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
民法典对网络隐私的保护
民法典对网络隐私的保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为人们重要的交流和信息获取平台。
然而,网络也带来了许多隐私泄露和侵犯的问题。
为了保障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我国于2021年颁布实施了民法典,在其中对网络隐私进行了专门的保护规定。
一、网络隐私的定义与重要性网络隐私是指个人、组织或企业在使用互联网和网络服务时产生的个人信息和个人秘密,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身份信息、浏览记录、通信内容等。
网络隐私的泄露可能导致个人权益受损、经济利益受损等问题,因此保护网络隐私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法典规定的网络隐私权利1. 个人信息保护: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传播用户的个人信息,同时用户也享有自己个人信息的知情权、修改权和删除权等。
2. 通信秘密保护:民法典明确规定网络运营商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保护用户的通信秘密,不得进行非法窃听、监控或者篡改用户的网络通信内容,同时用户也享有通信秘密的知情权和保密权。
3. 隐私权保护:在民法典中,个人的隐私权被明确规定并受到保护。
网络用户有权不受他人非法侵入或窥探个人隐私的行为,比如未经许可的监视、录音或者拍摄。
1. 网络服务提供者:民法典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保护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义务,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时,需经过用户的明示同意,并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
2. 网络运营商:作为网络传输和接入的中介,网络运营商有责任保护网络用户的通信秘密。
不得进行未经授权的窃听、监控或者获取用户的通信内容。
3. 用户自身责任:网络用户也应自觉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合理使用和管理个人信息,避免随意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四、网络隐私保护的救济方式当网络用户的网络隐私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采取以下救济方式:1. 要求删除、停止侵权行为:网络用户可以要求侵权方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要求删除侵权行为产生的相关记录和信息。
2. 请求赔偿损失:网络用户可以要求侵权方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包括因隐私泄露导致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害赔偿等。
网络隐私权保护法律法规有哪些
网络隐私权保护法律法规有哪些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个人隐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为了保护公民在网络环境中的隐私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其中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同时,对于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应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
《网络安全法》也是保护网络隐私权的重要法律。
该法强调了网络运营者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的规则。
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刑法》在保护网络隐私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除了上述的基本法律,还有一些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对网络隐私权进行保护。
比如《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它明确了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另外,《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也对网络隐私权保护有所涉及。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介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紧密地与网络环境相连。
网络环境中的隐私权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权是指个人对其个人生活、个人信息的自主控制权利。
在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包括个人在互联网上的个人信息、通信内容、行为轨迹等方面的保护。
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中的隐私权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中一些挑战包括:1. 第三方数据收集:许多网站和应用程序会收集和存储用户的个人信息,但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缺乏对这些信息的控制权。
2. 数据泄露风险: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事件频繁发生,个人信息可能被未经授权的人获取,导致个人隐私权被侵犯。
3. 跨境数据流转:互联网的全球性导致了跨境数据传输的问题,不同国家的隐私法律和标准差异巨大,给隐私权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 社交媒体的普及:社交媒体平台上个人信息被公开展示,可能导致用户的隐私泄漏。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为了保护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隐私权保护措施:1. 数据保护法律: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数据保护法律,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的规则,强化了个人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权。
2. 隐私政策:网站和应用程序通常会发布隐私政策,明确说明他们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方式,并允许用户选择是否同意分享信息。
3.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能够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性,确保个人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会被非法获取。
4. 数据主体权利:个人可以行使自己在个人信息方面的权利,如查询、更正、删除等,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5. 跨境数据传输协议: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之间制定了跨境数据传输协议,以确保个人信息在跨境传输过程中得到适当的保护。
隐私权保护的挑战与思考尽管有一系列的法律和保护措施,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网络隐私权维护
网络隐私权维护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风险。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环境中享有的个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收集、使用、披露和传播的权利。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隐私权的维护变得越来越困难。
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情况屡见不鲜。
比如,我们在浏览网页时,常常会遇到各种弹窗广告,这些广告似乎总能精准地推送我们感兴趣的商品或服务。
这是因为我们的浏览记录、搜索关键词等个人信息被某些网站或平台收集和分析,然后用于商业营销。
再比如,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钓鱼、恶意软件等手段窃取用户的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有,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个人照片、言论等也可能被他人未经授权地转载和传播,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
那么,为什么网络隐私权容易受到侵犯呢?首先,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为侵犯隐私权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可以相对容易地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从而实施侵权行为。
