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顶盖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合集下载

汽车顶盖设计及生产工艺流程

汽车顶盖设计及生产工艺流程
◆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棚设计
7)顶棚和前后风挡玻璃配合 和挡风玻璃间隙一般在3mm;
◆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棚设计
8)顶棚和天窗的配合 天窗密封条一般要压住顶棚周边10mm,开口尺 寸根据天窗的要求确定。顶棚天窗开口的边缘 距离天窗密封条距离为1.5—2.0mm。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PU板基材顶棚结构:
顶棚结构示意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PU板基材顶棚生产工艺: 主要工艺有:干法和湿法。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PU板基材顶棚生产工艺:
1 .干法工艺流程: { 底层无纺布→放卷→撒玻纤→撒粉→放PU板→撒玻纤→撒粉→预热→加热→复合 →冷却→收板→基材 }+面饰层 → 烘烤 → 冷漠成型 → 修边 → 压铆灯固定框 → 安装附件 → 顶棚总成 → 进入物流环节
汽车顶棚设计
► 装配工艺可行性(要求装配工艺人员确认)
确定顶棚和周边件的装配顺序,分析对装配质量带来的影响,并 提出建议.
一般先固定后部的固定卡扣,然后是遮阳板的安装点,顶灯或中部的卡扣, 接着是车门密封条,然后是乘客扶手,最后是护板。后部的固定点为安 装基准点。

LOGO
Your site here
热到熔融状态时将多层材料粘结在一起)
此工序需注意,基材各成分是否均匀,基材各层面是否出现分层现象
LOGO
Your site here
汽车顶盖内饰层
成型工序
复合工序生产的基材经加热后 使基材充分软化经模具将基材 和面饰层同时模压成型即顶棚初形

汽车顶盖工艺与模具设计探析

汽车顶盖工艺与模具设计探析
3小结
别是对 于汽 车顶盖等 大型覆盖件 ,所以 ,为 了提 高该方面的工 艺, 不得不 向国外引进新技 术,这 不仅 严重影响着汽车的质量 ,对汽车 的 生产成本和 消费者 的消费成本都 具有直接 影响。 因此 ,本文 以全 新 的视 角分析 了汽车顶盖的冲压工艺 , 并设计 出了一套更具合理化、 科 学化 , 自身工艺支持且 具有 可行 性的汽车顶盖凸模扩张侧整形的
科技论坛
汽 车顶盖 工艺 与模具设计探析
何 晶
(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 学院 ,沈 阳 辽宁 1 1 8 0 0 9)
【 摘 要 】目前 ,受到 国内汽车生产制造工艺技术的 限制 ,特
铸件 的表面 厚度均匀 ,而且表面的质量高 。整形 的凸 、凹模可 以采 用铸态 空冷钢 ,因为该材 料的表面可以火焰淬火 ,且硬度较高 ,能 够有 效避 免材料经过 热处理后 出现变形 的情况 。 2 . 2汽车顶盖凸模扩 张侧整形模具 的结构设计 在进 行汽 车顶盖凸模扩张侧整形模具机构设计时 ,首先要确定 的是模 具的导向结构 。 模具的上下模座都是采用背靠式的导 向结构 , 也就是说,在上模座上安装有导 向腿,该导 向结构 比其他结构更具 导向刚度,能够有效的克服压床滑块和元件形状不规范所 引起的侧 向力,进而 保证模具能够持续的保持较高精度 以满足要求 ,延长模 具的使用期限 。同时 ,上下模座和卸料器 的导 向所采用的都是一面 设 导 滑 板 , 另 一 面 则 是 有 直 接 加 工 而 形 成 的导 滑 面 ,这 种 结 构 能 够 很容易被固定,有助于工艺人员的装配 。此外 ,为了降低导滑板之 间的磨损间隙,可 以在滑板之间加垫 以调整导滑板之 间的间隙 ,保 证导向间隙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加 强人 工操作 ,保证人员安全 。 其次是确认行程限制器 的结构 。安装行程 限制器结构是为 了保 证模具 比和高度的正确性 。因为在进行模具安装后 ,能够通过直接 观察的方法检测模座和该结构之间的距 离,如果该距离长度为零 , , 那么就意味着 闭合高度达到 了要求 。正确 的闭合 高度不仅可 以降低 模具的磨损程度 ,还 可以延 长使用 时间,降低成本耗费 。 最后 ,汽车顶盖 凸模扩张侧整形工艺 的运作阶段 。主要分为三 个运作阶段 :其 中,第一阶段是 当压床机 的形成保持 向下运动时 , 行程镶板就会在滑车导向面上发生作用 ,进而使滑车 的运动方 向向 右,同时,在滑车上被固定 的凸模也会 向右发生扩张运动 ,这是因 为滑块和滑车 同时 向同一方 向运动 的结果 ,也就 意味着完成 了滑车 运动形成的二分之一 ;第二阶段是完成侧整形 的斜锲 与滑块进行接 触,随后斜锲推动滑块 向滑车 的运动方 向的反方 向进行水平运动 , 当运动一段距离后 ,滑车 以及上面 的凸模会 同时 向右发生运动 ,这 时 ,滑车和 凸模就会停止扩张运动 ;第三 阶段 ,压床机 的形成持续 向下运作,滑块也继续 向左运动 ,使得 凹模完成 了整形 。这一过程 之后 ,压床机会 向上运动 ,滑块就会依靠 回程弹簧 的弹力返 回原来 的位置 ,在该过程 中,滑块和滑车会 同时呈相反方 向运动 ,而且在 滑块运动停止,滑车的运动距离为全程 的一半。 综上分析 ,在汽车顶盖模具 的设计 中,我们要注意 以下几 点: 第一 , 卸 料器在 发挥压料作用 时, 要在凹模和 制件相接触之 前发生 ; 第二 ,背靠式导 向的导入作业要在滑车运动之前进行 :第三 ,滑块 的返程需要 的力很大 ,所 以,在安装返程弹簧时要保证预压量可 以 达到该效果 ,而且 ,为 了增强滑块 的返程效果 ,还 需要设置反楔拉 板 ,而且它还要在滑车和滑块 的重合运动之前完成脱 离,这一环节 可 以避免返程弹簧 由于符合过大而出现断裂现 象。

