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促进社会发展的科技政策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近四十年来,中国经历了一次次的改革开放,这个历史性的进程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为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这个时期,中国不断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

本文将基于深度和广度标准,评估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并探讨其中的多个方面。

一、农业科技成果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科技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中国农民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产品供给得到了保障。

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大幅提升,有效地解决了中国庞大人口的口粮问题。

中国在农业机械化、灌溉技术、农业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果,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信息技术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信息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计算机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快速跟上了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

中国的信息科技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等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之一。

与此中国也加大了对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培养了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国内的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生物技术成果生物技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

遗传工程在中国的应用不断扩大,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取得了重要突破。

通过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中国农民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农药的使用。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遗传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

这些生物技术的创新为人们的生活健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四、能源科技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能源科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中国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断提高,为中国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还在核能、煤层气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及重大成果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及重大成果

近现代我国科技发展及重大成果一、科技发展的背景近现代我国科技发展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一直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的飞速增长。

二、科技政策的推动1. 国家战略的调整我国政府不断调整国家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持。

通过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助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2. 信息化建设的推动政府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建设了一大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园区,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资源,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我国近几十年来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世界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天宫空间站的建设我国成功建成了天宫空间站,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天宫空间站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了重要的评台。

2. 医疗器械的创新我国在医疗器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3. 5G技术的商用我国成功实现了5G技术的商用,引领了全球5G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全球的通信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 深圳华为的国际化华为作为我国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成为了全球性的知名科技企业。

四、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

未来,我国科技发展需要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和经济的融合发展。

总结:我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全球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我国科技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助力我国建设科技强国。

我国改革开放40年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和启示

我国改革开放40年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和启示

我国改革开放40年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和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深刻指出了经济特区的十条宝贵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

”回顾深圳的发展轨迹,始终与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奋进历程密不可分,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时代脉动同频共振,也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前进方向。

回顾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事业走过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一路前行,始终适应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几多风雨,几多辉煌,我们感受着砥砺奋进的勇气,也从这40年伟大实践中获得了宝贵的启示。

一、改革开放后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阶段(一)探索启蒙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科技基础薄弱,虽然人们迫切希望依靠“科学的春天”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但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还没有与经济建设形成全面互动。

一方面科学研究基本依靠高校院所,尚未走出封闭体系,计划经济的特征非常明显。

经济活动中的科技创新,以工人、技术员的“技术革新”为主,大多停留在应用改进层面,研究开发的系统性不强。

另一方面全社会对科技事业的认识也处于启蒙阶段,大众对对科学家充满敬意,又觉得遥不可及。

地方政府的科技推动工作往往被纳入社会事业范畴,科普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代表的更多是一种扫除愚昧、求真务实的思想理念。

(二)全面融入经济建设阶段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深入人心,对比发达国家,人们逐渐认识到科技是经济增长的稀缺要素。

1988年,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点醒了中国亿万上下求索的经济建设者,开启了向科技要产值要效益的序幕。

1988年,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以中关村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运而生,承载起“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使命。

从蓬勃发展的高新区里,高新技术企业一步步走向科技舞台的中央,最终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回眸1978-2012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回眸1978-2012

【导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建设与发展,并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内制定出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政策,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值此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之际,中国科技网为读者全面梳理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政策的发展历程,在时间的脉络中理清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

以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为标志,我国科技政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发出“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科学论断,在科技领域拨乱反正,迎来了中国科技事业的春天。

改革的时代呼唤1978年以前,我国学习苏联,实行计划式科技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大大缩小了我国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涌动,科技成果迅速推广应用,带来社会生产力巨大变革。

国与国的竞争由单一的军事竞争、经济竞争转向为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

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不断扩大。

[详细]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在1978年全国科学会议开幕式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科技战略思想的重大转折。

他重申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指出“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明确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指出要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但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

”[详细]科技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是我国第一个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国家科技计划,标志着我国综合性的科技计划从无到有,成为我国计划体系发展的里程碑。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盘点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盘点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盘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盘点一、引言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我国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本文将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进行盘点,并探讨这些成果对我国社会、经济和全球科技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主要体现在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方面。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改良作物品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国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使得水稻产量大幅提升,为解决人口食品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工业科技成果在工业领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表现在工业自动化、柔性制造、新材料等方面。

我国的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一系列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

我国的高铁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标杆,大型飞机、芯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四、信息科技成果我国的信息科技成果在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

我国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最多的国家,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五、环境科技成果我国的环境科技成果主要表现在清洁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

