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CDMA接入时延优化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CDMA系统接续时长优化方案研究

CDMA系统接续时长优化方案研究

CDMA 系统接续时长优化方案研究摘要伴随顾客对网络规定旳提高,网络质量成为了决定移动通信运行商命运和发展旳重要原因。

网络优化已经成为了各大移动通信运行商工作旳重点。

目前,运行商们关怀怎样在既有旳网络基础上,通过优化最大程度地挖掘网络潜力以提高网络运用率。

本论文在首先深入对CDMA系统原理进行了研究,结合既有旳CDMA网络,针对目前CDMA网络反应较为突出旳问题----接续时长较长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研究,提出并组织实行了优化方案,实行后接续时长大幅度缩短。

关键词:CDMA移动网络,接续时长,优化Abstract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network improvements by the users, the quality of network dominates the fate and development of mobile operators .Network optimization has become a major job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operators. At present, operators mainly concern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network utilization rates by optimizing to dig the maximum potential of present network.In this paper, a deep study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CDMA system is presented first. Then the prominent problem of overlong access time which is currently reflected in existing CDMA network is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After that optimized schemes for this problem are proposed and executed so that access time is reduced significantly.Keywords: CDMA mobile network, access time, optimization1.绪论伴随移动通信运行商竞争旳加剧和网络大规模建设旳放缓,各大移动通信运行商旳移动通信网不管是从覆盖还是从容量来说,都已经具有了一定得规模,网络旳硬件投入使得移动通信网旳良好运行得到了基本旳保障。

CDMA2000无线接入网络设计优化

CDMA2000无线接入网络设计优化

CDMA2000无线接入网络设计优化CDMA2000是一种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高容量、高速率和高质量的优点。

在设计CDMA2000无线接入网络时,优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下面将对CDMA2000无线接入网络的设计优化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在CDMA2000无线接入网络的设计中,合理规划和优化系统参数是非常关键的。

系统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容量、覆盖范围和数据传输速率。

网络规划师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基站密度、移动台移动速度、信道资源分配策略、功率控制策略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优化配置,可以提高网络的容量和覆盖范围,以及降低干扰和误码率。

其次,在CDMA2000无线接入网络中,智能天线技术可以被应用于优化网络性能。

智能天线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天线的功率和方向,以最大化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

智能天线技术可以通过动态波束赋形和波束跟踪,将信号能量集中在用户需要的区域,减少干扰和提高系统容量。

此外,在CDMA2000无线接入网络设计中,使用最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和设备也是优化的关键。

例如,引入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可以通过同时利用多个天线传输和接收数据,提高系统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另外,使用最新的基站设备和信号处理器可以提供更高的处理能力和更低的传输延迟,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最后,网络优化还需要通过密集的网络监测和优化策略来实现。

通过实时监测网络性能指标,如接入成功率、话音质量、数据传输速率等,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优化策略。

例如,在覆盖不良的区域可能通过增加基站数量或调整基站位置来改善覆盖质量;在网络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动态资源分配和负载均衡来提高系统容量。

综上所述,CDMA2000无线接入网络的设计优化包括系统参数的合理规划和优化、智能天线技术的应用、使用最新的无线技术和设备以及密集的网络监测和优化策略。

这些优化措施可以提高网络性能、提高容量和覆盖范围,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CDMA直放站时延分析

CDMA直放站时延分析

CDMA直放站系统时延分析A、CDMA光纤直放站系统时延分析一、CDMA系统连接框图参数:T0:BTS1与直放站近端的传输时延T01:直放站近端与直放站远端的传输时延T02:直放站远端与移动用户间的传输时延T03:直放站内部的时延T1:BTS2设定的搜索窗口宽度二、使用直放站需要考虑的四个基本收索窗●接入信道搜索窗宽度●反向链路业务信道多径搜索窗宽度●激活导频集搜索窗宽度●邻域导频集搜索窗宽度1、直放站的引入对接入信道搜索窗宽度的影响反向链路接入信道必须能够搜索到覆盖区内所有最大路径传播时延的信号,能检测到覆盖区内所有移动台发出的呼叫。

基站呼叫用户时,呼叫用户发给移动台延时,移动台应答信息又延时。

直放站引入系统,覆盖距离延长,加上直放站设备本身上下行的延时,增加了最大路径传播时延,因此必须增加接入信道搜索窗宽度:接入信道搜索窗宽度 > 2×(T0+T01+T02+T03)IS95规定:接入信道搜索窗最大宽度为512 chip S,单边宽带为256 chip S;但在实际工程中通常设置为384 chip S, 单边宽带为192 chip S。

在IS-95中,PN码的速率为1.2288MHZ,基站与移动用户的最大时延为:T= T0+T01+T02+T03=192/1.2288=156.25US已知直放站设备的时延T03为5US,光缆的时延为T01=5US /KM×d1(光缆的时延为5US/KM,光纤长度为d);直放站远端与移动用户之间的时延为T02=R/C(R为移动用户与直放站远端之间的距离,C为光速);T0忽略不计。

设直放站远端与移动用户之间为3KM,则:T02=R/C=3KM/3×105 KM/S=10US即:T01 +T03+ T02 < T5US/ KM×d <156.25US -5US-10USd1max =28.25 KM2、直放站的引入对反向业务信道和导频集多径搜索窗宽度的影响移动用户直放站引入系统后,也带来另外一个变化,移动台无线信号到达基站的路径变化增加,使多径信号增加!多径会给基站带来至少3dB 的增益。