其次,技术的发展使得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各种智能设备、传感器、大数据技术等都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大量的个人数据。
此外,用户自身的隐私保护意识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人在使用网络服务时,不注意阅读隐私政策,随意填写个人信息,或者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分享自己的生活,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为了维护网络隐私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从个人层面来说,我们要增强自身的隐私保护意识。
在使用网络服务时,要仔细阅读隐私政策,了解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方式。
不要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
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
对于社交媒体平台,要谨慎分享个人信息和照片,避免泄露过多的隐私。
同时,要定期清理浏览器缓存和Cookie,防止个人信息被追踪。
从企业层面来看,网络服务提供商和运营商应当承担起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分析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分析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
从社交娱乐到工作学习,从购物消费到金融交易,几乎无所不包。
然而,伴随着网络带来的便捷,个人隐私信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泄露风险,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网络隐私权,简单来说,是指公民在网络环境中享有的个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它涵盖了个人的身份信息、通信内容、浏览记录、位置信息等诸多方面。
目前,我国在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自然人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此外,《网络安全法》也对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则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其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对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
然而,尽管有这些法律规定,网络隐私权保护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隐私侵权行为更加复杂多样。
黑客攻击、恶意软件、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个人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就被窃取和滥用。
例如,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钓鱼获取用户的账号密码,进而窃取其个人隐私信息;还有一些应用程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过度收集个人数据,用于商业营销甚至非法交易。
其次,法律规定在具体适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跨地域性,确定侵权主体、侵权行为发生地以及损害后果等都变得极为复杂。
而且,对于网络隐私权损害的赔偿标准也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难以给予受害者充分的救济。
再者,用户自身的隐私保护意识相对薄弱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很多人在享受网络服务时,随意点击“同意”各种隐私协议,对个人信息的泄露风险缺乏足够的警惕。
同时,部分用户在网络上过度分享个人生活,也增加了隐私泄露的可能性。
此外,行业自律机制尚不健全。
虽然一些互联网企业制定了内部的隐私保护政策,但执行力度往往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网络时代的隐私保护与挑战
网络时代的隐私保护与挑战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隐私保护方面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保护个人隐私,成为了全球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亟待面对的课题。
一、网络隐私保护的重要性随着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已成为普遍现象。
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时,往往忽视了对自己隐私的保护。
实际上,网络隐私不仅涉及到个人的安全感,更是社会秩序和公民权利的重要保障。
当个人信息被恶意使用时,可能导致身份盗窃、财产损失、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二、网络时代隐私面临的挑战1. 数据泄露事件频发近年来,数据泄露事件屡见不鲜。
大型企业、社交平台频繁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用户的个人信息如邮箱、密码、财务信息等被大规模泄露。
比如,_____(填入一个具体的数据泄露案例),使数百万用户的私人信息曝光,造成严重影响。
这类事件不仅损害了用户的隐私,还削弱了公众对数字平台的信任。
2. 不透明的数据收集行为许多应用和网站在未提前告知用户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收集用户的数据。
这种不透明的行为使得用户对自己信息的去向和使用不知情,甚至在不经意间同意了隐私政策中的某些条款,从而放弃了自己的隐私权。
例如,_____(填入一个具体的应用或网站案例),其隐私政策的复杂性导致很多用户未能真正理解其数据收集和使用方式。
3. 法律法规缺失在全球范围内,关于网络隐私的法律法规仍处于不断完善当中。
尽管一些国家如欧盟实施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为用户提供了一定的隐私保护机制,但其它地区却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
_____(填入一个具体的法律法规缺失案例),使得相关企业在数据处理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缺乏监管,导致隐私侵权事件频繁发生。
三、应对隐私保护挑战的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各国应当加快完善网络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论网络时代公民隐私权保护
论网络时代公民隐私权保护一、网络时代公民隐私权的概念与重要性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时代公民隐私权的概念及其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网络隐私权作为传统隐私权在虚拟空间的延伸,是指公民在网络环境中,对于与其公共生活无关的个人信息、网络行为及其产生的数据依法享有不被非法侵犯、收集、使用、公开、传播和复制的权利。
这一权利包含了诸如个人身份识别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居住地等)、网络活动记录(浏览历史、购物记录、通信内容等)、以及通过网络形成的个人资产与信用信息等诸多方面。
网络时代公民隐私权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维度。
从个体角度看,保护网络隐私权是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每个公民的人格尊严与自由,维护着个人在数字世界中的自主性和安全感。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个人信息成为一种极具价值的资源,过度收集和滥用可能导致个人遭受身份盗用、经济欺诈等风险,严重时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
从社会层面分析,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有助于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增进公众对网络服务和数字经济的信任。
企业和组织在采集、处理用户数据时遵守隐私权保护原则,不仅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塑造良好商业伦理、提升品牌形象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市场秩序和社会公信力。
再者,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还是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关键环节。
在全球化和技术融合的今天,个人信息的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强化网络隐私权保护机制,既是对国际隐私权保护标准的回应,也是国家履行国际义务、维护公民权益、确保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必要举措。
