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中毒

合集下载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去除方法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去除方法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去除方法

黄霉菌是微生物世界的一个大家族,黄曲霉菌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黄曲霉素中毒的症状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黄曲霉素中毒的症状,欢迎阅读。

黄曲霉素中毒的症状

中毒前驱表现为发烧、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

2~3周后很快发生中毒性肝病表现: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脾大。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

可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死前可有胃肠道大出血表现。

实验动物临床毒性研究表明,给动物喂食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表现为渐进性食欲减退、口渴、便血、生长缓慢、体重减轻、皮肤出血、过度兴奋、黄殖、抽搐、角弓反张等。病理解剖可见肝脏弥漫性充血、出血利坏死等表现。

浅谈如何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霉菌是微生物世界的一个大家族,黄曲霉菌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黄曲霉菌本身是无毒的,但在其繁殖代谢的过程中可分泌出有毒的物质黄曲霉毒素。黄曲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它损害动物的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

1 主要可诱发肝痛,还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肿瘤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目前已确定其化学结构,黄曲霉毒素B1、B2、C1、G2等17种,其中趴毒性最大。食物中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等最容易污染上黄曲霉寿素,小麦,大麦也常被污染,豆类一般污染较轻,工业化生产的发酵制品如面酱。咸肉、火腿、香肠等肉类食品,亦能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我国卫生标准规定,花生、花生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食用油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食品中不得有黄曲毒素。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合成的一种有毒物质,严重影响家禽健康和市场价值。一旦

饲料中存在黄曲霉毒素,它可以通过鸡蛋,肉类等愈合阶段转移,对家禽留下长期影响。

那么,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首先,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具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影响家禽的生长和生产能力。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烈的毒素,能够占据家禽的健

康状况并破坏其生长和生产能力。它会导致鸡只重量减轻、鲜肉鸡生长缓慢以及蛋鸡产蛋

减少或得不偿失。

2. 损害鸡只的健康。黄曲霉毒素中的霉菌代谢物会释放出大量的毒素,它会使鸡只

甚至死亡。当鸡只暴露在含有较高浓度黄曲霉毒素的环境中感染中毒时,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呕吐和贫血等反应,还可能导致心肺衰竭,最后死亡。

3. 销售价值下降。黄曲霉毒素可通过鸡蛋、肉类等食品环节转移,对家禽留下长期

影响。因此家禽出栏时,患有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鸟只会降低它们的市场价值。

其次,如何预防黄曲霉毒素污染饲料呢?以下是预防的方法:

1. 掌握饲料库房的湿度。黄曲霉是一种真菌生物,其生长和发展受温度和湿度的变

化而改变,所以饲料仓库要始终保持干燥,且集中储存。

2. 饲料原料质量要保证。饲料原料在收获、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容易感染真菌菌株,

而饲料中的真菌代谢物也是黄曲霉毒素的源头。因此保证饲料原料的质量是预防饲料污染

必不可少的环节。

3.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如玉米油、酵母饲料等添加剂可以有效预防含有酵母菌群的

饲料发霉。

4. 定期检测饲料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定期检测饲料的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是及时发现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摘要:黄曲霉毒素是由寄生曲霉和产毒的黄曲霉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有很强

的致癌性。许多粮油食品、饲料等都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从而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生产。因此研究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非常必要。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真菌的代谢化合产物,发生范围分布世界各地,通过感染食物和饲料,致使家禽、家畜及人类发生黄曲霉中毒及各种并发疾病,是目前人们认识最多,研究最广的一种真菌毒素。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和动物健康的有毒致癌物质。根据其分子结构与感染方式的不同,黄曲霉毒素分为G1,G2,B1,B2,其化学分

子结构式分别为B1(C17H12O6),B2(C17H14O6),G1(C17H12O7),G2(C17H14O7)后来又在奶中分离出M1和M2 ,G和B的命名分别来自毒素在紫外光

