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风格特征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风格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439f4b558f5f61fb6366640.png)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风格特征自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的这段时间,史称“中世纪”。
一般认为,在欧洲美术史中,中世纪似乎是一个低落阶段,但工艺美术则是例外。
因为工艺品不仅仅是精神的产物,它还依赖于物质条件。
可以说,在中世纪艺术的各个方面中,工艺美术是取得了独特而辉煌的成就。
中世纪的工艺美术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装饰手法都获得了某些新的发展。
陶工艺、金属工艺、玻璃工艺,以及象牙雕刻和木工艺等无不令人注目。
中世纪的金属工艺,尤其是贵金属工艺相当发达。
这不仅是因为具有古罗马优秀的金工传统,而且揭开中世纪序幕的日耳曼人尽管文化不甚先进,但金工技艺在欧洲古代民族中却是出类拔萃的。
较之欧洲古代金属工艺,中世纪金属制品的明显特点是金属、珐琅和宝石镶嵌工艺的结合运用。
金属制作工艺特点虽然仍以传统的“錾花”和“收挑”为主,但技艺却更为熟练,特别是收挑工艺愈加精彩,浅浮雕、深浮雕式的人物、鸟兽生动工细。
中世纪金属工艺在欧洲各地区形成不尽相同的风格,另外,在漫长的1000年中,各阶段也表现出时代的艺术特征。
日耳曼人的珐琅和宝石工艺是在金属工艺上展开的。
大多用作装饰祭坛你、圣遗物箱、十字架和圣书函,带有较强的宗教性质。
此期錾花技法有两种:一是在金属片上錾出各种纹样,类似阴刻效果;二是在器物本胎包金上施錾花技法。
应该强调的是日耳曼人对于在金属器上作珐琅和宝石镶嵌是极为成功的,可以说自公元5世纪以后日耳曼人制作的宗教器物或其他装饰品,都广泛采用了这种镶嵌技法。
在拜占庭的金属工艺在铸造、雕金、錾花和镶嵌等都有相当的成就。
按金属器的艺术效果来看,可分作浅浮雕式和彩色式的两种。
总之,拜占庭的珐琅工艺在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间十分兴盛,运用更加广泛,圣十字架,圣遗物箱,圣书装帧,圣象障壁,以及王冠和首饰等无所不有。
哥特时期的金属工艺较之日耳曼人又有所发展,尤其是后期在金银薄板上收挑的人物、鸟兽,凹凸分明,形体准确,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技巧。
中世纪工艺美术
![中世纪工艺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6ed75934b9d528ea80c77948.png)
• 罗马式美术
• 时间: 11- 12世纪
• 艺术特点: • 罗马式建筑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拱顶工程的采用石屋顶可以使建筑内部空间
• 时间:公元5世纪公元1453年 • 拜占庭帝国的社会特点:相对稳定的政体和发展经济的环境;欧亚两大洲的贸易中心,多民族国家 • 拜占庭美术的构成: -是在古代希腊罗马艺术传统和希腊化时期的艺术传统、是基督教文化传统、三是东方
文化、两河艺术巴比伦 )
• 哥特美术
• 时间: 13- 14世纪 • 发展阶段: 1.最早在法国出现和发展,主要因素出现,高度上的突破2.13世纪进入繁荣时期,关注建筑比例3.哥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目录
• 2.陶工艺 ①初期拜占庭陶器②白地彩绘陶器③剔刻装饰陶器
• 3.金属工艺 ①日耳曼人的金工②拜占庭的金工③哥特时期4.象牙工艺
•Hale Waihona Puke 5.木工艺 ①罗马式②哥特式• 6.玻璃工去 • 7.染织工艺 • 8.结语
• 拜占廷美术
• 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历史上知名的帝国。罗马帝国自东西分治后,帝国东部罗马政权的延续被一 些人称为东罗马帝国(相对于帝国西部的西罗马帝国), 16世纪以后,开始有学者称之为拜占庭帝国。帝国位 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欧亚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 国家。
• 装饰技法:首先以黑或褐色勾画出纹样轮廓,再添入茶、黄、绿、红、青等色,烧制后出现微 妙的色彩变化,形成丰富的色调。有时还使用金、银等色,但更多是以浅茶色代替金色。
中世纪美术工艺
![中世纪美术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83618bf83169a4517623a317.png)
哥特式建筑艺术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 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 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 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 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 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 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中世纪美术工艺
陶工艺
中世纪美术工艺
彩釉格子纹陶钵
中世纪美术工艺
白地彩绘陶
公元9世纪 拜占庭白色陶器多采用罗马 时代浮雕制陶的模印浮雕的装饰形式 再施 挂釉色而成 后来则直接在白色素胎上描绘 彩色 模印浮雕的装饰多是简单的十字架纹 样 鸟兽纹样。
造型
