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 (4)

合集下载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费翔的一曲《故乡的云》曾唱红了大
江南北,唱出了诸多游子的心声。中国 是一个诗的国度。而思乡是中国文学的 主题之一,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 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脍炙人口的 行旅诗:《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 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后两首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洒下敌敌畏,不知死多少。
示例:这种篡改经典,恶搞 诗词的做法是对经典文学作 品的亵渎。
• 3. 请同学们先组内交流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再推举代表全班展示,不求重复。其他同学倾听、 共同积累评价。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北诗

环环
归 雁 洛 思 念 和 下游开阔、
固 山


言 律
春 相 扣 。 阳 边 。 ”同情
秀丽的早春 寓 情 于 景色,表达 景、

诗季
了自己无比热爱江南山 情 景 交水和旅途中 融、旅
怀念家乡及 亲人的思想
感情。
直抒胸

天净 元
沙曲 ·秋 四

思大
家、




散 曲深 ( 小秋 令)
28 字 , 分为 上下 阙。
• 3.请根据你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画一幅画。
•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或个性选择其 中一题进行大胆的想象习作。
代表分别展示。 1.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并想象两首诗歌所 描写的画面。
2. 两首诗歌的结构怎样?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哪 些关键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写作手法上有 哪些共同点?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4.《次北固山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会诗歌大意。

2、通过合作与探究,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3、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体悟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疏通诗意,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领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具准备:PPT五、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诗,一说起唐朝的诗人,同学们恐怕立马会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这些大名鼎鼎的诗人,其实唐朝诗人远不止这些代表人物,还有我们今天学习的诗人王湾,虽然王湾留下来的代表作很少,但是他却凭借《次北固山下》在唐代文学界站稳了脚跟,进而引出课题《次北固山下》。

2.知诗人解诗题作者:王湾是唐代诗人,诗歌流传不多,但是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解诗题,提示同学根据注释,理解“次”,“北固山",然后明确: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3)关于律诗的文体知识,律诗的特征:共有八句,二,四,六句押韵,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

3.诵读诗:听朗读并指导学生朗读,提出要求:大声朗读,正确流利,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学生自由读,点名朗读,请同学评价。

4.知诗意根据重要词语解释并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诗句,请同学依次翻译每一句话,最后明确句子的翻译。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春潮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水面十分宽阔,江上和风吹拂,船帆高高悬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

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有关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思乡旋律。

3. 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2. 初步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过程《次北固山下〉一、导入新课由学生齐背前两首诗。

二、走近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生卒年不详。

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

其诗流传不多。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等。

三、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

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

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四、文体知识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律诗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律诗。

(引导学生标注每一联的名称)五、新课学习(一)初读诗歌感受诗韵美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诗作的思想感情。

朗读提示:“潮平/两岸/ /阔,风正/一帆/ /悬"海日/生/ /残夜,江春/入/ /旧年”。

/代表长顿,/ /代表短顿,“阔"和“生”是单音节,语言节奏不能读错。

同时,对仗句上下句的词语音节应一致。

第4课《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目的】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2、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导入新课(师指名生背诵上节课学过的两首诗)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上节课学习的经验,继续学习本课的后两首诗歌吧。

二、学习《次北固山下》1.预学展示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了课外查找后两首诗的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的任务,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查找的资料有哪些。

(1)师指名不同学生分享自己查找的成果。

(2)师总结整理,最后归纳明确。

课件出示: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其诗流传不多。

有文献记载:“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代表作有诗歌《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写作背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舟行至北固山下,目睹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于是吟成了这首诗。

2.结合资料,疏通诗意(1)生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课外讲解书,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尝试疏通诗歌的意思。

(2)师指名生尝试翻译诗歌,点评并指导,然后明确诗歌意思。

课件出示: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江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三、朗读指导1.学生听读,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次北固山下》试讲稿(附配套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次北固山下》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节奏,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感受诗歌开阔的意境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学难点:领会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三、诗歌导入教师提问学生:大家能想到哪些关于“思乡"的诗句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进而引出课题《次北固山下》四、初读1.解诗题:“次”:停泊,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题目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

2.点名读,指导节奏:“客路/青山/外"”海日/生/残夜3.主要内容:描写了冬未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