在网络时代,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不仅是对个人自由和尊严的捍卫,更是推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各国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当积极面对这一挑战,共同构建和完善适应网络时代特征的隐私权保护制度与实践。
二、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害的主要形式数据收集与监控:网络服务提供商、社交媒体平台、电子商务网站等,通过用户注册、浏览行为、购物记录等方式收集大量个人信息。
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
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依赖网络。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一、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威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日益暴露在网上。
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社交媒体、网购、在线支付等,我们的个人信息不再是私密的,而是可能被他人获取和利用。
这给我们的隐私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我们在网上注册的账号、购买的商品、浏览的网页等都会留下我们的痕迹。
一旦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我们的个人隐私将面临泄露的风险。
其次,网络监控和追踪也对我们的隐私权构成了威胁。
政府、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黑客等都可能通过监控和追踪手段获取我们的个人信息,甚至可能侵入我们的电脑或智能手机。
最后,社交媒体的普及也给隐私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的照片、动态和个人信息都可能被他人获取。
而且,一旦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对我们的社会关系和声誉都会造成损害。
二、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挑战在网络环境下,保护隐私权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技术手段的进步使得隐私权保护变得更加困难。
黑客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能够突破传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手段,获取我们的个人信息。
而且,一些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使得从庞大的数据中抽象出我们个人的特征和喜好变得可能,进一步加剧了隐私权的威胁。
其次,法律和监管的滞后使得隐私权保护存在法律盲区。
在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使用手段日益复杂,法律和监管的滞后导致了隐私权保护的真空。
即使存在相关的法律规定,也很难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制止和惩治。
再次,个人信息泄露的意识淡薄也对隐私权保护构成了挑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缺乏相应的保护意识和措施。
这使得我们容易成为隐私泄露的“牺牲品”。
三、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措施面对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
如何保障个人隐私权在互联网上的安全
如何保障个人隐私权在互联网上的安全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依赖和使用网络的程度正在不断加深,在网上购物、社交、传输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但同时也带来了数据泄露、信息被监控、网络诈骗等问题。
这也引起了人们对于个人隐私权安全的担忧,那么该如何保障个人隐私权在互联网上的安全呢?一、加强个人防范意识,注意信息保护保障个人隐私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加强个人隐私保护意识。
用户应该维护个人账号密码安全,密码应该设置较为复杂,避免使用相同或者类似的密码。
应该定期检查账户安全设置是否满足个人需求,比如开启二步验证等。
在网络支付过程中,应该选择正规和安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并且不应该绑定过多的银行卡,以维护自己的用户账户和资产安全。
同时,在使用社交网络时,应该注意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泄露,不要透露过多的个人信息。
二、加强网络安全,保护个人信息不被窃听和泄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在互联网上下载、上传各种文件,因此针对文件的安全,我们需要加强个人设备的安全防护,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长期使用的文件最好设置密码保护。
应该下载可靠来源的应用程序,不要随便下载运用,以免被恶意软件或者木马病毒攻击。
在加密传输方面,应该注意数据的加密传输,尤其是涉及金融、医疗等隐私信息的,必须使用加密通道,确保信息安全。
三、支持加强和完善网络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除了个人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措施,政府和企业都有责任加强网络隐私保护。
应该支持加强和完善网络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体系和制度。
应该建立网络身份验证系统,确保每个账号与真实人物信息的关联,加强管理监管,打击非法行为。
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技术和管理培训,提高保护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能力和水平。
总结个人隐私权的安全保障需要个人和企业、政府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意识,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在日常使用互联网网络时能提高对个人隐私的重视和保护,才能有效地维护个人隐私权在互联网上的安全。
论信息社会中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论信息社会中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互联网已深度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日常的社交互动到工作学习,从购物娱乐到金融交易,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与高效的同时,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网络隐私权,简单来说,是指公民在网络环境中享有的个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收集、使用、披露和传播的权利。
这些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银行卡号、健康状况、浏览记录等。
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的获取变得愈发容易,我们的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的风险也与日俱增。
首先,各种网站和应用程序在用户使用时往往要求获取大量的个人权限和信息。
许多用户为了能够使用相关服务,在未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就轻易地同意了这些权限请求。
而这些平台在收集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内部管理机制,可能会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
其次,黑客攻击也是导致公民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黑客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入侵企业或政府的数据库,窃取大量的个人信息,并在网络上非法售卖或传播,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损失。
再者,网络上的一些不法分子还会通过钓鱼网站、恶意软件等方式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他们往往以虚假的优惠活动、中奖信息等为诱饵,诱导用户输入个人敏感信息,从而达到其非法目的。
公民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一方面,个人的生活可能会受到严重干扰。
比如,频繁收到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甚至遭遇诈骗,导致财产损失。
另一方面,个人的名誉和形象也可能受到损害。
例如,个人的隐私信息被曝光在网络上,引发他人的误解和负面评价。
那么,如何加强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呢?从法律层面来看,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和侵权责任。
加大对侵犯公民网络隐私权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不法分子望而却步。