模具毕业设计9车顶盖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

模具毕业设计9车顶盖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
日期:年5月29日
多目标优化的汽车覆盖件的设计
——汽车顶盖模具设计
摘要
本文以建模软件Pro/E和冲压仿真分析软件Dynaform为工具,以典型汽车覆盖件(车顶盖)为例,应用计算机对产品进行三维建模及仿真计算冲压模具工作过程,通过分析结果,验证模具设计是否合理,防止起皱、拉裂等不良现象。实践证明,采用冲压仿真分析软件DYNAFORM对汽车覆盖件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冲压工艺规划和模具的设计,可以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模具的设计质量。主要讲述仿真分析技术在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中的实际应用。探讨了虚拟制造技术在汽车模具制造中的重要性和优势,提出了虚拟制造技术在汽车模具开发领域的应用。在简单介绍了虚拟制造的原理及其组成部分后,对其在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中的应用给出了详细说明,重点介绍了在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中如何使用虚拟制造技术,给出了应用的一般流程,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技术给予了详细说明。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目:多目标优化的汽车覆盖件的设计
——汽车顶盖模具设计
(英文):MoldDesign ofAutomobileCoveringBased on
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Car Roof Die Design
院别: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关键词:冲压;仿真;Dynaform;覆盖件;模具设计
MoldDesign ofAutomobileCoveringBased on
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Car RoofDie Desig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usemodeling software Pro/E and simulation softwareDynaformas a tool, takethe typical automobile cover (car roof) as an example,use the computer tomodeltheproductand simulatethe stamping process,through result analysis,weconfirm the moldisdesignedreasonably.Such design would preventsuch bad phenomenon as wrinkle and fractureand so on.It has beenproved,usingthestamping simulation analysis softwareDynaformtomakethe simulationofautomobile cover forming process, andmakingthestampingprocessplan and the mold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canreduce the cost, shortenproduction cycle, enhancethe mold design quality.In order to explain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Technology's application in automobile covering mould manufacturing,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of the virtu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used in mould manufacturing,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was put forward in the field of auto mould development.After virtual manufacturing is simply introduced,a detailed explanationwasgivenin the mould manufacturing application.Additionally, we also introduced how to use the virtu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the mould manufacturing,and gavethe general process,the key technology and someothertechnical.

