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 (4)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 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 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四、名句分析3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
次
()
Leabharlann Baidu
唐
北 固
王山
湾下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 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 ,唐代诗人。先天元年 (712)中了进士,以 后曾往来于吴、楚之间 ,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
1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 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 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 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 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 交融写作手法。
2.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你如何理解本句中蕴涵的 哲理?
(1)红日驱走黑暗------乐观 向上 (2)春意驱走寒冷-----乐观 积极 (3)新旧事物更替------体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次北固 山下》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次北固 山下》P PT
诗歌鉴赏
首联(1-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
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 呢?
这是诗人在船上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 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劳 苦之意。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 温馨、安适、恬静的 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 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屋 里的人们正聚在一起共进晚餐。
这是伏笔,与其他诗句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 作用:“他人有家我独无”,更添思乡之情。
诗歌赏析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西风, 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 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次北固 山下》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次北固 山下》P PT
背景链接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6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 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 吴、楚之间。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 之情而写下的。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借景抒情
(2)“风正一帆悬”里的“风正”可以 换“风顺”吗?
不能。悬的意思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意思, “风顺”只能表明风的方向,帆的形状不确保, 而“正”字包含了“顺”的内容。
思想感情
《次北固山下》描写诗人在船上的所见所思, 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他乡热切思念家乡、思念 亲人的思乡之情。
百度文库
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旅途奔波之意 恢弘阔大之景 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
“生”和“入” 还道出了流年似 水、岁月暗换的 人生感悟。
默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
(1)《次北固山下》四联各写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感情?
首联写作者已到北固山,但还要乘舟向前, 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展现了 一幅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美景
色;颈联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同 时又点明了时令;尾联借北归的大雁传递家书 来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夜将尽未尽之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海上升 起的太阳
夜晚还未消尽,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未逝,江面已 春意。
思念故乡的书信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北归的大雁
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 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
少一封书信到洛阳。
一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这是诗人在船上的想象,表明船到 了镇江之后,还要到别的地方去, 暗含奔波之苦。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首联“客路”点明自己身份:漂泊他乡的游 子,暗含思乡之情,交代写作背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写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 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 正正的高挂着。
作者通过描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 平浪静之景,体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
律诗:一种要求格律严格的诗
篇有定句(每首八句)
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
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每两句为一联 ,计四联,第一联 称为首联,第二联称为颔联,第三联为 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二、三两 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 偶句。
次北固山下 (五言律诗)
王 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冬末春初,连夜
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
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那江上景物 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诗人通 过描绘新旧更替的自然现象,告诉了我们新事 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道理,体现了诗人乐观、 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解题
思考:
题目中“次”、“北固山” 分别什么含义?
【名师教与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学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首联写作者已到北固山,但还要乘舟向前,暗含 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展现了一幅平野开阔、大江直 流、波平浪静的壮美景色;
颈联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同时又点 明了时令;
尾联借北归的大雁传递家书来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4 任
合 作
务
探 究
4 合作探究
问题一
1.结合注释理解 诗意,并试着用 自己的话说出来。
问题二
2.诗的百度文库联写了 什么内容,四联 之间有什么联系?
问题三
3.“潮平两岸阔,风 正一帆悬”是诗人 在何时何地见到的 景象?请简要赏析。
问题四
请从炼字的角度 赏析“阔”和 “悬”。
4 合作探究
含处炼这夜说 的,字两,说 哲并上句江“ 理说的诗春海
4 合作探究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 何地见到的景象?请简要赏析。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 江之中。“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 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颈联中“江春”句作 铺垫。
4 合作探究
4.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阔”和“悬”。
“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 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渺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恢 弘阔大的境界;
第4课《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
年级上册
次北固山下
【教学目的】
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2、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导入新课
(师指名生背诵上节课学过的两首诗)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上节课学习的经验,继续学习本课的后两首诗歌吧。
二、学习《次北固山下》
1.预学展示
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了课外查找后两首诗的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的任务,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查找的资料有哪些。
(1)师指名不同学生分享自己查找的成果。
(2)师总结整理,最后归纳明确。
课件出示: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其诗流传不多。有文献记载:“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诗歌《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写作背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舟行至北固山下,目睹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于是
吟成了这首诗。
2.结合资料,疏通诗意
(1)生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课外讲解书,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尝试疏通诗歌的意思。
(2)师指名生尝试翻译诗歌,点评并指导,然后明确诗歌意思。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试讲稿和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次北固山下》试讲稿(附配套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次北固山下》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节奏,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感受诗歌开阔的意境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三、诗歌导入
教师提问学生:大家能想到哪些关于“思乡”的诗句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进而引出课题《次北固山下》
四、初读
1.解诗题:“次”:停泊,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题目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
2.点名读,指导节奏:“客路/青山/外””海日/生/残夜
3.主要内容:描写了冬未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这首诗情感真切,意境广阔,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妙?
