盘》中的革命浪漫主义第一篇: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特质——郭沫若作品《凤凰涅盘》中的革命浪漫主义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特质——郭沫若作品《凤凰涅槃》中的革命浪漫主义摘要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文在短短三十年的发展中占据了中国文学史上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地位。

现代文学产生了很多新的文学特质,郭沫若说:“中国的浪漫主义没有失掉革命性,而早就接受革命的思想”,是一种革命的浪漫主义。

我这里就以郭沫若作品《凤凰涅槃》为视点浅析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革命浪漫主义。

关键词:1、现代文学2、郭沫若3、革命浪漫主义“五四”运动和新文化革命兴起之时,造就了一大批的爱国主义知识分子,社会环境,思想发展,形成了特殊的文学发展潮流。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文学在短短三十年的发展中占据了中国文学史上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时“主流文学”的宗旨便是揭出社会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从而改良社会,改良人生,这种文学的革命性质同现代性一样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十分重要的特质之一。

乱世造英雄,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也必定造就文坛的大家。

鲁迅、沈从文、矛盾、胡适、郭沫若等都是杰出的代表。

特别是鲁迅和郭沫若更是当时文坛上的两面旗帜。

虽说文风迥异,却是为着振兴中华这一共同目标而奋斗着。

郭沫若自己的那种反抗黑暗、要求自由的精神就正是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革命的愿望和理想,而他的那种雄浑的气魄,横溢的天才,奔放的热情,激越的情调,丰富的想象和卓特的风格却都表现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特点来。

①这种革命的思想和浪漫主义的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郭沫若径直地走上了革命浪漫主义的道路。

郭沫若的民主主义思想的萌芽还是比较早的,早在他少年时期就受到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思想的影响,对新民主制度有热切的向往,对当时的黑暗现实和封建主义思想进行了强烈的反抗。

当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思潮发起时,郭沫若就积极参与,不遗余力得参与、奔走。

1913年,郭沫若与当年的鲁迅一样赴日留学,他到日本也是学的医学,同样怀着“富国强兵”的想法。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色彩

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色彩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浪漫主义色彩13汉语言文学1班张炜摘要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由于“五四”运动的浪潮,激起了远在日本人的郭沫若的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情,于1919年下半年起至1920年上半年,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进入了空前的高峰时期,收获了大量的诗篇。

1921年8月,郭沫若将这一时期所做的154首诗歌结集出版,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诗歌集——《女神》。

关键字郭沫若《女神》浪漫主义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也是一个主观性、抒情性很强的浪漫主义诗人。

许多的原因都影响着他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当时的时代特性、从小喜欢的诗人以及远渡日本留学时又受到雪莱、歌德、海涅等人的影响。

“五四”时期创作的《女神》是其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成就了中国现代白话诗歌的奠基之作。

《女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充满了作者的自我表现;在情感方面,以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为主;形式上倡导自由,没有固定的字节、字数上的限制,一切以作家的自己的表现为主。

一、郭沫若浪漫主义形成的原因从时代背景来说,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在维新变法的失败后,开始宣传启蒙主义。

在20世纪初的留学学生群体中,出现了更激进的启蒙主义者,而在这股启蒙思潮中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开始萌芽。

郭沫若正好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中,被民主自由所影响,因此他的浪漫天赋得以发展。

而且,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到泰戈尔、雪莱、歌德、海涅等著作影响,倾向于泛神思想。

这是他同西方浪漫主义作家思想沟通的重要桥梁。

郭沫若不仅从国外许多浪漫主义作品中看到与泛神论的关系,还说过“宇宙观以泛神论为最适宜。

”加上当时那种对祖国现状的担忧与失望,促使他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发展。

郭沫若说:“五四运动发动的那一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

”总之,郭沫若走上浪漫主义创作道路是和时代潮流分不开的。

从郭沫若喜好的文学倾向来看,他说过“唐诗中我喜欢王维、孟浩然,喜欢李白、柳宗元,而不甚喜欢杜甫,更有点痛恨韩退之。

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雪莱的影响

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雪莱的影响

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雪莱的影响浅谈郭沫若创作中受到雪莱的影响五四是一个激情与浪漫并存的年代,时代的呼唤,社会的催促,民主的觉醒,这个切,悄然无息的孕育着一个新的文学生命——浪漫主义。