毕业设计 汽车顶盖拉延模设计

毕业设计 汽车顶盖拉延模设计

目录中文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外文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5)1.1汽车覆盖件模具 (5)1.1.1汽车覆盖件模具的特点和要求 (5)1.1.2 汽车覆盖件模具发展现状与趋势 (6)1.2基于UG的覆盖件模具设计 (7)1.2.1 UG软件的功能 (7)1.2.2 UG在覆盖件模具中的应用及问题 (8)1.3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8)2 汽车顶盖冲压工艺设计要求 (10)2.1DL信息的获取 (10)2.2拉延模具设计总体要求 (10)2.2.1 整体结构选择 (10)2.2.2 拉延模设计要求 (11)2.3计算 (12)2.3.1 拉延力的计算 (12)2.3.2 压料力计算 (13)2.3.3 总冲压力计算 (13)2.4材料选择 (13)2.5本章小结 (14)3 汽车顶盖拉延模的三维造型 (15)3.1汽车顶盖的三维造型 (15)3.1.1DL图预处理过程 (15)3.1.2拉伸实体 (15)3.1.3修剪 (15)3.1.4导板选择 (16)3.2压边圈的三维造型 (17)3.3下模座的三维造型 (19)3.4上模座的三维造型 (21)3.5装配 (21)3.6本章小节 (22)结论 (24)致谢 (25)参考文献 (26)某车型顶盖拉延模具设计摘要:本文以汽车顶盖为实例,具体分析了其成形特点,找出汽车覆盖件冲压件成形的共性。

其中说明了汽车覆盖件的成形特点和覆盖件拉深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包括冲压方向、工艺补充面等设计的常用方法。

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

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
科学分析后,制订出最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并对各工序模具设计提出具体要求 的模具布置。
覆盖件冲压工艺方案制定又称工法设计,简称DL设计。工法图也称DL图。
覆盖件的主要冲压工序有: 落料、拉延、整形、修边、切断、翻边、冲孔等,其中最关键的工序是拉延
工序。绝大多数覆盖件通过拉延工序得到全部或部分形状。确定拉延工艺方案是 覆盖件冲压分析的第一步。
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 ppt 课件
工艺分析的概念
绝大多数覆盖件由3到5套模具冲压得到,即3到5道冲压工序 ,以下是常见 的几种工序排布方案:
1、拉延(DR)→修边冲孔(TR+PI)→整形(RST) 2、拉延(DR) →修边冲孔(TR+PI) →整形(翻边)(RST)→整形 (侧整、侧修、侧修)(RST+CTR+CPI) 3、落料(BL)→拉延(DR) →修边冲孔(TR+PI) →整形)(RST) → 整形)(RST)
顶盖前横梁没有翻边,形状不复杂,不需要整形。其有两处翻孔,翻孔的工 艺应考虑为先冲孔再翻孔。综上所述,顶盖前横梁应有三道工序:拉延→修边冲 孔→翻孔。考虑到冲孔较多,如果在第二序修边时冲完所有的孔,模具设计有困 难,上模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弹簧、导板、限位螺栓等,模具强度弱,所以应 移一部分孔到3/3工序。
中文 废料 基准侧 公差 CAD数据 刃口间隙 让空 冲压 粗加工 下模重量 上模重量 总重量 冲压方向 送料行程 双凸轮 水平凸轮
英文 UPPER DIE BASE MATCH FACE TRIM STEEL FL UP FL DOWN MATERIAL FINISH CONCAVE CONVEX DIE HEIGHT FEED LEVEL PUNCH RETAINER START POINT PART DRAWING CHECKING FIXTURE

第二章 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工艺

第二章 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工艺
2-4
2-6
举例
2-1 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特点
一、汽车覆盖件的质量要求
二、汽车覆盖件结构特点
三、覆盖件的成形特点
2-1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特点
一、汽车覆盖件的质量要求
1.
2.
3.
尺寸精度。汽车覆盖件必须有很高的尺寸精度( 包括轮廓尺寸、孔位尺寸、局部形状的各种尺寸 等),以保证焊装或组装时的准确性、互换性, 便于实现车身焊装的自动化和无人化,也保证车 身外观形状的一致性和美观性。 形状精度。特别是对外覆盖件,要求具有很高的 形状精度,必须与主模型相符合。否则将偏离车 身总体设计,不能体现车身的造型风格。 表面质量。外覆盖件(尤其是轿车)表面不允许 有波纹、皱纹、凹痕、擦伤、压痕等缺陷,棱线 应清晰、平直,曲线应圆滑、过渡均匀。
三、覆盖件的成形特点: 1、成形工序多→拉深为关键工序
n
覆盖件冲压成形一般经过落料、拉延、整形、 修边、翻边等工序完成,其中拉延工序最为关 键,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整型、修边、翻边和冲 孔等工序的内容和顺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也 要受其它工序的制约。
2-1 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特点
三、覆盖件的成形特点: 2、拉深是复合成形 →常采用一次拉深
n
覆盖件模具型面数学模型属于工艺模型,它从 覆盖件产品模型演变而来,还要向有限元模型、 数控加工模型转化。
2-2 工艺设计内容
(1)根据生产纲领确定工艺方案
(2)根据覆盖件结构形状,分析成型可能性和确定工序数及模具
品种(DL图、拉延件设计) (3)根据装配要求确定覆盖件的验收标准。 (4)根据工厂条件决定模具使用的压床。 (5)根据制造要求确定协调方法。 (6)提出模具设计技术条件,其中包括结构要求、材料要求等。