CDMA网络话音接续时长研究与优化措施

CDMA网络话音接续时长研究与优化措施

CDMA网络话音接续时长研究及无线侧优化措施摘要:目前CDMA网络话音接续时间较长是影响用户感受的普遍问题,本文分析了接续时长的各个阶段,以及影响话音接续时长的各种因素。

并结合针对改善接续时长所作的测试以及数据后处理,初步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词:接续时长测试优化方案引言目前,CDMA网络的建设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何迅速提升网络质量,打造“精品网络”,形成与竞争对手旗鼓相当的特色网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任务。

当前CDMA网络接续时间较长是比较突出的,系统性问题,直接影响到用户的通话感受和满意度。

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总部移动部的指导下,和厂家联合就北京现网CDMA话音接续的情况进行了测试,初步提出了无线侧的解决方案。

一CDMA话音接续的几个阶段以主被叫均为CDMA用户为例,以用户感受的接续时长为标准,将接续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主叫侧2,被叫侧二,测试过程:按照中国联通移动部测试规范的要求,并结合现网实际,保证采集的数据有充分的分析和参考价值,制定如下测试过程。

1,无线环境选择:为了全面模拟现网用户行为,使本次测试数据更具有参考价值,本次测试分为室外测试和室内测试。

室外测试包含定点测试和DT测试。

室内测试做了有室内覆盖和没有室内覆盖的情况。

根据总部测试规范,将无线环境分为四类,如下表。

实际测试过程发现,现网无线环境极差的地点已经很少,并且在ECIO=-14以下,接收电平在-85dBm 以下的情况下很难呼出电话,无法进行正常测试通话,所以在实际测试过程中不再严格区分无线环境较差和极差两种情况,而是将他们统一定为无线环境差的情况,但是测试地点并没有减少,确保了采集足够的测试数据。

3,测试工具:采用Qualcomm公司CAIT作为空口信令测试工具,并将logging Mask 设置为0000E7E00000000008000000000000000000000002FE00035841FC,以避免信令丢失。

电信CDMA网语音时延分析和改善措施研究

电信CDMA网语音时延分析和改善措施研究
延是 2 3 0 ms 。跟 现 网华为 区域 相 比 , A 接 口从 T D M 组 网变成 I P组 网后 ( MG W 问保 持 I P组 网不 变 ) ,
B S C 和 MG W 都 不 再 需 要 对 系 统 内 的语 音 进 行 T C
图 2 语 音 时延 测 试 原 理 及 结 果 图
透 明传输 。目前这种 组 网方式下 , 在M S — M S且跨
MG W 的情 况 下 , 路 径 中会 存 在 T D M— I P, I P - T D M 2 次 转换 , 4次 T C处 理 , 语音 时延会 比全 T D M 组 网或
全I P组 网要 大 。
2 语 音 时延 测 试
( Hu a x i n P o s t &T e l e c o m C o n s u l t i n g a n d D e s i g n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C o . L t d . ,H a n g z h o u 3 1 0 0 1 4, P . R . C h i n a )
当主被 叫在 同一端 局下 时 , E 2 E测试 时 延 为 2 7 2 m s ;
如为跨局 呼 叫 , E 2 E测 试 时延 将 增 加 4 2 m s ; 纯 T D M 路 由和纯 I P路 由时 延 都 比较 短 , 而I P到 T D M 的转
换过程需耗 费较长时 间。
An a l y s i s a n d i mp r o v e me n t me a s u r e s o n v o i c e d e l a y o f
Chi n a Te l e c o m ’ s CDM A n e t wo r k

CDMA网络接入失败的分析与优化

CDMA网络接入失败的分析与优化

CDMA网络接入失败的分析与优化摘要:详细介绍了cdma网络的接入机制、相关参数、消息流程和定时器等,对导致各个阶段接入失败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列举了针对各类接入失败问题的优化处理措施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接入失败分析优化cdma网络中,系统在呼叫建立之后启动软切换和快速功率控制等功能,抗无线衰弱和干扰能力明显增强。

相对而言,系统在呼叫建立阶段显得较为薄弱,由于种种原因发生接入失败的情况较为常见。

因而,对网络接入失败原因深入分析,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1 接入机制理解1.1 接入机制与参数含义移动台无论做主叫或做被叫接入网络时,都会在反向无线信道上发射有规律的接入试探脉冲序列。

max_rsp_seq为响应类(被叫)接入序列的最大序列数;max_req_seq为请求类(主叫)接入序列的最大序列数;一个接入序列包含1+num_step个试探脉冲数。

rs是每序列之间的一段时延,为0至1+bkoff之间的一个伪随机数;请求类接入序列还另外增加了一段持续性测试时延pd。

ta、rt为每个试探脉冲之后的一段时延,ta=80×(2+acc_tmo),rt为0至1+probe_bkoff之间的一个伪随机数。

rs、rt为伪随机时延,用于避开大量接入试探间的碰撞,减少接入时相互间的干扰;ta是移动台等待系统响应的时延。

ip=-73-(移动台平均接收功率)+nom_pwr+ini_pwr,为移动台接入网络初始功率,即每序列中第一个脉冲的发射功率;pi=pwr_step,为功率增量。

preamble=1+pam_sz,为接入信道前缀,太小会降低接入试探得到基站成功确认的可能性;message capsule=3+max_cap_sz,为接入信道消息实体长度,过大会造成接入信道容量的浪费,接入信道消息,一般是起呼消息,在最坏的情况下3个帧就足够了。

