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心电现象

合集下载

详解临床常见心电图危急值识别(完整版)

详解临床常见心电图危急值识别(完整版)

详解临床常见心电图危急值识别(完整版)

心电图危急值是指危及生命的心电图表现,可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如果能及时识别诊断,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心电图医师对于心电图危急值要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临床医师也应了解和熟知;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医师尤其要掌握好这一快速、安全、经济的检查手段,做到及时识别和诊断,以实施紧急合理的救治。

1心脏停搏

心脏停搏(又称全心停搏)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可导致死亡。引起心脏停搏最常见的原因是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室扑),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较少见的为无脉电活动。

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现有:(1)心音消失;(2)大动脉搏动触不到、血压测不出;(3)心脏停搏5~10 s,患者发生晕厥;心脏停搏15~20 s,发生意识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持续时间长短不一;(4)呼吸断续,叹息样,继之呼吸停止,多在停搏后20~30 s;(5)瞳孔散大,多在停搏后30~60s出现,1~2 min 后瞳孔固定,随之各种深浅反射消失。

临床根据心脏停搏后的心电图变化,将心脏停搏分为三型:(1)心室颤动(心脏不能搏血);(2)电-机械分离(心肌已无收缩能力);(3)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呈一直线)(见图1、2)。心脏停搏的心电图表现为一段较长时间内无P-QRS-T 波群,其长间期与正常窦性的PP 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长间歇后可见交界性、室性逸搏或逸搏心律。

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

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观察到心律失常的波形 和频率
动态心电图监测:通过佩戴动态心电图监测设备可以连续 监测心律失常的情况
心脏超声检查: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结构和功 能有助于诊断心律失常
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电活 动的情况有助于诊断心律失常
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分析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常见于运动、紧张、发热等 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分钟常见于运动员、老年人等 窦性心律不齐:心率不规则常见于呼吸、运动等 窦性停搏:心率突然停止常见于睡眠、运动等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心电图显示P波提 前出现QRS波群形态正常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 心律失常的迹象
遵医嘱服用药物控制心律失常 的症状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预防心律失常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药物治疗: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 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心律失常可以 选择手术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心律失常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手术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各种常见心电图特点

各种常见心电图特点

常见心电图特点

1、房性期前收缩---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是节律不一致。

2、室性期前收缩---特点:出现宽大畸形的QRS 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与窦性心动过速有点相似,但是频律更快一些,在150-250

次/分之间。

4、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特点:没有正常波形,可见宽大畸形的QRS波及深的T波,有

点象拉开的弹簧一样一圈一圈的。

5、房颤---特点: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 波。

6、6、房扑---特点: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状相同的F 波。

7、7、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特点: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 波发生一次脱落,周而复

始出现。

8、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特点:P-R间期固定不变,QRS 波自动发生一次脱落,周而

复始出现。

9、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P波的节律与QRS 波的节律没有联系,

各自维持自己的节律。此图P 波130次/分;QRS 波只有42次/分。

10、左、右心室肥厚---特点:心电图对右心肥大的诊断敏感性较差。通常以QRS波群电压

增高为标准。

11、典型心肌缺血---特点:ST段水平形或下斜形压低大于或抬高。

12、急性心肌梗死---特点:

早期:首先T波高大,ST段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

急性期:出现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高耸直立T波开始降低并倒置。

近期: ST段基本恢复至等电位线,T波由倒置逐渐变浅。

陈旧期: ST-T恢复正常,残留坏死Q波。

13.室扑:匀齐而连续的粗大波动,其频率约150-250,其中的QRS及ST-T也无从分辨,临

常见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

常见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

常见⼼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

同步⼗⼆导联⼼电图正常⼼电图⼼律为正常窦性⼼律、⼼率、各波形、波段、间期、时限及电压等均正常。常见异常⼼电图的分析诊断异

常⼼电图指:⼼电图图形与⼼律有肯定异常且有病理意义者。1、房、室肥⼤:1)左、右⼼房扩⼤2)左、右⼼室肥厚2、⼼律失常:起源异常1)期前收缩(早

搏)2)⼼动过速(室上

性、室性)3)颤动、扑动

(房性、室性)传导异常1)⼀度房室传导阻滞

2)⼆度房室阻滞

3)三度房室阻滞3、⼼肌缺⾎、梗死:急性下壁、前间壁

、前壁、侧壁等急性⼼肌梗死的⼼

电图演变

4、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影响:低⾎钾、⾼⾎钾⼀、房、室肥⼤:1)左⼼房扩⼤2)右⼼房扩⼤3)左⼼室肥厚4

