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分区

合集下载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和依据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和依据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和依据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是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分区的范围和依据如下:

- 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以东。包括东北三省和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大部分、北京和天津),还包括甘肃的东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0%,人口较多,约占中国人口的43%。

- 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西南三省一区一市,沿海四省等(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川大部分、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广东、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5%,人口众多,约占全国的52%。

- 西北地区: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内蒙、宁夏、陕西和甘肃的西北部。西北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33%,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占区域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 青藏地区: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大部分。青藏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2%,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方。

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综合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

反映了中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中国地理分区划分依据

中国地理分区划分依据

中国地理分区划分依据

根据区域特征的不同,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

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地理分区也是比较有依据的,南方北方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两边的气候迥然不同;北方和西北地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气候、环境相差很大;而青藏地区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与其他三区为界,海拔极高,俨然“第三世界”。

这个分区还大致地看出中国的人口民族,南方和北方人口居多,以汉族为主,西北和青藏地区人口较少,而且少数民族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中国植被自然地理区系划分

中国植被自然地理区系划分

中国植被自然地理区系划分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植被。根据植被的分布特点和生态环境条件,中国的植被可以划分为六个自然地理区系:北方针叶林区、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区、岭南亚热带阔叶林区、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区、青藏高原高山嵩草草甸区和西北干旱荒漠草原区。

一、北方针叶林区

北方针叶林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这个区域的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这里的植被以针叶树为主,如松树、落叶松和云杉等。这些针叶树适应了北方严寒的气候条件,具有很好的抗寒性能。

二、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区

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区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这个区域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植被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如梧桐树、榆树和枫树等。这些落叶阔叶树在秋季会落叶,为地面提供了丰富的落叶层,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和保护地下生物的生存环境。

三、岭南亚热带阔叶林区

岭南亚热带阔叶林区分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地。这个区域的气候炎热湿润,四季如春。植被以常绿阔叶树为主,如

南洋杉、榕树和竹子等。这些常绿阔叶树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绿叶,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

四、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区

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分布在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等地。这个区域的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植被以常绿阔叶树为主,如柚木、铁皮石斛和荔枝树等。这些常绿阔叶树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迅速,形成了茂密的森林,为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

中国的地理分区

中国的地理分区

中国的地理分区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丰富多样的地理景观的国家。由于其独

特的地理形势和气候条件,中国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特点进行分区。

下面将对中国的地理分区进行探讨,展示出中国丰富多彩的地理特点。

一、北方平原区

北方平原区位于北方地区,包括中国东北平原、黄河平原和京津冀

平原。这个区域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这里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气候在年份的变化中明显。独特

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使得这个地区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

同时也是畜牧业发达的地区。

二、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山地地带,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西藏

高原等。这个地区地势起伏,山脉连绵不断,自然景观壮美,被誉为“天府之国”。西南地区的气候多样,有高原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

候和高山寒冷气候等。这个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茶叶、水

果和作物,同时也有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如大熊猫和藏羚羊等。

三、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中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等省份。

这个地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

发源地之一。华北地区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山区,气候方面具有明显

的季节性,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这个地区有丰富的资源,

包括煤炭、铁矿石等,同时也是重要的农业产区,种植小麦、玉米等

作物。

四、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这

个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气候严寒,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东北地区的主要特点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石油、

天然气等,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此外,这个地区还有美丽的自然

中国地理分区

中国地理分区

人文地理分区
语言分布:方言区的划分及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民族分布:各民族聚居区及其特点
文化习俗:不同地区间的文化差异 与特色
地理分区的重要性
地理分区是制定区域发展政 策的基础
地理分区有助于合理利用和 保护自然资源
地理分区有助于认识地理环 境特征和规律
地理分区有助于提高区域管 理效率
旅游资源:中部内陆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等。
西部边疆地区
人口分布:西部边疆地区人口稀疏,主要 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和交通沿线。
民族构成:该地区民族众多,包括汉族、 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具有丰富的 民族文化多样性。
经济特点:西部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 滞后,主要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但近 年来旅游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章
中国地理分区的未来 展望
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
建立适应气候变 化的城市规划
推广清洁能源, 减少碳排放
加强环境治理, 提高空气质量
促进绿色产业发 展,推动可持续 发展
区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创新:推动地 区间的科技创新和 产业升级,促进经 济高质量发展
可持续发展:实现资 源、环境、经济、社 会的协调发展,确保 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 满足
区域特点与差异
东部季风区:气候 湿润,降水丰沛, 地形平坦,农业发 达