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2.1拉延模本体设计

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2.1拉延模本体设计

凸模(Punch)
分模线是凸模和压边圈的分界线,它是封闭的。凸模外围2D分模线与压边 圈内形2D分模线的间隙是1.5~2.0mm,大模具取2.0mm,中小模具取1.5mm。 本项目取1.5mm。
分模线(实际是面)通过数控机床2D加工出来,深度为40mm。
凸模分模线
凸模(Punch)
设计步骤: 1. 下模座构建,下模中不含凸模与下模座分开铸造,凸模材料为MoCr铸铁等,下模座材料为HT300 成本低,工艺复杂
拉延模的工作部分是凸模、凹模和压边圈三大件,工作部分材料全用MoCr铸 铁。另外GM241、GM246也是与MoCr铸铁相近的材料, GM246稍贵。
工作部分就是型面部分,型面部分需要上数控机床加工3D型面。 本项目是凸模与下模座共同铸造的,材质为MoCr铸铁。
本项目拉延模凹模为整体式,它的材料是MoCr铸设计。最终凹模实体图如 下。
(a) 正面
(b) 背面(左右翻转)
凹模(Die)
型面部分比周边非型面部分高出至少20mm,可以沿型面偏置一定数值得到 非加工部分,也可以用几段折线拉伸作出比型面低下去的非加工面。 型面的范围比板料线周边大10mm。
设计步骤: 1. 构建中间型面部分
压边圈运动时通过耐磨板(或称导板)进行导向控制,一般情况下耐磨板装 在凸模上,在压边圈的相关部分作出导滑面,要求导向间隙在0.02 mm以内。导 向行程必须大于压边圈向上运动的行程,即当压边圈向上运行到最高点时,耐磨 板与导滑面至少保证接触深度不少于50 mm。
压边圈(PAD)
压边圈上部分 1. 上部中间是型面,需数控加工的工作部分,外轮廓二维尺寸比板料线外形轮廓 单边大10 mm;
1 整体结构 2 凸模(Punch) 3 压边圈(Pad/Binder) 4 凹模(Die)

汽车顶盖工艺与模具设计探析

汽车顶盖工艺与模具设计探析

汽车顶盖工艺与模具设计探析汽车顶盖是整辆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除了其外观设计要与车身匹配,更重要的是顶盖需要具备防护车内空间的作用。

对于汽车顶盖的生产过程中,工艺和模具的设计对其质量和性能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工艺和模具设计两个角度探析汽车顶盖的生产过程。

一、汽车顶盖的工艺汽车顶盖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步骤:1、策划和模型制作。

任何一种汽车顶盖的生产都需要先设计模型。

首先,设计师需要对外观和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明确制作所需材料和特殊设备(比如有些顶盖需要电动升降,这时需要电动设备支持)。

然后,设计出所需模型和所需改进的部分,这些模型将用于制作成具有与原始模型相同特征的顶盖。

2、材料和工艺选择。

汽车顶盖生产中最常用的材料是塑料、复合材料和铝合金。

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车的形状、尺寸、坐标和颜色等因素。

此外,工艺选择也很重要,不同的工艺会对顶盖的质量和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选择注塑工艺可以快速制作高强度、高精度的产品。

而挤压成形则更适合制作较薄的汽车顶盖。

3、生产和检验这一步的重点是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验。

确保顶盖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步骤都符合质量标准,检验过程需要对整体和局部单元进行检测。

