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案中图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洪水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202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洪水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202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洪水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洪水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洪水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洪水灾害【考点精讲】1。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的特点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多,内陆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 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类型洪水来源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暴雨洪水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冰凌洪水冰凌堵塞河道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主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3。

雨涝(1)分布:我国特大洪水点位主要分布在我国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2)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4. 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选修五(中图版)课件:第2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2节-第2课时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选修五(中图版)课件:第2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2节-第2课时

1.我国的旱灾有什么特点?
【提示】 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多,高原和 山地少。 五个洪涝多发区:①两广大部、闽南和台湾;②湘赣北部地区;③苏浙沿 海和闽北地区;④淮河流域;⑤海河流域。 2.危害:发生频次高、危害范围广、损失严重。
【提示】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加上
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2)与教材图 2-2-8“中国干旱季节分区”对比, 分析我国旱灾和涝灾在时 间和空间上有何关系?
【提示】 ①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 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②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 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 的现象。
暴雨洪水分布与副高位置移动 1.正常年份 时间 副高位置 雨带位置 华南(A) 长江中下游(B) 图示
春末、5 月份 北纬 15° ~20° 夏初、6 月份 7~8 月份 9 月份 北纬 20° 左右
北纬 25° ~30° 华北(C) 东北(D) 副高南退 雨带随之南退北 方雨季结束
2.异常年份 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 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北方干旱;当副高季节性北移时间 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干旱。
●新课导入建议 利用一些近期的洪涝灾害的例子或图片导入新课, 如 2012 年 8 月 11 日: 受 台风“海葵”影响,江西婺源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造成多地受灾,其中该 县赋春镇长溪村降雨量达到四百毫米,全村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成为全 县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据了解,长溪村是婺源县一个千年古村,全村 2200 余名村民受灾,百分之八十户村民居住的房屋被水冲淹,近 80 多户村民家房屋 倒塌或成危房不能入住,有三百多人失去居住场所无家可归。

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课件中图版选修5

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课件中图版选修5

1
2
3
4-5
6
1.下列各组省区中,受台风灾害影响最大的是( A.桂、滇、黔 C.赣、鄂、湘 B.粤、闽、浙 D.冀、晋、豫
)
解析: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答案:B
1
2
3
4-5
6
2.山东属于哪个旱灾多发中心?( A.华北 B.华南 解析:山东属于华北地区。 答案:A
) C.西南 D.江淮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我国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探究一
探究二
2.我国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 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其时间、空间上分布有以下 规律 : 11 月至次年 3 、4 月 :全国大部分寒潮、冷冻、雪灾;秋冬早晨浓雾 月 :华北、西北春旱、沙尘暴; 华南暴雨、冰雹和低温 干热风;长江中下游梅雨、洪涝灾害 5 6 月 :华北、西北
1
2
3
4-5
6
6.读我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 。(至少列举三个省区) (2)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 ?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 (3)从我国地势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1
2
3
4-5
6
解析:第(1) 题,结合图例中寒潮出现次数,可以列出三个受寒潮影响频繁的 省区。第(2)题,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带来的丰沛降水能缓解长 江流域的伏旱,利于农业生产。第(3)题,我国西部地区地势高,再加上山脉阻 挡,受寒潮影响较小。 答案:(1)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2)台风危害主要表现为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是能带来丰沛的降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地势高,再加上山脉在一定程度上阻挡 了冷空气,所以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3.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灾情特点及发生原因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解决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缺勤登记:【板书设计】2.2 中国的气象灾害一、旱灾123、旱涝关系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二、台风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3、路径: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5、影响地区:6、各地灾害表现:四、沙尘暴1、概念:2、发生与防治五、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3、损失:4、华北地区缺水的表现及原因教师教、导过程设计【教学过程】P45引言导入……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探究活动: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提示: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图2.31可以看出,1972年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东部和西部。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以下内容:①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旱灾严重的国家。

1949 年以来,1959年~1961 年、1965年、1972年和1978年等年份都发生了区域性的大旱灾。

②旱灾的危害: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等。

③结合图2.2洪水点位图可知,这两块旱灾区又是发生特大洪水的地区。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学第二章学案中图版选修5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学第二章学案中图版选修5

