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七年级下人教版第2单元欣赏《蜜蜂过江》教案1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 蜜蜂过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蜜蜂过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蜜蜂过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会演唱歌曲《蜜蜂过江》,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 难点: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器械,如音响、钢琴等。

2. 准备教学PPT,包括歌曲的曲谱、图片等。

3. 准备与歌曲相关的道具,如蜜蜂头饰、小道具等。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师生问好2. 介绍作品背景(二)新课导入观看蜜蜂采蜜的视频,引出课题《蜜蜂过江》。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逐渐引入新课内容。

(三)新课教学1. 播放《蜜蜂过江》的音乐,学生欣赏。

2. 逐段分析音乐,讲解乐理知识(节奏、旋律、音色等)。

3. 传授歌曲,指导学生演唱。

4. 歌曲示范,强调歌曲情感表达。

(四)互动环节1.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

2. 评选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3. 鼓励未获胜小组,指出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室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表扬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尽力。

(六)安置作业1. 熟唱歌曲。

2. 思考如何将所学音乐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七)音乐欣赏选择一首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八)放学时间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按时回家。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歌曲《蜜蜂过江》的旋律和歌词,能够准确演唱。

2. 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

3. 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演唱,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准确演唱歌曲《蜜蜂过江》,能够表现出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教学难点:在演唱过程中,如何通过声音和动作表现出歌曲的活泼欢快气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 2.2.3蜜蜂过江 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 2.2.3蜜蜂过江 教案设计

《蜜蜂过江》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飞翔的翅膀》课型:欣赏课教学内容:《蜜蜂过江》《天鹅》教学内容分析:用音乐来表现动物的作品非常多,但其中表现鸟类和会飞行的昆虫类的作品更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本单元集中了部分此类作品。

虽然表现同样题材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各具特色,具有不同的音乐内涵,有的借题材抒发情感、有的着重在描绘和形象的刻画方面,也正体现了音乐具有的无限创作力。

本单元编写的目的是通过中外不同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表现情感、刻画形象时具有的共性和区别,通过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段生动形象地刻画动物造型,使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本课时是这一单元继学唱歌曲《小鸟小鸟》后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选择了《蜜蜂过江》和《天鹅》,这两首作品在音乐刻画形象方面有着许多共性的特点,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欣赏,对学生更好的掌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着很好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蜜蜂过江》选自朱践耳的交响音诗《纳西一奇》,是朱践耳根据云南省丽江地区纳西族的风俗特征创作的四乐章交响音诗。

整部作品的四个标题来源于纳西口弦调,每个乐章的音乐主题都来源于性格鲜明的若干首纳西民歌,并运用西方作曲技巧,在乐章内部大量进行调式的变换和交织。

《蜜蜂过江》为其中的第二乐章,形象地刻画了蜜蜂不畏风浪和大江的宽阔,凭借着不屈不挠的意志终于征服了大江,到达胜利的彼岸。

实际上作者是用蜜蜂过江的形象,表现纳西民族虽小,但有不畏艰难,敢于和大风大浪搏斗的英雄气概。

这首乐曲包含三个乐段,两个主题:蜜蜂主题和大江主题。

蜜蜂主题以二度颤音为主的旋律、十六分音符密集的节奏、稍弱的力度、小提琴和长笛交替的音色塑造了蜜蜂飞行的造型,大江主题则以起伏的旋律、舒展的节奏、强势的力度、铜管乐震撼的音色塑造了波涛汹涌的大江造型,因此在这首作品中让学生通过聆听体验感受音乐要素在两个主题形象造型方面的不同特点是尤为重要的。

大提琴独奏曲《天鹅》选自管弦乐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第十三段。

蜜蜂过江教案音乐初中

蜜蜂过江教案音乐初中

蜜蜂过江教案音乐初中教案标题:蜜蜂过江教案-音乐(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曲调和节奏特点。

2. 学习演奏中国传统乐器——古筝。

3. 培养学生合作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蜜蜂过江这首曲子的曲调和节奏。

2. 掌握古筝的基本演奏技巧。

3. 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演奏。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 古筝乐器。

3. 蜜蜂过江曲谱。

4. 录音机或多媒体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播放蜜蜂过江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曲调和节奏。