下发出的绿色荧光Green和蓝色荧光Blue,M则是由于它最早发生于奶中mike。

黄曲霉毒素对粮油食品的危害;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素B1最常见,而且毒性也最强,是真菌毒素中致癌力最强的一种。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品中黄曲霉素的检出率比较高。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谷物供应的25%受霉菌毒素污染,其中,每年至少有2% 的农产品因黄曲霉素污染而报废,世界上已有大约100 个家对食品中黄曲霉素的含量做了严格限量要求。我国花生及制品、食用油、油料饼粕及饲料和玉米、大米等农产品及食品的黄曲霉素污染比较严重,其中,以花生和玉米的污染最为严重,成为一些地区肝癌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临床症状与防治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临床症状与防治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

96 ·2022.01

0 引言

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霉菌,大多数霉菌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制毒性,这类霉菌往往在玉米、小麦、大麦、稻米、糠麸、豆制品中广泛存,在适宜条件下能快速繁殖,消耗营养价值。温度为28 ℃、湿度在60%~80%的环境有利于霉菌的繁殖生长,并且某些霉菌在繁殖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致病性的毒素,黄曲霉毒素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菌在饲料中繁殖、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极强的毒性,所以在生猪养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加强饲料的针对性防护和保管,当畜禽出现疾病后,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1 发病原因

黄曲霉毒素是是黄曲霉菌繁殖期间所产生的一种代

谢物,主要是由黄曲霉菌或者寄生曲霉菌产生的,各类毒素的结构大致相同,十分相似,是一种典型的化合物,并不是单一的物质。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在各种精饲料中很容易繁殖生长,并且黄曲霉菌在繁殖期间还会使很多饲料的营养价值显著变差,甚至会丧失饲用价值。在现阶段生猪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养殖户不注重把控饲料原料的品质和质量,易造成饲料或者原料存在不同程度的发霉变质情况。由于没有对这些饲料进行有效的处理,向猪群投喂过程中极容易造成黄曲霉菌毒素中毒,危及动物的身体健康。通常黄曲霉菌在高温条件下十分容易繁殖生长,尤其是在谷物类饲料的含水率达到20%~30%时,就会加速该类病原的繁殖生长,并且使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被大量破坏。

黄曲霉毒素原理

黄曲霉毒素原理

黄曲霉毒素原理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一种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和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有毒化合物。这些霉

菌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如储存不当的谷物、大豆、坚果和玉米等食物中。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摄入过多的黄曲霉毒素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急性中毒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肝脏损伤和肾脏衰竭等。慢性中毒可导致肝癌、肝衰竭和免疫系统受损等健康问题。

黄曲霉菌生成黄曲霉毒素的过程主要包括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形成菌核和产生黄曲霉毒素。在适宜的温度(25-30°C)和湿

度条件下,孢子会萌发并生成菌丝。菌丝会侵入食物中,形成菌核(真菌的一种生殖器官)。菌核在发育成熟后会产生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入人体:食物摄入和呼吸道吸入。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可以通过消化道被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终转移到肝脏。一旦进入肝脏,黄曲霉毒素会与DNA结合,导致DNA损伤和突变,从而增加发生癌症的风险。

为了保护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预防黄曲霉毒素污染至关重要。一些控制措施包括:正确储存和处理食物,保持食品干燥,避免有霉斑或霉菌的食物摄入,以及使用抗真菌剂等方法来控制黄曲霉菌的生长。

总之,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化合物,正确的食品处理和存储是预防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关键。

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中毒

病因

病原为黄曲霉毒素,虽然文献上的资料表明,可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种,包括黄曲霉、寄生曲霉、溜曲霉、黑曲霉等有20多个菌种。但近来很多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证实,只有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而且,并不是所有黄曲霉的菌株都产生黄曲霉毒素。早期资料记载,从自然界分离出的黄曲霉中,只有10%的菌株产黄曲霉毒素。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产毒素菌株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目前已经确定出结构的黄曲霉毒素有B1、B2、B2α、B3、D1、G1、G2、G2α、M1、M2、Pl、Q1、R0等18种,并且已经用化学方法合成出来。其中B1、B2、G1和G2是4种最基本的黄曲霉毒素,其他种类都是由这4种衍生而来。它们的化学结构十分相似,都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又称香豆素)。结晶的黄曲霉毒素B1非常稳定,高温(200℃)、紫外线照射,都不能使之破坏。加热到268~269℃,才开始分解。5%的次氯酸钠,可以使黄曲霉毒素完全破坏。在Cl2、NH3、H202和S02中,黄曲霉毒素B1也被破坏。

