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讲义1导论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讲义1导论

第一讲导论1.景观学专业的社会需求与实践--景观学专业工作是什么?1.1景观学专业实践概览1.2社会对于景观师的三大领域的需求(1) 规划设计(2) 环境与资源保护(3) 建设与管理1.2.1景观学专业的实践领域l公园绿地–国家公园、都会公园、都市公园、都市广场、社区邻里公园、儿童游戏场等。

2休闲游憩与旅游区–风景区、森林游乐区、休闲农场、观光果园、休闲渔业、温泉区等。

3大型综合园区–科学/科技园区、教育园区、校园、主题园区、动植物园区等。

4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公路景观、街道景观、林荫道路、步道与自行车道等。

5滨水景规划设计–河川堤防/高滩地、河滨公园、海岸景观、亲水空间等。

6绿化美化工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开放空间、公共建设、环境艺术等。

7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与发展–景观保育、复育、修景、视觉景观评估等。

8城乡风貌–社区总体营造、地区环境改造、社区规划设计等。

1.2.2景观学专业实践领域概览1.2.3中国景观的当务之急需求1:资源与环境保护需求2:城市化需求3:游憩与旅游化●人居问题:1、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聚问题:以人为本,创建人类聚集环境,满足游憩娱乐需求——景观环境创造问题(规模、生态、风格……)●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满足人们旅游需求●不可再生与可再生自然资源问题景观学专业资源·保护规划·设计建设·管理2 景观学专业与学科简介--如何正确看待理解景观学专业?2.1 景观学百年初期积累与专业发展历程2.2 专业与学科构成(1) 从圈内看(2) 从圈边缘(边界)外看(3) 从圈与圈交叉看(当今世界的特点:多元化、学科交叉化)(4) 当今景观学专业的4个特点:扩展化、多元化、交叉化、专门化2.1.1景观学专业的百年初期积累2.1.2景观学专业的发展历程2.2 专业与学科构成(1) 从圈内看——景观学专业的要素(2)从圈边缘看:景观学的近亲远邻--景观学与相关学科专业的关系(3)从圈与圈交叉看:景观学发展趋势3景观学学科专业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正确的景观学科专业观?3.1 景观学——l景观学(Landscape Studies)指研究景观的形成演变和特性、并且以此为依据保护创造与管理生存环境的学科。

《景观规划原理课程设计》课程大纲

《景观规划原理课程设计》课程大纲

《景观规划原理课程设计》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景观规划原理课程设计(英文):Principle of Landscape Planning CourseDesign课程编号:14483024课程学分:1.0课程总学时:一周二、课程内容简介本次课程实习是《景观规划原理》的后续课程,与先修的景观规划原理有着理论与实践的逻辑顺延关系。

通过一周的课程培训和设计,让学生从最身边的地块开始,把一系列景观规划原理的知识点理解、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加深理论认识的同时,初步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技法。

三、实习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中景观规划原理的课程作业。

(1)利用基本原理,以某一地块作为研究对象,初步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2)训练“场所认知”的相关基本技能,包括案例调查、案例分析等;(3)训练学生熟悉景观规划设计包含的基本内容与表达方式;(4)训练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实态的方法,进行实际的景观规划设计。

四、实习内容与安排(一)实习时间:一周(二)实习方式:观察、记录、分析、设计;(三)实习单位或场所:某广场(四)实习进度与安排:(1)布置、讲解实习任务书,并开始对指定的场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其空间构成要素,包括道路、边界、标识、设施、铺装、植被等,形成场地物质景观认知;时间:1天;观察、记录、分析环境场所的行为特征,包括分时段的活动、人员构成、基本行为模式等,形成场地行为景观认知。

时间:1天;尝试将观察的现象进行归纳整理,得出一定的结论,同时以相应分析结论图的形式作为初步景观认知分析图,并与相关理论进行对应性分析,实际联系理论,验证理论的科学性。

时间:1天;将分析结果用于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形成具体研究之后的景观规划设计图纸。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案例分析附带有地块规划图、地块用途的简要陈述,包括地块的大环境区位图、总平面图、观察与记录基础上形成的分析图、配套重点景象的照片、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相关理论的文献检索;以及关于此地块景观规划方案的说明和设计总结。

