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中考化学试题常见错误

合集下载

【助力2014】中考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易错辨析(易错点+经典例题+错因会诊) 新人教

【助力2014】中考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易错辨析(易错点+经典例题+错因会诊) 新人教

初中化学易错辨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易错点一:同学们常将描述现象与得出的结论相混淆。

在观察现象时往往只考虑变化后的现象,不考虑变化时的现象和变化前的现象,描述现象时往往以结论代替现象。

现象是能看到、能感觉到的,而生成的物质是什么,是看不到的。

[例1]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C.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 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冒出[错因会诊]对现象和结论不能区分乱猜答案而错选B、C、D。

[解析]“蜡烛燃烧,放热,生成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这是描述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若改为“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为实验结论。

结论往往由现象推出,二者不可混淆。

[答案]A规律方法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其基本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总体评价。

2.学会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分三个阶段观察。

3.学会从三个方面描述燃烧的现象:⑴光、焰色;⑵放出热量;⑶生成物的色、态、味易错点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例2] 一次实验结束时,小李忘记将酒精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燃时,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李想探个究竟,于是便设计进行了下列实验:①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的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②将灯内的酒精到出少量点燃,能很好的燃烧③挤压灯头处的灯芯,很难挤出液体。

点燃挤出的一滴液体,其不能燃烧④将灯帽盖好放置几小时后,或直接在灯头上滴几滴酒精,再去点燃时,酒精灯能正常燃烧。

⑤去学校图书室查阅了有关资料,记录了如下有关的信息:酒精(学名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它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

实验室酒精灯所用酒精一般是95%的工业酒精……℃水的沸点:100℃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是(2)小李设计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

化学试卷分析范文(通用11篇)

化学试卷分析范文(通用11篇)

化学试卷分析范文1**年荆州中考化学试题根据20**年《考试大纲》和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命题的,试题以测试能力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中学化学教学和提高复习效率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一、试卷结构试卷全卷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0分。

第Ⅱ卷的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

全卷共17小题,其中选择题为10小题,非选择题为7小题,题量适中,考生答题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从试题难度分布来看,客观题难度不大,且试题编排由易到难,有利于稳定考生心理,发挥正常水平。

二、试题的特点1、注重“双基”,强调理解和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也是中考命题比较关注的部分。

中考试题中“双基”考点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类、物质组成构成的叙述、元素周期表的特点与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知识、营养素、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等。

2、联系实际,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就是要让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认识自然与环境的联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禽流感、镉中毒、天然气、熟石灰、xxx打、芦山地震后饮用水的净化均为身边的化学,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深切感受到化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理念。

3、稳中求新,知识与能力的平衡试卷处处体现稳中求新的思想,并充分考虑了分值分布在考察知识点上的有效性,本试卷很好地达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平衡。

其中第1、2、3、5、6、7、8题都是传统题型,表述很直白,而且是必考题,学生可得到基础分值。

第4、9题则有一些新颖,考点不易明显被学生发现,考点挖掘出来这就体现了一种能力。

这也是在新趋势下学生应该培养的一种能力。

5、科学探究,突出了学科的应用性科学探究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化学中考试卷分析

化学中考试卷分析

化学中考试卷分析化学中考试卷分析篇一:初中化学试卷分析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初四郎海明一、试题分析:本次化学试题,紧扣教材,侧重基础,注重考查学生最核心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化学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等能力的考查;注重考察初中化学知识的全面性、灵活性,无怪题、偏题、难题。

本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第一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二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知识,并且涉及初三化学实验操作基础、物质的分类、生活中的化学等内容,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适合学生使用。

二、典型错误分析:1、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如填空题,第一题,化学变化的特征有好多学生写成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或化学变化的定义。

2、宏观与微观概念不清晰:如填空题3,学生表达时不能做到宏观对宏观,微观对微观。

3、有关化学联系实际的问题答不好:如选择题1,很多同学将蜡烛熔化认为是化学变化;再如选择题6,学生不能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正确答题。

4、实验操作规范化、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选择题8:反映了学生对一些基本操作仍然有盲点的情况,如该题先填写实验报告,再拆开实验装置;题目要求理解错误,如装置的不足之处,误认为指出装置的错误之处;对改进装置不能正确认识,主要原因是对实验原理不能做到融会贯通。

5、语言表达能力差:如实验题中问到“给固体加热的试管发现破裂,请分析原因”,有的同学叙述不全面,反映出学生思维不够严谨,表达能力差,不能做到准确表达。

6、解题规范性不够差:如填空题的第2题,天平的精确值许多学生忘记写单位。

7、审题不清:如实验题,要求用序号填写,而有许多同学写名称。

三、下阶段教学建议:1、加强备课,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抓住教学重点;研究如何把握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并精选习题。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习惯和态度: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但注重课堂内的习惯,也要注重课堂外的习惯,使学生内心真正地喜爱化学。

