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高分子材料的表面

合集下载

第6章-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张力

第6章-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张力

水+2.3% 癸烷 水+4.9% 癸烷 水+3.4% 癸醇 水+8.5% 癸醇 水+16.6% 癸醇
7
(4)温度的影响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温度升高会
导致胶束聚集数降低,但影响不太大。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温度升高,聚集
数急剧增大,尤其在浊点附近。
8
温度对胶团量及聚集数的影响
温 度/ ℃ 10 25 38 43 Mn×104 1.6 2.55 7.10 18.4 聚集数n 32 52 144 372
基于高分子熔体表面张力测试技术上的困难,测试的结果肯 定不如小分子液体那样可靠,而且不同方法测试的结果可能 会有较大差别。
23
● Macleod (麦克劳德)方程:
0
ρ为密度,n 为常数
n
log n log A
•密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方程同样表 明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对聚合物 来说,n值从3.0变化到4.4,可近似取作4.
例:计算聚四氟乙烯(PTFE)和(PP)聚丙烯的表面张力,已知:
VPTFE=45.5cm3/mol;Vpp=46.2cm3/mol
解:
聚四氟乙烯 ∑Fs=2×150=300 Ns=6 σPTFE=0.327[300/6]1.85[6/4 5.5]1.52 =21×10-3N/m 实验值18.4×10-3N/m
24
25
6.2
表面张力与表面形态的关系
高分子聚合物往往是晶态与非晶态共存的。由于 晶态的密度高于非晶态,因此晶态的表面张力高 于非晶态。 高聚物熔体冷却固化时,通常表面生成非晶态高 聚物,本体则富集晶态高聚物,以降低体系的能 量。 如果使高聚物熔体在具有不同成核活性(或不同 表面能)的表面上冷却,可得到结晶度不同的表 面,这类表面具有不同的表面张力。

第六章 高分子材料助剂

第六章  高分子材料助剂
种自然增塑现象。
6.2.1 聚合物增塑方法
1、分子增塑 分子增塑作用是指加入一种能与聚合物达到分子水平混溶的添加物(主要是 低分子物)来改变聚合物的力学性能。 基本原理:增塑剂分子与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削弱了大分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力,有利于在外力场作用下大分子链节之间的重排(内旋转),从而提高 聚合物的柔性。
如: (C 6H 5)3C Sb 4 (S C6 b l,B F 4 ) F
6.1.5 分散剂(悬浮剂)与乳化剂
液液界面现象,表面活性剂 分散剂和乳化剂 让难溶于水相的物质均匀地分散
例如:粒粒橙饮料中的橙粒为什么能悬浮与饮料中? 其中加了明胶——天然高分子:果胶、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 改变溶液的密度——物理分散
6.1.2 配位(定向)聚合催化剂
配位聚合反应与自由基聚合反应比较,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 ① 反应产物是没有支链的线型结构的高分子; ② 能控制分子结构的空间构型,得到分子结构规整的化合物。
2、配位(定向)聚合催化剂的组成
主族金属烷基化合物 ——
过度金属盐
助催化剂(活性剂)
主催化剂
例: Al (C 2 H 5 )3
TiCl 4
Al (C 2 H 5 )3
VCl 4
3、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在上述催化剂中加入第三组分,带有孤对电子
的给电子物质。
6.1.3 离子型聚合引发剂
1、离子型聚合——与自由基聚合反应过程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反应活 性中心是离子,根据离子的电荷性质不同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2、阴离Fra bibliotek聚合反应过程:
5.1.6 阻聚剂
2、阻聚剂大致可分为八类: ①多元酚类(如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对苯二酚、2,5二特戊基对苯二酚); ②芳胺类(如甲基苯胺、联苯胺; ③醌类(如对苯醌、四氯苯醌、蒽醌); ④硝基化合物(如间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 ⑤亚硝基化合物(如N-亚硝基二苯胺、亚硝基苯、亚硝基-β-萘酚); ⑥有机硫化物(如硫叉二苯胺、二硫代苯甲酰二硫化物); ⑦无机化合物(如氯化铁、三氯化钛、氯化亚铜); ⑧元素(如硫磺、铜粉)。