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大纲

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大纲

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大纲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大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城市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景观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大纲应该首先明确课程的背景与目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城市环境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景观规划设计提升城市环境的品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1. 课程内容(1)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介绍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景观生态学、景观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2)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探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城市绿地规划、城市公园设计、城市广场设计等。

(3)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乡村旅游规划、农村生态恢复等。

(4)历史文化景观规划设计:介绍历史文化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古建筑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

2. 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传授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和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应该能够全面评估学生对于景观规划设计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估。

2. 实践项目:通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于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四、课程改革与发展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大纲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进行不断更新和改革。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三)近现代建筑 3学时
五、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全国建筑学专业统编教材〈中国建筑史〉
2、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城规学院各专业低年级教学
(共27学时)
一、 教学目的:
(一) 了解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古代建筑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 各个时期社会文化背景、建筑技术、建筑类型、建筑风格的形成与演变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古代印度及东南亚、古代美洲以及中古伊斯兰建筑。
1、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欧美的建筑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19世纪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2、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探求现代建筑的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欧洲新艺术运动
奥地利、荷兰与瑞典的探索
钢精混凝土在法国的推广与运用
德意志制造联盟
(二) 了解以欧洲及美国为中心的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把握现代建筑的技术、类型、尤其是各个风格与流派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 教学内容
(一) 外国古代建筑历史
1、 绪论
世界建筑历史发展体系概述
学习目的、内容与方法
2、 原始社会的建筑
3、 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建筑
古代埃及的建筑
2、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探求现代建筑的运动(2学时)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派建筑 (3学时)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4学时)
5、七十年代以来的主要建筑流派与思潮 (3学时)
课外作业:各时期典型历史建筑抄绘
五、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教材:

同济大学_景观学原理_复习提纲

同济大学_景观学原理_复习提纲

09-10景观学原理一复习提纲&答案参考景观学基本概念1.LA与LS两个专业名词的含义及关联LA:Landscape Architecture 1858年由美国景观规划师olmsted提出,是一门适应近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工程应用性学科专业,涉及学科领域包括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建筑学、林学、农学、地学、管理学、旅游、环境、资源、社会文化、心理等。

其核心是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建设,重点是各种环境的规划与设计,范围从园林设计到国土区域的自然资源管理。

LS:Landscape Studies 景观学是研究景观的形成、演变和特性,并以此为依据保护、创造与管理生存环境的学科。

21世纪的景观规划设计(LA)正在迅速扩展,多学科、多专业的介入,多方面、新领域的应用,致使传统意义上的LA已不再限于景观的规划与景观的设计。

以现代LA为基础,一个更为扩展而贴近现代这一学科理论与实践内容的学科观念和名称正在酝酿形成,这就是酝酿提出的“景观学”(LS)概念。

2.景观的三层次含义1)第一层次(landscape):是广义的环境,指遍及全球的大环境,如地球表面、外太空等;2)第二层次(scenery):是指第一层面的大环境中形象优美、环境质量良好,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3)第三层次(garden):是第二层次景观环境的递进,此时的景观不仅仅在视觉形象和环境质量方面令人赏心悦目,而且还反映寄托了人类精神的追求,表达人类梦想中的情境,这一层次的景观通常都是经过人为再加工或者完全是人造的。

3.园林、风景园林的区别和联系4.当前中国社会对于景观学的需求有哪几大方面?当前和未来景观学面临的三大社会需求(Social Needs)是:1.环保与生态化Environment & Ecology,如防护林建设、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2.城市化Urbanization,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带来的城市绿地系统及各级绿化的建设,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等;3.游憩与旅游化(Recreation & Turism)5.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异同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及发展1.景观学专业的实践领域景观学专业的学习方法途径(见教材)2.美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历史阶段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1早期美国景观规划主要受到欧洲影响,这期间有几个代表人物:凡尔赛宫设计者勒·诺特,英国“万能的”布朗,他们对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还有就是设计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水晶宫的帕特斯,唐宁也是美国景观规划设计的鼻祖。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讲义旅游地与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讲义旅游地与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第十五讲旅游地与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1. 旅游规划设计1.1 时空异化与时空强化理论1.2 相关法律与法规1.3 基本标准术语1.4 旅游规划设计的层次1.5 旅游发展规划的类型1.6 旅游区总体规划1.7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8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1.9 旅游规划A VC理论三力指一个旅游地的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alidity)和承载力(Capacity);旅游规划A VC理论的主线:AVC的调查、A VC的分析、A VC的评价、AVC的规划。

