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概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 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 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 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 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一病因
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 的三要素。
1、病室安全、整洁、减少不良刺激,使患者保持良 应用期间应注意肢端皮肤色泽及肢体肿胀情况。
病变静脉内直接用药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 症状与血栓形成的时间一致。
肺栓塞典型症状好:呼的吸困难精、胸神痛、状咳、态咳血,。 有利于气血运行及疾病的康复。
膝关节屈曲15度,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并可缓解腘静脉牵拉,避免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
周围型:也称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血的周围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
血栓局限,多数症状较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小腿疼 病变静脉内直接用药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防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
五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二、平卧位疗法护理 三、用药护理 四、肿消散外敷的护理 五、肺栓塞的观察 六、出血并发症的观察 七、弹力袜和弹力绷带的应用
(一)一般护理 制品,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必要时用开塞露,芦荟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下肢DVT多见于左侧且混合型较多,男性略多于女性,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怒张是下肢DVT的三大主要表现。 左侧多见,表现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患侧腹壁浅静脉怒张,皮肤温度升高,深静脉走向压痛。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抗凝、等药物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预防的常规措施神经外二科静脉血栓形成公认的三大因素:1、静脉血流滞缓2、静脉壁损伤3、血液高凝状态。
高危人群:1)吸烟、年龄>40岁2)手术时间>60分钟3)先前有DVT或肺栓塞4)恶性肿瘤、化疗病人5)下肢、下腹、骨盆骨科手术6)广泛多发损伤,严重骨折7)肥胖、静脉曲张、糖尿病8)妊娠、产后、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9)心衰、心梗、脑卒中10)长时间制动、卧床者,如术后、偏瘫、截瘫病人一.预防长期卧床的病人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人群,故凡是手术、骨折需卧床者及产后妇女,需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
1)卧床期间要定时更换体位,每1~2h/次,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
2)卧床期间定时进行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如膝、踝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举腿活动,必要时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3)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
4)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尤其是使用刺激性药物更要谨慎。
5)低脂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腻食品。
6)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如芹菜、韭菜、蜂蜜、香蕉,必要时用开塞露、麻仁软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7)戒烟——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
8)勿使用过紧衣物:如腰带、紧张内衣,避免血液瘀滞。
9)应用弹力袜及气压治疗仪;也可以抬高双下肢,以利于静脉回流。
10)高危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
•(1).右旋糖酐预防作用在于:•①削弱血小板活动,降低粘稠性;•②改变纤维凝块结构;•③增加血栓易溶性;•④有扩容作用,能改善血循环。
•可在术前和术中应用,也可在麻醉开始晨用500ml,静脉滴注,术后再用500ml,然后隔日用1次,共3次。
•(2.)抗血小板粘聚药物•一般用潘生丁25mg,每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0.3,每日3次,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3、业务学习1 - 深静脉血栓
(三)临床表现 1、中央型:血栓发生于髂—股静脉,左侧多于右侧。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患侧髂窝、股三角区疼痛、压痛,浅静脉扩张,下肢肿胀明 显,皮温及体温均升高。
