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第6讲大气的运动练习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高效升级卷3大气运动与天气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高效升级卷3大气运动与天气](https://img.taocdn.com/s3/m/a70f1e9a6c175f0e7dd13708.png)
, 读图完
(2) 据图中信息描述①②两城市该时期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及成因。 (3) 分析该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
17.
(17 分 ) 根据材料和图 , 结合所学知识 , 回答下列问题。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材料 :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 9 月份 , 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 受其影
Ⅰ
Ⅱ
1. 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
A. 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 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 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
③地高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a 的风向为东南风 B.b 为上升气流
C.c 的风向为西南风 D.d 为上升气流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1.B 2.D 解析 : 第 1 题 , 读图Ⅱ可知 , 甲地气压差大 , 乙地气压差小 , 那么只有当甲 地近地面是高压 , 高空是低压 , 而乙地近地面是低压 , 高空是高压 , 符合题意。 故甲地气流下沉 , 乙地气流上升。 第 2 题 , 依据上题 , 甲地气压高 , 温度低 , 气流下沉 , 近地面形成高压 , 而乙地气 流上升。 a、c 的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会发生变化 , 但南北半球没有确定 , 因此 a、c 两地的 风向不能确定。 3.C 解析 : ①为准静止锋 , 形成于春末夏初 ; ②海洋上形成高压 , 为夏季 ; ③冷锋势力强 大, 为冬季 ; ④在东南沿海形成台风 , 为夏秋季节。 4~5.4.B 5.B 解析 : 第 4 题 , 昆明位于暖气团一侧 , 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 , 昆明准静止 锋的形成与地形有关。 第 5 题, 昆明夏季凉爽主要受地形影响 , 贵阳冬季阴冷是因为多锋面雨 且位于冷气团一侧 , 暖湿气流主要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6.D 解析 :20 米高空 , 海上与陆地风速相差最大 , 约为 2 米 / 秒。 7~8.7.D 8.A 解析 : 第 7 题 , 分析图中气温与降水量可知 , 甲为热带的一种气候类型 , 丁为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 , 由此判断 D项正确。第 8 题 , 当温带季风气候处于少雨季节时 , 为 北半球冬季 , 地中海沿岸在西风带的控制下 , 温和多雨。 9~10.9.C 10.A 解析 : 第 9 题 , 在气温年较差的等值线分布图中 , 等值线越密集变化梯 度越大 , 等值线越稀疏变化梯度越小。第 10 题 , 大陆性气候强的地区 , 夏季温度高 , 冬季温度 低, 年较差大。 11~13.11.B 12.B 13.B 解析 : 第 11 题 , 我国秋季多秋高气爽天气 , 这是因为受单一 的反气旋控制。第 12 题 , 甲处等温线受大兴安岭影响 , 基本与该山脉走向一致。第 13 题 , 每 年冬半年乙处多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 , 阴雨天气较多。
20届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提升练3 大气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课标通用
![20届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提升练3 大气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课标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ecf9d70569eae009591bec3d.png)
专题提升练3大气运动规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天津卷,8~9)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浮尘是沙尘天气中强度最弱的一种类型,水平能见度为1~10千米,俗称“落黄沙”。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答案:1.C 2.D解析:本组题考查气流运动示意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
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是下沉气流,而不是上升气流。
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并在乙地下沉形成浮尘,故选C项。
第2题,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且风速小,说明受高压控制。
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只有D图,故选D项。
(2018·北京海淀二模)读表和图,完成第3~4题。
2129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3.表中信息显示()A.5月4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天气B.5月5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C.5月6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D.该地天气变化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4.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图中()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答案:3.D 4.C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5月4日气温高,多云天气,不是阴雨天气,A项错误;5月5日西北风强劲,出现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差,B项错误;5月6日昼夜温差大,但最低气温较高,为12 ℃,未降到5 ℃及以下,不会出现寒潮天气,C项错误;该地天气变化5月5日出现降温、大风天气,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D项正确。
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即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能见度高,云量减少,太阳辐射①不随地球天气的变化而变化,①不变,A项错误;云量减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故②增强,B项错误;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总大气辐射较强,5月6日最低温比较高,大气逆辐射较强,③增强,C项正确;云量减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增强,D项错误。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经典题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42abc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1.png)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广东惠州一模]2024年初,我国首个可并网的兆瓦级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成功发电。
该项目采用伞梯状风筝捕获高空风能,通过控制风筝开闭,实现风筝上下往返循环运动带动发电机,将动能转换为电能。
下图示意一伞梯状系留风筝高空风力发电系统设计。
据此完成1~2题。
1.与近地面相比,高空风能发电的优势是()A.风向多变B.风力较大C.空气稀薄D.空气洁净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近地面风力大小受摩擦力影响,而高空中摩擦力较小,因此风力较大,有利于进行风能发电,B正确;风向多变不利于风能发电,排除A;空气稀薄和洁净对于风能发电影响较小,排除C、D。
故选B。