每次接入试探,移动台利用一个依赖于其esn的(非随机)hash 函数来算出一段延时rn,可提高基站在同一时隙里分别接收和解调多个距离接近移动台的可能性。

中国电信CDMA网络专项优化DTCQT测试分析报告

中国电信CDMA网络专项优化DTCQT测试分析报告

中国电信CDMA网络专项优化DT/CQT测试分析报告版本号: 1.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无线网络优化中心2009年4月·1·说明:对本报告统一遵循以下图例1、Ec/Io图例2、FER图例3、前向RSSI图例4、反向Rx_Power图例5、MOS图例6、接入时长.1 测试结果.1.1.1.1.1 覆盖率结合前向RSSI、前向Ec/Io以及反向Tx_POWER分析DT的覆盖率。

本次测试,亦庄区域DT覆盖率为98.13%。

前向RSSI轨迹图:·2·前向Ec/Io轨迹图:反向Tx_POWER轨迹图:·3·.1.1.1.1.2 接通率本次测试中,DT接通率为100%。

呼叫尝试次数为163次,其中有0次呼叫未接通。

未接通呼叫的轨迹图:.1.1.1.1.3 掉话率本次测试中,掉话率为0%。

其中掉话次数为0,呼叫接通次数为163次。

掉话呼叫轨迹图:·4·.1.1.1.1.4 平均呼叫建立时延本次测试中,平均呼叫建立时延为1.387秒。

呼叫成功次数为163次。

平均呼叫建立时延轨迹图:.1.1.1.1.5 MOS语音质量本次测试,MOS语音质量区间[1.00,2.40)占1.81%,[2.40,3.50)占81.12%,[3.50,5.00)占17.07%;MOS平均值为3.27。

MOS得分轨迹图:·5·MOS得分统计表MOS范围采样点占比累计1 [1.00,2.40) 18 1.81% 1.81%2 [2.40,3.50) 808 81.12% 82.93%3 [3.50,5.00) 170 17.07% 100%Total 996 Average 3.27 Maximum 3.71 Minimum 1前向FER轨迹图:·6·.1.1.1.21X数据.1.1.1.2.1 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本次测试中,DT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为203。

CDMA接入过载等级及接入平均持续时延的分析

CDMA接入过载等级及接入平均持续时延的分析

CDMA接入过载等级及接入平均持续时延的分析许多类似紧急呼叫的业务,都需要保证在特殊场景下(因出现紧急状态导致话务量激增)系统优先为某些授权用户提供服务。

这些业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减少接入碰撞。

1 接入过载等级(access overload class)为了缓解这个问题,cdma协议提出了接入过载等级来对持续时延进行控制的方法。

将过载等级写入用户的uim卡中,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过载等级,实现基站对其接入过程的控制。

uim卡基本文件中存储了接入过载等级,单元为“6f2c”,可以控制手机做接入试探的时间间隔。

对于普通用户,accolc为imsi_m的最后一位十进制数转换成的4bit二进制数,这样普通用户在反向接入信道上做接入试探时,在时间上能比较均匀地随机分布。

用户更换imsi时,accolc要重新计算。

过载等级分为16个级别,accolc取值为10-15的用户其优先级别较高,测试号为10,应急通信为11,12-15还没有分配。

accolc 的内容对用户是不可见的。

2 接入参数消息(access parameters message)接入参数消息告知手机有关接入信道的配置,同时规范手机在接入过程中的行为。

该消息中相关接入过载等级的参数为:psist (0-9),psist(10)-psist(15),msg_psist,reg_psist。

psist的值分别对应过载等级0-15,基站通过设置该参数来控制手机在接入信道发起消息的概率门限。

每个手机都有自己的接入过载等级,接收基站的接入参数消息,根据对应的psist产生一个持续检测门限。

手机接入时,先产生一个随机数,该随机数与持续检测门限进行比较,随机数小于门限,手机就获取了接入许可。

假如基站不允许某类接入过载等级的用户接入,可设置该过载等级的psist为全1。

3 接入平均持续时延分析手机在空闲状态会监听寻呼信道开销消息,根据接入过载等级获取接入参数消息中对应的psist,产生一个持续检测的门限值p。

CDMA网络话音接续时长专项的总结报告

CDMA网络话音接续时长专项的总结报告

CDMA网络话音接续时长专项优化总结报告(完全版)中国联通移动通信业务部无线技术处2005年1月一.概述: (5)1.分析的结论 (5)1.1 CDMA网络接续指标的仪表测试结论 (5)1.2.CDMA网络与对手G网的对比结论 (5)2.优化手段及效果 (6)2.1 对交换的改善 (6)2.2 改善主叫静默时间 (7)2.3 改善空口的建立成功率 (8)2.4 简化并优化空口流程 (8)2.5 优化接入相关参数 (9)3.遗留的问题 (10)3.1 交换设备 (10)3.2 SCP设备 (10)3.3 基站设备 (10)3.4 终端 (11)3.5 分公司 (11)二.测试方案简介 (12)1。