材料表界面思考题答案汇总

材料表界面思考题答案汇总

考试
答案
第二章:液体表面 2. 试述表面张力(表面能)产生的原因。
P6 原因为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所受的力不均匀而产生的。液体表面层即气液界面中的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 部的液体分子的吸引力,也受到指向气相的气体分子的吸引力,由于气相吸引力太小,这样,气液界面的分 子净受到指向液体内部并垂直于表面的引力作用,即为表面张力。这里的分子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17.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溶液的表面张力有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有这样的影响? P41 (1)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而下降,当达到临界浓度时,表面张力就不 再发生变化。 (2)表面活性剂其亲水端向水,亲油段相空气,其浓度的上升会使分子聚集在表面,这样, 空气和水的接触面减小,表面张力急剧下降,与此同时,水中的表面活性剂也聚集在一起,排 列成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的胶束。表面活性剂浓度进一步增加,水溶液表面聚集了足够多 的表面活性剂的分子,无间隙地布满在水溶液表面上,形成单分子膜。此时,空气和水完全处 于隔绝状态,表面张力趋于平缓。 18. 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剂类型可怎样分类? P43 表面活性剂溶于水能电离成离子的叫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R 基不能电离的叫做非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 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分成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
度降低,HLB 值下降,使得乳状液从原来的(O/W)型转变为油包水型(W/O)所对应的温度.又称为亲 水-亲油平衡温度.
共 12 页 当前第 5 页
《材料表界面》复习思考题答案汇总
(2) PIT与HLB都可以反映出亲水亲油性,但是,PIT可以反映出油的种类、水溶液性质、温度 和相体积等的影响。 同时 PIT 测定简单、精度高。
13. 比较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
项目 吸附力 吸附热 选择性 吸附层 吸附速度 可逆性 发生吸附速度 物理吸附 范德华力 小,接近液化热 无 单、多分子层 快,不需要活化能 可逆性 低于吸附质临界温度 化学吸附 化学键力 大,接近反应热 有 单分子层 慢,需要活化能 不可逆性 远高于吸附质沸点

第六章-现代高分子材料

第六章-现代高分子材料

• 实验2: 橡胶的溶解
• 实验目的:探究体形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在有 机溶剂中的溶解性。
• 实验用品:废轮胎粉末、汽油,试管。 • 实验步骤:取废轮胎粉末0.5g放入试管中,
加入10mL汽油,振荡试管。观察轮胎粉末是 否溶解及其他现象。
• 实验现象:几分钟后废轮胎粉末只是有一定 程度的胀大,但未溶解。
• 实验结论:橡胶不溶于有机溶剂汽油。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溶解性的小结】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都不溶于水; 线型结构的有机高分子能溶解在适当的有机溶剂 中,但溶解过程比小分子缓慢; 而体型结构的高分子在有机溶剂中也不易溶解, 有的只是有一定程度的胀大。
• 注意:不能放进微波炉 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 释出有害物质。
OTHER(其他)
• 常见PC(聚碳酸酯),如水壶 、太空杯、数码产品等
注意:PC在高温情况下易释放出 有毒的物质双酚A,对人体有害 。使用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 光下直晒
• PA(聚酰胺),即尼龙,多用 于纤维纺织和一些家电等产品 内部的制件。
线型结构
网状结构(体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大部分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 的,所以也常被称为聚合物。当小分子连接构 成高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 状结成网状。
三、高分子化合物性质探究
• 实验1:有机玻璃的溶解 • 实验目的:探究线型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在有机溶剂中
的溶解性。 • 实验用品:有机玻璃,三氯甲烷,试管。 • 实验步骤:取有机玻璃粉末0.5g放入试管中,加入
高分子材料是衣、食、住、行和工农业 生产各方面都离不开的材料,其中棉、毛、丝、塑 料、橡胶等都是最常用的。
2、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高分子材料 按来源分类

第六章 齿轮固体润滑高分子涂层材料

第六章 齿轮固体润滑高分子涂层材料

第六章齿轮固体润滑高分子涂层一、概述早在19世纪产业革命期间,诸如石墨、锡,铅等已经作为润滑剂用于低速运转的机器上。

在二战期间,固体润滑就作为研究对象提了出来。

德国的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和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的前身国家航空委员会都曾进行过研究开发,如将二硫化钼用于工业应用的试验,并开发了有机粘结固体润滑膜、二硫化钼润滑脂和聚四氟乙烯润滑剂等。