五、析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这首诗情感真切,意境广阔,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妙(一)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写了什么内容(“客路"延伸到青山之外,“小舟”行驶在绿水之间)2.联系自身思考,当你独自一人在外求学,难以回到家中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想念,怀念)3.设身处地想想,诗人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思念家乡,漂泊无)4.联系下文,哪些意象也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漂泊状态和思乡之情(乡书、归雁)5.指导朗读(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想象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2.“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的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3.小组赛读。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D:\次北固山下.mp3
理解诗意: 参照注释,同桌互解诗意。
译文: 游客路过险要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 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 恰好把帆儿高挂。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 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 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2、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 哪一句直接抒情?
再读诗歌,感受意境
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诗,边读边想象诗中 写景句的画面。
感受意境:
1、用自己的话描述“潮平还两 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3.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从哪些词语可见?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读出韵律,感受声韵美。 2.朗读诗歌,感受意境美,品味重点诗句, 体会作者情感。 3.背诵。
朗读中感受韵律:读准节奏、读出重音。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次北固山下》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 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三首,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代表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还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古诗有一定的阅读体验,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古诗鉴赏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联想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想象法:通过想象,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讲授法: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次北固山下》活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次北固山下》活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次北固山下》活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次北固山下》教案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背诵并默写全诗。

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北固山的风景图片,提问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你们会想到什么?"从而引出课题《次北固山下》。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洛阳(今属河南)人。

开元初任荥阳主簿,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

现存诗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时所作。

(三)解题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三)朗读诗歌(1)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全班齐读。

(四)理解诗意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小组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教师答疑解惑,重点讲解以下词语和句子: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新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优质课教学设计《次北固山下》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四时美景,抒发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古诗教学,重在让学生在诵读中体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通过诵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想象描绘诗歌中的情景之外,还要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中传达出的不同乡愁,探寻乡愁不同的原因。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会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寄寓的浓浓思乡之情;2.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疏通诗意、领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教学难点: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乡愁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也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咏颂不尽的话题,你知道哪些关于思念家乡的诗词名句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是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穿越历史的长河,去体会千年之前一位游子的思乡之情吧。

【走近作者】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

其诗流传不多。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背景资料】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首诗是诗人中进士次年出游吴地(今苏州一带)时,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时所作。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欣赏这首诗的美。

2. 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一些典故和意象。

2.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刻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2. 讲解法:对诗歌中的典故、意象和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音乐《乡愁》听完这首歌曲,大家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如:思乡情怀)2. 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诗人,面对长江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思乡之情啊!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板书课题)二、读通读顺1. 自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读,纠正字音及节奏(师生就长句如何读留听录音)。

3.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听?(配乐朗读)4. 集体背诵。

三、理解诗句1.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有不理解的字词,互相讨论。

2. 质疑: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交流解答。

3. 了解诗意后,请同学们默写课文。

然后互相对照,查看彼此的正误及理解程度。

4. 就各自不太理解的诗句提出疑问,然后学生间讨论解答。

或者由老师解答。

5. 共同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并尝试背诵诗句。

6. 请同学们试着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学生齐背课文。

7. 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如:我懂得了什么是思乡之情;我了解到了古代诗词的魅力所在等等。

)8. 你认为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思乡之情的词是哪一个?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乡书"、“归雁”等词均与“乡愁"有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4次北固山下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4次北固山下 教案

低吟浅唱感诗意起承转合有章法——《次北固山下》讲学稿学习目标:⒈反复吟诵,感知诗意。

⒉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基本章法。

学习重点:吟诵诗歌学法指导:反复诵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根据诗的平仄规律,吟诵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课堂上采用诵读、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基本章法。

资料助读:⒈有关吟诵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

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

因而吟诵也是汉语诗文的活态。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公认的中国文化独特魅力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吟诵规则(初级):1.平长仄短。