比如检测顶盖表面的平整度、厚度、变形量等参数。

二、模具设计汽车顶盖的生产需要模具的支持,所以模具是制作高质量顶盖的关键。

在模具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铸造模具本次模具设计是针对铸造模具而言。

在制作铸造模具时,需要注意的重点是其准确性和用途。

在模具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顶盖的形状、材料、稳定性和其他特性。

还需要注意顶盖模型中的有无盲孔、暴露角度、缩孔等问题,以确保所需模具的精度和质量。

2、试制和测试制造完毕的模具需要进行试制和测试,以确定其可行性和质量。

在试制和测试过程中需要检测模具的精度,比如针对顶盖的平面度、曲率度、厚度度和偏差度进行检测。

还要测试模具的可用性,比如模具用时是否能满足使用要求,是否能承受顶盖的重量和压力等问题。

玩具小车上盖注塑模具设计与工艺分析

玩具小车上盖注塑模具设计与工艺分析

编号: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玩具小车上盖注塑模具设计与工艺分析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单位:姓名:职称:副教授题目类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2014年5月26日本文是针对玩具小车上盖的注塑模具设计与工艺分析。

首先对玩具小车上盖进行三维设计,并且对其进行结构分析。

然后根据玩具车上盖的结构分析其工艺特点,主要包括材料工艺特性、制件的工艺结构特点,然后根据工艺选择注射机,并对注射机的参数进行校核。

接着进行注塑模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分型面设计、型腔数量和布局设计、浇注系统设计、模架选择、推出机构设计和冷却系统设计,其中分型面设计和浇注系统设计是重点设计内容,其设计结果需要进行模流分析验证。

最后对所设计的零件进行装配并给出最终设计结果。

本文设计过程中主要使用UG NX 8.5/ MOLDWIZARD经行设计,用到的设计内容包括三维造型、模具设计、分型面设计、浇注系统设计和冷却系统设计,最终结果由UG装配完成。

关键字:注塑模具;UGThis article is the injection mold design and process analysis for the cover of toy car, first designs three-dimensional toy car shell, and then analyzes its technological features which includes material properties, structural features of parts of the process and select the injection machine. Then article design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which includes sub-surface design, the number and layout of the cavity designing, gating system design, mold selection, launches mechanism design and cooling system design, checking the process parameters of mold design.In this article, the design is mainly used UG NX 8.5 / MOLDWIZARD. The content of the design includes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mold design, parting surface design, gating system design and cooling system design, the final result is done by UG assembly. Keywords:Injection mold; UG目录引言 (1)1 产品的工艺分析 (2)1.1外型设计 (2)1.2产品材料的确定 (2)1.2.1ABS常规性能 (2)1.2.2ABS的成型工艺 (2)1.3产品的工艺分析 (3)1.3.1产品的尺寸和表面质量 (3)1.3.2壁厚 (3)1.3.3脱模斜度设计 (5)1.3.4加强筋设计 (5)1.3.5圆角设计 (6)2 模具结构的设计 (7)2.1确定型腔数目 (7)2.2型腔布局方式 (7)3 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9)3.1注塑机的结构 (9)3.2注塑机的类型 (9)3.3注塑机的选择 (9)3.3.1所需注射量的计算、塑件质量、体积计算 (9)3.3.2浇注系统凝料体积的初步估算 (10)3.3.3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10)3.4注塑机的校核 (11)3.4.1注射量的校核 (11)3.4.2注射压力校核 (11)3.4.3锁模力校核 (12)3.4.4开模行程和模板安装尺寸校核 (12)4 成型零件设计 (13)4.1分型面的设计 (13)4.2成型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14)4.2.1型芯和型腔的结构设计 (14)4.2.2型芯和型腔尺寸的确定 (15)4.2.3型芯和型腔的固定方式 (15)5 浇注系统的设计 (16)5.1浇注系统的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2.2拉延模顶杆布置设计

