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反应过程
4章 催化反应中的传递过程
解为:
C
sinh(S
r) R
Cs
r R
s
inh
S
(sinh x ex ex ) 2
dC dr
R
Cs
S (coshS sinhS ) R sinhS
rp
0RkvC1r 2dr
4R2
De
dC dr
rR4R2 De S来自CS(1
tanhS
1)
S
rp rps
3De S
R2 kv
(1
tanhS
(ΔH)较大,颗粒温度 分布曲线可以很复杂)
C-C0
(T )max Ts
i
De (H )Cs
eTs
C(r) r T(r)
R
CS
TS
0
R
求球形催化剂内的T(r)曲线
(4r 2 )De
dC dr
(H )
P
dT dr
(4r 2 )
向球内扩散量=向球外散热量
T (r) TS
r dT dr r (H )De dC
当R 0时, η 1,测得转 化率x后,可求出kv 。或用 微反求得kv ,再由kv和大颗 粒的x求得De 。
ln 1
1 1 x1 a 2 ln 1
1 x2
S1 R1 b S 2 R2
1
1
S1
(1
tanhS1
1
S1
)
2
1
S 2
(1
tanhS 2
1)
S 2
求出 1,2 ,S1,S 2
3.非等温时的η值。
tanhL L
其他接近球的形状的催化剂
h R时,L R 3 h R(片状),L h 2
催化作用导论 第二章 多相催化反应过程
5、其它:催化剂除以上几种主要组成外,有时还要 添加抑制剂、稳定剂等组分。
抑制剂的作用与助催化剂的作用正好相反,少量添 加能使主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适当降低,甚至大幅度 下降。一般来说,在催化剂配方中加入抑制剂,是 为了使催化剂的各种性能达到均衡,以实现整体的 优化。例如,过高的活性会导致副反应加剧,选择 性下降。
一些早期的研究发现,如 1965 年, Carter 等发现,在 金属表面上产生的溢流氢物种能加速载体(如 Al2O3 )表面 上羟基(- OH )的同位素交换。 1975 年 , Asaoka 等发现, 在重整和催化裂解反应中,溢流的氢物种可以连续不断地清 除催化剂表面结炭物种的前驱物,从而抑制结炭,延长催化 剂的寿命。
2、热不稳定性:1)由于化学吸附 / 表面反应过程中放热, 使得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聚结、或者烧结,导致有效的反 应表面大幅度下降,而使催化剂失活。 2)由于热效应,使得活性组分挥发,或引起 相变等,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 3、积炭: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在表面上沉积了一层炭 质化合物,减少了有效比表面积,引起催化剂失活。
载体的种类很多,如 Al2O3 , SiO2 , MgO ,硅 藻土,石棉等等。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合 成的。
载体的存在,往往对催化剂的宏观物理结构起 着决定性的影响。一般地,我们可将载体分为低比 表面、中等比表面及高比表面三类。其中,中等者, 以1~50m2/g或1~100m2/g界定其上下限。
(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主催化剂)。虽然目前催化科学的发展水平,已
进入分子水平的设计,也有一些理论知识可作选择时参考,但总体上 仍然是经验的,因此有人把它称为“技艺”。
2 、助催化剂:也称助剂或促进剂。是催化剂中占量 较少的物质。通常助催化剂本身是没有催化活性的。 即使有也很小,但加入后可大大提高主催化剂的活 性、选择性和寿命。 不同的主催化剂,其适宜的助催化剂也是不同 的。而且助催化剂的添加量往往有一个最佳值。例 如:氨合成催化剂的主催化剂是 Fe,但是纯Fe的寿 命非常短,根本无法工业化。后经反复实验,人们 发现加入Al2O3和K2O后,不仅其催化活性大为提高, 而且其使用寿命也延长到几年。这是因为助催化剂 Al2O3和K2O的加入,改变了Fe催化剂的内部结构和 电子特性。
第六节 膜催化反应过程
1、扩散阻力小;
2、选择性高(如果催化膜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可获 得高纯度产品); 3、反应温度易控制。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第二节 膜催化反应过程
四、膜催化剂的分类:
1、按膜的性质可分为:
无机膜;有机膜;金属膜;合金膜;陶瓷膜;玻璃 膜;氧化物膜;复合膜等。 2、按膜的结构可分为: 多孔膜;微孔膜;超微孔膜(具有半渗透功能);
用于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6
第二节 膜催化反应过程
4、CO水蒸汽变换反应:
如采用多孔金属 /SiO2组成的复合膜反应器,能大大提
高反应的效率。பைடு நூலகம்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7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4
