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变化的地形 测试卷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六章 变化的地形 第一节 火山与地震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六章 变化的地形 第一节 火山与地震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六章.变化的地形

1.火山与地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概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和地壳运动的现象及其原因,从而让学生树立自然界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科学概念。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先从学生熟悉的火山和地震现象出发,说明地壳运动有时是非常剧烈的,导致地形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所以在教材中还介绍了地震的预兆和防震抗灾的基本措施。最后,教材利用地图描绘了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为下一节探讨板块学说和解释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埋下伏笔。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他们已经掌握了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本节以现象为主的课本内容来说,相对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相反,在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当地震与火山来临时,应该做哪些防护措施的知识点上,学生会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思维而导致选择错误的一些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2.掌握当地震来临时,如何应对。

3.知道世界主要火山带,并与地震带的分布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识地震的成因及其破坏性的过程中学会自救的方法。

2.通过播放火山爆发的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请学生自己记录世界主要火山带的分布,体会火山爆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到地震和火山的灾难性,树立防灾意识,积累在灾难面前临危不乱、自救逃生的经验。

2019秋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测试:6.1 火山和地震

2019秋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测试:6.1 火山和地震

_1__火山与地震__

第1课时火山地震[学生用书B32]

1.关于火山喷发,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隙中喷出

B.喷出物全是高温岩浆

C.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常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岛

D.火山喷发也有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2.下列有关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B)

A.火山有死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种类型

B.我国目前发现的大部分火山是活火山,小部分是死火山

C.火山喷发可引起地震,污染环境

D.火山活动也可给人类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及硫黄等有用矿物

3.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B)

A.火山喷发B.地震

C.滑坡D.泥石流

4.地中海上有一座斯特龙博利火山,它每隔两三分钟就要喷发一次,夜间在150km外都能看到火山喷发的红光,被海上过往的船只称为“地中海的灯塔”。斯特龙博利火山属于(C)

A.死火山B.休眠火山

C.活火山D.以上都不对

5.关于地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地震是指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B.世界各地每年发生地震多达500万次,其中大部分地震我们都能感知到C.一般情况下,大于里氏3级的地震有震感,大于里氏5级则为破坏性地震D.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影响越大

6.坚硬的岩石底下有__岩浆__在活动着,它是沿着__地壳__中的裂隙喷涌出地面的。火山喷出物中,气体物质主要是__水蒸气__,还有氢气、二氧化碳等;液态物质主要是__岩浆__;固态物质主要是__火山灰__。

7.地震发生时,在震中附近,先感觉到大地在__上下颠簸__,然后__左右摇晃__。破坏性的地震会造成__山体滑坡__或崩落,大地__褶皱断裂__,地面隆起或__塌陷__。海底地震还会引起__海啸__。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于地球__内部__的力量使地壳产生变形__断裂__、__错动__而造成的。

2019-2020学年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5. 下面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 提出问题

B . 获取事实和证据

C . 设计实验方案

D . 建立猜想和假设

10. 胚胎干细胞来自于受精卵形成5~6天后的胚胎,在体外条件下能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有科学家描述:胚胎干细胞的“可塑性”无以伦比。这里的“可塑性”是指()

A . 细胞分裂能力

B . 细胞分化能力

C . 细胞生长能力

D . 细胞变形能力

11. 对事物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根据。如果有人将鲸、猫、鱼归为一类,而将蝴蝶、河蚌、蚯蚓归为一类,则他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A . 陆生或水生

B . 有无脊椎骨

C . 会不会飞

D . 胎生或卵生

12. 图1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若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制作装片步骤中最可能出现问题的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13. 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14. 珊瑚一般生活在温暖洁净的浅海环境中,在广西喀斯特地貌地区发现古代的珊瑚化石,下列作用能较好地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 )

A . 海陆变迁

B . 流水搬运

C . 风力堆积

D . 火山喷发

15. 每周三下午第四节是某中学的社团活动课。在课堂上科技社的社员们在对地球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小黄认为:中国古人对天地的认识是“天圆地方”的观点。

②小洪认为: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6章 变化的地形复习特训第二十二篇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6章 变化的地形复习特训第二十二篇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6章变化的地形复习特训第二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地中海上的斯特龙博利火山每隔二三分钟就要喷发一次,夜间在150千米外都能看到火山喷发的红光,被海上过往的船只称为“地中海的灯塔”。根据以上描述可知,斯特龙博利火山属于( )

A、活火山

B、死火山

C、休眠火山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曹河的流向是( )