2.图示系统中,电动机工作时间主要在()A.白天B.晚上C.弱风时D.强风时答案:C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电动机运行主要是通过储能装置进行运转,风力较大时,将风能发电的部分能量进行储存,在风力较弱时启动储能装置进行发电,因此,电动机工作时间应在弱风时,C正确,排除D;无法判断白天和夜晚,排除A、B。
故选C。
[2024·安徽六校教研会测试]我国幅员辽阔,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地方性风系十分发达。
天山北坡天池的山谷风相当典型,风速也很大,高山冰川形成的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
图a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单位:m),图b示意该气象站某年7月27日6时到28日15时的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图b中甲表示的要素以及27日16时风向分别为()A.温度偏东风B.温度偏西风C.相对湿度偏东风D.相对湿度偏西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气象要素以及风向的判断。
天山北坡山谷风相当典型,白天吹谷风,温度高,相对湿度小;夜间吹山风,温度低,再加上天池加湿作用,相对湿度大,故甲为相对湿度,乙为温度,A、B错误。
16时为白天,吹谷风,由低处向高处,结合图中气象站位置可判断此时风向为偏西风,C错误,D正确。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及其运动专题综合检测课件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及其运动专题综合检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ccf96aa300a6c30d229f1e.png)
解析 第(1)题,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形成冰雹要具备充足的水汽、强 烈的对流天气及积雨云层的温度在-20 ℃~0 ℃等。第(2)题,结合冰雹形成 的条件和当地的气候(气温、降水)、地形等分析川西高原冰雹 5 月多发的原 因。第(3)题,冰雹大小的主要原因受水汽多少和空气对流运动强弱的影响。 川西高原地处内陆地区,水汽含量较少,难以聚集成较大冰粒;川西高原海 拔高,近地面气温低,大气上升气流较弱。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冰雹发 生时间短、突发性强;影响范围狭窄;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 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
10.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其强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摩擦力小 B.空气对流加强 C.水汽得到补充 D.湖面温度较低
答案 D 解析 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从闪电出现次数分析,雷暴强度 出现下降,说明空气对流强度下降,主要因为湖面水温较陆地低,热量补充 减少,空气对流减弱,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解析 山谷风的成因主要是地势起伏造成的,地形起伏大,峡谷效应明 显是最主要原因,故 D 项正确;同为湟水谷地,在天气和植被覆盖率上, 各地段差异较小,排除 A、B 两项;河道较宽阔,会缩小山谷间的热力性质 差异,使得山谷风不典型,排除 C 项。
(2019·广西三市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盛行风向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 起点 0°,逆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月变上升气流极弱,简析其原因。(8 分) (2)试分析纳米布沙漠白蚁巢穴深的原因。(8 分) (3)推测纳米布沙漠白蚁外出觅食的时间规律,并简述理由。(6 分) (4)尤尔根斯认为“仙女圈”的形成与白蚁有关,请结合材料说明该观 点。(6 分)
地理二轮复习全国专题三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大气的运动
![地理二轮复习全国专题三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大气的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d59a4e6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e.png)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 高温,降水季节差异 大,主要分布在亚洲 南部和东南部,如印 度半岛、中南半岛等。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 高温干燥,降水稀少,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 线附近的沙漠地区, 如撒哈拉沙漠、澳大 利亚大沙漠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 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 配均匀,主要分布在南 北纬40°-60°的大陆西 岸,如欧洲西部、加拿 大太平洋沿岸等。
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态保护,恢复生态功能,提高环境自净能力。
大气质量监测与评价
监测目的:及时发现污染源,评估大气质 量状况,为治理提供依据
监测方法:地面监测、遥感监测、在线监 测等
监测指标:PM2.5、PM10、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浓度
评价标准:根据监测结果,按照国家或 地区标准进行评价,分为优、良、轻度 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 等不同等级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 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干 燥,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北美 大陆内部,如俄罗斯、 中国东北等地区。
全球变暖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影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 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
应对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加强国际合作
气象灾害与防治
气象灾害的类型与特点
地理二轮复习全国专题三大气 运动和天气气候大气的运动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大气的运动 3 天气系统 4 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5 气象灾害与防治 6 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பைடு நூலகம்
大气的运动
形成原因
大气运动的形成与 地球自转、公转有
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三大气的运动规律 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三大气的运动规律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c0ec4fb84ae45c3b358cf2.png)
[网络构建][名师点拨]本讲复习过程中,应围绕“大气运动”这一核心,把握以下几点:(1)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2)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和特点;(4)天气系统变化及其影响;(5)注重对等温线、等压线和天气系统图示及气候资料图的分析和判读。
核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
(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5)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6)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
3.气温的分布规律4.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同高度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 (4) 洋流 方法技巧1.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
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讲义)(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讲义)(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dfaa30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2.png)