- 引导学生讨论曲调中的特点,例如高低音的变化、节奏的快慢等。

2. 学习古筝基本演奏技巧(15分钟)- 向学生介绍古筝乐器,解释其结构和演奏方式。

- 演示古筝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按弦、拨弦、滚动等。

- 让学生跟随演示练习,纠正他们的姿势和手指动作。

3. 学习蜜蜂过江曲谱(20分钟)- 分发蜜蜂过江的曲谱给学生,并解释乐谱的基本符号和意义。

- 指导学生逐节学习曲谱,注意节奏和音符的准确演奏。

- 鼓励学生自主练习,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

4. 合作演奏(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2-3名学生组成。

-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分别演奏不同的音符和节奏。

- 让学生通过多次练习,逐渐提高合作和协调能力。

- 每个小组轮流演奏蜜蜂过江曲谱的一部分,形成完整的演奏。

5.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邀请各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

- 引导学生讨论演奏中的亮点和困难,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 结合学生的表现,总结学习古筝和合作演奏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活动:1. 邀请学习古筝的专业演奏家来学校进行示范和指导。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展览,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3.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练习古筝,参加学校音乐比赛或演出。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学习古筝和演奏蜜蜂过江曲谱时的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合作演奏中的协调和配合程度。

3. 收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会和进步情况。

蜜蜂过江-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蜜蜂过江-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蜜蜂过江-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音乐表现手法和意境》中的第二节:音乐表现手法——韵律与节奏。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现手法,并能听懂并分析曲子中的韵律与节奏。

本节课所推荐的曲目为《蜜蜂过江》。

二、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蜜蜂过江》中的韵律和节奏,并分析其表现手法;2.能够正确演唱《蜜蜂过江》。

三、教学重点1.韵律和节奏的定义与表现手法;2.《蜜蜂过江》的韵律和节奏。

3.正确的演唱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 学习韵律和节奏(1) 韵律和节奏的定义韵律是指音乐中强弱、高低、长短等音的组合方式和节奏的有机结合。

它能表现音乐的韵动感和节奏感。

节奏是指音乐中时间的划分和音符的组合。

它能表现音乐的整体节奏感和稳定性。

(2) 韵律和节奏的表现手法1.音高的变换:高音、低音、升降调;2.音长的变化:长音、短音、连音、分音;3.节奏型的变换:多样的拍号、节拍型、节奏型;4.速度的控制:快、慢、加速、减速。

3. 听懂《蜜蜂过江》中的韵律和节奏教师播放《蜜蜂过江》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并按照以下问题分别思考和回答:1.乐曲的整体感觉是怎样的?2.乐曲中有哪些韵律和节奏的表现手法?3.乐曲怎样表现了蜜蜂过江的场景?4. 学唱《蜜蜂过江》(1) 乐曲演唱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蜜蜂过江》的歌词,并给予演唱指导:1.正确的发声姿势:眼睛注视远处,胸部要挺直;2.正确的气息运用:深呼吸,让气息充分地进入肺部;3.正确的音高演唱:注意调整发声部位,使得声音有力、饱满。

(2) 乐曲排练演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排练演唱《蜜蜂过江》,同时指导学生检查自己的演唱技巧。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掌握韵律和节奏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现手法,并能听懂和分析乐曲中的韵律和节奏,同时能够演唱《蜜蜂过江》。

《第二单元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蜜蜂过江》这一音乐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节奏、旋律、歌词理解等,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作业内容1. 听歌识曲:学生需在家中反复聆听《蜜蜂过江》歌曲,并尝试记住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在课堂中,教师将播放歌曲片段,学生需迅速识别出歌曲名称和演唱者。

2. 节奏训练:学生需在家中自行准备打击乐器或拍手,跟随《蜜蜂过江》歌曲的节奏进行练习。

在课堂中,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节奏接龙,通过互动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掌握。

3. 歌词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蜜蜂过江》的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歌词的含义,提高对歌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创作表演:学生可自行组队,根据《蜜蜂过江》的主题和情感,创作简单的舞蹈或表演短剧。

要求表演内容积极向上,能够体现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三、作业要求1. 听歌识曲:学生需在课堂中准确识别出《蜜蜂过江》歌曲的名称和演唱者,证明在家中认真完成了听歌识曲的作业。

2. 节奏训练:学生在进行节奏接龙时,需按照歌曲的节奏准确敲击或拍打,不得出现明显的错误或漏拍现象。

3. 歌词学习:学生需在课堂中用清晰的语言解释《蜜蜂过江》歌词的含义,并能够表达出自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4. 创作表演:学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创作和排练,并在课堂中进行表演。