Homans征阳性:即为患肢伸直,踝关节背屈 时,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牵拉而刺 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Homans征阳性
(五)处理原则 急性期治疗原则: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病情缓解后,可进行轻便活动。 离床活动时,应使用弹力绷带或穿医用弹力袜。
(五)处理原则 急性期治疗原则: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包括抗凝、溶栓、祛聚等治疗,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达到溶栓的目的。临床上常用的
(四)辅助检查 1、血浆D-二聚体测定 D-二聚体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诊断急性DVT的灵敏
度较高(>99%),>500μ g/L(ELISA法)有重要参考价值。可用于急性VTE的筛查、特 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
(四)辅助检查 2、多普勒超声检查 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对患者的筛查和监测。在
枕、过度屈髋、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而影响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久站久坐,当 患肢感觉不适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cm。患肢水肿明显减轻后,应适当下床活动 ,增加肌肉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新的血栓形成,运动应循序渐进,不可操 之过急,以活动后不感疲劳为度。
2、饮食指导:进食低脂,高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促进循环 。增进废物排泄,降低血液粘滞度,防止血栓形成。
业务学习1 - 深静脉血栓
(一)概念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随着血栓机化及再 通过程的进展,静脉回流障碍的症状逐渐 减轻,因而深静脉瓣膜破坏造成的静脉逆 流症状逐渐加重,后遗深静脉血栓形成后 综合征,处理方法根据病变类型而异。
闭塞为主者,以前述非手术疗法为主。 髂、股静脉闭塞而股静脉通畅者,在病情稳定后 可作耻骨上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使患肢远侧的高 压静脉血,通过转流的大隐静脉向健侧股静脉回流。 局限于股静脉阻塞者,可作同侧大隐静脉股----腘 (胫)静脉旁路术。 已完全再通者,因深静脉瓣膜破坏,静脉逆流 已成为主要病变,可采用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关闭不 全的手术治疗方案:1.股浅静脉腔内瓣膜成形术 2.股 浅静脉腔外瓣膜成形术 3.股静脉壁环形缩窄术 4.带 瓣膜静脉段移植术 5.半腱肌--股二头肌袢腘静脉瓣膜 代替术。
非手术治疗并发症
一旦出现出血并发症,除了停药外,应采用硫酸鱼精蛋白对抗肝素、 维生素K1对抗华法林; 使用10%6-氨基己酸、纤维蛋白原制剂或输新鲜血,对抗纤溶治疗 引起的出血。
手术疗法
1.取栓术
2.经导管直接溶栓术(CDT)
1.取栓术(thrombectomy)
最常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尤其是髂--股静脉 血栓形成的早期病例。研究发现:发病后3天内, 血栓与静脉内腔面尚无明显粘连,超过5天则粘连 明显,因此取栓术的时机应在发病后3~5天内。对 于病情继续加重,或已出现股青肿,即使病期较 长,也可施以手术取栓力求挽救肢体。手术方法 主要是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辅用抗凝、 祛聚疗法2个月,防止再发。
并发症和后遗症
深静脉血栓如脱落进入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 大块肺栓塞可以致死,小的局限性肺栓塞的临床 表现常缺乏特异性。 典型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低血 压和低氧血症等,严重者发病急骤,可迅速处于 晕厥状态,出现寒战、出汗、苍白或发绀,血压 明显降低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 PPT课件
: 3.病情观察
• (1)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 发症,发生率为20%-40%,约11%在出现症状的1 小时内死亡。病人如果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 及咳血等症状,立即给予平卧,避免作咳嗽及翻身 活动。报告医生,并给以心电监护,高浓度氧气吸 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积极 配合治疗。
另外选择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韭菜、芹
菜、新鲜水果、豆类及粗粮等,保持大便通
畅,防止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LOGO
Page 35
LOGO
Page 36
LOGO
Page 37
(二)术后护理
• 1.按硬外麻或局麻术后护理常规。 • 2.体位: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厘米,膝
关节微屈,行足背伸屈运动。 • 3.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特征变化,观察切口
• (2)急性期间不得剧烈活动或按摩患肢,以 免造成血栓脱落,如果脱落进入肺动脉可引起 肺栓塞,大块肺栓塞可以致死。
• (3)戒烟的必要性:吸烟患者应戒烟,因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管收缩,影响患肢 血液循环。 (4)禁冷热敷:因热敷会促进组织代谢, 增加耗氧量,对患肢不利,而且栓塞后患肢 感觉受损,易造成皮肤的灼伤:冷敷可减少 组织代谢,同时会引起血管萎缩,不利于解 除痉挛和建立静脉的侧支循环。
谢谢!
