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华东师范版)
一.复习提纲1、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封闭式的住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西藏)。
七年级历史上册_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华东师大版
中国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华东版)中国远古人类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是北京人。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原始农耕文化一、 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二、 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遗址(长江下游):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
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5000年前,炎黄部落生活于黄河流域,于涿鹿之野打败蚩尤。
炎帝和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公天下——尧舜禹时期——禅让制(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家天下——启时期——世袭制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称“上古三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启建立),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二、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三、周幽王时,西周灭亡。
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二、前475年到前221年大国兼并的时期,为“战国时代”。
各国变法中最先进行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
三、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新法的推行使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四、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筑的水利工程,后人称为“都江堰”。
秦的统一一、秦灭六国 : 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统一的秦王朝,定都咸阳。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三、统一措施:对文字(小篆作为标准文字)、货币(采用秦的圆形方孔钱)、度量衡、车轨实现统一规范。
修建弛道、连接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一、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1、焚书坑儒:2、徭役繁重3、法律残酷:族诛连坐。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华师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华师版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七年级历史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
WTT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华师版,有帮助!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华师版(一)汉朝的中外交流一、张骞出使西域 P68(1)西域的地理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
结果:此行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了解了沿途的情况。
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19年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
这是西域各国(即今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从此,今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张骞精神: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不辱使命、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二、丝绸之路 P70(1)西汉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
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2)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境内,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横穿欧亚陆上通道的“丝绸之路”。
(3)评价(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深远影响。
这条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成为中西交通交通的重要渠道。
三、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1)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
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纸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改进: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
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
(3)外传:造纸术逐渐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非洲,后来传入美洲、大洋洲。
(4)意义(贡献):对世界文化传播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基本知识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 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距今至少已有300万年的历史。
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3、.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4、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
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5.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6.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社会组织北京人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氏族。
7、原始农耕文化:北方代表—西安半坡遗址。
南方代表—河姆渡遗址。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人)和粟(半坡人)的国家。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炎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也就是中华民族(汉族)的共同祖先。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二、国家的产生 12. 尧舜禹时期采用原始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史称“禅让制”。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的远古人类1的生物,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明白的道理:科学的发现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奉献为代价的。
2、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3、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是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人类。
P4-6地点: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北京人特征;a、北京人能直立行走b、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c、使用天然火,d、过着群居的生活f、北京人上肢的进化比头部快,因为手直接从事劳动。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一、北方农耕文化P8-9时间:约距今8000年前后地点:黄河中下游地区代表:西安半坡遗址条件:气候温暖、土地肥沃,适宜粟、黍等旱地作物的生长标志:这一地区的原始先民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文化特点: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白菜、芥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猪、狗等家畜,打猎捕二、南方农耕文化P10-1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条件: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宜水稻的种植特点: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制造陶器。
三、新石器时代:南、北方先民已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
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四、原始聚落1、原因:农耕文明以后,早期人类慢慢的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
随着谋生方式的变化,他们告别原先居住的洞穴,搭建住所,形成原始聚落。
2、概况:a、当时北方气候干燥,人们居住的一般是半地穴式的房屋。
b、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炎热,房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一、.文化遗址满天星斗自距今8000~9000年以来,先民的足迹遍布祖国东西南北;今4000~5000年前后,出现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北京人: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过着群居的生活。
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半坡遗址――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原因北方气候比较干燥)。
4、河姆渡遗址――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原因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炎热)对后世阁楼和楼房的出现有所启发。