第二节 膜催化反应过程
2、烃类加氢反应:
通常采用钯膜或钯合金膜组成膜反应器。由于透过钯
膜或钯合金膜的氢是高度活化的原子氢,因此加氢活性可 极大地提高。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5
第二节 膜催化反应过程
3、烃类氧化反应:
通常采用金属氧化物膜组成膜反应器。如氧化铅膜可
致密膜等。
3、按膜的形状可分为:
管状膜;中空管状膜;平板膜等。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3
第二节 膜催化反应过程
五、几个例子:
1、烃类脱氢反应:
通常将传统催化剂装入 γ-Al2O3 等多孔陶瓷管状膜中组 成膜反应器。反应生成的 H2 透过膜被惰性气体吹走,从 而使脱氢反应的化学平衡向有利于产物的方向移动,提高 了反应的转化率。如环己烷脱氢制环己烯等。
第二节 膜催化反应过程
一、膜催化反应过程: 催化转化和产品分离组合在一起的过程 二、膜与催化剂的组合形式: 1、膜与催化剂作为膜催化反应器的两个分立的组成部 分; 2、催化剂填装在管状膜催化反应器中;
识图系列微专题之催化循环图
微专题识图之催化循环催化循环图是指能体现催化剂催化原理的示意图。
所谓催化剂,指的是能改变(通常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的物质。
而在反应过程中,物质往往会参与反应,因而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循环过程,常常可利用体现循环的示意图表示出来。
催化循环图中往往涉及氧化还原反应,中间产物常为配合物。
【分类整理】1.催化单循环图图1 酸性条件下NO3-对Fe2+被O2氧化时的催化循环图2.催化双循环图图2 BASF高压法制备醋酸时的钴碘催化循环图3.复杂催化循环图图3 Pd-Mg/SiO2对CO2甲烷化反应的催化循环图【方法策略】1.解答这类题图时,最重要的是看清,哪些物质进入循环体系、哪些物质离开循环体系,前者为总反应的反应物,而后者为总反应的生成物。
可以将循环体系看成一个黑箱,如上述图1中主要反应物为Fe2+和O2,生成物为Fe3+;图2为复合催化剂,反应物为CH3OH 和CO,生成物为CH3COOH;图3中反应物为CO2和H2,生成物为CH4和H2O。
2.循环体系中的物质主要涉及催化剂和中间产物,答题时要能结合题给信息,区分出哪些是催化剂,哪些是中间产物。
3.与催化循环图有关试题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1)要能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循环图写出总反应,同时标出催化剂和其他反应条件;(2)能从题目提取信息书写出循环体系中某一步的具体反应,这类反应往往是氧化还原反应,需要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进行配平,并关注反应介质;(3)标出催化剂和中间产物的化合价,指出整个循环体系中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的物质;(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例题讲解】例1.(江苏2014,20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右图所示。
(1)在图示的转化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是。
(2)反应中当有1mol H2S转化为硫单质时,保持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不变,需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
02章 电催化过程
甲醇的H2SO4溶液在三种不同催化剂电极上的线性扫描曲线(25oC)
实例
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最实用的方法
㈤光谱电化学法: --运用光谱技术(例如现场的红外光谱)检测催化反应发生时产物或活性中间体初始形成的电势、或毒化物种消失的电势等 --判别在所研究的催化剂上电极反应发生的电势。
(二)非氧化—还原电催化: 催化剂本身在催化过程中并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M
S
A
B
A → B + ne
M
蛋白质和酶的催化反应, 了解,10min
二、影响电催化性能的因素
电催化剂的性能具备的特点: 催化剂有一定的电子导电性。 高的催化活性。 催化剂的电化学稳定性
影响电催化活性的因素
㈢计时电流法: 评价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H2SO4溶液中甲醇在3种催化剂上的计时电流曲线(25℃,电势: 0. 7V)
实例
I0
催化剂
(%/s)
c
0.00217
b
0.00190
a
0.00145
表明a催化剂对甲醇氧化有最好的电催化活性、稳定性和抗毒化能力.