接续过程的几个阶段描述 (12)2.测试方式 (12)3.追加测试项 (13)三.测试结果与分析 (14)1。

主体 (14)1.1 主体按无线与交换划分的典型时间构成 (14)1.2 主体各阶段的时间均值分析 (15)1.3 主体各阶段的时间波动性(方差)的分析 (18)1.4 其它结论 (22)2.附加测试项 (25)2.1 静默时间(按下SEND键到发出首个PROBE的间隔) (25)2.2 振铃与回铃音间隔 (26)2.3 主叫时的手机显示时间的对比 (27)3.与移动的人工拨打对比 (27)3.1 完全的对比拨打测试 (27)3.2 世界风对比测试 (27)3.3 对比结论 (29)4.与对手差距的仪表分析 (29)四.优化方案及效果综述 (30)1.优化手段的效果 (30)1.1 对交换的改善 (30)1.2 改善主叫静默时间 (36)1.3 改善空口的建立成功率 (37)1.4 简化并优化空口流程 (38)1.5 优化接入相关参数:(详见附录4) (39)2.SCI值由1改0效果与对手G网的细化对比 (40)2.1 人工拨打的大概对比 (40)五.CDMA与GSM两网差距的深层因素: (40)1. 体制的差异 (41)2.终端差异 (41)六.几项未普遍实施方案及效果预估 (42)1. 预寻呼 (42)2.提前放回铃音 (42)3. 基站提前发指配完成消息 (43)七.后续的考虑 (43)1 交换设备 (43)2。

109--CDMA网络特点及优化心得

109--CDMA网络特点及优化心得

CDMA网络特点及优化心得赵寅光1中国联通河池分公司建设维护部摘要:本文主要针对CDMA网络的的特点以及CDMA网络的优化过程以及网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作出了相对比较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cdma特点优化心得1、前言随着联通公司不断加大CDMA的网络建设,CDMA网络规模正在逐渐的发展壮大,因此CDMA 的网络优化工作也日显重要。

我们进行CDMA网络优化的目的主要是对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并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有限的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不断地了解网络的增长趋势,为扩容提供依据。

下面就CDMA网络的特点及优化浅谈一下个人的认识。

2、 CDMA系统的特点CDMA系统具有大容量、抗干扰能力强、掉话率低、保密性高、抗多径衰落、功率控制等特点。

2.1 大容量由于CDMA的码分多址方式使得CDMA系统的容量相对以往的FDMA、TDMA网络有了很大的提高。

理论上讲,CDMA网络的容量是模拟网络的20倍,实际为10倍左右,是GSM网络的4-5倍。

在容量的问题上,由于CDMA是个干扰受限系统,所以它的容量在一定意义也可以说是“软容量”,这个问题将在功率控制中详述。

2.2 抗干扰能力强CDMA系统是一个扩频通信系统,正是由于扩频通信系统的特点,使得CDMA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2.3 掉话率低CDMA系统在切换方面引入了软切换和超软切换的概念,使得CDMA网络的掉话率大大降1赵寅光男,1979年11月生,2002年毕业于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在广西河池联通分公司网优维护中心工作,负责CDMA无线网络优化。

低。

2.4 保密性高这是CDMA系统特有的PN码的特性。

2.5 抗多径衰落CDMA系统的RAKE接收机的特性以及综合了各种分集方式,使得抗多径衰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6 功率控制功率控制也是CDMA系统的一个重要技术,功率控制的实质就是使移动台在满足通话的情况下,都以最低的功率发射。

CDMA网络RSSI问题分析与对策

CDMA网络RSSI问题分析与对策

14R S 的测量原理 . S I 基站的R U R U ms F / R 每1 O 上报一次R S O SI 值到主控模
块 ,主控统计 1 分钟 内收到的主 ( ) S I 分 集R S值并分别进 行 平均 ,得到 的就是维 护台跟 踪到 的主 ( ) R S的 分 集 S I
假定输入 信号为 :
, c s 1 Bc s 2 ) o + o d o ( 3)
均值 ;当前统计到 的1 分钟 内R S最 高值 就是维护台跟踪 SI 到 的主 ( ) S I 分 集R S的峰值 。

那么输 出信号 则为 :
t Cl,1 0 1 1 O d ) C2/2 o d + ) ‘ c s + S 2 + ( c s 1 B2 = q C o q o C S 2 …+ Od ) o + f O d 1 B c s 2 T S + n o d ) C o o ( 4)
C A网 M D 分 析 与对
陈文基 中国 电信 广东无
【 要 】R S异常对C MA网络质量影响非常大,文章在研究了R S异常的产生原理与判断标准 之后,介绍了其分析 摘 SI D SI
方法 ,并 就 日常 网优 中 出现 的情 况进行 分析 ,提 出了切 实可 行 的解决 办 法。
志 ,对通话 质量 、掉话 、切换 、拥塞 以及 网络的 覆盖 、
容量等 均有 明显的影 响。R S 持续过低 ,说 明基 站收到 SI
信号 强度指示 ),是基 带单元在 12 8 MH 频 带内接收 .2 8 z 到 的反向信号 强度 。根 据通信 原理 , 个带有 R S功能 一 SI 的反 向链路方 案如图1 所示 :
2 S I 常的分析方法 R S异
按 照产 生 的来 源 ,干扰 可分 为内部 干扰和外 部干扰