5、姜寨遗址,是黄河流域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原始聚落遗址。
6、相传中共今5000年前,.炎帝、黄帝部族走向联盟,在涿鹿打败蚩尤为首的东方部落,后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因此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7、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
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8、大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鲧治水用“堵”的方法:禹用“疏”的方法。
9、在禹死后,则由禹的儿子启继权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10、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
.11、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商人屡次搬迁都城,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史称“盘庚迁殷”。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北京人: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过着群居的生活。
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半坡遗址――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原因北方气候比较干燥)。
4、河姆渡遗址――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原因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炎热)对后世阁楼和楼房的出现有所启发。
5、姜寨遗址,是黄河流域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原始聚落遗址。
6、相传中共今5000年前,.炎帝、黄帝部族走向联盟,在涿鹿打败蚩尤为首的东方部落,后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因此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7、.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
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8、大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鲧治水用“堵”的方法:禹用“疏”的方法。
9、在禹死后,则由禹的儿子启继权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10、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
.11、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商人屡次搬迁都城,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史称“盘庚迁殷”。
七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提纲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华东师大版复习提纲具体内容如下:七年级上册一、填空题: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年约为170万年,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居民。
根据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米的国家。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
4、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后来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又称殷商。
5、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
司母戊大方鼎是当时最大的青铜器。
6、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我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孙子兵法》。
7、战国七雄:秦、赵、燕、齐、魏、韩、楚。
8、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儒—孟子、法—韩非子的思想)9、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10、屈原的《离骚》是一篇抒情长诗,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叫“楚辞”。
11、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秦长城东起临洮,西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
还开凿了灵渠1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接着,开始了刘邦、项羽长达四年的楚汉。
13、公元前202年,刘邦,推翻秦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西汉炼铁开始使用的新燃料煤。
14、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
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15、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西汉派张骞、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
16、司马迁的《记史》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司马迁的名言。
17、举世闻明的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18、200年,曹操击败袁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华东师大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华东师大(一)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2春秋时代:起至时间: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特点:a、周王室的实力和威望一落千丈。
b、诸侯各自为政,进入了列国并立的时代。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P32争霸的内容实质: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霸主。
争霸的根本原因: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经济,训练军队。
作用:a、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但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b、体现了统一的趋势,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齐桓公称霸(首霸中原) P341、背景(原因、条件):(1)经济上:齐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2)政治上: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齐国富强;2、称霸手段: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3、称霸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盟会。
战国时代:起至时间: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特点:周王室王权衰微,各大国连年征战,互相兼并。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三家分晋)《战国形势图》P33二、商鞅变法P34--35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商鞅变法的目的: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3、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D、编制户口4、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华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纲要
华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纲要
华东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主体知识纲要》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
一、人类的起源距今至少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
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二、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懂得使用火,学会把石快打制成简易的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旧石器时代”。
三、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
一、半坡聚落(黄河中下游流域),距今约8000多年,是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
半坡聚落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陶器。
二、河姆渡聚落(长江下游流域),是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
河姆渡聚落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人饲养猪、狗等家畜,掌握一定原始的纺织技术。
三、当时,南、北方的先民都已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
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四、北方先民居住的房屋结构是半地穴式。
南方先民居住的房屋结构是干栏式。
中国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华东版)
中国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华东版)中国远古人类一、中国神话:女娲抟土造人。
二、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是北京人。
三、北京人的生活居住于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里,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原始农耕文化一、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黄河流域):栽培谷物粟、黍,学会喂养家畜,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二、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遗址(长江下游):栽培水稻,饲养家畜,能驾船,会捕鱼,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当时,南、北方先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5000年前,炎黄部落生活于黄河流域,后结成联盟,于涿鹿之野打败蚩尤。