到50年代初,美国制定了二硫化钼的美国军用标准,并将其作为军事机密。

1957年,前苏联把固体润滑应用到人造卫星上。

随后,二硫化钼溅射膜和离子镀膜相继出现,氟化石墨研制成功。

在以后发射的气象卫星、国际通讯卫星、宇宙飞船等航天工程中大量使用着各种各样的固体润滑材料。

在新兴的产业部门和新兴的技术领域中都在逐渐应用固体润滑,如以机器人和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电子机械中,其主要的润滑部分(如齿轮机构、谐和减速器、轴承、滚珠丝杠、链索和链轮等)就是常用固体润滑剂聚四氟乙烯和二硫化钼作润滑剂。

齿轮的润滑是为了防止齿面的磨损、点蚀、胶合,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要分析齿轮传动的润滑,就要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齿轮传动是复合运动,除滚动外还有滑动,且滑动方向不断变化;两齿轮的相对曲率半径非常小;接触应力大;载荷变化大;接触点不固定;材料、加工、装配等条件不一样,可见其运动特性非常复杂。

二、固体润滑涂层的作用固体润滑涂层技术是指将固体物质涂或镀于摩擦副界面,作为固体润滑材料或固体润滑剂,对摩擦副界面进行润滑的方法,以降低摩擦或减少磨损。

利用固体润滑材料进行润滑的方法称为固体润滑。

摩擦副表面实施固体润滑涂层处理可在高温、高负荷、超低温、超高真空、强氧化还原、强辐射、少油或无油润滑的工况下使用,明显降低摩擦因数,提高耐磨性能,既可简化润滑机构,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又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可作为固体润滑材料的物质有石墨、二硫化钼等层状固态物质、塑料和树脂等高分子材料、陶瓷、软金属及各种化合物等。

顾宜《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后题答案

顾宜《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后题答案

顾宜《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后题答案第一章:引言1.1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的重要性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是现代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包括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材料是任何工程的基础,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

因此,熟悉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应用对于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

1.2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的学习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的学习目标如下: - 理解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 掌握材料制备、表征和性能分析的基本技术; - 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 开发解决材料工程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晶体结构与晶体缺陷2.1 晶体的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组成的长程有序固体结构。

晶体的结构可以通过晶体的晶胞来描述,晶胞是最小的重复单元。

2.2 晶体的缺陷晶体的缺陷指的是在晶体结构中存在的不完整或不规则的区域。

晶体的缺陷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类型。

点缺陷包括空位、插入原子和替代原子等。

线缺陷包括位错和脚位错。

面缺陷包括晶界和层错。

第三章:物理性能与力学性能3.1 物理性能物理性能是指材料的一些基本物理特性,如密度、热导率、电导率等。

物理性能的好坏对材料的应用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3.2 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力学作用下的表现。

常见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韧性、可塑性等。

力学性能的好坏决定了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范围和耐久性。

第四章:金属材料4.1 金属的结构与特性金属是指电子云密度较大、以金属键连接的材料。

金属的结构特点是具有密堆结构和离域电子特性。

4.2 金属的物理性能与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对磨损和腐蚀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受材料的组织和处理方式的影响。

第五章:陶瓷材料与玻璃材料5.1 陶瓷材料的分类与特性陶瓷材料是以非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分为晶体陶瓷和非晶态陶瓷两大类。

高分子功能膜材料

高分子功能膜材料

2024/10/12
多孔膜
按膜旳材料分类
表6—1 膜材料旳分类
类别
膜材料
纤维素酯类 纤维素衍生物类
聚砜类
聚酰(亚)胺类
非纤维素酯类 聚酯、烯烃类
含氟(硅)类
其他
举例 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 聚砜,聚醚砜,聚芳醚砜,磺化聚砜等 聚砜酰胺,芳香族聚酰胺,含氟聚酰亚胺等 涤纶,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腈等 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等 壳聚糖,聚电解质等
H2O,H(He),H2S,CO2,O2,Ar(CO),N2(CH4),C2H6,C3H8


