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传播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2、一句话三功能

拉斯维尔在著名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一句话”是指“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明确了传播学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五个基本内容,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三功能”是指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

二、简答题

1、如何提升组织传播的效果?

⑴从组织传播的信息流向来看,

A信息的下行传播中如何设计活动(如多途径发布,造势,大张旗鼓)?

B信息的上行传播中如何设计活动(如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金点子征集)?

C信息的平行传播中如何设计活动(如讨论会、学习会)?

⑵从传播的主要层次来看,需要考虑

A自我传播如何配合企业的组织传播(如何激励个体的自觉学习)?

B人际传播如何配合企业的组织传播(如何制造话题)?

C大众传播如何配合企业的组织传播(如何制造新闻点)?

2、从两级传播模式来看如何提升大众传播的效果?

(1)培育和发现舆论领袖,并发挥好舆论领袖的作用。……

(2)在第一级大众传播的基础上更高效、更有意识地触动第二级人际传播的发生。……

(3)在两级传播的基础上促进更多级传播的发生。……

3、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

⑴依赖大众传播工具,有专门的传播组织和职业传播者。

⑵信息的公开性、选择性和社会性,传播快捷性。

⑶受众的匿名性,信息的单向流动性。

⑷与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互为补充,互相交互。

注意:

简答题答题技巧——记住和理解题干要点。考试时,题干要点后面需要加一到两句自己的理解。

论述题答题技巧——采用两段论模式,“一般认为”、“我认为”。“一般认为”相当于简答题中的题干要点,“我认为”相当于简单题中的自己的理解,当然要展开论述。

传播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法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2、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指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对一个或几个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并写出个案报告,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3、焦点访谈法

作为定性调研中最常用的方法,焦点访谈法是由一个训练有素的主持人通过倾听一组从目标市场中选来的被调查者,从中获取对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度信息。这种方法的价值在于常常可以从自由进行的小组讨论中得到一些新概念、新创意而且快速,能节省大量时间。

二、简答题:

1、请简述焦点访谈法的操作要点

⑴焦点访谈法对象邀请人数一般是8-12人,但为了让参与者尽量深入发表意见,经常有4-5人的焦点访谈。

⑵采取有吸引力的措施吸引参与者参加座谈:……。

⑶发挥好焦点访谈中主持人的工作职责:……。

⑷通过话语提示控制好焦点访谈中的会场气氛:……。

⑸焦点访谈的数据和资料分析要求主持人和分析员共同参与;……。(……表示需自行展开论述,下同)

2、如何用控制实验方法单一实验组的实验设计开展“解决或降低美国种族歧视”课题的研究

控制实验方法——单一实验组的实验设计

假设:了解黑人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贡献,将会减少对黑人的偏见

选择一组实验对象:随机挑选100名白人

前测:了解实验对象歧视黑人的程度

实验刺激:给实验对象反映一部描述黑人在科学、文化、军事、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对美国贡献的电影记录片

后测:了解实验对象歧视黑人程度的变化

实验效应:后测与前测教学对比

实验结论:由于了解了有关信息,实验对象的种族偏见程度下降了,……(进一步具体描述如何减降低了种族偏见程度)

W1-控制分析

一.名词解释

1.报刊的四种理论

施拉姆等著,《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实际上是指整个大众传播事业,“理论”实际上是指kongzhi观念和kongzhi体制;四种理论包括jiquan主义理论、ziyou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

2.双重行动模式

巴斯认为,最关键的把关发生在媒介组织内部,分为新闻采集和新闻加工两个阶段。新闻采集者——记者是最接近信源和最倾向于信源的人,新闻加工者——编辑是那些对流入的新闻内容进行挑选、修改或剔除的人,他们的工作最具守门意义。

3. 权力的媒介

阿特休尔著的一本批判性的著作,认为世界上的媒介可以分为西方媒介体系、东方媒介体系、南方媒介体系;所有的媒介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吹鼓手、代言人。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纯客观的新闻传播是不存在的”的论断。

(1)大众传播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施控行为,……。守门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实际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

(2)大众传播过程是在严格的受控状态下进行的,……。

(3)信息仪式论也认为,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因为一个新闻事实的发生与这一新闻事实的报道并不是一回事,其中传播者的加工和选择,都受到社会文化的规范和制约,从而形成一定的叙事结构,使受众在参与仪式活动中知晓是非、辨明区直,做出符合特定文化价值观的决定和行为。

正因为施控和受控的存在以及参考信息仪式论,可以说,纯客观的新闻传播是不存在的,因此该论断是正确。

2.为什么说传播制度理论在分析问题时的四个切入点是值得商榷的?

传播制度理论在分析问题时的四个切入点是:(1)传播事业由谁主办?(2)传播媒介为谁讲话?(3)以什么形式(政治的或非政治的)讲话?(4)新闻媒介能否不受KONGZHI 而自由地讲话?我们认为,这四个切入点是值得商榷的(具体分析见教材P139-141)。

W2-内容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