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2.2拉延模顶杆布置设计

5. 顶杆垫块( Pin Block)
知识点
Knowledge Point
安装位置:装于压边圈顶杆凸台下
作用:降低顶杆对压边圈顶杆凸台的磨损
顶杆垫块样式
样式1 两个螺钉固定的圆形顶杆垫块,它 需用到2个M10内六角螺钉,外径D 一般有¢60 mm、¢70 mm等。
样式2 一个螺钉固定的圆形顶杆垫块,中 心用一个M12的内六角螺钉固定。外 径D一般有50 mm、60 mm、70 mm 三个系列。
一 知识点
Knowledge Point
二 设计步骤 Design Procedure
三 设计指导 Design Guide
知识点
Knowledge Point
1. 顶杆(Pin)的作用 2. 认识冲压设备工作台(Machine Table) 3. 模具偏心(Die off-centre) 4. 顶杆孔( Pin Hole)布置的原则 5. 顶杆垫块( Pin Block)
4. 压边圈上顶杆凸台设计
设计步骤
Design Procedure
(1)确定压边圈顶杆凸台高度。
压边圈行程:压边圈从模具闭合(镦底)状 态到向上顶到最高点时的高度差。
在模具中运动部件的行程在图纸中简写为St, 全称为Stroke。拉延开始压边圈顶到最高点时, 应保证所放坯料只接触压边圈工作部分,不接触 凸模,顶杆行程应保证压边圈的压料面高于凸模 即工件最高点5 mm以上,这就是对压边圈行程 的要求。
4. 顶杆孔布置的原则
知识点
Knowledge Point
① 顶杆在气垫下死点时不应高出下工作台面;
② 顶杆接杆长度小于200 mm,可与压边圈一体铸出。使用寿命≥30 万次的 模具,顶杆承接面不允许为铸铁基体材料 ,应使用顶杆垫块;

顶盖内板拉深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顶盖内板拉深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理, 结构可 靠, 能保 证零件 的成形质 量 , 满足批 量生产 的要 求 。
关 键 词 :顶 盖 内板 ;冲 压 工 艺 ;有 限 元 模 拟 ; 具 设 计 模 中图 分 类 号 : 3 6 TG 8 文献标识 7 2 】 ) 3 0 7 — 4 6 46 5 ( 0 10 —0 20
Ab ta t Ac or n o sr c ur lc ar ce itc he t o e at sr c : c dig t tu t a h a trs isoft op c v rpl e,t e sam p n oc s a nay e h t i g pr e sw sa lz d,a hef r — nd t o m ig s e s we e d t r i e . To r quie hgh q lt t m pe a t hed a ng f r i r c s ft ov rp a ew a i ult d n t p r e e m n d e r i uaiy sa d p r ,t r wi o m ng p o e s o op c e l t ssm a e ba e n fn t lm e n l sss fw a eA ut o m . Th i ulton r s lswe eus d t uie d ed sgn o v r t p,a h s d o iieee nta a y i o t r of r e sm a i e u t r e O g d i e i fe e ys e nd t e
Dr wi g Pr c s a n o e s Ana y i n e De i n f r T p Co e a e l s s a d Di s g o o v r Pl t

汽车顶盖后横梁拉延成形与模具设计

汽车顶盖后横梁拉延成形与模具设计

汽车顶盖后横梁拉延成形与模具设计[摘要]汽车顶盖后横梁是汽车中的重要部件,属于覆盖件,其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汽车后顶盖横梁拉延成形分析及模具设计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篇文章,首先对汽车顶盖后横梁拉延成形作了分析,然后对其的拉延模具设计作了简析。

[关键词]汽车顶盖后横梁;拉延成形工艺;模具设计引言汽车顶盖后横梁属于较大的覆盖件且其构成也比较复杂,对其有较高的质量要求,因此,分析其拉延成形和模具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汽车顶盖后横梁拉延成形分析1.1汽车顶盖后横梁成形工艺简析汽车顶盖后横梁的尺寸一般为九百毫米乘二百毫米乘八十毫米。

应用的材料一般为BLC冷轧钢板。

其经三道工序:拉延、冲孔修边以及整形冲孔成形,适中的深度、较小的尺寸是拉延件结构的特点,仅采用单动拉延模具就可满足拉延件的成形要求。

假是中间部分和边缘部分有高度差存在,且在其试制中拉延件边缘会有不足拉深以及皱起的现象出现的拉深浅覆盖制件。

这就要求在进行模具工艺的优化工作时,要对其参数、润滑以及压边力这三方面的因素有较深层次的考虑。

应该对严重影响模具皱起效果的拉严筋对材料的流动现象加以关注。

1.2汽车顶盖后横梁拉延方向确定冲压工序的后续方案、产品的最终质量以及利用材料效率的高低都是由拉延的方向所决定的。

选择冲压负角最小的方向作为拉深的方向,这可最好的保障:第一,可使毛坯状的板料在与凸模最初始接触中保持最小的相对滑动幅度;第二,拉深板料的时候,可保持板料变形在最大程度上的均匀分布;第三,结束拉延之后,可保持凹摸和凸模的完全贴合[1]。

1.3汽车顶盖后横梁压面料与工艺补充部分的设计采用钣金内部填充工艺与拉深补充工艺将过渡性的材料添加到产品的翻边部分,才能成功拉深出合乎规格的零件,这主要是进行了工艺补充。

