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课件新人教版

第二十一页,共23页。
课文(kèwén)小 结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山麓,那里的湖光山 色令人迷醉;而素有“音乐之乡”之称的萨尔茨堡是音乐 大师莫扎特的故乡,浓郁的音乐氛围使这一片优美的自然 景观变得更具灵气。影片中的许多歌曲更是集真善美于一 身的献给人类灵魂的高尚礼物,半世纪传唱不衰。让我们 来学唱这些(zhèxiē)经典歌曲,在优美的旋律中获得精神 境界和美感的提升。


(zhěngtǐ)感
《音乐之声》是全世知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在各国
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影片节奏明快
(míngkuài)、细腻感人,既富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
重的感情。《音乐之声》中善良美丽、不受繁文缛节约束
的修女玛丽亚,奥地利迷人的阿尔卑斯山山坡、清澈的溪
流、明媚的阳光,以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反抗纳
2)玛丽亚像田野里的小花,没有精心修饰,还带着田野里 的泥土(nítǔ)气息,但她真实而美好。
3)玛丽亚像一条小溪,她欢快地在生活中流淌,带给 世界快乐和活力。
第二十页,共23页。
艺术(yìshù)手法
研读(yán dú)课 文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 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 的刻画了少女玛利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měihǎo)、活 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
按捺( 涟漪( 虔诚(

l)ián yī
) qián

第九页,共23页。


(zhěngtǐ)
流连忘返: 留恋(li感úlià知n)不止,舍不得离
去。
通宵达旦: 从天黑到天亮。
遐思: 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16课《音乐之声》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16课《音乐之声》课件(共23张PPT)

……
玛利亚像一阵风似的跑进院子,她把衣服往地上一扔, 腾出两只手来,飞快地按两下抽水机的手柄,又用双手 赶紧接住水管里流出来的水,胡乱地往脸上抹了一把, 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院长的面前。
示例
富有个性的行动描写,突出了玛利 亚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的特点。 …… 用反问句式,再次强调了 表情各异的修女们: 众人对玛利亚毫无办法。 叫人怎么能够抓住皎洁的月光?
任务一:组内展学,小组过关(5) 1背景概要 2我会认,我会读。(给生词注音) 鳞次栉比( )伫立( )山麓( ) 众说纷纭( )嬷嬷( )按捺( ) 峥嵘( ) 涟漪( ) 忏悔( ) 虔诚( ) 远眺( )
给生词注音 鳞次栉比( zhì)伫立( zhù)山麓( lù ) 众说纷纭( yún)嬷嬷( mó mo )按捺( nà) 峥嵘( zhēng róng) 涟漪( lián yī )
谈收获
达标练习
• 《音乐之声》是历史上一部经典的 (音乐故事片 )。在本文中,塑造的主人公是 ( 玛利亚 )。 • 课文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利亚 活泼自由 ( 热爱歌唱 )、( )、( )、 心灵美好 (纯真快乐 )地性格。 • 从玛利亚的歌声中,你听出了人物怎样的内心 世界? 热爱自然、热爱歌唱、活泼自由。
chàn qián tiào 忏悔( ) 虔诚( ) 远眺( )
任务二: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说说音乐故事片 《音乐之声》围绕谁写了几个场景?每个场景 写什么?3+3
萨尔茨堡野外的玛丽亚:
天真活泼、纯真快乐、热爱生活、喜欢歌唱、 渴望自由、充满活力的姑娘。
任务三:合作探究一
阅读第一个场景内容,回答下 列问题。10+6+8
1. 剧本开头是怎样描写阿尔卑斯山的风光的? 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答:全方位由远而近,由高而低地描写。这一环 2.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与玛利亚的歌唱相映衬,情景 3. 玛利亚放声歌唱《音乐之声》表现了什么? 留恋得忘记返回。表现了主人公对大自然的无比 交融,烘托出玛利亚的自由快乐。 热爱。 4. 这个场景的最后一句“忽然……跑下山来”运 答: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展示了她 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表现了玛利亚怎样的性格? 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课件人教新课标版(2024)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课件人教新课标版(2024)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课 件人教新课标版
2024/1/29
1
2024/1/29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音乐元素在课文中的运用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音乐剧差异 • 拓展延伸:从《音乐之声》看当代
青少年教育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2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2024/1/29
培养乐观向上心态
音乐剧传递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 心态。
重视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
剧中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展现,提醒人们重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 影响。
21
如何将音乐剧元素融入青少年教育
2024/1/29
开设音乐剧课程
学校可开设音乐剧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音乐剧知识,提高艺术 素养。
26
THANK YOU
2024/1/29
27
2 3
讨论内容
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剧角色,并阐述原 因。可以从角色的性格特点、表演技巧、故事情 节等方面进行分析。
讨论时间
每组讨论时间控制在5-8分钟,确保每个学生都 有发言的机会。
2024/1/29
24
分享交流:观看音乐剧后的感想和体会
分享形式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观看音乐剧后的感想和体会,可以与大 家分享音乐剧中的精彩瞬间、感人情节等。
了本土传统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呈现出多样化的音乐风格。
02
舞蹈表现
西方音乐剧注重现代舞蹈的表现力,强调舞蹈与音乐的紧密结合;东方
音乐剧则吸收本土传统舞蹈元素,呈现出独特的舞蹈韵味。
2024/1/29
03
剧情题材
西方音乐剧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探索;东方音乐