聚酰亚胺溶解性差,制膜困难,所以开发了可 溶性聚酰亚胺,其构造为:
2024/10/12
O
O
C N
C
CH2 CH2 CH CH
C N
C
O
O
R n
(v)乙烯基聚合物 用作膜材料旳乙烯基聚合物涉及聚乙烯醇、聚 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聚丙烯腈、聚偏氯乙 烯、聚丙烯酰胺等。共聚物涉及:聚丙烯醇/苯 乙烯磺酸、聚乙烯醇/磺化聚苯醚、聚丙烯腈/甲 基丙烯酸酯、聚乙烯/乙烯醇等。聚乙烯醇/丙烯 腈接枝共聚物也可用作膜材料。
2024/10/12
电渗析技术在食品工业、化工及工业废水旳 处理方面也发挥着主要旳作用。尤其是与反渗 透、纳滤等精过滤技术旳结合,在电子、制药 等行业旳高纯水制备中扮演主要角色。
另外,离子互换膜还大量应用于氯碱工业。 全氟磺酸膜(Nafion)以化学稳定性著称, 是目前为止唯一能同步耐40%NaOH和 100℃温度旳离子互换膜,因而被广泛应用作 食盐电解制备氯碱旳电解池隔膜。
三、分离膜制备措施
相转换法
粉末烧结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第6章 高分子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第6章 高分子材料

聚酰胺(PA) 聚碳酸酯(PC) 聚甲醛(POM)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 PC
挡 风 板
6.1.3 高分子材料简介
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是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的首字母缩写)是一 种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型的热塑型高分子材料。
有机玻璃顶棚
29
6.1.3 高分子材料简介
▲工程塑料
热稳定性高是其最突出 的特点。使用温度 150~174℃。 用于机械设备等工业。
聚砜(PSU) 聚醚砜(PES) 聚醚醚酮(PEEK) 聚苯硫醚(PPS) 聚四氟乙烯 (PTFE)
30
又称尼龙。强 度较高,耐磨、 自润滑性好, 广泛用作机械、 化工及电气零 件。 优良的机械性能, 透明无毒,应用 广泛。
初~40年代末)。
●现代高分子科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20世纪末)。 ●21世纪的高分子科学—分子设计。
——高分子的概念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应用更早。1920年, 德国人Staudinger (施陶丁格)发表了“论聚合”的论文,提 出了高分子的概念。
9
6.1.1 高分子材料科学发展简史
高分子科学既是一门应用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它
▲单体 用来制备高分子的小分子物质称单体。 高分子的单体: 通过聚合反应能制备高分
子化合物的物质称做单体。
例如乙烯是单体,能聚合 生成聚乙烯。
[ CH2–CH2 ]n
13
6.1.2 高分子材料基本概念
▲结构单元 构成大分子的最小重复结构单元,简称结构 单元,或称链节。
[ CH2–CH2 ]n
▲聚合度

第6章-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

第6章-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
• 聚合物材料表面常常呈现出表面惰性和憎水性,比 如难于润湿和粘合。所以对聚合物表面常常需要进 行表面处理,以此来改变其表面化学组成,增加表 面能,改善结晶形态和表面形貌,除去污物,增加 弱边界层等,以提高聚合物表面的润湿性和黏结性 等。
4
汽车的前后保险杆
聚乙烯手提袋的印 刷
5
聚合物在表面改性后,其表面化学、物理结构发生了变 化,表面改性的效果往往由材料使用性能评估
15
火焰处理和热处理
• 聚合物中常常加有抗氧剂,抗氧剂对火焰氧化没有影响, 对热氧化却有很大影响。
• 热氧化是按自由基机理进行的,引发阶段是通过热活化慢 速产生高分子自由基:
RH 热活化 R H (或R1 R2)
• 抗氧剂可消除热氧化产生的聚合物自由基而使整个氧化反 应淬灭,因而阻止热氧化的进行
1
复习
• 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 表面张力与分子量的关系
• 表面张力与表面形态的关系:晶态的表面张力高于非晶态;高聚
物熔体固化时,通常表面生成非晶态高聚物,本体富集晶态高聚物高聚物;熔 体在具有不同成核活性(或不同表面能)的表面上冷却,可得到结晶度不同的 表面。
• 表面张力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 表面张力与内聚能密度
24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2.极性基团的引入
等离子体处理可在聚合物表面引进各 种极性基团。如NH3等离子体或N2与O2 混合的等离子体处理可在高分子表面 引入胺基、亚胺基或腈基等; 氩等离子由于产生长寿命的自由基, 可与氧反应形成羰基、羧基和羟基等; 空气和氧的等离子体可引起大范围的 表面氧化,引入丰富的极性基团。
14
火焰处理和热处理
• 热处理是把聚合物暴露在热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使 其表面被引进羰基、羧基以及某些胺基和过氧化物, 从而获得可润湿性和粘结性。热处理的温度只有几百 度(<500℃),远低于火焰处理的温度,因而处理时 间较长。

第六章_高分子材料的表面.