化学中考试题中图表类题型例析

化学中考试题中图表类题型例析
金属状态 稀硫酸溶质 的 质量分数/ %





丝状 粉末状 丝状 丝状 丝状 5 5 1 0 l 0 1 5
中筛选 出解 题信息 , 再利用 有关 知识进 行解 答 。首
先 , 据质量守恒 定律 , 出 反应后 M 的质 量 x= 依 求 1 +l 2—2 —1 =1 ( ) 8 +3 6 2 3 g 。该 变 化 中 M 的 质 量 减 少 5 , 反应 物。N的质 量增 加 2g 为 生成 物。P g为 5, 的质 量 减 少 2 g 为 反 应 物 。 由 此 得 出 该 反 应 为 化 0, 合反应 。反应 中 N、 P的质量 比为 2 :0 :。反应 5 2 =54 前 后 Q 的 质 量 保 持 不 变 , 明 Q 要 么 没 有 参 加 反 说 应 , 么 是 催 化 剂 。 由此 得 出 A项 错 误 。 要 答 案 : A 二、 填空类图表题 例 2 (o9年 广 溶解度/ .2o g 西贵 港 ) 图 是 甲 、 右 5 o 乙、 三种 固体 物质 丙 的溶 解 度 曲 线 , 根 请 据 图示 填 空 :
溶液温 反应前 2 0
度/ 反应后 3 4
2 0
2 0
3 丢失 5 数据
5 0 5 5
3 5
3 5
金属消失 的 时间/ s
5O 0
5 0
15 5 2 0
3 0
分析上述数据 , 回答 下 列 问题 : () 1 比较 实验 ( 实 验 序 号 )表 明 反 应 填 , 物 浓度 越 大 , 学 反 应 越 快 。 化 () 2 比较 实 验 1 2表 明 和 , , 学 反 应 越 化 快。 () 3依据 实验规律 , 推测表 中“ 丢失数 据” 的值 约 为 。 解 析 : 比较 出反应 物 的浓 度对 化学 反应速 率 要 的影 响 , 就要控制金属状态相 同 , 反应前 溶液的温度 相 同 , 稀硫 酸 溶 质 的 质 量 分 数 不 同 , 以 比 较实 验 而 所 1 3可 以得 出反应 物浓度 越 大 , 学反应 越快 的 和 化 结 论 。 实 验 1 2经 比 较 可 以 看 出 , 验 控 制 了 稀 和 实 硫酸溶质 的质量 分数相 同 , 反应前溶液的温度相 同 , 而金属状态不 同 , 因此 根据题 干可 以得 出固体反 应 物 的表 面 积 越 大 , 学 反 应 越 快 的 结 论 。根 据 前 四 化 组实验 反应前后 的温度 变化可以得 出 , 中“ 表 丢失 数 据” 的值约为 4 。 0 答案 : 11 3 ( ) () 和 2 固体反应 物的表面积越 大 ( )0 3 4 ( 作者单位 : 河南省开封 市第二 十七 中学)

初中化学常见易错题解析及历年中考难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常见易错题解析及历年中考难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常见疑难易错题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C + O2CO2 B.CH4 + 2O2CO2+ 2H2OC. CaO + H2O == Ca(OH)2D.CuO + H2Cu + H2O2.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原因是()A.供给的氧气减少B.供给的空气增加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D.将温度降低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3.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D。

海绵能吸水4.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

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5.集气瓶中装有某气体,经检验只含有氧元素。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气体一定是氧气(O2),属于单质B.该气体一定是臭氧(O3)属于纯净物C.该气体一定是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D.该气体一定不属于化合物6.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D.氢气、氧气是单质,水是化合物7.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A.KClO3B.MnO2C.空气D.SO28.某校化学实验室将药品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A.一定得到了电子B.一定失去了电子C.一定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离子D.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10.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能增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

已知半胱氨酸的分子化学式为C3 H7 NS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半胱氨酸分子由1 4个原子构成B. 半胱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C. 半胱氨酸由5种元素组成D. C、H、N、S、O元素的质量比为3:7:1:1:211.下列关于双氧水(H2O2)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由H2和O2组成的B.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C.它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它是由水和氧原子组成的12.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突破 易错题元素与化合价专练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突破 易错题元素与化合价专练

易错点05 元素与化合价1. 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 则该物质可能是单质(如O2 )或混合物(如O2和O3混合后物质) , 绝不可能是化合物。

2. Na(钠原子)和Na +(钠离子)性质不同的原因: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所含质子数决定,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4.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5. 食品和饮料的标签中标有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X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6. 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

8. 元素符号有两种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但有些元素符号有三种意义,如:Cu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表示单质铜;Si表示硅元素,表示一个硅原子,还表示单质硅;Ne表示氖元素,表示一个氖原子,还表示氖气。

9. 元素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构成某个分子或原子。

10.①同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质子数一定相同,如Na与Na+;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Na+与NH4+。