将A VC三者统筹兼顾、时控布局,才有可能将旅游资源源源不断的予以开发利用。

吸引力(Attraction):以磁体及其发出的磁场物的吸引力作比,旅游目的地好比磁体和磁场,游客好比磁性物。

生命力(Validity):指旅游地在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生存成长、发展壮大的能力。

承载力(Capacity):指旅游地的经济投入产出量、游客居民与社会文化容纳量、生态环境承受量三方面的承载容纳能力。

承载力不仅仅是纯的物理或生理量,而且包含心理量。

2. 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2.1 相关法律与法规2.2 基本标准术语2.3 发展历程2.4 森林资源的分类与评价2.5 森林资源的等级评价2.6 森林公园规划主要内容3. 2005 World Students' Tourism Summit3.1 会议内容3.2 视频竞赛3.3 短途旅行3.4 大会及分组讨论教材: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辅助教材:1. 刘滨谊等著《历史文化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 刘滨谊等著《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 吴承照著《现代城市游憩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4. 吴志强,吴承照编著,《城市旅游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下面是赠送的团队管理名言学习,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谢谢!!!1、沟通是管理的浓缩。

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大纲

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大纲

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涉及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技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规划和设计美丽、功能完善的景观空间。

本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3.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作能力;4.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5.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发展与现状;3.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逻辑与流程;4.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5.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案例分析与评价;6.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项目与实验。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项目和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实际设计操作;3.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引入问题讨论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4. 独立研究:要求学生进行相关文献查阅和独立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5.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态度积极性、问题解决能力等;2. 课程作业:包括项目设计作业、实践报告、小组讨论等;3. 课程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4. 课程项目: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5.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景观规划与设计教材;2. 参考书目: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和期刊论文;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演示文稿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第3-4周: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第5-6周: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逻辑与流程;第7-8周: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第9-10周: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案例分析与评价;第11-12周: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项目与实验。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学大纲(精选5篇)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学大纲(精选5篇)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学大纲(精选5篇)第一篇: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学大纲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对象: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园林专业、环境艺术专业的大学本科学生*,以及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及其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员。