)右⼼室肥厚1、左⼼房扩⼤:1、P波时限>0.12s2、P波呈双峰,峰距>0.04s3、Ptfv1<-

0.04mm.s

2、右⼼房扩⼤:P波振幅增⾼:Ⅱ>0.25mV,V2>0.15mV⼆、⼼律失常:激动起源异常2)期前收缩

(早搏)3)⼼动过速4)颤动、扑动1、窦性⼼动过速正常成⼈窦性⼼律的频率>100次/分。2、窦性⼼

动过缓成⼈窦性⼼律的频率<60次/分。3、房性期前收缩1.提前出现P′-QRS波群;2.P′-R间期>0.12s;3

.QRS形态、时限正常(呈室上性)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未下传。7、⼼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

房率为350~600次/分。QRS波群为室上性,室率⼤多120~180次/分节律绝对不规则。8、⼼房扑动P波消失代之连续

的⼤锯齿状扑动(F波)。F波频率多为250—350次/分,⼤多不能下传⽽以固定⽐例(2:

临床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课件

临床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课件
当心室肌发生缺血时,即将影响心室复极的 正常进行,从而产生ST-T心电向量的改变。
心肌缺血
上述ST-T波改变只是非特异性的心肌复极异 常的共同表现 , 亦可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绞痛或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炎,心肌 病或其它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等。也可见于电解质 紊乱和药物的影响,应根据临床予以鉴别诊断。
心电图特征主要为ST段的偏移。
心内膜面或对侧心肌损伤时,面向损伤区导 联的S-T段平直压低①;心外膜面心肌损伤时,面 向损伤区导联的S-T段抬高②。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更进一步的缺血可导致心肌细胞的变性、坏 死,并影响其一系列的修复过程。
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复极,亦不能产生动作 电流,因此其综合心电向量背离梗死区,其正向 量减少或消失。
临床常见异常心电图


————李丽琼
一、窦速、窦缓和窦性心律不齐
1、窦性心律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动过速 4、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 sinus rhythmia
心电图特征
1. 有一系列规律出现的P波,P波形态表明冲动来自窦房结
(即Ⅱ、Ⅲ、aVF、V5 P波直立,aVR P波倒置);
2. P-R 间期在0.12-0.20sec; 3. 频率40-150次/min;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
Ⅰ V1

各种常见心电图特点

各种常见心电图特点

常见心电图特点

1、房性期前收缩---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是节律不一致。

2、室性期前收缩---特点:出现宽大畸形的QRS 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与窦性心动过速有点相似,但是频律更快一些,在150-250

次/分之间。

4、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特点:没有正常波形,可见宽大畸形的QRS波及深的T波,有

点象拉开的弹簧一样一圈一圈的。

5、房颤---特点: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 波。

6、房扑---特点: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状相同的F 波。

7、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特点: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 波发生一次脱落,周而复

始出现。

8、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特点:P-R间期固定不变,QRS 波自动发生一次脱落,周而

复始出现。

9、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P波的节律与QRS 波的节律没有联系,

各自维持自己的节律。此图P 波130次/分;QRS 波只有42次/分。

10、左、右心室肥厚---特点:心电图对右心肥大的诊断敏感性较差。通常以QRS波群电压

增高为标准。

11、典型心肌缺血---特点:ST段水平形或下斜形压低大于0.1mv或抬高0.3mv。

12、急性心肌梗死---特点:

早期:首先T波高大,ST段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

急性期:出现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高耸直立T波开始降低并倒置。

近期:ST段基本恢复至等电位线,T波由倒置逐渐变浅。

陈旧期:ST-T恢复正常,残留坏死Q波。

13.室扑:匀齐而连续的粗大波动,其频率约150-250,其中的QRS及ST-T也无从分辨,临床上一旦发生室扑,往往迅速转为室颤,应按室颤的方法处理。

常见心电图解析

常见心电图解析
起搏是指用人工电脉冲刺激心肌组织,使 之发生兴奋和收缩。
感知是指起搏器能侦测自身的心脏电信号 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起搏和感知是起搏器的两个基本功能,也 是起搏器更复杂功能的基础。起搏器工作的基 础是一些起搏间期的设置。
融合波和假性融合波
当心肌的一部分被自身节律控制,另一部分被 起搏节律所激动时,便形成了融合波(真性) 。因此,这种融合是心肌激动在时间上和空间 上的融合,以室性融合波多见。
室上性心律失常
三、室上性心动过速 1.定义: 在早搏的基础上如果异位起搏点兴奋性进一步 增强,连续出现3次以上的 早搏,即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根据异位冲动起源部位不同,分为房性、 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前两者有时难于区别,故统称为阵发性室上 性心动过速(PSVT)。
2.心电图表现:
(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
未感知 P 波
常见起搏故障心电图
图6间歇性感知不良
常见起搏故障心电图
起搏器模式诊断
➢植入 VVI 起搏器, 多年未行起搏器程控 随访检查 ➢上图 : 部分起搏信 号未能夺获心室
➢下图:全部起搏信 号未能夺获心室 ➢原因 : 起搏器电池 耗竭
临床常见急症心电图解析
心房起搏心电图
起搏模式:AAI 起搏 起搏功能:AP良好, 未见VP 潜在节律 SSS患者
起搏频率: 70bpm 感知功能: VS良好, 未见AS