A、由西南流向东北

B、由东南流向西北

C、由西北流向东南

D、由东北流向西南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的地形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物包括岩浆和石块

B、只有地球上有火山喷发现象,其他星球没有

C、火山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三类

D、火山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

【答案】:

【解析】: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附

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姓名、班级和学号。

3.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在实验室内吃东西

B。在实验室内奔跑

C。在实验室内玩耍

D。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

2.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测和假设

C。制定计划

D。获得事实与证据

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3.6千克 = 3.6×1000克 = 3600克

B。15厘米 = 15×0.01米 = 0.15米

C。7分钟 = 7×60秒 = 420秒

D。0.3米 = 0.3×10毫升 = 3.0毫升

4.下列关于一个中学生的健康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②③⑤⑥

描述:体重约50Kg,正常体温37℃,平静时的脉搏约

100次/min,走路时的步幅50cm,身高约1.65m,百米成绩8s。

5.XXX先后4次测量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6章变化的地形2海陆的变迁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素材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6章变化的地形2海陆的变迁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素材新版华东师大版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1910年提出“大陆漂移说”,1912年得到证实。他在《海陆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

少年探险

魏格纳少年时便向往到北极去探险,由于父亲的阻止,他没能在高中毕业后就加入探险队,而是进入大学学习气象学。1905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气象学博士学位后,致力于高空气象学的研究。1906年,他和弟弟两人驾驶高空气球在空中连续飞行了52小时,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后来他又参加了去格陵兰岛的探险队,岛上巨大冰山的缓慢运动留给他的极其深刻的印象可能催化了后来他面对世界地图迸发的联想和兴趣。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地学资料,查找海陆漂移的证据。

考察研究

1910年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如果从地图上把这两块大陆剪下来,再拼在一起,就能拼凑成一个大致上吻合的整体。把南美洲跟非洲的轮廓比较一下,更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大西洋南部的巴西的凸出部分,正好可以嵌入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的凹进部分。

大陆漂移说一提出,就在地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年轻一代为此理论欢呼,认为开创了地质学的新时代,但老一代均不承认这一新学说。魏格纳在反对声中继续为他的理论搜集证据,为此他又两次去格陵兰考察,发现格陵兰岛相对于欧洲大陆依然有漂移运动,他测出的漂移速度是每年约1米。1930年11月1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1930年11月2日,魏格纳在第4次考察格陵兰时遭到暴风雪的袭击,倒在茫茫的雪原上。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华东师大版2019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六章测试卷D卷

华东师大版2019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六章测试卷D卷

华东师大版2019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六章测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有关火山、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

B.火山、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变化没有影响

C.火山、地震很少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D.火山、地震总是同时发生的

2 . 关于软流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地壳层B.位于岩石圈以下

C.位于岩石圈以上D.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

3 . 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地壳总是不断运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C.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流水、风力、冰川等是影响地表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4 . 下列各图反映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沙漠中的岩石B.冰川中的斗谷

C.地下溶洞D.华山北坡大断崖

5 . 如果地震发生后被困,可以采取的自救方法是()

A.朝着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B.用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灰尘呛闷

C.找到其他被困人员,互相鼓励,大声呼救

D.用砖头等物体敲打墙壁,铁管

6 . 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

A.地壳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B.地壳裂口处或地壳脆弱的地方

C.岩层受挤压或拉伸的地方D.地壳较薄处或厚薄交接的地方

7 . 下列有关地壳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运动有时表现得十分激烈,有时却十分缓慢,难以被人察觉

B.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可以有力地证明地壳是在运动的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6章变化的地形3千姿百态的地形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6章变化的地形3千姿百态的地形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等高线地形图特点
① 每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等。
等高线特点
② 每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一样。 ③ 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会相交。
④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稀疏的 地方是缓坡。
⑤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 谷,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脊。

地震 不


风化


形 态
流水
力 作
趋 于
风力 用
平 坦
生物
等高线: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然后把高度 相同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等高线特点
•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等。
等高线特点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 坡度越缓。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一样。 •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交叉
200m 100m
0m
等高线地形图: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 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
Baidu Nhomakorabea
序 号 地形类型
地 形 特点
1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地表平坦
2 盆地
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平
3 山地
相对高度大,坡陡顶尖,连绵起伏
4 丘陵 5 高原
相对高度不大,坡缓顶圆
海拔很高,一般在1000~2000 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
千姿百态的地形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册 形成性教学评估系列练习(四)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册 形成性教学评估系列练习(四) 华东师大版