1.盘 钵 杯 壶 碗以及西长足的器皿等 2.教会或其他建筑室内装饰用的陶板 圣像 或者 壁画边框以及陶制的圣像等
彩色玻璃镶嵌画。 装饰地板、墙壁、廊柱是五颜六色的大理石,
柱头、拱门、飞檐等处以雕花装饰,圆顶的边缘时40具吊灯,教
坛上镶有象牙、银和玉石,大主教的宝座以纯银制成,祭坛上悬
挂着丝与金银混织的窗帘,上有皇帝和皇后接受基督和玛利亚祝
福的画像。 在17世纪圣彼得大教堂完成前,一直是世界
上最大的教堂。
中世纪美术工艺
中世纪美术工艺
三,剔刻装饰陶器
中世纪美术工艺
色彩:黄色,绿色透明面釉 风格:刻画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单纯,和谐, 质朴无华。
中世纪美术工艺
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
中世纪美术工艺
时间:约公元五世纪---十四世纪 时代特点: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和 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 审美思想:“上帝就是美,美就是上帝。” 工艺美术的特征:带着明显的宗教性质。 工艺美术的成就: 1,独特而辉煌 2,欧洲 各国都各具特色 3,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或得新发展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讲课版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讲课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0caf01d0d233d4b04e6924.png)
壁毯
中世纪建筑及室内装饰的主要织物 流行时间:罗马式和哥特式时期 中心地:法国(巴黎)、尼德兰
“
天 使 报 喜 ” 和 “ 基 督 受 难 ” 织 物
意 大 利
达芬奇
祭坛上的刺绣装饰 比利时 15世纪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收藏
丝 绸 织 物
教
堂
举
行 宗
约
14
教 仪 式
世 纪
用 的 大 型 装 饰 幕 布
象 牙 袖 珍 礼 拜 坛
马 克 西 米 安 主 教 之 座
意 大 利 拉 文 纳 拜 占 庭 式 公 元 世 纪
6
包 银 象 牙 饰 盒 英 国
世 纪 - 世 纪
13
14
象 牙 主 教 权 杖 饰 头 英 国
世 纪
12
角 笛 象 牙 、 银 、 烧 蓝 英 国
世 纪
14
第五节 木工艺
主要种类:家具 风格特征:装饰手法写实,但具程式化倾向 分期:罗马式时期、哥特式时期
主要种类: 圣遗物箱、十字架、圣书函、教堂用器皿、甲胄等 建筑装饰、室内装饰、家具装饰
圣遗物箱 安放基督教圣者遗物或骸骨的容器 中世纪工艺美术中最典型者
建筑形 造型分类 人物形
动物形
圣 遗 物 箱
铜
约
1150 ~1180
胚
珐
琅
年
、
木
、
镀
年
金
、
伦
象
敦
牙
维
多
德
利
国
亚
和
阿
尔
伯
特
博
物
馆
收
藏
索菲亚大教堂
查 士 丁 尼 大 帝 像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史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65604b7658fb770bf78a5584.png)
作为基督教标记的十字架,是神的象征,它寄托和浓缩了基督教的精 神。虔诚的信徒们便以最美好、最珍奇的材料赋予它神秘的形象和辉 煌的色彩。这些十字架几乎都以金属作为胚体,然后饰以珠宝、珐琅 等材料点缀,效果极其华美精致。奥地利的嵌式十字架可作范例,该 作品以黄金为主,嵌入各种珠宝翡翠,从而丰富了物体的肌理效果, 增强了雍容华贵之感,同时亦渲染了神秘的宗教气氛。
建筑物的圣遗物箱最为常见,一般皆按照中世纪拜占庭式、哥特式或罗马式建 筑式样造型,犹如一个精致的建筑模型。此类圣遗物箱庄重肃穆、豪华典雅,往往 以多种材料加以装饰,造型尺寸也较大。法国制作的一件圣人遗物箱即为典型代表。 作品呈哥特式建筑状,以黄金、珐琅及宝石装饰整个器物,四周雕刻了“最后的审 判”情节性装饰,气势恢宏,风格独特。
2020/6/19
法国哥特时期的金属工艺则 以制作圣母像为其优势。圣 母的造型生动,做工精细, 显示了很高的工艺水平。现 藏卢浮宫的<<圣母子>>即为 典型例作。
圣人遗物箱
哥特式 黄金珠宝珐琅
银制镀金圣爵
作品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双 把手的巧妙设计和景泰蓝装饰 的应用,赋予作品以典雅而瑰 丽的气质。
欧洲中世纪金属工艺美术的种类主要有圣遗物箱、十字架、圣书函和教堂用的 各种器皿,以及甲胄zou(头盔)等。除此之外,在建筑物和室内装饰及家具制作中, 也常以金属材料作为装饰。
圣遗物箱是用来安放基督教圣者遗物或骸骨的容器,在中世纪工艺美术史中是 最典型的一类。遗物箱有个各种材料制作的,尤其以金属制作并以宝石、象牙、珐 琅、玻璃等材料加以装饰的作品最为精美。圣遗物箱的造型主要有三大类:建筑物、 人物形、动物形。
拜占庭为代表,它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发 展过程。 公元9世纪,拜占庭白色陶器多采用罗马时代浮雕制陶的模印浮雕的 装饰形式,再施挂釉色而成,后来则直接在白色素胎上描绘彩色 模 印浮雕的装饰多是简单的十字架纹样,鸟兽纹样,特别是8、9世纪 立奥三世和君士坦丁五世下令禁止供奉偶像的时期内,上述纹样更 被广泛采用,造型:1.盘、钵、杯、壶、碗以及西长足的器皿等。 2.教会或其他建筑室内装饰用的陶板、圣像或者壁画边框以及陶制 的圣像等。装饰技法,先以褐色黑色勾勒出纹样轮廓,再填入黄绿 红青,烧成后出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形成丰富的色调,这样丰富的色 彩与洁白的质地互相映衬,产生富丽而洁净的效果,有时还用金银 等色但是更多的是以浅茶色代替金色,有时仅仅用白和金装饰器物 的内侧,而外侧采用刻线纹样施挂绿釉,甚至还有阿拉伯文字作为 装饰的主体。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十二章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十二章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af242348227916888586d74a.png)
