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加罗新闻

合集下载

《中外新闻史》

《中外新闻史》

《中外新闻史》一、填空1.《向导》的首任主编是蔡和森。

2.《中国青年》的首任主编是恽代英。

3.新华通讯社的前身叫红色中华通讯社。

4.巴黎和会中唯一的中国记者是胡政之。

5.“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周刊。

6.外国人在我国本土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7.人类最早的新闻传播形式是口头传播。

8.世界上第一家日报是1650年在德国莱比锡创办的《新到新闻》。

9. 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哈瓦斯社于1835 年创建于法国。

10.世界上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9月3日创办的《太阳报》。

11.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12.《国闻报》是严复创办的报纸。

13.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先驱》。

14.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5.《新青年》杂志的创始人是陈独秀。

16.邓小平主编过的军队报纸是《红星》。

17.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主办的报纸中最有影响的是《新华日报》。

18.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是《费加罗报》。

19.第一张便士报是《纽约太阳报》。

20.雇佣马克思为驻伦敦通讯员的美国报纸是《论坛报》。

二、判断1.我国最早的民间报纸出现于宋朝。

(√)2.我国汉代就有了邸报。

(X )3.姚公鹤的《上海新闻史》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史专著。

( X )4.《大清报律》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

(√)5.中国共产党主办的第一张日报是《新华日报》。

(X )1906. 清代的新闻法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成熟、最完善的。

(√)7. 明代的邸报从不允许出现批评皇帝的内容,也绝不可能出现。

(√)?8. 上海最早的中文报纸是《上海新报》。

(√)9.在刚创办的时候,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报是同一家机构。

(√)10. 16世纪是世界新闻事业的“创世纪”。

(X )三、名词解释1.唐进奏院状报唐代中期,在封建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官报。

学习有感之《费加罗报》

学习有感之《费加罗报》

学习新闻有感之《费加罗报》本学期新闻学习的主要方向是学习外国新闻事业史,谈到西方多个国家的报业发展史。

在学到法国三大廉价报纸这一节提到威尔梅森创办的《费加罗报》。

《费加罗报》,创办于1826年,原名叫《油灯报》,是一张刊载艺术小品和轶闻趣事的讽刺性小报。

1854年亨利·德·威尔梅森在它的基础上创办了《费加罗报》才使它逐渐成为一张“高级报纸”。

威尔梅森在办报艺术方面见解独到。

首先他在版面编排上进行修改,把报纸版面分成新闻,社论,特写,广告等固定栏目,然后按部就班的把各类内容编排进去,使报纸看起来有条理。

同时威尔梅森报道简明新闻、增设讣告栏目和读者来信栏目。

其中“读者来信”这种开放的形式在当时并不多见,以1790年出版的《杜歇老爹报》为例,它大量刊登读者来信,及时反映群众要求,这是报纸发展的进步表现,为今天的报纸所借鉴发扬。

最重要也最能体现这份报纸不同之处的是他在报纸内容上大力加强耸人听闻的报道趣味性强的新闻。

他说:报纸“每天要把一块石头投入池塘”,大力加强耸人听闻的和趣味性的报道,这一特点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的探求这份报纸背后的故事,以及和它有类似相同特色的其他报纸。

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耸人听闻的报道给了读者怎么样的影响?记得大一刚开始学习新闻时就学到关于新闻价值的十个要素,其中一个便是:事实发生的几率越小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犹记得查尔斯·达纳一句经典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那么《费加罗报》这样的办报特色是否也是根据这样的规律而来……..首先要了解《费加罗报》命名的由来。

“费加罗”的原型是来自法国一位著名的剧作家博马舍,其代表作《塞尔维亚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礼》两部戏剧的主人公都是”费加罗”,他是一个足智多谋、富于强烈喜剧色彩的人物形象,“费加罗”在法国成为具有批判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符号。