中国地图|三大自然分区与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

中国地图|三大自然分区与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

中国地图|三大自然分区与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

【四大地理区域】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气候分区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气候分区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气候分区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

条件。这些地理和气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本文将讨论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分区,

并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东部沿海平原、华北平原、西南丘陵和盆地、青藏高原、华南丘陵和岛屿、以及西北高原和盆地。

1. 东部沿海平原

东部沿海平原是中国最广阔的地理板块之一,涵盖了大部分中国的

东部沿海地区。这个地区的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因此,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同时也是人口最为密集和

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2.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北临黄河,南界太行山。这个地区

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明起

源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然而,由于水资源短缺

和土地沙化等问题,这个地区在近年来面临一系列的环境挑战。

3. 西南丘陵和盆地

西南丘陵和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贵高原、川西高原和

西南盆地等地貌。这里的山峰起伏,河流纵横,地势较为复杂。由于

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较为困难,但也因为山水

秀丽而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旅游区域。

4.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的最大高原。这个地区分

布有大量的高山、高原和湖泊,其中包括中国最长的江河长江和黄河。青藏高原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对中国的气候和生态具有重要影响,并且

这里储存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锡、锌等。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及简单介绍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及简单介绍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及简单介绍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和湖泊等各种地貌。中国的地理分区由国家统

计局划分为七大地理分区,分别是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

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每个地理分区都有其

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下面对这七大地理分区进行

简单介绍。

一、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农业区,地处东北亚地区,包

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个省份。东北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

于内陆平原地区。在资源方面,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

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此外,

东北地区还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区,以玉米和大豆为主要农作物。在经

济发展方面,东北地区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和交通网络,是中国重要

的工业基地之一。

二、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和经济中心之一,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内蒙古三个省份。华北地区地势多为平原和丘陵,北部是草原地带,南部是黄河中下游平原。在资源方面,华北地区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同时,华北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在经济发展方面,华北地区拥有发达的农业和工业体系,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三、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福建、江西六个省份。华东地区地势多为低丘、丘陵和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和经济中心之一。在资源方面,华东地区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同时华东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在经济发展方面,华东地区拥有发达的航运和交通网络,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中国自然区划

中国自然区划

中国自然区划

按照地表自然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划分出地区的自然单元。

一、区划系统

中国自然区划作三级划分:一级为区域,二级为带,三级为区。

(一)自然区域的划分全国分东部季风、西北干旱和青藏高寒三大区域。高寒区域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8℃以下,即以此和季风、干旱区域分界。干旱区域除某些山区外,年降雨量在400 毫米以下,以此和季风区域分界。这条线,是草原和森林的界线,也是以牧为主和以农为主的界线。

三大自然区域的特征主要差别列表如下:

三大自然区域的主要特征

区域东部季风西北干旱青藏高寒

1.占全国总面积

47.6 29.8 22.6 (%)

(二)自然带的划分根据气温将全国分为14个自然带。列表如下:

自然带的划分指标

(三)自然区的划分根据湿润状况(干燥度和降水量)、水文条件、地形高低、土壤性质、植被类型等。各区划分指标不一,以具有某一自然特色为准。全国共划出44个自然区。

二、分区概

Ⅰ0.东部区域自大兴安岭西侧,沿内蒙古高原南,顺黄土高原西和青藏高原、南侧的半个中国,为东部季风区域。冬半年盛行源自大陆的干冷偏北,夏半年盛行源自海洋的湿热偏南风。南北跨纬度49°多,经热带、亚带和温带,气候明显不同,自然景观和农业状况差异很大。

Ⅰ1.寒温在大兴安岭北端,冬季长而甚冷,土壤长期冻结,有落叶针叶林,无霜期不足100天,只能勉强种一熟喜凉作物,例如春小麦、马铃薯等,以林业、牧畜、狩猎为主。

Ⅰ2.中温带相当东北地区。冬季很冷,植物不能生长;夏季暖和,一年一熟。可种喜凉作物,如春麦、甜菜等。也可种喜温作物,如玉米、水稻等。但生长最好的还是对温度要求较低的喜温作物,如大豆、高粱等。目前冷害频繁,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恰当地扩种要求温度较高的中、晚熟喜温作物。因此,按气候区划配置作物及其品种,是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本带温度南高北低,降水东多西少,但地形对农业影响很大,兴安岭、长白山以林业为主,三江平原和松辽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粮仓”。