CDMA传输接入层网络优化分析及解决方案研究

CDMA传输接入层网络优化分析及解决方案研究

目前已完成可通过这两种路由方式改造的基站 。
图2接入层传输 示意 图
以华 为B T S 3 9 0 0 基站 为例 , 一般 情况下, l x业 务使用 了1 个2 M端 口, E VDO 业务使 用了3 个2 M端 口
或F E 端 口。 基站 接 口板有 充足 的2 M端 口, 4 端 口的 老型 号CMP T 板 配上8 端 口的UT R P 板, 或 直接使 用 8 端 口的新型号C MP T 板, 足够新 开1 个2 M端 口用于
因此 , 原有 的1 X业 务使用 中国联通传 输 设备和光 缆 路 由, 3 G 业务 使用 中国电信传 输 设备和 光缆 路 由。 通 过 中 国电信传 输 设备和 光 缆路 由为 1 X业务 配 置
多1 条链 路,Biblioteka 这 样就可 以实现双 路 由的保护, 一方 的
道 路从中心区到村 庄 的, 很 难在 避 开原 来光 缆走 线
o 高效性 : 要采用投资较 少, 尽可能利用现 网资 源, 进一 步提高设备利用 率, 降本增 效 , 节省
维护成本。
o 安全性: 要采用对现网影响最小的方法, 不能 因此 中断现有 网络的使用, 合理安排规划 网络
优化 方 法 。
新世
广 播 局
3 基站传输接入网络优化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 的CD MA基站承 接 自中国联 通 , 后来 为了开通3 G业务, 又 新增 了中国电信光 缆 到基站 ,
缆, 不能使 用原有光 缆 , 如果沿用原有光缆 , 就会 出 现 同缆 的假 环 , 依 然没有 保护 作用 。 如 此 新建 光 缆
的投资更大 , 而且一些稍远 的乡镇 农村地 区, 是一条
本 文 结合 日常传 输 优 化 的工作 开 展 , 经 过 对

CDMA2000网络接入性能优化的研究与实践的开题报告

CDMA2000网络接入性能优化的研究与实践的开题报告

CDMA2000网络接入性能优化的研究与实践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在移动广播、移动互联网应用等方面,对网络接入性能的要求更加严格。

CDMA2000是一种流行的数字无线通信标准,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

本课题旨在研究CDMA2000网络的接入性能优化,以提高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服务质量。

本课题对于提高通信网络的性能和提高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1. 了解CDMA2000网络接入原理及相关技术。

2. 分析CDMA2000网络接入的主要问题和现状。

3. 研究CDMA2000网络接入性能优化的方法和思路。

4. 组建实验环境,测试CDMA2000网络的接入性能。

5. 分析实验数据,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CDMA2000网络接入原理、技术和现状。

2. 实验研究法:实验环境构建、参数设置、基站配置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测试CDMA2000网络的接入性能。

3. 数据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和建议。

四、研究计划1. 第一周:了解CDMA2000网络接入的原理及相关技术,初步明确研究内容和方向。

2. 第二周:通过文献研究法,深入分析CDMA2000网络接入的主要问题和现状。

3. 第三周:研究CDMA2000网络接入性能优化的方法和思路。

4. 第四周:组建实验环境,测试CDMA2000网络的接入性能。

5. 第五周:分析实验数据,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和建议。

6. 第六周:编写开题报告,完善研究计划。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深入分析CDMA2000网络接入的性能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和建议,以提高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服务质量。

预计撰写论文并发表一篇。

北京电信CDMA网络优化分析与评估报告

北京电信CDMA网络优化分析与评估报告
五、网络统计指标分析................................................................................................................. 68 1、网络指标分析 ..................................................................................................................68 2、最差小区优化思路 ..........................................................................................................82 3、关键指标优化方向 ..........................................................................................................83
四、重点区域测试情况................................................................................................................. 41 1、良乡县城 ..........................................................................................................................41 2、石景山区域 ......................................................................................................................46 3、门头沟县城 ......................................................................................................................52 4、房山城关 ..........................................................................................................................57 5、燕山区域 ..........................................................................................................................63

“呼叫接入时延过长”专题优化报告

“呼叫接入时延过长”专题优化报告

“呼叫接入时延过长”专题优化报告目录“呼叫接入时延过长”专题优化报告 (1)1呼叫接入时延现状 (2)1.1语音呼叫接入信令流程 (2)1.2集团建议值 (3)1.3重庆现网值 (3)2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5)2.1无线网侧 (5)2.1.1无线环境优化 (5)2.1.2RNC获取IMEI过程 (6)2.1.3RAB建立时长 (6)2.2核心网侧 (9)2.2.1鉴权和加密时延 (9)2.2.2彩铃流程优化 (9)2.2.3并行及串行指配功能优化 (9)2.3寻呼时延 (11)3优化总结 (11)1 呼叫接入时延现状1.1 语音呼叫接入信令流程下图是一个典型的语音呼叫建立的过程。

其中,用户能够感知的呼叫接入时延,是从channel request(GSM)/RRC connection request(TD)发起的随机接入,到alerting 振铃的持续时长。

接入寻呼主叫RAB 指配1.2集团建议值集团建议的GSM、TD呼叫接入时延如下(省内、省际长途业务核心网时延较本地增加约1.4秒):1.3重庆现网值1. GSM呼叫接入时延:6.04秒,在正常范围内。

2. TD呼叫接入时延(1)ATU自动路测:6.52秒,在正常范围内。

(2)商用终端人工拨测:三星I9108等多款智能终端,平均呼叫接入时延达到8秒以上,存在明显问题!3.ATU与智能终端呼叫时延对比(1)ATU自动路测由上图可见,正常的端到端接续时长(CM->Alerting)为6.57秒。

其中主叫分配时延(RAB)0.9秒,鉴权请求及响应时间为0.184秒,加密时间0.138秒,ID时间0.211秒。

(2)智能终端上面端到端接续时长(CM->Alerting)为7.701(6.57)秒。

其中主叫分配时延(RAB)1.695(0.9)秒,鉴权请求及响应时间为0.377(0.184)秒,加密时间0.238(0.138)秒,ID时间0.418(0.211)秒。