黄曲霉毒素的分布范围很广,凡是污染了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真菌的粮食、饲草饲料等,都有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甚至在没有发现真菌、真菌菌丝体和孢子的食品和农副产品上,也找到了黄曲霉毒素。畜禽中毒就是由于大量采食了这些含有多量黄曲霉毒素的饲草饲料和农副产品而发病的。由于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等情况,其敏感性是有差异的。其敏感顺序是:鸭雏>火鸡雏>鸡雏>日本鹌鹑;仔猪>犊牛>肥育猪>成年牛>绵羊……,家禽是最为敏感的,尤其是幼禽。

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中毒

• (2) 赤霉菌毒素结构稳定,一般加热蒸煮和
烘烤,不能使其破坏,甚至赤霉菌感染谷 物酿酒、制糖的酒糟和糟渣中仍有毒性。 对于已收获的赤霉菌谷物可采取如下方法
• ①水浸去毒法 以1份病谷粉加4份水,浸泡
12h,共浸泡2次,大部分毒物可被水浸出 (石灰水浸泡也有同样效果)。 • ②去皮减毒法 打掉麦皮或除去玉米胚,也 可部分地去毒。 • ③稀释法 因地制宜搭配不同饲料,尽量减 少单位饲料中有病谷物的含量。
百度文库
• 有人还提出用0.1%的漂白粉水溶液或稻草
水浸泡至少达一昼夜,以破坏毒素;用丙 酮、乙烷、水(54∶44∶22)或已烷、 甲醇(73∶27)的混合液处理,也能去毒, 经过去毒处理的发霉饲料,应限制饲喂量, 猪每头每天不超过0.5kg
霉稻草中 Moldy Straw Poisoning

• 霉稻草中毒俗称蹄腿肿烂病,是由于家畜
减少或废绝,头低耳耷,两眼无神,唇、 舌麻痹,松弛下垂,流涎,咀嚼困难,视 力减弱甚至失明。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 常呆立一隅,前肢交叉站立或四肢呈广踏 姿势;或不听呼唤,拒绝运动;或步态蹒 跚,不避障碍物;后期卧地不起呈昏睡状
症状(混合型 )
• 病畜兴奋和沉郁症状交替出现
诊断
• 根据有饲喂发霉玉米的病史,特征性的临
预防
• 预防中毒的关键是饲料的防霉和有毒饲料
的去毒。玉米、花生收获时必须晒干,种 子或油饼切勿放置在阴暗潮湿处而致使发 霉,加强饲料保管,干燥防霉。

黄曲霉素中毒如何治疗黄曲霉素中毒治疗方法

黄曲霉素中毒如何治疗黄曲霉素中毒治疗方法

黄曲霉素中毒如何治疗黄曲霉素中毒治疗方法

黄曲霉毒素主要对肝、肾、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所以要注意预防。那么万一黄曲霉素中毒应该怎么治疗呢?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黄曲霉素中毒治疗方法

黄曲霉素为真菌毒素,主要损害人体肝脏及肾脏,有较强的致癌性。黄曲霉素中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厌食、呕吐、胃肠道出血等。

1、护肝。

2、对症支持治疗。

3、立即停止摄入有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4、补液,利尿,保肝等支持疗法。

5、重症病人按中毒性肝炎治疗。

黄曲霉素中毒的危害

黄曲霉素进入人体后,主要是与人体的蛋白质和DNA进行结合,对人体产生毒害,所以它对人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可能造成危害。由于毒素容易在肝脏内积累,对肝脏产生的毒害最大。

黄曲霉素拥有强大的致癌力,只需要1毫克/千克的剂量,便可诱发肝癌、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全身各种脏器癌症。要知道,1毫克/千克黄曲霉素含量只相当于1吨粮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黄曲霉素。

科学家们为了弄清黄曲霉素的致癌性,做过很多实验。1964年,英国的两位科学家在大鼠的饲料中掺入含有黄曲霉素的花生。他们发现,如果饲料中的黄曲霉素含量在0.8—4.0毫克/千克之间,80%的大鼠都会患上肝癌。