• (2)肝素
• 首选抗凝剂,可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常 用于腹壁皮下深层脂肪注射。由于肝素 应用不当容 易引起出血,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用量 及给药方法。
• (3)心理护理 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此类患者 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恐惧、忧郁或烦躁、 易 怒等情绪。我们对不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患 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
下肢静脉血栓
病因及分型(一)静脉壁损伤:注射、刺激性药物、肿瘤(二)静脉血液滞缓:长期卧床、术中、后、肢体固定(三)血液高凝状态:妊娠、产后、术后、感染、避孕药。
(四)年龄、吸烟、感染、高血脂、遗传等因素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
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血栓按部位可分为:1、周围型指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2、中央型指髂股静脉血栓形成3、混合型指全下肢深静脉及其肌肉静脉丛内均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些病例起源于小腿静脉,另有些病例起源于股静脉、髂静脉。
临床表现患侧下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怒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三大主要临床表现,某些严重的病例还可表现为股青肿、股白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血栓脱落导致肺梗塞,严重者可导致猝死,但其发生率并不高辅助检查1、静脉造影是目前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标准2、磁共振静脉成像3、CT4、超声多普勒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手术治疗是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灌注血栓内的一种技术,还同时可通过导管等器械进行抽吸及清除血栓,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肢血液回流,从而保护了静脉瓣的功能并有效地预防了肺梗死的发生,目前逐渐成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治疗手段护理要点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及其家属心情极为复杂,担心术中会有意外,手术不成功,术中有痛苦。
尤其是对介入溶栓法缺乏了解,对接受介入治疗信心不足。
因此,护士应深入病房,详细向患者介绍该治疗方法的优点,适应症,术中、术后的配合以及注意事项等。
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介绍术中应用的先进仪器设备。
针对患者所担心的问题给予科学的通俗易懂的解答,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将科室同类病例介绍给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
2、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备皮,造影剂及抗生素试敏。
患者术前4h禁食水,术前晚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
3、导管室护士准备好术中所需器械药品、抢救用药,做好导管室消毒.术后护理1、记录患者手术结束时间,3h撤掉压迫止血的沙袋,嘱患者穿刺部位肢体平伸6h,卧床12h。
静脉血栓栓塞症
病因
1.创伤、手术、分娩(血流滞缓、静脉管壁结构的 改变、血液成分的改变) 2.感染 3.肿瘤:释放组织因子,血液凝固性增加。 4.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凝血因子增高、先天性纤 维蛋白原结构异常和机体本身生理结构的异常等。 5.妊娠:子宫压迫、止血功能增强。 6.其它:
为什么左下肢容易发生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症
——董立潮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概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 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除 可以造成患者肢体肿胀、疼痛、行走障碍外,还可 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栓脱落可导致肺动脉栓塞 (PE),其中一部分是致死性。 此外,DVT常导致血栓后综合征(PTS),造成患 者的长期病痛,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可致残。 将DVT和PE通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主要原因是由于肢体或盆腔的静脉血栓脱落所致。 分型:致死性、非致死性、无症状性 发生后可有3种结局:部分栓子可自溶或被肺组织 溶解;栓塞范围较小,对个体无影响;栓塞范围较 大,肺血管痉挛、换气减少,低氧血症,肺动脉高 压,心功能不全 栓塞面积在5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80% 以上,可立即死亡。
永久性腔静脉滤器置入的绝对适应症 1.已发生或高度怀疑PE的DVT 2.抗凝中发生PE 3.抗凝禁忌 4.肺动脉血栓手术或血栓消融术后。 相对适应症:DVT伴有慢性肺动脉高压或心肺功能不良 可疑 腔静脉有游离大块血栓 难于控制的髙凝状态 髂静脉血栓 血 液疾病、恶性肿瘤、复合外伤同时伴有肢体损伤的深静脉血 栓 发生在右下肢并有向髂静脉蔓延可能 患者强烈要求或准 备用大剂量溶栓药物 临时性指征:高危险性的复合外伤、外科手术 短期内出现抗 凝、溶栓禁忌的 准备大剂量静脉溶栓 分娩前后 手术后的早 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作者:时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虽然近年来对DVT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趁势[1]. Aqulia报道[2]在美国各种疾病死亡的患者中,有DVT形成者占尸检的72%,每年因肺栓塞死亡的人数达50 000~200 000,在严重创伤的伤员中,60%并发下肢DVT。
每年因患此病而丧失的劳动力大约200万人。
Rathbun 等[3]统计美国每年新增DVT患者超过60万人,其中DVT所致的死亡患者总数接近10万人。
Heit等[4]报道欧美国家对各自过去30年人口调查发现,每年DVT的发病率1.0~1.6/1 000人。