2.1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一、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地震灾害和洪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2、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二、学习目标1、了解并说明中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分布和造成的危害2、能够运用地图说明灾害的分布状况三、自主归纳学习1、地震的分布与危害(1)读教材P30图2-1-1,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列举我国地震带的分布:1.______________地震带、2.______________地震带、3.______________地震带、4.______________地震带、5.______________地震带、6.______________地震带、7.______________地震带、8.______________地震带。

1.______________(2)分布特点2.______________,呈现___________分布(3)危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我国地震灾害的分布如何,其成因是什么?2、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______省西北和东北山区、________省西部、山西省南部________山区、甘肃省南部的白龙江流域、________省东部山地和西藏自治区________山地。

(2)危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滑坡的分布和危害(1)分布:主要发生在云南、_________、贵州等省区,以及黄土高原和__________地区。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导学案(4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导学案(4页)

中图版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导学案第1课时台风和寒潮【课标要求】1.了解并说明台风、寒潮灾害在中国的分布状况。

2.掌握并理解台风、寒潮灾害在我国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重点难点】重点:1,台风的源地、移动路径和影响范围以及危害。

2,寒潮的路径及其影响范围和危害。

难点:1,正确评价台风和寒潮的功与过。

2,预防台风和寒潮的措施和办法。

【我的预习】知识体系梳理一、台风1.分布:我国①、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受灾最重,江苏、广西次之。

2.移动路径:一是从生成地向偏西方向移动,在②、海南沿海登陆;二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③、福建、浙江沿海登陆;三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危害: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④三个因素构成。

强风可以颠覆海上⑤,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暴雨可导致巨大的⑥灾害;风暴潮常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所以台风造成的破坏比较严重。

另一方面,台风能给所经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成为当地重要的⑦。

二、寒潮1.发生时间:⑧月到次年5月。

2.路径:一是从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二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⑩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三是从北方直接南下。

3.分布:除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

地区发生频次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最少。

4.危害:寒潮会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形成的大雪、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以及电力、通信中断;引起的大风在沿海地区会造成,易引发海上翻船事故。

【互动探究一】阅读相关课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互动探究二】小组讨论,思考回答问题:1.为什么台风经过能带来丰沛的降水?2.寒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寒潮经过会出现哪些天气现象3,我国哪些地方不易受寒潮侵袭?为什么?4. 如何防御寒潮和台风?5.怎样辩证地看待台风的功与过?6.为什么春秋季节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当堂达标】读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图,回答1~2题。

第二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2课时)

第二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2课时)
2.中国暴雨洪涝灾害地区差异的成因。
案例分析:分析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形成原因。
见板书设计
PPT展示:相关高考试题
探究我国沙尘暴灾害的成因。
观看图片
回答:气象灾害
读图了解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巨大。
观看图片等资料,直观感受台风带来的灾难,了解防御措施。
读教材35页图2-2-3,回答问题。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培养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综合分析和学以致用能力。
结构式板书,体现思维过程,培养地理思维。
通过做高考题,强化重点知识,提高答题能力。
提高分析、迁移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我国的气象和洪涝灾害每年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是危害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灾害。本节课我们就具体分析它们的危害、成因与影响范围,及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第一课时)
一、台风
多媒体展示:
台风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指导学生读图:
1.说出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路径及主要影响地区。
【教学方法】
分组搜集资料法,启发式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资源】
计算机多媒体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板书
学生汇报
教师导学
学生汇报
教师导学
学生汇报
教师导学
学生汇报
教师导学
小结
反馈练习
课后探究
展示气象灾害图片
提问:这些属于哪类灾害?
指导读图:教材34页图2-2-1,说明气象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第四节中国的生物灾害【教学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生物灾害的地理分布。

2.基于洪涝和旱灾对农业的危害,理解生物灾害加剧我国农业灾情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了解农业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2.知道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知道严格控制有害生物进入国门的重要性。

难点: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解决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缺勤登记:【板书设计】2.4 中国的生物灾害一、农作物病虫害1、特点2、危害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1)小麦锈病(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3)棉铃虫分布与灾情二、森林病虫害1、危害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3、主要害虫——松毛虫三、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1、蝗灾:2、鼠害四、生物入侵教师教、导过程设计【教学过程】P55引言导入……说明: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危害大,每年给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农作物病虫害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2、危害:减产、绝收、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学案中图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学案中图版选修5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特点、危害和移动路径.掌握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理解我国干旱、洪涝的时空分布及灾情。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自主学习】1.台风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①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②移动路径a.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b.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c.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③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2)危害①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②强风: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③暴雨:导致巨大洪涝灾害。