表演内容需积极向上,能够体现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要求表演过程中动作协调、表情自然、音乐与表演相协调。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表现质量以及创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于完成出色、表现优异的学生将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存在问题或不足的学生,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帮助,促使其在下一次作业中有所提高。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课堂中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七年级音乐《天鹅》《蜜蜂过江》《蝴蝶》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天鹅》《蜜蜂过江》《蝴蝶》教学设计
3.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创作的源泉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锻炼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注意力、记忆力以及音乐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难点: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的方法理解音乐表达的情绪与意境。
教材分析
《天鹅》选自《动物狂欢节》,是整套组曲中最受欢迎和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有人可能并不知道圣.桑写的《动物狂欢节》,也不了解《天鹅》原来的这个出处,但是很早就为《天鹅》的迷人旋律所陶醉。圣.桑的《天鹅》不像《动物狂欢节》中其他的乐曲意在模仿和嘲弄,而是刻意表现天鹅本身固有的美和人们对它所作的美学评价。
2.聆听思考
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听了这首歌曲,你有哪些感受?你知道这首歌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4.作者及相关知识介绍
5.总结
(三)《蝴蝶》
1.你喜欢蝴蝶这种美丽的精灵吗?
2.聆听歌曲,回答演奏乐器,作者相关知识
3.音乐活动:学生结合《蝴蝶》音乐创编舞蹈造型。
三、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下去寻找关于“飞翔的翅膀”主题的歌曲,在下节上课之前展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意见
一、导入
教师:在本单元前两节课,同学们学习了歌曲《小鸟,小鸟》、欣赏了唢呐独奏《百鸟朝凤》,这节课让我们继续以“飞翔的翅膀”为主题欣赏两手器乐作品。
二、进入新课
(一)《蜜蜂过江》
1.欣赏乐曲,请你说出这首乐曲演奏形式是什么,乐曲所描写的是一种什么场景,为什么。
《蜜蜂过江》选自作曲家朱践耳创作的交响诗《纳西一奇》。
《蝴蝶》是一首性格鲜明、生动的钢琴小品,时而密集的半音阶上行和时而舒展的大跳描绘了穿梭于花丛之中活泼可爱的蝴蝶形象。

《第二单元 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聆听《蜜蜂过江》这首歌曲,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2. 通过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的探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聆听《蜜蜂过江》这首歌曲,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小组内分享;2. 小组内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3. 根据讨论结果,创作一首以“蜜蜂”为主题的歌曲,要求至少包含两个乐句,每句不少于8小节;4. 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时间为一周,每周五进行小组内分享和讨论;2. 创作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确保作品的质量;3. 提交作业时,需提交小组内讨论记录、创作作品及一份总结报告;4. 作业评价将根据完成质量、讨论参与度、创新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四、作业评价:1. 小组内讨论记录评价:根据参与度、贡献度、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价;2. 创作作品评价:根据音乐要素分析的准确度、作品的结构和旋律的优美程度进行评价;3. 总结报告评价:根据报告的逻辑性、总结的全面性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作业完成后,小组成员可向老师或同学征求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作品;2. 在小组展示环节,鼓励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3. 根据评价结果,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提高今后的作业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同学们将进一步了解《蜜蜂过江》这首歌曲,深入探讨音乐要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将学会如何与他人协作、沟通,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本次作业,并在过程中不断学习、进步。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第二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蜜蜂过江》这首乐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技巧,能够准确、生动地演绎这首乐曲。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2单元 欣赏《蜜蜂过江》教案3 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2单元 欣赏《蜜蜂过江》教案3 新人教版

《蜜蜂过江》教案教学目标:1、对纳西族的音乐风格有所了解。

2、喜爱民间音乐的特色,让学生感受到民间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歌曲中改变正常重音的节拍。

2、感受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课前准备:小提琴、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二、聆听《蜜蜂过江》1、师介绍这首乐曲片段背景及其风格特点。