法国哥特时期的金属工 艺则以制作圣母像为优 势。圣母的造型生动, 做工精细,显示了很高 的工艺水平。现藏卢浮 宫的《圣母子》(图 12-5)即为典型例作
第四节 象牙工艺
欧洲中世纪的象牙工艺十分兴盛,不仅品种丰富多彩,而 且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中世纪的象牙工艺以拜占庭和 哥特时期为代表。在拜占庭时期象牙工艺与珐琅工艺占有 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少作坊直接受宫廷或教会的控制,因 此单纯的牙雕摆件很少,多是作为圣遗物箱、圣瓶盒、圣 书函或二连、三连圣像板的雕刻装饰。装饰题材最初受东 方艺术的影响,出现过一些花鸟或几何纹样,后来渐以宗 教故事和宗教人物为主,在圣像破坏运动 a 期间也有象征 性的动植物形象的表现。工艺手法上以浅浮雕为主,是古 罗马传统牙雕技法的继续,线刻朝,铅釉陶器得到发展。人们逐渐 从使用赤陶3转向喜爱白地陶器。 ·白地多彩陶器在拜占庭马其顿时代很发达,并流行于广阔的帝国境 内。中世纪拜占庭帝国领土和势力范围空前广大,其文化艺术也取得 了辉煌的成果。拜占庭陶器得到很大发展,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 ·从装饰技法上分析,陶制器皿的彩绘装饰首先以黑或褐色勾出纹样 轮廓,再添入茶、黄、绿、红、青等色,烧成后出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形成丰富的色调。这样,丰富的色彩与洁白的质地互相映衬,产生富 丽而洁净的装饰效果。有时还使用金、银等色,但更多是以浅茶色代 替金色。有时仅仅用白和黑装饰器物的内侧,而外侧则采用刻线纹样 并施挂绿釉。 ·用于建筑上作装饰的白地多彩陶板,现存最早的实物是拜占庭皇帝 西蒙一世(893—927年在位)为重建首都制作的。 ·大约在11世纪,拜占庭出现了一种新型陶工艺,其制作方法是:先 用赤褐色黏土制成坯体,然后施挂白色化妆土,再进行剔刻装饰,使 纹样产生红白对比,最后浸罩透明铅釉烧制。这种剔刻技法来自中东 地区,在拜占庭时期得到普及。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6eb12e7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5.png)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古代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时期,通常被认为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且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后来这一名称被历史学家沿袭下来。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
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
中世纪的艺术仍然丰富多彩,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
同时,古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
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之后,在向西欧扩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
因此,欧洲中世纪艺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
中世纪是一个基督教盛行和罗马天主教会主宰社会的时期,基督教的婚姻观念和性观念统治了当时欧洲的与性有关的一切活动。
宗教禁欲主义这一特点被统治阶级利用了,因为否定性欲、否定对今世幸福和快乐的追求,民众就不会奋起反对压迫和剥削,统治阶级的地位就巩固了。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会利用所掌握的权利,强制推行教士独身制和苦修制,教徒们禁绝性行为,基督教反对性甚至发展到反对婚姻。
一、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世纪—5世纪)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
这时的罗马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基督教作为下层人民的信仰和意识,为结束古罗马的千年帝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了合法地位之后,又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来控制人民的思想。
西方美术史第2章 欧洲中世纪美术(共113张PPT)
![西方美术史第2章 欧洲中世纪美术(共11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163f07941ea76e59fa04eb.png)
第一节
早期基督教美术
(公元2世纪-5世纪)
第4页,共113页。
一般来说,所谓的“早期基督教艺术”是指从基督教诞生到公元 五世纪后所产生的整个东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的基督教艺术。 当罗马帝国皇帝泰伯利亚斯在位之时,耶稣基督在耶路撒冷被钉 上十字架。虽然他的殉道在罗马并没有引起重大的注意,但是追 随者却继续传播他的道理教义,并且远播到罗马,威胁到罗马君 主的势力。