此指格律诗文的音步所在,即二、四、六字(词中一字逗当不计)中的平声长。

此外平声韵脚当长。

其余的字,原则上都是短的。

2.依字行腔。

中国所有的传统音乐都称依字行腔,而唯有吟诵最严。

吟诵力求把每个字的涵义表达得最清楚,所以与字音最贴近。

因此,吟诵调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易学易记。

3.文读语音。

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

南方方言各有文读语音系统。

北方也有,而又以入声字的处理最为突出。

综合以往的情况,可知当代的新吟诵,也须文读。

主要是入声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声字要吟短音。

押韵的字要尽量按平水韵发音,不可不使押韵。

平仄不可混,如看、叹等字,要吟平声。

其余如车读如驹等,因与吟诵调关系不大,似可不必太严。

符合此三条要求的,方为吟诵。

掌握此方法的人,可以吟诵任何作品。

⒉律诗的基本章法——“起承转合”起、承、转、合,即起始、承接、转折、收合。

“起”即一首诗的起句,即起事,或交代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等,可引出下文。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 诵读诗歌,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 体味诗歌意境,领会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把握与体味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三座高峰,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口,源远流长。

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成为了诗人吟诵歌咏的对象,并借此抒发思想情感。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次北固山下》(板书)。

二、了解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优质课一等奖

次北固山下优质课一等奖

四、悟感情
诗人借景抒情,描绘了长 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 蕴含了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 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淡淡的思 乡愁情。
整体感知
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
知识点归纳
1、诗歌中直接表达思想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 的乡思愁绪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诗歌中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胸 宽阔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诗人离乡已久,尚不能归,看到此景, 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 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
6.全诗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叙事,颔联和颈联写景,尾 联抒情,四联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课堂练习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 象的语言,描绘 “潮平两岸阔,风 正一帆悬。”所展 现的画面。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 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随之 开阔。潮平而无浪,江风和顺而不猛,船 帆端端正正地悬挂着。近看可见江水碧绿, 远望可见两岸空阔。(两句诗气势逼人, 意境豪阔)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诗人为什么 要特别提到“潮平”?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阔”是潮平的结 果,“潮平”又为下句中的“江春”一语作铺 垫。
3.“风正”能不能改成“风顺”?“风正”和 “帆悬”有什么关系?
不能,“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光 “风顺”还不能保证一帆悬。风顺”只说明了 风的方向,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 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 而“正”字包含了“顺”与“和”的内容。
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 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呈 露春意。
思念故土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 望北飞的鸿雁啊给我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三、品析古诗语言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 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 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教学重难点: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古代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游走在外的人很久才能回一次家,于是,思乡便成了旅人们的一大特色,也成为了古代诗歌的一大主题。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次北固山下》,让我们一同去感受王湾的思乡之情吧。

(二)检测预习:1、解题: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2、介绍作者: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3、诗歌常识:(1)诗歌通常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

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近体诗。

(2)古体诗: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并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绝句是四句两联,律诗是八句四联。

(3)律诗的特征:共有四联(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四、六句押韵。

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

(三)整体把握:过渡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朗读环节。

1. 一读正字音。

2. 二读正节奏。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 自由朗读。

4.齐读课文。

5.三读,译读全文。

译文:一条弯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边,山前澄清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

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阔宽,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4课《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1.感受诗歌,掌握有关作者王湾的文学常识,了解律诗的文体知识。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

3.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重点)2.背诵并默写全诗。

(重点)3.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今天让我们走进王湾的乡愁。

乡愁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也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咏颂不尽的话题,你知道哪些关于思念家乡抒发乡愁的诗词名句呢?@1学生交流。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汉乐府民歌《悲歌》)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其二)】4.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宋﹒李清照《菩萨蛮》)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唐﹒司空图《漫书五首》)【作者简介】王湾(约693年—约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余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

诗人王湾是开元初年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为江南清丽的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

这首诗是诗人在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次北固山下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次北固山下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次北固山下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次北固山下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这是次北固山下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肖琳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肖琳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次北固山下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予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学习欣赏古诗。

导入新课:古代交通不发达,许多骚人墨客常年不能返乡,所以思乡之情成了古诗的一大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次北固山下》,体会王湾的思乡之情。

一、初读课文,划分节奏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再读课文,用自己语言描绘诗歌旅客要走的道路啊,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船在江水上前行。

潮水上涨,与岸平齐,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船帆悬于桅杆。

当残夜还未消退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满怀思念的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的鸿雁啊,拜托你把信儿捎带到洛阳那边。

三、三读课文,赏析诗歌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写船上所见之景。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平”“阔”“正”“悬”四个字炼的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潮平”又为颈联中“江春”一语做铺垫。