我国目前尚无DVT相关发病率统计资料,但有资料显示,DVT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徐宝立等[5]报道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率达16.7%,吕厚山等[6]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47.1%。
DVT严重时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7-8],Kahn等报道50%左右的DVTLDVT左下肢多见,孕期胎儿增大后对髂静脉的压迫也是使孕产期女性易发生DVT的另一个原因。
盆腔静脉密集,静脉壁薄,缺少四肢静脉所具有的筋膜外鞘,加之膀胱、生殖器官、直肠3个系统静脉彼此相通,故剖宫产易使盆腔淤血,血液缓慢。
麻醉尤其是硬膜外麻醉使下肢肌肉完全处于松弛状态,而比目鱼肌静脉窦内的血流是依靠肌肉收缩作用向心回流的,下肢肌肉长时间不活动,造成下肢静脉血液淤滞,从而诱发下肢DVT。
手术后较长时间卧床,失去了小腿的肌泵作用,更促使DVT的发生与发展。
在血液淤滞情况下,血栓即可在静脉瓣膜尖部和肌肉静脉窦内形成,如果再伴有内膜损伤或高凝状态,血栓就发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法医学鉴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法医学鉴定引言在法医学领域中,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定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法医学的角度出发,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定进行深入探讨。
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定义和特征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定义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在下肢深部静脉内形成血栓,通常发生在腿部的深部静脉系统中。
这种血栓形成常常是由于血液在静脉内凝结而形成,一般会出现在小腿、大腿等部位。
2.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征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局部疼痛: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下肢疼痛,尤其是在行走或站立时疼痛感会加重。
(2)肿胀:患处会出现肿胀,局部皮肤呈现红、紫色,并伴有触痛与压痛。
(3)发热:在血栓形成部位会出现发热症状,伴有皮肤红肿、发热等表现。
以上特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表现,但需要通过法医学的方法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鉴定。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法医学鉴定方法1.法医学解剖学检验通过尸体的解剖学检验,可以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鉴定。
解剖学检验主要包括对尸体下肢深部静脉系统的解剖,发现是否存在血栓的形成。
2.法医学临床检验法医学临床检验是通过临床医学上的方法对深静脉血栓进行判断。
包括通过超声检查、CT检查、肌电图检查等多种临床手段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鉴定。
3.法医学病理学检验病理学检验是通过对于病理标本的检查,来确定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通过对组织标本的镜检,可以明确血栓的形成情况和位置。
以上三种方法是常见的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法医学鉴定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定注意事项1.法医学鉴定时需要慎重在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定工作时,需要慎重对待,不能轻率下结论。
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
2.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在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定时,需要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以最大程度地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
(2)阶梯压差性弹力袜
• 穿有阶梯压差的弹力袜,对预防下肢 深静脉血栓也有一定的作用,其原理尚不 清楚,可能与其加速下肢静脉回流有关。 由于方法简便、安全,适用于有轻度血栓 形成倾向的病人,或配合其他预防措施, 提高预防的有效性。与间歇性充气压迫法 一样,对下肢缺血的病人应慎用。
•
各种手术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主要原因,术后鼓励患者抬高下肢和早 期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可靠措施,但对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 无显著临床意义。手术时应彻底止血,术 后常规使用止血药物以预防术后出血的错 误观念,可能促使血栓形成。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可以引发致 命性的肺栓塞,而且其后遗症对病人的劳 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有 危险因素的病人采用一系列预防措施,能 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目前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主要有2类:药 物预防和机械物理方法。
1.药物预防
• (1)小剂量肝素:肝素具有明确的抗凝作用,在体内及 体外均能防止血栓形成,但肝素有引起出血的副作用,术 前或术后用肝素,可能造成创面渗血,术中失血加大。鉴 于此,目前主张小剂量法,减少出血危险。具体方法是术 前2h,肝素5000U皮下注射;术后每隔8~12h,肝素 5000U皮下注射。由于人种的不同,我国肝素的用量应适 当减小,一般为3000U皮下注射。统计显示,小剂量肝素 法能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以及肺栓 塞的发病率,不增加术中、术后大出血,但伤口局部血肿 较常见。用药期间,一般无需检测出凝血功能,但应监测 血小板,以防发生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 8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为肺栓塞,致死率达 70%,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 窒息感、咳嗽、咯血,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 通知医生。1.止痛。疼痛是患者最痛苦的症状,当患 者有溃疡、坏疽或并发感染时,疼痛更为剧烈,可 适当给予止痛剂,但要预防止痛药的成瘾性。 2.禁 烟。绝对禁烟,消除烟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但可 饮少量酒,促进血管扩张。 3.保护患肢。避免寒冷 潮湿、外伤等因素,保持被褥清洁、平整、干燥, 定期消毒更换,肢端坏疽应保持干燥,以免创面继 发细菌感染。对溃疡面用油纱布换药,忌用刺激性 强的外用药。 4.患肢锻炼。患者取平卧位,抬高患 肢约45度,保持2~3分钟,然后将患肢沿床边下垂 3~5分钟,再放平患肢2~3分钟,同时进行踝部和 足趾的活动,每日锻炼数次,每次5~6回,以便更 好地恢复患肢机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