②同种元素的粒子因所带的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如Fe2+与Fe3+。

11.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该符号就只有微观意义,如2Fe只表示两个铁原子。

12.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某物质含有什么,常指元素而非单质,如人体缺钙易得佝偻病,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病,此处的“钙”、“铁”指钙元素、铁元素,而不是钙单质、铁单质。

13. 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元素不会新生也不会消亡。

14.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如将氧气和臭氧混合装入一集气瓶中的物质显然是混合物,但只含一种元素。

15.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其电荷数(注意正负)。

16. 氧一般为-2价,但过氧化氢中氧是-1价(注意氢不是+2价),氟氧化物中氧为正价。

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水、溶液(含答案)

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水、溶液(含答案)

【名师特稿】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水、溶液(含答案)易错清单1. 对溶液、饱和溶液概念把握模糊,如:误认为“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不能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等。

【例1】(2014·山东烟台)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B.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C.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仅发生扩散吸热的过程【解析】A. 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误;B. 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故B正确;C. 饱和溶液只是对于某一溶质来说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再溶解这种物质,还可以溶解其他溶质,故C错误;D. 物质溶于水时有两个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和与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答案】 B【误区纠错】此题易因将溶液的特征在“均一的、稳定的”之上误加一个“无色的”而错选A,易因忽视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种类而错选C。

2. 对溶解度概念以偏盖全,对溶解度曲线意义理解不清、观察不细。

【例2】(2014·四川遂宁)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 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甲C. t℃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将4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时,两溶液均会析出晶体【解析】 A. 比较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错误;B.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30g甲物质就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5g甲物质就达到饱和,故错误;C. 在t℃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此刻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故正确;D.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4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时,甲出现结晶现象,而乙物质的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错误。

中考命题教师分享:近几年陕西中考化学试卷反思

中考命题教师分享:近几年陕西中考化学试卷反思

中考命题教师分享:近几年陕西中考化学试卷反思作为一名从教30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师,也作为一名3次参加过中考命题的老师,认真分析5年来的中考试题,从命题角度进行反思,个人认为能够改进的地点有许多。

情愿与宽敞的初中化学老师讨论,与命题老师们商榷:【2021年】试题区分度差,没有10%的难度试题,表达不出中考说明中难度要求“4∶3∶2∶1”。

1.第十章“食品、药品与健康”重复考察。

如:9题B选项;16题(1)(2) (3),总分3.25,占全卷比例6.5%。

2.非化学主干知识考察过多,如9题A、D选项;11题B、D选项;16题(2)(3)等,总分4分,占全卷比例8%。

3.标准答案欠准确。

如17题(2)。

改进实验的优点“环保”。

第一,环保即环境爱护。

“环境爱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明为“有关防止资源环境恶化,改善环境使之适于人类劳动和生活的工作”。

专门明显,“环保”关于那个改进实验的优点来说,过于宽泛和过于“大”了。

尽管密闭容器中的实验,减少了浓氨水和浓盐酸挥发带来的危害,然而综合考虑到实验前注射器内要吸取较多的溶液,试验后清洗仪器,处理棉花以及剩余的溶液,泄漏的氨气和氯化氢会更多,“环保”全然谈不上。

其次,考卷中附的答题卡上,给了大约有十厘米的空格,学生会依照空格答题,因此就会发散专门多内容。

第三,初中学生关于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挥发性并不熟悉,肉眼分不清白雾与白烟的区别,考察那个知识点有点偏。

第四,从图里给的白烟的位置看(实际上同时推注射器的情形下,图中给出的白烟的位置不准确),学生回答的“探究分子运动速率”是个专门好的答案。

4.化学试题的“重头戏”探究题,毫无难度与新意。

语言叙述啰嗦难明白,仅试题中就显现了A1、A2、A3、B1、B2、B3六个符号,纷杂凌乱。

5.全卷选词填空显现了7处,占全卷分数的14%。

仅探究题中就有三个空是选词填空的,占探究题分数的43%。

太多的选词填空,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距离课程标准中要求“考察学生的探究能力”相差甚远。