在五四时期,西方的浪漫主义思潮开始进入中国文坛,如雨后春笋,悄不过立。

英国的拜伦和雪莱此时作为浪漫主义的典型人物,开始为中国文人们所接受。

五四时期的创造社就是以“浪漫”为口号,郭沫若作为此社团的领导人物之一,自然是深受影响,。

而其中,郭沫若受到雪莱的影响更多,他曾说“译雪莱的诗,是要使我成为雪莱,是要使雪莱成为我自己。

我译他的诗,便如像自己在创作的一样。

”[9]这样的迷恋与狂爱,自然使郭沫若的创作受到雪莱极大影响。

(一)创作动机上,主观意识性即灵感说的影响所谓“浪漫主义”,归根结底是一种主观意识形态。

在雪莱的观点里,“一般说来,诗能够解作‘想象的表现’”。

[10]从这里能够看出,雪莱认为创作诗歌应该是从自我的主观意识出发,由内而外的外放出来的才是诗,表达自我,揭露内心。

雪莱很推崇想象的作用,在《西风颂》中,他因一场狂风暴雨而受到启发,联想到现世生活,因而挥笔创作。

雪莱的这种由内产生的主观意识创造性,在郭沫若的思想里,便是灵感一说。

郭沫若认为。

诗= 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1]p238,他说“直觉是诗细胞的核,情绪是原形质,想象是染色体。

[1]p244从这段话能够看出,郭沫若认为创作也应该是人的主观因素占据主导地位的,应该是某一时刻突然的精神来潮,受到某种启示在心里激起一种想要书法的冲动,不是心里计划今天要写一首诗,就为了实现这个计划而去坐在桌前苦思冥想。

创作的灵感是无意识中的得到的,没有预期,没有计划,没有数量,可能一发而不可抑制,也可能几天几月没有一点冲动。

例如《凤凰涅槃》的创作,就是郭沫若在上课的时候,诗意突然来袭写出了前半。

晚上快要睡觉时,后半部分灵感又突然出现,由此完成的。

由此可见,在主观意识这个点上,郭沫若的创作思想是与雪莱有共鸣,且受了影响的。

浅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浅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浅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摘要: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之一,对于文学创作和艺术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郭沫若先生在中国浪漫主义新诗创作方面具有开创性的巨大作用。

本文首先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过程,然后论述了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的四个主要特征,最后表达了对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浪漫主义郭沫若文学艺术一、引言浪漫主义是人类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段高峰,它应时代的需求而生,又推动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它引领了一个属于自由和浪漫的时代,又在不断的自我丰富和完善之中走向更加自由和浪漫。

在法国大革命的浪潮中诞生之后,浪漫主义就不可避免烙下了革命的印记,一方面是对传统社会封建礼教的憎恶和反抗,同时也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呼喊下催生着一种更加和谐的人类文明体制。

当威廉•华兹华斯在英国西北湖区吟诵着《序曲》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没有封建礼教束缚的无比自由、清晰的美丽画卷,而听着乔治•拜伦高歌着“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内心澎湃起的是一股针对社会黑暗现实的亟待爆发的强大力量。

毫无疑问,这样一种标榜自由和主张革命的浪漫主义思潮对于正处在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当郭沫若等一批资产阶级革命派人借着欧洲浪漫主义的东风创立新诗体系,并将自由和解放的愿望吹向中华大地时,中国文坛震惊了,中国社会震动了,中国人民震醒了!虽然郭沫若并没有在文学理论上提倡过浪漫主义,但是他却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浪漫主义的领导者,其很多诗歌作品也正是对浪漫主义的最好诠释。

二、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一)战斗者和弱者的对决对决是一切新事物在诞生初期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也是新事物宣告自己存在的最为直接、最为有力的途径。