这就奠定了《费加罗报》的办报基调——幽默搞怪而又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色彩。

《费加罗报》

《费加罗报》

一是运用各种词性和修辞手法。 二是通过描写新闻场景及细节渲染某种气氛来进行暗示。
3政党和商业集团利益影响较大
以具参考意义的大报为特色
• —《费加罗报》将这句话放在每期的报头。这种说法是有其根据的。 • 首先,具有标准大报的形式。 • 在法国纸媒普遍衰落的背景下,该报多年来的发行量仍能保持30 万份以上,在国内名列前茅。其75%以上的收入来自广告。尽管受众 有老化趋势,但仍拥有最广阔的读者群,且定位越来越趋于大众化。 实行厚报分叠,每日总共有40至52版。拥有具参考意义的内容。 • 《费加罗报》受众群相当一部分集中在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政经界 人士,政经类新闻占据报纸最大比重。该报素以权威性与严肃性的质 报形象著称于世。 •
费加罗中文版亮相
• 世界闻名的《費加洛報》出了 中文版了,不过这个中文版并 不是在大陆出版的,这一定让 那些一直认为中国已经崛起或 者正在崛起所以吸引了大量的 国际的杂志开设中国版(专指 大陆),比如《滚石》,又比 如《新闻周刊》,但是现在不 是了,现在他们用的是繁体字, 出版在台湾。这一期的封面女 郎是舒淇,标题是《Moulin Rouge紅磨坊女郎舒淇》,选 取里面有一段文字:舒淇的魅 力,如同侯孝賢的電影,有不 張揚的高調格局,細水長流的 長鏡頭調度,呈現一種冷靜神 秘的美感。
以引导和说服作为办报宗旨
• 《费加罗报》之所有会以引导和说服作为办报宗 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1.权利与义务并重的法国自由主义传统。 • 《费加罗报》虽也标榜客观公正,但蕴含在报 道中的主观色彩也较英美媒体更为明显。 • 2.强调媒介社会责任功能的社会背景与现实需 要。 • 法国媒体的社会责任功能自20世纪70年代以 来有了较大发展。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 法国,必须通过传播媒介和舆论的社会责任功能 这个渠道,干预和指导法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

《外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外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外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一、填空,选择1、口头传播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传播方式。

2、标记传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是最原始的符号传播形式。

标记传播,如结绳记事、珠贝传令、实物指代;或声光传播,如吹奏号角、击打响器、烽火号令、旗语传信;或图式传播,如原始部落成员间的简单图画。

原始传播的最高级形式是图式传播。

3、手写新闻传播的形式主要有:⑴官方公报,⑵新闻信。

4、世界上最早的官方公报是:古罗马帝国的《罗马公报》和中国唐朝的邸报。

5、新闻信以书信形式传播新闻,有官方和私人两类。

6、定期、连续的新闻媒介的出现,标志着新闻事业的正式诞生。

7、1450年,德国约翰尼·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

是进入印刷传播的标志。

8、德国的《福格斯新闻》是16世纪最著名的手抄小报之一,由奥格斯堡有名的富商福格斯家族编写出版。

9、1588年,奥地利人迈克尔·冯·艾津第一个在法兰克富每年两度的春季和秋季博览会上出售《博览会编年表》,是最有代表性的新闻书。

10.1609年,德国奥格斯堡首先出现了第一份报纸(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

11.1621年,英国最早的周报《每周新闻》出版。

12.法国的定期周刊出现于1631年,是“法国报业之父”勒诺多创办的《公报》,也是法国第一张周报。

13.1650年,德国创办的周报《莱比锡新闻》于1663年改为日报,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份日报。

14.世界上最早的杂志是1665年巴黎出版的《学者杂志》。

15. 近代资产阶级报业创立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国家,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出版管制和出版自由阶段。

2、政党报纸的黄金时代。

3、应运而生的廉价报纸时期。

16.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管制出版的国家。

口头规定:1528年国王亨利八世下令禁止外国出版商在英国开设新印刷厂,限制印刷业的发展,在世界上首开出版管理先例。

明文规定:1530年英国正式设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出版物须经批准,否则禁止出版。