近三年化学中考试卷分析及今后教学对策+媒体素材

近三年化学中考试卷分析及今后教学对策+媒体素材
7错选B24%审题能力差
10错选A77%未考虑物质受热分解时需一起始温度
12填充错误30%课本上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写不出、知识积累少
14错选A20%碱与碱性物质未分清
16(第3空)错填27%不记得银元素符号,记不清银离子带电情况
16(第4空)错填23%错填,规范性待加强
19(4)只答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67%未抓住气压增大是分子间距离改变这一实质
近几年化学中考试卷分析及今后教学对策
一.试卷情况分析
这几年化学试卷,尊重教材,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试卷以“双基”为载体,以“能为”为立意,在重视对化学知识与技能考核的同时,重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核,增加了一定比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核,试题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又能为高级中学“择优录取”提供依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代感强“化学与社会”是当前化学教学十分关心的热点,试题以当今社会时事新闻热点为背景,试题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立意新颖,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各类化学问题,关心社会,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2.深化“双基”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置于实际问题情境中,试题内容将课本的知识与生活、社会、科学中的化学问题联系,实验注意另辟新境,注重结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适用性,注重学科渗透,可谓独具匠心。从选择题第1小题开始到全卷,大篇幅地将化学的基础知识运用于人类生活、社会实践、科学知识的解答上,试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自身周围的世界,从化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体会和感悟学习化学的价值提供了机会。
4.联系实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将学生的思维置于社会现实中,按学生心理特征设问,要求学生做出判断、表达情感、提出建议。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体现了新课程“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因此试题对孩子们的终身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

中考化学:10大易错点举例讲解分析

中考化学:10大易错点举例讲解分析

中考化学:10大易错点举例讲解分析中考化学易错点一:走进化学实验易错点:滴管的使用、液体的倾倒、酒精灯的使用、药品的取用与加热,同学们在操作时往往顾及不全,导致操作时失误较多。

【例1】小明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10.5g氯化钠固体,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此时他应该()A.减少药品B.添加砝码C.移动游码D.调节天平平衡螺母【解析】天平、量筒的使用及误差分析是学生的易错题。

对天平有两个主要操作,一是称量末知质量的药品,一般是调节平衡后,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调节天平平衡;二是称量固定质量的药品,一般是天平调节平衡后,在天平右盘加上所需的砝码,将游码移动到固定位置后,通过加减药品来调节天平的平衡。

本题是要称量10.5g氯化钠固体,是称量固定质量的药品,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所称的质量就不是10.5g了,所以B、D是错误的;平衡螺母的调节是在称量前调节的,称量过程中不能移动,故D错。

中考化学易错点二:质量守恒定律易错点:在对质量守恒定律应用时,常出现以下错误: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意义理解不透,常把反应物当成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是化学反应,有些同学却用来解释一些物理变化;对可燃物燃烧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时,认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在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时,一定要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点。

【例2】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质量一定和反应前煤的质量相等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C.100g水与100g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200g,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1g氢气在9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10水答案:B中考化学易错点三:原子的结构易错点:原子结构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突破考试易错题质量守恒定律专练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突破考试易错题质量守恒定律专练

易错点07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3.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利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4.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6.我们肉眼看得见的宏观变化,实际是因肉眼看不到的微观变化引起的,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因此质量守恒。

()7.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管内物质的总质量会增加。

()8.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6HCl===2FeCl3+3H2↑。

()9.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10.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1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的。

() 12.根据化学方程式能获得的信息是: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13.1g的S与1g的O2正好完全反应生成2gSO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由此可推出1gH2与1gO2正好完全反应生成2gH2O。

()14.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为27∶32∶102。

() 15.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不大于(a+b) g。

()16.向68 g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2 g MnO2,充分反应后将混合物过滤,剩余液体的质量为42 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为26 g。

2024年中考化学(天津卷)真题评析

2024年中考化学(天津卷)真题评析

12024年中考真题完全解读(天津卷)目录Contento试卷总评o题型新变化考情分析O备考指津⑥真题解读2■3试卷总评试卷总评2024年天津市中考化学试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根基,稳中有新,稳中有变,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回归学科本质,助力〃双减"工作。

注重化学的学科性、方向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发挥对教学的导向功能和指导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坚持学科联系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

试卷总评—、突出学科特点落实学科育人功能试题立足化学学科特点,结合学科与社会热点问题,围绕环境、材料等领域的成果,考查应用于其中的化学原理,充分体现化学学科在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究未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试题素材情境取材广泛,围绕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材料、环境、能源与生命等领域,通过对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化学原理的考查,充分体现出化学学科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很好地发挥了育人功能。

例如第15题涉及了2023年亚运会的主火炬采用废碳再生的〃绿色零碳甲醇" 24题(4)涉及了2023年,我国首次掺氢天然气管道燃爆试验等,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试卷总评二、加强教考衔接引导遵循依标教学化学试题遵循初中课程标准,回归课标、回归课堂,严格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强调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让学生掌握原理、内化方法、举一反三,主动进行探究和深层次学习,既满足高等学校选拔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实际水平的发挥,有助于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O有效地鉴别学生的基础是否扎实,从而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严格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化学试题突出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基础知识的考查,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掌握情况以及考学科核心能力水平。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揭秘电解水实验(含解析)(2021年整理)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揭秘电解水实验(含解析)(2021年整理)

(通用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揭秘电解水实验(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揭秘电解水实验(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揭秘电解水实验(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揭秘电解水实验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 可燃性2H 2+O 22H 2O (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检验I.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 II. 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点燃氢气时,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气体不纯,若声音很小则表明气体较纯. 说明:氢气燃烧可以验证水的组成。