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目录12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2【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核心提炼·考向探究】61.大气受热过程62.气温73.逆温8【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1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11【真题研析·规律探寻】11【核心提炼·考向探究】161.降水162.三圈环流183.水平运动——风19【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9考点三世界气候及其影响22【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2【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7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272.气候类型的分布283.气候类型的判读284.气候特征描述305.气候的影响31【题型特训·命题预测】31考点四天气系统和气象灾害33【真题研析·规律探寻】33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381.天气系统382.天气系统与天气判断393.气象灾害40【题型特训·命题预测】40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2023·全国乙卷)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
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降水多B .受海洋影响强C .风力强D .受山地影响强2.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A.雨雪天气B.温带气旋C.晴朗天气D.冷锋过境【解析】1.2.【答案】1.B 2.C(2022·辽宁卷)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
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
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C.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4.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A.冷空气聚集多B.水汽蒸发强C.海平面气压低D.降水量较大5.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A.等压线稀疏区B.气旋大风区C.等压线低值中心D.气旋降水区【解析】3.4.5.【答案】3.D 4.A 5.A(2021·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d3a4c5d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b.png)
B.东南方
【真题探究】 大气环流 (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 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 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分布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2)下垫面状况
下垫面指地球表面的特征,如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和地表粗糙度、植被、土壤湿 度、雪被面积等等,它对气候的影响十 分显著。下垫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 于地面的比热容及反射率。一般可以跟 水汽进行联系。水汽含量较大,比热容 较大。吸热慢,放热慢。一般来说,土 壤的反射率:深色<浅色,潮湿<干燥, 粗糙<平滑;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 95%。
整层空气下沉,厚度减 少,顶部增温大于底部
多在高气压区
【真题探究】 逆温现象
(2021·广东·高考真题)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
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C )
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B气更
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真题探究】 热力环流 (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0题。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D)A.东北方
题1.。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A )
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专题训练三 大气运动规律(含解析)
![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专题训练三 大气运动规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bae9f6eefdc8d377ee3267.png)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一、选择题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题。
1.导致白天沙漠温度远高于绿洲地表温度的主要原因是沙漠( )①蒸发(腾)少②反射率小③比热容小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①③C.②③D. ③④答案 B 沙漠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且蒸发(腾)少,热量散失少,故白天沙漠温度远高于绿洲的地表温度。
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
下图1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月夜后首次醒来。
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
“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2020河南安阳模拟)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图2中的( )A.①B.⑦C.③D.⑤答案 B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为⑦。
3.(2020河南安阳模拟)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C.④强,⑤强D.①强,③弱答案 D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地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气温低。
故选D。
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4.(2020四川仁寿模拟)根据图中虚线、实线的变化特点可判断( )A.虚线表示绿洲,气温日较差较小B.虚线表示沙漠,夜间大气逆辐射强C.实线表示绿洲,白天地面升温慢D.实线表示沙漠,白天地面辐射强答案 C 晴天,绿洲的气温日较差小于沙漠,读图可知,虚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大,实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故虚线表示沙漠、实线表示绿洲,排除A、D项;晴天,绿洲上空的水汽含量比沙漠大,因此夜晚绿洲大气逆辐射强于沙漠,B项错误;绿洲的比热容大于沙漠,白天地面升温慢于沙漠,故C项正确。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6讲 大气的运动练习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6讲 大气的运动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b5a63a2aeaad1f346933fd0.png)
专题突破练6 大气的运动(2018·甘肃天水测试)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某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第1~2题。