我国在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成为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大国。

我国在空气、水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总结与展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盘点,表明我国已经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

这些科技成果不仅仅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了我国智慧。

在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全球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七、作者观点在我看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方面的伟大成就-精品文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方面的伟大成就-精品文档

当时的主要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结构性问题。 比如,五路科研大军(中科院、高校、部委研究机构、 地方研究机构、军口研究机构)互不通气,各自为政, 造成研究项目低水平重复;研究机构和生产机构脱节, 造成科研成果得不到转化;科研队伍臃肿,效率低下, 造成经费上的浪费;等等。 1
• 这样一个制度环境,对恢复、建立和保持一个相当规模 的科研队伍,对于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的基本建 设,功不可没。但是,从国家的角度考虑,在国力尚不 够强大、财政相对紧张的条件下,对于科研的投入,是 不划算的。从创新系统的角度看,当时的科研体制,效 率太过低下。
1985年,实施星火计划;
1986年,国务院发布改革科学技术拨款管理制度, 对于开发型科研机构开始逐步减拨事业经费;
1
• 1986年,国家实施“863”计划,实行首席科学家制,科研项目 通过竞争获得; 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 1987年,人大审议通过《技术合同法》; 1988年,北京市在海淀区设立新技术开发区; 1988年,中国科学院实施“一院两制”发展模式; 1988年,火炬计划诞生; 1989年,中科院、教委建立开放实验室制度; 1990年,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991年,国家科委颁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政 1 策》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政策》;
1982年,中国科学院设立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全国,是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委的前身。
也是1982年,第一个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由计委、科委牵头的“科技 攻关计划”开始实施。
1
• 这一阶段,对知识分子来说,是扬眉吐气的时刻。知识 的力量作为一种信仰,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陈景润、 蒋筑英等科学家代表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学好数理 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流传市井的口号。千军万马, 拥挤在通往大学之门的独木桥上。 经费投入上,对知识分子而言,也是黄金时代。这 时,科研经费短缺不是主要矛盾。当时的制度是中央财 政拨款制度,研究机构的经费按照预算下拨。科研任务 要么是上级下达,要么是自由选题。临时有任务,上级 往往还要追加经费。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成就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变革自1978年以来,我国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包括农村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

这些改革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了一个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1. 农村改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农村改革成为了首要的重点。

通过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得以享有经营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经济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大幅提高。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城市的工商企业也得以脱离了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

市场竞争的机制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 金融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改革使得各种金融服务得以广泛普及。

金融体系的改革为我国的经济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支持,为各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金融工具。

二、改革开放带来的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我国的科技人才强劲,在科技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实力。

我国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信息技术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我国拥有众多的科技企业,其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都有了重要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 生物技术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农业、医药等领域,我国科技人员都在进行各种前沿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许多可以改善人类生活的科技成果。

3. 新材料在新材料领域,我国的科技创新也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国科研人员在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国家经济的多个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三、个人观点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成就无疑是举世瞩目的。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回眸1978-2012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回眸1978-2012

【导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建设与发展,并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内制定出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政策,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值此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之际,中国科技网为读者全面梳理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政策的发展历程,在时间的脉络中理清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

以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为标志,我国科技政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发出“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科学论断,在科技领域拨乱反正,迎来了中国科技事业的春天。

改革的时代呼唤1978年以前,我国学习苏联,实行计划式科技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大大缩小了我国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涌动,科技成果迅速推广应用,带来社会生产力巨大变革。

国与国的竞争由单一的军事竞争、经济竞争转向为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

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不断扩大。

[详细]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在1978年全国科学会议开幕式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科技战略思想的重大转折。

他重申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指出“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明确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指出要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但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

”[详细]科技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是我国第一个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国家科技计划,标志着我国综合性的科技计划从无到有,成为我国计划体系发展的里程碑。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来探讨这些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得我国经济体系更加灵活、高效。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已经超过了13万亿美元。

同时,我国还在高铁、核电、5G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了世界科技强国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使得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

同时,我国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立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之一,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了科技创新政策,大力发展科技产业。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创新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

同时,我国还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了世界科技强国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了文化自由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

同时,我国还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了世界文化强国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未来,我们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展望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于1978年首次提出,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本文将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回顾改革开放的成就1.经济发展的飞速增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得到巨大提升。

从以前的闭关锁国走向对外开放,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带来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2.农村经济的改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农村土地的流转和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农民们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利益。