在惠特曼和歌德等人作品的深深影响下,浪漫主义的文学创作理念已经在郭沫若的心中悄然形成,他渴求更为直截了当、更为强烈奔放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传统的诗歌体制显然不能满足这一内心诉求的,反而会进一步压制内心情感的爆发。

20世纪外国文学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潍坊学院

20世纪外国文学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潍坊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下面属于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内容的是?A:启蒙主义文学B:古典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人文主义文学答案:C2.罗曼·罗兰属于?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后现代主义答案:A3.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属于?A:现实主义B:现代主义C:浪漫主义D:后现代主义答案:B4.反传统最为强烈的是?A:后现代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现实主义答案:A5.20世纪三大文学板块是?A:浪漫主义文学B: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C:“第三世界”文学D:传统的现代主义文学答案:BCD6.与“拉美文学爆炸”相关的是?A:“第三世界”文学B:魔幻现实主义文学C:马尔克斯D:阿斯图里亚斯答案:ABCD7.与新兴社会主义文学相关的是?A:新的人物B:新的世界C:新的风格D:新的意义答案:ABCD8.20世纪多种文学思潮和流派往往是并存发展。

A:对B:错答案:A9.20世纪西方文学在思想方面空前活跃。

A:错B:对答案:B10.多姿多彩的个性化构成了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一大特色。

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老人与海》一方面歌颂了人类的伟大力量,一方面又对人生表现出无可奈何的绝望心情。

A:错B:对答案:B2.《老人与海》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就包含着多层发杂的意义,是一个巨大而深刻的象征结构。

A:错B:对答案:B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出自海明威的《战地钟声》。

A:错B:对答案:A4.关于桑提亚哥理解正确的是?A:在精神上和风度上取得胜利B:捕鱼斗鲨的英雄C:失败的英雄D:人生搏斗场上的英雌答案:ABCD5.下列与“迷惘的一代”有关的是?A:“美国梦”的破灭B:美国“逆向移民”C:美国战后文学D:斯泰因答案:ABCD6.下列属于“迷惘的一代”的作家的有?A:卡明斯B:帕索斯C:菲茨杰拉德D:海明威答案:ABCD7.“迷惘的一代”作家多来自?A:美国B:法国C:德国D:英国答案:A8.《老人与海》结尾老人梦到的野兽是?A:狮子B:鲨鱼C:大象D:老虎答案:A9.“迷惘的一代”的作家与哪一个城市密切相关?A:伦敦B:巴黎C:柏林D:纽约答案:B10.《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代表工业文明的人物是?A:克利福B:厄秀拉C:梅勒斯D:康妮答案:A第二章测试1.高尔基把哪种文学推向了高峰?A:未来主义文学B:无产阶级文学C:表现主义文学D:超现实主义文学答案:B2.激发了小高尔基对文学和美好生活追求的亲人是?A:母亲B:外祖母C:外祖父D:父亲答案:B3.称作是哥萨克社会历史上一面镜子的作品是?A:《静静的顿河》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一个人的遭遇》D:《铁流》答案:A4.下列称得上是史诗作家和悲剧作家的是A:马雅可夫斯基B:高尔基C:肖洛霍夫D:叶赛宁答案:C5.为什么说肖洛霍夫的作品具有“地域性”风格?A:描述了顿河地区的历史。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郭沫若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郭沫若

第三章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郭沫若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郭沫若生平思想及创作概况。

2、把握郭沫若的诗歌观念与主张。

3、鉴赏郭沫若的诗歌集《女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泛神论思想指导下诗歌观念。

2、掌握郭沫若诗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3、《女神》开一代诗歌风气的特点4、《女神》的思想艺术成就三、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师生探讨相结合。

第一节郭沫若的思想及创作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鼎堂,四川乐山人,郭家原籍本是福建汀州府宁化县。

据说祖先“先背着两个麻布上川的”,靠几代人的惨淡经营,家道几经兴衰,直到郭开贞父亲一代,才真正成了殷实的中等地主兼商人家庭。

学名开贞,“开”是排行,“贞”是本名。

一九一九年首次发表新诗时,自署笔名“沫若”。

并以此为号。

这是由其“故乡的两条河,沫水与若水合拢来的”,“沫水”即大渡河,“若水”即青衣江,名号意在不忘故土。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作家、戏剧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