人教版九下语文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

人教版九下语文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

☆课堂提高☆
做的怎样?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 “我”心痛的事?
☆课堂提高☆ 找到窍门了吗?
响收成,孩子上学没有学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你知道吗?
☆课堂提高☆
3.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 点敲下来……
☆课堂提高☆
你知道吗?
【答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
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生怕不小心敲断树枝,影响收
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
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
☆课堂提高☆
灵活运用哟
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
☆课堂提高☆
你知道吗?
(17)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
起来吧,我吃一个!”
(18)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原文有删节)
你知道吗?
☆课堂提高☆
1.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3分)
☆课堂提高☆
你知道吗?
【答案】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韧,吃苦耐劳。(答出三点
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
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
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
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课件新人教版

课堂小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享有“音乐之乡”之称德萨尔茨 堡是音乐大师其特的故乡,浓郁 的音乐氛围使这一片优美的自然 风景更具灵气。影片体现出来的 真善美是献给人类灵魂的声响礼 物,这种美我们将继续传唱!
课后作业
1、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 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榆 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 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 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 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 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走进作者:
勒曼:(1888--1976)美国剧作家。1909年在汉 堡歌剧院首次登台扮演《魔笛》中的第三男童。 1910年,在尼古拉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扮演 埃恩肯。1914年在维也纳演出获得成功,1916年 成为维也纳歌剧院的主要演员。此后一直到1945年, 她连续在维也纳歌剧院、伦敦科文特加登皇家歌剧 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由于纳粹德国吞并奥 地利,她于1938年离开维也纳,定居美国。1946 年和1951年先后退出歌剧和音乐会舞台,从事声乐 教学和著述活动。她的著作有《开始和发展》、 《不只歌唱》,《5部歌剧和R.施特劳斯》等。 1902年发表了《我的歌唱艺术》一书,对她的歌唱 体会进行了详尽的总结,在声乐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检查预习
涟漪 (yī)
伫立 (zhù)
巍峨峥嵘 (zhēng róng) 鳞次栉比 (zhì)
顶礼膜拜 (mó) 通宵达旦 (xiāo)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节选的部分讲述 了怎样的情形。 2、课文中的情节发生在怎样的不同场景 中?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特征?你认为 这样两相比照有什么意味?

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ppt课件

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ppt课件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其剧 情梗概是: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喜爱歌唱的姑娘玛丽亚, 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军上校冯· 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当家 庭教师。特拉普上校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 死板地管理孩子们,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玛丽 亚来了以后,给孩子带来温暖,带来欢乐,带来歌声,受 到孩子们的爱戴,也改变了上校的沉闷心境。玛丽亚与上 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 之后,德国军方胁迫上校接受任命,为他们服务。上校一 家在音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激起全 场人们的爱国之情.在音乐会尚未散场之际,全家摆脱了监 视,开车驶往国外,逃离了德国军方的魔爪.影片生动地塑造 了热爱歌唱、活泼快乐的女主人玛丽亚形象,并表现了奥 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感。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成 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玛利亚在郊外纵情歌唱,快 乐游玩→正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利亚七 嘴八舌地议论→侧面描写 玛利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 院→正面描写