1.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原理是( )A.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B.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C.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D.不同物体的比热容差异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集热墙可能为白色B.乙气流为下降气流C.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出空气隔层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答案:1.B 2.B解析:第1题,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是利用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原理,室内地面的直接热源不是太阳辐射,而是集热墙的热辐射;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也是集热墙的热辐射。
第2题,白色吸热效果最差,黑色吸热效果好,所以集热墙可能为黑色;乙气流为下降气流;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入空气隔层;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2017·湖北四地七校联考)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图1),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图2)。
据此完成第3~5题。
3.“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室内空气流出B.便于采光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D.便于室外空气流入4.室内大厅中央水池的主要作用是( )A.储存生活用水B.增加室内湿度C.美化居室环境D.冷却大气温度5.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 )A.从四周流向水池B.从水池流向四周C.中央为上升气流D.四周为上升气流答案:3.D 4.D 5.B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热容量较大,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室外空气流入,D项正确。
第4题,水的热容量较大,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相对较低,则室内水池的主要作用是冷却大气温度,D项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第6讲大气的运动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第6讲大气的运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caade9195f312b3069a513.png)
分类突破
-21-
一
二
三
归纳提升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
二
三
分类突破
-22-
(2)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3-
(2017·东北三校三模)下图为某区域7月海平面气压场(单位:hPa) 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3题。
-24-
1.M、N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 C )
A.1 018 1 014
( B)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学情诊断
-3-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读图,完成第3~5题。
3.N地风向为( A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4.M、N、P、Q四地中,
分类突破
-9-
一
二
三
2.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应用 (1)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如高海 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 —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 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 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 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山谷口处受“狭管效应”影 响,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 一致,风力大
一
二
三
第6讲 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受热过程(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6讲 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受热过程(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2eb6b62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b.png)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当大气中某些成分比例增加(减少)过多,对天气及气候变化会产生较大影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层的主要分层依据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
探究一:对流层高度的差异性 厚度变化: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 关键在于温度高低产生的对流强度> [纬度]:低纬度:17-18km;中纬度:10-12km;高纬度:仅为 8-9km。 [季节]:夏季大于冬季。
探究二:推测臭氧在 20~30km 达到最大值的原因及意义。 在 20~30km(平流层上层)的这一位置,由于太阳短波辐射强度大,使氧分子解离成氧原
子,并与氧分子结合成臭氧,这一高度有足够的氧分子和氧原子,因此成为臭氧集中的臭氧层 。臭氧集中吸收紫外线,使得平流层上热下冷。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受热过程分析
差异主要影响降水,对年平均气温影响不大,故 C 错;年均温的差异主要是自然因素导致的,和人类
活动关系不大,故 D 错;同纬度地区,年均温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导致的,海拔高的地
方,年均温低,海拔低的地方,年均温高,故 A 正确。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气候增暖在北极具有“极地放大效应”,导致多年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大量释放,并部分随河流
(2021·广东·高考真题)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
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 4000 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 7~9 题。
7.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8.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大气运动规律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大气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0fa057d2581b6bd97e19ea23.png)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 “寻找最佳避寒地 ”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 “百里钢 城 ”之称的攀枝花 1月平均气温达 13.6℃(昆明为 7.7℃,成都为 5.5℃),是长江 流域冬季的 “温暖之都 ”。图 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 7b示意 攀枝花周边地形。
2. 2000年8月13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沉没,如果所示,回答 小题:
(1)、巴伦支海风大浪急,此时盛行风 向是() A、西风 B、极地东风 C、冬季风 D、海陆风 (2)、巴伦支海沿岸的气候符合下图 中的()
A、
B、
C、
D、
+
3. 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①③ 为大陆上气压中心, ②④ 为海洋上气压中心 。完成小题:
7.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 。完成小题。