10 CDMA网优专题之接入分析

10 CDMA网优专题之接入分析

接入的过程 – 呼叫流程 (Origination)
精品课件
接入的过程 – 呼叫流程 (Termination)
精品课件
接入的过程 – 接入试探序列
精品课件
接入的过程 – 接入试探
精品课件
接入的过程 – 接入信道时隙
精品课件
在寻呼信道周期下发 接入信道信息Access
channel message中包 含了手机接入时使用 的参数,消息结构如 右图所示:
精品课件
接入相关参数说明
接入相关参数(续)
1.Acc_chan: 此参数设置为与每个寻呼信道相对应的接入信道的数目 减一。
2.nom_pwr,init_pwr 3.pwr_step: 定义了一个探测序列中连续探测脉冲之间的功率增量。 设置思路:设置过高会使当MS需要发射连续的探测脉冲时,反向
链路上产生附加的干扰的概率增大;设置过低,在基站能够 成功获取MS探测脉冲所需要的MS发射的探测脉冲的个数增 加。这样会导致接入信道的负载增大,随之增加了接入碰撞 的概率,增加接入时间。
精品课件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三)
分析定位:
因而怀疑是福山beta、多文alpha和加莱beta这三个扇区不能 起呼,将其中三个降功率,分别确定福山beta、多文alpha和 加莱beta不能呼起,怀疑是否是信号集搜索窗口 (SRCH_WIN_A、SRCH_WIN_N 、SRCH_WIN_R)及基站半径、 接入信道捕获搜索窗口宽度太小造成的,做了更改,发现是 基站半径、接入信道捕获搜索窗口宽度太小所致。更改后问 题得以解决。
精品课件
接入里程碑
精品课件
课程内容
接入的过程 接入的里程碑 接入过程中的定时器 接入过程中的切换和功控 接入失败的分析

CDMA网络语音呼叫接续时长的专项优化及测试

CDMA网络语音呼叫接续时长的专项优化及测试

CDMA网络语音呼叫接续时长的专项优化及测试2006年9月28日9:38来源:中国无线电管理作者:陈若炜网友评论0 条进入论坛摘要介绍了CDMA网络语音呼叫接续时长测试的方法,分析了影响CDMA网络语音呼叫接续时长的主要原因,从无线和交换侧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缩短CDMA网络语音呼叫接续时长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CDMA语音呼叫接续时长寻呼为了缩短广西的CDMA网络用户语音呼叫接续时长,进一步提高用户对CDMA与GSM 网络的对比满意度,我们以贺州为试点开展了此次专项优化工作,并对效果进行测试分析,看看还有哪些因素制约着CDMA网络用户语音呼叫接续时长的改善。

同时,通过本次工作我们也总结出了一套实际可行的CDMA网络接续时长优化方法,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无线部分优化及测试1.1优化及测试点本次测试选取的测试点,如下图1所示。

MO1-MO4 主叫无线侧信令优化及测试点MT1-MT7 被叫无线侧信令优化及测试点1.2 测试条件1)网络条件贺州市区的多数基站均为双载频(283和201),测试所在频点为283。

(2)测试工具*笔记本电脑、测试手机及配套的数据线、充电器等(2套)。

统一采用三星SCH-X199手机;*空口测试软件统一采用CAIT2.8(1套);*MSC以及MAP协议接口采用交换设备内部信令跟踪工具,记录相关文件。

(3)测试环境及分类基于无线环境以Ec/Io、Rx Power和Tx Power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分为好、中、差三类的基础上,分定点:本地用户-无线好、本地用户-无线中、本地用户-无线差、漫游用户-无线好;路测:本地用户-路测市区、本地用户-路测LAC边界。

共六种用例进行测试分析。

1.3测试方法本次测试的总体接续时长是指从主叫按下拨号键,然后到手机发出始呼消息(第一次试探),再到被叫收到MSC振铃指示回应答的时间间隔。

其中接续时长分两部分统计:(1)从主叫按下拨号键到主叫发出起呼消息这段时间;(2)从手机发出始呼消息(第一次试探)开始,到被叫收到MSC的振铃指示,并回应答的时间,统计方法是通过大量的测试按照各次呼叫主被叫CAIT记录文件中各信令的时间点,获取图1所示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间隔。

CDMA1x无线分组数据网络时延分析

CDMA1x无线分组数据网络时延分析

CDMA 1x无线分组数据网络时延分析摘要本文以在我国已大规模部署的Release0 CDMA 1x无线分组数据网络为基础,通过围绕最大程度减小网络时延从而提升用户体验这一命题,对CDMA 1x无线网设计和优化中需重点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设计建议。

一、引言CDMA 1x分组数据网络时延要紧受以下因素阻碍:(1)呼唤成立时延;(2)物理层数据吞吐量;(3)网络传输时延;(4)网络效劳器响应和外部网(internet)的通信时延;(5)终端内容处置和提交的时延。

总的来讲,总网络时延必需得以有效的降低,其中第4、5项不在无线网设计的范围内,但对总网络时延存有不可轻忽的阻碍。

网络效劳器的性能、业务处置并发能力应在网络业务计划时期做认真的分析,确保不该成为网络时延的瓶颈。

因特网流量操纵致使的时延、终端内容提交的时延也应该尽可能达到最小化,或掩饰起来,这关于交互式业务的推行尤其重要。

本文以CDMA 1x无线网设计为目标,重点对第一、二、3项进行分析,并得出假设干设计建议。

二、呼唤成立时延分析图1 典型分组数据业务呼唤流程如图1所示,一次分组数据业务呼唤要紧包括以下步骤:(1)呼唤成立;(2)PPP成立;(3)IP数据互换;(4)前反向补充信道分派;(5)休眠和激活状态的切换。