(四) 稳态极化法
3.电催化与常规化学催化反应的区别 反应时,在反应界面上电子的传递过程存在本质差别。 常规化学催化: 反应物和催化剂之间的电子传递是在限定区域内进行的,既不能从外电路中输入电子,也不从反应体系中导出电子。 电子的转移无法从外部加以控制。 电催化: 利用外部回路控制过电势,使反应速度容易控制。 改变电极电势,可以控制氧化或还原反应的方向。 输入的电流可以用来作为反应速度的依据。 反应前后的自由能变化幅度大。
催化作用原理
催化作用原理
催化作用原理指的是通过添加催化剂,增加化学反应速率的过程。
催化剂是一种可在反应中多次参与,但在反应结束后并不参与化学反应最终生成物的物质。
催化剂通过提供一个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作用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解释:首先,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发生吸附,也就是催化剂上的活性位点与反应物发生相互作用。
吸附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的化学键发生变化,形成一个中间体,称为吸附复合物。
接下来,吸附复合物发生反应,生成产物和再生催化剂。
反应过程中,活化的化学键被断裂,并形成新的化学键。
此过程中,催化剂起到了降低反应的能垒的作用,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最后,反应产物从催化剂表面脱附,催化剂重新进入到吸附反应的循环当中。
催化作用原理的关键在于催化剂提供了一个新的反应途径,使原本需要较高能量才能发生的反应,变得更容易。
此外,催化剂的活性位点与反应物的选择性吸附也能在反应中引导化学键的形成,从而控制产物的生成。
总之,催化作用原理是通过催化剂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能垒,从而提高反应速率的过程。
多相催化反应过程的步骤
流体在床层中的流动状态可分为滞流和湍流。
在大多数工业催化反应器中,流体均处于
湍流状态。
流体虽然是沿着反应器轴向移动,但是从局部来看,则是由许多分子作旋涡式运动。
流体的总体称为流体体相。
物质从流体体相到与催化剂活性表面相接触,还必须经历从流体体相向催化剂表面的运动过程。
由于表面反应在不断消耗反应物,造成流体体相和催化剂表面的浓度差,成为反应物分子从流体体相通过附着于流体—固体催化剂边界的静止膜达到催化剂外表面的动力;穿过催化剂外表面后,反应物分子就进入催化剂孔眩内部。
这是一种浓度差造成的扩散过程,前者的运动过程称为外扩散过程,后者称为内扩散过程。
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的,即至少应有一种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化学吸附成为吸附物种,才能发生反应。
多相催化反应过程大体包括以下步骤:
(I)反应物分子从反应器内流体体相向固体催化剂外表面扩散,称为外扩散。
(2)反应物分子从催化齐I外表面沿着微孔方向朝催化剂内表面扩散,称为内扩散。
(3)至少应有一种或同时有几种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化学吸附。
(4)被吸附的相邻活化分子或原子之间进行化学反应,或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活化分子与流体中的反应物分子之问发生反应,生成吸附态产物,这一步称为表面反应。
(5)吸附态产物从催化剂表面脱附。
(6)吸附态产物从催化剂内表面扩散到外表面。
(7)吸附态产物从催化剂外表面扩散到反应流体体相中。
其中(1)、(2)、(6)、(7)步骤是传质过程,属于物理过程
了吸附活化、表面反应等过程,属于化学过程。
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
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
气固相反应本征动力学是研究不受扩散干扰条件下的固体催化剂与其相接触的气体之间的反应动力学。
一般而言,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经历一下七个步骤:
①反应组分从流体主体向固体催化剂外表面传递(外扩散过程)
②反应组分从催化剂外表面相催化剂内表面传递(内扩散过程)
③反应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吸附(吸附过程)
④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表面反应过程)
⑤反应产物在催化剂表面上脱附(脱附过程)
⑥反应产物从催化剂内表面向催化剂外表面传递(内扩散过程)
⑦反应产物从催化剂外表面向流体主体传递(外扩散过程)
七个步骤中,第①和第⑦步是气相主题通过气膜与颗粒处表面进行物质传递,称为外扩散过程;第②和⑥步是颗粒内的传质,称为内扩散过程;第③和第④步是在颗粒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和化学脱附的过程;第⑤步是在颗粒表面上进行的表面反应动力学过程。
以上气割步骤是前后串联的:
外扩散内扩散
表面过程
由此可见,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是一个步骤过程。
如果其中某一步骤的反应速率与其他各步的反应速率相比要慢得多,以致整个反应速率取决于这一步的反应速率,该步骤就称为反应速率控制步骤。
反应过程达到定态时,各步骤的反应速率应该相等,且过程的反应速率等于