这首曲子选自《纳西一奇》,这部交响音诗由当代中国作曲家朱践耳完成于1984年春。

同年在第十一届“上海之春”由上海交响乐团首演,黄贻钧指挥。

这部作品以云南纳西族的口弦音乐为基本素材。

纳西族民间音乐中小巧玲珑的口弦,更是别具一格,为诸奇中之又一奇。

于是这部作品便以此而取名。

2、播放乐曲。

3、问:音乐的风格特点。

它用音乐造型手法,描绘蜜蜂由远而近,越过滔滔江水后又逐渐远去,意在以勤劳、不畏艰险的蜜蜂象征纳西人民勇敢豪放的性格。

4、师生小结。

三、分析歌曲1、聆听乐曲,想一想它能够分为几个段落。

2、讨论交流。

音乐由三个段落组成,以小提琴和长笛交替演奏的十六分音符旋律为蜜蜂主题,用音色粗壮的铜管描绘大江。

蜜蜂主题为D调,大江主题为降A调,两主题的叠合,刻画了由远方嗡嗡飞至的蜜蜂遇到拦断了道途的江水。

第二段,两主题的调性分别作上、下小三度的推移,在F调上重合,描绘蜜蜂在江河上空飞越。

第三段,两主题的调性再次分别作上、下小三度推移,蜜蜂的调性(降A)与大江的调性(D)正好是第一段两主题调性的互换,意味着蜜蜂飞过大江后,“弱者”变成了“强者”、貌似强大的江流被小蜜蜂“征服”了。

3、教师总结。

四、下课。

师生再见,学生听音乐离开教室。

五、教后感:乐曲《蜜蜂过江》表现了以蜜蜂形象体现了纳西族人民勤劳、不畏艰险的精神,学生聆听得很认真。

2。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蜜蜂过江-教案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蜜蜂过江-教案
- 情感:歌曲《蜜蜂过江》通过旋律和节奏的变化,表现出蜜蜂采集花蜜过程中的喜悦、艰辛和坚持。
4. 歌曲《蜜蜂过江》的演唱技巧
- 音准:演唱时要准确掌握音准,确保旋律的流畅和连贯。
- 发音:演唱时要清晰发音,表达出歌词的含义和情感。
- 情感表达:演唱时要通过情感的传递,表现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5. 歌曲《蜜蜂过江》的演奏技巧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开始学习《蜜蜂过江》这首歌曲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阶、节奏、旋律等。此外,学生还可能已经学习过关于蜜蜂的相关知识,如蜜蜂的生活习性、采集花蜜的过程等。这些知识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音乐和自然科学通常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对旋律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在学习《蜜蜂过江》这首歌曲时,学生可以通过演唱和演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而有的学生则可能能够较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在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模仿和重复来学习,而有的学生则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探索和实践来学习。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多与《蜜蜂过江》相关的实际案例,如蜜蜂采集花蜜的视频、歌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 增加互动环节: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强调《蜜蜂过江》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蜜蜂过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蜜蜂过江》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第二单元 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聆听和演唱《蜜蜂过江》这首歌曲,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和节奏美。

2. 通过作业,使学生能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准、音调和情感表达,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作业内容:1. 聆听作业:学生需要在课后反复聆听《蜜蜂过江》这首歌曲,至少三次,认真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完成聆听作业时,学生需要记录下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想法,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分享。

2. 演唱作业:学生需要在课后跟唱《蜜蜂过江》这首歌曲,至少两次。

在跟唱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模仿歌曲的节奏、音准、音调和情感表达。

同时,学生需要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以便更好地演绎歌曲。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必须与《蜜蜂过江》这首初中音乐课程相关。

2.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要认真聆听和演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音准、音调和情感表达。

3. 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给教师检查。

四、作业评价: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2.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或等级评价,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教师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音乐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以向教师反馈自己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师将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蜜蜂过江》这首初中音乐课程中的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第二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蜜蜂过江》这首歌曲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2.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内涵;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增强对音乐的热爱。

《第二单元 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聆听和演唱《蜜蜂过江》这首歌曲,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表达。

2. 帮助学生熟悉乐曲中的节奏和旋律,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3. 通过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现,提高音乐素养。

二、作业内容:1. 听赏《蜜蜂过江》,并回答问题:a. 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b.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c. 歌曲中有没有重复的旋律或节奏?如果有,请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2. 尝试用乐器演奏《蜜蜂过江》的旋律,可以演奏原曲或者改编后的曲调,演奏时要注意节奏和音准。

3. 模仿歌曲中的唱腔,尝试演唱《蜜蜂过江》,注意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音准。

