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 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9 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学习本课,可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 ,列表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文学体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2.能力目标:

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K12 学习教育

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但是,这一课内容在语文课中都有接触。所以,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同时期文学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T合作探究、精讲点拨T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归纳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 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从《诗经》到唐诗

学生回答预习学案问题:

:《诗经》的内容和地位?

A 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 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间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c 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被后世奉为儒家的经典。

2:学生观看教材第42 页的屈原像和屈子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屈原的大概生平及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汉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A 特点: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体物写志”。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B 代表作品:西汉的赋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

法、华美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代表性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的赋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代表作品有张衡的《二京赋》。

4:学生阅读教材第43 页,了解唐诗的发展过程,并完成下列表格。

代表

人物

诗歌

类型

主要内容

特点及成因

初唐

王勃

陈子昂

盛唐

高适

边塞诗

既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的苦乐,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

特点:开朗奔放、刚健清新。

成因: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

岑参孟浩然

山水诗

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王维

李白

诗仙

浪漫主义

杜甫

诗史

现实主义

中唐

白居易

讽喻诗

特点:平实浅近、针砭时弊。晚唐

李商隐

杜牧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回答后,教师指导:

【探究学习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种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赋,大多篇幅较长,气势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满着豪迈昂扬的精神。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囿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逐渐趋向短篇,以抒情为主,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的气势,也逐渐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取代。

【探究学习2】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2 的相关内容及阅读教材P43,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教师总结如下:

A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B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c 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不仅

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二)宋词和元曲

学生依据教材回答预习学案问题:

. 宋词的成因、特点和流派

特点: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成因:

A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B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c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流派:宋词有两大流派即婉约派和豪放派。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南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