谈谈《费加罗报》的发展历程及我们的启发

谈谈《费加罗报》的发展历程及我们的启发
返回
《费加罗报》的特点
• 该报各时期的编辑理念—创立初期秉持中庸主义;20世纪上 半叶崇尚自由言论与社会责任;20世纪下半叶政治立场走向 开放,风格趋于现代;21世纪初至今,一方面试图更加独立 于利益集团之外,回归新闻本位,另一方面强化新媒体的功 能与地位。这种编辑理念的演变,总体而言,是在内容、形 式和体制上从保守与僵化平缓过渡到现代与开放。 • 重视社论,传达报纸的态度与观点 社论是《费加罗报》的 “拳头产品”。19世纪后半期,创办人威尔梅桑将报纸办成 巴黎主要的政论报纸之一。《费加罗报》社论的主要功能是, 对于那些能够帮助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信息,通过社论告诉 读者怎样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社论承担着公共喉舌与社 会教化的使命。不仅让读者获知新闻事件的相关信息,更重 要的是让读者对事件有所感受。同时兼顾逻辑性和文学性, 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强化读者对文章观点的认同感。文章通 常使用复数第一人称,即“我们”,借此涵盖《费加罗报》 编辑人员和所有读者,增加贴近性。文末,《费加罗报》常 以整个国家的代言人的名义进行呼吁:“我们,法国人 民……”“我们将会看到……”等等,并最终落脚于公共利益。
返回
发展历程
• 前身是创办于1826年的《油灯报》,是一份刊载 逸闻趣事的讽刺性小报。 • 1854年,亨利.德.威尔梅桑改为现名,原为周刊。 • 1856年,由于《费加罗报》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威尔梅桑决定提高其发行频率,报纸在每个星期 三和每个星期日也开始印刷发行 。 • 1863年,《费加罗报》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 者:《小日报》。作为回应,威尔梅桑创办一张 新的日报《事件报》,用于和《小日报》竞争, 并竭力避免将《费加罗报》卷入这类通俗报纸之 间的无谓争端。最终《小日报》赢得了这场竞争。 至于《事件报》,由于刊登了一篇旨在保护贫困 人群利益的文章而得罪了拿破仑三世政府,被迫 停刊。

高考政治每日时事2019年4月30日国内外时事新闻素材

高考政治每日时事2019年4月30日国内外时事新闻素材

每日时事:2019年4月30日国内外时事新闻国内热点新闻中国成功发射天绘二号01组卫星北京时间4月30日6时52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绘二号01组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的天绘二号01组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研究、国土资源普查、地理信息测绘等领域,将对中国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海南四部门:严惩非法接种九价宫颈癌疫苗行为4月29日,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南省公安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博鳌银丰康养国际医院涉嫌非法接种九价宫颈癌疫苗调查处理进展情况最新通报。

据介绍,将采取如下措施:成立专项小组,督导依法查处。

由药监部门组织查封银丰医院药品,以便彻查疫苗来源情况。

对银丰医院涉嫌使用的假疫苗,药监部门将查清违法事实,查实后依照《药品管理法》给予顶格罚款。

对构成犯罪的,将移交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对在银丰医院接种疫苗的人员进行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加大日常监管力度。

世园会开园首日3.5万人入园参观花车巡游常态化表演4月29日上午9时许,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世园会园区1号门内举行的开园仪式上宣布,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园。

即日起到10月7日,长达162天的国际园艺盛会正式向国内外游客开放。

4月29日上午9时许,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世园会园区1号门内举行的开园仪式上宣布,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园。

即日起到10月7日,长达162天的国际园艺盛会正式向国内外游客开放。

记者从北京世园会新闻中心获悉,世园会开园首日,全天共3.5万人入园参观。

中俄“海上联合—2019”军事演习开始29日上午,参加中俄“海上联合—2019”军事演习的俄方参演舰艇编队陆续抵达青岛大港码头。

当日下午3时,中俄“海上联合—2019”军事演习开幕式在演习红方联合指挥部举行,中方总导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邱延鹏海军中将宣布演习开始。

