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2解析几何公式+知识点
人教B版数学必修二2.3.2
返回导航
·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若动点P(x,y)跟随某条曲线(直线)C上的一个动点
Q(x0,y0)的运动而运动,则找到所求动点与已知动点的关系,代入已知动点所 在的方程. 具体步骤如下:
①设所求轨迹上任意一点P(x,y),与点P相关的动点Q(x0,y0); ②根据条件列出x,y与x0、y0的关系式,求得x0、y0(即用x,y表示出来); ③将x0、y0代入已知曲线的方程,从而得到点D(x,y)满足的关系式即为所 求的轨迹方程.
即 4m2+4-4m2-20m>0,解得 m<15,
故 m 的取值范围为(-∞,15).
数 学
(2)将方程 x2+y2+2mx-2y+m2+5m=0 写成标准方程为(x+m)2+(y-1)2=1
必
修 ②
-5m,
人
教 B
故圆心坐标为(-m,1),半径 r= 1-5m.
版
返回导航
·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 学 必 修 ② 人 教 B 版
返回导航
·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1.圆 x2+y2-4x+2y=0 的圆心和半径分别为 导学号 92434783 ( A )
A.(2,-1), 5
B.(2,-1),5
C.(-2,1), 5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的重要学科。《必修二》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许多核心知识点和基础公式。本文将为您详细总结《必修二》的知识点,并整理出一份公式大全,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函数概念与性质
- 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分类
-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
- 反函数及其求法
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 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
- 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
- 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的解法
3.三角函数
- 角度制与弧度制互换
- 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
- 三角恒等变换
- 三角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4.数列
-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求和公式
-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 数列的极限
5.平面向量
- 向量的定义、表示、线性运算
- 向量的坐标表示与几何表示
- 向量的数量积与垂直关系
- 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
6.解析几何
- 直线方程的求法(点斜式、截距式、一般式等)
- 圆的方程与性质
- 常见图形的面积、周长、体积计算
二、高中数学必修二公式大全
1.函数类
- y=f(x) 的反函数:y=f^(-1)(x)
- 幂函数:y=x^a(a 为常数)
- 指数函数:y=a^x(a>0 且a≠1)
- 对数函数:y=log_a(x)(a>0 且a≠1)
2.三角函数类
- 正弦函数:y=sin(x)
- 余弦函数:y=cos(x)
- 正切函数:y=tan(x)
- 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二解析几何学案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
一、直线及其方程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1.两点的距离公式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11()A x y ,,22()B x y ,, 则A 、B 两点的距离()d A B =,
例1(1)已知点(24)A -,,(23)B -,,则()d A B =, ;; (2)已知点(12)A ,,(34)B ,,(50)C ,,则ABC D 的面积为的面积为 . .
例2 已知ABCD ,求证:2222
2()AC
BD AB AD +=+.
*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它的四边的平方和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它的四边的平方和. .
* 坐标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点的坐标,利用点的坐标,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逐步计算来解决的方法通过逐步计算来解决的方法通过逐步计算来解决的方法. . 2.中点坐标公式
已知点11()A x y ,,22()B x y ,,则线段AB 的中点M 的 坐标(,)x y 满足:满足: 例3 若
ABCD 的三个顶点(3,)A -0,(2)B ,-2,(52)C ,,则顶点D 的坐标是的坐标是 . .
变式: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3,)-0,(2),-2,(52),
,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是 . * 重心坐标公式
已知ABC D 的三个顶点11()A x y ,,22()B x y ,,33()C x y ,, 则ABC D 的重心G 的坐标是
B
x
y
O
A
B
x
y O
A
C
人教课标版(B版)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归纳:人教B版数学必修2知识点
人教B版数学必修2知识点
一、立体几何初步
(一)几何体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柱什么是棱柱、三棱柱、四棱柱、正三棱柱、正四棱柱?什么是圆柱的轴、圆柱的轴截面、圆柱的侧面、圆柱侧面的母线、圆柱侧面展开图.
(2)锥什么是棱锥、棱锥的底、棱锥的侧面、棱锥的顶点;棱锥的侧棱,什么是三角锥、四边锥、正三角锥、正四边锥、正四面体什么是圆锥、圆锥的轴、圆锥的底面、圆锥的侧面、圆锥的轴截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
(3)台什么是棱台、圆台台体与对应锥体的“亲子关系”及砍头定理.