他是继鲁迅之后,我国革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出版于一九二一年八月,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开一代诗风。

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一、童年和中学时代(1896——1913)郭沫若1892.11.16出生于家乡乐山县沙湾镇,依山傍水,迎面流泄着湍急的大渡河,背后横亘着雄伟的峨眉山,身边更有着清澈见底的茶溪从山麓蜿蜓而下,把周围有“海棠香国”之称的土地装扮得倩丽多姿。

郭家较开明,祖父因仗义疏财,父亲郭朝沛却因懂得一点医术,深受乡人敬重,并能凋败家业重振起来、郭家大门有两副楹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事以利人皆德世言堪持赠即文章母亲杜邀贞对他影响最大,十五岁下嫁郭家,虽没读书,但单凭耳濡目睹,也识得一些字,且能默记暗诵许多唐宋诗词:翩翩少年郎,骑马上学堂先生嫌我小,肚内有文章《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培养了他最早对诗歌的兴趣。

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

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

档案编号: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摘要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表现了五四时期的特定精神,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摆脱了旧时格律的束缚而趋于自由诗,在诗歌的魅力与独创性上,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是有着重要地位的,因此,有必要对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进行研究。

关键词:郭沫若浪漫主义革命理想目录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 (1)一、浪漫主义的内涵与发展 (3)(一)浪漫主义的内涵 (3)(二)浪漫主义的发展 (3)(三)郭沫若对浪漫主义的新注解 (4)二、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背景分析 (5)(一)不屈的强者与逃避的弱者 (5)(二)叛逆的青春与传统的道德 (5)(三)理想的失落与身份的迷茫 (6)(四)自由主义与五四精神的结合体 (7)三、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的独特之处 (8)(一)郭沫若诗歌有强调现实社会的一面 (8)(二)郭沫若诗歌有宣传革命理论的一面 (9)(三)郭沫若诗歌有追求自由爱情的一面 (10)(四)郭沫若诗歌有讽刺社会弊端的一面 (11)四、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郭沫若的浪漫主义使中国文学作品的创作摆脱了理性的束缚,由传统的描摹自然、重视理性转向了描摹自我的内心世界、重视自我情感的抒发,崇尚自然,以自我为中心来构建自我的浪漫世界是郭沫若界浪漫主义诗歌的三大突出特征。

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郭沫若的作品高举新文化运动的大旗,从中国古代的民间文学创作中大量汲取营养,从而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种种束缚,开始发挥自由的想象,表达强烈的情感,并从内容、语言、形式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改革尝试,这一切都构成了郭沫若浪漫主义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因此研究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倾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浪漫主义的内涵与发展(一)浪漫主义的内涵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开始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文学、和文化运动,大约就发生在1790年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

它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且开始强调如不安、惊恐等情绪,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壮丽时表现出的敬畏。

论郭沫若创作的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创作的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学校:班级:姓名:目录Abstract: 郭沫若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有重要的影响,郭沫若文学创作中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和共鸣,对其诗歌《女神》《天上的街道》《天狗》历史剧《屈原》《李白与杜甫》等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进行了大量的浪漫主义的学术讨论与赏析,可以说前人之述备矣。

相比于前人在郭沫若宏观长线上的分析略有欠缺,对其浪漫主义人文价值的挖掘深度还有所欠缺,对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研究中诗歌舞台历史剧是重要的线索,而这两条线索不是平行的,而是关联的故基于此,本文的写作有两点目的第一.主要联系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与宏观浪漫主义的分析对比进行切入,如与创造社的关系、与中国新诗的关系、与中外现当代浪漫主义的对比,重点在于商讨对郭沫若浪漫主义的人文价值与价值取向进行宏观把握。

