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细胞表型检测

合集下载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基因表达检测
基因沉默与敲除技术
基因沉默技术
通过转录或翻译水平的抑制,使特定基因的表达沉默或降低。如使用siRNA、miRNA等技术。
基因敲除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对特定基因进行敲除或突变,以研究基因功能和表型变化。
06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
CHAPTER
详细描述
通过对信号转导通路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为开发针对特定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剂提供理论支持。
细胞纯化技术
细胞鉴定与表型分析
形态学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大小、染色深浅等特征,初步判断细胞的类型和分化程度。
免疫学鉴定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结合,通过荧光染色、酶联免疫等技术对细胞进行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通过对细胞基因、蛋白质表达谱进行分析,确定细胞的来源和分化状态。
流式细胞术鉴定
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对细胞进行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分析,确定细胞的表型和分化状态。
细胞凋亡和自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促进或抑制,对细胞命运和疾病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凋亡与自噬的相互作用
通过基因敲除、药物干预等手段研究凋亡与自噬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其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
凋亡与自噬的相互关系
谢谢

流式细胞术分析PMA诱导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的表型特征

流式细胞术分析PMA诱导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的表型特征

流式细胞术分析PMA诱导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的

表型特征

一、本文概述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一种在液流中快速分析单个细胞的多参数特性的强大技术。该技术通过标记特异性抗体与细胞表面或内部抗原的结合,结合流式细胞仪的高通量分析能力,使我们能够精确测量细胞群体的表型特征。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流式细胞术广泛应用于细胞分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的表型特征。我们将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化过程中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变化,如CDCD68等,以及细胞内分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等的表达情况,从而全面揭示PMA诱导THP-1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深入理解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分子事件提供新的视角,并为开发针对巨噬细胞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还将探讨流式细胞术在细胞分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

1 细胞系:人单核细胞系THP-1,购自美国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2 试剂: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购自Sigma-Aldrich公司;RPMI 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FBS)、

青霉素/链霉素双抗,购自Gibco公司;流式细胞术抗体,包括但不

基因工程育种实验方案

基因工程育种实验方案

基因工程育种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作物进行育种,通过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提高其抗逆能力、产量和品质,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和食品安全问题。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

1. 实验材料

(1)处理植物材料:常用的处理植物材料有小麦、水稻、玉米等;

(2)基因表达载体:包括质粒、病毒等;

(3)目的基因:包括抗生素基因、抗病基因、抗逆基因等;

(4)试剂:包括PCR试剂盒、酶、缓冲液等;

(5)生长培养基:包括MS培养基、N6培养基等。

2. 实验设备

(1)PCR仪、电泳仪、转印仪等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

(2)植物生长箱、显微镜、离心机等植物生物学实验设备;

(3)超声波仪、高速离心机、冷冻离心机等生物化学实验设备。

三、实验步骤

1. 提取目的基因

(1)PCR扩增:利用PCR技术从源生物细胞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2)酶切: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得到目的基因片段。

2.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1)连接: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到质粒上,得到重组质粒;

(2)转化:将构建的质粒转化至目标细胞中,使细胞具有目的基因。

3. 检测转化细胞

(1)PCR检测:利用PCR技术对转化细胞进行基因检测;

(2)蛋白质检测:利用Western blot或ELISA等技术检测目的基因在转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4. 植物生根

(1)材料处理:选择适宜的处理植物材料,如小麦、水稻等;

(2)转化:将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转化至处理植物材料中;

(3)培养:将转化后的处理植物材料进行培养,促进植物生根。

5. 筛选转化植物

(1)抗性筛选:利用抗生素等对转化植物进行筛选;

流式细胞术在细胞迁移和免疫表型评估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术在细胞迁移和免疫表型评估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术

新流式细胞计数研究应用可对迁移细胞增加免疫表型分析,可对细胞迁移进行快速、

简便和可靠评价。BD Accuri ™ C6 Plus 是全新一代的个人流式细胞仪,在此平台上不必使用

细胞染色、计数微球和标准曲线,在试验台上就可执行测定。

在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期间(例如伤口愈合和肿瘤转移),细胞出现迁移。研究者通