(4)什么是球球内接正方体棱长与球半径关系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体,画出的空间几何体的图形.柱、锥、台、球、正方体、正4面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1)斜二测画法“横等斜半45 竖也等”,直观图如何恢复成原图
(2)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互相平行的,中心投影的投影线相交于一点.
(二)面积与体积
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侧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注意:侧面积为各侧面积之和.
2.圆柱、圆锥与球的表面积、侧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
(三)空间点线面
1.三公理三推论:推论一: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二: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三: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空间2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
(1)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也称为共面直线.
(2)平行直线:在平面几何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个结论在空间也是成立的.即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一、函数基础
1. 函数的概念
- 定义:一个从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记为y=f(x)。 - 函数的表示:解析式、图象、表格。
- 函数的符号:f(x),x∈A。
2. 函数的性质
- 单调性:函数在某个区间内,随着x的增加,y值单调递增或递减。
- 奇偶性:f(-x)=f(x)为偶函数,f(-x)=-f(x)为奇函数。
- 周期性:存在正数T,使得f(x+T)=f(x)。
3. 函数的运算
- 四则运算: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
- 复合函数:f(g(x))。
- 反函数:满足f(f^(-1)(x))=x的函数。
4. 基本初等函数
- 幂函数:y=x^a,a∈R。
- 指数函数:y=a^x,a>0,a≠1。
- 对数函数:y=log_a(x),a>0,a≠1。
-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等。
二、三角函数
1. 三角函数的定义
-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
-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换。
2.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 周期性、单调性。
- 最大值、最小值。
-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 三角函数的运算
- 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
- 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
- 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
4. 解三角形
-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 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数列
1. 数列的概念
- 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 定义与通项公式。
- 求和公式。
- 性质与判定。
3. 数列的极限
- 极限的概念。
- 极限的性质。
- 极限的运算法则。
四、解析几何
1. 平面直角坐标系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2 直线的方程 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_1
PS
-
Ax0 B
C
y0
Ax0 By0 C B
,
d RS PR PS ,
所以d= PR PS Ax0 By0 C .
RS
A2 B2
问题:求点P(x0 ,y 0)到直线l:Ax+By+C=0(A=0或B=0)的距离 。
. y P0(x0,y0)
Q
o
x
当直线l 的方程Ax+By+C=0中A=0时: 数
点P0(x0,y0)到直线y=y1的思距想离共鸣为、:经验共享、和谐共处、发展共进 点P0(x0,y0)到直线x=x1的距离为:
y
|y1-y0|
y y1
y1
|x1-x0|
P0 (x0,y0)
x x1
O
x1
x
求点P(-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3x 2
(2)y 1 0
d= 2 (1) 5
AC
l : Ax ByC
x
x0
A( Ax0 By0 A2 B2
C)
| PQ | ( x x0 )2 ( y y0 )2
则y
y0
B( Ax0 By0 A2 B2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2 直线的方程 2.2.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_17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学习目标】
1、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
2、会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进而求斜率和截距;
3、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重点难点】
重点: 一般式方程的形式特及其与其它方程的关系 难点: 一般式方程表示其它方程的适用条件及其它应用 【导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不看书,自己回忆所学的内容,并填空,写完后和本组同学讨论)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97-P98内容,解决下面问题. (注意讨论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
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0)是否表示一条直线?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吗?
1、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y x ,的_____________表示;(2)每个关于y x ,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为__ _________ ______. 2、直线的一般方程
把关于y x ,的二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其中系数A 、B 满足____________.
问题1: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其他几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相比,它有什么优点?
问题2:当0≠B 时,直线0=++C By Ax 的斜率是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为 .