关键词:浪漫主义,宏观,郭沫若,对比,人文价值Key words:Romanticism ,Macroscopic、,GuoMoRuo, Comparison humanism 1.绪论2.(分论点一)郭沫若文学浪漫主义背景阶段2.1 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2. 2 郭沫若文学的创作阶段3.(分论点二)郭沫若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3.1 郭沫若诗歌中浪漫主义的表达3.2 郭沫若历史剧中浪漫主义的表达4.(分论点三)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4.1 郭沫若文学创作的旗帜性4.2 郭沫若文学创作的革命性绪论: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郭沫若是他1919年9月发表新诗时曾用笔名。

郭沫若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学家、其文学创作有诗歌、历史剧、散文等诸多文学体裁,新诗的奠基人之一,现代诗派奠基人之一,郭沫若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有重要的影响。

郭沫若文学创作中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和共鸣,对其诗歌《女神》《天上的街道》《天狗》历史剧《屈原》《李白与杜甫》等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进行了大量的浪漫主义的学术讨论与赏析,可以说前人之述备矣,本文的写作有两点目的第一.主要联系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与宏观浪漫主义的分析对比进行切入,如与创造社的关系、与中国新诗的关系、与中外现当代浪漫主义的对比,重点在于商讨对郭沫若浪漫主义的人文价值与价值取向进行宏观把握,不具体拘泥于其某个时期的具体作品。

文学考研郭沫若历史剧考点总结

文学考研郭沫若历史剧考点总结

文学考研郭沫若历史剧考点总结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与历史剧作家,在诗歌方面,其新诗代表作《女神》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同时,又是一位兼具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剧作家,五四时期对历史题材处理具有浪漫主义特征,抗争时期的历史剧,《棠棣之花》(1941)、《屈原》(1942)、《虎符》(1942)、《高渐离》(1942)、《孔雀胆》(1942)《南冠草》(1943)六部大型历史剧,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精神巧妙结合,更是将浪漫主义历史剧与席勒式的政治剧集合起来而形成独特的历史剧风格。

思想来源郭沫若具有浪漫主义气质,广泛接受泰戈尔、雪莱、海涅、歌德、惠特曼以及波德莱尔、魏尔伦等外国诗人影响,特别是惠特曼那种豪放的诗歌风格,在此影响之下,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代表诗歌作品《女神》,以浪漫主义诗意为主调,借助驰骋的想象力,表现出五四一代那种冲破一切丑恶事物、推翻腐朽势力的力量,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现代自我形象。

郭沫若喜欢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魏尔伦的作品,受其影响,将象征纳入浪漫主义的总体框架中,强化诗歌的精神底蕴。

《女神》那些充满激情与想象的诗篇几乎都有象征意义,《凤凰涅槃》以凤凰更生象征诗人自己与祖国的新生。

浪漫主义史剧创作继承了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歌德、席勒、和我国元杂剧等的古典悲剧美学传统,悲剧冲突庄重严肃,格调高昂悲壮,富有悲壮崇高之感,这与曹禺刻画灰色人物,平凡人物的精神悲剧与忧愤深思、缠绵沉挚的悲剧美不同,郭沫若的史剧表现出崇高悲壮悲剧精神。

题材选择在历史剧创作过程中,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精神结合起来,以对历史人物的再创造表达对那个时代的忧愤之情。

取材古代人和事,但都面对现实说话,借古抒怀,融汇着风雷激荡的历史时代,具有强烈的现实战斗精神。

以现代人的眼光关照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让人们从古代联想到现代,引起人们的神思,启发人们面对历史、认识现实。

反侵略、反投降、反分裂、反独裁,彰显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英勇斗争,不怕流血牺牲的悲剧斗争精神,这是郭沫若历史剧的共同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Q i n g h a i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n i n g Q i n g h a i 8 1 0 0 0 8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i s p a p e r p r o v e s t h e c a t a l y s t f u n c t i o n o f e x p r e s s i o n i s m t r e n d t h a t c h a n g e s Gu o Mo r u o f r o m a
1 E r 1 XDr e s s i - oni 0 s m
P r o mp t i n g Gu o Mo r u o f r o m a Ro ma n t i c s t t o a Ma r x i s t
M A Ch a o, LI U Xi a o l i n
第3 0卷 第 0 3 期
2 0 1 5 年 0 3 月
乐 山师范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L e s h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0. No . O3
Ma r . 2 0 1 5
表 现 主 义
马克 思主义者 的催 化剂 促使 郭沫若 由浪漫主义者走 向
马 超 , 刘 晓林
( 青 海师 范 大学 , 青海 西宁 8 1 0 0 0 8 )