此后,研究人员继续研究了黄曲霉素对其他动物的致癌性,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受测动物在摄入一定的黄曲霉素后都会产生癌症,这些动物包括雪貂、鸭子、小鼠、猪、绵羊、鳟鱼以及猴子。

导致黄曲霉素中毒的食物

1、霉变的谷物

自然界中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土壤、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

以及一些常见的坚果中。

黄曲霉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霉菌代谢的产物,通常家庭中的谷物经历过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以及储存不当等情况,容易被黄曲霉感染,继而因为环境的原因,迅速发展而产生致病的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去除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去除
1、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 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 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6百度文库
2、黄曲霉毒素的分类
黄曲霉毒素是二氢呋喃香豆的衍生物,依据化学结构的 不同和产生的衍生物有20余种,黄曲霉毒素共分为17种 ,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 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
7
三、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1、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曲霉属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 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 (25℃~32℃)、湿度(80%-100%)条件。当霉菌处 于高温、高湿或处于与其它霉菌竞争的应激情况时,就 会产生霉菌毒素。
2、黄曲霉毒素耐高温,B1毒素在268~269℃时才分解。 在烹调及常规处理中很难将其破坏,对人畜危害极大。
(1)剔除霉变粮粒
由于黄曲霉素在整批粮食中的污染分布不均匀, 烹饪前剔除霉变的粮粒显得尤为重要,要把霉烂、 长毛的花生、豆类及时捡去。
(2)加水搓洗
大米中黄曲霉素主要分布于米粒表层,淘米时用 手搓洗三、四遍可除去80%的黄曲霉素。使用高压锅 煮饭也可以破坏一部分黄曲霉毒素。
14
2、生活中黄曲霉素的去除措 施
≤ 20
≤ 10
欧盟 μg/kg
≤2、4、5、8
≤2、4、5、8、 10

黄曲霉素中毒的预防

黄曲霉素中毒的预防

黄曲霉素中毒的预防

黄曲霉菌是在玉米、稻谷、麦类、花生等粮油食品中生长的一种霉菌。它产生的黄曲霉素是霉菌素当中毒性最强烈的毒素。许多资料证实,黄曲霉素能损伤人的肝脏功能,引起肝脏的急性病变。特别是有诱发肝癌的作用,还可引起脑、肾、胃等部位的癌肿。国际上公认它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之一,所以黄曲霉素中毒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黄曲霉素在霉菌死后仍然可以长期存在于食品中,而且毒素的性质比较稳定,能耐270℃的高温,一般方法的食品烹调、加工都不能去除它的毒性。一旦发生中毒反应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治疗方法,因此,对其采取预防措施就十分重要。

黄曲霉素中毒的预防:主要在于防止毒素的食入。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

方面。

第一,黄曲霉素在温度30C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粮食含水分14%以上和花生含水分9%以上时极易繁殖,所以应该在食品和饲料的生产、收获、运输、加工和贮藏时保证质量,控制霉变。

第二,家庭中存放粮食的容器要清洁干燥,花生、豆类等粮食贮藏前要晒干。一般不宜将花生保存到第二年的梅雨季节后再食用。对霉变的颗粒要及时清除,以防污染其他颗粒。

第三,对发生了霉变的稻米,应反复搓洗至水清为止再煮饭。因为毒素主要分布在外面的米糠层内,反复搓洗可去除大部分。

第四,用压力锅煮饭要经受高温高压,或煮饭时加入少量纯碱(米饭或粥不发黄为度),以及对豆类、花生等加细砂高温烘炒、油炸等,可以解除一些黄曲霉素的毒性。

第五,火腿、香肠、咸肉、咸菜、大头菜等腌腊食品,酱油等调味品及香菇干等干货,也很容易长霉,滋生黄曲霉素,所以都不宜存放过久再食用。一旦发生霉变,应洗刷干净,去除霉变部分再食用

简述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防治措施

简述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防治措施

简述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防治措施

1. 引言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一种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食品中毒,它可能对人体

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谷物、坚果、种子、饲料等食品和饲料中。本文将简单介绍黄曲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治措施。

2. 防治措施

2.1 预防措施

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关键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黄曲霉菌的生长和毒