问题3:在方程 Ax + By + C = 0 中, A , B , C 为何值时,方程表示的直线: ①平行于x 轴; ②平行于 y 轴; ③与x 轴重合; ④与y 轴重合;
高一数学b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b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必修二是高中数学B版的教材内容之一,它主要涵盖了代数与函数、解析几何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等知识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一、代数与函数
1. 实数与运算:实数的性质、实数的运算法则等。
2. 多项式与因式分解:多项式的定义、基本运算及分类、因式分解的方法。
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4.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性质、图像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二、解析几何
1. 点、直线和面:空间几何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 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相关概念的计算。
3. 球面与球:球面上的点、球面上的直线、球面上的圆、球面与球的交点等相关概念的理解。
4.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向量共线与向量共面等相关概念的应用。
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1. 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求和: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2. 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3.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与应用。
这些知识点是高一数学B版必修二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知识梳理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
直线坐标系:一条给出了原点、度量单位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或说在这条直线上建立了直线坐标系。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法则:点P ←−−−→一一对应
实数x 。记法:如果点P 与实数x 对应,则称点P 的坐标为x ,记作P(x),当点P(x)中x >0时,点P 位于原点右侧,且点P 与原点O 的距离为|OP|=x ;当点P 的坐标P(x)中x <0时,点P 位于原点左侧,且点P 与原点O 的距离|OP|=-x 。可以通过比较两点坐标的大小来判定两点在数轴上的相对位置。
(2)向量
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叫做位移向量,简称为向量。从点A 到点B
的向量,记作AB 。线段AB 的长叫做向量AB 的长度,记作|AB
|。
我们可以用实数表示数轴上的一个向量AB ,这个实数叫做向量AB 的坐标或数量。
例如:O 是原点,点A 的坐标为x 1,点B 的坐标为x 2,则AB=OB-OA ,所以AB=x 2-x 1。
注:①向量AB 的坐标用AB 表示,当向量AB 与其所在的数轴(或与其平行的数轴)
的方向相同时,规定AB=|AB |;方向相反时,规定AB=-|AB |;
②注意向量的长度与向量的坐标之间的区别:向量的长度是一个非负数,而向量的坐标是一个实数,可以是正数、负数、零。
③对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有关系AC=AB+BC ,可理解为AC 的坐标等于首尾相连的两向量AB ,BC 的坐标之和。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第二章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通一类] 2.若A(a)与B(-5)两点对应的向量的A数B 量为-10则a =________,若A与B的距离为10,则a=________. 解析:∵AB=xB-xA,|AB|=|xA-xB| ∴-5-a=-10,解得a=5. |-5-a|=10, 解得a=5或a=-15. 答案:5;5或-15
已知数轴上两点A(x1),B(x2),则AB=, d(A,B)=.
|x2-x1|
x2-x1
[小问题·大思维]
1.A(x)①位于点B(2)的左侧,②位于点B(2)与C(8)之间,③ 位于点C(8)右侧,x的范围怎样表示? 提示:①x<2 ②2<x<8 ③x>8. 2.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提示: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1)向量的定义:
如果数轴上的任意一点A沿着轴的移动到正另向一或点负B向,则说
点在轴上作了一次位移,点不动则说点作了.
位移是零一位个移既有,又有的量,通常叫做位移向量,简称
为.
大小
方向
向量
(2)向量的有关概念:
①从点A到点B的向量,记作,点A叫AB做向量
A的B,点起B点叫做向量的,线段AB 的长终叫点做向量的长度,记
[研一题] [例2] 已知A,B两点的坐标,求AB与|AB|: (1)A(1),B(-2);(2)A(-3),B(3). [自主解答] AB=xB-xA,|AB|=|xB-xA|, (1)AB=-2-1=-3,|AB|=|-3|=3; (2)AB=3-(-3)=6,|AB|=|6|=6.
高中数学人教大纲本必修第二册B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人教大纲本必修第二册(B版)知识点汇总
一、立体几何初步
(一)几何体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柱
棱柱:一般的,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为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
(2)锥
棱锥:一般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底面是三角锥、四边锥、五边锥……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3)台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也有侧面、侧棱、顶点。
高中数学 B版 必修2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高中数学B版必修II知识点总结
一、立体几何初步
(一)几何体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柱
棱柱:一般的,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为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
(2)锥
棱锥:一般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底面是三角锥、四边锥、五边锥……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3)台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也有侧面、侧棱、顶点。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B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l
线的倾斜角(angle of inclination).直线倾斜角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下图所示.
≤α<
0∘180∘∘
解:如下图:
4−0
⎩⎪⎪
AB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二的内容主要包括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
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
旋转体:一条平面曲线绕着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曲面叫作旋转面,封闭的旋转面围成的几何体叫作旋转体。
2、棱柱、棱锥、棱台
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
3、圆柱、圆锥、圆台、球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
圆台: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
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
4、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5、直观图
斜二测画法: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已知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 x 轴和 y 轴,两轴相交于点 O。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 x'轴和 y'轴,两轴交于点 O',且使∠x'O'y' = 45°(或 135°),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 x 轴或 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 x'轴或 y'轴的线段。已知图形中平行于 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不变;平行于 y 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梳理
平面解析几何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
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倾斜角)180,0[︒∈α,︒=90α斜率不存在.
(2)直线的斜率:αtan ),(211
212=≠--=k x x x x y y k .(111(,)P x y 、222(,)P x y ).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点斜式:)(11x x k y y -=- (直线l 过点),(111y x P ,且斜率为k ).