呼唤成立时延即同时能够分解为:(1)信道分派时延;(2)业务连接时延;(3)RLP同步时延;(4)PPP成立时延。

其中信道分派时延要紧指从终端发出始发消息(origination message)到基站答复信道分派消息(CAM 或ECAM消息)的时延,其中也包括试探时刻,该时延典型值为~秒。

业务连接时延那么是指从终端接收到CAM或ECAM消息后到收到基站发来的业务连接消息(service connect message)为止的时延,典型值为 s。

另外,通过网络检测观看到的RLP同步时延约为秒。

以上3项合计为~秒,同时也是处于空闲状态的终端从头成立呼唤的典型时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电信CDMA网络优化呼叫时长优化报告2009年12月目录1.概述 (3)2.呼叫时延定义 (4)3.数据采集及分析方法 (5)4.数据分析 (6)4.1.CDR后台数据分析 (6)4.2.现场测试数据和CDR后台统计的区别 (6)4.3.数据分析结论 (7)5.优化措施 (7)5.1.RF及弱覆盖优化 (8)5.2.RSSI问题整改 (8)5.3.接入优化 (9)5.3.1.打开并行指配接入 (9)5.3.2.接入参数优化 (9)5.3.3.基站信令帧发射功率 (9)5.3.4.打开接入宏分集 (9)5.3.5.加快空口的层二应答 (9)5.4.寻呼策略优化 (9)5.4.1.修改寻呼时隙周期 (9)5.4.2.寻呼间隔调整 (10)C边界调整优化 (10)6.寻呼策略修改评估 (10)6.1.小区平均寻呼时长评估 (10)6.2.用户级寻呼时长分布 (13)6.3.TOP IMSI分布 (14)7.优化措施执行结果及性能对比 (15)图目录图1无线和交换侧的各阶段信令流程图 (4)图2接续总体时间图 (5)图 3 RSSI处理统计对比图 (8)图4XXBSC划分图 (10)图5扇区级寻呼时长分布 (11)图6扇区级地理化分布图 (11)图7扇区级寻呼时长TOP20分布 (12)图8问题区域分布图 (13)图9用户个数分布 (13)图10用户个数分布2 (14)表格目录表格 1 BSC级平均接入时长统计 (6)表格 2 RSSI故障处理统计表 (8)表格3扇区级寻呼时长TOP20 (11)表格4用户个数分布表 (14)表格5寻呼时长TOP IMSI分布 (14)表格6寻呼次数IMSI分布 (15)表格7优化措施执行结果对比 (16)1.概述XX电信公司CDMA 网络,经过09替换和09一期工程建设之后规模发展迅速,用户数量也在稳步上升,目前预估用户数量在15万左右。

XX全网共架设2个BSC,统一接入到中兴核心网,全网基站数目503个。

一次用户正常呼叫基本流程顺序为:用户终端、基站侧、BSC侧、核心网侧,到达对端。

其中用户端、基站侧和BSC侧属于无线接入部分,无线部分的性能对用户的呼叫建立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呼叫时延定义平均呼叫建立时延=(呼叫建立时延总和/接通总次数)呼叫建立时延:主叫手机发出第一条AC Origination Message到被叫手机接收到Alert with information的时间差;《中国电信CDMA网络DTCQT测试评估技术规范》定义。

呼叫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无线和交换侧的各阶段信令流程如图:图1无线和交换侧的各阶段信令流程图图2接续总体时间图各时长说明接续时间的主体:主叫 MS 发出首个Origination Message(始呼) 探针到被叫MS 收到Alert with Info(振铃 ) 消息的时间间隔,即一般软件测试的接续时长。

静默时间:主叫手机按下SEND 键盘到首个Origination Message 探针的间隔;被叫MS 收到Alert With Information(振铃)与主叫MS 受到RingBack Tone(回铃)的时间间隔;本文主要分析接续时间的主体的影响原因及优化3.数据采集及分析方法1.后台数据分析CDR记录是分析无线侧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华为后台CDR数据进行呼叫时延的统计,利用“CDRFilter+SQLServer”的组合来进行CDR分析。

扇区级寻呼时长提取字段:BscId 、接入导频_CellID、接入导频_SectorID 、呼叫标志、寻呼时长。

用户级寻呼时长提取字段:IMSI、呼叫状态、呼叫标志、最终的业务选项、寻呼时长、接入时刻秒数。

4.数据分析4.1. CDR后台数据分析在XX电信CDMA网络优化过程中,我们利用呼叫记录(CDR)的统计平均得到各小区的被叫的平均寻呼时长,以及用户级寻呼时长的分布,用于评估用户在全网各个小区的作为被叫的用户感受,同时对于寻呼时长过长的区域可能存在无线覆盖控制和参数需要优化调整的区域。

BSC级平均接入时长统计表格 1 BSC级平均接入时长统计4.2. 现场测试数据和CDR后台统计的区别由于现场测试鼎利路测软件和后台在信令统计点的时间上存在差异,现场测试主要记录的是手机发出和收到信令的时间点,后台统计的主要是BSC收到和发出信令的时间点。

◆DT的统计点开始点:发出“始呼消息”结束点:收到“振铃消息”◆系统的统计点开始点:收到“始呼消息”结束点:发出“振铃消息”根据统计,终端发出“始呼消息”与系统收到“始呼消息”和系统发出“振铃消息”与终端收到“振铃消息”相差约300ms;[A1] Assignment Compelte->[A1] Paging Request A1消息相差约600ms,由此可知,系统侧的统计结果加上900ms,基本与DT结果相当。