过体外迁移试验理解细胞迁移的机制,并发现抑制或刺激因子。在传统的博伊登室试验中,

使用显微镜对迁移细胞进行人工计数或使用平板阅读器自动计数。这些方法耗费时间、精

力和材料,不能说明迁移细胞的本质或种类。

图1列出了新的流式细胞计数测定的工作流程。细胞样本半透膜中电镀。迁移细胞通

过多孔膜向接收孔中的化学引诱物移动,附到膜的底部。细胞分离后,直接在BD Accuri

C6 Plus 上捕获细胞进行体积计数。基于细胞浓度和总悬浮体积计算细胞总数。该过程较快,

且消耗样本量少。但与传统测定不同,可对剩余细胞进行洗涤,用抗体染色,并重新进行

分析,评价它们的免疫表型。

图一 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迁移实验的流程图

图2

细胞迁移和免疫表型联合评价

流式细胞术在细胞迁移和免疫表型评估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术

BD Accuri C6 Plus独特的不加压蠕动泵系统能准确监测每次运行牵引出的样本体积,

并可直接计算每µl中的样本浓度。这样计数更准确,且比使用显微镜的人工计数迁移细

胞要快的多。

图2显示该流式细胞计数测定是如何提高发现其他免疫表型数据的。用TFG-β处理

A549细胞,诱导上皮细胞向间叶细胞转变,一种已知可提高细胞运动性的过程。处理过

实验方案细胞表型检测

实验方案细胞表型检测
3、切记每测完一个样品必须保存(在开始检测时会提示你保存)。
(三)检测结果分析
(四)关机
1、在任意一个打开的文件下,在96孔样品格中任选一孔,载物台上放置
洗液(0.1%次氯酸钠),选择高速,运行2分钟
2、在96孔样品格中任选一孔,载物台换上去离子水,选择高速,运行2
分钟。
3、将去离子水的检测管一直留在载物台上。
BD公司
货号:
555596
CD105-PE
Serotec
公司
货号:MCA1557PE
HLA-DR-PE BD公司
货号
:555812
CD29-PE
BD公司
货号:
1.1.3主要仪器
CO2培养箱
离心机 超净工作台 显微镜
1.1.4主要耗材
50ml离心管、5ml/10ml移液管、1.5ml EP管。
1.1.5实验设计依据
1.2
1.2.1
1、将原培养液倒净,用移液管取D液10ml冲洗细胞,倒净,此操作重复洗2次;
2、用移液管吸取加入B液2ml,盖上培养瓶盖子,摇晃使B液均匀覆盖瓶底,待细胞从培养壁脱落下来;
3、用移液管吸取加入C液0.5ml,终止消化,再加D液10ml,吹打细胞制 成细胞悬液,将细胞悬液收集至离心管中;
通过传代培养, 我们可以得到相对纯的间充质干细胞, 参考国际细胞治疗协 会提出的间充质干细胞表型方面的标准,CD73CD9C和CD105阳性率不低于95%;CD45 CD34 CD11b CD19和HLA-DFffl性率不高于2%[1]。检测在传代过程中 的细胞的表型是否会发生变化。我们设计检测P4代、P6和P8代细胞表型。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设计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设计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设 计
汇报人:XX 2024-01-17
目录
• 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 • 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 •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 • 实验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 教学反思与改进方向
01
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免疫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免疫系统的组 成、免疫应答的过程和机制等。
熟悉免疫学常用技术和方法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和方 法,如抗原抗体反应、细胞免疫分析等。
能力目标
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免疫学实验的 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操作、数据分 析和结果解释等。
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 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 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02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项目
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感染性疾病的免
疫学检测等。
03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方法与技术
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分析(RIA)、时间分辨荧
光免疫分析(TRFIA)等。
03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个人防护
进入实验室前需穿戴好实验服 、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生物技术药物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