适用于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四年级选修课程内容提要:阐述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论述景观规划设计中以景观分析为核心的基本理论, 介绍各类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内容:景观资源统筹、景观环境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景观设计、公园设计、建筑外部场地设计, 使学生从中了解掌握景观调查、分析、评价、决策、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课程时间:课内教学36学时,课外教学72~144学时第一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基本概念 1.导言1.1 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1.2景观规划设计的溯源与发展1.3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方法概要第二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基础理论2.1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分析2.2 景观规划设计视觉形态要素2.3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心理行为要素 2.4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生态要素 2.5 景观分析评价第三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内容3.1.景观环境空间规划设计 3.2景观环境感受规划设计 3.3 景观绿化与生态规划设计第四部分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技术 4.1 景观调查与分析 4.2 景观规划设计4.3 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表现与交流第五部分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概述 5.1 公共建筑景观环境设计5.2 广场与街道景观环境设计5.3 街头绿地与公园景观设计 5.4 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5.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5.6 旅游地景观规划设计 5.7风景名胜区规划教学教案第一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基本概念 1.导言1.1 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1.1.1“景观”概念景观景观的三层含义景观概念框架景观与同类相近专业术语的比较人居环境中的景观极其价值观 1.1.2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 1.1.3景观规划设计与相关学科关系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生态学农林学地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环境艺术学旅游学文学社会心理学1.2景观规划设计的溯源与发展1.2.1景观规划设计的发源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美化运动美国国家公园运动城市公共开敞空间规划设计环境生态保护运动1.2.2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1.2.3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1.2.4国土景观规划1.2.5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发展趋势1.3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方法概要 1.3.1 引言1.3.2 景观形态与景观美学 1.3.3 景观环境生态与景观生态学 1.3.4 景观中的人类心理行为与游憩学第二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基础理论2.1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分析 2.1.1 物质构成要素 2.1.2 精神构成要素 2.1.3 综合构成要素2.2 景观规划设计视觉形态要素 2.2.1 景观视觉原理 2.2.2 视点,视线,视距2.2.3 景观空间感受2.3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心理行为要素 2.3.1 景观心理 2.3.2 景观行为 2.3.3 景观审美2.4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生态要素 2.4.1 景观环境因素及相互关系 2.4.2 景观生态因素及相互关系 2.4.3 景观植物与景观绿化 2.5 景观分析评价 2.5.1 景观分析评价概念2.5.2景观分析评价的四大学派 2.5.3 景观分析评价的理论前沿第三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内容3.1.景观环境空间规划设计 3.1.1 基础规划设计风、水、气候、季节、气温、植被地形与竖向标高道路与廊道水体与绿化日照与光影景观调查与分析景观场地规划设计 3.1.2 点状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观景点与景点标志物与雕塑 3.1.3 带状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街路景观滨水景观绿道景观3.1.4.面状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公共开敞空间景观城市广场景观居住区景观 3.2景观环境感受规划设计 3.2.1 基本感受规划设计视觉: 视点、视轴与景物、色彩听觉嗅觉触觉动与静 3.2.2 景观环境行为规划设计 3.2.3景观文化策划 3.2.4景观美学3.3 景观绿化与生态规划设计 3.3.1 景观绿化植物分类植物与土壤种植规划设计 3.3.2景观生态原理斑块,廊道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第四部分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技术风景名胜区景观4.1 景观调查与分析4.1.1 景观现状调查与遥感技术 4.1.2景观分析评价与GIS技术4.2 景观规划设计 4.2.1景观总体布局 4.2.2 景观功能结构 4.2.3 景观交通道路 4.2.4 视觉景观 4.2.5 景观环境绿化 4.2.6 景观工程与服务设施4.3 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表现与交流 4.3.1理念和构思4.3.2平面、透视、剖面、模型4.3.3景观规划设计师与委托方的交流与沟通4.3.4景观规划设计文本图纸制作 4.3.5景观规划设计组织与项目计划第五部分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概述5.1 公共建筑景观环境设计5.2 广场与街道景观环境设计5.3 街头绿地与公园景观设计 5.4 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5.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6 旅游地景观规划设计 5.7风景名胜区规划第二篇: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讲义5-带状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第五讲带状景观规划设计刘滨谊主编1第五讲带状景观规划设计1景观感受形态景观感受(II)—景观视点、视域景观感受(III)—景观轴线、视觉走廊1.1景观感受的研究目标:研究人-景观互动:景观对人的作用,以及人对景观的作用。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教学大纲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景观规划设计原理1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Landscape Studies I(Principl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2)开课单位:建筑城规学院景观学系开课学期:秋季课内学时:36 教学方式:讲课+讲座适用专业:风景园林(景观学)专业考核方式:笔试考试预修课程:无《景观规划设计原理(1)》基于本学科专业的常识,注重在学科、专业基本概念、各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入门引导介绍,目的是使学生对于本学科专业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树立起本专业正确的专业观。

本部分教学注重阐述风景园林(景观学)的基本概念,论述景观学核心的基本理论, 介绍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涉及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包括:景观资源统筹、景观环境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设计, 使学生从中初步了解风景园林(景观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领域,树立本专业的基本观念,了解基本概念与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课程适用专业与教学对象本课程主要面向风景园林(景观学)专业,同时也适于园林专业、环境艺术专业、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等专业的本科生选修。

2.课程教学原则、目标与要求(1)国际接轨原则与国际现代风景园林/景观学(英文原文: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接轨,以国际上同类专业使用数十年、趋于成熟的本科教学内容为基本参照,并逐年随时融入最新应用性理论与实践内容;(2)基础教学原则从专业理论课教学的要求出发,针对风景园林(景观学)专业(工学)本科生的特点,在“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内容教学中,以“什么”为主要内容,即以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基本方法原理阐述为重点和教学核心内容,重在概念、理论方面“已知”的介绍,辅助以“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实践的案例说明,以本学科专业的入门引导为主,为学生在该专业领域的实践与理论深入打下良好基础;(3)适度超前原则中国的风景园林(景观学)专业教育与行业实践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领域,配合社会市场需求,其发展变化迅猛;与此同时,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界也在迅速扩展。