注意: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检验其纯度,否则易发生危险。

初中阶段主要涉及的可燃性气体包括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二、电解水实验实验现象:1. 通电后,两电极均生成无色气体2。

V 正极:V 负极=1:23。

管1中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氧气(正氧)4。

管2中气体可燃,火焰呈淡蓝色(如气体量少,可发出爆鸣声)负极产生氢气(负氢)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5。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注意:电解水的反应条件应写“通电",而非“电解”。

说明:①电极对应生成的气体可用“正氧负氢”来概括记忆。

②V(H 2):V(O 2)=2:1,与水分子中的H 、O 原子个数比相同。

③参考H 2的密度为0。

0899 g/L ,O 2的密度为1.429 g/L ,可以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V(H 2):V(O 2)=2:1]计算出水分子中H 、O 的原子个数比为2:1,从而确定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 2O 。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磐石三中王建福2022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题符合新课程标准和吉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化学命题纲要,突出化学核心观念和主干知识,体现了选拔性,试题内容源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绝大多数试题以生产、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为题设情境,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同时中考试题不再是脱离实际的知识点拼凑,而是丰富多彩的化学素材。

整张试卷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没有偏题、怪题和高难度题。

现对2022年吉林省化学中考试题做以下简要分析,并对以后教学做出启示一、试卷结构试题题型一、单项选择题(计10分),二、填空(计10分)三、简答题(计12分)四、实验与探究题(计12分)五、计算题(计6分)。

二、试题特点及分析:1、难度适中,梯级分布,结构合理:今年的化学试题力图稳中求变,体现学科间整合,保持科学合理的试卷难度结构。

命题注重考查了初中化学知识的全面性、科学性、基础性、方向性、时代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发挥其对教学的导向功能和指导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其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物质知识内容约为64%,实验内容约为24%,计算内容约为12%。

试题难度适中,既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又体现了考试的选拔功能。

2、注重测试学生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载体,分析整卷试题内容,严守课程标准,不脱离课本。

(1)强调基础实验,注意实验分析,主要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

(2)重视学习能力测试,强化能力考查。

要求考生抓住规律充分挖掘题中隐含信息,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3)注重学科知识的迁移,提倡用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生活实际。

4、淡化计算,强调计算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三、学生答题的基本情况从学生的成绩来看,化学学科考试的平均分为43.13分,及格率为61.93%,优秀率为15.12%,从整卷来看,基础题得分率较好,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综合思考问题能力普遍一般。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讲练:金属的化学性质归类剖析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讲练:金属的化学性质归类剖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归类剖析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铝镁等活泼金属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保护膜。

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或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注意:根据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的难易程度可大体判断金属的活泼程度。

2. 金属与酸反应活泼金属可以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例如Zn+H 2SO 4=ZnSO 4+H 2↑。

注意:不是所有的酸都能和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酸一般指稀硫酸和稀盐酸,而不是指浓硫酸和硝酸等酸;金属指的是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但一般不考虑最活泼的K 、Ca 、Na 。

3. 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活泼金属可以与某些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将其从溶液中置换出来。

例如,铁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二、置换反应1. 含义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2. 特征置换反应是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它是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来分类的。

其特点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必须同时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例如CH 4+2O 2CO 2+2H 2O 只是氧化反应,并不是置换反应,因为它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类似地还有C+2CuO 2Cu+CO 2。

3. 字母表达式:A+BC→B+AC,有时简称为“一换一”的反应。

4. 置换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问题由于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组成单质的元素转化为生成物中组成化合物的元素,而组成化合物的元素则转化为生成物中组成单质的元素,所以在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注意:金属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离子而不是铁离子。

例如:Fe+H 2SO 4= FeSO 4+H 2↑ 。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活动性顺序:一般是指金属在溶液中失去电子变成离子的能力的强弱。

失电子能力强的金属称之为活泼金属,失电子能力弱的金属称之为不活泼金属。

初中化学易错题专题十二常见仪器与实验基本操作合集(含答案解析)

初中化学易错题专题十二常见仪器与实验基本操作合集(含答案解析)

初中化学易错题专题十二常见仪器与实验基本操作合集(含答案解析)1.基本操作错误。

【例1】(湖南株洲)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C.林量一定质量的会址D,检查策置的气密姓【解析】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于试管口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错;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手握长柄,不能按短柄,故B错;称量食盐时左右两盘上应该放相同质量的纸,且食盐放在左盘,祛码放在右盘,故C错;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故D正确。

综上所述,选D。

【答案】D【误区纠错】不要忽视实验操作中类似于加热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量化的问题及细节。

【例2】(广东汕尾)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B.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D.称量任何固体药品时,均要在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片【解析】 A.未经清洗的滴管中还残留有一定的药品,再吸取其他试剂就会污染后来的试剂,故A错误;B.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小水浮在上面,产生的热量使水沸腾,造成浓硫酸液滴飞溅发生危险,故B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喷出的液体伤人,故C正确;D.称量固体药品时,要在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片,但如果是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把它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而不能直接放在纸上,故D错误;故答案为Co实验安全问题是前提,遵守实验规则是确保实验安全和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误区纠错】名师点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具备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化学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障。