同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也大幅提高,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3.科技创新的突破中国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知识,中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的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教育和文化的繁荣改革开放为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带来了繁荣。

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公平分配,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在文化领域,中国的电影、音乐、艺术等艺术形式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国家形象的宣传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二、展望未来的发展1.深化改革的力度在未来,中国需要继续深化改革,解决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这包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完善产权保护等。

通过加强改革,中国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内外的变化和竞争,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2.加强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要建立一个创新友好的环境,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实践,以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科技改革开放40年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科技改革开放40年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科技改革开放40年的回顾与展望作者:段异兵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02期【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科技事业不懈开拓、持续精进,取得了可喜成就,积累了坚持自主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宝贵经验。

依据中央对科技事业作出的全局性重大决定,把中国科技改革开放划分为探索期、启动期、深化期、系统推进器、跃升推进期,分别进行总结回顾。

这40年来中国科技改革开放的主要经验是确立战略思想、坚持自主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展望中国科技未来发展,突破核心技术、开拓知识新疆界、推进竞争前制造业科技创新和培养新一代科技创新人才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改革开放; 科学技术; 自主创新; 核心技术【中图分类号】C01; N01;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20.02.007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关于“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的论述,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成为统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基本方针。

科技事业改革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科技事业40年来的不懈开拓和长足进步,积累了宝贵经验,丰富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认识。

本文回顾了中国科技改革开放40年历程,总结主要经验,并展望未来发展。

中国科技改革开放40年历程简述主要依据中央对科技事业作出的全局性重大决定,本文把中国科技改革开放划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1978~1984年“恢复科研体系、服务经济建设”的探索期;1985~1994年“改革科技体制、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启动期;1995~200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化期;2006~2015年“坚持自主创新、增强科技能力”的系统推进期;2016年至今“加快科技创新、参与全球竞争”的跃升推进期。

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政策

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政策

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政策1 简介我国始终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出了许多科技政策来推为科技的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的制定、内容、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科技政策的发展历程。

2 科技政策的制定中国科技政策制定的历程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1956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份“五年科学技术计划”,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政策,这其中夹杂了一些弊端以及重大的政策变动,但总体来说,我们在科技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不容忽视。

从2016年开始,中国又相继在国家层面、省市层面和企业层面出台了多项福利和政策,以促进科技创新。

随着创新领域日益深入推动,科技政策越发被重视,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

3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进步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其保护形式不断完善。

中国政府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领域执法的意见》,以及2021年4月发布的《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强国行动计划(2021-2035年)》等重要文件,加强了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效果。

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犹存漏洞,与其他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在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技术进步。

4 科技金融的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的推广不仅能够使科技创新得到资金上的支持,而且还有助于创造出新的科技前瞻性的项目。

为支持科技金融的发展,中国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支持“互联网+科技金融”发展的综合指导意见》,进一步鼓励各式金融机构参与到科技项目的融资管理中,从而形成庞大的科技金融生态圈。

随着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都能够在这个领域中得到好处。

5 组织体治的创新为鼓励创新,我国成立了大量的组织机构,其中就包括科技部、工信部等。

这些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和资源,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

我国还通过建立科技园区的方式,实现了与企业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梳理及展望研究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梳理及展望研究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梳理及展望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我国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而在推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政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浅出地梳理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和研究。

一、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发展历程1.1950年代-1970年代:初步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定探索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历程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在这一时期,科技创新被视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政府开始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推动国内科技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政策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科研机构重组。

政府将多个科研机构合并成大型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以提早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2)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人才评价和培养体系,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

2.1980年代-1990年代:科技创新政策的加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改革开放,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科技创新政策主要有以下特点:(1)产业政策。

政府建设了一系列高技术产业园、技术创新园等技术创新基地,以推进产业的升级和技术的应用。

(2)专项资金。

政府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大量的专项资金,建立了一批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以加强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2000年代-至今:加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着2012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战略。

我国的科技创新战略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新阶段。

自2015年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政策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制度创新。

中国推出了一系列与科技创新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如为研发经费提供税收优惠、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等。

(2)人才政策。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科技创新的研究中,中国制定出一系列人才政策,包括提供现代化的实验室和研究设施等。