法国费加罗报的座右铭

法国费加罗报的座右铭

法国费加罗报的座右铭
1. “为真相而奋斗!”就像一名无畏的战士,在新闻战场上冲锋陷阵,不就是这样勇敢地追求着事实吗?比如对重大事件的深入报道。

2. “传递真实的声音!”这不就像一座灯塔,为人们指引着方向,不正是那座闪亮的灯塔吗?像报道社会动态那样给人们指引。

3. “用文字书写历史!”仿佛一位忠实的记录者,把时代的变迁一一记录,不也是这样书写着历史吗?看那些对过往事件的详实记录。

4. “让观点自由飞翔!”就似一片广阔的天空,任由各种思想翱翔,不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吗?众多的评论文章就是例子呀。

5. “成为思想的桥梁!”好像连接两岸的桥梁,让不同的观念得以交流,不就是那座桥吗?不同观点的碰撞多有意思啊!
6. “展现多元的世界!”如同一个丰富多彩的万花筒,呈现出多样的景象,不也在展示着多元的世界吗?各类专题报道就是证明。

7. “以客观为准则!”这不就是那把公正的尺子,衡量着一切,不一直是这样做的吗?对各种事件的客观分析就是明证。

8. “挖掘深层的故事!”好比一位执着的探险家,寻找着不为人知的宝藏,不也在挖掘着深层的故事吗?那些深度调查报道就是呀。

9. “点燃思想的火花!”仿佛是一根火柴,擦出智慧的光芒,不就是那点火柴吗?激发着人们的思考。

10. “成为时代的见证者!”就如同一位忠诚的史官,记录下时代的每一个瞬间,不也担当着这样的角色吗?它见证了多少历史的变迁啊!
我觉得一直秉持着这些座右铭,在新闻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欧洲的传媒与新闻业

欧洲的传媒与新闻业

欧洲的传媒与新闻业在当今世界信息爆炸的时代,传媒与新闻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舆论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洲作为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发达的大陆,在传媒与新闻业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欧洲传媒与新闻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欧洲传媒与新闻业的现状欧洲的传媒与新闻业发展相对成熟,各国有着自己的传媒体系,包括国家广播公司、报纸、杂志、网站等各种形式。

其中,英国的BBC (英国广播公司)作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传媒机构之一,凭借其独立、公正、权威的报道,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此外,德国的《明镜周刊》、法国的《费加罗报》等也都是欧洲传媒界的翘楚。

同时,欧洲的传媒与新闻业也面临着数字媒体时代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二、欧洲传媒与新闻业的发展趋势1. 数字化进程加速推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媒体在欧洲的传媒与新闻业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数字化媒体逐渐崛起,成为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许多传统媒体也纷纷转型,加入到数字化进程中,通过推出手机应用和在线视频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读者和观众。

2. 多样化立场和观点欧洲的传媒与新闻业在宗教、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中存在着多样化的立场和观点。

不同国家和媒体机构会根据自身的背景和价值观念选择报道的角度和偏好。

这也体现了传媒与新闻业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和代表不同社会群体的观点和诉求的重要作用。

3.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欧洲的传媒与新闻业日益国际化。

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各国新闻业的发展和共同进步。

例如,不同国家的媒体机构会相互购买彼此的新闻稿件,进行共享。

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多样性。

三、欧洲传媒与新闻业面临的挑战1. 假新闻和信息泛滥在数字化媒体时代,假新闻和虚假信息的传播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不少不良商家和恶意分子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散播虚假信息和谣言,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费加罗报名词解释

费加罗报名词解释

费加罗报名词解释《费加罗报》的创刊号刊登了17世纪意大利著名的画家,《枫丹白露派》的创始人鲁本斯的素描画,自此,它便成了该报纸最著名的漫画,由此被誉为“素描圣经”。

费加罗是他的姓。

他一生没有结婚,没有子女,却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戏剧事业,留下了三十多部传世之作。

为了表彰他在文艺上的卓越贡献,文艺界曾于1924年授予他国家勋章。

他还是世界闻名的散文作家、诗人,他的散文笔调优美,不少散文集被搬上了银幕,有些散文和他的绘画风格一样出色,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费加罗报》也有评论和介绍其他作家的文章。