进行对存在于拉延部件和压料面间起过渡作用的工艺补充面的设计时,根据产品的具体形状,可对展开翻边的位置和预留切边的空间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为了达到使毛坯拉深条件增大的目的,最终使成形的效果更好,可把零件整体轮廓的修边线向外延展三十毫米到五十毫米不等的距离。

汽车顶盖天窗结构分析及模具设计

汽车顶盖天窗结构分析及模具设计

96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工 业 技 术顶盖是汽车上最大的外覆盖件之一,其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外观和质量,而顶盖的天窗周边的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则是生产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顶盖天窗周边瘪塘、波浪影响顶盖的外观质量;天窗周边与顶盖玻璃面差则会导致行驶中产生噪音和震动现象,同时造成车内噪音增加。

本文对顶盖天窗冲压及总成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上海汽车R350/MG5在顶盖模具设计和调试中的成功经验,为了解决这些冲压缺陷从模具设计、模具结构、冲压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1 天窗的冲压及总成工艺方案1.1天窗翻边类型及优缺点根据天窗翻边造型不同,顶盖天窗分为直翻边和带台阶翻边,具体见图1。

优缺点分析:直翻边与带台阶翻边相比,直翻边的优点是翻边后不需要整形直接翻边即可,模具结构简单、开发费用较低;直翻边缺点是由于天窗翻边平直、天窗周边型面有一定的弧度、翻边面上没有筋线造型,造成天窗周边强度低,翻边后由于内应力作用,易造成天窗周边外表面波浪、翻边面波浪、四角产生瘪塘、天窗前后Z 向尺寸超差,主要外观缺陷见图2。

1.2天窗与天窗加强板结构连接方式及优缺点根据天窗天窗与天窗加强板的连接方式不同,分为焊接式和包边式,具体见图3。

优缺点分析:焊接式和包边式相比,焊接式通常可以由一副焊接夹具、两把焊枪即可完成天窗总成的焊接,但包边式需要1副夹具先进行焊接,然后再需要1幅包边模、1台包边压机对天窗周边进行包边。

焊接式优点是焊接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设备一次性投入少、通用性强、焊接工装易于调整,缺点是焊接时在焊点对应的表面部位容易产生焊接瘪塘、四角容易产生瘪塘、天窗翻边焊点产生表面缺陷、天窗周边强度差、窗机安装后不易产生装配瘪塘。

包边式的优点是天窗周边强度大,窗机安装后不易产生装配瘪塘,缺点是一次性投入大,此种结构通常用于中高档轿车上。

车型顶盖修边模具设计

车型顶盖修边模具设计

车型顶盖修边模具设计1. 概述车型顶盖修边模具是用于汽车制造的模具之一。

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汽车车型顶盖进行修边加工,使其边缘平整光滑。

本文将介绍车型顶盖修边模具的设计原理、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设计考虑因素。

2. 设计原理车型顶盖修边模具的设计原理基于修边工艺。

修边工艺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用于去除汽车车身零件的毛刺、瑕疵和余料,使其在视觉和触感上更加光滑和舒适。

模具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高效地进行修边加工,并保证修边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工作原理车型顶盖修边模具的工作原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1: 加工准备首先,需要根据车型顶盖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出相应的修边模具。

这包括模具的外形结构和修边刀具的形状和尺寸。

然后,将所设计的模具制造出来,并进行安装和调试。

步骤2: 修边定位将车型顶盖放置在修边模具上,并通过定位结构将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修边模具通常配备了定位夹具或夹具块,用于确保车型顶盖的位置准确和稳定。

步骤3: 边缘修整修边模具将车型顶盖边缘与修边刀具接触,通过一定的运动轨迹和修边刀具的加工力量,去除边缘的毛刺和余料。

步骤4: 检测和调整修边后,需要对修边质量进行检测。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目视检查和测量检查。

根据检测结果,对修边模具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修边质量符合要求。

4. 设计考虑因素在车型顶盖修边模具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4.1 修边效率修边效率是指修边模具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修边数量。

高效率的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最大化修边效率,例如优化模具结构和选择合适的修边刀具。

4.2 修边质量修边质量是指修边后车型顶盖边缘的平整度和光滑度。

良好的修边质量能够提高汽车的外观质量和用户感受。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保证修边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例如合理的刀具选择和调整机构的设计。