建国以来的重大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的重大大科技成就

1. 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和网络规模均 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经济蓬勃发 展,催生了阿里巴巴、腾讯等世 界级互联网企业。
2. 人工智能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应 用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机器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国际 领先地位。
生物科技
总结词
中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迅速,特别是 在基因编辑、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等方面
3. 智能电网
中国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发展迅速,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 性,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提供了保障。
03
科技成就的影响与意义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促进经济增长
01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推动了
产业升级和转型。
提域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
中国的深空探测器成功探测了月球、火星 等天体,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为人类认 识宇宙和开展深空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技术
总结词 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突飞 猛进的进展,特别是在互联网、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方面走在 世界前列。
3. 量子计算 中国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 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未来信息技 术的革命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机遇
科技发展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也 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创新阶段
进入21世纪,科技事业进 入创新阶段,国家大力推 动自主创新,加强科技创 新体系建设。
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 的重要动力,能够提高生 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国家竞争力
科技实力是国家竞争力的 核心要素,拥有先进科技 的国家和企业往往能够在 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回顾与展望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以来,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40年的跌宕起伏。

回首过去,中国经济的腾飞让人惊叹,但也不乏失败的经验。

在这个里程碑之际,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迅速提升。

1979年,中国开放了14个沿海和边境城市,允许外商进入,开放战略迅速展开。

19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实行的措施包括:分类改革,代表社会资本的新企业的建立,购买股份以及股份制企业的形成等。

1987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建立全面计划经济体制并逐步实现市场化的九五方针。

19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向更加深化的方向推进。

中央政府授权地方政府再造企业以完善改革,并在1992年正式建立股票市场,为中国经济实现更丰富资本来源奠定了基础。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快车道,保持了世界级的水平。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被认为是中国在开放方面取得的里程碑式的成就之一。

而改革也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商品市场化程度显着提高的背景下,非农业部门的市场化程度也不断加速,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也不断深化。

2005年,中央政府开始重点推进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战略。

回顾过去的四十年,中国经济呈现出实力崛起、改革创新、对外合作的特征,不仅在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对全球也产生了影响。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阶段收获卓著的成就归因于国家扛起开放和创新的大旗。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更需要聚焦于创新,打造技术领先的工业生产基地,并进一步破除限制,加强与全球经济的融合。

随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实现经济与国际接轨已易如反掌,但应更清晰明确地看到,在自主创新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重提升国家科技实力的愿景正快速成为现实。

中国加大创新投入,创建全雷区的高科技产业生态体系,并在大规模展开创新驱动经济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盘点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盘点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盘点一、前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农业到工业,从信息技术到生物科学,我国的科技成果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果进行盘点,探讨我国在不同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和进步。

二、农业科技1. 农业种植技术的进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技成就。

水稻的种植技术不断进步,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不断推出,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

另外,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2. 遗传改良技术的突破我国在遗传改良技术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在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杂交育种方面,我国科学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出了多个高产、抗病的新品种,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工业科技1.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科技领域,我国的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迈进。

我国建造了许多先进的工业园区和制造基地,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升了整个制造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2. 新能源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我国在新能源和智能制造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我国的技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另外,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也为我国制造业的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信息科技1.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信息科技领域,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成为了我国科技成果的一大亮点。

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如腾讯、阿里巴巴等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们不仅推动了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也为世界各国的信息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我国的科研人员也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例如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我国的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推出了许多引领世界潮流的创新产品和技术。

五、生物科技1. 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我国的生物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

中国科技改革开放40年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科技改革开放40年的回顾与展望

@公共治理PUBLIC GOVERNANCE中国科技改革开放4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_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段异兵【摘耍】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科技事业不懈开拓、持续精进,取得了可喜成就,积累了坚持自主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宝贵经验。

依据中央对科技事业作出的全局性重大决定,把中国科技改革开放划分为探索期、启动期、深化期、系统推进器、跃升推进期,分别进行总结回顾。

这40年来中国科技改革开放的主要经验是确立战略思想、坚持自主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展望中国科技未来发展,突破核心技术、开拓知识新疆界、推进竞争前制造业科技创新和培养新一代科技创新人才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任务。

【关键间】改革开放科学技术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刺分类号】C01; N01 【文献标识码】A【D0I 】10.16619/ki.rmltxsqy.2020.02.007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关于“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 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 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的论述,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成为统领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基本方针。

科技事业改革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科技事业40年来的不懈开拓和长足进 步,积累了宝贵经验,丰富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认识。

本文回顾了中国科技改革开放40 年历程,总结主要经验,并展望未来发展。

中丨却科技改革开放40年历程简述主要依据中央对科技事业作出的全局性重大决定,本文把中国科技改革开放划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段异兵,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资,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为科技发展战略、技术政策与管理、科技法。