其中包括古典作品,如莎士比亚、但丁等;现代作家,如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还有当代的如马尔克斯、帕慕克等。

但重点则是政治、经济方面的新闻,常常写得很尖锐。

在欧洲,该报从40年代起就以敢于揭露真相而闻名。

例如, 1952年该报发表了题为《金融制度的神话》的长篇社论,指出了银行家们所制造的虚假繁荣背后的实质问题,被认为是对意大利共产党的攻击。

这一社论,在引起激烈的争论后才最终被收回。

还有1954年11月20日该报发表了题为《为了“再现”罗马帝国》的社论,矛头直指法西斯的侵略政策。

对国内外的许多问题,该报也常发表分析文章,态度鲜明,持论客观。

在欧洲有人称之为“战场的眼睛”。

《费加罗报》采用插图的方式,对各种文学和科学问题进行解说,甚至还介绍过如何烹调狗肉,使这张报纸具有幽默感。

这张报纸注重保护消息来源。

当初它之所以决定采用插图方式,也正是看到这一点。

虽然《费加罗报》极力鼓吹言论自由,在它的专栏里也不乏抨击共产主义、反对宗教、反对文化压迫的言论,但因为它提倡平衡与公正,强调知识自由,并非每天都是对所有人开放的,所以有人认为它既无左派,也无右派。

为了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该报还要求对社会发展提出各种假设,希望通过假设能达到增强文章趣味性的目的。

如同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喜欢多种颜色一样,这张报纸也只能有一种颜色。

法国主流媒体国庆70周年报道中的中国形象——以《费加罗报》和《世界报》网络版相关报道为例

法国主流媒体国庆70周年报道中的中国形象——以《费加罗报》和《世界报》网络版相关报道为例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2019年重大活动境外舆情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9JDXCA007。

作者简介:陈静,副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研究方向为法国文学、跨文化研究。

姚瑞雪,硕士研究生在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研究方向为跨文化研究。

法国主流媒体国庆70周年报道中的中国形象——以《费加罗报》和《世界报》网络版相关报道为例陈 静,姚瑞雪摘 要 法国两大主流媒体《费加罗报》和《世界报》在中国国庆70周年相关报道中,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民生和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塑造了中国形象。

在其涉华报道所采用的基本框架中,“意识形态框架”和“国内危机框架”最为突出。

关键词 《费加罗报》;《世界报》;中国形象;报道框架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9-0065-052019年,以北京为主场举办了多场重大活动,其中包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及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举办的阅兵及群众游行活动。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状况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格局。

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2019年北京系列重大活动自然备受国际舆论瞩目。

其中,70周年国庆系列活动的舆情关注度之高、影响之深远,是新闻传媒界少有的,全国各大媒体及各国媒体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和评论[1]。

然而,有研究表明,“西方的媒体常常以片面及扭曲的视角看待第三世界及发展中国家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且“都是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来报道和评价中国”[2]。

那么,在报道70周年国庆这一北京重大活动的过程中,西方媒体究竟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国家形象?本文将以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法国为例,探究法国主流媒体有关国庆70周年的报道中对中国形象的建构,以期得出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批评不自由

批评不自由

批评不自由
意思是:赞美的可信度要靠批评的自由度来检验,在不能自由表达批评意见的环境中,无论赞美的声音表达得多么充分,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最真实的评价是在一个可以自由竞争的言论环境中产生的。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句话被印在法国《费加罗报》的报头。

尤其是西方国家,各种报刊、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都有相对的独立性,都从法律和制度上给予新闻媒体“独立、自主报道的权利”。

原句出自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第五幕第三场:“若连评论的自由权利都被剥夺,那迎合的赞颂也将消失。


主人公费加罗曾创作过一部喜剧,却因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而遭起诉,背负骂名,债台高筑。