炎帝和黄帝后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公天下——尧舜禹时期——禅让制(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家天下——启时期——世袭制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史称“上古三代”(前21世纪至前77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启建立),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盘庚迁殷”后,国力日益强盛。
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二、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受封诸侯必须承担义务。
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三、周幽王时,镐京被犬戎攻破,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前770年到前476年为春秋时期。
“春秋五霸”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长江流域的吴、越两国也曾北上争霸。
二、前475年到前221年秦灭六国这段大国兼并的时期,称为“战国时代”。
各国变法中最先进行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华佗
数学 东汉
《九章算术》 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
学体系的形成。
佛教
西汉末年传入中原地区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东汉
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
道教
东汉末年形成了道教。 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史学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雕塑 秦汉
秦始皇陵兵马俑
6、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 朝 代 著作 别代表
3) 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4)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
6)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7) 战国时期修建的最大型的水利工程是由李冰父子主建的都江堰。
8)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秦朝。
15、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中国最早的国家), 定都阳城。(河南登封)启开始了王位世袭制。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奢侈残暴,引起人民 强烈不满。位居黄河下游的商部落日益强大。约公元前 1600 年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边部 落打败了桀,建立了商朝,建都在亳(bó)。 16、公园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陕西西安) 17、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分封制)。 1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19、商朝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20、(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代表作品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与商周 同时,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 2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2、春秋三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三霸。 2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恒公任用(管仲)为相。齐恒公积极开展对 外活动,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24、战国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 25、 决定晋文公称霸的战争是(城濮之战)。 26、 公元前 260 年,秦、赵之间发生(长平之战),赵军 40 多万人被活埋。 27、(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开始于春秋时期,推广于战国时期。 28、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9、商朝人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30、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31、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位世界文名人 32、屈原最出名的句子: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其意思是什么? 33、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随州)出土 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一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34、(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 响极大。 35、秦国为了抵抗匈奴的骚扰,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万里长城)。 36、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37、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修筑了千余里的大堤。 38、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了冶铁的质量,比 欧洲早(一千多年)。 39、历史上的东西二京指的是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的远古人类1、人类的起源:距今至少有300多万年的历史;P3人类研究揭示:人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明白的道理:科学的发现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奉献为代价的。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P43、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是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人类。
P4-6地点: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北京人特征;a、北京人能直立行走b、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c、使用天然火,d、过着群居的生活f、北京人上肢的进化比头部快,因为手直接从事劳动。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一、北方农耕文化P8-9时间:约距今8000年前后地点:黄河中下游地区代表:西安半坡遗址条件:气候温暖、土地肥沃,适宜粟、黍等旱地作物的生长标志:这一地区的原始先民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文化特点:已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种植粟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猪、狗等家畜,二、南方农耕文化P10-1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条件: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宜水稻的种植特点: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住干栏式房子,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制造陶器。
三、新石器时代:南、北方先民已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
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四、原始聚落1、原因:农耕文明以后,早期人类慢慢的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
随着谋生方式的变化,他们告别原先居住的洞穴,搭建住所,形成原始聚落。
2、概况:a、当时北方气候干燥,人们居住的一般是半地穴式的房屋。
b、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炎热,房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一、.文化遗址满天星斗自距今8000~9000年以来,先民的足迹遍布祖国东西南北;今4000~5000年前后,出现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
P13二、中华民族的祖先1、神话传说评价: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历史,尽管后人有夸张和添加的成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否真实需要考古证实,但保留着许多反映先民的历史记忆。
可以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2.炎帝、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P153.逐鹿之战时间:距今5000年前;地区:黄河流域;作战双方:蚩尤部落和炎黄部落;结果: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P154、阪泉之战作战双方:炎帝和黄帝5、黄帝发明船和车仓颉造字嫘祖发明养蚕缫丝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从“公天下”到“甲天下”1、尧舜禹的“禅让”:以原始民主方式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21特点:是推选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
启示:社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有人民公仆的思想,选拔干部应以选贤任能为原则。
2、大禹治水P22尧舜时期------------大禹时期鲧治水(堵)禹治水(疏)成功的原因:以身作则和团结民众道理:实践出真知、众人拾柴火焰高、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家天下原因:部落内部发生了财富和地位的分化,出现了私有制概况: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取权位,建立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的更替1、夏朝(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P23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联盟内部出现了财富和地位的分化。