圣赛尔南大教堂
第49页,共113页。
圣赛尔南大教堂
第50页,共113页。
英国杜勒姆教堂 罗马风格形成的标志
第51页,共113页。
德国的圣基列阿达教堂
第52页,共113页。
比萨教堂建筑群
第53页,共113页。
比萨大教堂洗礼堂
第54页,共113页。
比萨斜塔
第55页,共113页。
圣玛丽亚大教堂
第81页,共113页。
镶 嵌 玻 璃 画
第82页,共113页。
第83页,共113页。
镶嵌玻璃画
其他的比较著名的建筑
第84页,共113页。
1386
米 兰 大 教 堂
始 建 于
年 , 至
年 完 成
第85页,共113页。
1485
第86页,共113页。
圣人雕像
第87页,共113页。
《科隆大教堂》
始建于1248年,
完成于1322年
第88页,共113页。
撒利斯堡大教堂
第89页,共113页。
《维也纳圣斯提凡大教堂》
第90页,共113页。
《华西里·柏拉仁诺教堂》
始建于1555年,1560年完成
《 圣 索 菲 亚 教 堂 》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概要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9671b08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6b.png)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概要黑暗的1000年:自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的这段时间(公元5-15世纪),史称“中世纪”在这1000年的欧洲封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政教合一的教权统治(神权统治),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和人们的精神寄托。
封建统治阶级通过教会对整个文化进行垄断,从而使哲学、科学和艺术都从属于神学,所以有人将这段时期称为“黑暗的一千年”,“是灭绝人性的时代”。
此时,神学在知识活动整个领域中的这种无上权威,是教会在当时封建制度里万流归宗的地位的必然结果。
在漫长的中世纪里,上帝成为最高存在,视为终极点,是最完美、最神圣的。
人们在“上帝就是美,美就是上帝”的美学思想指引下,似乎永恒地体验着无限美(上帝),从这个意义上讲,中世纪又是人类精神最自觉的时代。
因此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否定现世美成了欧洲中世纪艺术精神最显著的特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世纪的工艺美术也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它清楚地反映在当时工艺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要素之中,尤其是那些直接为宗教服务的祭坛装饰、圣书函和遗物箱、十字架等更能反映出中世纪工艺美术等特点。
拜占庭: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后,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首都。
白底多彩陶器制作并流行于欧洲中世纪拜占庭帝国领土境内,此时的陶器在细腻洁白的坯体上直接描绘多彩纹样,或施挂透明釉,或不挂釉而保持原状。
造型分为细长足的陶制器皿和室内装修使用的陶板、陶制圣象或壁画边框等。
装饰技法上陶制器皿的彩绘装饰首先以单色勾勒出纹样轮廓,在添入其他颜色,烧成后出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形成丰富的色调。
丰富的色彩与洁白的质地互相映衬,产生富丽而洁净的装饰效果。
剔刻陶器制作于欧洲中世纪的拜占庭地区,制作方法是:先用赤褐色黏土制成坯体,然后施挂白色化妆土,再进行剔刻装饰,使纹样产生红白对比,最后浸罩透明铅釉烧制。
拜占庭剔刻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以组合纹样的刻线装饰为主,最早出现的是几何纹,此后则是自由刻线的人物纹动物纹,由于产地多,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
欧洲中世纪美术ppt课件
![欧洲中世纪美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b3aff70b1c59eef9c7b437.png)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 第三节 早期文艺复兴美术
杰 罗 的 十 字 架
22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 第三节 早期文艺复兴美术
基 督 为 使 徒 洗 脚
23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 第三节 早期文艺复兴美术
希 尔 德 斯 海 姆 教 堂 青 铜 门
24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 第四节 罗马式美术
第四节 罗马式美术 公元10世纪—公元12世纪
15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 第三节 早期文艺复兴美术
挪 威 奥 斯 伯 格 葬 船 上 的 兽 头 雕 刻
16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 第三节 早期文艺复兴美术
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在文化上竭力恢复罗马的传 统,他召集了一批文人学者在首都亚琛收集整理古 代书籍,让艺术家仿照古典样式进行创作,以宫廷 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复兴古代文化的热潮,历史上 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哥特式建筑现存二百余座,最典型的有法国 的《巴黎圣母院》(建于1163—1235年)