4.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一幅与《蜜蜂过江》相关的音乐画作,可以是你眼中的蜜蜂过江场景,也可以是你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2. 作业应认真完成,不得抄袭或代写。

3.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应充分理解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4. 在乐器演奏和演唱过程中,应注意技巧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5. 提交的音乐画作应符合要求,画面清晰,色彩丰富。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回答问题准确性、乐器演奏效果、演唱情感表达、音乐画作质量等。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出总体评价,学生互评则根据个人完成情况给出评价。

3. 评价结果反馈:对于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表扬;对于未达到要求的作业,将给予指导和建议,并要求重新提交。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听取教师的评价和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作业完成方式和方法。

2. 学生之间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音乐素养。

3.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生应及时向教师请教,寻求帮助和支持。

4.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单元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蜜蜂过江》这一音乐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作业内容1. 音乐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预习《蜜蜂过江》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及歌词含义,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节奏练习:学生需通过敲击乐器或用拍手等方式,练习歌曲的节奏型,熟悉歌曲的节拍和速度。

3. 旋律跟唱:学生需跟随音频或老师演唱,准确地唱出歌曲的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

4. 歌曲理解与创作:结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学生进行歌词改编或创作短小乐曲,尝试将个人情感或故事融入音乐中。

5. 小组合作表演:学生需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包括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展示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力。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学习:要求学生认真预习,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和特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

2. 节奏练习: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练习,并确保练习时间和质量。

练习后需家长签字确认。

3. 旋律跟唱:学生需多次反复听歌并跟唱,直至能够准确地唱出歌曲的旋律。

跟唱过程中要注意音准和节奏。

4. 歌曲理解与创作:学生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进行歌词改编或创作。

创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同时注意歌词的韵律和节奏。

5. 小组合作表演: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与小组成员共同商讨表演内容和形式。

表演过程中要注意团队合作和表现力。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节奏练习、旋律跟唱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对于歌曲理解与创作部分,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创作内容、创意及表现进行评价。

3. 对于小组合作表演部分,教师将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表现力和对歌曲的理解程度。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

2.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3. 教师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记录,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蜜蜂过江-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蜜蜂过江-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蜜蜂过江-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蜜蜂过江》2.学习并掌握《蜜蜂过江》的五线谱3.通过演唱或器乐演奏,感受和表现《蜜蜂过江》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4.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素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蜜蜂过江》的音乐录音或现场表演,让学生首先感受到这首曲目的节奏感和西南风格,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乐曲欣赏与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分段、循序渐进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欣赏、分析这首曲子,引导他们理解其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1.蜜蜂过江的西南民间音乐特点,即多变的节奏、起伏的情绪和充满感性的情感表现。

2.教师分段演示,让学生听、看、唱,理解旋律和节奏间关系,并分析曲子的结构特点,强调“句与点”的对应关系和连接作用。

3.学生通过欣赏曲子和比较不同版本的演奏来领悟曲子演奏中音乐的细节。

三、五线谱练习(2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五线谱,让他们尝试读谱。

鼓励学生在理解曲目基础上,逐渐掌握乐曲的表达方式。

2.根据不同的学生认知能力,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学生掌握《蜜蜂过江》的五线谱。

3.让学生合作归纳乐曲的记号、节奏等。

四、演唱或器乐演奏(40分钟)1.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演唱或器乐演奏,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及时而有效的指导和纠正。

2.在演唱或器乐演奏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乐曲内在情感表现,在音色、演奏形式和呼吸等不同方面进行指导。

3.进行表演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并帮助他们发现不足,纠正错误。

五、结语(5分钟)总结本次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发散思维,创作新的音乐作品。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曲子并掌握基本的五线谱2.学生能够感受表达曲子情感的演唱或器乐演奏,并提高音乐素养和理解能力3.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分析曲目的结构和特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并鼓励他们积极表现。

蜜蜂过江初中音乐课教案

蜜蜂过江初中音乐课教案

蜜蜂过江初中音乐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蜜蜂过江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和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蜜蜂过江》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学习。

3. 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蜜蜂过江》的旋律掌握。

2.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

2. 采用示范法,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

3. 采用对比法,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蜜蜂过江》,感受歌曲的魅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

五、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蜜蜂过江这首歌曲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