生物技术药物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
• 但在规范及指导原则方面,缺乏共识,实验方法也不统一
免疫毒性研究内容一
• 常规的免疫毒性指标包括:
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计数 球蛋白和白/球比值 补体水平 淋巴器官/组织的大体解剖 胸腺和脾脏的器官重量 免疫病理:胸腺、脾脏、引流淋巴组织
免疫毒性研究内容二
• 额外的免疫毒性试验(additional studies),如
%
免疫细胞表型检测
—CD4/CD8比例
Biblioteka Baidu
CD4/CD8
1.8 1.6 1.4 1.2
1 0.8
比 0.6 例
0.4 0.2
0
对照组
低剂量
中剂量
高剂量
图 猕猴iv 4周 LHRHA-PE38后外周血CD4/CD8比例
免疫毒性试验结果分析
• 统计学意义与生物学意义(尤其单一指标) • 变化程度 • 与剂量/暴露关系 • 与拟用临床剂量的关系 • 疗程关系 • 涉及动物种属数量和受影响的终点 • 可能继发于其他因素 (e.g., stress,) • 可能的细胞靶点和(或)作用机制 • 引起这些变化的剂量与产生其他毒性的剂量关系 • 可逆性
免疫毒性/免疫原性
• 免疫毒性 是指受试品引起免疫抑制或增强、过敏反应或自 身免疫反应,可能与药理活性相关(如抗排斥药 物)或不相关(如部分抗肿瘤药物)。
• 免疫原性 指药物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的性质。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形态法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形态法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形态法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其中,细胞形态法是一种直接观察和描述细胞形态变化的方法。下面是该实验的步骤:

1. 细胞准备:收集需要进行实验的淋巴细胞,并将其分散在培养基中。

2. 细胞培养:将淋巴细胞悬浮液加入培养皿中,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使其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培养。

3. 处理因子添加: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可以在培养期间添加不同的诱导因子或抑制因子,以刺激或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

4. 细胞观察:在特定时间点(例如24小时、48小时等)取出培养皿中的细胞,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5. 形态描述:通过观察细胞的大小、形状、颜色、胞质和核的结构等特征,描述细胞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形态变

化。

6. 数据分析:根据形态观察结果,结合其他实验数据(如细胞计数、代谢活性等),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果解释。

通过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形态法,可以评估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并揭示不同因子对细胞形态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细菌耐药表型的检测_检验科工作经验

细菌耐药表型的检测_检验科工作经验

细菌耐药表型的检测_检验科工作经验

细菌耐药表型的检测(一)

1. 葡萄球菌

1.1 对β-内酰胺类药物

1.1.1 耐药机制

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机制。①产生添加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②大量产生灭活药物的β-内酰胺酶;

③内源性的PBP被修饰(modified intrinsic PBPs,MOD-SA)降低了与药物的亲和力。PBP2a由mecA基因编码,这个基因可能源自枯草杆菌,它所编码的PBP2a不但不与β-内酰胺类药物结合,而且能替代几种PBPs的功能,在细胞壁的合成中发挥转肽酶作用。带有mecA 基因的菌株可以是同质性的,在体外药敏试验中均表现耐药;也可以是异质性的,在体外试验中仅1/104-108个菌表现耐药。大量产生β-内酰胺酶引起的耐药,是由于酶打开药物中的β-内酰胺环,使药物失去了与靶位(PBP)结合的能力,也称做药物被灭活。MOD-SA型耐药是由于葡萄球菌原有的PBP1、2、4被修饰后降低了β-内酰胺类药物的亲和力。

表13-1 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葡萄球菌的苯唑西林表型分类

苯唑西林mecA基因机制borderlinea耐药抑制剂作用β-内酰胺类交叉耐药其它药物交叉耐药

R(同质性) + PBP2a - - + +

R(异质性) + PBP2a ±- + +

S - 产生β-内酰胺酶增加+ + - -

R/S - PBP1、2、4被修饰+ - - -

a:borderline耐药表型:稀释法中,苯唑西林MIC在2-8ug/ml 之间,无明确终点;扩散法抑菌圈直径10-13mm,边缘不整齐。

211009812_人工智能辅助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表型的应用研究

211009812_人工智能辅助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表型的应用研究

4924重庆医学2022年12月第51卷第24期㊃智慧医疗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1-8348.2022.24.028

人工智能辅助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表型的应用研究*

贾晓冬1,2,3,汲珊珊3,刘蕊2ә,楚玉兰3

(1.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300070;2.天津医科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学院300121;