(1)、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A、大气吸收强 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2)、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① 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 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03 大气运动规律
一、单 1.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从而引起市区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据此回答小题 。
(1)、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 在() A、市区 B、郊区 C、远郊 D、农村 (2)、日常生活中,根据下列物体的方向判断风向易出现错误 的是() A、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B、炊烟的方向 C、旗帜展开的方向 D、人体的感觉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二)大气运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二)大气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4bca33593169a4517623a302.png)
专题训练(二)大气运动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2018届高三·池州联考)“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珠穆朗玛峰7 500 m以下被冰雪覆盖,7 500 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
读“旗云”示意图,完成1~3题。
1.“旗云”多在( )A.阴雨天出现B.日出前后出现C.晴朗白天出现 D.晴朗夜间出现2.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 )A.山谷风 B.华北季风C.湖陆风 D.盛行西风3.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 D.下倾,不易登山解析:1.C 2.D 3.D 第1题,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冰晶等或者它们聚集在微尘周围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可见物。
在天气晴朗时,受太阳光照,坡面升温较快,气流沿碎石坡面对流上升,在快到达峰顶时,凝结成云。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云高出山顶时受到高空西风的影响,形成旗云。
综合这些再看题目选项,只有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出来之后碎石才会受到太阳辐射升温,夜晚,阴雨天,日出前后或没有太阳照射,或温度低,没有气流上升,不能形成旗云。
所以本题选C。
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以看出,旗云的成因与热力环流的热力性质有关,这与山谷风、湖陆风、华北季风的形成都类似,盛行西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个高低气压不同而形成的风带,而两个气压带的形成皆是由动力因素而导致的,所以其成因和旗云差异最大。
所以本题选D。
第3题,分析示意图中山坡两侧的气流运动箭头指向,可以推测出旗云若上掀,则说明气流上升对流运动强,高空的风对其影响小,也就是高空风小,风力条件有利于登山;若其下倾,则说明对流运动弱,高空中的风大,这时候影响登山;旗云飘动的位置跟高空中的风力、风向有关,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1)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60b024c5f01dc281e53af0fb.png)
()
A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Z真题感 悟找准方
向
解 第(1)题,根据气温曲线,7月份气温最
低,析故在南半球;该气候雨热同期,故排除地
栏
中海气候,选D项正确。第(2)题,热带草原气
目 链
接
候是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
的,其中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多雨,信风带
向
解 从高空等压面倾斜情况看,甲地 高析空气压低于乙地,故近地面气压高于
乙地,因此近地面空气从甲流向乙,即
栏
目
从南向北;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受地转
链
接
偏向力影响右偏,风向偏转为西南风。
Z真题感
悟找准方 考向2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天气)的 向 影响
(2014·四川卷)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 渔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Z真题感 悟找准方
向
(2)冬季,黑海西北部海区常常波涛汹涌,景象
壮观。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____强__冷__空__气__南__下__;__受__山__地__、__河__谷__地__形__影__响_________
栏 目
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考点突 破主干整
合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 如合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地面辐
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
栏
目
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链
接
K考点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练6 大气的运动
(2018·甘肃天水测试)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某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第1~2题。
1.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原理是( )
A.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B.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
C.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D.不同物体的比热容差异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集热墙可能为白色
B.乙气流为下降气流
C.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是利用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原理,室内地面的直接热源不是太阳辐射,而是集热墙的热辐射;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也是集热墙的热辐射。
第2题,白色吸热效果最差,黑色吸热效果好,所以集热墙可能为黑色;乙气流为下降气流;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入空气隔层;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2017·湖北四地七校联考)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图1),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图2)。
据此完成第3~5题。
3.“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B.便于采光
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D.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4.室内大厅中央水池的主要作用是( )
A.储存生活用水
B.增加室内湿度
C.美化居室环境
D.冷却大气温度
5.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 )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上升气流
答案:3.D 4.D 5.B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热容量较大,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室外空气流入,D项正确。
第4题,水的热容量较大,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相对较低,则室内水池的主要作用是冷却大气温度,D项正确。