科学技术政策体系建设及其规划实施

科学技术政策体系建设及其规划实施

科学技术政策体系建设及其规划实施一、科学技术政策体系的概念和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可以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而科学技术政策体系建设是现代化国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科学技术政策体系通常包括法律法规、经济政策、行政管理规定、科技创新方针、科技发展规划等方面。

科学技术政策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在于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为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国内科学技术政策体系建设的历程及其现状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奠定了科学技术政策体系的基础,设立了科技部门,制定了相关科技法律法规,并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政策和计划。

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坚持科技强国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不断完善和优化科技政策体系。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中国要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领跑者的远景目标。

2018年,国家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出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要政策文件,促进了创新创业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目前我国科技政策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科技政策还不够全面和系统,政策滞后与现实需求矛盾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政策体系建设,不断更新完善各项政策。

三、科学技术政策体系建设的规划实施科学技术政策体系建设需要统筹协调各种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价。

具体来说,要制定符合国情的科技创新战略和规划,提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研评价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素质,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引导国内企业和机构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形成科技开放创新的新格局。

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资金投入,将科技创新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四、科学技术政策体系建设的前景展望当前,世界科技竞争异常激烈,我国在加强科技力量建设方面依然面临一定困难和挑战。

现行政策的努力和进展

现行政策的努力和进展

现行政策的努力和进展科技创新政策是引导、激励和规范科技创新活动的政府措施和行为,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支撑条件。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不断丰富科技创新政策工具,以政策为重要手段的创新环境竞争日趋激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发展与改革任务,我国不断制定和优化科技创新政策,并推动一些行之有效、成熟稳定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法规,实现“改革举措—政策措施-法律法规”螺旋上升。

本文在回顾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进展和成效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未来科技创新政策新要求,探讨了未来政策方向。

01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主要进展与成效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围绕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的主线持续推进,不断加强科技对社会发展、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支撑。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制度主体架构已经确立,改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伴随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逐渐形成了强化要素、增强主体、优化机制、提升产业、集聚区域、完善环境、扩大开放、形成反馈的科技创新政策发展路径,政策措施持续迭代完善,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覆盖全面、门类齐全、工具多元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见图1)。

政策体系的重点进展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围绕创新链持续加大创新要素投入和优化布局,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创新要素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一般而言主要是投入到科技创新的人、财、物。

创新要素的有序组织能够促进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提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活动从早期少数精英的“象牙塔式”个人探索,逐渐演变成需要调动大量资源的社会协作活动,对创新要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促进社会发展的科技政策回顾与展望作者:张文霞樊立宏赵延东来源:《软科学》2013年第04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科技工作的重心逐渐从单纯重视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发展并重转移。

中国促进社会发展的科技政策已形成了由发展规划、技术政策、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专项科技行动和实验区、示范工程等政策工具构成的政策体系,并确定了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城镇化、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等若干重点政策干预领域。

为保证科技进一步发挥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建议政府应特别重视科技成果的公平分配问题,并着重防范科技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

关键词:科技政策;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社会风险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4-0027-051历史回顾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做出了巨大贡献。

科技进步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政府就注意到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提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把大力促进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中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目标①。

但由于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主要以经济发展为导向,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所确定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简称“依靠、面向”)的科技工作基本方针,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及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虽然对于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社会发展科技常常被摆到政府科技工作“配角”的位置,政府在社会领域的科技投入比重相对较低,社会发展科技领域能力建设薄弱,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实践中,各级政府似乎更为看重和追求经济发展和GDP 的增长,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从而导致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长时间,中国出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的不协调发展,各种社会、环境问题逐渐突显出来[1]。

1990年代,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中国政府和科技界逐渐开始重视人口、资源、环保等社会领域的科技发展,社会发展科技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当时的国家科委)相继于1995年和1997年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会议,推出了《社会发展科技计划纲要》和六大科技专项行动,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有关问题。

“九五”期间(1996~2000年),中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在整个科技工作中的地位逐步提高,相应投入有了大幅增加,科技部门投入总经费5688亿元,取得科技成果14000多项,为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21世纪,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面对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社会发展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发展社会事业的需求和呼声日益高涨的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

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国家科技管理部门不断推出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

2001年,科技部召开第三次全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会议,强调要把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放到科技工作优先发展的位置来抓。

科技部还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新时期社会发展科技工作要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发挥政府在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中的主导作用[3];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新形势的需要,加大对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逐步提高社会发展科技经费在整个科技投入中的比重[4]。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是中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新起点。

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到2020年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2006~2020)科技规划纲要》确定的11个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中,特别关注了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等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