3.天津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300392)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人工智能(A I)模型,评价A I辅助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 F C)检测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L S)免疫表型方法的可行性㊂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对2020年6-7月天津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收集的1263例患者外周血样本T淋巴细胞(C D3+㊁C D4+㊁C D8)㊁B淋巴细胞(C D3-C D19+)及N K细胞(C D3-C D16+C D56+)进行检测,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多维数据聚类算法,应用聚类算法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淋巴细胞免疫表型自动判定和统计分析,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㊂结果经与人工分析结果比较,1263例人工分析数据中有1199例通过A I分析一致性检测的通过比例为94.93%㊂诊断结果差异项经高年资医师复核后与A I诊断结果一致㊂A I单个样本平均分析时间为(1.36ʃ0.25)s,较传统人工分析提高约50倍以上㊂且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㊂A I分析方法质控的重复系数为2.8331%,95%置信区间:2.7268%~ 2.9481%,均在临床可接受临界值(ʃ5%)范围内,表明A I分析可快速检测出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各亚群百分比,且重复性好㊂结论初步建立的A I辅助M F C检测L S免疫表型模型重复性好,分析速度快,准确率高,已基本满足了临床使用需求,可用于基于6色抗体组合方案辅助M F C检测人外周血L S百分比的检测㊂[关键词]人工智能;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亚群

CART临床试验操作常规

CART临床试验操作常规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

临床治疗试验操作常规

CAR-T 技术是将抗原抗体的高亲和性和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相结合,构建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通过一定途径将编码嵌合抗原受体的基因插入到T淋巴细胞,使T淋巴细胞表达这种嵌合抗原受体,然后经体外扩增这种基因修饰过的T细胞,输入到体内,CAR-T 细胞在体内特异性识别靶抗原,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T细胞活化扩增以及分泌细胞因子,以非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的方式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对肿瘤而言,构建肿瘤相关抗原嵌合抗原受体,转入T细胞后使其表达嵌合抗原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从而激活T细胞发挥细胞免疫作用,清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CART技术主要应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的肿瘤。

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主要有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这3类疾病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放化疗配合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些方法虽可达到缓解,但是容易复发,对难治性和复发性恶性肿瘤效果差,患者耐受性差,易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性疾病等。而CAR-

T 技术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使T细胞表面成功表达肿瘤相关抗原的

受体,能够特异杀伤肿瘤细胞,不会引起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性疾病,毒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同时对难治性和复发性恶性肿瘤效果显著。CD19特异性表达在B细胞表面,并且持续表达在B系细胞分化的各个阶段,超过95%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均有CD19表达。因此构建识别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19 通过识别CD19杀伤靶细胞,可以达到治疗绝大多数B系肿瘤的目的。

基于细胞表型异常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前体B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基于细胞表型异常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前体B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文章编号(A rticle I D ):1009-2137(2005)04-0557-06

・论著・

基于细胞表型异常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

前体B 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吴铭,孙雄飞,徐肇明,张新友,李富荣1

,王兴根1

,陈晓琳,

林海清,文鸿光,孙璇,宋通微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1

中心实验室流式细胞仪室,深圳518020

摘要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细胞表型异常的流式细胞术以检测急性前体B 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对35份p re 2curs or 2B 2ALL 病人骨髓和19例正常对照骨髓应用B I O M E D 21推荐的5种3色抗体组合(TdT/CD10/C D19,CD10/CD20/C D19,CD34/C D38/CD19,C D34/CD22/C D19和CD19/CD34/CD45)进行了流式免疫分型,以确定前体B 细胞正常和异常抗原表型流式图形特征。在35例患者中初诊病人13例,完成诱导缓解后的病人15例,完成巩固治疗的患者7例。应用不同比例的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和带有CD34/C D38/CD19阳性白血病细胞进行了系列稀释试验。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中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了3群CD19阳性细胞,代表了B 细胞的3个连续成熟阶段。在p recurs or 2B 2ALL 患者中这3群细胞消失,代之以大量的白血病细胞,而这些白血病细胞的表型特征与正常B 细胞不同。当病人获得完全缓解时,这3群细胞会重新出现,而且具有与正常CD19阳性细胞几乎相同的表型特征。用5组3色抗体组合检测病人时,初诊患者12/13(92.3%)可检出抗原表型异常,也即在0.01%的敏感性水平每个患者至少有1种抗体组合的异常。在本研究初诊病人中这些抗体组合的异常频率:CD10/C D20/CD19为8/13(61.5%);CD34/C D38/CD19为5/13(38.5%);CD10/TdT/C D19为4/13(30.8%);C D34/CD22/C D19为3/13(23.1%);CD34/C D45/CD19为2/13(15.4%)。刚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抗原表型异常的检出率为5/15(33.3%),其中初诊和缓解时同时检出异常者3/8(37.5%)。稀释试验表明,从1∶1至1∶400000的范围,流式细胞术检出与已知加入的CD34/C D38/CD19阳性白血病细胞数有良好的线性相关(r =0.80,P <0.05)。结论:B I O ME D 21协作组建