30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 第五节 哥特式美术
德 国 的 科 隆 教 堂
31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 第五节 哥特式美术
科 隆 教 堂 雕 刻 装 饰
32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 第五节 哥特式美术
法 国 的 夏 特 尔 教 堂
[法国] 公元12世纪
46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 第五节 哥特式美术
雅 各 宾 教 堂 内 圣 歌 队 席 上 的 柱 [法国]子
公元13世纪
47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 第五节 哥特式美术
斯 特 拉 斯 堡 主 教 堂
[法国] 公元12-15世纪
48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 第五节 哥特式美术
伯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史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b7929541767f5acfa1c7cd91.png)
法国哥特时期的金属工艺则 以制作圣母像为其优势。圣 母的造型生动,做工精细, 显示了很高的工艺水平。现 藏卢浮宫的<<圣母子>>即为 典型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5-5-11
圣人遗物箱
哥特式 黄金珠宝珐琅
银制镀金圣爵 作品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双 把手的巧妙设计和景泰蓝装饰 的应用,赋予作品以典雅而瑰 丽的气质。
哥特时期意大利制作的 一件象牙袖珍礼掰坛便 是此类作品最优秀的代 表。这件精美的象牙雕 饰祭坛看上去似乎有点 像哥特式的建筑模型, 当时,这类造型的祭坛 十分流行。平时陈设在 家中,远行时可以折叠 合拢,随身携带。
象牙袖珍礼拜坛
包银象牙饰盒
主教之座
不仅体现了拜占庭象牙工 艺的极高成就,也反映出 当时工艺文化和工艺美学 的某种特征。
手 掌 形 圣 遗 物 箱 哥 特 式
亨利二世的圣物容器
据传说装有亨利二世的肋骨、 骨灰与一部分衣物。
巴塞尔大教堂的祭坛装饰
第四节 象牙工艺
欧洲中世纪的象牙工艺十分兴盛,不品种丰富多彩,而且表现出极高的工艺 水平。中世纪的象牙工艺可以拜占庭和哥特时期为代表。在拜占庭时期象牙 工艺与珐琅工艺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少作坊直接受宫廷或教会的控制, 因此单纯的牙雕摆件很少,多作为圣遗物箱、圣瓶盒、圣书函或二连、三连 圣像板的雕刻装饰。在装饰题材上最初受东方艺术的影响,出现过一些花鸟 或几何纹样,后来渐以宗教故事和宗教人物为主,在圣像破坏运动期间也有 象征性的动植物形象的表现。在工艺手法上以浅刻作品也时有出现。较能反 应拜占庭象牙工艺风格特征的是10和11世纪盛期阶段的一些作品,当时正值 马其顿王朝经济复苏和艺术繁荣的时期。从作品上可以看到象牙雕刻技法的 娴熟,同时也在构图处理和人物形象上表现也更富于理想化。在法国,13、 14世纪巴黎的牙雕作坊相当活跃,不少作品远销国外,影响甚大。当时的牙 雕作品,除作为宗教器物的装饰外,尚有大量的镜箱、宝石箱、乐器和刀柄 等牙雕装饰,雕刻内容既有骑士故事,也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手法 较之拜占庭更为细腻优美,宗教趣味淡薄,人物形象的表现也更富于理想化。
中世纪欧洲美术
![中世纪欧洲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c14859da84254b35eefd3454.png)
中世纪欧洲美术——哥特式美术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班级:08级教本三班姓名:朱丽霞学号:080401041339指导教师:武孟亭哥特式美术(Gothic Art)12~15世纪的中世纪欧洲美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学者认为此期美术野蛮怪诞,缺乏艺术趣味,故用“蛮族”——哥特人一词,称之为哥特式。
其最早产生于法国,之后风靡整个欧洲。
哥特式美术分类哥特式雕刻雕刻是哥特式教堂的主要装饰,与罗马式雕刻对建筑的依附性不同,哥特式雕刻大量运用半圆雕和高浮雕,从而较自由地表达人物的动态并加强了空间感。
尤其是开始追求世俗情感的表现,不仅对宗教传统模式有所突破,而且赋予人物以生命的活力。
法国亚眠大教堂的基督雕像,流露出仁慈而诚挚的感情。
南十字耳堂的《镀金的玛丽亚》,则充满了慈爱的母性。
德国班保大教堂的雕像《玛利亚与伊丽莎白的会见》,人物表现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意大利雕刻家G.皮萨诺为普拉多大教堂作的圣母像,动势十分优美,故被称为哥特式倾斜,这种姿势影响到整个欧洲。
《旧约》中基督的一位先驱者,取自夏尔特尔大教堂的御门之上,代表了早期哥特式雕刻艺术。
人物修长,立在垫座之上,头上是华盖。
两臂紧贴身体,衣服的褶皱线亦成平行状,刻得很浅,有点象柱子上的凹槽。
头部占身体的六分之一,符合当时的美学准则。
表情安祥,更加强了人物的神圣感。
雕刻艺术的一个典型的特点是继续的线条间的紧张感。
这个"圣母与圣子"像尤其鲜明地体现了这个特色。
同时,整个雕塑的结构似乎融化在衣服优美雅致的线条之中。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最富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