环境描写烘托女主人公形象。




《音乐之声》是历史上一部非常经典 ( 音乐故事片)。在本文中,塑造的主人 公是( 玛利亚 )。 课文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利亚 (热爱歌唱 )、( 心灵美好 )、 (活泼自由 )、( 纯真快乐 )地性格。 从玛利亚的歌声中,你听出了人物怎样的 内心世界? 热爱自然、热爱歌唱、活泼自由。
1.剧本开头是怎样描写阿尔卑斯山的 风光的?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答:全方位由远而近,由高而低地描 写。这一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与 玛利亚的歌唱相映衬,情景交融,烘 托出玛利亚的自由快乐。
2.玛利亚放声歌唱《音乐之声》表 现了什么?
答: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 展示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 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6_音乐之声1ppt课件(精选)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6_音乐之声1ppt课件(精选)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 顶礼膜拜: mó 文中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 弥撒:
mísa天主教的主要宗教仪式。
• 2、根据课文填空。
• (1)《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
的 音乐故事片 ,作者勒曼是
作家。 美

• (2)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描写
以及环境描写,并将 描写与
描写
相结正合面,栩栩如生地刻侧画面了一个
热爱歌唱、心灵美好、的活少泼女自玛丽亚。 由、纯真快乐
• 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像的视觉形 象,这就是影视剧本的画面感。
• 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歌时的环境描写、动作 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表情描 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 3、将人物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 文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辅相成,从 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的人物形象。其中侧面 写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 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活泼风趣的议论, 添了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
侧面描写
• 玛丽亚 • 天性活泼,热爱歌唱; • 不守常规,无拘无束; • 纯真快乐,自由自在; • 自己快乐,给别人快乐; • 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音乐之声2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音乐之声2课件
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语文下册
• 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 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今天我 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 声》。
影视剧本的特点
• 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 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 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 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接拍 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学习本文,应实现以下目标: • 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 • 2.把握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
画人物的技巧 • 3.感知音乐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写少女玛丽亚当了见 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 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跑到 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 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而在同时,修道院里 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 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 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 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布置作业
• 1.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 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 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 一段话描确: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 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 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课堂小结
•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 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 眼前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丽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 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 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 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感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8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6课《音乐之声》3PPT课件

8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6课《音乐之声》3PPT课件
请以“成长”为题,运用本开头法,写一个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巧设悬念式 人都有好奇心,爱读文学作品的人尤其如此,当你在文章 的开头,设下许多能激起人们好奇心的悬念时,你的文章无疑 已成功了一大半。 示例: 心中从来没这样糟糕过。试卷一发下来,我就知道不妙, 老师冷冷的眼神像一把刀在心头轻轻擦过,心立刻就凉了。
(长沙中考优秀作文《留点感激在心中》)
◆点拨:这里作者先制造悬念,然后巧妙回答,点明主旨。 既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又巧妙引起下文。可谓水到渠成, 顺理成章。
2.“每天都是一首诗”这个题目,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构 思立意:①谁(什么、哪里)每天都是怎么样?这个对象可以是 自己,也可以是他人,还可以是大自然,当然也可以指一些特 殊的动物;②那些时候都是诗意的生活,如可按时间顺序写出 生活的多姿多彩;③诗意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精彩?
3.着眼于诗意,可以在语言文字方面加以突出。语言尽量 清新自然、优美洗练;语言技法上可以利用长短句、比喻,等 等。这一点要求较高,需要同学们平时多加积累。
3.文意感知 作者运用_语__言___、__动__作__、表情及环境描写,并运用正面 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 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特点。全文脉络 如下: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第16课_《音乐之声》ppt课件(精选)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第16课_《音乐之声》ppt课件(精选)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玛丽亚与上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 团。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德国军方胁 迫上校接受任命,为他们服务。上校一家在音 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 激起全场人们的爱国之情。在音乐会尚未散场 之际,全家摆脱了监视,开车驶往国外,逃离 了德国军方的魔爪。
音乐之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电 影 《 音 乐 之 声 》


《 音 乐 之 声 》
《 雪 绒 花 》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其剧情梗概是: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喜 爱歌唱的姑娘玛丽亚,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 军上校冯·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特拉 普上校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 板地管理孩子们,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 暖。玛丽亚来了以后,给孩子带来温暖,带来 欢乐,带来歌声,受到孩子们的爱戴,也改变 了上校的沉闷心境。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
注音并解释
峥嵘( zhēng )rón涟g 漪( ) lián yī
伫( zh)ù立
鳞次栉( )比 zhì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音乐之声》PPT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音乐之声》PPT