诊断
进一步诊断需要客观检查
诊断
(3)CT静脉造影(CTV):CTV由Loud等于1998年首 先提出,可以同时获得PTE及DVT的情况,在进 行CTPA的同时不需另外添加造影剂,使下肢静 脉、盆腔静脉及下腔静脉迅速显影。 (4)MR静脉造影(MRV):无创,同时显示双下肢静 脉,确定盆腔和下腔静脉的血栓。对有症状的 急性DVT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90%~100%。 MR在检出盆腔和上肢深静脉血栓方面有优势。
(1)溶栓药物:尿激酶最为常用,对急性期血栓 起效快,溶栓效果好,过敏反应少;常见的不良反 应是出血;治疗剂量无统一标准,一般首次剂量为 4000 U/kg,30 min内静脉推注;维持剂量为 60~120万U/d,持续48~72 h,必要时持 续5~7 d。重组链激酶,溶栓效果较好,但过敏 反应多,出血发生率高。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 活剂,溶栓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可重复使用。
(二)长期治疗
1.抗凝治疗 (1)抗凝的药物及强度: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 林)、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等对预防 复发有效。低标准强度治疗(INR 1.5~1.9)效 果有限,而且不能减少出血的发生率。高标准强 度治疗(INR 3.1~4.0)并不能提供更好的抗血 栓治疗效果,相反出血的风险增加。 推荐:如果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过程中应 使INR维持在2.0~3.0,需定期监测。
(2)低分子肝素:出血性副作用少,HIT发生率 低于普通肝素,使用时大多数患者无需监测凝血 功能。临床按体重给药,每次100 U/kg,每 12小时1次,皮下注射,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012指南)2.5.2.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VT of the leg treated with LMWH, we suggest once- over twicedaily administration (Grade 2C) .(一日 一次优于一日两次。) 备注:每日一次的 剂量等于每日两次剂量的总和, 避免一次ih。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一、病因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
在欧美是一种比拟常见的疾病,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在急性阶段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一些血栓可能会脱落,造成患者的肺,脑等重要脏器的栓塞而导致死亡。
另一些患者不能幸免慢性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发生,造成长期病痛,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二、定义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
三、临床表现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周围型〕〔1〕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是原发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的血栓形成,常见于手术后、长期卧床和外伤所引起。
因病变范围小,未累及下肢主干静脉,病症表现往往不明显,病人仅有轻微小腿胀痛、肿胀。
〔2〕腘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腘静脉及其以下主干静脉的血栓形成,临床上并不少见。
无任何发病诱因,病人突然出现小腿剧烈胀痛,难以忍受不能行走;小腿广泛肿胀,紧硬饱满,呈弥漫光亮,压痛明显,拒按,手不可触及。
全身反响不明显,可有低热。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发病急剧,突然发生髂凹部、大腿内侧〔股三角区〕明显胀痛,或下肢广泛性胀痛,随后迅速出现整个下肢广泛性明显肿胀、粗肿,同时伴有下肢浅静脉怒张、曲张;由于皮肤毛细血管〔细小静脉〕扩张,皮肤上出现广泛蓝色微细的网络〔网络瘀血〕。
因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在股三角区常可扪及股静脉呈硬索条状,有压痛。
整个下肢饱满紧韧感,尤其是小腿更明显,压痛。
血栓向远侧逆行扩展而累及全下肢,发生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人有轻度全身反响,发热不超过38.5℃。
3、股青肿的病症股青肿是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混合型〕的严重类型,整个下肢深静脉系统广泛血栓形成而完全阻塞,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严重障碍,同时引起肢体动脉痉挛,出现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肢体瘀血和缺血同时并存〕。
但临床上很罕见。
股青肿发病急骤,患肢剧烈胀痛,整个下肢广泛性严重肿胀,呈青紫色,伴有瘀斑、水泡、肢体发凉,股动脉搏动减弱,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消失。
下肢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日期:2006-10-25 16:52:36【关闭窗口】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较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
据报道,美国每年有25万~50万人患深静脉血栓性疾病;英国患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者占人口的0.5%,其中大部分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
国内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呈逐年增多。