注: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0x x =.
(2)斜截式:b kx y +=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1
21121x x x x y y y y --=-- (12y y ≠,12x x ≠). 注:① 不能表示与x 轴和y 轴垂直的直线;
② 方程形式为:0))(())((112112=-----x x y y y y x x 时,方程可以表示任意直线.
(4)截距式:1=+b
y a x (b a ,分别为x 轴y 轴上的截距,且0,0≠≠b a ). 注: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y 轴垂直的直线,特别是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
(5)一般式: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一般式化为斜截式:B C x B A y --=,即,直线的斜率:B
A k -=. 注:(1)已知直线纵截距b ,常设其方程为y kx b =+或0x =.
高中必修二解析几何公式
一 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 (1)(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
00()y y k x x -=-(除直线0x x =),其中k 是待定的系数; 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0A x x B y y -+-=,其中,A B 是待定的系数.是待定的系数.
(2)(2)共点直线系方程: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l +++++=(除2l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是待定的系数.
(3)(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 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0Ax By l ++=(0l ¹),λ是参变量.参变量.
(4)(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 (A (A≠≠0,B ≠0)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0Bx Ay l -+=,λ是参变量.是参变量.
二 点到直线的距离
0022||Ax By C d A B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
三 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直线:0l Ax By C ++=,则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若0B ¹,当B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上方的区域;当B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B 版高中数学必修2解析几何公式+知识点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tan k =
当[90,0∈时,0≥k ; 当()
180,90∈α时,0 212x x x x y y k ≠--= 注意下面四点:(1)当21x x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11x x k y y -=-直线斜率k ,且过点()11,y x (老师推荐!)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 =y 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1,所以它的方程是x =x 1。 ②斜截式:b kx y +=,直线斜率为k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 112121y y x x y y x x --=--(1212,x x y y ≠≠)直线两点()11,y x ,()22,y x ④截矩式:1x y a b += 其中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0)a ,与y 轴交于点(0,)b ,即l 与x 轴、y 轴的截距分别为,a b 。 ⑤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全为0) 注意:○ 1各式的适用范围 ○2特殊的方程如: 平行于x 轴的直线:b y =(b 为常数); 平行于y 轴的直线:a x =(a 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平行直线系 平行于已知直线0000=++C y B x A (00,B A 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000=++C y B x A (C 为常数) (二)过定点的直线系 (ⅰ)斜率为k 的直线系: ()00x x k y y -=-,直线过定点()00,y x ; (ⅱ)过两条直线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λ(λ为参数) ,其中直线2l 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111:b x k y l +=,222:b x k y l +=时, 212121,//b b k k l l ≠=⇔;12121-=⇔⊥k k l l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 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相交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0 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21//l l ⇔ ; 方程组有无数解⇔1l 与2l 重合 (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1122(,),A x y B x y ,()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则||AB =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00,y x P 到直线0:1=++C By Ax l 的距离2 200B A C By Ax d +++= (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二、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222r b y a x =-+-,圆心()b a ,,半径为r ; (2)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当042 2>-+F E D 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 ⎝⎛--2,2E D ,半径为F E D r 42 122-+= 当0422=-+F E D 时,表示一个点; 当0422<-+F E D 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 ,b ,r ;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 ,E ,F ;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基本上由下列两种方法判断: (1)设直线0:=++C By Ax l ,圆()()222:r b y a x C =-+-,圆心()b a C ,到l 的距离为22B A C Bb Aa d +++=,则有相离与C l r d ⇔>;相切与C l r d ⇔=;相交与C l r d ⇔< (2)设直线0:=++C By Ax l ,圆()()222:r b y a x C =-+-,先将方程联立消元,得到一个一元二 次方程之后,令其中的判别式为∆,则有 相离与C l ⇔<∆0;相切与C l ⇔=∆0;相交与C l ⇔>∆0 注:如果圆心的位置在原点,可使用公式200r yy xx =+去解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其中()00,y x 表 示切点坐标,r 表示半径。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①圆x 2+y 2=r 2,圆上一点为(x 0,y 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200r yy xx =+ (课本命题). ②圆(x-a)2+(y-b)2=r 2,圆上一点为(x 0,y 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 0-a)(x-a)+(y 0-b)(y-b)= r 2 (课本命题的推广).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 )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221211:r b y a x C =-+-,()()222222:R b y a x C =-+-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 )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r R d +>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r R d +=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r R d r R +<<-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r R d -=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r R d -<时,两圆内含; 当0=d 时,为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