中考 命题中,本部分内容是不可缺少的,难度不大,但许多知识都能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1 .以文字叙述形式或图片形式展示各实验操作的正误,组合在同一选择题中,既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又考查学生将图示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的能力。

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常见错误原因分析

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常见错误原因分析

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常见错误原因分析王锋(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孝友中学215520)摘要:初中化学解题中有很多常见的错误,是学生经常容易出现的,分析学生易犯错误原因,寻找改善策略,是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文中以一个实验性问题为实例,对学生化学解题中常见的错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为一线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常见错误;原因;解题策略;初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02-0095-02收稿日期:2019-10-15作者简介:王锋,男,江苏省常熟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科教学质量成为了衡量一个学科教学情况的重要指标,其中,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完成情况和学生通过做题的检验情况,其中学生解体质量的高低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指标,分析学生的解题状况,能够发现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多种问题,教师根据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采取一些预防性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年中考后,考试院都会对学生的中考试题进行分析,了解此次出题的难度和不同地区化学教师的教学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地区的化学教学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相应的练习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分析,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把握学生的学习弱点和教学难点,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问题设计下列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知识后展开的:在实验室中,常用下列方法来制取一氧化碳.草酸H 2C 2O 4和浓硫酸混合加热能够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如下:H 2C 2O 4H 2SO 4→ △CO ↑+CO 2↑+H 2O ,下图所示为该反应制取一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在装置的后方设置了氧化铁的还原装置,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还原氧化铁,并检验反应产物.(1)通过上图会发现在A 、B 两个装置内都装有浓硫酸,请回答A 、B 两个装置中浓硫酸的用途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请分别说明它们的用途.(2)在装置C 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请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形式写出来.(3)为验证该反应后生成的产物,小明觉得应该在A 、B 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如图所示的洗气瓶装置,请问该洗气瓶中应该加入什么样的溶液?该溶液在整个实验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4)将实验中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再向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质的化学式是什么?二、答题情况分析这一问题在复习课中出现,难度相对较小,但是除去第二题以外,其它三个问题学生的出错率较高.为了便于问题的分析,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在问题一中,很多学生将浓硫酸也列入了反应物的行列,通过学生的回答发现,将浓硫酸纳入反应物行列的学生将题目中“用草酸和浓硫酸混合加热来制备一氧化碳”的描述误认为浓硫酸也参与反应.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引入二氧化锰与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的实验,通过类比,让学生回忆二氧化锰的作用,学生就会非常容易想明白,原来浓硫酸和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一致的,都是用来作催化剂.之后,教师总结:如果某一物质是作为催化剂出现在化学反应当中,那么在化学方程式中,它会出现在反应箭头的上方.在第三问中,很多学生认为增加的洗气瓶中应该放入澄清的石灰水,其原因是因为草酸和浓硫酸在加热反应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应该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证明.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将问题的最后几句话读一遍,认真体会题目中“下图所示为该反应制取一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在装置的后方设置了氧化铁的还原装置,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还原氧化铁,并检验反应产物”的涵意.通过再次回顾问题,学生就会发现该实验用来检验的是CO 还原氧化铁的产物,而不是检验草酸分解的产物.—59—究其原因,很多学生表示,在看到题目中的CO 2就想当然的认为是检验草酸反应产物中的CO 2,另外,题目中提出“为了验证该反应后的产物”,就很快想到了在洗气瓶中加入Ca (OH )2来检验CO 2.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在整个实验装置中的D 部分,应该加入什么物质?此时学生就知道该处的装置是用来检验CO 还原氧化铁的产物CO 2的.继续提出问题:那么在A 、B 之间加入洗气瓶中的溶液应该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草酸和浓硫酸加热反应中会有二氧化碳生成,会影响后面CO 还原氧化铁的效果,所以,A 、B 之间洗气瓶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去除CO 2的,所以该处洗气瓶中应该装有NaOH 溶液”,教师紧跟着提问:“为什么这里不能够使用Ca (OH )2溶液?”.“Ca (OH )2溶液的溶解度太小,难以完全吸收反应生成的CO 2”.