控制步骤的反应速率。
这一点对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第二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第四版
第二章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步骤:1、扩散(外扩散、内扩散)2、吸附3、表面反应4、脱附5、扩散(内扩散、外扩散)第一节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2-1 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组分的浓度分布以球形催化剂为例:滞流层内扩散-物理过程滞流层内反应物浓度梯度为常量 As Ag C C --外扩散过程的推动力。
进行内扩散时,同时进行反应。
R ↑,反应量↑,反应物浓度↓ 活性↑,反应物浓度↓ 产物扩散过程与反应物相反。
2-2 内扩散有效因子与总体速率由于催化剂对反应物扩散程度不一样,反应物反应的量也不同,在催化剂内表面上的反应量一定小于按固体外表面计算的反应速度,二者之比称为内扩散有效因子或内表面利用率,或者有效因子。
内扩散有效因子定义解析式: ()()iAS s S A s S C f k dSC f k i⎰=ζ式中:s k -单位表面积计算的反应速率常数 A C -颗粒内反应物浓度 AS C -颗粒外表面上反应物浓度 i S -单位体积床层催化剂的内表面积 内扩散有效因子定义:率及内表面计算的反应速按反应组分外表面浓度梯度计算的扩散速率按反应组分外表面浓度=ζ稳定时:单位时间扩散到外表面的量=颗粒内的反应量 即:()()()ζAS i s AS Ag e g g A C f S k C C S k r =-= 上式即为外扩散在内的宏观动力学。
式中:()g A r -宏观反应速率 g k -外扩散传质系数e S -单位体积床层中的外表面积如一级反应:则()*A AS AS C C C f -=其中:*A C -平衡浓度则宏观动力学方程:()()()*A AS i s AS Ag e g g A C C S k C C S k r -=-=ζeg i s Ai s Ag e g AS S k S k C S k C S k C ++=ζζ*()()eg i s Ai s Ag e g Ag e g Ag i s e g g A S k S k C S k C S k C S k C S k S k r +--+=ζζζ*ζi s eg Ag Ag S k S k C C 11+-=稳定时,反应放热量=外表面传热量即()()()()()g S e S R AS i s R g A T T S H C f S k H r -=∆-=∆-αζ 式中:S α-气流主体与外表面间的给热系数 S T -外表面温度 g T -气流主体温度 2-3 催化反应控制阶段的判别 1、化学动力学控制 条件:(1)ζi s eg S k S k 11<<(2) 1→ζ内、外扩散的影响可忽略。
催化反应过程进展
18
催化吸收耦联
在进行催化合成反应的同时,产物被一种溶剂选择性吸 收,使催化与吸收分离过程同时进行;
目前较成熟的工艺是催化吸收耦联生产甲醇新工艺 常用的溶剂是四乙撑乙二醇二甲醚,它有很好的热稳定
性,甲醇和水在其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氢、一氧化碳、二 氧化碳和甲烷 甲醇被固相催化合成的同时,被选择性吸收,使催化和 分离同时进行,改变了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平衡限制,提 高了原料的转化率,气体无须循环,节省动力。
不同于所有其他膜分离过程,渗透蒸发在物质传递过程 中有相变化。渗透蒸发过程只有膜的致密活性层起分离 作用。
一般按溶解—扩散机理描述渗透蒸发过程的传质现象: (1)进料在膜一侧溶解; (2)溶解在膜中的组分通过膜扩散到透过侧: (3)组分在膜透过侧汽化。
渗透蒸发可选择地脱去某种组分。当用于化学反应时, 能选择性地脱去部分或全部生成物,使逆反应受到抑制, 从而使最终转化率超过平衡转化率。
“反应精馏”工艺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对反应和分离过程的传统 认识,它使化学反应过程和精馏分离的物理过程结合在一起,是伴有 化学反应的新型特殊精馏过程。
“反应精馏”概念自1921年由Bacchaus提出以来,已经历了从30年 代到60年代对特定体系的工艺探索、70年代提出反应精馏的计算方法、 80年代进行数学模拟和最优化研究以及目前的工业应用等几个发展阶 段。
2)热回收效率更高 3)热回收成本低
传统的间壁式换热器一次性投入较高。而流向变 化的固定床反应器是气固直接接触,结构简单,总的 传热系数较高,且单位体积床层的传热面大(等于填 料比表面积),因此效果较好。
4)自热操作区更宽 传统流程由于热损失较大及传热效率低,为了维
持自热,单位时间需要的反应提供的热量较多,这就 需要较高的反应物浓度。而流向变化的反应器即使在 反应物浓度为传统的1/10时,仍能维持自热。
化学反应中的光催化过程
化学反应中的光催化过程光催化是指利用光能激活催化剂,并通过其在光照条件下催化物质的转化过程。
光催化过程广泛应用于环境净化、水处理、能源转化等领域,具有高效性、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光催化的基本原理、常见催化剂及其应用,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光催化基本原理光催化基于光能的吸收和催化剂的激活,其中光催化剂可以是半导体材料、分子催化剂或金属催化剂。