“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四、四读课文,概括主题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五、写作特色情景交融,词语准确传神。

作业:1、背诵这首诗;2、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景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首古诗。

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鉴赏诗句把握诗歌意境。

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直接导入解题,《次北固山下》“次”即停宿。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北临长江。

把船停泊在北固山下(看到的景象)。

作者作品王湾,唐代诗人,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

生卒年不详。

其诗流传不多。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背景: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

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

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律诗:起源于南朝,成熟于盛唐时期。

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第一联称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初读感知自由朗读两遍;听读,注意划分节奏;明确重点字音,齐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再次齐读;赏析诗歌首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景色?首联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写了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的景色。

首联点题。

先写“客路”,再写“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颔联所写的景色?[答题思路]①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一般找出事物名词即可。

②析特点,结合这些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

③明情感,理解诗句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情感。

④绘画面,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生动地描绘画面,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两岸齐平了。

顺着风,船帆高高地悬挂,小船在平阔的江面上行驶着。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达到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效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4)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4)
标题解说
思考:题目中“次”、“北固山” 分别什么含义?
诗题中的“次”字意思是“停宿”。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 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 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风景所吸引,写下了 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 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 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 乡愁的。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妙处在于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请结合句意简要赏析。
潮水涨满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 中的大景;这时,一页白帆顺风而来,这 是眼中的小景,“一帆”以小景衬大景, 突出了江面的开阔。
3.“风正一帆悬”中的“悬”字,用得极妙, 请简析。
“悬”意思是“笔直地高挂”,作者以小景 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 景。
理解诗意
【译文】 旅人前行的路在北固山之外,行舟在碧绿的 江水之中。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 开阔,和风顺江吹来,一只船帆高高挂起。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 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 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解读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 路、行 舟: 点出在旅途之中。点名诗人 行踪暗含旅途奔走之苦 青 山、绿 水:描写风景,青山与绿水掩 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
解读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画“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描画画面: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
江面十分开阔。正是顺盛行船,一页白 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作者简介
王湾(693~751) 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开 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 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 成,共200卷,名为《群书 四部录》。《全唐诗》 存诗十首。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精美课件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精美课件

2 任
格 律

常 识格而得名,有五言 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 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 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2 格律常识
题目:次北固山下 首联: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 任
合 作

探 究
4 合作探究
问题一
1.结合注释理解 诗意,并试着用 自己的话说出来。
问题二
2.诗的四联写了 什么内容,四联 之间有什么联系?
问题三
3.“潮平两岸阔,风 正一帆悬”是诗人 在何时何地见到的 景象?请简要赏析。
问题四
请从炼字的角度 赏析“阔”和 “悬”。
4 合作探究
含处炼这夜说 的,字两,说 哲并上句江“ 理说的诗春海
1986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 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这首 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4 合作探究
7.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
诗人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宿时所看到 的两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之情。
5 课堂小结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绿水前
观景
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 海日残夜 江春旧年
思乡:北归大雁 捎书洛阳
早春景色 思乡之情





谢谢观看 下节课更精彩
问 题 五
。明精在入日
其妙用旧生
蕴之词年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这首诗蕴含了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 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淡淡的思乡愁情。
作业
1、与思念家乡有关的诗句,你还记得
吗?记录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2、背诵《次北固山下》。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课堂练习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 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 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 提示:找景物,析特 点,加想象。)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 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 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随 之开阔。潮平而无浪,江 风和顺而不猛,船帆端端 正正地悬挂着。近看可见 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 空阔。
听读感知
《次北固山下》.mp3
朗读感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品 读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意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
探 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讨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哲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解题,了解律 诗知识。
2.朗读古诗,了解诗意,赏析诗 句。 3.领会诗歌蕴含的哲理及诗人的思 想感情。
作者简介
王湾(693~751),洛阳 (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开 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 《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 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 诗坛亨名甚大。 《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 的一篇。
解题
次北固山下
住宿,此指停泊。
泊舟停宿在北固山下
律诗常识
•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 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常见的类型有五律, 七律和排律三种。
•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 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 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

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现春意,将赶走严冬。) 诗中蕴含了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给人积极进取,乐
析 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诗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情感 句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
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
诗人借归雁传递书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愁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