要: 文章从表现 主义文艺思潮对于郭沫若的思想转变 和文学创作发生影响的角度 , 来论证表现主义文艺思潮对于
郭沫若 由浪漫主义者转变 为马克思主义者产生的催化作用。这种催化作用本文认为主要在于表现主义文 艺思潮 自身独特
郭 沫 若 是 一 位 极 具 叛 逆 精 神 的 浪 漫 主义 诗
以来 都 广受 重 视 ,但 对 于其 早 年复杂 的思 想 和美 学 观 念 的形 成 与 转变 却 直 到 进入 新 时期 的 2 0年
人 ,对于郭沫若诗歌和历史剧的研究 与评论一直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9 — 2 0
Ro ma n t i s t t o a Ma x i s t by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i n lu f e n c e whi c h e x pr e s s i o ni s m a c t s o n Gu o S t h o ug h t s a n d h i s wr i t i n g s t y l e . Th e c a t a l y s t f un c t i o n i s ma i n l y e mbo di e s i n t h e un i q u e a r t a n d s o c i a l f un c t i o n v i e w o f e x p r e s s i o n i s m
浓 厚 的人 , 他在 1 9 2 2年 8月 回复茅盾 对他 的批 评
始的极力推崇个性主义的浪漫主义者转变为坚定 的 马克 思 主义 者 的原 因的研 究 就 显 得 意 义重 大 。
近 年 来关 于 郭沫 若 文 学 思 想 转 变 的研 究 成 果 颇
时说 : “ 我是一个偏于主观的人” , “ 我觉得我 的想 象 力 实在 比我 的 观察 力 强 ” , “ 我 是一 个 冲动l e a r i n g Gu o S e a r l y v o g u e v i e w o f a r t a n d i f n a l l y c h a n g e s h i m i n t o a Ma r x i s t . Ke y W o r d s : Ro ma n t i c i s m; E x p r e s s i o n i s m; Re v o l u t i o n a r y L i t e r a t u r e ; C a t a l y s i s ; Ma r x i s t
i t s e l f ,wh i c h s pu r r e d Gu o mo s t a mo n g a l l t h e we s t e r n t ho u g h t s a t t h a t t i me .An d t h i s p r o v i de s a b r a n d n e w
的艺术和社会职能观在当时纷繁 的西方文艺思潮 中对郭沫若文艺思想 的转变产生的刺激效果 , 这为郭沫若早期较为矛盾
的文艺观实现清晰化以及 最终走 向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 关键词 : 浪漫主义 ; 表现主义 ; 革命文学 ; 催化 ; 马克思主义者
中图分类号 : I 2 0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8 6 6 6 ( 2 0 1 5 ) 0 3 — 0 0 2 1 - 0 6
人, 我 回顾 我所走 过 的半 生行 路 , 都 是一 任 我 自己 的冲动在 那里 奔驰 ” 。 【 我们 知道 , 个性 主义是 西 方 浪漫 主义 区别 于古 典 主义 、 现实 主义 的标 志 , 浪 漫 主义正 是 要 以这种 积极 奔放 的个 性来 表 达对 社 会 现实 的不 满 ,希望 通过 个人 的主观感 受 和被 压
作者 简介 : 马超( 1 9 8 8 一) , 男, 山西大同人。 青海师范大学在读硕 士 , 研 究方向: 中匡现 当代 文学; 刘晓林( 1 9 6 5 一) , 男, 陕西西安人 。青海师 范大学教授 , 研 究方 向: 中国现 当代文学。
21
间才 开始 得到普 遍 的关 注 。 因此对 于郭 沫若 由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