同时,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加强对网络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打击。
对于网络服务提供商,应加强自律。
大数据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大数据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影响与应对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对个人隐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大数据对个人隐私的影响1.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增加大数据技术为个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提供了便利,但也使得个人的隐私更容易被泄露。
个人信息在大数据平台上的存储和传输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威胁,如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
2. 隐私权权衡困境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需要个人信息的共享,而在共享个人信息的同时,个人隐私权可能会受到侵犯。
个人需要在隐私权和数据利用之间做出权衡,而这个权衡往往是非常困难的。
3. 个人信息滥用问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个人信息的利用效率,也增加了对个人信息的滥用风险。
一些公司和机构可能会将个人信息用于商业推广、个性化广告等目的,从而对个人隐私形成侵犯。
二、应对策略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针对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挑战,相关部门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明确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隐私权的定义和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效力。
2. 建立规范的数据管理机制企业和组织应建立规范的数据管理机制,加强对个人信息的合法、安全、保密等方面的管理。
包括建立数据保护制度、合理规划数据使用范围、限制数据访问权限等,确保个人信息在被收集、存储和传输的全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
3. 加强数据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安全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升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水平,确保个人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护。
4. 提高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个人信息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个人也应增强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识,避免在网络上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保护
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保护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隐私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同时也衍生出许多隐私权侵害的事件。
因此,保护隐私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隐私权的内涵与意义隐私权是指个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隐私空间、秘密和个人信息不被他人侵犯的权利。
隐私权的保护不仅是个人尊严的体现,也是社会公正与法治的重要保障。
在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可以被随意收集、转卖和传播,个人的隐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二、网络时代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在网络时代,虽然法律法规日渐完善,但隐私权的保护依旧面临诸多挑战:1.信息泄露事件频发:近年来,网络数据泄露事件层出不穷,导致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恶意使用。
例如,_______(具体案例)使得公众对隐私权的关切不断加深。
2.法律法规滞后: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机制,这使得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处理用户信息时过于随意。
3.技术手段的迅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轻松获取和分析个人信息,尽管这提高了服务的便捷性,但也带来了更大的隐私风险。
三、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隐私权保护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合法权益,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1.维护个体的尊严:每个人都有权决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分享自己的信息,尊重个人隐私是对其尊严的基本承认。
2.促进社会信任:在一个隐私权得到保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会更为牢固,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防止信息滥用:不当使用个人信息可能导致诈骗、身份盗用等犯罪行为,隐私权的保护能够有效降低这些风险。
四、如何加强隐私权保护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可行的隐私权保护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各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对信息收集、存储和使用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提高违法成本,保护用户权益。
2.加强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隐私权的认知,让每个人意识到保护自己隐私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策略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策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个人隐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时可能受到侵犯。
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来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策略。
一、加强个人隐私意识在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首先需要加强个人隐私意识。
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收集、存储、处理和利用,同时要意识到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的可能性,以及隐私泄露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我们应当警惕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不轻易泄露个人隐私信息,提高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
二、合理使用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合理使用个人信息。
合理使用个人信息,就是要谨慎对待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和分享。
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主动选择性地提供个人信息,但同时要审慎选择信息的提供对象,避免信息被滥用。
在处理个人信息时,我们还需要合法合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隐私政策,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三、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在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对于个人隐私保护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范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在使用网络时,我们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轻易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泄露个人信息。