意义: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②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③夏朝的建立是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P232、上古三代:夏、商、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P273、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74、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甲骨文)P275、牧野之战(周朝建立的战役)商灭亡的原因:a、纣王奢侈淫乐、荒淫无度b、严峻刑罚,镇压人民反抗商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P28二、西州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见P28—291、分封制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内容:周王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
权利和义务:西周时的主要封国有卫、鲁、齐、宋、晋、燕等国。
a、权利:在封国内诸侯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并可把封地内的土地和民众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和士。
b、义务:分封出去的诸侯必须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交纳贡赋和定期朝见周王述职等义务。
作用: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作用:导致诸侯割据争霸。
2、宗法制涵义: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内容: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诸侯在其封国内为大宗,君位也有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各为小宗。
此外,西周还实行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
作用:a、由层层等级严密编织成的宗法血缘关系网络,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b、西周的宗法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3、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P31灭亡的原因:内因:周幽王的昏庸导致诸侯国离心离德,国势衰败,又连年天灾,人民流离失所。
外因: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犬戎的崛起。
直接原因:幽王听信谗言,废王后和太子。
东周的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2春秋时代:起至时间: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特点:a、周王室的实力和威望一落千丈。
b、诸侯各自为政,进入了列国并立的时代。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P32争霸的内容实质: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霸主。
争霸的根本原因: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经济,训练军队。
作用:a、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但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b、体现了统一的趋势,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战国时代:起至时间: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特点:周王室王权衰微,各大国连年征战互相兼并,改革盛行。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三家分晋)《战国形势图》P33二、商鞅变法P34--35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商鞅变法的目的: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3、内容——4、影响:经过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5、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6、启示:a、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b、善于用人,勇于改革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关键。
c、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艰难和曲折。
d、改革家要有开拓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都江堰:原因: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主持:秦国蜀守李冰地点:四川成都以北功能:防洪蓄水灌溉意义: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良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P36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8课秦的统一一、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的背景: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P41原因:a、各国经济文化,联系的不断加强,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b、秦国经商鞅变法后,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秦灭六国顺序:韩、魏、楚、赵、燕、齐秦灭六国的进步作用: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小国林立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b、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强军事力量;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
秦朝建立的时间和都城;公元前221年、咸阳战役:长平之战(秦赵)二、秦始皇统一的措施P42-46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①秦始皇自称始皇帝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③地方实行郡县制㈡文化:统一文字将小篆作文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日常文书往来用隶书㈢经济:统一货币(将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度量衡㈣交通:统一车轨,修建了几条驰道和直道㈤军事:修建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抵御匈奴的进攻。
(六)民族关系;统一越族,开发边疆,设立南海郡,开灵渠(七)思想:倡导法家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三、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大一统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后世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启示:1、统一是历史的进步,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保障。
2、维护祖国统一,完成统一大业是我们的历史重任。
五、对秦始皇的评价: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一、秦王暴政——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P48-50四个表现①焚书坑儒②繁重的徭役:修建陵墓(阿房宫、秦始皇陵)③残酷的律法律:“族诛”“连坐”④“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二、第一次农民起义——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P50爆发的原因:陈胜等被征前去戍边、误期即将被处死。
时间:公元前209年领导者:陈胜、吴广三、公元207年,项羽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
公元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标志着秦朝的灭亡。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一、刘邦建国“楚战汉争”是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P53刘邦取胜和项羽失败的原因:(见课本P53小字)二、休养生息1、汉朝初期的社会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2、原因:a、汉初经济萧条,须恢复发展生产b、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3、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内容 P54解甲归田、劝民返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三、文景之治 P551、内容:a、轻摇薄赋(减轻田租、慎用民力)b、减轻刑罚2、作用:巩固西汉统治,推动经济发展,奠定强盛基础。
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一、稳固大一统局面的条件(P57)与措施(一)、军事(巩固边疆)①北击匈奴②河西屯边③西南开发④东北拓展(二)、政治:①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②强化监察制,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刺史,监督地方官员③、建立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三)、经济措施:①制造钱币(废半两钱,该五铢钱)②把地方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③、兴修水利(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四)、思想文化措施(重视经书重写、“独尊儒术”、兴办太学)P57-59二、年号纪年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正是建立是从汉武帝时开始的。
P60三、历史影响:使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西汉王朝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的局面,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