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城机电学校公开教学导学案

科目:语文课题:雨霖铃课型:阅读课主备人:汪礼俊

班级:14春6班姓名: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词作风格和写作背景。

2、朗读本词,品味情感,整体把握词的内容。

3、初步体会词的意境,掌握词中虚实相生、融情入景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

【学习重点】

1、反复朗读,品味情感,整体把握词的内容。

2、初步体会词的意境,掌握词作的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

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1)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或。词体萌芽于之际,盛行于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

(2)柳永:北宋人,原名,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

【探究案】

1、熟读本词,整体感知。

(1)听范读后,学生配乐齐读。小组交流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对于本首词的学习,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3)你认为本首词中作者的感情是欢快、激昂;哀婉、悲伤、忧愁、凄清还是恬淡闲适的?

(4)根据下面几幅画,结合本首词的内容,发挥想象,描绘画面内容。

(5)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6)上片最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和开头三句的景物描写都是作者眼前所见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7)词中哪句话是表达离别的千古名句且富有哲理性,又能表现全词的中心?

【训练案】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心情,情绪) B.暮霭沉沉楚天阔(云气,雾气)

C.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忍受,承受) D.此去经年(一年)

2.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渲染功业无成的伤感。 B.运用比喻,使形象更加鲜明。

C.交代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D.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3.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写作技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感情。 B.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物动作、情态。

C.运用人物行为,烘托离愁别绪。D.运用虚拟想象手法,表达深厚的感情。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描绘的“景”和“情”是()A.幽静的恬淡的 B.清凉的空虚的

C.凄冷的凄苦的 D.明丽的烦恼的

5.下面对《雨霖铃》一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

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一对恋人分别之时心心相印,只需

以眼神示意,已不必用言语道别。

C.“念去去”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的“去去”二字叠用,读

时需一字一顿,方能使读者体会出道路遥远,前途茫茫。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密有致。【知识链接】

1、关于宋词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

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兴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

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了一代文学之盛。

按长短规模,宋词大致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

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

的最为常见。

按创作风格,大致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2、婉约词和豪放词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婉约派的特点:题材狭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抒发感情委婉细腻。结构深细缜密,

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煜、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

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恢弘雄放,喜

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抒发豪情壮志。南

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

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代表人物:

柳永,北宋婉约派代表人物,福建崇安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因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又因曾做过屯田令,人称柳屯田。他的词作流传很广,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他仕途坎坷,为人放荡不羁,终生穷困潦倒。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人,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歌唱的慢词,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音通俗,音律谐婉,形成一种铺叙、白描、抒情相结合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写作背景:柳永仕途失意,四处漂泊。这首诗就是他离开汴京,前往浙江时所写。在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4、相关资料

1、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本诗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已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2、长亭长亭是陆地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3、兰舟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此去便是漂泊,便是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愁了。

4、暮霭是一种黄昏意象。作者借景抒怀以沉沉的暮霭,创造出凄迷黯淡的黄昏景象,隐隐透露出词人迷茫的目光和惆怅的心情。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烟波千里,暮蔼楚天——是诗人别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为离别词的千古绝唱。

5、酒酒,可用以消忧,可递友情,可寄豪情。但事实往往是“举杯消愁愁更愁”,“醉不成欢惨将别”。于是,酒到酣处人寂寞,酒香飘处别情浓,足以说明酒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

6、杨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大概是因为一者“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二来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又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7、月诗人笔下的月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