细菌药敏试验及其耐药表型检测

细菌药敏试验及其耐药表型检测
如果青霉素的药敏结果出现以下情况,需 要做诱导β-内酰胺酶的检测 : MIC ≤0.12 µg/ml Zone diameter ≥29 mm
诱导β-内酰胺酶试验
苯唑西林 (诱导剂)
-接种纯菌落于琼脂上 (例如,BAP,
MHA) ;
-贴ß-内酰胺类纸片 (例如,苯唑西林,
头孢西丁);
-孵育过夜;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纸片法,出现以下一种情况即可怀 疑该菌株产生ESBL (筛选阳性):
• 头孢泊肟≤17mm • 头孢他啶≤22mm • 头孢噻肟≤27mm • 头孢曲松≤25mm • 氨曲南 ≤27mm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纸片法(表型确认试验) 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克
32 128 512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药代动力学: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效学: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时间依赖型(%T>MIC〕: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 浓度依赖型(AUC/MIC比率〕:AGS, FQ 这些参数可用于计算具有最佳药效的给药方案
MIC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
Log2. MIC R I
百分位菌株的MIC值 单纯比较MIC50,MIC90是片面的,还要同时看平均
MIC及MIC范围 同时结合R,I,S,(不同药物血浓度不同,安全范
围不同)
细菌耐药机制
细菌耐药机制主要有四种: 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钝化酶和 修饰酶;

表型分析实验方案

表型分析实验方案

一、常规指标

稻瘟菌菌落生长速度测定

挑取活化好的稻瘟菌菌落边缘大小一致的菌块转移至淀粉酵母培养基正中央,倒置培养5 d、7 d后分别测量菌落直径,10 d后菌落照相。实验进行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稻瘟菌产孢量统计

稻瘟菌在米糠培养基上生长7-10 d待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基后,用无菌的载玻片刮去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25℃光照产孢2 d后,用无菌水冲洗表面的孢子及分生孢子梗,擦镜纸过滤得到孢子悬浮液,定容到相同体积后在血球计数板上统计每皿分生孢子的数量。实验进行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稻瘟菌致病性测定

大麦离体接种:取7天叶龄的健康大麦叶片置于保湿处理的9 cm 培养皿中,将产孢培养基上的菌丝块用打孔器打孔后接于大麦叶片上,接种后置于20℃~28℃的保湿筒内避光保湿,24 h后移至24℃~26℃温室中光照、保湿以促进发病,5-7 d后调查大麦发病情况。

水稻活体接种:用塑料花盆盛装较为蓬松且肥沃的土壤育苗,以尿素和过磷酸钙作基肥,出苗后追施两次尿素,以使稻苗生长嫩绿,以利于发病。待水稻长至三叶一芯期时将塑料花盆移入接种筒内,采用空压机连接喉头喷雾器喷雾接种,稻瘟菌分生孢子浓度控制在1.0 - 2.0×105个/mL。水稻接种后置于20℃~28℃的保湿筒内避光保湿,24 h后移至24℃~26℃、空气湿度为80%的温室中促进发病,接种后7-10 d,参考国际水稻叶瘟分级标准,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采用目测法观察并记载各品种发病等级。若同株叶片上出现不同发病等级,以最高发病等级代表该品种的发病等级。

比较四种不同来源巨噬细胞诱导方案

比较四种不同来源巨噬细胞诱导方案

比较四种不同来源巨噬细胞诱导方案

为探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人多能干细胞(hPSC)、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和人白血病细胞系THP-1 这四种来源巨噬细胞诱导方案的区别,我们通过监测不同诱导条件下巨噬细胞表型分子及其功能形态,确定这四种来源巨噬细胞的功能。