第四章变化的地形

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A.浙江千岛湖

B.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

D.喜马拉雅山

2.珠江三角洲是()

A.搬运作用的产物B.沉积作用的产物

C.风化作用的产物 D.地质构造的产物

3.关于火山喷发,下面不正确的是()

A.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纹中喷出

B.喷出物全是高温岩浆

C.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常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岛

D.火山喷发也有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4.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A.陆地的城市中

B.沙漠或荒野中

C.基本上都在海中

D.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

5.下面与地震预兆无关的是()

A.遍地干旱,作物枯萎,用水紧张

B.鸡鸣狗叫、蚂蚁搬家、老鼠出洞等,一些动物行为反常

C.仪器测得该地的地球磁场、电场异常,地形发生变化

D.地下水位突然升高,井水冒泡,地温明显升高

6.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在街道上不要离开楼房太远

B.尽可能呆在房间里,不要随便走动

C.躲在牢固的立交桥或高楼下

D.在学校里切莫慌乱,应立即躲避在课桌或结实物体下

7.根据板块学说,亚洲大陆属于( )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8.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寒流侵袭

B.过度开荒破坏了生态平衡

C.长年干旱,赤地千里

D.地壳运动频繁

9.地形的变化是( )

A.内力作用的结果

B.外力作用的结果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与洋葱内表皮细胞所代表的这种类型的细胞相比,细菌细胞所缺少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成形的细胞核⑤叶绿体

A.①⑤ B.②③C.①④ D.④⑤

2.“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这些带着灰色幽默的词汇生动地展现了生活食品急剧的价格上涨在民众和媒体中引起的情绪。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大豆、大蒜、生姜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

B.右图中的每一粒豆都是一颗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C.苹果树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一株苹果树

D.吃生姜时感觉有一定的辣味,味觉是在人的大脑表皮形成的

3.如果地球的自转忽快忽慢,结果会导致()

A.不再有四季更替现象

B.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昼夜更替一定更慢

4.以下生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A.鲨鱼B.大鲵C.鲸D.白鳍豚

5.以下有关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B.当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呈同一直线,且月球处于中间时,有可能出现月食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月球上可以象地球上一样跳高、跳远、听广播做体操、看蓝天白云

D.地球始终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这样就产生了地球上的季节更替,昼夜交替现象6.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冬天,法国梧桐的叶片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国梧桐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法国梧桐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考生须知:本卷共二大题71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不选不得分,共50分)

1.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

A.测量者决定

B.由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决定

C.由测量工具的量程决定

D.由测量者、测量工具共同决定

2.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尺测量桌子长度,他记录的下列数据中是不合理的是()

A. 1.1275 m

B. 1.128 m

C. 1.130 m

D. 1.125 m

3.用托盘天平称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正确方法是……………………………()

A.取质量为M的铜块加上一枚大头针,称量所得。

B.取一枚大头针,用游码称量即可得。

C.取30枚大头针称得总质量M,则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可计算出。

D.无法测出。

4.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3℃,若没有甩过,消毒后又用这支体温计去

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实际体温为36.8℃和38.1℃)那么两次读数将是…………()

A. 36.8℃和38.1℃B. 37.3℃和38.1℃

C. 36.8℃和37.3℃D. 都为37.3℃

5.四次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分别为:2.12厘米 2.14厘米 2.13厘米 2.15厘米

则测量结果应取…………………………………………………………………()

A. 2.1厘米B. 2.13厘米C. 2.135厘米D. 2.14厘米

6.某同学要称取50克水,操作方法曾经做过以下几步:

(1)称量一只100ML的烧杯质量为m (2)加水到天平平衡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6章 单元测试卷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6章 单元测试卷

第6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几千万年后将消失的海洋是()

A. 地中海

B. 大西洋

C. 红海

D. 印度洋

2. 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因对应的是()

A. 雅安地震——人类活动

B. 四季更替——地壳运动

C. 海陆变迁——太阳活动

D. 地形变化——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3. 下列不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A. 地壳运动

B. 地震

C. 流水

D. 火山

4. 下列有关内、外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 珠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

变得高低起伏

C. 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D. 干旱地区的外力因素是冰川,湿润地区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

5. 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称为()

A. 活火山

B. 休眠火山

C. 死火山

D. 火山锥

6. 石灰岩地区峰林、溶洞、石林等独特地貌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 流水溶蚀作用

B. 冰川侵蚀作用

C. 岩层断裂

D. 风力侵蚀作用

7. 下列不属于地震发生时情况的是()