2. 新课内容: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随演唱,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3. 歌曲欣赏:欣赏不同版本的《蜜蜂过江》,感受歌曲的魅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分享自己的感受。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歌曲《蜜蜂过江》所表达的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蜜蜂过江》的演唱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单元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蜜蜂过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使学生:1. 了解并初步掌握《蜜蜂过江》这首歌曲的基本旋律与歌词内容。

2. 感受音乐作品中描绘的情境与情感,激发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其音乐欣赏和演唱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听歌学词:学生需在家中反复聆听《蜜蜂过江》的录音,并熟记歌词,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 歌曲跟唱:学生需模仿录音中的旋律,尝试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3. 小组合作:学生需在小组内进行歌曲合唱练习,互相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并共同探讨歌曲表现的情感和意境。

4. 创作表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小组为单位创作简单的舞蹈或表演动作,将歌曲的情感和意境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三、作业要求针对本次作业内容,提出以下要求:1. 听歌学词阶段,学生需确保歌词熟记,并能准确跟唱。

2. 歌曲跟唱阶段,学生需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把握,尽量与录音中的旋律保持一致。

3. 小组合作阶段,小组内成员需分工明确,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合唱练习。

4. 创作表现阶段,小组内成员需共同讨论,创作出符合歌曲情感和意境的舞蹈或表演动作。

5.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听歌学词:评价学生是否熟记歌词,理解歌曲内容和情感。

2. 歌曲跟唱:评价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跟唱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情况,是否分工明确,互相帮助。

4. 创作表现:评价小组的创作能力和表现力,是否符合歌曲情感和意境。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和鼓励。

3. 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

4. 作业反馈将作为下一次课程的教学参考,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七年级音乐教案学唱《蜜蜂过江》《天鹅》

七年级音乐教案学唱《蜜蜂过江》《天鹅》
三、感受体验《天鹅》
1、聆听《天鹅》主题
教师引领:聆听《天鹅》主题。
学生学习经历:聆听体验音乐家笔下的天鹅,对比自己设计的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2、完整聆听《天鹅》
教师引领:体验感受《天鹅》。
学生学习经历:听辨出乐曲主奏乐器,并思考大提琴和钢琴分别刻画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3、熟悉并掌握《天鹅》主题
教师引领:引领视唱天鹅主题。

执行教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蜜蜂过江》《天鹅》
课 型
欣赏




知 识 与 技 能
认识并了解音乐家朱践耳、圣桑。
过 程 与 方 法
通过创编音乐形象、对比聆听、动作体验、唱划主题旋律等多种体验学习经历,感悟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形象中的运用特点及重要作用,体验音乐的造型功能。
学生学习经历:视唱天鹅主题,并手划出旋律线的造型。
4、认识并了解音乐家圣桑
教师引领:介绍音乐家圣桑。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为蜜蜂和天鹅设计音乐表现形式,了解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掌握程度,为学生搭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想象创编的平台,培养他们实践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音乐家创作的蜜蜂形象加深对音乐要素的认识和体验。
学生学习经历①:分别用动作体验的方式表现蜜蜂主题和大江主题在B段中的音乐变化。
学生学习经历②:分成两组用肢体动作表现两个主题忽强忽弱的表达。
5、聆听《蜜蜂过江》的C段 教师引领:感受体验C段的音乐特点。 学生学习经历:感受体验蜜蜂变成了强者,征服了大江的音乐变化。 6、完整聆听并运用动作体验参与表现《蜜蜂过江》





初中音乐《蜜蜂过江》教案1

初中音乐《蜜蜂过江》教案1

《蜜蜂过江》教案学情分析:对于古典音乐学生知之甚少,我国初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

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教学目标:1、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专注地听、赏音乐,并能用恰当语言表达自己体验到的感受。

2、能根据所欣赏的音乐进行丰富的联想,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共同讨论探究解决问题。

3、能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资料,进行开放性学习。

教学重点:1、欣赏并感受歌曲——《蜜蜂过江》。

2、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资料。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教学系统(要能上互联网),多媒体电脑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在我国云南丽江地区居住者20余万古老的纳西族人民,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蜜蜂过江》选自《纳西一奇》的第三乐章,是一首轻快诙谐的曲子。

作者用弦乐和木管快速轻盈的密集音符,嗡嗡得奏出蜜蜂主题。

2、播放《蜜蜂过江》。

3、学生回答老师提问的相关问题。

4、你还知道一些有关《蜜蜂过江》的知识吗?如果知道不多,现在有什么办法去了解?(启发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资料)。