中国地理分区

中国地理分区

中国地理分区

中国地理分区是根据地理特征、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等综合因素对

中国进行划分的一种方法。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研究方向,中国地理分

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行政分区、气候分区、自然地理区划和经

济区域等。这些不同的分区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

和多样性。

一、行政分区

中国的行政分区是根据政府行政管理需要而设立的。目前,中国的

行政区划主要分为四个层级: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

和乡级行政区。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人文风情。例如,广东省

位于华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制造业;青海省位于青藏高

原上,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二、气候分区

气候分区根据气候条件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中国的气候多样,从寒冷的东北地区到温暖的南方沿海地区,再到干旱的西北地区,都

有明显的差异。

根据气候条件,中国可以划分为五大气候区:北温带、北亚热带、

东亚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这些气候区的划分有助

于人们了解该区域的气候特征,指导农业和经济发展。

三、自然地理区划

自然地理区划是根据地球的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因素进行划分的。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可以分为五个大区:东部沿海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丘陵山地和西北高原。

这些自然地理区的特征和条件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华北平原地区的土壤肥沃,农业发达;西北高原地区因为地势较高,气候干燥,适合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表

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表

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表

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表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产生的、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种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森林、草原、渔业资源等。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我国对自然资源进行了分等定级分区,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政策,以

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本文将对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表

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总体概述

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表是根据我国的自然资源经济地理条件,

结合各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和资源供需状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全国自然资源进行的分等定级和分区划分。自然资源分等定级

分区表主要包括按重要性、生产力等级、资源丰度等级、开发价值等

级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确定各地区

的资源等级,从而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分等定级

1. 资源重要性

在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表中,首先考虑资源的重要性。资源重

要性包括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重要性等方面。对于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将其

列为重要资源;对于一般性资源,将其列为一般资源;对于次要资源

和辅助资源,将其列为次要资源。

2. 生产力等级

生产力等级是指资源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生产力等级高的地区,

其资源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较高,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生产力等级

低的地区,则资源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相对较低,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根据生产力等级的高低,将资源划分为高级资源、中级资源和低

我国的地理分区|三大自然区、四大地区、六大地区、七大地区等

我国的地理分区|三大自然区、四大地区、六大地区、七大地区等
5
1. 2. 3. 1 400 2 3000 3--
1.
2.
3.
1 --
400m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1 0℃ 800mm
3 ——
1. 1 2 3 4 5 6 2. 3. 1954
1. 1 2 3
4 5 6 7 2.
1. 1 2 3 4 2.

高考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高考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高考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从东部的800mm减少到西北的150mm以下。河流:河流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结冰期长。

农业:以旱作农业为主,耕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种植棉、大豆、甜菜等。

主要城市:北京、天津、沈阳、鞍山、大连等。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全年温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从东部的800mm增至西部沿海地区的1500~3000mm。

河流:河流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

农业:以水田农业为主,种植水稻、油菜等,主要种植橡胶、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

主要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等。

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的地区。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年降水量从东部的200mm减少到西部的150mm以下。

河流:河流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冬季有结冰现象。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牛、羊、马等牲畜为主要饲养对象。

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气候:属高原高山气候,气温低,日差大,年降水量小。

河流: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等,多源流、多支流。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我国自然环境特征对国土进行分区的方案。中国自然区划方案,即根据我国自然环境特征对国土进行分区的方案。在我国近代自然区划实践中,由于对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认识的不同、区划原则和方法不尽一致,以及区划指标不统一,从而出现了多种区。这完全是正常现象。比较各种方案仍能清楚地看到,区划工作者对自然区划理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学说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区划等级单位系统是由简单趋向比较完备的,区划界线从不甚精确逐渐走向精确化,分区内容亦愈来愈深刻和详细。区划的另一特点是很好地保持了为经济发展服务。

中国自然地理分区

中国自然地理分区

中国自然地理分区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多样性地貌的国家,其自然地理分区可根据地势、气候等因素进行分类。本文将介绍中国自然地理的主要分区,并对各分区的特点进行概述。

一、中国自然地理分区的概述

中国自然地理可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地区、西部高原地区和西南丘陵地区四个主要分区。这些分区在地势、气候、植被和土壤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

二、东部沿海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带,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该地区地势低平,多为河流冲积平原和淤积平原。气候温和多雨,植被丰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

三、中部平原地区

中部平原地区位于中国中部,包括鄂尔多斯高原、武陵山和川西高原等地。该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气候种类繁多,既有暖温带气候,也有亚热带气候。植被以草原和落叶阔叶林为主,土壤类型多样,适宜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这里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