临床常见心电现象

临床常见心电现象

临床常见心电现象

(2014年6月14日)

1、超长(常)现象

病态心肌在传导抑制状态下,其传导性发生意料之外的、暂时的改善。超长传导的实质是传导异常的心肌发生了不明原因的、暂时性的传导改善,是在原有传导异常基础上的改善,而并非意味着传导性能超过正常。

心电图表现包括:矛盾的RP和PR关系,在长的RP之后PR延长,短的RP之后PR 反而缩短;文氏型房室阻滞时,本该脱落的P波未脱落,而其后的PR间期缩短使文氏周期变得不典型;三度或高度房室阻滞时的心室逸搏-夺获现象(图12-1);室内阻滞时发生的房性期前收缩下传心室,原有阻滞消失,QRS形态变得正常。

临床意义:超长传导的概念不仅可以用以解释在阻滞中出现的复杂的电生理现象,而且有助于理解一些复杂的电生理机制。

2、裂隙现象

裂隙现象是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中的一种伪超长传导现象。心脏电生理研究发现,其本质是激动传导方向上不同水平面的不应期各不相同造成的,又被称为伪超长传导。

定义: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不同部位的不应期和传导速度离散度较大,使得心脏周期的某一时限内到达远端的激动不能传导,而较早或较晚的激动都能传导的现象为裂隙现象。这一时限为裂隙带。

心电图表现:对于同一患者,联律间期不同的激动可以引起相互矛盾的心电现象:①联律间期长的激动均能下传;②联律间期短的激动下传受阻;③联律间期更短的激动反而下传。图(12-2)中,房性期前收缩出现矛盾性下传时,并伴有近端传导延期的心电图表现(即PR间期延长)。

临床意义:裂隙现象在临床心电图及心脏电生理检查时并非罕见,在房室传导系统的正向与逆向传导中都可能发生,并可以分成数种类型。了解其发生机制和心电图表现有助于正确解读复杂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现象。此外,裂隙现象的发生受心动周期长短,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临床常见的11种心电图

临床常见的11种心电图

今天我们讲临床常见的11种心电图,讲讲它的主要特点,看了这些以后,大家基本可以分辨这些常见的心电图,特别是应付一下执业医师考试,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11种心电图目录为:

1.正常心电图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动过速

4房室传导阻滞

5.房早与室早

6.心房扑动

7.房颤

8.室速

9.室扑

10.室颤

11.心肌梗死

(一)各波形的意义

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中电位变化。(二)关于心电图纸

附:算心率

心律齐:HR=60/P-P(或R-R)

心律不齐:3s(或6s)内的QRS波群数乘以20(或10),既可算出心室率

搞清楚了上面这些,

下面我们就开始看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

1)窦性P波(振幅:<0.25mv、时限:<0.12s)

2)P-R间期0.12-0.20s

3)心率:60-100次/分

这个大家一般扫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窦速与窦缓口诀:小三大五窦速缓,三五之间无异变。

2.窦性心动过缓=大于五格

3.窦性心动过速=小于三格

4.房室传导阻滞

说到房室传导阻滞,大家先记一对夫妻,丈夫外遇的故事:

(记住这个↓,下面常用到)

P波代表老婆

QRS代表老公

一度—老公经常性晚归,但还是回来了。

二度I型—老公晚上回家越来越晚,有时候太晚就没有回来。

二度II型—老公晚上回家时间比较固定了,但是经常不回家了!

三度—离婚了,老公老婆就各玩各的啦!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老公虽然晚归,但是终究还是回来了!