后来,费加罗又因撰写了一篇谈论货币价值及其收益方面的文章而被请上了囚车,押赴固若金汤的堡垒。

由此,费加罗在控诉中说出了这句话。

第1页共1页。

《费加罗报》剖析

《费加罗报》剖析

创报历史
• • • • 《费加罗报》创立于1825年 创办人威尔梅桑 原名是《油灯报》, 1854年,改为现名 该报于1866年11月16日将周刊改为日报。 二战期间,该报因拒绝与德国占领军合作, 于1942年11月自行关闭。一直到1944年在 该报原主编皮埃尔.布李松的领导下复刊。
版面设计
• 每一期的《费加罗报》中都会附带一份用橙色 纸印刷的增刊,即“费加罗报经济版”。 • 此外: • 每个星期一,报纸中附带一份小型纸印刷 的增刊,即“费加罗商业周刊”。 • 每个星期二,报纸中附带一份楼市周刊。 • 每个星期三,报纸中附带一张巴黎地区景 观的地图,即“费加罗导游图”。 • 每个星期四,报纸中附带总计8页的“费 加罗文学周刊”。 • 每个星期六,报纸则伴随着一些《费加罗 报》下属的杂志一同发行。这些杂志包括《费 加罗杂志》、《费加罗女士》和《电视杂志》
简介
• 费加罗报(LeFigaro)是法国的综合性日报,也 是法国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 《费加罗报》创立于1825年,其报名源自法国剧 作家博马舍的名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主人公 费加罗。费加罗是法国文学传统中的一个倍受人 们尊重的文学人物。 • 通常《费加罗报》也被认为是法兰西学院的公刊。 《费加罗报》隶属于沙克报业集团。其总部位于巴 黎。
简述该报的言论行为
• • • •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纵观《费加罗报》 历任总编的言论行为,可发现该报各时期 的编辑理念— 创立初期秉持中庸主义; 20世纪上半叶崇尚自由言论与社会责任; 20世纪下半叶政治立场走向开放,风格趋 于现代; 21世纪初至今,一方面试图更加独立于利 益集团之外,回归新闻本位,另一方面强 化新媒体的功能与地位。
版面内容特点(1)
• 《费加罗报》的特点是篇幅大,页数多,每天厚 厚一叠,足有100页。除正刊外,还有两个中心 插页,一个是用粉红纸印刷的经济专利、一个是 用黄色纸印刷的体育专刊。 • 该报头版最引人瞩目的是每天均有一幅政治漫画。 画家以当天的国内或国际时事为题而作,讽刺辛 辣、寓意深长。 • 报纸的政治时事版经常发表国内和国际上领导人 的知名人士专访,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 经济版也颇具特色,该版内容广、信息量大,同 时又深入浅出,既能满足专业人员的需求,又能 使一般读者接受。对于一些经济报道经常伴以图 片和表格加以解释,使人一目了然。

通过分析法国《费加罗报》 对中国“一带一路”报道观察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通过分析法国《费加罗报》 对中国“一带一路”报道观察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通过分析法国《费加罗报》对中国“一带一路”报道观察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潘晨茗【期刊名称】《时代人物》【年(卷),期】2022()10【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作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正在逐步获得国际社会认可。

本文选取了法国《费加罗报》2013年9月到2017年12月间涉及“一带一路”倡议的31篇相关报道作为研究样本。

从数量统计上,报道篇数的上升和报道内容的多样化充分显示了《费加罗报》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视和关注;从文本分析上,通过分析观察期内的文章,捕捉到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从影响力分析上,透过报道,勾勒出一个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的负责任的中国形象。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日益增长。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总页数】3页(P0012-0014)【作者】潘晨茗【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西欧语言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相关文献】1.从新闻框架视角看法国右翼媒体中的中国经济形象\r——以《费加罗报》对习近平2014年访问法国的报道为例2.中国海外投资(FDI)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影响力分析--基于中国FDI投资在蒙古国的状况研究3."一带一路"背景下缅甸华文报新闻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研究——基于缅华网的案例分析4.法国主流媒体生产的中国“异者”形象——以《世界报》和《费加罗报》(2012-2016)为例5.法国主流媒体国庆70周年报道中的中国形象——以《费加罗报》和《世界报》网络版相关报道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口头传播或称为口语的传播,以口语述说来传播思想、消息或态度。