(一)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写了什么内容?(“客路”延伸到青山之外,“小舟”行驶在绿水之间)
2.联系自身思考,当你独自一人在外求学,难以回到家中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 (想念,怀念)
3.设身处地想想,诗人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思念家乡,漂泊无)
4.联系下文,哪些意象也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漂泊状态和思乡之情? (乡书、归雁)
5.指导朗读
(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想象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王湾
教学目标
朗读诗歌,明确诗中意象,体悟诗人情感
活动一:读诗歌,知诗意
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画面。
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 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暖的气息。旧年未尽,已是春天。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 掠过天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即驿道 青2 山: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 客路在青山之外,是诗人“行舟”要去的地方,到达镇江之后,诗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还要 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
活动三:理变化,读诗歌
画出诗歌的情感脉络图,并有感情朗读
叙事 平缓
开阔 高昂
低缓
低沉
昂扬向上
开阔 高昂
叙事 平缓
低沉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 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 了诗人乐观昂扬的精神以及淡淡的思乡之情。全诗用笔自 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 致。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
2、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 哪一句直接抒情?
再读诗歌,感受意境
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诗,边读边想象诗中 写景句的画面。
感受意境:
1、用自己的话描述“潮平还两 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3.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从哪些词语可见?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读出韵律,感受声韵美。 2.朗读诗歌,感受意境美,品味重点诗句, 体会作者情感。 3.背诵。
朗读中感受韵律:读准节奏、读出重音。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D:\次北固山下.mp3
理解诗意: 参照注释,同桌互解诗意。
译文: 游客路过险要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 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 恰好把帆儿高挂。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 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 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四首古诗。
(2)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感悟诗歌意境,提升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素养。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反复诵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收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作者简介
王湾(约公元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公元712年进士,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最有名气的当数今天要学的这首《次北固山下》。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1.全班齐读生字
2.古今异义
次北固山下古义:停留;今义:次序;等第。
乡书何处达古义:书信;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
3.文言句式
省略句:海日生(于)残夜点拨:省略介词“于”。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9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八、课堂小结
这首诗首联写诗人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 情;颔联写江上行船的情景;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 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 与首联呼应。整首诗借景抒情,不仅细致描绘了长江下游 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而且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 人的乡愁乡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 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18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九、拓展延伸
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限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 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歌。乡愁丰富了我们 的情感世界,乡愁诗歌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 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在你所 积累的诗歌中,哪些诗句抒写了乡愁?
19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7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 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叁
《次北固山下》
1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一、新课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 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 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 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 名于天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是俞珂沁,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这篇课文写的内容是:作者在次北固山下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后发出“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通过海上优美的景色,运用大雁等意象,表达了作者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说学生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通过本诗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的学习,感受诗歌的“三美”,让诗歌的美流入心灵,积淀成美好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诗歌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情感上,对思乡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体验法、欣赏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方面:第一,能说出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第二,能阐述本诗内容上的特点和美感;第二,能解释本诗语言上的特点和效果。
过程与方法方面:第一,能在理解本诗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探究的方法;第二,能在体会本诗情感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体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第一,能感受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第二,能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情感。
其中的教学重点是:能说出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是:能阐述本诗内容上的特点和美感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乡 书 何 处 达?归 雁 洛 阳 边。 思念故土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
一封家书到洛阳。
乡书:思念故乡的书信。达:到,送到。归雁:北归的大雁。
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更宽阔,这是春潮初升的景象。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什么是一帆悬? 悬: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能不能把“风正”换成“风顺”?