实验方法:选择上述四种来源巨噬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形态观察;②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表型分子进行检测。

实验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成巨噬细胞实验方案

1、实验Protocol

注释:免疫磁珠纯化CD14 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成巨噬细胞

2、实验结果展示

(1)磁珠分选纯度流式鉴定结果图

磁珠分选前PBMC中单核细胞占比10%,分选后CD14阳性率为85.8%,代表磁珠分选技术可以获得高纯度的CD14单核细胞,如下是结果图:

注释:黑色为同型对照,红色的峰代表样本管

(A:分选前PBMC样本B:分选后阴性成分C:分选后阳性成分)

(2)巨噬细胞形态特征结果图

细胞培养24h之后,大部分开始贴壁,细胞体积仍然比较小,少部分开始伸出伪足;培养到第3天,细胞体积增大,伪足开始变得明显;培养到第6天,伪足没有进一步增加或者伸展,细胞贴壁牢固,体积开始进一步增大,较大的细胞直径可达40-50微米,形状从不规则逐渐变成椭圆形,大部分细胞呈煎蛋状,小部分细胞呈梭型,培养液中的悬浮细胞与第三天相比没有什么区别。

注释:从左到右依次是培养d1、d3、d6结果图

(3)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结果图

a:巨噬细胞培养到第7天,进行吞噬功能检测,流式细胞仪显示,巨噬细胞阳性率为46%,在数量上稍微减少,根据细胞的状态和贴壁生长方式可以判断基本上是巨噬细胞;

浆细胞疾病免疫表型分析(朱明清)

浆细胞疾病免疫表型分析(朱明清)

浆细胞疾病免疫表型分析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朱明清

浆细胞疾病分类

•多发性骨髓瘤(MM)•

其它疾病

•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MGUS)

•冒烟型骨髓瘤 (SMM)•孤立性浆细胞瘤

»骨»髓外

•原发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淀粉样变性(AL)•重链病

•POEMS 综合征/ 骨硬化性骨髓瘤 • I 和 II 型冷球蛋白血症 •轻链沉积病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 )是恶性浆

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骨髓瘤,是B细胞起源的,骨髓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累,并伴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出现及沉积为特征的一种衰竭性、不可治愈的恶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而且对细菌性感染的易感性增高,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误诊率高达84%-85%。

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概况

临床表现

•骨髓中异常浆细胞:骨质破坏(骨痛,骨折,高钙血症) 贫血(头晕乏力) 产生大量的异常蛋白

正常免疫球蛋白产生减少•异常蛋白质:血液粘滞度增高(头晕,手足麻木)

蛋白尿

肾功能不全

淀粉样变

•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反复感染

•高钙血症:乏力,恶心,呕吐,神智异常,影响肾功能

•淀粉样变:可以影响全身各个器官,主要为肾脏,心脏以及消化道等

球蛋白异常:增高或减低 蛋白尿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步骤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鉴定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和尿免疫固定电泳24小时尿轻链定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表型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品

名称: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猴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P4、P6、P8细胞1.1.2 主要试剂

B液自配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D液自配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血清新西兰胎牛血清(特级) 上海依科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IgG-FITC BD公司货号:555748

CD19-FITC BD公司货号:555412

CD34-FITC BD公司货号:555821

CD44- FITC BD公司货号:

CD31- FITC BD公司货号:

IgG-PE BD公司货号:555749

CD11b-PE BD公司货号:555483

CD45-PE BD公司货号:555388

CD73-PE BD公司货号:550257

CD90-PE BD公司货号:555596

CD105-PE Serotec公司货号:MCA1557PE

HLA-DR-PE BD公司货号:555812

CD29-PE BD公司货号:

1.1.3 主要仪器

CO2培养箱

离心机

超净工作台

显微镜

1.1.4 主要耗材

50ml离心管、5ml/10ml移液管、1.5ml EP管。

1.1.5 实验设计依据

通过传代培养,我们可以得到相对纯的间充质干细胞,参考国际细胞治疗协会提出的间充质干细胞表型方面的标准,CD73、CD90和CD105阳性率不低于95%;CD45、CD34、CD11b、CD19 和HLA-DR阳性率不高于2%[1]。检测在传代过程中的细胞的表型是否会发生变化。我们设计检测P4代、P6和P8代细胞表型。1.2 实验方法