2、标记传播指借助一定物体或符号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

3、声光传播指以声和光作为传递信息载体的传播方式。

较之口头传播具有速度快、距离远的优势。

4、图式传播指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的传播方式。

图式优于标记和声光之处在于它不仅能表达数量,而且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和性质。

5、《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恺撒在当选为罗马执政官之后,命令在罗马议事厅外大街上立了一块涂上石膏的木板,每天在上面书写报道元老院的议事纪录,后人称其为《每日纪闻》。

6、新闻信新闻信是传递新闻和消息的公私信件。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新闻信属于人际传播而不是大众传播。

7、威尼斯手抄小报16世纪,在威尼斯等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专门刊登各种商业信息的手抄小报,内容主要是物价、商品行情、来往船期等。

这些小报不定期出版,没有报头和名字。

8、法国哈瓦斯通讯社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通讯社,1835年由法国人查利"哈瓦斯创办,是今天法新社的前身。

9、德国沃尔夫通讯社1849年由德国人伯纳德"沃尔夫在柏林创办。

是德国通讯社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

10、英国路透社路透社于1850年由德国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在德国亚琛创立,1851年迁址到伦敦。

11、美国联合通讯社1848年墨西哥战争期间,纽约市的6家大报成立了“港口新闻联合社” 。

1892年,成立美国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

12、“联环同盟”1870年1月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13、“三社四边协定”1870年1月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法国《费加罗报》改版

法国《费加罗报》改版

法国《费加罗报》改版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报业》
【年(卷),期】2005()11
【摘要】10月3日,法国《费加罗报》改版。

改版后的《费加罗报》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继续保持对折大版面,但版面窄了一栏;二是在照片使用上采取了“走两端”的做法,或用大或用小:大时经常占半个版面(特别是头版);用小时只有一般证件照片大小,基本不用或少用中不溜儿画幅的照片;三是将报纸分成内容不同的三本(叠):第一本是国际、国内重要新闻背景或专题文章;第二本是桔红纸的经济专版;第三本是“文化与生活”艺术本,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此外,还有一本《费加罗》文学本,只是每周出版一期,
【总页数】1页(P7-7)
【关键词】改版;法国;日常生活;专题文章;新闻背景;版面;照片;文学本;报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6;C913.3
【相关文献】
1.法国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报道研究——以《费加罗报》和《世界报》为例 [J], 尹明明;陈梦竾;
2.从新闻框架视角看法国右翼媒体中的中国经济形象\r——以《费加罗报》对习近平2014年访问法国的报道为例 [J], 陈帆
3.法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以《费加罗报》涉华报道为例 [J], 何滨;
4.法国主流媒体生产的中国“异者”形象——以《世界报》和《费加罗报》(2012-2016)为例 [J], 戴冬梅; 陆建平
5.法国主流媒体国庆70周年报道中的中国形象
——以《费加罗报》和《世界报》网络版相关报道为例 [J], 陈静;姚瑞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国报纸发展历程简述

法国报纸发展历程简述

法国报纸发展历程简述
法国报纸是法国新闻媒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7世纪,法国就出现了一些新闻刊物,如《吕利克的钟声》,开始媒体的传播和交流。

18世纪,法国报纸经历了新闻自由的阶段,
众多的出版商开始创办报纸,如《波旁王朝报》和《皮克五十万报》。

19世纪初,法国的报纸行业进入了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一些具有政治倾向的报纸如《自由之友报》和《共和国宣言报》诞生,发表各自政治阵营的观点。

此外,随着法国社会的变化,文化、经济、体育等领域的专业报纸纷纷出现。

20世纪初,法国报纸继续发展并壮大。

大型报纸如《费加罗报》和《人类报》开始在法国国内外有影响力地推广。

此外,随着技术进步,报纸开始采用印刷技术和排版技术,使得新闻传播更加高效和广泛。

到了20世纪后半期,法国报纸面临着电视和互联网的崛起,
对其传统地位造成了冲击。

许多传统报纸不得不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趋势,推出在线版报纸,以保持竞争力。

同时,一些新兴的数字媒体开始崭露头角,如《鸟报》和《晨报》,它们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快速传播新闻。