④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2.寒潮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①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②空间分布a.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b.侵入路径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①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②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信中断.③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3.旱灾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①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②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是我国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合作探究】1.读教材P34“探索",探究下列问题。

你知道的气象灾害有哪些?为什么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非常大?提示: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寒潮、干旱等。

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非常大,这是由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特点决定的。

高中地理 第2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2节 中国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学案 中图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2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2节 中国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学案 中图版选修5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第1课时台风和寒潮灾害●课标要求分析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分布区域。

●课标解读1.说明我国台风、寒潮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

2.运用地图,说明台风、寒潮的影响。

3.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台风、寒潮的危害。

4.了解我国台风、寒潮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5.运用地图分析台风、寒潮路径、频次与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关性。

●新课导入建议2012年11月4日,受寒潮天气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北京暴雪连降40小时,西部、北部山区交通受阻,3.6万户居民用电受到影响。

或展示近几年寒潮、台风灾害的图片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1.分布(1)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面(西太平洋)。

(2)移动路径 ①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②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③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影响范围⎩⎪⎨⎪⎧ 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省区: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最为严重, 江苏、广西次之2.危害(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3)暴雨:巨大洪涝灾害。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1.登陆我国的台风为什么对广东、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影响最为严重?【提示】 台风多在这些地区登陆,由于这些沿海地区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台风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

1.分布(1)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2)空间分布①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②侵入路径⎩⎪⎨⎪⎧一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二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三是从北方直接南下2.危害(1)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2)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以及电力、通信中断。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教案)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教案)
观看图片等资料,直观感受台风带来的灾难。
学生回答:
热带气旋
在学案上画出热带气旋图(N、S)
学生完成学案二
读教材35页“阅读”,回答问题。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读教材36页图2-2-4,回答问题。
观看图片等资料及生活感受,直观感受寒潮带来的灾难,
学生讨论回答:分角色说明
(学生、司机、农民、电力工人等)
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2课时)
课程标准
本节课程标准内容: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1.读影响我国的台风、寒潮源地及移动路径图,说出其源地及影响范围。
2.读中国干旱、洪涝灾害分布图,说出其主要分布地区。
1.分析寒潮的形成原因、季节。(结合反气旋)
(高压、冬半年)
2.多媒体展示:寒潮路径
说出影响我国的寒潮源地、入侵路径及主要影响地区。
(蒙古、西伯利亚;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除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
3、寒潮的危害
(大风、急剧降温、大雪冰冻)
思维拓展:
寒潮带来的益处有哪些?
4、寒潮的防御
小结: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
了解防御措施。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复习已学的知识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培养读图能力
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构建知识网络。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的积极性,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第一课时

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素材中图版选修5(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素材中图版选修5(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2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素材中图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素材中图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素材中图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

2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相关素材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

洪水灾害(1)暴雨灾害;(2)山洪;(3)融雪洪水;(4)冰凌洪水;(5)溃坝洪水;(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新设计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风产生的原因、结构、路径及影响。

知道台风即为热带气旋,掌握气旋运动的规律,能判断台风对当地的影响风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台风的分析与研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

通过对台风的利弊分析,倡导辩证唯物观点看待问题。

3学情分析
高中生个性的发展,高中生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高中生智力的发展,一方面是表现在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完善上,但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其思维能力的提高上。

台风的知识内容学生平时从电视新闻经常了解到,所以此部分的基础知识较好。

那么本节课重在让学生了解台风的结构,理解其形成原因,讨论其影响。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台风的原因、路径、影响地区、危害和防御措施
教学难点:台风的形成原因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目标
5.1.2学时重点
5.1.3学时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危害——————情景导入先思考———————“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提示:干旱。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1)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2)移动路径:①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②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③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2.危害(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3)暴雨:巨大洪涝灾害。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1)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2)空间分布:①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②侵入路径: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1)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2)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

(3)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1)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2)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是我国范围最广、历史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对比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灾害路径灾害名称台风寒潮→天气系统气旋冷锋成因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源地西北太平洋北方大陆和冰雪洋面时空分布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粤、琼、闽、浙、台等省区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滇南、青藏、台湾、海南外的大部分地区过境时天气变化气压下降,降雨量增多,风速增大,台风眼经过时,会带来短暂晴朗天气大风、降温、雨雪天气主要危害主要由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强烈的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的影响益处缓解旱情、降温消暑带来的低温,是天然“杀虫剂”;带来风资源;带来大范围雨雪天气,缓解干旱二、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拓展提升]我国干旱区不是最严重的旱灾区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