A. 遍地干旱、作物枯萎

B. 大地上下颠簸,左右摇晃,房间中吊灯激烈摆动

C. 大地褶皱开裂,地面隆起或陷落

D. 山体发生滑坡,河水翻滚

8. 我们可以在余姚龙泉山的崖壁中,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带状

岩层,这能说明()

A. 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山崖上的

B. 地形是在变化的,海陆也会发生变迁

C. 地形是稳定不变的

D. 地形发生改变都是很剧烈的

9.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华师大版 七年级上 科学《变化的地形》知识点

华师大版 七年级上 科学《变化的地形》知识点

变化的地形

1、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分布着高低起伏、多种多样的:高原、、、

和。

2、地形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力量有的来自,有的来自。尤其是受到如、等作用时,地形会发生剧烈变化。

3、火山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岩石底下有岩浆,而这种活动的岩浆会沿着地壳的

喷出地面。

4、火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5、火山喷发时在火山口喷出、、。

6、火山喷发后会形成圆锥形的,如日本的。如果火山是在海底喷发会形成,如美国的。

7、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灾害是,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壳产生、

而造成的。

8、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的大地震,我国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地震。破坏性地震是级以上的地震。

9、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但是发生之前总有种种。

如、

10、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集中释放的表现,它们最容易发生在处。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分别称为

地震火山带和地震火山带。我国是一个多的国家。

11、科学家们发现,来自的力量会造成海陆的变迁,而且与分布也有关系。

12、德国科学家,依据两岸的和大陆的轮廓非常相似、、创立了学说。他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以后逐渐,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

陆分布的格局。

13、20世纪50年代以后,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能够精确地绘制出海底的地形图,形成了学说。

14、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发生挤压时会在海底形成、,而在大陆会形成、。

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家们创立了。学说认为:被分成板块,板块漂浮在上慢慢地移动着。

16、岩石圈由和组成。

17、地球从里到外可以分为、和三个圈层。

18、板块学说观点认为,的地方是火山地震集中的地带,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和。如洋就是由于板块张裂作用形成的。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第六章变化的地形知识点汇总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第六章变化的地形知识点汇总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第六章变化的地形知识点汇总

一、火山与地震

1.火山

(1)火山的分类

①活火山:目前正在喷发或经常喷发的火山。世界上约有500多座活火山。

②死火山:在人类历史上以前爆发过的火山

③休眠火山:在人类历史上爆发过,以后长期处于平静,但仍有可能爆发的大山。

(2)火山爆发的原因:地壳变动,地球内部灼热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

(3)火山爆发带来的好处和危害:

好处:带来肥沃的土壤、矿产、温泉、药泉等,

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命。

2.地震

(1)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壳产生变形断裂、错动而造成。

(2)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东汉时期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现在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可以准确地测量出地震的等级和方位;

依据动物的异常表现和异常的自然现象也可以预报地震。

地震发生时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间并跑到空旷地带,或躲到结实的桌子下面或跨度较小的房间里(如厨房)等

3.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两个地带: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我国处在两大地震火山带的交界处,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二、海陆的变迁

1、大陆漂移假说

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大约2-3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以后逐渐分裂和漂移,形成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2、板快构造学说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

(1)岩石圈视波分裂成六大板块。

(2)软流圈的物质运动使板块移动。

(3)板块交界地带是地震火山容易发生的地方

地球板块

(1)全球由亚欧板块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新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目录(最新校对准确版)

新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目录(最新校对准确版)

新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目录(最新校对准确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目录(最新校对准确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目录(最新校对准确版)的全部内容。

华师版初中科学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

走近科学

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2。什么是科学探究

3。建立健康信息档案

4。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第一章地球上的生物

1。艳丽多姿的生物

2. 生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生物的主要类群

1. 动物的主要类群

2. 植物的主要类群

3。细菌和真菌

4。生物的分类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

1。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2。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 生物体

2。细胞

组织、器官和系统

第五章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仪和经纬网

3. 地图和平面图

第六章变化的地形

1. 火山与地震

2。海陆的变迁

3. 千姿百态的地形

第七章地月系

1。地球的运动

2。昼夜与四季

3. 月球与月相

第八章星空世界

1。观天认星

2. 太阳

3。太阳系

4.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第一章水

1. 地球上的水

2. 水的三态变化

3. 水是常用的溶剂

4。配置溶液

5。水的组成

6.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二章空气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5章 地球 测试卷(含答案)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5章 地球 测试卷(含答案)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地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40分)

1.科学家认识事物往往需要证据支持。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的是()