P-R间期持续>0.20S(五个小格,一个正方形的格),但是每个P波后面还是有QRS波群。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老公回家越来越晚,有时候太晚了就不会来了

常见心电现象

常见心电现象

心电图表现
对于同一患者,联律间期不同的激动可以引 起相互矛盾的心电现象:①联律间期长的激 动均能下传;②联律间期短的激动下传受阻; ③联律间期更短的激动反而下传。图(12-2) 中,房性期前收缩出现矛盾性下传时,并伴 有近端传导延期的心电图表现(即PR间期 延长)。
电生理机制
1 正常下传 正常心动周期时,传导系统近远端都处 于兴奋期,激动可以正常的从近端下传到远端。 2 阻滞 期前收缩时,联律间期缩短,激动落入了 远端水平面的有效不应期而被阻滞,不能下传。 3 阻滞消失 当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进一步缩短时, 其将落入近端水平面的相对不应期。激动在近端发生传 导延缓,当其传导到远端时,远端组织已脱离有效不应 期,使激动得以下传。 因此,裂隙现象的发生机制不是远端组织的阻滞发生了 意外改善,而是近端组织进入相对不应期激动缓慢下传 的结果,其本质是一种伪超长传导。
心电图表现
左、右束支间蝉联现象
室上性激动下传时,遇到一侧
束支不应期边沿另一侧束支下传,并同时经室间隔隐匿性逆向 传到到对侧束支,使之后的室上性激动反复落入该侧束支的不 应期,而发生功能性阻滞。束支间蝉联现象常见于窦性心动过 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和顺向性房室折返性 心动过速等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一系列连续3次以 上的快速,宽大,畸形的QRS波。根据阻滞部位,心电图可 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左束支阻滞及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现象 (图12-7)

临床常见心电图分析报告

临床常见心电图分析报告

临床常见心电图分析报告

临床常见心电图分析报告

一、概述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一种无创的、简便快速的诊断工具,通过测量心脏电位变化,反映心脏在不同阶段的电活动。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的正常与异常情况,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正常心电图分析

1. P波: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波动,呈正向波形,通

常在0.06-0.12秒之间。正常的P波应该高于2.5小盒,典型的

P波呈无创散在性的尖峰波。

举例:房颤患者的P波不规则而且无法辨认。

2. PR间期:PR间期是从P波开始到下一个Q波开始之间的

时间,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举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PR间期延长。

3.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波动,通常

在0.06-0.10秒之间。正常的QRS波呈压扁的、无创散的波形。举例: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QRS波宽度增加。

4. ST段: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正常情况下不应超过等电

位线的2小盒。

举例:心肌梗死患者的ST段抬高。

5. T波: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波动,通常为正向波形。举例:心肌缺血患者的T波倒置。

三、常见心电图异常及分析

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

律失常之一,ECG表现为无规律、无规则的R-R间期,QRS

波形正常。由于房室连续且不完全传导,心室率增快,容易引发血栓形成和栓塞。

举例:一名58岁的患者出现持续性胸闷、气短,ECG显示心

房颤动。

2.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心室颤动是一种

8种正常心电图波形及临床意义

8种正常心电图波形及临床意义

8种正常⼼电图波形及临床意义

⼼电图是临床上常规检查之⼀,在⼼⾎管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它能够诊断冠⼼病、⼼律失常、先天性⼼脏病及⼼肌病等,危重患者,尤其是急诊与⼼内科危重患者都需要进⾏⼼电图检查。熟悉正常⼼电图波形变化是快速鉴别异常⼼电图的基础,⼩编整理了正常⼼电图波形及临床意义,供⼤家参考。

⼼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电激动,⼼房和⼼室的电激动可经⼈体组织传到体表。正常⼼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房室结(激动传导在此延迟0.05~0.07秒),然后沿着希⽒束→左、右束⽀→浦肯野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室,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传播,引起⼀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电图的相应波段(图1)。

图1、⼼脏各部位动作电位与⼼电图各波段的关系

正常⼼电图是由⼀组波形构成的。每⼀次⼼脏搏动前都先在⼼电图上记录出这么⼀组波形,下⾯是⼀组正常的12导联⼼电图波形(图2)。

图2、正常12导联⼼电图波形

临床⼼电学对这些⼼电图不同的波段规定了统⼀的名称,不同的波形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其名称和临床意义主要有以下⼏个⽅⾯:

1、P波:最早出现,波幅较⼩(图3),反映了⼼房的除极过程;P波前1/3代表右⼼房除极,中1/3代表右左⼼房共同除极,后1/3代表左⼼房除极。P波的时长<0.12秒,P波的振幅在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mV。P波在AVR导联倒置,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aVL导联P波⽅向不定,V1导联的P波可呈双向。

图3、P波

2、PR间期:从P波起点⾄QRS波群的起点,反映⾃⼼房开始除极⾄⼼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图4)。⼼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秒。在幼⼉及⼼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在⽼年⼈及⼼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般<0.22秒。