此时,教师又引导学生回顾了溶液溶解度大小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考更加全面.在第四问中,很多学生写成了CO 2,为引导学生改正,教师提出问题:CO 2能够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那么CO 2和碳酸那个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紫色的石蕊试液之所以变红色是因为遇到了酸性的物质,CO 2并不呈现酸性,而是它与水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碳酸呈现出酸性,使得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看清楚题目要求,受以前所做过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将化学式写成了化学方程式,三、解题错误原因分析从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来看,部分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原因在于态度不端正,没有认真读题,发现题干稍长的问题就失去耐心.有些学生由于没读清题目要求,外加做过相似的问题,会想当然的去填写问题的答案.从知识能力的角度来看,学生出现解题错误的因素较多.第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准确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审题不清,难以把握出题者的意图.第二,部分出错学生对化学的相关概念和规律把握不准确,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混合加热的物质都是反应物,也不知道导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根本原因.第三,刻板印象留在大脑中的题目印记导致负迁移,很多学生拿到问题后,一看相貌相似,就会利用头脑中那些模糊的记忆片段去解决现在的问题,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形似质异”,导致做题出现错误.如:在第三问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要检验什么产物,学生要认真阅读题目才能够清楚,在平时的做题当中,常用Ca (OH )2溶液去检测CO 2气体的产生,所以很多学生一拿到题目就想到了利用Ca (OH )2去消除草酸分解产生的CO 2气体,受“形似质异”问题负迁移的影响,导致了解题错误.第四,对化学中相似的词语、物质、句子细节把握不准,在第三问中,很多学生出现解题错误,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搞清楚Ca (OH )2和NaOH 溶液的特点.Ca (OH )2的溶解度较小,能够与CO 2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物质,只适合用来检测CO 2气体.NaOH 溶液的溶解度较大,但是与CO 2气体反应并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只适合用来吸收CO 2气体.学生只有把握准确两种相近物质的特性,才能够准确完成解题.第五,学生对部分化学知识掌握不全面,对知识死记硬背,根本不理解.如,有的学生在问题中看到Ca (OH )2的第一反应就是用来检测CO 2气体的存在,而有的时候,还可以借助Ca (OH )2来检测尾气中的CO 2是否消耗殆尽.还有的学生一看见CO 2就用Ca (OH )2,根本不知道什么目的.四、应对策略1.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第一,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标注,以此来提示自己.例如,在上边问题的审题过程中,将“化学式”、“在装置的后方设置了氧化铁的还原装置,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还原氧化铁,并检验反应产物”等关键信息标注出来,避免出现审题错误.第二,通读和重点阅读相结合,提高自身审题能力,在此次列出的问题中,学生只有完全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才能够正确作答.但是当遇到一些题干描述较为繁琐的情况时,学生如果一字一句认真阅读的话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这时需要学生采用通读和重点阅读相结合的形式,过滤掉无用信息,阅读重点信息.第三,强化学生读题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耐力,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审题.在平时的练习中,不要过多的追求做题的数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起阅读,当遇到关键语句的时候,引导学生大声的读出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耐力.第四,教授学生分解问题,当遇到题目较长的问题时,可以将这一长题目分解为多个小题目,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2.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减少机械训练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重在理解,避免死记硬背,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另外,还要减少机械的做题训练,避免学生出现审题疲劳.经过大量的做题训练后,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式,一旦出现相似问题,就不愿意再继续仔细阅读题目,会想当然的对题目的信息进行改变,最终出现审题错误.3.消除“形似质异”对大脑的影响,避免负迁移针对“形似质异”类题目进行专题训练,引导学生总结寻找“质”的方法,提高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另外,加强变式练习,提高学生区分“形似质异”题目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下去认识同一本质问题.还要加强对化学“形近词”的辨析,在化学中有很多外形相似但是本质不同的用语,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表达式等,学生容易混淆这些词语的意思,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加强对这些词语的辨析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形似质异”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1]马金斌.初中化学有关溶液计算的教学改进[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0):39-41.[3]孙文伟.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J ].学周刊,2018(35):51-52.[责任编辑:季春阳]—6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不饱 和溶液 中 , 只要 不 添加 溶 质 , 不
蒸发水分, 那它永远是不饱和溶液 () B 在某物质 的饱和溶液里放其他任何 物质都 不能溶解 () c 如果一溶液中有固体溶质存 在, 虽 经搅 拌 固体 溶 质 质 量 仍 然 不 变 , 则
该溶 液在该条 件下一 定饱 和
方法 . 生此错 误 的原 因是 考 规计算是从 已知生成物( 或反应 物) 的具体数量关系人手 , 依据某一公式或某 方 法计 算 . 里 因为未 给 出具 体 数据 , 这 因此