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大纲

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大纲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大纲总学时:60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一学期考核形式:考查课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要求《景观规划设计》是环境设计(景观方向)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培养学生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范围。

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景观规划具体设计项目实训的基础课程。

同时也具有多种著名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案例分析讲解,是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景观规划设计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1、了解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2、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构成要素及分类3、熟练掌握个别景观规划设计的设计方法4、了解著名景观规划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有一定的分析5、培养学生的综合构思与表达过程二、课时分配计划三、课程内容及重难点第1周:第一章设计理论与基础知识第二章公园景观规划的立项分析(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通过绪论部分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以及学习方法2.了解景观规划设计概念,基本原理与方法3.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构成要素与分类4.了解景观规划设计制图种类与要求5.掌握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与设计方法教学重点:1.学习景观规划设计制图种类与要求2.掌握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与设计方法3.景观规划设计概念,基本原理与方法教学难点:1.景观规划设计制图种类与要求2.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设计方法教学课时:10教学内容:第一章设计理论与基础知识1.1景观规划设计基本概述1.1.1 景观规划设计概念1.1.2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1.1.3 景观中的人类行为1.2景观规划设计的构成要素及分类1.2.1 景观规划设计的构成要素1.2.2 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1.3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1.3.1 地形地貌的表达1.3.2 植被设计1.3.3 地面铺装1.3.4 水体设计1.3.5 景观小品设计1.4景观规划设计制图1.4.1 制图基本知识1.4.2 规划式表达方法—总体规划设计图1.4.3 建筑式表达方法(平立剖面、轴测图、)1.4.4 艺术表达方法(灵活性和多样性)第二章公园景观规划设计2.1公园景观规划的立项分析2.1.1 人文自然环境分析2.1.2 设计意义与目的2.1.3 设计创意分析2.2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基本方法第2周:第二章公园景观规划的立项分析(二)与实训第三章商业区景观方案设计与实训(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抄图练习2.掌握商业区景观方案设计方案案例的设计方法教学重点:1.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抄图练习2.商业区景观方案设计方案案例讲解教学难点:1.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设计方法2.商业区景观方案设计设计方法教学课时:10教学内容:2.2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基本方法2.3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案例抄图练习第三章商业区景观方案设计3.1商业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3.1.1 场地分析3.1.2 对象分析3.1.3 功能分区3.1.4 规划与布局3.1.5 设计语言与表达3.2 商业区景观设计基本方法3.3 商业区景观设计案例抄图练习第3周:第三章商业区景观方案设计实训(二)第四章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与实训(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商业区景观方案设计抄图练习2.掌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设计方案案例的设计方法教学重点:1.商业区景观方案设计抄图练习2.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案例讲解教学难点: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设计方法2.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练习教学课时:10教学内容:3.3 商业区景观设计案例抄图练习第四章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4.1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4.1.1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求、原则4.1.2 功能分区4.1.3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交通分析)4.1.4 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4.1.5 居住区小品景观设计4.1.6 居住区庇护性景观设计4.1.7居住区水景景观4.2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基本方法4.3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抄图练习4.4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练习第4周:第四章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实训(二)第五章案例欣赏与分析(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练习2.了解多种景观设计以及景观设计师教学重点: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练习2.多种景观设计以及景观设计师教学难点:当代景观设计案例教学课时:10教学内容:4.4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练习第五章案例欣赏与分析5.1 北京颐和园案列分析5.2 私家园林案列分析5.3 Moere沼公园案列分析5.4 纽约中央公园案列分析5.5 美国high line公园案列分析5.6 巴黎凡尔赛宫花园案列分析5.7 彼得.沃克作品赏析5.8 国外当代景观大师作品赏析第5周:第五章案例欣赏与分析(二)第六章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与实训(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多种景观设计以及景观设计师2.掌握商业街方案案例分析3.完成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的抄图与方案设计教学重点:1.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案设计2.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案设计教学课时:10教学内容:5.9 秦皇岛汤河公园案例分析5.10 国内当代景观大师赏析5.11 当代景观设计赏析第六章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6.1 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6.2 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方法6.3 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案例抄图练习6.4 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练习第6周:第六章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实训(二)第七章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与实训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练习2.掌握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设计方案案例与设计方法3.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案例抄图教学重点:1.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练习2.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设计方案案例与设计方法教学难点:1.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练习2.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设计方法教学课时:10教学内容:6.4 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练习第七章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7.1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7.2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基本方法7.3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抄图练习参考文献唐延强陈孟琰景观规划设计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刘滨谊现在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讲义4-场地设计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讲义4-场地设计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讲义4-场地设计第四讲场地设计第一部分场地设计(1)1基础规划设计原理1.1 场地调查与分析1.1.1生活环境气候1.1.2地质与土壤1.1.3地形1.1.4 水文1.1.5 植物1.1.6动物1.1.7土地使用1.1.8景观调查2 场地规划设计2.1场地系统2.2场地地形与铺装设计导则2.3场地规划设计的典型实例:城市广场2.3.1广场规划设计的三要素主要思想2.3.2广场的历史与发展2.3.3规划设计2.4场地规划设计的典型实例:住区景观第二部分场地设计(2)1. 场地设计的核心1.1场地设计的核心是进行场所设计2. 广场设计是典型的场地设计广场被誉为“城市客厅”,是最高层次的城市活动的场所之一。