素的产生。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

•保持食品和饲料干燥:黄曲霉菌在潮湿环境中生长迅速,因此保持食品和饲料的干燥至关重要。存放谷物和饲料的仓库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控制储存温度:黄曲霉菌的生长温度范围较广,但最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0°C-30°C。因此,控制食品和饲料的储存温度,尽量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可以有效地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

•定期清洁仓库和设备:定期清洁、消毒谷仓、储藏室和相关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黄曲霉菌的滋生和传播。

•选择低黄曲霉菌含量的食品和饲料:购买谷物、坚果、种子和饲料时,要选择黄曲霉菌含量低的产品。

•加工措施:对于潜在的黄曲霉菌污染食品和饲料,采取适当的加工措施,如烘烤、煮沸或高压灭菌,可以有效地降低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2.2 检测监控措施

检测和监控是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检测监控措施:

•黄曲霉菌的定量检测:通过采样并使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可以定量检测食品和饲料中的黄曲霉菌数量,从而评估食品和饲料的安全性。

•毒素的定量检测:使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以对食品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定量检测,以确保食品和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监控体系的建立: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包括定期采样、检测和记录数据,可以帮助监测黄曲霉菌和毒素的存在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黄曲霉素中毒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黄曲霉素中毒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黄曲霉素中毒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黄曲霉素为真菌毒素,主要损害人体肝脏及肾脏,有较强的致癌性。黄曲霉素中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厌食、呕吐、胃肠道出血等。我国规定大米、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允许量标准为10ug/kg,其它粮食、豆类和发酵食品5ug/kg。婴儿检测婴儿代乳食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最高允许量标准是15ng/kg。30~50ua/kg 为低毒,50~100ug/kg为中毒,100~1000ug/kg为高毒,1000ug/kg 这是极其有毒的。它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是砷的68倍。

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发生是由摄入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其基本结构含有二呋喃环和双香豆素,根据其微妙的结构可分为B1、B2、G1、G2、M1、M2等多种,B1、B2蓝色在紫外光下,G1、G2绿色荧光。黄曲霉毒素

B1毒性最强,致癌性强。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肝脏,表现为肝细胞核肿胀、脂肪变性、出血、坏死、胆管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同时,

肾脏也可能受损,主要表现为肾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管形成。

早期黄曲霉毒素中毒包括胃不适、腹胀、厌食、呕吐、肠鸣亢进、短暂发热和黄疸。2~3周后,腹水、下肢水肿、脾脏增大变硬、胃肠道出血、昏迷甚至死亡。

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主要依靠辅助检查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黄曲霉毒素在可疑食物和患者血尿样中检测到薄层分析或高效液相分析。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一种急性疾病,应立即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一、护肝。

对症支持治疗。

3.立即停止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是什么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是什么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是什么

提到黄曲霉毒素,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是什么东西。但如果告诉你黄曲霉毒素:

有毒!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也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

致癌!它还是我们所知的最强的生物致癌剂,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居家小知识

100℃烫20h杀不死的致癌物

黄曲霉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6℃~28℃,温度越高,黄曲霉菌生长越快,而一旦在温度25℃~32℃、相对湿度80%~90%的环境中,黄曲霉菌很快能分泌毒素。所以说,这种毒素适宜在温度高又非常潮湿的南方生存。

电子显微镜下的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的稳定性很强,一般温度难以将其杀灭,它还不易溶解在水中,一般的烹调加工不能将其破坏,即使用100℃的温度进行20个小时的灭菌,也不一定将其彻底去除。

小心这些食物藏着黄曲霉素

一颗花生发霉,最好一包都扔掉

黄曲霉素最喜欢藏在发霉的食物里,尤其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花生也不例外,在高温湿润的环境下,最容易滋生这种致癌霉菌。

注意:如果有一颗花生霉变,整包花生都要扔掉。黄曲霉菌是以孢子形式传播的,食物极易牵连霉变。

发苦的坚果

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杏仁等坚果,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经常食入,会增加肝癌风险。

建议:平时吃到霉变的坚果零食一定不要偷懒,要起身吐掉再用清水漱漱口。

泡了好几天的木耳

曾有这样的新闻:浙江瑞安的一名消费者,因吃了泡了三天的黑木耳致食物中毒,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