在15世纪,人们普遍带有着文艺复兴的观念,希望回到古典时代。
中世纪美术
![中世纪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10f53ffe83d049649a665865.png)
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
厚的宗教气氛。
花窗玻璃
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
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这些窗户
既高且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并应用了从阿拉
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
的宗教故事,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
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
的插图画和各种小型艺术等,又赋予中世纪美术以丰
富多彩的面貌。
总纲
中世纪美术
拜占庭美术 奥托美术 加洛林术 罗马美术 哥特式美术 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
拜占庭美术
拜占庭美术首先是宗教美术。拜占庭建筑是基督教教会的建筑,绘 画作品多取材于《圣经》,其形式和人物表情处理都须遵循具有神学意 义的传统模式。拜占庭美术也是封建帝国的艺术。它炫耀帝国的强大 和帝王的威严,把帝王表现为基督在尘世的代理人。拜占庭美术还被 看作东西方融合的艺术。它注重色彩的灿烂,装饰的华丽,强调人物精 神的表现。在拜占庭建筑中,大理石镶嵌画、壁画和其他艺术品的缤纷 色彩互相辉映,造成一派壮丽华贵的景象。
米兰大教堂为 哥特式知名建筑
当时人们曾称赞法国巴黎圣母院的立面, 亚眠大教堂的本堂,夏特尔大教堂的塔,兰斯 大教堂的雕刻是哥特式教堂完美的典范。德国 马尔堡的圣伊丽 莎白教堂,以3个半圆 室代 替有礼拜堂花冠的法国圣坛,并在正面结构中 采用严格的垂直处理,而且塔楼也从基础分离 获得独立,成为其后德国哥特式建筑仿效的主 要样式。英国哥特式建筑受到法国影响,但很 快形成所谓英国风格。法国教堂那种紧张上升 的趋势在英国变成一种拉长、降低、水平伸展 的形式,且更强调体积感的结构特征,同时很 注意巧妙地利用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如沙 利斯伯里大教堂、林肯大教堂等都是英国哥特 式建筑的代表。此外,诸如意大利、西班牙等 地的哥特式建筑也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汇总讲解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汇总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b05b8b1102de2bd9605888b.png)
银质镀金人像形圣遗物盒 下部为十二门徒 12世纪初
景泰蓝饰板 中世纪 金属工艺精品 法国 13世纪前半期
巴 黎 卢 浮 宫 收 藏
手 掌 形 圣 遗 物 箱 哥 特 式 约
世 纪
14
一、初期拜占庭陶器 时间:4~8世纪 特点:留存少,继承罗马时代制陶传统 种类:浮雕赤陶、印纹绿釉陶
绿釉印纹陶碗 拜占庭 意大利罗马出土 4~6世纪
彩釉格子纹陶钵 拜占庭 4~6世纪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出土
二、白地彩绘陶器 时间:9~14世纪中叶 铅釉陶器的发展(立奥王朝/8~9世纪) 白地陶器 —— 受中国唐代白瓷影响
新 教(更正教 ·*抗罗宗 ·耶稣教)
*抗议宗:抗议罗马公教, 否认罗马主教的教皇地位而得名
圣诞节— 教会规定12月25日 东正教— 2亿教徒 历法不同
其圣诞节相当于公历1月6日或7日
美学限美 ——上帝
中世纪是人类精神最自觉的时代 中世纪张扬的不是自然,而是上帝 中世纪艺术精神的最大特点——否定现世美
用途:建筑装饰
细长——用于湿壁画边缘 形制
弯曲——用于柱体装饰
装饰题材:几何纹样(螺旋纹、S连续纹、圆形纹)、植物纹样
装饰色彩:白、茶、绿、青、黄、金
三、剔刻装饰陶器
兴起: 11世纪出现的新型陶工艺 由西亚传入,拜占庭时期普及
镶嵌陶板 40.6平方厘米 13世纪 大英博物馆藏
制作技法:
赤褐色黏土制坯 施挂白色化妆土 剔刻装饰(纹样红白对比) 浸罩透明铅釉烧制
装饰技法:
1. 錾花
在金属片上錾出各种纹样,类似阴刻效果 在器物本胎包金(或银、铜镀金)上施錾花技法
2. 金银丝细工 3. 金银错 4. 宝石镶嵌
安格圣物提袋 约807年 西柏林国立博物馆藏
中世纪美术
![中世纪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fca728d2195f312b3169a5c5.png)
欧洲中世纪美术欧洲历史上的古代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时期,常被认为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
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
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世纪—5世纪)•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
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
•基督教合法化之后,它的集会和仪式便回到了地面上,也开始兴建正式的基督教堂。
•但基督教没有自己的建筑传统,只好借用罗马现成的建筑形式。
•巴西里卡式教堂:巴西利卡(basilica)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的意思。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