当光与催化剂相互作用时,催化剂中的电子将被激发,并产生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
这些活性物质能够参与到化学反应中,从而促使反应发生或加速反应速率。
光催化过程主要包括光吸收、载流子的产生与传输、化学反应等多个步骤。
二、常见的光催化剂1. 半导体光催化剂半导体光催化剂是一类应用广泛的催化剂,常见的有二氧化钛(TiO2)、二氧化锌(ZnO)等。
这些半导体材料具有较小的能带间隙,能够吸收可见光并产生活性载流子。
其中,TiO2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催化活性相对较低,但ZnO则能够有效利用可见光进行催化反应。
2. 分子催化剂分子催化剂是一类以金属有机配合物为基础的催化剂。
这些配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并能在光照条件下发生活化,进而催化反应发生。
例如,钌配合物可用于光催化水分解产氢反应,铕配合物可催化有机化合物的光氧化反应等。
3. 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在光催化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贵金属催化剂(如铂、铑)能够利用光能激发电子,并与反应底物发生活化反应。
此外,过渡金属催化剂和配合物也广泛用于光催化合成、有机氧化等反应。
金属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于光催化领域具有重要的贡献。
三、光催化的应用1. 环境净化光催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大气污染物的净化,如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等的降解。
通过光催化反应,这些污染物可以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净化空气。
此外,光催化技术还可应用于水污染治理,如抑制藻类水华、降解有机污染物等。
2. 水处理光催化技术可以用于水处理,尤其是饮用水的消毒。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解析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解析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催化剂是能够增强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在反应结束后能够重新生成,因此它们并不是化学反应的终端产物。
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物分子的活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和提供新的反应路径来促使反应进行。
本文将详细解析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催化剂能够增加化学反应的速率,这是通过降低反应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势垒来实现的。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需要克服能量势垒,才能转化为产物。
然而,活化能对于很多化学反应来说相当高,使得反应难以在常温下快速发生。
而催化剂作为一种降低活化能的物质,能够为反应物提供一个更低能量的反应途径,从而降低反应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势垒,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能够实现降低活化能的原理主要有两种:第一,通过吸附反应物,使其能够更容易发生反应。
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吸附作用能够改变反应物分子的构象和电子结构,从而减小反应物分子之间的间隔离,促使反应发生。
第二,催化剂通过提供反应的新的反应途径,使得反应物能够选择一条更低能量的反应路径。
这通常是通过中间物的形成来实现的。
中间物在反应物分子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降低反应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势垒。
催化剂的作用机理还包括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表面反应和活性位点的形成。
催化剂通常具有高比表面积,这意味着它们的颗粒或表面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这些位点有助于吸附反应物,提供活化能降低所需的反应表面。
催化剂对于反应物的选择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在催化剂的表面上,反应物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吸附,形成不同的中间物。
这些中间物在反应过程中可能经历分子解离、表面扩散等步骤,最终转化为产物。
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和表面结构可以通过调控催化剂的组分和制备方法来实现。
此外,催化剂的再生性也使其在化学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催化剂在反应结束后能够重新生成,使其能够循环使用。