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中毒

病因:黄曲霉毒素中毒病是由曲霉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病。可以发生于多种动物和禽类,在家禽中以鸭和火鸡易感。不同品种和不同龄的鸭其敏感性亦不相同,例如麻鸭比京鸭敏感,雏鸭比成年鸭更为易感。

分布:黄曲霉毒素分布的范围广,凡是被黄曲霉污染了的粮食和饲料都有黄曲霉毒素存在的可能。黄曲霉素有多种,其中以B1产生最多,毒性最。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必要条件是:有合适的培养基,诸如花生、大豆、玉米、麦、干草等;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最温度范围为24℃一30℃,最适相对湿度为80%以上),以及适当的培养时间。这在我国南方的自然条件较适合,故易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病例。鸭采食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而发生,至于发病与否取决于采食毒素的量、鸭的日龄等多种因素。病鸭最初症状为采食量减少,精神萎顿,衰弱无力,拱背和尾下垂,步态不稳(图141),倒地后常不能站立,叫声嘶哑。生长缓慢,羽毛脱落,腿和趾部可出现紫色出血斑点。雏鸭于死前常有共济失调,抽搐,角弓反张。

剖检:皮下胶样浸润,眼和蹼皮下出血以及肝脏病变(图14. 2)。1周龄左黄曲霉毒素中毒病患鸭拱背和尾下垂。右的雏鸭,常见肝脏肿大,色发灰黄,肾苍白肿大,或有小点出血。胸脏亦可能有出血点.3周龄以上的中鸭肝脏病变明显,肝苍白,萎缩与肝硬变。在较大的鸭见肝肿大、发黄、质脆,此外,尚可见心包积液和腹水,肾肿胀出血与胰脏出血。病程长者,则肝实质见有结节状增生- -肝癌(图14.3)。

防治:有效药物治疗,经验证明,一旦更换掉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很快即停止生病死亡.平时预防应注意加强粮食和饲料的保管工作,尤其在温暖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黄曲霉毒素的理化特性、对动物和人的危害、在畜产品中的残留以及预防和去毒措施。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危害措施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写AF)主要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在温暖潮湿气候地区的粮食和饲料,凡被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污染都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最易污染花生、玉米、棉籽、禽蛋、肉、奶及奶制品,其次是小麦、高粱和甘薯,大豆粕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程度轻些。我国粮食和饲料被黄曲毒素污染率很高,给饲料企业和养殖业主带来了很大损失,人们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危害到人体健康。

1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特性

目前已确定黄曲霉毒素结构的有AFB1、AFB2、AFM1等18种,它们的基本结构中都含有二呋喃环和氧杂萘邻酮(又名香豆素),前者为其毒性结构,后者可能与其致癌有关。黄曲霉毒素难溶于水、己烷、乙醚和石油醚,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和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机溶剂。分子量为312-346,熔点为200-300℃,黄曲霉毒素耐高温,通常加热处理对其破坏很小,只有在熔点温度下才发生分解。黄曲霉毒素遇碱能迅速分解,但此反应可逆,即在酸性条件下又复原。一般来说,温度30℃、相对湿度80%、谷物水份在14%以上(花生的水份在9%以上)最适合黄曲霉繁殖和生长。在24-34℃之间,黄曲霉菌产毒量最高。几乎所有谷物、饲草和各种食品(包括畜产品)都可作为黄曲霉基质。

2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2.1黄曲霉毒素对动物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很大,是目前已发现霉菌中毒性最大的一种。目前发现的18种黄曲霉菌毒素中,AFB1毒性最强,AFM1、AFG1次之,AFB2、AFG2、AFM2毒性较弱。AF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其毒性因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和体况以及营养状况的不同有差异,年幼动物、雄性动物较敏感。

工伤黄曲霉中毒

工伤黄曲霉中毒

工伤黄曲霉中毒

工伤黄曲霉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职业病,它是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黄曲霉菌,而导致工人中毒的一种疾病。黄曲霉中毒主要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粮食、

饲料、木材等受到霉菌污染,工人在长期接触这些受污染的物质时,会出现中

毒症状。

黄曲霉中毒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皮肤瘙痒等,严重的

情况下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肝肾功能损害甚至死亡。因此,工伤黄曲霉中毒

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工伤黄曲霉中毒,首先需要加强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及时清理霉菌污染物。其次,工人在接触可能受到霉菌污染的物质时,应该采