回答课后练习第二题: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作 “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喻 恰当吗?为什么?
恰当。院长唱词的意思是说拿玛利亚毫无办法,这 正如人们无法抓住“天上的云彩”和“皎洁的月光”。 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做这两件事物,生动而形象地表 现了玛利亚自由活泼的性格和众嬷嬷对玛利亚的由衷喜 爱而又无所适从。
• 九年级语文(下) 音乐之声 Wulongzhongxue Hanshunfa
拓展延伸 影视剧本的特点
电影文学剧本,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 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 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 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 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 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 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 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 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 幕)表述。
• 九年级语文(下) 音乐之声 Wulongzhongxue Hanshunfa
理解分析
读完全问后,你认为课文是怎样体现音乐故事 片的特色的? 课文中玛利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 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麽麽对白式的、带有 比喻、夸张的歌唱,则具有喜剧风格,这二者 都体现了《音乐之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 九年级语文(下) 音乐之声 Wulongzhongxue Hanshunfa
检查预习
抑制。 按捺: 窥视: 暗中察看。 老成持重:阅历多,办理稳中。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众说纷纭:各种说法又多又杂,很不一致。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的下册版音乐之声.ppt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的下册版音乐之声.ppt

富有个性的行动描写,突出了玛利 亚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的特点。
……
用反问句式,再次强调了
表情各异的修女们: 众人对玛利亚毫无办法。
叫人怎么能够抓住皎洁的月光?
2020/4/12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成 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玛利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正 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利亚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 描写。 玛利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肃穆:严肃安静。
款步:缓Hale Waihona Puke 地步行。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2020/4/12
按捺:抑制。 窥视:暗中察看。 老成持重:阅历多,办理稳中。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众说纷纭:各种说法又多又杂,很不一致。
2020/4/12
分角色朗读课文