第六章_高分子材料的表面.

6.4 表面张力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小分子化合物,表面张力与等张比容有如下关系
=(P/V)
4
(6-17)
V为摩尔体积,P为等张比容
●高聚物修正为:
=(P/V)n
(6-18)
其中n为Macleod指数,可近似取作4。
等张比容是与物质的分子结构密切有关的量,摩尔体积与
物质的密度有关,因而也与温度有关。因此,影响表面张 力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温度和分子结构。
(6-20)
Ecoh为摩尔内聚能,∆H为汽化热(液体)或升华热(固
●内聚能密度:单位体积的内聚能,记作(CED),即:
(CED)=Ecoh / V
V为摩尔体积。
(6-21)
●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称为溶解度参数δ,即:
=(CED) (Ecoh / V )
1/2
1/ 2
(6-22)
溶解度参数是确定高聚物与溶剂的溶解性和聚合物与聚合 物之间相容性的重要参数。 ●对于小分子,Hildebrand和Scoff 提出了如下的表 面张力和内聚能密度间的关系式:
=16.8( /V )
2
1/3 0.86
(6-23)
此式适用于非缔合小分子液体,从内聚能密度计算表面张 力与试验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对高聚物却不适用。
● Lieng-Huang Lee对高聚物提出如下关系式:
c
0.43
KV
0.14
(6-24)
K为常数,对液体和类似液体高聚物为0.24,φ为分子相 互作用参数。 ● Wu利用Small色散力,提出了如下的经验公式:
6.7 界面张力
6.7.1 Antoff 规则
Antoff 最早提出界面张力与两相表面张力的关系式为:

第六章 表面改性

第六章 表面改性
糙疏松θ109° ~ 93° ↘52°~16°
表面张力 18↗50 mN/m
污染问题
2.气体热氧化法
PO 经空气、O2 O3氧化后,引入了-OH、 -C=O、-COOH→↗印染性、粘结性、涂饰性
要求:设备与材料形状匹配,使用受到限 制
3.火焰处理法
机理: a 驱赶低分子物,清洁表面,清除弱边界
层 b 高温火焰下,引入-C=O、-COOH、-COOR ↗表面张力 应用:大而厚制品的表面处理,T高达
3.分类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表面机械改性 表面物理改性: 表面涂覆改性
表面真空镀、溅射、喷射 表面物理沉积
表面火焰改性 表面溶液处理 表面放电、射线辐射 表面化学改性:表面电镀、离子镀 表面接枝 表面渗氮 表面化学气相沉积 ……
按改性过程体系的存在形态
按表面是否增加化学物质
未增加其它物质: 机械、放电、溅射、射线辐射
2800℃
4.电晕处理
电晕处理,也称火花处理,是将2—— 100kV,2——10kHz的高频高压施加于 放电电极上,以产生大量的等离子气体 及臭氧,与聚烯烃表面分子直接或间接 作用,使其表面分子链上产生碳基和含 氮基团等极性基团,表面张力明显提高, 加之糙化其表面,从而改善表面的粘附 性,达到表面预处理的目的。
②非极性高分子—印墨、粘合剂吸附在表面
③结晶度高。化学稳定性好,溶胀溶解困难, 溶剂很难使高分子链成链或扩散、缠结
④表面存在弱边界层:杂质、助剂、污染等 外因
改性方法
表面改性的设计思路
①提高材料的表面能; ②在聚烯烃等难粘高分子材料表面的分子
链上引入极性基团; ③提高制品表面的粗糙度; ④消除制品表面的弱边界层。
③表面元素