是最初的教堂建筑风格。
•绘画:基督教还处于地下状态时,信徒们按《圣经》内容在地下墓窟的4壁和顶部画了不少壁画,手法虽较稚拙,形象却基本是仿照希腊罗马的,比如墨丘利式的“善良的牧羊人”、胜利女神式的天使等。
还有各种线条组成的圆形或方形图案,中间有花环、鸟类、四足动物,还有四季的象征物作装饰母题。
•雕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现在纪念死者、寄托对来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
到4世纪,这类雕像叙事性更强,内容也丰富起来。
石棺外表往往展开以耶稣生平故事作成的饰带浮雕,直接描绘耻辱性惩罚的《磔(zhé)刑》也被象征性的荆冠和十字架代替了。
《两兄弟石棺》拜占庭美术(公元5世纪—15世纪)•拜占庭的建筑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早期教堂建筑主要沿用罗马陵墓圆形或者多边形平面结构和万神庙式的圆穹顶。
现存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庭建筑艺术的代表。
15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15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1ce59e0afc4ffe473368aba6.png)
色彩: 金、蓝、红等色 体现出富丽、神秘的气氛
工艺手法
浅浮雕(古罗马传统牙雕技法的继续) 线刻
风格特征:技法娴熟、高贵优雅
象 牙 双 连 板 拜 占 庭 式
二、哥特时期象牙工艺
中 心 地:法国 兴盛时间:13~14世纪 种 类:宗教器物装饰、镜箱、宝石箱、乐器、刀柄 装饰题材:骑士故事、日常生活情节 特 征:细腻优美、宗教趣味淡薄、人物表现理想化
绿釉印纹陶碗 拜占庭 意大利罗马出土 4世纪~6世纪
二、白地彩绘陶器 时间:9世纪~14世纪中叶 铅釉陶器的发展(立奥王朝/8世纪~9世纪) 白地陶器——受中国唐代白瓷影响
造型品种: 1. 盘、钵、杯、壶、碗、细长足器皿 2. 建筑装饰用陶板、圣像、壁画边框等
装饰: 黑色或褐色勾画轮廓 填入茶、黄、绿、红、青等色 金、银色偶有使用,但更多是以浅茶色代替金色
<陶制圣母子像 > 意大利 佛罗伦萨
巴尔杰罗博物馆 藏
第三节 金属工艺
金属工艺特点: 金属、珐琅和宝石镶嵌工艺的结合运用
加工技法: 錾花、收挑
珐琅工艺: 产地——法国西南部和拜占庭最为突出 色彩——赤、青、黄、绿 装饰——缠枝纹、小花纹、星形纹、人物、动物
主要种类: 圣遗物箱、十字架、圣书函、教堂用器皿、甲胄等 建筑装饰、室内装饰、家具装饰
查 士 丁 尼 大 帝 像
查士丁尼皇后及侍女像
《 凯 尔 斯 福 音 书 》 插 图
四 使 徒 中 的 圣 约 翰 形 象
《 林 迪 斯 芳 福 音 书 》 中 的 一 页 约
年
698
杜 洛 福 音 书 字 母 装 饰
圣 经 书 籍 插 画 哥 特 式
第八节 结 语
阶段
中世纪工艺美术特点
![中世纪工艺美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3b0b31580216fc700afdc3.png)
玻璃器皿
彩绘玻璃窗
总结
总结
初期基督教时期:象征性图形(十字架、鱼、羊) 拜占庭时期:写实图形(骑马、狩猎、狮子、鹫和孔雀等写实图形, 以及联珠纹和缠枝纹等 罗马式时期:纹样复杂—宗教人物、大场面的情节性表现 哥特式时期:中世纪织物工艺的繁盛时期 丝麻交织凸花厚缎 多以鹰、鸟、鹿、豹和花卉等动植物纹样,风景和情节性为图形。 自然主义表现与中国丝绸纹样影响的巧妙结合纹饰华丽、设色雅致、 清新活泼、东方风韵
拜占庭象牙工艺
哥特象牙工艺
总结
总结
哥特象牙工艺中心是法国。作坊活 跃,作品远销国外。除作为宗教器 物装饰,尚有大量的镜箱、宝石箱、 乐器和刀柄等牙雕装饰,雕刻有骑 士故事也有日常生活情节。表现手 法细腻优美,宗教趣味淡薄,人物 形象更理想化。
象牙主教权杖饰头
拜占庭象牙工艺
哥特象牙工艺
总结
总结
初期受东方艺术影响。 以拜占庭和哥特时期为代表。 以浅浮雕为主,线刻时而可见。 颜色以金、蓝、红为主。 内容为骑士故事和日常生活的 描写。 常用于宗教性质物品。
圣 遗 物 箱
日耳曼人的金工
拜占庭的金工
哥特时期
总结
公元10世纪和11世纪时,正值马其顿王朝经济复苏和艺术繁荣 时期。作品多以金、蓝、红等色,以创造一种富丽、神秘气氛。 手法以浅浮雕为主,线刻也时而可见。 世俗内容装饰流行。多作为圣遗物箱、圣瓶盒、圣书函或二连 圣像板、三连圣像板的雕刻装饰。
象牙袖珍礼拜坛
彩釉格子纹陶钵
初期拜占庭陶器
白地彩绘陶器
剔刻装饰陶器
总结
公元9世纪至14世纪中叶,受到中国唐代白瓷影响。开始采用罗马时 代浮雕赤陶的模印浮雕形式,再施挂釉色。后来多采用十字架纹样、 鸟兽纹样等。此后由于崇尚希腊风格,又开始一人像浮雕为装饰形式。 造型主要为:(1)盘、钵、杯、壶、碗以及细长足的器皿。 (2)建筑装饰使用的陶板、圣像或壁画的边框以及陶制圣像。 技法:黑色或褐色勾画轮廓,填入茶、黄、绿、红、青等色,少用金、 银等色。受伊斯兰文化影响,阿拉伯文字装饰。 白地有其他丰富色彩相映衬,显得富丽而洁净的效果。 罗德斯形式,红色的白地多彩陶器,多产于土耳其依兹尼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制圣母子像 > 意大利 佛罗伦萨
巴尔杰罗博物馆 藏
第三节 金属工艺
金属工艺特点: 金属、珐琅和宝石镶嵌工艺的结合运用
加工技法: 錾花、收挑
珐琅工艺: 产地——法国西南部和拜占庭最为突出 色彩——赤、青、黄、绿 装饰——缠枝纹、小花纹、星形纹、人物、动物
主要种类: 圣遗物箱、十字架、圣书函、教堂用器皿、甲胄等 建筑装饰、室内装饰、家具装饰
二、拜占庭的金属工艺
技法:铸造、雕金、錾花、镶嵌
浮雕式——在金、银、铜工件上作錾花装饰 种类
色彩式——在金或铜板上按照设计的图形,涂上 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质色粉,在烧制磨光而成
银 制 镀 金 圣 爵
10
拜
占
庭系
十
字