我们需要使用安全可靠的网络工具和技术来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包括安全的密码设置、使用VPN等隐私保护工具。
四、保护个人隐私权在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权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当积极主张和维护自己的个人隐私权,避免个人信息被滥用。
我们可以选择使用隐私保护工具和技术,比如加密通讯、隐私防护软件等,来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我们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个人隐私权,比如起诉隐私侵权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妥善处理个人信息六、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在大数据时代,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认识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积极主动地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保护与侵权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保护与侵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网络,而网络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现在人们面临着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与侵权的问题。
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无法不将一些个人信息在网上公开,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网络隐私权的关注与关心。
本文将从隐私权的含义和范畴、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与侵权以及未来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隐私权的含义和范畴隐私权是人们享有的一种个人权利,是指个人在其私人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秘密、人身自由以及人的尊严方面的权利。
它是作为人类与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保护个人人身自由和尊严的重要发挥。
而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越来越频繁,隐私权也日益受到跟多的关注。
隐私权范畴包括三方面:第一,个人的心理和个人感受,比如信仰等;第二,个人的地位和名誉,比如社会地位等;第三,个人的物质财产和行为,比如资产所有权、收入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隐私权的范畴同样囊括这三部分内容,同时还包括个人的个人资料,比如姓名、生日、电话、地址、账号密码等等。
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与侵权网络隐私权侵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包括个人隐私泄漏、网络诈骗、恶意软件等等都经常发生。
网络隐私权侵犯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盗取密码、钓鱼网站、压缩包木马这些方式,更有甚者是直接在社交网络上扒取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
为了保护个人的网络隐私权,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也采取了不少措施。
现在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如欧盟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美国的《通信隐私法案》等等。
同时,一些公司以及专业机构也在持续推广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保护。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隐私权保护面临着愈演愈烈的网络安全挑战。
对于隐私数据的保护,往往需要政策、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综合应对策略。
尽管相关方面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和泄漏依然屡屡发生,无法根本解决。
《自媒体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范文
《自媒体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信息共享的新空间。
然而,在自媒体环境下,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自媒体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现状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二、自媒体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隐私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个人隐私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媒体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个人信息极易被收集、传播和利用。
因此,加强自媒体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自媒体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及挑战(一)现状当前,我国在自媒体环境下隐私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隐私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各大自媒体平台也纷纷加强内部管理,推出了一系列保护用户隐私的措施。
(二)挑战尽管如此,自媒体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随着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收集和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隐私泄露的风险不断增加。
其次,部分自媒体平台存在管理不严、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用户隐私权受到侵害。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诈骗、传播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也给隐私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加强自媒体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一)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隐私权保护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违法行为。
(二)提高平台责任意识自媒体平台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责任意识。
一方面,要加强对用户信息的保护,确保用户信息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平台内信息的监管,防止虚假信息和违法信息的传播。
(三)加强技术防范技术是保护隐私权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水平。
例如,可以采用加密技术、匿名化处理等技术手段,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论信息社会中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论信息社会中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互联网如同一张无形的巨网,将我们紧密相连。
我们在享受其带来的便捷与丰富的同时,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网络隐私权,简单来说,就是公民在网络环境中享有的个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收集、利用和公开的权利。
然而,现实中,这一权利却常常受到各种威胁和侵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数字化。
从日常的社交活动到在线购物,从工作学习到娱乐休闲,几乎每一个行为都可能在网络上留下痕迹。
这些痕迹包含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住址、联系方式、消费习惯等。
而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看中了这些信息的价值,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收集和利用,从而给公民带来诸多困扰和危害。
一方面,网络黑客的攻击是公民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常见方式之一。