材料表界面第六章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

材料表界面第六章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

结合(6-38)和(6-39),可得

SVLV(14cos2)2
(6-40)
cos=2SLV V1/21
(6-41)
6.7.3 几何平均法
● Fowkes对Good-Girifalco理论进一步了深入研究,发现大 多数场合下,式(6-32)中φ≈1,于是简写为
1 2 1 2 - 2 (12 ) 1 / 2 ( 6 - 4 2 )
不太适用,聚合物的界面张力:
1 221 (6 -2 8 )
6.7.2 Good-Girifalco理论
●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与粘附功Wa有关,
1 21 2 -W a (6 -2 9 )
● Good和Girifalco认为,粘附功和内聚能之间存在
如下的关系:
W a=(W c1 W c2)1 /2 (6 -3 0 )
ns为高聚物重复单元的原子数,Vm,s为重复单元摩尔体积, (∑F)s为重复单元Small色散力的加和。
例:计算聚四氟乙烯(PTFE)和(PP)聚丙烯的表面张力,已知:
VPTFE=45.5cm3/mol;Vpp=46.2cm3/mol 解:
聚四氟乙烯 ∑Fs=2×150=300 Ns=6 σ PTFE=0.327[300/6]1.85
6.7 界面张力
6.7.1 Antoff规则
Antoff最早提出界面张力与两相表面张力的关系式为:
1 221
(6 -2 7 )
σ 12:相1和相2间的界面张力; σ 1和σ 2为相的表面张力。 ●此式仅适用于相1在相2上的润湿角θ=0,即铺展的情况,且两相 之间处于蒸汽吸附平衡的饱和状态。显然,对聚合物而言,此式
Ks为常数。 以σ -M-2/3或σ 1/4对Mn-1作图,并外推到高分子量区域, 即可间接得到固态高聚物的表面张力。

功能高分子材料第六章环境降解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第六章环境降解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第六章环境降解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在环境中长时间暴露后会发生降解,这种环境降解是指高分子材料在自然环境下与阳光、氧气、水、微生物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材料的性能变化和组成的改变的过程。

环境降解是高分子材料应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会影响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从而限制其应用范围。

高分子材料环境降解的机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氧化降解、光催化降解、热降解、水解降解、微生物降解等几个方面。

氧化降解是指高分子材料中的化学键由于氧气的作用而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导致材料性能的变化和损坏。

氧化降解是高分子材料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主要降解方式,主要是由于高分子材料中的亚甲基、芳香基、酮基、醇基等官能团的氧化反应,导致材料的断裂、硬化、脆化等。

光催化降解是指高分子材料中有机颜料、填料、稳定剂等添加剂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催化反应,引起高分子材料的降解。

光催化降解是高分子材料在户外环境中暴露后发生的一种重要降解方式,主要是由于阳光中的紫外线和可见光辐射引起。

热降解是指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发生的一种降解方式,主要是由于高温引起高分子材料分子链的断裂、固化、交联等反应,从而导致材料性能的变化和破坏。

水解降解是指高分子材料中的酯键、醚键、醚键、酰胺键等化学键在水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从而导致材料性能的变化和分解。

微生物降解是指高分子材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降解的过程,主要是由于微生物通过分泌酶、代谢物等方式引起高分子材料的降解。

为了延长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寿命和降低环境降解带来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在高分子材料中添加稳定剂、抗氧化剂、抗紫外线剂等,可以提高材料的耐氧化、耐光老化性能。

此外,设计合理的高分子结构、选择合适的添加剂、调整材料处理工艺等也可以减缓高分子材料的环境降解速度。

总之,高分子材料的环境降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环境降解机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缓降解速度是提高高分子材料使用寿命和性能的关键。

材料学科导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理工大学

材料学科导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理工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下列哪一项不是当代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A:材料B:能源C:信息D:电子答案:D2.下列哪一项不是三大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A:信息技术B:合成技术C:新材料D:生物技术答案:B3.复合材料中常见的基体材料有哪些?()A:合成树脂B:橡胶C:陶瓷D:石墨答案:ABCD4.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熔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称为合金。

()A:错B:对答案:B5.具有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特性,且过程可逆的塑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A:错B:对答案:A第一章测试1.下列哪些金属材料是有色金属?()A:MnB:CuC:FeD:Cr答案:B2.下列哪些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铜矿石B:水凝胶C:树脂D:氧化铝答案:D3.下面哪些键合方式属于化学键? ( )A:金属键B:共价键C:离子键D:氢键答案:ABC4.体心立方的晶体堆砌密度要高于面心立方。

()A:对B:错答案:B5.高分子材料结晶度越高其光学性能越好。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下面哪些性能指标不是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A:弹性模量B:屈服强度C:断裂强度D:伸长率答案:D2.设计弹簧等弹性零件不需要考虑材料的哪些力学性能指标()A:硬度B:弹性极限C:冲击韧性D:弹性模量答案:A3.材料的使用性能在使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包括()A:力学性能B:化学性能C:物理性能D:可加工性能答案:ABC4.对与结构工程材料,主要考察的性能指标是力学性能。