催化剂参与反应,但在反应结束后并不被转化为产物。
相反,它们通过吸附和反应过程中的中间物转变来参与反应,并在反应结束后再次释放出来。
催化反应发展史
催化反应发展史一、催化反应的定义和意义催化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通过添加某些物质(催化剂)来提高反应速率,降低反应能量,从而促进反应进行的过程。
催化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得原本需要高温、高压等条件才能进行的反应,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实现,从而节省了能源和物质资源。
二、古代对催化反应的探索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探索催化反应。
例如,中国古代冶金工艺中就有使用炭作为还原剂来促进铁矿石还原的方法;古希腊人发现将蜂蜜加热后可以生成甜味更浓郁的焦糖等。
三、近代催化反应发展历程1. 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初期:黑色素作为第一个催化剂被发现。
2. 1835年:法国科学家贝尔塔隆发现氧气对于铂金和其他金属表面上氢气的吸附具有促进作用。
3. 1894年:荷兰科学家范特霍夫提出了“活性质点”(现在称为催化中心)的概念。
4. 1909年:德国化学家劳厄尔发现了铂金对于一氧化碳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
5. 1913年:美国科学家劳伦斯发明了用于合成高级烃类的催化剂,开创了工业催化反应的先河。
6. 1920年代:德国科学家哈贝发明了用于制取人造氨的铁-铝催化剂,使得人造氨得以大规模生产。
7. 1930年代:美国科学家佩特森提出了“金属骨架”理论,即催化剂表面上存在着一些活性中心,这些活性中心相互作用形成金属骨架,从而促进反应进行。
8. 1940年代至195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大规模开展石油加工和有机合成等领域的工业催化反应研究。
四、现代催化反应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催化反应技术也不断发展。
目前常见的一些现代催化反应技术包括:1. 高温高压下的催化反应:例如合成氨、制取甲醇等。
2. 环境友好型催化反应:例如光催化、电催化等,这些技术可以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反应,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 生物催化反应:利用生物体内存在的酶等催化剂来促进反应进行,这种技术具有高效、选择性强等优点。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未来的催化反应技术也将朝着更加环保、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催化反应名词解释
催化反应名词解释
催化反应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利用催化剂促进反应速率的一种方法。
催化剂是一
种物质,能够增加反应速率,但在反应结束时自身不消耗。
催化剂通过提供反应物之间的新途径或改变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化学反应。
在催化反应中,催化剂与反应物发生短暂的化学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中间
反应物,然后中间反应物再与反应物发生反应,最终生成产物。
这种中间反应物的形成对于降低整个反应的活化能起到关键作用,使得反应能够以更低的能量消耗和更快的速度进行。
催化反应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例如催化转化石油炼
制过程中的烷烃裂解、氨的合成、汽车尾气中的催化控制等。
此外,催化反应也在有机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糖转化为酒精的发酵过程中的酵母催化反应。
催化反应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大大减少反应所需的能量和时间,提高反应的效率,并且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
此外,由于催化剂不被消耗,可以在连续反应中重复使用,从而减少了催化剂的成本。
综上所述,催化反应是化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通过引入催化剂来加
速反应速率和提高反应效率。
它在工业和有机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许多化学过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1.3气-固催化反应过程与控制步骤(精)
2.1.3气-固催化反应过程与控制步骤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分析:图为气固相催化反应的整个反应过程示
意图(图2-2)。
七个步骤:
①反应组分A从气流主体扩散到催化剂颗粒外表面;
②组分A从颗粒外表面通过微孔扩散到颗粒内表面;
③组分A在内表面上被吸附;