4.3 模具寿命模具寿命是指修边模具能够正常工作的时间。

合理的模具设计可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成本和生产停机时间。

MPV汽车顶盖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MPV汽车顶盖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MPV汽车顶盖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林明;孟庆瑞;吴及涛【摘要】本文对MPV汽车天窗顶盖进行冲压工艺分析,介绍了顶盖的冲压工艺内容和翻边冲孔侧冲孔侧整形模具四种产品共用的工作原理和各序模具结构设计要点,提出顶盖天窗四面负角成形与外周的翻边和冲孔内容在一套模具实现有无互换的方法,为顶盖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名称】《汽车制造业》【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3页(P44-46)【关键词】冲压工艺模具设计车顶盖 MPV 模具结构设计汽车天窗工作原理整形模具【作者】林明;孟庆瑞;吴及涛【作者单位】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70本文对MPV汽车天窗顶盖进行冲压工艺分析,介绍了顶盖的冲压工艺内容和翻边冲孔侧冲孔侧整形模具四种产品共用的工作原理和各序模具结构设计要点,提出顶盖天窗四面负角成形与外周的翻边和冲孔内容在一套模具实现有无互换的方法,为顶盖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众所周知,汽车顶盖是在汽车车身中较大的一个重要冲压件,与风窗玻璃、顶盖横梁、侧围和后背门等多件匹配,质量要求较高,模具投入的成本较大。

在保证零件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冲压工序和模具投入,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1. 零件特点图1所示为一款MPV的顶盖产品,分为有无天窗和有无行李架孔四种产品,各序模具需要兼顾四种产品。

顶盖的材料为DC05,料厚为0.8 mm,外形尺寸2 516 mm×1 175 mm×116 mm,顶盖中部有6条3.5 mm深的加强筋,车身后侧有负角和上翻边,宽度方向各8处顶饰条安装面需上翻边,有4个φ7 mm和6-φ7×9 mm行李架孔,前端风窗处有2个φ5.5×7.5 mm定位孔,中间后部有16 mm×16 mm方形天线安装孔,后侧4-φ10 mm铰链安装孔,中间天窗四面立边皆有负角。

汽车顶盖工艺与模具设计探析

汽车顶盖工艺与模具设计探析

汽车顶盖工艺与模具设计探析【摘要】目前,受到国内汽车生产制造工艺技术的限制,特别是对于汽车顶盖等大型覆盖件,所以,为了提高该方面的工艺,不得不向国外引进新技术,这不仅严重影响着汽车的质量,对汽车的生产成本和消费者的消费成本都具有直接影响。

因此,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分析了汽车顶盖的冲压工艺,并设计出了一套更具合理化、科学化,自身工艺支持且具有可行性的汽车顶盖凸模扩张侧整形的模具设计方案。

【关键词】汽车顶盖工艺;模具设计;凸模扩张侧整形1汽车顶盖冲压工艺目前,国内许多汽车生产商,他们所需的汽车顶盖工艺或者成品多是从国外引进,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生产成本,而且直接性的提高了汽车的价格,为许多车辆消费者增加了不必要的压力。

我们都知道,汽车顶盖在汽车的所有冲压件中是最大的一项,所以,汽车顶盖的质量对汽车的整体造型和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汽车的其他部件,例如,挡风玻璃、车门、后卫等的质量也产生影响,所以,汽车顶盖的工艺设计和制造的各个工序在整个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都是十分重要且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一个环节,而汽车顶盖也是汽车所有装配中的一个重要的冲压件。

所以,利用自身拥有的技术,设计生产出性能高、结构合理,外形美观、质量优质的汽车顶盖模具成为了我国汽车生产上的核心研究问题,下面我们就对汽车顶盖的工艺进行分析和确定:对于大型的覆盖件来说,例如汽车顶盖,他们的工艺设计,模具设计以及生产制造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对于覆盖件的冲压工艺来说,汽车顶盖和其他产品的冲压件相比较,所使用的材料较薄,而且具有复杂的形状,大多数都是选择形状为立体的曲面结构,而且尺寸较大,质量优质,所以,工艺的合理性是得到一个较为合格的覆盖件的重中之重。

从我们对汽车顶盖的工艺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汽车顶盖所选择的材料厚度一般都在1毫米,都是呈薄板形状,而且,为了保证汽车顶盖与挡风玻璃和前后围之间的连接,汽车顶盖与他们的链接位置还有负角,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天然的,所以只能从顶盖工艺设计中给以合理的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