()A:对B:错答案:A5.在应力应变曲线中,塑性材料都具有明显的屈服点。

()A:对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下列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A:钢筋混凝土B:塑料C:陶瓷D:油脂答案:B2.被称为“塑料王”的塑料品种是()A:聚丙烯B:聚乙烯C:聚碳酸酯D:聚四氟乙烯答案:D3.塑料是一类在常温下有固定的形状和强度,在高温下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a
d c1
d c2 d c2
2W W W p Wc1 W
p a
p c1
p c2 p c2

4 2 W d d 1 2
d a d 1 d
4 1 2 W p p 1 2
p p p a
d 1 d p p
(6-49)
代入式(6-48)
4 2 4 1 2 12 1 2 - d p d 1 2 1 2 p 上式即为调和平均方程
Ns=6
σ =0.327[300/6]1.85[6/45.5]1.52
=21×10-3N/m 实验值 18.4×10-3N/m
=27×10-3N/m
实验值 29×10-3N/m
6.6 共聚、共混和添加剂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 6.6.1 无规共聚
无规共聚物的表面张力一般符合线性加和规律:
= 11 2 2
第6章 高分子材料的表界面
上节课回顾
6.1 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V 2/ 3 K (TC T 6)
(6-2)
熔融后 的熔体
上节课回顾
6.2 表面张力与分子量的关系
= Kb / M n

1/4
2/3
(6-15)
(6-16)
液体 同系物

1/ 4
Ks / M n
● 等张比容具有严格的加和性,即物体的等张比容等于组成
该物质分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和结构因素的等张比容(Pi) 之和,它的数值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
P= Pi
i
(6-19)
例:求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表面张力
(摩尔体积:V= 86.5 cm3/mol)
CH3
结构单元:—CH2-C-
COOCH3
2个CH3 一个酯键 一个-CH2一个 C 56.1×2=112.2 64.8 39.00 4.8 Pi加和=220.8
=16.8( /V )
2
1/3 0.86
(6-23)
此式适用于非缔合小分子液体,从内聚能密度计算表面张 力与试验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对高聚物却不适用。
● Lieng-Huang Lee对高聚物提出如下关系式:
c
0.43
K V
0.14
(6-24)
K为常数,对液体和类似液体高聚物为0.24,φ为分子相 互作用参数。 ● Wu利用Small色散力,提出了如下的经验公式:
1 2 1 d=21.8; 2 d=49.5;
二碘甲烷:σ 2=50.8,σ
P=72.8-21.8=51.0 P=50.8-49.5=1.3
cosθ 1=cos87º=0.052 cosθ 2=cos36º=0.809
代入式(6-47)得
d 1/ 2 1/ 2 p 1/ 2 1/ 2 ( S ) (21.8) ( S ) (51.0) 1+0.052=2 72.8 72.8 d 1/ 2 ( S ) (49.5)1/ 2 ( Sp )1/ 2 (1.3)1/ 2 1 0.809=2 50.8 50.8
σ 为无规共聚物的表面张力, σ
1、σ 2为组分i的表面张力,
(6-26)
Xi则为组分i的摩尔分数.
对氧化乙烯-氧化丙烯的无规共聚物实验结果如图6-6所示。
共聚,组分平均 分布,符合线性 加和规则
共混,低表面能组 分表面富集
6.6.2 嵌段与接枝共聚
●对于嵌段共聚物,若A嵌段有高表面能,B嵌段有低表面 能,则形成共聚物时,B嵌段优先在表面上吸附,使体系 的表面张力明显下降。B嵌段到一定量,表面张力下降到
另外,外推法得到的表面张力是材料非晶态的数值。
上节课回顾
6.3 表面张力与表面形态的关系
• 高聚物熔体冷却固化时,通常表面生成非晶 态高聚物,本体则富集晶态高聚物,以降低 体系的能量。
本节课内容
• • • • 6.4 表面张力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6.5 表面张力与内聚能密度 6.6 共聚、共混和添加剂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6.7 界面张力 6.7.1 Antoff 规则 6.7.2 Good-Girifalco理论 6.7.3 几何平均法 6.7.4 调和平均法 • 6.8 临界表面张力 • 6.9 状态方程
6.7 界面张力
6.7.1 Antoff 规则
Antoff 最早提出界面张力与两相表面张力的关系式为:
12 2 1
σ
12:相1和相2间的界面张力;
(6-27)
σ 1和σ 2为相的表面张力。
●此式仅适用于相1在相2上的润湿角θ=0,即铺展的情况,且两 相之间处于蒸汽吸附平衡的饱和状态。显然,对聚合物而言,
c 0.327[( F ) s / ns ]
1.85
n
s
/ Vm , s
1.52
(6-25)
ns为高聚物重复单元的原子数,Vm,s为重复单元摩尔体积, (∑F)s为重复单元Small色散力的加和。
例:计算聚四氟乙烯(PTFE)和(PP)聚丙烯的表面张力,已知:
VPTFE=45.5cm3/mol;Vpp=46.2cm3/mol
(6-47)
● 假如用两种已知σ L , σ
d和σ p的液体,分别测出 L L
其对固体的接触角,则由(6-47)式解联立方程可以 求出固体的表面张力σ S及其分量σ
S d
, σ Sp。
例:估算PVC的σ s,已知水对PVC的接触角θ=87º ,二碘甲
烷对PVC的接触角θ=36º 。
解:查得表面张力数据。 水:σ 1=72.8,σ σ σ
B嵌段均聚物水平(图6-7)
●接枝共聚物情况与嵌段共聚物相似,但表面张力减少的程 度则轻一些
6.6.3 共 混
在均聚物共混中,低表面能的组分在表面上被优先 吸附,使体系表面张力下降。氧化乙烯和氧化 丙烯均聚物的共混结果如图6-6所示, 随低表面能氧化丙烯 均聚物的增加,共混
体系的表面能明显下
降,而且这种行为随 分子量的增加而加剧。
(6-33)
V:相互作用单元的摩尔体积
其中
4V11/ 3V21/ 3 V 1/ 3 1/ 3 2 (V1 2 2 2 I1I 2 3 2 2 2 1 1 1 2 12 2 1 4 I I 3 KT 1 2 4 4 3 2 2 3 2 2 2 2 1 2 2 I 2 2 2 2 1 I1 211 3KT 4 3KT 4 1/ 2
此式不太适用,聚合物的界面张力:
12 2 1
(6-28)
6.7.2 Good-Girifalco理论
●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与粘附功Wa有关,
12 1 2 -Wa
如下的关系:
(6-29)
● Good和Girifalco认为,粘附功和内聚能之间存在
Wa= (Wc1Wc 2 )
Wci为i相的内聚能.
1/ 2
(6-30)
φ为两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
由于:
Wc1 2 1 Wc 2 2 2
可整理得到:
12 1 2 -2 ( 1 2 )
可用分子结构参数表示为:
1/2
(6-3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很难确定,分子结构理论指出,φ
=V A
种分子间力贡献的总和:

