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语风光共流转悠悠诗韵尽醉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语风光共流转悠悠诗韵尽醉归

——基于导游专业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古诗实践活动》课例研究

上虞区职业中专陈静

一、背景分析——“我”和古诗有个约会

在新课改视域下,中职生核心素养培养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走上课堂,基于课内外结合,以选文为载体进行情景表演、实践创造活动的语文活动实践课对导游专业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素养有所提升。不管是对本土文化的传承,还是对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语言运用和审美能力的提升,都是不无裨益的。

活动中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去寻找美、发现美,是对家乡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代名人等知识的了解,为她们专业的热爱保温及提温;让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为导游岗位理论研究打好基础;诵读展示、即兴写作、模拟导游的活动过程为导游岗位实践运用提前预热。可以说,活动课为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力培养打开了一扇窗,助推专业成长。

而古诗诵读与导游专业密切相关,古老的文化传统在导游过程中生发出博大的精髓传递真善美,使简单的“导”也变得意味深长了;旅游152班活泼好动,喜怒哀乐的表情包也为本次活动课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而她们导游词撰写平淡乏味、体态不自然等表现又能在活动课中有所学习与改善,她们和古诗的约会就这样悄然开始了。

二、课例尝试——“我”和古诗牵手成功

本课遵循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任务为驱动,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的方法开展教学,突出文化渗透与专业发展相融合,让古老文化在现代信息快车中大放光彩。

(一)“知行合一”引课堂,活动导向提素养

让学生回归经典,主动探究,发挥想象,运用改写,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1.预设目标,有的放矢结合“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理解与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两方面内容,笔者在三阶段目标基础上突出两大知识能力目标:即通过寻访古迹,了解家乡人文历史,微作品制作,提高信息处理和自主探究能力;通过诵读古诗,合作撰写导游词,提高职业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对经典古诗的诵读整理,对文化精神的理解传承,让知识反哺学生,而不是简单的“搬运工”,要“诗尽其用”。

2.学情分析,点将招兵笔者授课的对象是高二旅游专业学生,女生居多。她们感情细腻,思维开阔,但只停留于浅层次阅读层面上,有些还不善于进行专业口

语表达与沟通。结合她们的专业和个性特点,有的学生情感细腻,有的学生思辨好动,有的学生少言安静,根据三个景点生发出来的思想情志,围绕“真善美”这条情感主线,对应爱情、爱国、自然三个主题诗歌,点将招兵形成寻“真”组、寻“善”组、寻“美”组三个合作小组,渗透经典古诗阅读教育,提升文化品位,积累古诗储备。

3.知行合一,素养提升基于学情,针对导游专业学生语言理解与表达、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核心素养的提升要求,本课以“走访古迹,以景寻诗——名句渐引,诗意绵延——传语风光,诗情漫醉——模拟导游,诗话建构——以诗点景,传承文化”为主线,从学习诵读到情景表现,培养自主学习与信息处理,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突出本课重点;从追求真善美到传承非物质文化,学习用诗化的语言倾注自己真情实感的演说方式,模拟导游,提高职业写作和表现力,突出教学难点,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服务于专业发展。任务式驱动,把课堂活动与课文实践结合,把培养能力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容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达到全面提高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诗话妙语”亮课堂,合作演说提能力

在任务清单完成的基础上储备古诗知识,完成信息查找和课件制作,以配乐

诗朗诵的艺术形式,激发兴趣;用情感和言语表达古诗意蕴,追求人间真善美;在艺术展示中沉醉诗情,尽情展示真情、豪情、风情,小组合作展演完成本课重点,无形中提高了能力。

1.蝶之殇,情难逝——读诗寻“真”

中华古诗文经典,凝聚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品格,璀璨夺目,用诗经经典诗句导入,创设情境。寻“真”组的同学根据寻访实践完成的任务,按照梁山伯和祝英台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四个阶段寻找到的对应的古诗词,四个学生一组上台串联诵读古诗展示,在课前诵读指导下,学生展示了一场艺术性的诵读。然后,由诗引情,从绵绵诗意引出梁祝化蝶的美丽爱情故事,由一个同学上台演说,借助古诗,表达人间真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传承,突出追求“真”。

2.志弥坚,心浩荡——颂诗寻“善”

在引出爱国情怀的话题之后,寻“善”组的同学按照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为官仕途——隐居没落——东山再起——流芳百世四个阶段向大家展示了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营造铿锵意境。然后由诗系古,联想历史故事,由一个同学上台演说,表达壮志豪情!在这里笔者引导学生传扬“善”,将这份激情化为实际的行动,怀抱“江山漫漫,砥砺常存”的爱国情怀。让东山再起的典故流芳百世,为学生一腔热情保温!

3.桃夭夭意悠然——诵诗寻“美”

绝妙好诗让我们深信无处不是景,无时不是春,引出话题,古诗链接《桃花源》,

寻“美”组的同学按照桃花源四季风光:春——夏——秋——冬四个阶段上台诵读,引出田园自然美,营造唯美意境。由诗寻美,联想陶渊明桃花源,由一个同学上台演说,借助古诗,表达山水悠悠的和美风情!学生说出各种美,景美、情美、人美。联系现实,感受这份宁静的“美”,追求保护这份自然的“美”,美在人心。

(三)“诗尽其用”润课堂,文化甬润促好学

在小组合作基础上体会真善美,以写作演说活动为载体,创设“景”,学生身临其境,分享非物质文化精髓,突破教学难点。

1.体式仿写,学习难点

在此,学生创作是个难点,怎样引导,让他们比较顺利的写出来是个关键,笔者尝试进行体式写作方法,由古诗引语——景点概况——人文故事——诗词评语让学生填入仿写,借用古诗短句的方法,让学生联想,写的同学容易写,听的同学容易记,流畅地进行表达。同时,仿写多了,知识厚积了,创作欲望也就丰沛起来了。

2.模拟导游,职业表现

在把握诗韵故事基础上,结合导游专业职业特点,以培养语言建构和表达能力为主,开展现场模拟导游活动。笔者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演说体态方面的指导,下发《微导游词讲解评价表》,完成相关景点课件制作,有所准备和体验。课上,给予一定的时间展开小组合作,辅助场景演说,选出代表当场模拟导游。学生写有方向,说有标准,演有场景,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体会感受,文化浸润

各景各诗都是文化的传承,作为未来导游,更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宣扬者,活动课成为文化课和专业课衔接的桥梁,让学生真正体验职业角色,提升学习的高度,自编自演,思考提高,有效提升了导游专业学生岗位必备的语言理解与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核心素养。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学习兴趣大增,促进好学。

(四)“诗海漫步”跨课堂,评价导航促善学

1.诵读引导,知识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古诗经典教学要回归积累,让精华名句流传不衰,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为文章创作增色。笔者做好诵读指导,观看示范朗读视频,让学生课前多读、细读,小组读、个人读,从内容美、韵律美、音乐美、画面美,调动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将“古老传统”的东西,内化为“职业素养”的营养。

2.评价前置,导航成长。

突出学生本位。基于知识基础薄弱的就业班学生,要阶梯式进行学习探索。面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笔者是“温柔的坚定”,重视评价的激励与引导,把目标前置,形成态度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养成性评价的阶梯式评价模式,导航学生成长。在任务完成情况下进行学习态度引导,在课堂展演中设计“演说内容、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