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指征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指征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指征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指征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期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菌,深部真菌病。

(5)具有协同抗菌作用的药物可联合应用,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他B-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的联合。

联合用药尚可减少毒性大的抗菌药的剂量,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

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

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是指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临床上多数感染应用一种抗生素即可控制,但当临床上通过扩大抗菌谱来达到治疗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在实验室检查未明确前进行经验性治疗、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或获得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等目的时,常常采取联合用药。

抗生素联合使用是临床治疗混合性细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重症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应用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utantselectionwindow,MSW)理论减少细菌耐药产生的一种用药策略。

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反而会减弱抗菌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二重感染,因此临床医生应明确联合用药指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抗菌药物联合在体外或动物体内可表现为“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四种作用,人体内除非有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这些作用不易判断或鉴别。

无关作用指联合应用后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用药中较强者,等于两者相加的总和称为相加作用,联合后的效果超过各药作用之和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为联合用药的作用因相互发生抵消而减弱。

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目前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对繁殖期及静止期细菌均有杀菌作用);第三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环丝氨酸等。

其中一类和二类常联合应用,如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机制为β-内酰胺类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转肽酶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而有利于氨基糖苷类进入细胞内作用于靶位所致。

第三类可因快速阻断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一类药物活性减弱;第三类与第二类合用可获得相加或协同作用;四类慢效抑菌剂不会影响一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同类抗生素也可合用,但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抗菌药物合用,有可能增加毒性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基本原则 PPT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基本原则 PPT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
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如利福平、异烟肼等较长期单独使用,结核 杆菌对上述药物均易产生耐药性。联合用药后,耐药菌的出现
会明显减少。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guidelines – 4th edition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4
CID 2010:50 (1 February) • 291
嗜麦芽假单胞菌
➢常用治疗选用药物有SMZ-TMP、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头孢 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
➢多重耐药联合治疗方案通常以SMZ-TMP为基础联合;以氟喹诺酮类为基础 联合(无法应用或不能耐受SMZ-TMP的患者);以替加环素为基础联合。
2
β-内酰胺类安全性和经济性优于万古霉素
3
β-内酰胺类组织穿透力强于万古霉素
4
4
苯唑西林可增加社区MRSA毒素产生
1
MSSA 2
3
CID 2011:52 (1 February) .1 JID195:202,2007
The sanford guide to antimicrobial therapy(43rd edition )
隐球菌感染
隐球菌感染
免疫缺陷和非免疫缺陷隐球菌脑膜炎、重症隐球菌肺炎和隐球菌败血症24周诱导期首选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的治疗方案。两性霉素B的剂量可
以相应减少,从而使毒性反应减轻,有利于疗程的顺利完成。
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实用抗感染治疗学(第2版)
抗菌药物联合
1 结果
2 机制 3 临床应用 4 存在问题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1.根据病原体特点选择药物: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要考虑病原体的类型、药物敏感性和抗药性等因素。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特点选择抗菌药物。

2.联合用药抗菌谱广:在选择联合用药时,应选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药物。

广谱抗菌药物可以同时抑制多种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提高治疗效果。

但是在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也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式,以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的发生。

3.联合用药机制互补:在联合用药时,要选择具有互补抗菌机制的药物。

不同的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病原体,可以达到协同作用,提高抗菌效果。

例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发挥抗菌作用,而氨基糖苷类药物则通过破坏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抑制细菌生长。

4.联合用药时考虑副作用:在选择联合用药时,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不同的抗菌药物可能具有不同的副作用,联合用药可能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

因此,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确定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

同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相互干扰,影响治疗效果。

5.联合用药时考虑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在联合用药时,还要考虑药物的动力学和药物代谢。

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分布和消除特点,因此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选择联合用药方案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是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选择适当的药物,并合理地联合使用。

通过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考虑药物的抗菌谱、机制、副作用、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等因素,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避免药物耐药性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