时至今日,法国报纸市场竞争激烈,传统报纸和数字媒体并存。

一些高质量、有政治影响力的传统报纸如《世界报》和《费加罗报》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一些新兴的数字媒体则迅速崛
起。

总而言之,法国报纸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技术的革新,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媒体行业的发展,持续发挥着一个独立、多元、高效的新闻媒体的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ur Bruno Le Maire, le début de campagne de Nicolas Sarkozy «est un
flop»
LE SCAN POLITIQUE - Le candidat à la présidence de l'UMP explique à Valeurs actuelles que, sur le terrain, les militants ne lui parlent pas de Nicolas Sarkozy et veut minimiser la présence de l'ancien chef de l'État dans cette course électorale.
Bruno Le Maire affiche un enthousiasme débordant et voudrait qu'il soit contagieux. Il répète inlassablement qu'il a une chance de l'emporter face à Nicolas Sarkozy et Hervé Mariton dans le scrutin interne à l'UMP qui les oppose. Dans Valeurs actuelles, il n'hésite pas à citer Churchill pour appuyer sur son volontarisme: «Je n'avais aucune chance, mais je l'ai saisie». «Je vais ga-gner», martèle-t-il en séparant bien les syllabes pour se faire comprendre. Face à lui, un favori incontestable: Nicolas Sarkozy. Depuis son retour fin septembre, l'ancien 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devance largement ses rivaux dans les sondages. Mais Bruno Le Maire ne juge pas réussie le come back de l'ancien chef de l'État. «Tout ça est un flop», tranche-t-il même dans les colonnes de l'hebdomadaire. Selon lui, lorsqu'il va sur le terrain, «Sarkozy
n'est pas un sujet», témoigne-t-il.
Le député fixe même un niveau à partir duquel sa candidature sera un
événement. «Si je fais un bon score, si lui est en dessous des 80%, alors qu'il
a vait été élu à 85% en 2004, il y aura un sujet», considère-t-il. Mi-octobre, dans les colonnes du Monde, il affichait déjà une grande confiance en lui. Quitte à en rajouter. «Ma PME est devenue une vraie machine politique», se félicitait-il.
Et ne lui parlez pas du 29 novembre, date du premier tour de l'élection pour la présidence de l'UMP. Il en est convaincu, il y aura un second tour, le 6
décembre. «Ce n'est pas le 29 novembre que l'on connaîtra le prochain
président de l'UMP, mais le 6 décembre». «Car je ne pense pas être élu dès le premier tour!», lâche-t-il.
Sans fard ni tabou, l'édifiant visage du djihad àla française
Sur le grand écran et les deux télévisions rivées aux murs, d'insoutenables images de propagande mettent en scène un nourrisson ensanglanté ainsi qu'une fillette martyrisée qui vomit du sang. Puis, s ur un fond de musique hypnotique, une vidéo diffuse des séquences chocs des zones de combats en Syrie ou en Irak. L'auditoire est pétrifié. Réuni en comité restreint dans un modeste amphithéâtre au cinquième étage de centre de formation du ministère de l'Intérieur basé à Lognes (Seine-et-Marne), il est composé de soixante personnes, porteuses de badges et triées sur le volet. Outre des policiers des services de renseignement et des gendarmes, figurent des
directeurs de cabinet de préfecture, des magistrats ou encore des agents de la protection judiciaire de la jeunesse (PJJ) venus de toute la France pour un stage «professionnel» consacré à la prévention de la radicalisation. Sur cette génération perdue, sans père ni repère, qui s'égare sur les chemins de Dam as pour faire le djihad. Durant deux jours d'une immersion à huis clos, à laquelle Le Figaro a participé lundi et mardi dernier, géopolitiques de haut niveau, experts de l'antiterrorisme et de la manipulation mentale ont dévoilé sans fard ni tabou un unive rs glaçant où les processus d'endoctrinement précipitent par centaines de jeunes adolescents dans un voyage sans retour vers l'indicib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