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另外,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也是

非常重要的,及时发现和治疗患有黄曲霉中毒的工人,可以有效地减少疾病的

发生和扩散。

除了加强预防工伤黄曲霉中毒的措施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工作环境的监管,确保工作场所符合卫生标准,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总而言之,工伤黄曲霉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预防工伤黄曲霉中毒,既需要工人自身的注意和防护,也需要相关部门的

监管和管理。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种职业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曲霉毒素中毒(AflatOXiCOSiS)

奶牛因长期或大量摄食经黄曲霉、寄生曲霉污染的饲料所致的中毒性疾病称黄曲霉毒素中毒。其临床特征是消化机能紊乱、神经症状和流产;剖检见肝变性、坏死和纤维化硬变。

病的发生

1961年Loosmore等首先报道了反刍兽的黄曲霉毒素中毒。20世纪60年代初,在英国东南部一些农场,约有l0万只火鸡死亡,病因不明,以肝坏死为特征,称为“火鸡X病”。经研究确定此病为黄曲霉毒素所致。

牛的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自然病例日趋增多。奶牛和肥育牛发病较高,尤以犊牛更为常见。由于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被污染的饲料不仅对牛,而且对鸭、鹅、鸡、猪、马和人都呈现中毒作用,同时黄曲霉毒素(AFT)还具有极强的致癌作用,因此现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病因

各种饲料如干花生苗、花生饼、玉米粉、谷类、豆类及其饼类、棉籽粉、酒糟,以及贮藏过的混合饲料,由于保管、贮存不当,在高温、高湿的坯境条件,极易为黄曲霉、寄生曲霉生长,产生黄曲霉毒素。有的是动物食人受黄曲霉污染饲料后在体内形成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结构类似的化合物,都含有二呋喃环和香豆素。目前已明确其结构的有十多种,主要有AFTB1、AFTB2、AFTG1、AFTG2、AFTM1和AFTM2。其中以AFTBl含量最高,毒性最大。所以当奶牛长期或大量摄取这些饲料后,即能引起中毒。AFT毒性比氰化钾还大。肝脏是AFT的靶器官。由于其品种、年龄、性别及个体的耐受性不同,因此中毒量各异。实验表明,体重183kg的肥育牛,采食含其毒素650—800ug/kg饲料的日粮,经17.5周后有轻度病变;奶牛每日每千克体重摄人o.5mg黄曲霉毒素,19周后出现产乳量降低,乳中可检出毒素;断乳犊牛采食含黄曲霉素0.22~2.2mg/kg体重的日粮,16周后出现了生长缓慢、肝损伤,甚至死亡;海伏特公犊,每千克体重口服0.1~1.0mgAFT,42d内3头牛无死亡;口服1.2—1.6mg 的3头牛,2头死亡,日服1.8mg的3头牛全部死亡。

Patterson指出,饲料中含有AFT 100ug/kg即对牛有害。对3月龄犊牛,AFT 中毒量为110ug/kg饲料,对成年牛低于这一剂量仍能引起中毒。

临床症状

急性中毒食欲废绝,精神沉郁,拱背,惊厥,磨牙,转圈运动,站立不稳,易摔倒。黏膜黄染,结膜炎甚至失明,对光过敏反应;颌下水肿;腹泻呈里急后重,脱肛,虚脱;约于48h内死亡。

慢性中毒犊牛表现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惊恐、转圈或无目的徘徊,腹泻,消瘦。成年牛表现前胃弛缓,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奶产量下降,黄疸;妊娠牛流产,排足月的死胎,或早产。因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故可引起哺乳犊牛中毒。由于毒素抑制淋巴细胞活性,损伤免疫系统,故机体抵抗力降低,易引

起继发症的发生。

临床病理

急性病例见小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压积降低,嗜中性白细胞,尤其是分叶核白细胞增多,血液胆红素增多,凝血时间延长。总胆红素升高为11.?6mg/100mL,结合胆红素为3.92mg/100mL,血清谷草转氨酶升高(596.2~87.7IU/L)、血清r—谷酸基转酞酶升高(55—63.6IU/L),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浆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明显降低。