他们利用技术漏洞,侵入企业或个人的网络系统,窃取大量的用户数据。
这些数据可能被用于非法交易,或者被恶意公开,给用户造成极大的损失。
比如,_____的个人信息在某次黑客攻击中被窃取,导致其不断收到骚扰电话和诈骗信息,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另一方面,一些网络服务提供商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过度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
他们通过各种条款和协议,将用户的个人信息用于商业目的,如精准广告投放等。
更有甚者,将这些信息出售给第三方,从而获取非法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也为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照片、动态等信息,可能被他人恶意利用。
而且,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旦隐私信息被公开,其影响范围往往难以控制。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呢?首先,从法律层面来说,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网络隐私权的定义和范围,规定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行为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侵犯公民网络隐私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让不法分子望而却步。
网络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隐私保护模式
网络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隐私保护模式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个人隐私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泄露和侵犯成为了一种常态。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的权益,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了不同的隐私保护模式。
一、全球范围下的法律保护在网络时代,隐私保护已超出国界限制。
为了实现跨境数据流动和保护个人隐私之间的平衡,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法律措施。
例如,欧洲联盟颁布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该法律对于个人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使用提出了严格要求,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隐私保护法律之一。
二、技术手段的隐私保护模式在网络时代,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个人隐私保护。
加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隐私保护措施,通过对个人数据进行加密,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
另外,匿名化技术允许个人在网络上保持匿名状态,不暴露真实身份和个人信息。
三、自我保护的隐私保护模式在网络时代,个人隐私保护也需要个人自身的自觉和努力。
个人可以设置强密码来保护自己的账户安全,定期更新密码,并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使用重要账户。
此外,个人还可以通过合理的隐私设置来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被公开和共享的程度。
四、隐私保护的道德模式除了法律和技术手段,网络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还需要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支持。
人们应当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不进行未经授权的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
同时,网络平台和企业也应当遵守相关的道德规范,保护用户的隐私权益。
五、隐私保护的教育模式在网络时代,隐私保护的教育和宣传也十分重要。
通过加强对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公众对个人隐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能够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
政府、学校和媒体等应当共同努力,提供相关的隐私保护教育和培训。
六、数据管理的隐私保护模式在网络时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个人隐私保护带来了新挑战。
数据管理的隐私保护模式包括数据审查、数据清理和数据存储等环节,通过规范和管理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使用,实现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网络时代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网络时代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在网络时代,保护个人隐私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被数字环境所包围,这意味着我们的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容易被他人获取和利用。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个人隐私,已经成为每个互联网用户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在上网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谨慎地对待自己的个人信息。
比如,不随意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个人隐私信息,不轻易将手机号码、居住地址等重要信息公开,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使用手机进行一些涉及隐私的通话或聊天。
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对于一些可疑的网站或消息保持谨慎,不轻易点击未知链接或下载可疑软件,以免信息泄露。
其次,我们需要合理利用隐私保护功能。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专门的隐私保护软件和应用程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加密通讯软件来进行隐私聊天,使用虚拟专用网(VPN)来隐藏自己的IP地址,使用网页隐身模式来避免被追踪。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置浏览器的隐私保护选项,禁用cookies和广告追踪,减少自己在网上留下的数字足迹。
再者,我们要主动了解并掌握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关的隐私保护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的隐私权利以及企业和组织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范。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知道自己的权利和应该采取的保护措施,在必要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合理管理自己的个人信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泄露。
比如,定期清理手机和电脑上的垃圾信息,妥善保管重要文件,养成良好的数字文件管理习惯。
同时,我们还要提高对他人隐私的尊重,不擅自窥探或泄露他人的隐私信息。
只有每个人都树立良好的隐私保护意识,才能真正营造一个更加安全、更加尊重个人隐私的网络环境。
总之,在网络时代保护个人隐私已经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上网行为管理规范
上网行为管理规范引言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上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上网行为的不规范,一些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
为了维护网络环境的良好秩序,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上网行为管理规范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上网行为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保护个人隐私1.1 不泄露个人隐私:在上网过程中,不要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
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要注意设置隐私权限,以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
1.2 谨慎使用公共网络:在公共场所使用公共网络时,应避免访问涉及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网站,以免被他人窃取。