自19世纪Virchow首先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管壁损伤)以来,经近百年的验证,已被医学界所公认。
本病好发于下肢,血栓形成后,血栓远端静脉高压,从而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等临床表现。
严重者还可以影响动脉供血,并使静脉瓣膜受损,遗留永久性的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存质量。
本病属于中医“股肿”、“脉痹”、“淤血”、“淤血流注”、“肿胀”等范畴。
中医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认识久远。
《千金备急要方》中说:“久劳、热气盛、为湿热所折,气结筋中”。
“气血淤滞则痛,脉道阻塞则肿,久淤而生热。
”《血证论》则认为“淤血流注,四肢疼痛肿胀,宜化去淤血,消利肿胀。
”又说:“有淤血肿痛者,宜消淤血”,“淤血消散,则痛肿自除。
”这说明中医学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有详细的了解。
并提出了重要的治疗方法。
对后世对本病的临床治疗有重大的影响。
病因自19世纪中期(1846~1856年),魏尔啸(Virchow)首先提出了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血管壁损伤)以来,就开始了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的探讨,经近百年的临床及多种先进检测手段的验证,已普遍被公认。
有许多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可能与本病有关的因素。
(一)静脉血流滞缓在大多数DVT的病例中,血栓形成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但静脉血流滞缓几乎总是牵涉其中。
因此,静脉血流滞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上起着关键性作用。
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仰卧,肢体制动或偏瘫卧床,或长途乘车,或长久的下蹲位等。
均可引起静脉血流滞缓,一直被认为是引起DVT的因素。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它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仅次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第三大常见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一、什么是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转化,阻塞血液回流且引起静脉壁炎症改变,多发于下腔静脉,又以左下肢最常见,男性略多于女性。
深静脉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 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二、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有哪些?1)静脉血流滞缓:这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主要的机理,以左下肢最常见。
2)静脉壁损伤:常见的损伤因素包括①静脉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融通溶液,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②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骨折碎片创伤。
③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盆骨骨折和盆腔手术损伤髂静脉或分支,均可并发髂骨静脉血栓形成。
3)血液高凝状态: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最常见原因,受伤或者严重脱水、长期口服避孕药、大剂量使用止血药和脱水剂,也可增加血液的凝固性。
此外,蛋白S、蛋白C。
抗凝血酶缺乏等先天性疾病易引起血液高凝的重要原因。
以上种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单一因素往往都不足以致病,常常是两个或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其中高凝状态是最重要的因素。
三、危险因素有哪些:(一)年龄(二)手术(三)激素(四)肿瘤(五)制动卧床72小时及以上(六)心脏病(七)脱水或菌血症(血液高凝状态相关)(八)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九)肺部疾病(十)DVT、PE和静脉疾病病史(十一)肥胖(十二)药物治疗(十三)静脉曲张(十四)旅行(十五)遗传因素(十六)吸烟(十七)妊娠或产后(十八)其他因素四、临床分期急性期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后14天以内亚急性期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第15-30天(1个月)慢性期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已超过30天早期包括急性和亚急性期静脉血栓五、临床分型1.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发生在上肢静脉,90%以上的血栓形成发生在下腔静脉、盆部、下肢的静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
全球医院网2011-04-08我要评论我要订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形成的三大因素是: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具体介绍如下:一、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血液高凝状态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
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
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
三、静脉壁的损伤 1、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
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2、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以上便是关于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其中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
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责任编辑: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