④组分A在内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产物 B ;
⑤组分B在内表面上脱附;
⑥组分B从颗粒内表面通过微孔扩散到颗粒外表面;
⑦反应生成物B从颗粒外表面扩散到气流主体。
图2-2气固相催化反应的整个反应过程示意图
①、⑦称为外扩散过程,该过程主要与床层中流体流动情况有关;②、⑥称为内扩散过程,它主要受孔隙大小所控制;③、⑤分别称为表面吸附和脱附过程,④为表面反应过程,③、④、⑤这三个步骤总称为表面动力学过程,其速率与反应组分、催化剂性能和温度、压强等有关。
整个气固催化宏观反应过程是外扩散、内扩散、表面动力学三类过程的综合。
上述七个步骤中某一步的速率与其它各步相比特别慢时, 整个气固催化宏观反应过程的速率就取决于它,此步骤成为控制步骤。
气〜固非均相催化过程与控制步骤:①动力学控制:吸附,表面反应,脱附(其控制过程与催化剂表面有直接关系);②扩散控制:内扩散,外扩散。
催化反应原理
催化反应原理催化反应是一种在化学反应中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加速反应速率的过程。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的物质,它能够在反应中参与但不被消耗,因此在反应结束后可以重新参与其他反应。
催化剂的存在能够使得反应在更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从而节省能源和减少成本。
催化反应在工业生产、能源转化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催化反应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催化剂能够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活化能;二是催化剂能够提供吸附作用,使得反应物分子更容易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并进行反应。
这两个原理共同作用,使得催化反应能够高效地进行。
催化剂提供新的反应路径是催化反应原理的核心之一。
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能够与反应物分子发生作用,形成中间体,然后再释放出产物。
这个过程中,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得反应更容易发生。
以催化剂提供新的反应路径为例,我们可以观察一些常见的催化反应,比如催化裂化、催化加氢等。
另一方面,催化剂提供吸附作用也是催化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催化剂表面通常具有丰富的活性位点,能够吸附反应物分子并使其更容易发生反应。
这种吸附作用能够增加反应物分子之间的接触频率,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以催化剂提供吸附作用为例,我们可以观察一些典型的催化反应,比如催化氧化、催化还原等。
总的来说,催化反应原理是通过催化剂提供新的反应路径和吸附作用,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的过程。
催化反应在化工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转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深入理解催化反应原理,开发高效的催化剂,对于推动工业发展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zyme Catalysis: Lock-and-Key Model
E+S
k1 k-1
ES
ES → E + P
k2
Homogeneous Catalysis
Catalysis on a Surface: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2 CO + 2 NO Rh 2 CO2 + N2
t W R
• • • • • •ຫໍສະໝຸດ 式中:A--------催化剂活性, kg/(h.g); W--------产品质量, kg; t----------反应时间, h; WR-------催化剂质量, g。 工业中,常把产品量换算为转化率X表示
X 反应物反应了的摩尔数 通过催化剂床层的反应 物摩尔数
化学反应过程
光激发过程
表面催化过程
石油化工重要技术进步
催化剂和催化材料
几种实用催化剂实物照片
几种催化材料的电镜照片
催化剂一般是由多种催化材料组成的功能材料
催化反应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A+B == C+D
Ehom
A+B
Ecat
C+D r
1.活性
• 衡量催化剂效能大小的标准。 W • 公式表示为: A
100 %
2.催化剂的选择性
• 选择性是指若化学反应在热力学上有几个反应方向时,一种催化 剂在一定条件下只对其中的一个反应起加速作用的特征,表示为: • 反应所得目的产物摩尔 数
B 通过催化剂床层后反应 的反应物摩尔数 100 %
•
活性与选择性是催化剂本身最基本的性能指标,是选择和控制 反应参数的基本依据,二者均可度量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速度的 效果,但反映问题的角度不同。 • 活性--------催化剂对提高产品产量的作用; • 选择性-----表示催化剂对提高原料利用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