d
p
(6-44)
上标d表示色散力,p表示包括氢键的各种极性力。根据这 种假设,Owens和Wendt提出了界面张力的一般形式为
12 1 2 -2( 1d 2d )1/2 -2( 1 p 2 p )1/2

(6-45)
12 ( ) ( )
(6-20)
Ecoh为摩尔内聚能,∆H为汽化热(液体)或升华热(固
●内聚能密度:单位体积的内聚能,记作(CED),即:
(CED)=Ecoh / V
V为摩尔体积。
(6-21)
●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称为溶解度参数δ,即:
=(CED) (E coh / V )
1/2
1/ 2
(6-22)
溶解度参数是确定高聚物与溶剂的溶解性和聚合物与聚合 物之间相容性的重要参数。 ●对于小分子,Hildebrand和Scoff 提出了如下的表 面张力和内聚能密度间的关系式:
解联立方程得:
40.0, 1.5
d s p s
s 40.0 1.5 41.5( 10 N / m )
d s p s 3
6.7.4 调和平均法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对界面张力表达式:

作了几何平均处理,我们还可将粘附功用内聚功的 调和平均值表示:
2W W W d Wc1 W
式(6-32)中φ≈1,于是简写为
12 1 2 -2 ( 1 2 )1/2
(6-32)
12 1 2 -2( 1 2 )1/2

(6-42)
12
1/ 2 1

1/ 2 2 2

(6-43)
上式仅对没有氢键的物质才是正确的。
对于包括氢键和极性力的分子,表面张力可表示为各
(3-39)
求得固体的 表面张力

(1 cos ) SV LV 2 4
1/ 2
2
(6-40)
SV cos =2 1 LV
(6-41)
求得液体对固 体的接触角
6.7.3

几何平均法
Fowkes对Good-Girifalco理论进一步了深入研究,发现大多数场合下,
解:
c 0.327[( F ) s / n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