为了加大对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支持,2006年科技部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基础上设立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简称支撑计划)。

2007年4月,科技部召开了全国社会发展科技会议,部署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2007~2010年)》。

支撑计划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是科技部在社会发展领域的重要部署,其实施完善了国家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的布局,标志着社会发展科技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2006~2010年科技支撑计划每年拨经费的分布来看[5],能源、资源、环境方面的经费占16%~22%左右,人口与健康方面占8%~13%,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大约占5%,公共安全及其他社会事业大约占5%~12%,以上4个领域的经费占到总经费的40%以上(见表1)。

表1科技支撑计划历年立项项目及国拨专项经费的总量及分布领域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数量(项)经费(亿元)数量(项)经费(亿元)数量(项)经费(亿元)数量(项)经费(亿元)总量1477352597937140506611150分布领域能源、资源、环境27%218%17%16%25%20%19%19%人口与健康12%82%14%13%10%9%20%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7%42%5%6%6%5%1%5%公共安全及其他社会事业14%123%6%5%11%11%10%8%交通运输3%57%1%11%2%6%4%14%农业25%287%25%20%22%20%26%19%材料、制造、信息、现代服务业12%193%33%29%23%28%21%25%来源:2006~2010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年度报告》“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中国社会科技工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科技工作。

2011年7月科技部举行了全国第四次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会议,部署实施“国家民生科技行动”。

这次会议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意见中将“民生科技”定义为“涉及民生改善的科学技术,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民生科技产业,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对民生改善的作用。

为此,“十二五”期间的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将重点沿着加强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实施社会发展科技专项规划和计划、组织实施国家民生科技行动、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发展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等6个方面推进;通过实施“国家民生科技行动”的4个重大民生科技工程——“全民健康科技工程”、“公共安全科技工程”、“生态环境科技工程”、“防灾减灾科技工程等”,重点推进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4大领域的科技工作,着力解决重大民生难点热点问题[6]。

民生科技的理念和“国家民生科技行动”的实施是“十二五”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反映出中国科技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日益重视。

2中国社会发展科技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科技管理部门已逐渐形成了一套由发展规划、技术政策、科技计划、专项行动和示范区等政策工具构成的基本框架,并使用这一政策框架指导中国社会发展领域中的科技发展。

21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一段时期内国家科技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大政策科技发展规划是中国政府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政策工具。

它是一段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往往决定着其后数年内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方向、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对于引导中国科技资源分配、加强各部门协调、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国家科技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一些政府部门也会制定一些针对专门领域和重点问题的科技发展规划。

这些专项规划往往针对的是某一行业或技术领域的发展问题,其制定对于促进某些领域的科技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2技术政策:对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进行引导或制约技术政策是中国政府引领或规约某些具体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往往对某些具体领域的技术发展的方向做出建议或规定,是促进重点领域技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此外,针对现实中的重要技术问题,相关政府部门还会出台更加具体的技术政策。

23政府科技计划和重大科技工程项目: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经过多年探索,中国政府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科技计划体系。

目前,中国的科技计划主要由“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三大主体性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以及一系列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和专项计划构成。

这些计划所资助的项目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社会领域的科技发展。

24专项科技行动:采取综合性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瓶颈问题,启动了多个专项科技行动。

这些行动的实施规模和范围有大有小,但大多采取了综合性的政策措施,涉及科研、技术推广、试点示范等多个环节。

其中不乏多部门合作的大型专项行动,如2007年科技部等14个部门联合推出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

也有很多更具体的专项行动,如科技部从2002年开始实施的“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卫生部2006年开始实施的“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等。

25实验区、示范工程、试点: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普及通过建立试点和实验区、实施示范工程等方式,以提供政府优惠政策、财政项目和人才支持、金融引导资金等组合型政策支持措施为鼓励手段,以点带面地推进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是中国政府常用的政策手段之一。

比如影响范围很广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试点工作,从1986年的两个试点(市、县、区、镇)增加到2011年下半年的116个,几乎遍及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实验区成为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地[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重大项目一般都非常重视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的结合。

“十一五”支撑计划中安排了很多示范工程。

这些项目以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以示范促进先进技术推广,有针对性地解决普遍性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3中国社会发展科技政策关注的重点领域及其相关议题中国与社会发展有关的科技工作覆盖面很广,涉及领域很多,不仅涵盖了人口、医药卫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自然灾害防御、居住与城乡建设等众多领域,也涉及文化、体育、旅游及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