不能。“悬”是竖直高挂的样子。仅“风顺”还不足以 使“一帆悬”。风虽顺,若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一个“正” 字,兼包“顺”和“和”的意味。
唐代诗人你知道哪些?
诗人简介
王湾(693~751):唐代诗人。洛阳人。
《全唐诗》中存诗十首。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 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五言律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ຫໍສະໝຸດ Baidu归雁洛阳边。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 联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 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新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优质课教学设计
《次北固山下》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四时美景,抒发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古诗教学,重在让学生在诵读中体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通过诵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想象描绘诗歌中的情景之外,还要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中传达出的不同乡愁,探寻乡愁不同的原因。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会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寄寓的浓浓思乡之情;
2.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疏通诗意、领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教学难点:
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乡愁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咏颂不尽的话题,你知道哪些关于思念家乡的诗词名句呢?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是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穿越历史的长河,去体会千年之前一位游子的思乡之情吧。
【走近作者】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学目标
1.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体会诗歌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
3.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释疑解难,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诗以言志,歌从心起。”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学过很多绝句,如《春晓》、《静夜思》等,也学了《观沧海》这首乐府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律诗。
(播放情境课文)
二、作者介绍
王湾(约公元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公元712年进士,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最有名气的当数今天要学的这首《次北固山下》。
三.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全唐诗》。诗人家住洛阳,先天年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诗人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来,当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被那里开阔秀丽的景色吸引。此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情思,于是就有了这一千古名篇。
四.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理解大意。
2.播放情境课文(跟读版),指导并齐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1)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4次北固山下 教案
低吟浅唱感诗意起承转合有章法
——《次北固山下》讲学稿
学习目标:
⒈反复吟诵,感知诗意。
⒉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基本章法。
学习重点:吟诵诗歌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根据诗的平仄规律,吟诵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课堂上采用诵读、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基本章法。
资料助读:
⒈有关吟诵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因而吟诵也是汉语诗文的活态。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公认的中国文化独特魅力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吟诵规则(初级):
1.平长仄短。此指格律诗文的音步所在,即二、四、六字(词中一字逗当不计)中的平声长。此外平声韵脚当长。其余的字,原则上都是短的。
2.依字行腔。中国所有的传统音乐都称依字行腔,而唯有吟诵最严。吟诵力求把每个字的涵义表达得最清楚,所以与字音最贴近。因此,吟诵调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易学易记。
3.文读语音。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南方方言各有文读语音系统。北方也有,而又以入声字的处理最为突出。综合以往的情况,可知当代的新吟诵,也须文读。主要是入声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声字要吟短音。押韵的字要尽量按平水韵发音,不可不使押韵。平仄不可混,如看、叹等字,要吟平声。其余如车读如驹等,因与吟诵调关系不大,似可不必太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
次北固山下
住宿,此指停泊。
泊舟停宿在北固山下
律诗常识
•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 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常见的类型有五律, 七律和排律三种。
•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 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 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
赏
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现春意,将赶走严冬。) 诗中蕴含了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给人积极进取,乐
析 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诗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情感 句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
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
诗人借归雁传递书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愁情。
课堂小结
这首诗蕴含了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 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淡淡的思乡愁情。
作业
1、与思念家乡有关的诗句,你还记得
吗?记录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2、背诵《次北固山下》。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听读感知
《次北固山下》.mp3
朗读感悟
次北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品 读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意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
探 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讨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哲理
课堂练习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 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 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 提示:找景物,析特 点,加想象。)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 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 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随 之开阔。潮平而无浪,江 风和顺而不猛,船帆端端 正正地悬挂着。近看可见 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 空阔。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解题,了解律 诗知识。
2.朗读古诗,了解诗意,赏析诗 句。 3.领会诗歌蕴含的哲理及诗人的思 想感情。
作者简介
王湾(693~751),洛阳 (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开 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 《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 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 诗坛亨名甚大。 《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 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