1.2.1细胞消化

1、将原培养液倒净,用移液管取D液10ml冲洗细胞,倒净,此操作重复洗2 次;

2、用移液管吸取加入B液2ml,盖上培养瓶盖子,摇晃使B液均匀覆盖瓶底,待细胞从培养壁脱落下来;

3、用移液管吸取加入C液0.5ml, 终止消化,再加D液10ml,吹打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将细胞悬液收集至离心管中;

1.2.2 流式检测方法

1、收集细胞,1000rpm离心5min,用D液洗一次,过滤;

2、用适量D液将细胞重悬,100μl每管分装到1.5mlEP管中,每管细胞不少于用1×105,在每管中加入4μl要检测表型的抗体,室温避光放置30min;加入1mlD液混匀,离心弃上清,再用1mlD液混匀,离心弃上清,每管加入

350-500μl D液重悬,移入流式管待测即可;

3、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值,每管计数3000-10000个细胞;

4、分析数据。

1.3 C6操作步骤

(一)开机

1、启动控制计算机,进入软件,此时信号灯为红灯,显示还没有与C6连接。

2、检查四个液体容器,如有需要,则先充满液体或清空废液。

3、启动C6前方的电源按钮,此时信号灯变为黄色,显示C6正在启动,等待3分钟左右直至信号灯变绿,显示C6已经连接并就绪。

4、在载物台上放置一个空管,点击控制Backflush按钮,可以看到少许液体流出来。

5、在96孔样品格中任选一孔,载物台换上去离子水,选择高速,10分钟,点击RUN。(激光器预热)

6、该孔因为收集了数据变成蓝色,点击Delete Sample Data删除。至此启动步骤已完成,可以开始检测样品。

(二)检测样品

1、将样品依次置于载物台上。

2、在96孔样品格中选择不同的位置,依次命名。

3、设定检测停止的条件:

(1)无限制,手动点击停止;(2)收集了多少个点停止;(3)收集了多少时间停止;(4)收集了多少体积液体停止。(2—4可复选,达到任一设定指标就会停止)。

4、设定进样速度:慢速,中速,快速或者自己设定。

5、设定阈值(一般不变,FCS-H>80000)。

6、点击RUN。

注意事项:1、样品之间无需用去离子水冲洗,但是当你完成所有样品检测后,

必须运行清洗程序(Instrument菜单下cleaning fluid cycle)。

2、若发生堵塞(观察每秒钟细胞数),则运行Backflush,再用去

离子水冲洗2min。

3、切记每测完一个样品必须保存(在开始检测时会提示你保存)。

(三)检测结果分析

(四)关机

1、在任意一个打开的文件下,在96孔样品格中任选一孔,载物台上放置洗液(0.1%次氯酸钠),选择高速,运行2分钟。

2、在96孔样品格中任选一孔,载物台换上去离子水,选择高速,运行2分钟。

3、将去离子水的检测管一直留在载物台上。

4、按一下C6前方的电源按钮关闭C6,此时信号灯为黄灯,显示C6正在关闭,关闭的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

5、退出控制软件,不用保存之前清洗步骤所收集的数据。关闭电脑。

注意:与BD FACSAria不同,C6的关机程序所作的一系列相关步骤都是自动的,不需要与控制计算机相连接操作,C6与电脑控制软件相对独立,所以后面两个步骤(关闭C6和退出控制软件)无关先后。

细胞因子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品

名称: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猴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P4、P6、P8细胞培养上清

1.1.2 主要试剂

B液自配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D液自配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血清新西兰胎牛血清(特级) 上海依科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无血清培养基 Loza

人白细胞介素2酶联免疫分析上海泛柯

人白细胞介素6酶联免疫分析上海泛柯

人血小板生成素酶联免疫分析上海泛柯

人α干扰素酶联免疫分析上海泛柯

人肿瘤坏死因子α酶联免疫分析上海泛柯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酶联免疫分析上海泛柯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酶联免疫分析上海泛柯

1.1.3 主要仪器

CO2培养箱

离心机

超净工作台

显微镜

酶标仪

洗板机

1.1.4 主要耗材

50ml离心管、5ml/10ml移液管、1.5ml EP管、移液枪。

1.1.5 实验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