A.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

B.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时笔尖先消失

C.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

D.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2.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看,地球是个很圆的球体,这是因为()

A.地球外面大气层的干扰

B.过去人们测量有误差

C.地球本身就是个正球体

D.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很小

3.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白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张衡这一理论的认识,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A.张衡的这一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B.张衡的这一理论虽然很不科学,但是在当时条件下却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次大飞跃

C.张衡的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判

D.张衡的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4.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缩成普通地球仪大小则非常接近正球体

C.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5.同学们都玩过拨浪鼓吧。“演示地球形状变化的试验示意图”与玩拨浪鼓很类。

这个试验能说明()

A.地球因为自转变成了一个正圆球体

B.地球因为公转变成了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略扁的球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几千万年后将消失的海洋是()

A. 地中海

B. 大西洋

C. 红海

D. 印度洋

2. 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因对应的是()

A. 雅安地震——人类活动

B. 四季更替——地壳运动

C. 海陆变迁——太阳活动

D. 地形变化——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3. 下列不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A. 地壳运动

B. 地震

C. 流水

D. 火山

4. 下列有关内、外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 珠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

变得高低起伏

C. 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D. 干旱地区的外力因素是冰川,湿润地区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

5. 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称为()

A. 活火山

B. 休眠火山

C. 死火山

D. 火山锥

6. 石灰岩地区峰林、溶洞、石林等独特地貌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 流水溶蚀作用

B. 冰川侵蚀作用

C. 岩层断裂

D. 风力侵蚀作用

7. 下列不属于地震发生时情况的是()

A. 遍地干旱、作物枯萎

B. 大地上下颠簸,左右摇晃,房间中吊灯激烈摆动

C. 大地褶皱开裂,地面隆起或陷落

D. 山体发生滑坡,河水翻滚

8. 我们可以在余姚龙泉山的崖壁中,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带状

岩层,这能说明()

A. 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山崖上的

B. 地形是在变化的,海陆也会发生变迁

C. 地形是稳定不变的

D. 地形发生改变都是很剧烈的

9.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

B. 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C. 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D. 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壳是由岩石圈和软流圈组成的

B. 地球内部的软流圈位于地核中

C.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组成的

D. 地球内部结构中,厚度最大的是地幔层

11. 下列各图反映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12. 下列现象可能为地震前兆的是()

A. 出现地光

B. 井口涌水

C. 鸡飞狗跳

D. 以上都是

13. 温州雁荡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的岩石主要以

火山活动形成的岩浆岩为主。火山活动是()

A. 地表风化的结果

B. 地表流水侵蚀的结果

C. 冰川移动的结果

D. 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14. 某班级开展“汶川十年,防震减灾知识宣讲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震发生时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B. 地震时应乘坐电梯迅速离开

C. 地震时应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

D. 地震被困后躲在卫生间墙角

15. 世界上最早发明地震仪的国家是()

A. 中国

B. 埃及

C. 印度

D. 日本

16. 甲地处于两个板块交界地带,乙地处于板块内部,对比甲乙两地,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甲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B. 乙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C. 甲地不易发生火山地震

D. 乙地多火山地震分布

17. 如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中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第17题)

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 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 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18. 下列现象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是()

①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②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③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④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

面积每年都在扩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9. 地球内部有一个“液态区”,区内物质一旦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该“液

态区”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地核和地幔

20. 地球上总有许多自然灾害现象,下列灾害现象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A. 2011年3月,日本附近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

B. 2010年3月,山西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

C. 2012年8月,台风“海葵”在象山登陆造成巨大破坏

D. 2011年5月,哥伦比亚大雨引发的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

二、填空题(除25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1分)

21. 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于地球________的力量使地壳产生变形、错动而造成的。

22.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

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________学说。

根据该学说的观点,全球由________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____________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23. 地球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等,它们塑造了山岭和低地,

使地球表面变得________。来自地球外部的力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它们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__________。

24.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引发了人们对灾区

的高度关注。

(1)地震是地壳变动的形式之一,板块的碰撞和____________是引起地壳变动的

最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____________,如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升高;板块的张裂形成__________,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不断加宽。

(2)灾区普降暴雨,局部引发山体滑坡。为预防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

损失,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修建水库、调蓄水流

B.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C. 建立预测、预报、救灾体系

25. 连线:

A. 日本地震频繁 a. 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B. 英国很少地震 b.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

板块出现挤压运动

C.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c.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

板块出现挤压运动

D. 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 d. 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之间,板块出现张裂运动

26. 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主要是因__________(填“外力作用”或“内力作用”)而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