二、拓展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资料的网址及要搜索的关键词语。

2、分组选派代表进行网上搜索。

3、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搜索到的内容,向其他同学介绍《蜜蜂过江》有关知识。

4、师总结搜索情况。

5、再次播放音乐让同学有更深的印象。

6、师向学生推荐优秀音乐欣赏网址。

三、课堂小结对四个方阵的同学都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更多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并能介绍给大家。

四、课程反思: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

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蜜蜂过江教案音乐

蜜蜂过江教案音乐

蜜蜂过江教案音乐教案标题:蜜蜂过江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曲目《蜜蜂过江》的曲调和节奏。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蜜蜂过江》的音乐特点和背景。

2. 学习演奏《蜜蜂过江》的乐器技巧。

3. 合作演奏《蜜蜂过江》。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 乐器:二胡、笛子、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

3. 《蜜蜂过江》的音乐录音或视频。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蜜蜂过江》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曲调和节奏,引发他们对这首曲目的兴趣。

2. 学习乐器:介绍《蜜蜂过江》使用的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学习和练习。

老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演奏《蜜蜂过江》。

4. 演奏展示:每个小组在学习和练习一段时间后,进行演奏展示。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互相欣赏和学习。

5. 合作演奏:最后,将各个小组的乐器合并,进行整体的合作演奏《蜜蜂过江》。

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延伸:老师可以邀请专业的中国传统音乐演奏者来学校进行讲座和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音乐会,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中国传统音乐曲目《蜜蜂过江》的演奏技巧,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蜜蜂过江 教案

蜜蜂过江 教案

蜜蜂过江教案教案标题:蜜蜂过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蜜蜂过江的生物学现象。

2. 探索蜜蜂过江的原因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蜜蜂过江的生物学现象介绍。

2. 蜜蜂过江的原因和意义分析。

3. 观察和记录蜜蜂过江的实验设计。

4. 学生团队合作,进行蜜蜂过江实验。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蜜蜂过江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课话题。

2.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蜜蜂过江的生物学现象,包括蜜蜂的社会结构和行为特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蜜蜂过江的原因和意义,并记录下来。

4. 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蜜蜂过江的实验设计,包括观察蜜蜂行为、记录数据等。

5. 实验进行: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6.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蜜蜂过江的原因和意义,并与之前的讨论进行比较。

7. 结果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分析,进行讨论和交流。

8.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蜜蜂过江的生物学现象、原因和意义,并进行思考和提问。

9.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他昆虫的社会行为,并展开相关研究。

教学资源:1. 蜜蜂过江的视频或图片资料。

2. 实验用具:透明容器、蜜蜂模型等。

3. 实验记录表格和笔记工具。

评估方式: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数据记录。

2. 学生对蜜蜂过江原因和意义的分析和讨论。

3. 学生的实验结果展示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在评估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这份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蜜蜂过江的生物学现象,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蜂过江》教案
学情分析:
对于古典音乐学生知之甚少,我国初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

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教学目标:
1、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专注地听、赏音乐,并能用恰当语言表达自己体验到的感受。

2、能根据所欣赏的音乐进行丰富的联想,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共同讨论探究解决问题。

3、能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资料,进行开放性学习。

教学重点:
1、欣赏并感受歌曲——《蜜蜂过江》。

2、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资料。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教学系统(要能上互联网),多媒体电脑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在我国云南丽江地区居住者20余万古老的纳西族人民,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蜜蜂过江》选自《纳西一奇》的第三乐章,是一首轻快诙谐的曲子。

作者用弦乐和木管快速轻盈的密集音符,嗡嗡得奏出蜜蜂主题。

2、播放《蜜蜂过江》。

3、学生回答老师提问的相关问题。

4、你还知道一些有关《蜜蜂过江》的知识吗?如果知道不多,现在有什么办法去了解?(启发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资料)。

二、拓展学习
1、学生分组讨论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资料的网址及要搜索的关键词语。

2、分组选派代表进行网上搜索。

3、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搜索到的内容,向其他同学介绍《蜜蜂过江》有关知识。

4、师总结搜索情况。

5、再次播放音乐让同学有更深的印象。

6、师向学生推荐优秀音乐欣赏网址。

三、课堂小结
对四个方阵的同学都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更多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并能介绍给大家。

四、课程反思:
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

欣赏我国优
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