1.3 加强密码保护: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以防止个人账号被他人盗用。
二、遵守网络道德规范2.1 尊重他人权益: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时,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隐私权,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2.2 不传播虚假信息:不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避免给他人造成困扰和误导。
2.3 文明用语交流: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要注意用语文明,不使用辱骂、恶意攻击等不良言论,维护网络和谐氛围。
三、防止网络诈骗3.1 警惕钓鱼网站: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以免遭受钓鱼网站的欺诈。
3.2 谨慎对待陌生人的请求:不随意给陌生人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以防止被骗取财物或个人信息泄露。
3.3 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安装并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及时发现和清除潜在的恶意软件,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四、合理使用网络资源4.1 不滥用网络带宽:不进行大量下载、上传等占用网络带宽的行为,以免影响他人正常上网。
4.2 不传播违法信息:不在网络上传播淫秽、暴力、恐怖等违法信息,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谐。
4.3 合理分享资源: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不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合理分享自己的资源。
五、培养良好上网习惯5.1 适度上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沉迷于网络,保持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状态。
5.2 注重信息筛选: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要学会辨别真伪,培养良好的信息筛选能力。
数字时代的隐私保护
数字时代的隐私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
在这个时代,数据成为了新的“石油”,而个人隐私保护则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如何在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是每个网民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数字时代下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及策略。
隐私保护的重要性首先,隐私是个人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人的私人生活、家庭和通信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在数字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大大增加,一旦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或滥用,可能会给个人带来财产损失、名誉损害乃至人身安全的威胁。
其次,隐私保护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一个重视并能有效保护公民隐私的社会,是一个成熟、文明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不必担心因言获罪或是个人信息被滥用。
隐私保护的策略1.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个人应提高对隐私权的认识,了解哪些信息属于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不轻易透露给他人,尤其是在公共网络环境中。
2. 使用安全工具:利用各种安全软件和服务来保护自己的隐私,例如使用VPN服务保护上网隐私,安装防病毒软件防止恶意软件侵害,以及定期更换强度高的密码等。
3. 谨慎分享信息: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个人信息时需格外小心,避免公开过多个人生活细节,特别是地理位置、出行计划等信息,这些可能会被不良用心者利用。
4. 了解并行使权利:对于应用程序和服务,用户应仔细阅读其隐私政策,了解自己的权利,包括要求企业更正、删除个人信息等。
同时,遇到隐私侵权行为时,应勇于维权。
5. 关注法律法规变化:随着技术的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
个人应关注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最新法律政策,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数字时代的隐私保护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
只有通过个人、社会和技术手段的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既便捷又安全的网络环境。
让我们在享受数字化便利的同时,不忘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权,共同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健康、文明的数字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下,传统的隐私权正在发生变迁,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明显不足,比较借鉴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两种国外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模式之后,提出完善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加强网络隐私权立法;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提高个人的自我防护能力。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人格权;法律保护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其中网络隐私权问题在近几年表现得日益突出。
实际上,网络隐私权并不是一种新型的权利,只不过是传统的隐私权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但它与传统的隐私权相比又有其独有的内容,如微博、微信、网上聊天记录等。
网络的发展使得个人信息得以新的方式保存和使用,既带来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又给个人隐私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演变隐私权是公民的人格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伴随着人类对自身的尊严、权利、价值的认识而产生。
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1[1]一般认为,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其内容具有真实性和隐私性,主要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私人信息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及个人隐私利用权等[2]。
隐私权的本质是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个人私事,任何公共的、群体的或与之有关的事情都不能成为某个人隐私。
其范围严格限定在个人信息、私人活动的私有领域这个有限范围之内。
隐私权具有独享性,即它必须是权力所有人不愿意被他人知悉或干涉的私事。
传统隐私权一般没有财产属性,仅关乎个人尊严,是一种消极的权利。
正因如此,传统隐私权一般都被各国界定为一种典型的人格权[3]。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传统隐私权不断向网络领域延伸,网络隐私权就是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
网络隐私权既包含了网络用户享有网络私人生活的安宁和私人信息数据的安全不被他人非法侵害的消极权利,又包括主动的支配、控制、维护自己的个人数据信息,并从中收益的积极权能。
隐私权的概念,从美国的沃伦和布兰代斯所凭据的对私人信件法律问题的分析中得出的隐私权,即对其“与社会无合法关联之事项,不得随意泄漏于公众之权利”、“生命的权利即指享受生活的权利,也就是不受干扰的权利”,逐渐演进至当前具有积极性的“信息隐私权”,即“免于资料不当公开的自由”或“对自己资料之收集、输入、编辑、流通、使用,有完全决定及控制的权利”[4]。
二、网络隐私权面临的挑战与威胁2013年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集中行动。
抓获犯罪嫌疑人1213名,其中掌握海量公民个人信息转卖牟利的“中间商”235人,打掉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信息实施犯罪的团伙468个,查获被盗取的各类公民个人信息7亿余条[5]。