广场的形式多样,体现着场地形式变化的多样性。

广场包容的空间数量多,有大小、动静之分,能较好体现空间的层次。

3. 广场规划设计的三要素形象——景观(场地的大小、形状、文化、尺度、材料肌理、空间的层次)功能——使用(政治、宗教、人际交往、休闲、旅游观光、交通、舒适、)环境——生态作用、绿化作用(尊重现状地貌、生态、自然、亲水、环保、竖向设计、综合的设施管网设计)广场设计应遵循场地设计的原则,它涉及自然系统、竖向设计、排水、运动、休闲设施、照明、标志、种植、场地铺装、材料、运作、维护、道路交通、停车场等多方面。

4. 广场的历史与发展西方:古罗马,面状空间,谈论、演讲的场所中国:市场,阅兵场,天安门广场,城市广场4.1广场的定义4.2广场内涵的延伸5. 广场的内容设计6. 广场的形态设计7. 广场实例教材: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辅助教材:1、刘滨谊等著《人造生态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黄富厢等译《建筑设计总图规划-场地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3、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教程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教程

5、雨林
• 分布范围: 南沙群岛。
• 主要植物种类: 樟科、桑科、楝科、豆科、棕榈科等。
二、经度地带性
地区 喀什 年降雨量 68.2
mm
乌鲁 木齐
273
西宁 379.5
湿润 情况
﹤150mm
干旱
150-500mm
半干旱
植被特征 荒漠区
草原区
陕西 580
合肥 上海
725 1141.8
﹥500mm
湿润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分布区域: 秦岭以南,南岭以北。
主要植物种类: 壳斗科、樟科、山茶科、蔷薇科、金缕 梅科。
4、季雨林
• 分布区域: 南岭以南,南沙群岛以北。
• 主要植物种类: 番荔枝科、龙脑香科、使君子科、楝科、 桃金娘科、桑科、无患子科、樟科,椴 树科、紫葳科,海南松,少有其它针叶 树。
分布范围 —— 沈丹线以北,漠河以南;
主要植物: 红松、鱼鳞松、臭松、沙松、长白落叶 松、糠椴、紫椴、春榆、水曲柳、胡桃 楸、白桦、黑桦等。
2B、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 分布范围: 沈丹线以南,秦岭以北。
• 主要植物种类: 赤松、油松、黑松、侧柏、麻栎、辽东 栎、槲树、紫椴、榆树、朴树、刺槐、 枫杨、合欢、臭椿等。
森林区
方向 西


第二节 垂直地带性
海 永久冰雪


高山苔原

高山草甸
高山灌丛 亚高山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赤道
热带雨林
亚热带 温带 寒温带 寒带 极地 北极
植被垂直带与水平带相关性示意图
三、植物群落
• 1、典型人工植物群落 • 2、模拟自然植物群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对象: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园林专业、环境艺术专业的大学本科学生*,以及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及其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员。