4.3. 数据分析结论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呼叫时延与多种因素有关,被叫处于不同的无线环境,呼叫时延不同;◆在主被叫成功接入网络后,无线建立时长在不同的环境下差别不大;◆在室内存在直放站的情况下,寻呼时长大于无直放站环境;◆时长波动范围最大的为被叫寻呼时长,波动范围在1.9-5.8S的范围,主要是在LAC边界或无线环境差一次寻呼不到需要进行二次寻呼时;◆在排除无线环境的因素下,寻呼时长与核心网寻呼策略和处理机制有关;◆影响寻呼时间过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寻呼响应时间过长及二次寻呼引起的。

5.优化措施根据手机主叫接入和被叫寻呼响应的各阶段,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内容的优化措施主被叫信道建立◆RSSI问题整改◆RF弱覆盖优化◆使用“并行指配”算法被叫寻呼响应◆RSSI问题整改◆RF弱覆盖优化◆接入参数优化◆寻呼策略优化5.1. RF及弱覆盖优化呼叫建立时长TOP N小区通常存在RSSI问题或分布在LAC边界,以及弱覆盖区域,通过RF优化可以减少弱覆盖和越区覆盖,邻区关系调整搜索窗调整导频功率的调整优化Rx 和Ec/Io有效改善TOP N小区的呼叫建立时长。

5.2. RSSI问题整改RSSI表征的是基站反向接收到的总功率大小,该值过大有可能反向噪声或干扰偏高,该值过小表征接收的功率过低也会存在问题。

RSSI指标的好坏直接影响基站的反向解调性能,对寻呼和建立时长影响较大。

主分集偏高:在一定负荷情况下,RSSI在-93~-113dBm之间可视为正常。

超过-90dBm 为严重异常。

主分集差异大:一般主、分集差异大于6dB为异常,大于10dB为严重异常。

RSSI过低:长期低于-113dBm且RSSI无变化。

XX本地网除去考虑到临界值的RSSI扇区以外,累计发现RSSI问题305例,已经处理227例,遗留98例。

表格 2 RSSI故障处理统计表图 3 RSSI处理统计对比图5.3. 接入优化5.3.1.打开并行指配接入5.3.2.接入参数优化保证一次性接入试探成功,基站的INIT_PWR、NOM_PWR和PWR_STEP进行调整,改善接入速度。

该调整是基于基站前反向负荷低,适当提高接入参数对它们的影响不大。

对于话务高,前反向负荷重的基站,相关接入参数需要慎重调整。

5.3.3.基站信令帧发射功率基站信令帧发射功率提高3dB,增强信令交互可靠性:将基站信令帧发射功率提高3dB,增强基站系统和手机之间信令交互的可靠性。

5.3.4.打开接入宏分集打开接入宏分集,缩短接入时间,提高接入成功率5.3.5.加快空口的层二应答BTS作层二应答,缩短接入时间:加快空口的层二应答,如果层二应答是在BSC侧完成,则通过配置更改在BTS侧完成。

5.4. 寻呼策略优化5.4.1.修改寻呼时隙周期修改寻呼时隙周期可减少寻呼时间0.64秒,但是会缩短终端待机时间约40%5.4.2.寻呼间隔调整将寻呼间隔从7+7秒调整为5+5+5秒。

5.5. LAC边界调整优化XX电信CDMA网络与其他本地网相比较为简洁明了,全网两个BSC,每个BSC对应一个LAC区和寻呼区,大体分布为BSC1在外围,BSC2在内部。

BSC1覆盖的区域舒兰县、蛟河县、桦甸、磐石县、永吉县,BSC2主要覆盖的是XX市区。

BSC区域划分图如下:图4XXBSC划分图6.寻呼策略修改评估6.1. 小区平均寻呼时长评估XX现网统计11月12日全天,整网扇区级寻呼时长分布情况如下图。

图5扇区级寻呼时长分布从图5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小区平均寻呼时长在2~3秒之间。

3秒以上非常少。

这些小区的地理分布情况如下图图6扇区级地理化分布图从上图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区域的平均寻呼时长比较正常,集中在2~3秒区间内。

寻呼时长较长的载频均集中在农村个别站上,寻呼时长TOP20分布见下表。

CELLID SECID 呼叫标识寻呼时长1959 2 1 54102215 1 1 53452214 1 1 5251.4285712265 1 1 4112.5表格3扇区级寻呼时长TOP20从TOP20小区来看只有前两个小区寻呼时长在5秒以上,其他的均在2秒钟左右,也是在正常范围内。

其地理位置分布如下图红色扇区。

图7扇区级寻呼时长TOP20分布小区级呼叫时长统计.xls主要的问题区域见下图,寻呼时长在大于4s的都在农村,后期将针对这几个站优化图8问题区域分布图6.2. 用户级寻呼时长分布用户级的寻呼时长分布见下图,与小区级类似,绝大部分的用户集中在0~3s,如下图表分析:图9用户个数分布其中5s以上和5s以下的用户分布如下图图10用户个数分布2表格4用户个数分布表用户时长统计.xls6.3. TOP IMSI分布XX寻呼时长TOP IMSI分布如下表:表格5寻呼时长TOP IMSI分布本次统计过去一周的数据,且每个IMSI的被寻呼次数大于23次。

可以看到没有特别差的IMSI,除了460036041323897被寻呼了83次外,其余均在30~60左右。

通过对TOPN表格6寻呼次数IMSI分布寻呼时长TOP2000IMSI分布.xls总体来说,XX整网的寻呼时长比较正常,大部分在1-3s之间。

但在BSC边界和个别农村站仍然存在部分区域寻呼时间较长的问题,这个将是接下来优化的重点。

7.优化措施执行结果及性能对比表格7优化措施执行结果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