有 的同学感 到 无法求 解 、 无从下 手 .
H1 C 气体极 易溶于水 的特性 , 没有转换思 但 维, 利用 H 1 C 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 形成盐酸微滴 、 出现 白色酸雾的特性可 以得 出更简便的方法 : 将三只集气瓶上 的玻璃片 挪开一 小 部分 , 如瓶 口有 白雾 出现 , 则瓶 内所
1 8
中学教与学
?错 在 哪 里?
例 析 中考 化学试 题 常见 错 误
连 泽 仁
( 上海市中原实验学校 ,048 20 3)
1 概念理 解模糊 .
( 2 e 6 C ——2 e l+3 2 A)F + H 1 FC3 H 十
例 1 下列叙 述正确 的是 (
) .
( )a0 +H o——C(0)+t + 0 { B C s 2N 3 C a 3 t0 C2 N 2 2 ( ) 2 +C S 4 C H S u 0一 C S++H S 4 u 2O BC 3 2 aH ao ++ 0 N ( Nz0 + a0 ) D)aC 3 B( H 2 一
分析 : 对溶 液是否处 于饱 和状 态 , 须从 必 三个方 面去认识 : ①在一 定条件 下 ; ②溶 质溶 解质量 达到最 大 限 度 ; 该 溶质 和 该溶 剂 的 ③
对应 比例关系 .
启示: 化学需要记忆 的零散“ 小知识” 比 较多 , 性质及实验现象的细节问题 比较容易
被忽视 , 故平时要勤于思考、 总结归类 , 并做 好“ 角” 边 知识 “ 备忘 录”尽量减 少失分 . , 3 忽视物理 性质 .
例 3 用经 济和 简便 的方 法一 次性 鉴别 出 N O 、 a1M ( H 2 C S4 aH N C、 g O )及 u0 四种 白色 固体 . 错解 : 不少 考 生在 思 考 答 案时 往 往 只在 四种物 质 的化 学 性 质上 做 文章 , 图采用 化 试 学方法 鉴别 , 果 因难 以找 到合 适 的鉴 别试 结 剂 致 半 途 而 废 ; 有 不 少 考 生 的答 案 错 误 还
错 解 :A) ( ) ( 、C .
分析 : 很多同学 只注意到盐与酸反应要 符合 : ①强酸制弱酸 ; ②稳定酸制不稳定酸 ; ③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 . 但这里 C S 酸性 u在 条件下 不溶解 , 是一个 特例 . 案 为( ) 故答 A.
() D 在一定条件下, 将某物质的两份等 体积饱 和溶 液 相混 合 后得 到 的新 溶 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错解 :A 、B 或 ( )( ) ( )( ) A 、D .
为() C.
分析 : 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忽视 了NO aH 易溶于水且在溶解过程中有热量放出这一简 单的物理特性 , 如果注意到此就能想到最合 适 的鉴 别试剂是 水 .
启示: 在很多题 目 尤其是选择题中, 有不 少 内容 是 考 查 学 生对 易 混 淆 概 念 的 掌 握 情
盛气体 为 H 1 C.
分析 : 解题时我们可以依据质量守恒定 律, 设一些必要条件进行计算即可得答案 . 由
题意 可知 , 发生 的化学 反 应为
CC2 2 0——C ( 0 ) +2 g 1 . a + A 3 A aN 32 A C
因为 AN 3 g 0溶液 的质 量等 于 C (O )溶 aN a 液 的质 量 , 据 反 应 前后 溶 液 组 成 及 质 量 守 根 恒 定律 得 :a I 液 的质量 等于 生成 的 A C CC2 溶 g1
滴 加人 硝酸银 溶 液 , 至恰 好完 全反 应 . 得所 称
生成的溶液的质量与加人的硝酸银溶液的质
量 相等 . 试求 氯化 钙溶 液 中溶 质 的质量分 数 .
察集气瓶 中液面上升 的高度 , 液面上升高度 最 大的集 气瓶 中所 盛 的气 体 是 H 1 C. 分析 : 绝大部分考生的答案是采用上述
首要考虑物质 的物理性质 , 才更符合经济和 简便的要求 .
4 不符合最 简思想 .
例 4 用最简便的方法从 H 1 0 、2 C 、 20 三 C
20 年第 1 期 08 2
1 9
瓶气体中将 H I C 鉴别 出来 ( 不得运用 闻气味
的方法 ) . 错解 : 三只 集气瓶 分 别倒扣 于水 中 , 将 观
况, 若是对概念理解的不深不透 , 不去认真挖 掘其外延和内涵 , 就不能辨析含义, 从而不能 正确 区分不 同的概念 , 致 出现 各种错误 . 导
2 考虑 问题不周 . 例 2 下 列 有 关 化 学 方 程 式 中, 正 确 不
的是 ( ) .
启示:1对 于物质重要 的物理性质 , () 应 予以足够的关注;2鉴别试剂的方法选择应 ()
启示 : 当试题 中出现“ 最简便 ” 的鉴别要 求时 , 我们要尽可能地寻找出多种鉴别方案 ,
百出.
选项 ( 的错 误 是 忽 略 了温 度 的 影 响 ; A) 选项 ( ) B 的错 误是 忽略 了一 定条 件 下该 溶 质
在该溶剂内不再溶解 , 但其他物质不受影响 仍可溶 解 ; 选项 ( 的错 误是 只知 混 合 后 两 D) 份溶液都被对方稀释, 而实际上溶液质量倍 增, 溶剂 质量 、 液质 量也 倍 增 . 正确 答 案 溶 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