《2012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称,我国有84.8%的网民遇到过网络信息安全、个人资料泄露事件[6]。
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的主要表现如下。
在网络上未经授权公布、传播他人隐私,比起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造成的后果也更为严重。
如2008年年初在互联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陈冠希“艳照门事件”就是一例典型的擅自公布他人隐私的侵权事件。
致使成千上万的网民可以通过下载和在线的方式浏览,这一做法给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隐私权。
2011年12月,以网站CSDN、天涯社区、美团网等数据库遭黑客攻击为代表,网络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曾集中爆发,上亿用户的注册信息被公之于众。
指未经权利人同意,即非利用权利人的个人隐私,用以牟利或者进行对权利人声誉有损的行为。
2001年12月19日台湾一家八卦杂志社在推出最新一期的报道时,附赠一盘前新竹市文化局长璩美凤的偷拍性爱光碟。
仅仅数小时后,风暴通过网络立刻席卷全球,世界各地通过网络下载浏览该光盘的不计其数。
该偷拍性爱光盘,是被璩美凤视为好友的郭玉铃通过针孔摄像机在璩美凤的床头、办公室偷拍的。
案发后,郭玉铃亦获刑4年零8个月。
(三)非法收集个人隐私信息很多网站以提供免费服务为由,比如,免费的电子邮箱、免费的个人主页、免费的博客等。
在提供这些免费服务的同时,会要求客户填写个人信息,比如年龄、姓名、住址、性别、工作单位等等。
网站将这些个人信息收集积累起来用于商业用途。
由于个人信息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花钱买信息”情况普遍,在一些保险代理内部论坛上,几万份打包出售的客户信息,每份合计不足几毛钱;在一些物业公司,花几百元就能买到数百楼盘的业主信息;在一些医院,花几毛钱就能收购一个新生宝宝的信息。
有人甚至为此开设了钓鱼网站、通讯公司和商业信函公司,专门通过收集、买卖公众“名址库”牟利。
三、我国公民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存在的不足侵犯公民网络隐私权的案件日益增多,而我国在公民网络隐私权的立法和司法方面起步较晚,无法形成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有效保护,迫切需要加强相关问题的立法和司法研究。
2012年12月28日,第11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决定》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同时也要强调保护公民的表达自由[7]。
但我国目前在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方面还存在着很多法律的空白,《宪法》虽然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但是没有明确将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民法通则》没有将隐私权规定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
分散于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不同部门的法规,相互之间又缺乏系统性。
这些法规侧重考虑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往往忽略追究侵权者民事责任。
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应如何制裁侵权者,又如何对受害人进行救济,尚无统一标准的实施办法,导致网络隐私权侵权案件审理时容易出现法律适用上混乱[8]。
四、国外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比较分析当前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行业自律为主导的模式;二是以欧盟为代表的法律规制为主导的模式。
美国的隐私权价值理念建立在自由基础之上,美国从宪法的高度对隐私权予以保护,这保证了隐私权能够对抗国家的干预。
高位阶的隐私权保护标准决定了美国的隐私权强调对隐私和言论自由的冲突的平衡。
美国通过行业自律解决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认为立法很难与技术的进步达到同步。
因此,美国一直以自由竞争基础上的行业自律作为保护网络隐私权的首选政策[9]。
欧洲的文化传统崇尚自由、推崇个人主义,因此对隐私权的保护标准一般都比较高。
例如法国对隐私权保护的范围就相当广泛,甚至包括汽车在内的一些公共场合或空间都在保护范围之内,比如在私人领地未经许可进行拍照即可触犯隐私法律,可判罚款三十法郎至入狱两年等等。
欧盟也很注重对个人隐私权益的充分保护和尊重,由政府通过制定法律的方式,从法律上确立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各项基本原则与各项具体的法律规定、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司法或者行政救济措施[10]。
五、完善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一)加强网络隐私权立法20世纪70年代起,各国针对网络环境下的隐私侵权特征颁布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如美国国会于1978年10月21日通过《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1996年6月13日德国颁布了《联邦信息和电信服务法》。
无论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在立法、司法上对隐私权的保护均呈现出加强的趋势[11]。
我们应当尽快完善隐私权保护体系,注重立法适度的超前性,保持规则一定的柔韧性,这是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在法律规范上的反映[12]。
(二)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在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以政府的管理促成行业自律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共识。
在加强立法规制的同时,不能忽视行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施行自律的功能,加强互联网协会、计算机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建设,发挥协会自我约束作用,行业自律是对于立法有辅助作用。
(三)提高个人自我防护能力在保护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时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对付黑客或其他电脑技术非法利用者盗取、篡改公民的数据信息资料[13]。
鼓励发展防火墙、杀毒软件、防木马软件、隐私认证技术等个人隐私防护技术,以对抗黑客入侵、木马盗取等各种技术手段,实现个人隐私的自我防护。
法总是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自由、正义和法治之“理”的[14]。
加强网络隐私权立法、发挥行业自律的辅助作用、提高个人自我防护能力应当互为补充,才会相得益彰,才能使公民的网络隐私权获得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1]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2.[2]王利明.人格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49.[3]蓝蓝.关于网络隐私权制度的几点思考[J].河北法学,2006(3):88.[4]隐私权制度对信息技术的冲击[EB\OL].http://china./jingjifa/wangluofalv/wlysq/20110310/67930.html.2011-03-10.[5]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集中行动[EB/OL]./gzdt/2013-08/12/content_2465232.htm [6]张辛欣.调查显示:我国84.8%的网民曾遇网络信息安全事件[EB/OL]./index.php/article/detail/2013/08/id/813928.shtml,2013-01-17.[7]杨立新.侵害公民个人电子信息的侵权行为及其责任[EB/OL]./index.php/article/detail/2013/08/id /1023456.shtml[8]倪东辉,程淑琴.论网络时代公民隐私权保护[J].华东经济管理,2013,(2):133.[9]张秀兰.国外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基本模式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5,(5):86.[10]吕益林,吴子贵.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探析[J].情报杂志,2004,(7):42.[11]高雁.从垃圾邮件看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下)[EB/OL]./news1/Html/200522005233-1.Ht ml.[12]赵秋雁.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的构建[J].求是学刊2005,(3):82.[13]张楚.电子商务法初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4]孙国华.论法是“理”与“力”的结合[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