四、西部高原地区

西部高原地区位于中国西部,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祁连山和昆仑山

等地。该地区地势崎岖,平均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干燥,植被主要以

高寒草原为主。土壤贫瘠,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是中国的

水源和矿产资源重要区域。

五、西南丘陵地区

西南丘陵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主要包括云贵高原、广西丘陵和川

滇高原等地。该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山地和丘陵交错分布,气候多样,既有亚热带气候,也有高原季风气候。植被丰富多样,土壤肥沃,适

宜农业和林业发展。这里是中国的咖啡和茶叶主产区之一。

六、总结

通过对中国自然地理分区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地理的多样性

中国的地理分区

中国的地理分区

中国的地理分区

中国是一个广袤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根据地理特点和行政划分,中国被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

西南和西北六个主要地理分区。

一、东北地理分区

东北地理分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地貌以平原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小山丘

和丘陵。这里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相对短暂而凉爽。东

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之一。

二、华北地理分区

华北地理分区位于中国的北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

蒙古五个省市自治区。华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地貌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这里气候寒冷干燥,冬季严寒而干旱,夏季炎热多雨。华北地区

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粮食和煤炭资源。

三、华东地理分区

华东地理分区位于中国的东部,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七个省市。华东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

包括平原、山地、丘陵和海岛等。这里气候相对温和,四季分明。华

东地区经济发达,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区域,拥有繁荣的制造业和

现代服务业。

四、中南地理分区

中南地理分区位于中国的中南部,包括湖南、湖北、河南、江西、

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八个省份和自治区。中南地区地势复杂多样,包括平原、山地、高原和盆地等。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中南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和工业重镇,有着富饶的农田和大量的能源资源。

五、西南地理分区

西南地理分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

西藏五个省市自治区。西南地区地势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山地、高

我国的地理分区|三大自然区、四大地区、六大地区、七大地区等

我国的地理分区|三大自然区、四大地区、六大地区、七大地区等

四⼤地区

三、六⼤分区

1.分区名称:

(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西。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龙江、内蒙古。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东、台湾。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东、⼴西、海南、⾹港、澳门。

(5)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

(6)西北地区:陕西、⽢肃、青海、宁夏、新疆。

2.分区依据:解放时期,中央下属设⽴了六个地⽅局:分别是华北局、东北局、华东局、中南局、西南局、西北局。新中国成⽴后,在此基础上设⽴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政区,简称⼤区。各⼤区分别管辖若⼲省级⾏政单位,中央不直辖省级⾏政区。

3.分区撤销:1954年撤销六⼤⾏政区,各省级⾏政单位改由中央直辖。

历史上的六⼤地区

四、七⼤分区

1.分区名称:

(1)华北:北京、天津、河北、⼭西、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

(2)东北:⿊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兴安、通辽、⾚峰、锡林郭勒)

(3)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东省、福建、台湾。

(4)华中:河南、湖北、湖南。

(5)华南:⼴东、⼴西、海南、⾹港、澳门。

(6)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7)西北:陕西、⽢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巴彦淖尔、乌海、鄂尔多斯)。

2.分区依据:⼀是中国⾃然地理区划⽅⾯众多专家多年的科研成果;⼆是全国⾼校地理专业师⽣普遍使⽤的《中国⾃然地理》教材;三是根据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材《中国地理》编写中形成的共识。

七⼤地区

五、四⼤经济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9月6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学听课。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温家宝总理赞成地理课把地理和地质、气候结合起来,也指出了教材中的问题——教材对我国地区的划分不清楚,甚至有错误,缺乏自然的或行政的依据。

嗣后,全国各大网站以“温家宝听课发现地理教材误将陕甘划入华北”为题,对此事作了报道。从媒体的行文看,基本上认为把陕甘划入华北是一个地理知识的错误。

华北,对这个地理名称的由来暂不做更远的历史追溯。就其所指称的地理区域说一般秦岭-淮河线以北中国的广大区域。

新中国成立以后,“华北”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在多种意义上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曾设置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6大行政区,分别管辖若干省、市、区。其中华北区辖京、津、冀、晋、内蒙古5省、市、区。这是在行政区域范畴使用“华北”这个地理名词。

1950年~1952年,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是较所辖省、市、区高一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并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领导地方的代表机关。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和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从1952年起,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改为行政委员会,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在各大行政区进行领导和监督地方政府的机关。1954年,为减少层次,加强中央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直接领导和提高工作效率,各大行政区均撤消。