适用于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四年级选修课程
内容提要:
阐述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论述景观规划设计中以景观分析为核心的基本理论, 介绍各类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内容:景观资源统筹、景观环境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景观设计、公园设计、建筑外部场地设计, 使学生从中了解掌握景观调查、分析、评价、决策、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课程时间:课内教学36学时,课外教学72~144学时
第一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基本概念
1.导言
1.1 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溯源与发展
1.3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方法概要
第二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基础理论
2.1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分析
2.2 景观规划设计视觉形态要素
2.3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心理行为要素
2.4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生态要素
2.5 景观分析评价
第三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内容3.1. 景观环境空间规划设计
3.2景观环境感受规划设计
3.3 景观绿化与生态规划设计
第四部分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技术4.1 景观调查与分析
4.2 景观规划设计
4.3 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表现与交流
第五部分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概述5.1 公共建筑景观环境设计
5.2 广场与街道景观环境设计
5.3 街头绿地与公园景观设计
5.4 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5.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6 旅游地景观规划设计
5.7风景名胜区规划
教学教案
第一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基本概念1.导言
1.1 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
1.1. 1“景观”概念
景观
景观的三层含义
景观概念框架
景观与同类相近专业术语的比较
人居环境中的景观极其价值观
1.1. 2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
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
1.1.3景观规划设计与相关学科关系
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生态学农林学地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环境艺术学旅游学文学社会心理学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溯源与发展
1.2. 1景观规划设计的发源
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美化运动美国国家公园运动
城市公共开敞空间规划设计环境生态保护运动
1.2.2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1.2.3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1.2.4国土景观规划
1.2.5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发展趋势
1.3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方法概要
1.3.1 引言
1.3.2 景观形态与景观美学
1.3.3 景观环境生态与景观生态学
1.3.4 景观中的人类心理行为与游憩学
第二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基础理论
2.1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分析2.1.1 物质构成要素
2.1.2 精神构成要素
2.1.3 综合构成要素
2.2 景观规划设计视觉形态要素
2.2.1 景观视觉原理
2.2.2 视点,视线,视距
2.2.3 景观空间感受
2.3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心理行为要素2.
3.1 景观心理
2.3.2 景观行为
2.3.3 景观审美
2.4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生态要素2.4.1 景观环境因素及相互关系
2.4.2 景观生态因素及相互关系
2.4.3 景观植物与景观绿化
2.5 景观分析评价
2.5.1 景观分析评价概念
2.5.2景观分析评价的四大学派
2.5.3 景观分析评价的理论前沿
第三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内容3.1. 景观环境空间规划设计
3.1.1 基础规划设计
风、水、气候、季节、气温、植被
地形与竖向标高道路与廊道水体与绿化日照与光影
景观调查与分析景观场地规划设计
3.1.2 点状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观景点与景点标志物与雕塑
3.1.3 带状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街路景观滨水景观绿道景观
3.1.
4. 面状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公共开敞空间景观城市广场景观居住区景观风景名胜区景观3.2景观环境感受规划设计
3.2.1 基本感受规划设计
视觉: 视点、视轴与景物、色彩
听觉嗅觉触觉动与静
3.2.2 景观环境行为规划设计
3.2.3景观文化策划
3.2.4景观美学
3.3 景观绿化与生态规划设计
3.3.1 景观绿化
植物分类植物与土壤种植规划设计
3.3.2景观生态原理
斑块,廊道
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第四部分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技术
4.1 景观调查与分析
4.1.1 景观现状调查与遥感技术
4.1.2景观分析评价与GIS技术
4.2 景观规划设计
4.2.1景观总体布局
4.2.2 景观功能结构
4.2.3 景观交通道路
4.2.4 视觉景观
4.2.5 景观环境绿化
4.2.6 景观工程与服务设施
4.3 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表现与交流
4.3.1理念和构思
4.3.2平面、透视、剖面、模型
4.3.3景观规划设计师与委托方的交流与沟通4.3.4景观规划设计文本图纸制作
4.3.5景观规划设计组织与项目计划
第五部分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概述
5.1 公共建筑景观环境设计
5.2 广场与街道景观环境设计
5.3 街头绿地与公园景观设计
5.4 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5.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6 旅游地景观规划设计5.7风景名胜区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