第5题,由上题可知,室内水池使温度降低,气压增高,则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
(2018·河南郸城测试)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至今仍保存着罕见的原始生态系统。
在当地气候影响下,它的“容颜”在湿季的葱绿和干季的焦黑之间更替。
下图为卡卡杜国家公园位置图。
据此完成第6~7题。
6.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特征,判定卡卡杜国家公园降水集中在(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7.卡卡杜国家公园干季焦黑的原因为( )
A.灌丛自燃
B.强光烤晒
C.高温熔化
D.日温差大
答案:6.D 7.A
解析:第6题,从图中看此地为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北半球冬季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易带来丰沛的降水,12月至次年
2月为北半球的冬季,选择D项。
第7题,卡卡杜国家公园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湿季时草木葱绿,但是到了干季降水稀少,气温高,草木枯黄,灌丛容易自燃,变得焦黑,选择A项。
(2017·山东潍坊一模)奥兰治河以南的荒漠化地区称为南纳马夸兰(图甲),有种类丰富的多汁植物和多肉植物(图乙),这些植物只在雨季开花(每年8月中旬到9月中旬),但壮观的开花景象最长只能维持两个月时间,通常时间会很短。
据此完成第8~9题。
甲
乙
8.南纳马夸兰地区植物花期短的原因是( )
A.雨季受西北风影响时间短,势力弱
B.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C.雨季受西南风影响时间短,势力弱
D.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地带,雨季降水少
9.南纳马夸兰地区多汁、多肉的植物指示的环境特点为( )
A.干旱的荒漠环境
B.干湿交替的热带草原环境
C.温凉的荒漠环境
D.湿热交替的热带草原环境
答案:8.A 9.A
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南纳马夸兰地区的植物只在雨季开花,花期短说明雨季短。
8、9月为南半球的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
此地位于30°S附近的大陆西岸,可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而南半球盛行西风为西北风。
由于该地纬度低,受西风影响时间短、势力弱,因此花期短。
第9题,多汁、多肉是植物储存水分以适应长时间的干旱环境而具有的生长习性。
(2017·山东日照二模)下图为北半球某大陆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海拔分布图。
据图完成第10~11题。
10.该地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
A.夏季多于冬季
B.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减
C.冬季多于夏季
D.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增
11.该地1—5月同一海拔上降水量变化的原因是( )
A.西风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
B.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
C.信风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
D.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
答案:10.C 11.D
解析:第10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该地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结合“北半球某大陆西岸某山地西坡”可推断该地是受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气候。
第11题,该地1—5月同一海拔降水量逐渐减少,其原因是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增强,西风带影响减弱。
12.(2017·河北衡水中学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云南省大理市(25°32'N,100°12'E)地处横断山脉南段。
大理市下马关镇(市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1 976米,位于山谷,以“风期长、风力强;下关风,风高不寒,无沙无尘,有益无害”美名远扬。
该地已建成云南省较大的风力发电场。
下面两图分别为洱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大理风力发电景观图。
(1)依据材料写出下马关镇的气温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试分析下马关镇风力较大、风高不寒、无沙无尘的原因。
(3)分析该区域建成云南省较大的风力发电场的原因。
答案:(1)变化特点:气温年较差较小。
原因:①该地纬度较低,且受地形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气候温暖;②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高,夏季凉爽;③洱海的调节作用较强。
(2)位于山谷地区,(形成狭管效应)加剧风势,风力较大;夏季,西南风风速较大,气温较高;植被覆盖较好,所以风中无沙无尘。
(3)①风力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②风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效益好;③技术相对成熟。
解析:第(1)题,根据下马关镇所处纬度位置及地形阻挡冬季风来推断冬季气温特点;由下马关镇地形判断该地夏季气候凉爽。
此外要注意洱海对下马关镇的气温具有调节作用。
第(2)题,由图看出,下马关镇位于山谷处,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较大。
下马关镇位于山谷向南敞开的山口处,夏季风大,风速较大时风向应该是西南风,气温较高;又因西南地区植被覆盖较好,所以风中无沙无尘。
第(3)题,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下马关镇建风力发电场的原因。
自然条件主要是风力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技术、风电的环境效益等方面分析。
13.(2018·江西南昌十校联考)下图为非洲赤道低压带1月和7月平均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N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
(2)推测P、Q两地7月的水温高低,并分析原因。
(3)描述1月赤道低压带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
1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7月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N地处迎风坡;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受几内亚湾暖流影响。
(2)P地水温较高。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P地距大陆较远,冬季水温较高;该海域盛行离岸风,Q地产生上升流,水温较低。
(3)东段位于南半球,西段位于北半球。
1月太阳直射点南移,东段赤道低压带移动到南半球,西段为海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南半球气温较低,赤道低气压带停留在气温较高的北半球。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N地位于赤道以北,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和西南季风迎风坡及几内亚湾暖流的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第(2)题,两地水温高低,要结合月
份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洋流对海水温度的影响角度分析。
读图可知,P地位于海洋内部,而Q地离陆地较近,受陆地影响大。
7月份为南半球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降温慢,同时,由于Q
地附近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作用,所以7月份P地水温较Q地高。
第(3)题,读图可知,1月
份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西段位于北半球,而东段位于南半球,主要从热力性质差异角度考虑。
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但是由于西部海洋面积大,而海洋升温速度慢,陆地升温快,导致同纬度陆地气温
高于海洋,所以东段朝南,而西段位于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