作为行政区的华北区撤消后,1958年,国家计划部门将全国划分为七大经济协作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1961年调整为六大区,其中华北区包括京、津、冀、晋、内蒙古。

今天,很多人认为华北地区仅包括京、津、冀、晋、内蒙古两省两市一区基本上源于建国初期基于华北行政区和华北经济协作区的先后设立。

然而,地理学区划的研究不仅仅限于行政地理区划和经济地理区划,自然地理区划研究也是地理学区划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几代地理学家对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做了持续的探索性研究,对中国自然地理的地带性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一、罗开富方案

最初发表于1954年。两年后由科学出版社以中华地理志丛刊第1号《中国自然区划草案》正式出版。该方案明确提出以自然综合体或景观作为区划对象,以植物与土壤作为景观的标志即区划标志。在标志不确定处,则选用气候界线或地形界线加以补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当时已经有了“对于水分与热量配合关系的考虑,并将其视作为农业服务方向的体现。为“表现我国景观的地带性与递变性”,该方案把全国分为七个基本区,即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康滇区、青藏区和内蒙古新疆区,其下又分23个副区。基本区和副区的命名,除康滇区因西康省撤消和卫藏区因习惯性称谓发生变化,目前已不用或少用外,其余区的名称一直被普遍沿用。区划等级单位只有两级,则显然是由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尚未及开展大规模综合考察,气象、水文台站少而且资料系列短等客观因素所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二、黄秉维方案

1958年发表,195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方案运用地带性规律,首次在全国划分出6个热量带,1个大区,18个地区和亚地区,28个地带,88个(一度为90个)自然省,并拟进一步划分自然州和自然县,堪称我国自然区划史上规模空前宏大、等级单位最完备和内容最丰富的方案。

这个方案为农业服务的目的非常明确,其区划原则、等级单位系统的设置以及省以上单位的分区标志、划界指标等都充分表达了为农业服务的宗旨。

区划工作者也对此方案提出过不少商榷性意见,如继承中国和亚洲自然区划传统不够,自然省以上各级单位根据活动积温及干燥度等值线划界的准确性不足,省级区划分有忽视非地带性区域特征的倾向,“地区”未能充分反映非地带性规律等。

三、任美锷、杨纫章方案和任美锷、包浩生方案

任-杨方案于1961年发表,划分全国为8个自然区、23个自然地区、65个自然省,未划分自然州。这个方案把大兴安岭南段划入内蒙古区,把辽河平原划入华北区,把横断山脉北段划入青藏区,以及把柴达木盆地划入西北区,而同时又将其周边山地划入青藏区等,曾在地理学界引起热烈的讨论。方案中等级系统与更高级单位的联系问题,把地带与地区等同问题,也有不少学者进行评论。

1988年发表的任-包方案或多或少继承了任-杨方案的特点,此方案只有两级,包括8个区、30个亚区。最显著的变化是将柴达木盆地与阿尔金山、祁连山、东昆仑山北翼全部

划入西北区,从而使西北区南界相当接近1978年“综合大学方案”和历次“冯绳武方案”。华南区北界比所有其他区划方案偏南、西南区北界偏南,也是这个方案的特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四、赵松乔方案

1983年发表的赵松乔方案,当时曾引起强烈的反响。该方案在其等级单位系统中与《中国自然区划概要》同时把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作为一级区推出,并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自然区之下,又分出7个自然地区和33个自然区。地区命名因区而异。在东部季风区内依据水热状况命名,如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华北湿润、半湿润暖温带地区等,实质上体现了水热组合对划分地区的标志作用。西北干旱区所属地区按热量和植被类型命名,如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自然区的命

名采用地貌-植被法或热量-植被法。

五、席承藩方案

1980年完成,1984年以《中国自然区划概要》正式出版。这是一个包括区域、温度带和区三级单位的为农业服务的自然区划方案。三大区域为东部季风区域、西北干旱区域和青藏高寒区域,与赵松乔方案互为借鉴。温度带共分为14个,其中大部分是与纬度位置相关的温度带,但在青藏高寒区域内划出的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温带,则显然与纬度没有密切关系,而更多受海拔影响的温度带。温度带下共划分出44个。

顺便提及,1988年发表的丘宝剑、黄秉维的中国农业自然区划,也划分三个区域,14个温度带,但只有38个区。这个方案引人瞩目的特点是,在自然区(三级区)这一级,分出了湿润(A)、半湿润(B)、半干旱(C)和干旱(D)四种类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