乐 之
2020/4/12

勒曼,美国剧作家
节选
目标和重点
理解文中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玛利 亚形象的方法。
品味课外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 作、表情描写。
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 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结合有关的背景知识,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 内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好能够表演出来。
萨尔茨堡的野外,玛利亚忘情于山 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 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利亚的议论。
2020/4/12
阅读第一个场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剧本开头是怎样描写阿尔卑斯山的风光的?
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答:全方位由远而近,由高而低地描写。这 一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与玛利亚的歌唱 相映衬,情景交融,烘托出玛利亚的自由快乐。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 音乐之声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 音乐之声课件 新人教版
第五页,共20页。
分角色(jué 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朗读课文
文中共有8个人物,包括旁白有9位同学朗读 (lǎngdú):
旁白
玛利亚
院长
贝尔塔
玛格丽塔 贝尔尼斯 卡塔林 阿格塔
索非亚
第六页,共20页。
提问:《音乐之声》是一部(yī bù)什么样的影片?
答:是世界(shìjiè)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提问:课文可分为(fēn wéi)几个场景? 每个场景写什么?
排比 前修三辞句手法和。后三句。 比喻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
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 ……
夸张 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音乐之声》这首歌暗含(ànhán)了玛利亚怎样的思想 抒发感了情她?对故乡、大自然、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
第十四页,共20页。
阅读对话和唱词至“众修女唱:叫人拿玛利亚怎么 办?”,回答下列(xiàliè)问题。
第七页,共20页。
全文共有(ɡònɡ yǒu)两个场景, 分别是:(开头(kāi tóu)至“急速地跑下山来”)
第一场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利亚忘情于山
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
第二场景: 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利亚的 议论。
第八页,共20页。
阅读第一个场景的内容(nèiróng),回答下列问题
1.剧本开头(kāi tóu)是怎样描写阿尔卑斯山的风光的? 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答:全方位由远而近,由高而低地描写(miáoxiě)。这 一环境描写(miáoxiě)富有诗情画意,与玛利亚的歌唱
相映衬,情景交融,烘托出玛利亚的自由快乐。 2.“流连往返”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老成持重,城府很深 2.你是如何理解“反正我看黑羊身上的毛也一样
暖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的? 答:言外之意是说玛利亚做修女也未尝不可,
一样合适。 3.众人对玛利亚的评说虽褒贬不一,但我们依然 能够看出她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用自己的话
概括一下玛利亚的个性特点。
答:天真活泼,热爱自由,不守常规,无拘 无束,大胆而富有活力,可爱而又让人头疼。
课文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利亚 (热爱歌唱 )、(心灵美好)、 (活泼自由 )、(纯真快乐)地性 格。
从玛利亚的歌声中,你听出了人物 怎样的内心世界? 热爱自然、热爱歌唱、活泼自由。
以下赠品教育通用模板
前言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 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 保留文字。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 述说明。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 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录入上述图表 的综合描述说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
音 乐 之
声 节选
目标和重点
理解文中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玛 利亚形象的方法。
品味课外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 动作、表情描写。
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 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 色。
结合有关的背景知识,深刻理解作品的思 想内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好能够表演出来。
4.通过众人之口来表现玛利亚这个人物的形象, 这种方法叫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是?
答:侧面描写。能更全面、更完整地塑造人物 形象,使玛利亚这个形象真实地、丰满地展现
在人们面前。
5.从选文中选择一个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 的性格特点
贝尔塔。性格固执,对玛利亚一直报有偏见, 只看见玛利亚的不足,看不见她的优点。
“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 比喻恰
恰当当吗。?院为长什唱么词?的意思是说拿玛利亚毫无办法,这 正如人们无法抓住“天上的云彩”和“皎洁的月 光”。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做这两件事物,生动 而形象地表现了玛利亚自由活泼的性格和众嬷嬷对 玛利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富有个性的行动描写,突出了玛利 亚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的特点。
用反问句式,再次强调了 众人对玛利亚毫无办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成 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玛利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正 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利亚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 描写。 玛利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达标练习
《音乐之声》是历史上一部经典的 (音乐故事片 )。在本文中,塑造 的主人公是(玛利亚 )。
目录
01
单击添加标题
02
单击添加标题
03
单击添加标题
04
单击添加标题
01 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 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3.玛利亚放声歌唱《音乐之声》表现了什么?
答: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展示了她 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
的天性。
4.这个场景的最后一句“忽然…跑下山来”运用了 怎样的描写方法?表现了玛利亚怎样的性格? 答:动作描写。活泼自由。
阅读第二个场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不动声色”来形容院长,突出她性格中的 什么特点?
夸张 《音乐之声》这首歌暗含了玛利亚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她对故乡、大自然、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
阅读对话和唱词至“众修女唱:叫人拿玛利亚 怎么办?”,回答下列问题。
读完以后,你认为玛利亚具有怎样的形象? 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 真欢快,自由自在;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 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总之就是:招人喜欢, 却又不适合做修女。 回答课后练习第二题: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作
给生词注音
鳞次栉比(zhì) 伫立(zhù) 山麓( lù) 众说纷纭(yún)嬷嬷(mó mo) 按捺( n)à 峥嵘(zhēng róng) 涟漪( lián y)ī 忏悔(chàn) 虔诚(qián) 远眺( tià)o
解释词语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遐思: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肃穆:严肃安静。 款步:缓慢地步行。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卡塔林
阿格
索非亚
提问:《音乐之声》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 答:是世界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提问: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 写什么?
全文共有两个场景,分别是: 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
萨尔茨堡的野外,玛利亚忘情于山 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 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利亚的议论。
阅读第一个场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剧本开头是怎样描写阿尔卑斯山的风光的?
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答:全方位由远而近,由高而低地描写。这 一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与玛利亚的歌唱 相映衬,情景交融,烘托出玛利亚的自由快乐。
2.“流连往返”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答:留恋得忘记返回。表现了主人公对大自然 的无比热爱。
背景概要
《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 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 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 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 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 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 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 的牧羊女》《雪绒花》《多来咪》《晚安,再 见 》等。
读完全问后,你认为课文是怎样体现音乐故事 片的特色的?
答:课文中玛利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 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麽麽对白式的、带有 比喻、夸张的歌唱,则具有喜剧风格,这二者 都体现了《音乐之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读《音乐之声》的歌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试找出这段话用到的所有的修辞手法。
排比 比喻
按捺:抑制。
窥视:暗中察看。 老成持重:阅历多,办理稳中。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众说纷纭:各种说法又多又杂,很不一致。
分角色朗读课文
文中共有8个人物,包括旁白有9位同学朗读:
旁白 塔
玛利亚院长Fra bibliotek贝尔玛格丽塔 贝尔尼斯 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