所以,不同的区域,旱灾的特点不尽相同。

在这里的关键是“灾”字的理解与含义。

所谓“灾”应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的事件。

而西北地区的受灾体稀少,甚至有的地方基本没有受灾体,形成不了多大的破坏,所以干旱不等于旱灾。

———————应用体验不可少——————1.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

图1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

图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1)台风转向点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________。

A.5~6月B.6~8月C.8~10月D.10~11月(2)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________。

A.5~6月B.6~7月C.9~10月D.10~11月(3)图2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解析:本题考查台风形成移动规律及危害。

第(1)题,图1中左侧纵坐标为纬度,右侧纵坐标为经度。

实线上各点为纬度,虚线上各点为经度。

读图可知8月前台风转向点不断向西北移动。

8月后则向东南移动。

第(2)题,由题干知图2中台风的移动路径为西北移。

再读图1,可知6~8月台风移动路径为西北移为主。

第(3)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空气强烈旋转上升,形成狂风和特大暴雨,在沿海形成巨浪,淹没低地。

答案:(1)C (2)B (3)狂风;暴雨;风暴潮。

2.(全国丙卷)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

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解析:河南省该时段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可结合图示从南、北部的差异上回答,原因主要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上分析。

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教材问题提示]P34思考提示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寒潮、干旱等。

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这是由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特点决定的。

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特点:①种类多。

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害、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其他灾害,共7大类20余种。

②范围广。

无论在高山、平原、高原、海岛,还是在江、河、湖、海以及空中,处处都有气象灾害。

③频率高。

④持续时间长。

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例如,1951~1980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或伏秋连旱的年份有14年。

⑤群发性突出。

某些灾害往往在同一时段内发生在许多地区,如雷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在每年3~5月常有群发现象。

⑥连锁反应显著。

天气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加重灾情。

P35思考提示 1.影响中国的台风源地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其移动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二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三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2.我国经常受到台风影响的地区: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P38思考提示我国的降水大多是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加上冬无储备水源,春季又是农业用水量大的季节,因此我国多春旱。

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危害——————情景导入先思考———————2016年5月7日以来,江西抚河流域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造成抚州、宜春等6市19县(市、区)24.7万人受灾,2人遇难,紧急转移安置与需紧急生活救助人数1.3万人。

思考探究:试分析我国东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提示:①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多暴雨;②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水流缓慢;③围湖造田,湖面缩减,蓄洪能力差;④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湖库,泄洪能力弱。

——————基础知识要记牢———————1.中国洪涝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多,高原和山地少。

2.五个洪涝多发区(1)两广大部、闽南和台湾;(2)湘赣北部地区;(3)苏浙沿海和闽北地区;(4)淮河流域;(5)海河流域。

3.洪涝的危害发生频次高、危害范围广、损失严重。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我国洪涝灾害多发、严重的原因二、暴雨洪水分布与副高位置移动1.正常年份时间副高位置雨带位置图示春末、5月份北纬15°~20°华南(A)夏初、6月份北纬20°左右长江中下游(B)7~8月份北纬25°~30°华北(C)、东北(D)9月份副高南退雨带随之南退,北方雨季结束2.异常年份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北方干旱;当副高季节性北移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干旱。

三、中国的主要洪水灾害类型时空分布成因分析影响暴雨洪水4~9月。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①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②易导致涝灾发生融雪洪水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

主要分布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对农业影响较严重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冰凌洪水初冬和初春。

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河口及松花江部分河段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对交通影响较严重——————方法技巧很重要———————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思路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地势低洼)。

(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

以长江流域为例:——————应用体验不可少———————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

据此回答1~2题。

1.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①支流多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③流域内落差小④气候异常⑤暴雨频繁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⑦河道弯曲狭窄⑧湖泊淤积A.②③④⑥⑦B.①③⑤⑦⑧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⑧2.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解析:1.B 2.D 第1题,淮河支流众多,流域内落差小、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湖泊淤积,蓄洪能力低,因而多水灾;随着雨带的推移,淮河南北支流进入汛期的时间是错开的。

第2题,针对淮河水患特点,上中下游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

3.(全国卷Ⅱ)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特点、河流水文水系特点、城市靠近海洋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特殊的天气现象(台风)等方面综合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