病理变化

急性中毒剖检见黄疸;皮下、骨骼肌、淋巴结、心内外膜、食道、胃肠浆膜出血;肝棕黄色,质坚实,似如橡胶样。镜检:肝细胞,特别是肝门附近的肝细胞肿胀,核增大约5倍;有的肝细胞有空泡;肝索崩解;有的肝细胞含胆汁;肝小叶周围及中央静脉周围有胆管增生。胰腺周围有化脓灶,

慢性中毒除肝黄染、硬变外,无其他明显异常变化。镜检:静脉阻塞,肝细胞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结缔组织和胆管增生,血管周围水肿,纤维母细胞浸润,淋巴管扩张。

诊断

黄曲霉毒素中毒后,首先作饲料调查。观察饲料种类、贮存及喂量,并应结合病史、发病情况、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初步得出诊断。而确切的诊断应测毒素(包括饲料、胃内容物、血、尿和粪便的AFT含量),进行饲料中黄曲霉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等。

治疗

当已怀疑为黄曲霉毒素中毒时,全场应立即停喂所怀疑的饲料,改换其他饲料。对牛群应加强检查,及时发现病牛,尽早治疗。

肌注土霉素剂量为10mg/kg体重,每日1或2次,肌肉注射。连续5d。其治疗作用不是在于它的抗菌作用,而是因为它对酶的诱导作用。也可能是它干扰了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机制所致。

口服碱性活性炭用磷酸盐缓冲液即(mol/l),pH值7,KH2PO4+Na2HPO4稀释的活性炭,大量灌服。再配合类脂醇化合物,剂量为2mg/kg体重,一次肌肉注射。连续注射5d。也可配合土霉素肌肉注射,都有疗效。

用半胱氨酸或蛋氨酸剂量为200mg/kg体重,一次腹腔注射;或硫代硫酸钠50mg/kg体重,一次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配合使用苯巴比妥、蛋氨酸、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也有治疗作用。

预防

玉米、花生饼及其他谷类饲料,为奶牛的主要精饲料;也极易受黄曲霉污染。据对377份玉米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超过5ug/kg以上的有355份,阳性率占

94%,最高含量达10 000ug/kg,因此积极预防是其关键。

加强饲料的收获、贮存工作,防止霉败在收获时应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收割;收获的饲料应尽快晒干;饲料应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料库的温度不应过高,应低于25℃以下;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下;防止发热,潮湿;定期检查贮存的饲料,对已有霉变者,应及时挑除,防止霉菌扩散。

防霉法包括气体法、固体防霉剂法和电离辐射法。最近,美国采用一种广谱药物来防止霉败。其药物制剂内含焦亚硫酸、丙酸、富马酸和山梨酸。据信此复合酸抑制:AFT比传统的使用单种酸类或其他盐类更为安全、可靠和实用。无腐蚀性,可用粉制,也可配成水剂使用。

去毒法饲料受黄曲霉污染后,可用氨处理、酒精发酵液化、用水冲洗法和高温处理法等。

氨熏蒸法即将污染的饲料(玉米或其他精料)堆高不超过2.5 m,每隔2m

设通氨管一根,与液氨钢瓶出口开关连接(如使用氨水,每根通氨管内径为3~

5cm,由下而上每30cm开钻3~4个直径为6mm的孔),顶部用厚为0.3—0.4mm 的塑料薄膜覆盖。四周也应密封严实然后充氨气,时间60min以上。需要饲喂前,先开薄膜散气,1~2d后将饲料堆降低一半高度以利残氨挥发,自然散气7~10d 以上才能使用。据测定,含毒量为1 666~2 000Pg/kg,密闭10d可降至100ug/kg,20d可降至50~60ug/kg。

流水冲洗法把精饲料盛人容器内,以流水将其冲洗。经24h冲洗,可使含毒量由2 000ug/kg降至100ug/kg,冲洗48h可降至11 ug/kg,去毒效果达91. 5%~99.5%。

高温处理法将AFT污染的饲料,在160~180℃高温下消毒10min,可使毒性消失。经高温处理的饲料用来饲喂犊牛,应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抗生素添加剂,效果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