世 纪
军 东 征
时
意掠
大 利
夺 君 士
威坦
尼 斯
丁 堡 的
藏宝
物
挂饰 拜占庭
三、哥特时期的金属工艺
宽法
国
11.2
13
厘 米世
纪 前 半 期
圣人遗物箱 哥特式 黄金珠宝珐琅 法国巴黎 约1400年
四周雕刻 《最后的审判》情景, 气势恢宏,风格独特。
1360
嵌 饰 十年 字 架 哥 特 式 奥 地 利
手掌形圣遗物 箱 哥特式 约 14世纪
整体以银制作, 然后镀金处理。 箱盖上是手掌 造型,下方镂 空雕刻,箱体 上雕有圣母子 像,整个圣物 箱布满了宝石 镶嵌,具有华 美精致的艺术 效果
1150 ~1180
约 年
年
伦
敦
维
多
圣遗物箱 铜胚珐琅、 利
木、镀金、象牙 德国
亚 和
阿
尔
造型模仿拜占庭式建筑, 伯
在铜胚
上以镀金、珐琅
特 博
作装饰。 象牙人物雕像装饰其中,
物 馆 收
为作品增添了奇妙的效 藏
果。
神圣罗马帝国之冠 德 国 962年
皇冠顶上的十字架赋予 它宗教与权力色彩 维
也 纳 艺 术 史 博 物 馆 收 藏
阶段
西欧
黑暗时期(Dark Ages) 罗马风式(Romanesque) 哥特式(Gothic)
东欧——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
工艺美术特征: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
工艺美术成就: 独特而辉煌 欧洲各国都各具地方特色 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获得新发展
主要门类: 陶工艺、金属工艺、玻璃工艺、象牙工艺、木工艺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 述
时间:西罗马帝国灭亡~文艺复兴 (约公元5世纪~公元14世纪)
时代特点: 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 审美思想:“上帝就是美,美就是上帝。”
基督教(Christianity)
指信仰耶稣基督的教派,2世纪初从犹太教分离出来 现分为东正教、天主教和耶稣教三大教派 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宗教,教徒约15亿人
技术发展:金银薄板上收挑的人物、动物形体准确、凸凹分明 装饰技法:在浮雕式形象上施以半透明状的珐琅 珐琅工艺:在铜胎上雕金涂粉,然后烧制,称为“珐琅——镶嵌” 代表作品:圣母像
银质镀金人像形圣遗物盒 下部为十二门徒 12世纪初
23
景中
泰世
蓝纪
饰
板金
巴
高
属 工
黎 卢
厘 米 ,
艺 精 品
浮 宫 收 藏
特殊门类: 宗教用具工艺美术品 (祭坛装饰、圣书函、圣遗物箱、十字架等)
第二节 陶工艺
代表地区:拜占庭(Byzantine)帝国
一、初期拜占庭陶器 时间:4世纪~8世纪 特点:留存少、继承罗马时代制陶传统 种类:浮雕赤陶、印纹绿釉陶 影响当时的美索不达米亚、帕提亚和其他伊斯兰地区
彩釉格子纹陶钵 拜占庭 4世纪~6世纪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出土
风格: 白地与丰富色调相映衬——富丽而洁净的装饰效果
“罗德斯形式” 出现红色的白地多彩陶器 多产于土耳其依兹尼克(Iznik) 纹样中出现红色是拜占庭陶器的显著特征
白地多彩陶板
时间:9世纪~15世纪
用途:建筑装饰
细长——用于湿壁画边缘 形制
弯曲——用于柱体装饰
装饰题材:几何纹样(螺旋纹、S连续纹、圆形纹)、 植物纹样
装饰色彩:白、茶、绿、青、黄、金
三、剔刻装饰陶器
兴起: 11世纪出现的新型陶工艺 由西亚传入,拜占庭时期普及
制作技法: 赤褐色黏土制坯 施挂白色化妆土 剔刻装饰(纹样红白对比) 浸罩透明铅釉烧制
三个发展阶段: 1. 初期 时间:公元11世纪
装饰手法:
刻线
最早——几何组合纹样边饰(螺旋纹、曲线纹等) 之后——人物、动物(鸟、鱼)
色彩:黄色、绿色透明面釉 风格:刻画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单纯和谐、质朴无华
主要产地:君士坦丁堡
2. 中期 时间:公元12世纪中叶 装饰:剔刻技术出现——浅浮雕效果的装饰图案 色彩:白色化妆土与红色底胎映衬、纹样色调层次丰富
装饰题材: 动物 民间传说故事情节 十字架等象征基督教的纹样
3. 后期 时间:12世纪中叶以后 特点:装饰技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釉色更为多样 典型纹样:鸟纹图案——自由奔放
在金属片上錾出各种纹样,类似阴刻效果 在器物本胎包金(或银、铜镀金)上施錾花技法
2. 金银丝细工 3. 金银错 4. 宝石镶嵌
班堡珠宝盒 北欧地区金属工艺杰作 960年~1020年 慕 尼黑贝移瑞斯科国家美术馆收藏
采用曼门式装饰,盒盖为薄象牙,角嵌板和青铜条饰所制。 嵌板为圆形兽和卷须图案。金属条边都有鼓起的动物头部。
曼门式风格是北欧艺术风格的一种,它得名于在日德兰半岛 的曼门发现的斧头。
安格圣物提袋 约 807年 西柏林国立 博物馆收藏
在艺术造像风格 上受9世纪初宫廷制 造的象牙封面上的 圣象画影响。尽管 画像较为粗糙,但 从制作技术上还是 十分精致的。
由圣物袋背面刻
画的基督像推断, 作品可能是安格建 立之初。威杜肯伯 爵献给安格的礼物。
绿釉印纹陶碗 拜占庭 意大利罗马出土 4世纪~6世纪
二、白地彩绘陶器 时间:9世纪~14世纪中叶 铅釉陶器的发展(立奥王朝/8世纪~9世纪) 白地陶器——受中国唐代白瓷影响
造型品种: 1. 盘、钵、杯、壶、碗、细长足器皿 2. 建筑装饰用陶板、圣像、壁画边框等
装饰: 黑色或褐色勾画轮廓 填入茶、黄、绿、红、青等色 金、银色偶有使用,但更多是以浅茶色代替金色
圣遗物箱 安放基督教圣者遗物或骸骨的容器 中世纪工艺美术中最典型者
建筑形 造型分类 人物形
动物形
十字架
基督教标记、神的象征 寄托和浓缩了基督教的精神
一、日耳曼人的金属工艺
时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哥特时期 种类:祭坛装饰、圣遗物箱、十字架、圣书函 特征:带有较强的宗教性质
装饰技法:
1. 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