02 第二单元 常见心电图与胸片的异常

02 第二单元  常见心电图与胸片的异常

---------------------------------------------------------------最新资料推荐------------------------------------------------------

02 第二单元常见心电图与胸片的异常

第二单元常见心电图与胸片的异常第一节临床常见心电图表现一、心房扩大 (一) 右心房扩大 1. P 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 25mV,以Ⅱ 、Ⅲ、 aVF 导联表现最为突出。 2. V1 导联 P 波直立时,振幅0. 15mV,如 P 波呈双向时,其振幅的算术和0. 20mV。

3. P 波时间不延长。

此类 P 波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因而多称为肺型P 波。

(二) 左心房扩大 1. I、 Il、 aVR、 aVL 导联P 波增宽0. 12s,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 04s,以 l、11、aVL 导联明显,又称二尖瓣型 P 波。

2. V1 导联上 P 波常呈先正而后出现深宽的负向波,Pv1 负向波大于 0. 04s,深度1mm,Ptfvl一 0. 04mm s 。

(三) 双心房扩大 1. P 波增宽0. 12s,其振幅0. 25mV。

2. V 1 导联 P 波高大双相,上下振幅均超过正常范围。

二、心室肥大 (一) 左心室肥大 1. QRS 波群电压增高胸导联V5 或V6 导联的R 波2.5mV,Sv1+Rv54. 0mV(男性) 、 3. 5mv(女性) ;肢体导联中, I 导联的 R 波1. 5mV, aVL 导联的 R 波1. 2mV, aVF导联的 R 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见心电现象

(2014年6月14日)

1、超长(常)现象

病态心肌在传导抑制状态下,其传导性发生意料之外的、暂时的改善。超长传导的实质是传导异常的心肌发生了不明原因的、暂时性的传导改善,是在原有传导异常基础上的改善,而并非意味着传导性能超过正常。

心电图表现包括:矛盾的RP和PR关系,在长的RP之后PR延长,短的RP之后PR 反而缩短;文氏型房室阻滞时,本该脱落的P波未脱落,而其后的PR间期缩短使文氏周期变得不典型;三度或高度房室阻滞时的心室逸搏-夺获现象(图12-1);室内阻滞时发生的房性期前收缩下传心室,原有阻滞消失,QRS形态变得正常。

临床意义:超长传导的概念不仅可以用以解释在阻滞中出现的复杂的电生理现象,而

且有助于理解一些复杂的电生理机制。

2、裂隙现象

裂隙现象是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中的一种伪超长传导现象。心脏电生理研究发现,其本质是激动传导方向上不同水平面的不应期各不相同造成的,又被称为伪超长传导。

定义: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不同部位的不应期和传导速度离散度较大,使得心脏周期的某一时限内到达远端的激动不能传导,而较早或较晚的激动都能传导的现象为裂隙现象。

这一时限为裂隙带。

心电图表现:对于同一患者,联律间期不同的激动可以引起相互矛盾的心电现象:①联律间期长的激动均能下传;②联律间期短的激动下传受阻;③联律间期更短的激动反而下传。图(12-2)中,房性期前收缩出现矛盾性下传时,并伴有近端传导延期的心电图表现(即PR间期延长)。

临床意义:裂隙现象在临床心电图及心脏电生理检查时并非罕见,在房室传导系统的正向与逆向传导中都可能发生,并可以分成数种类型。了解其发生机制和心电图表现有助于

正确解读复杂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现象。此外,裂隙现象的发生受心动周期长短,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阿斯曼现象

通常,传导系统的不应期长短与心动周期的长度呈正比,较长的心动周期产生较长的

不应期,较短的心动周期产生较短的不应期。房颤时R-R间期绝对不等,使得传导系统的

不应期时程也随之不同。在一个长R-R间期之后突然出现一个短R-R间期(即所谓长周期短配对),后一个激动则容易遭遇不应期而产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此即所谓阿斯曼现象。

4、蝉联现象

室内差异性传导若连续出现3次以上,称为蝉联现象。

5、钩拢现象

钩拢现象属于一种特殊的心电干扰现象,临床心电图并非少见,连续发生时可引起等

频心律、等频脱节等。

定义:是指在心脏内存在两个节律点时,出现副节律点的频率增快的现象,甚至出现

主、副节律点的频率接近或同步化的现象。钩拢现象是一种正性变时性作用的干扰现象。

心电图表现:1)心电图中同时存在两个节律点,一个为主导节律,另一个为副节律。

2)副节律点的频率高于主导节律点。

3)主导节律点的自律性随副节律暂时升高,频率加快。当副节律终止后,主导节律会逐渐减慢,恢复为原先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