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答案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答案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答案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1.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为:(B)
A.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
B.心脏大血管手术
C.关节镜检查手术
D.颅骨肿物切除手术
2.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B)
A.20%
B.30%
C.40%
D.50%
3.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B)
A.慢支急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4.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D)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疾病
D.人工关节植入手术
5.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B)
A.手术开始前24小时
B.术前0.5-1.0小时
C.手术开始后2小时
D.手术结束后2小时
6.Ⅰ、Ⅱ手术预防用药常不超过(B)
A.手术后3天
B.术后24小时
C.术后1周
D.用至患者出院
7.肾功能减退时,必须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A)
A.糖肽类
B.克林霉素
C.利福平
D.大环内酯类
8.厌氧菌感染不可以选用:(B)
A.亚胺培南
B.氨基糖苷类
C.甲硝唑
D.克林霉素
9.治疗肠球菌属感染首选(B)
A.氯霉素
B.氨苄西林
C.左氧氟沙
D.头孢林
10.有神经肌肉阻滞不良反应的药物为:(C)
A.青霉素
B.氟喹诺类
C.氨基糖苷类
头孢菌素。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测试1及答案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测试1及答案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测试(满分100)(十三)医院:姓名:科室:得分:单选题(共计100题,每题1分)1、下列情况哪种有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指征()A.慢支急性发作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C.急性肾盂肾炎D.急性细菌性肺炎2、已经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治疗时,应该明确()A.是否存在感染B.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C.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D.以上都对3、下面情况哪种属于预防用药()A.昏迷B.中毒C.上呼吸道感染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口服不吸收药物可用于胃肠外感染的治疗B.氨基糖苷类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应一日多次给药C.治疗哺乳期妇女感染,应考虑到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D.所有青霉素雷、头孢菌素类药物都对铜绿假单细胞菌有抗菌作用5、95%以上的医院内感染为()A.细菌所致B.病毒所致C.真菌所致D.支原体所致6、清洁-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为()A.120小时B.48~72小时C.12~24小时D.24~48小时7、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A.24小时B.48小时C.72小时D.72~96小时8、下列哪项不是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目的()A.减少抗菌药物过度使用B.方便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C.降低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D.延缓细菌耐药性上升趋势9、下列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的是()A.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B.病毒性感染者不用C.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使用抗生素D.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10、对于头孢菌素认识错误的是()A.治疗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感染,最好选择头孢唑林B.随着头孢菌素代别增加,抗阴性菌活性增强C.随着头孢菌素代别增加,抗菌谱扩宽D.第四代头孢菌素抗阳性球菌活性最强11、WHO有关促进合理用药措施包括哪个方面内容()A.建立具有一定授权的多学科合理用药协调实体B.制定临床指南以及基于治疗用药的基本药物目录C.在大学设立药物治疗学课程,加强强制性医学继续教育D.以上都是12、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A.手术开始前24小时B.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C. 手术开始后2小时D.术后2小时13、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A.切口感染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C.肺部感染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14、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A.手术后3天B.术后24小时C.术后1周D.用至患者出院15、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A.氟喹诺酮类B.氨基糖苷类C.β-内酰胺类D.氯霉素类16、选择抗菌药物时,下列哪种做法不正确()A.了解所选抗菌药物的通用名及所属类别B.有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时,要优先使用敏感、窄谱、低毒性、价廉的药物C.外科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要选3、4代头孢菌素等高档抗菌药物D.应避免商品名不同但通用名相同的药物联合使用17、清洁手术的下列哪种情况不考虑预防用药()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B.术野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无污染,且不涉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C.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易造成严重后果D.人工关节置换手术18、下列哪种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A.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B.昏迷、休克、心力衰竭C.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D.以上都是19、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力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B.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使用抗生素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20、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A.疝修补术B.甲状腺瘤摘除术C.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D.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21、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A.青霉素B.头孢拉定C.头孢哌酮D.万古霉素22、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株感染)的是()A.免疫抑制剂应用者B.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C.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D.以上都是23、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A.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B.限制使用抗菌药物C.特殊使用抗菌药物D.以上都不是24、我国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有()A.无适应症用药B.剂量过大C.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过长D.以上都是25、卫生部“38号文”规定:应严格控制()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摘 要】: 通过辨别蒺藜的来源、名称、功效和真伪, 对蒺藜进行正本清源, 较为全面地分析和纠正了蒺藜与沙苑子 名称混乱, 功效不清, 真伪混淆的现象。
【关键词】: 蒺藜 沙苑子 名称 功效 真伪
【中图分类号】R282.5; R96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1007- 8517 ( 2008) 07- 0041- 03
!!!!!!!!!!!!!!!!!!!!!!!!!!!!!!!!!!!!!!!!!!!!!
参考文献 [ 1] 王 腊 华.环 丙 沙 星 与 多 种 药 物 存 在 配 伍 禁 忌.中 国 社 区 医 师 , 2006, 8 ( 15) : 13 [ 2] 王彩云, 施建发.环丙沙星和头抱拉定有配伍禁忌.中国校医,
总之, 在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时, 只有注重其 合理性, 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最小不良反应, 保 证用药的安全。
药物研究
The medicine study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 41 ·
蒺藜辨
游国均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株洲 412012
联合用药应以提高疗效, 降低毒性, 扩大抗 菌谱; 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为目的。如甲氧 苄啶与磺胺药、四环素、庆大霉素等多种抗生素 联用可增强抗菌作用, 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2 联用的指征 2.1 单 一 药 物 难 以 控 制 的 混 合 感 染 、 严 重 感 染 。 如严重感染的肺炎, 有时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联 用。 2.2 致病菌未明的严重感染, 可先联合 用 药 , 待 明确病原学诊断后调整用药。 2.3 单一或长期用药易耐药的慢性感染 。 如 单 一 药物治疗结核病时, 敏感菌株极易产生耐药性, 联合用药则可交叉杀灭耐药株, 提高治愈率, 降 低复发率。 2.4 合 用 易 渗 入 脑 或 骨 组 织 的 药 物 以 提 高 疗 效 。 如细菌性脑膜炎, 可用青霉素合用易透脑入脑脊 液的磺胺。 2.5 联用能减量减毒。如两性霉素治疗 深 部 真 菌 感染时联用氟胞嘧啶可减少两性霉素剂量, 并减 少其毒性反应。 3 合理的联合用药 3.1 采作药物联合疗法, 最好先进行体 外 联 合 药 敏试验, 以供临床选择用药时提供参考。如未做 联合药敏试验, 也应考虑到联用药物中至少有一 种对致病菌有相当的抗菌活性, 另一种也不宜为 致敏菌高度耐药者。 3.2 抗 菌 药 物 根 据 作 用 性 质 可 分 为 四 类 : Ⅰ类 :

新版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新版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新版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1.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做到合理用药。

2. 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根据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3. 注重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4.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1. 明确预防用药的目的和指征,避免无指征预防用药。

2. 根据预防目的和感染部位,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3. 掌握预防用药的时间、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

4. 注意观察药物预防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抗菌药物联合使用1. 根据临床诊断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2. 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3. 注意观察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四、抗菌药物轮换使用1.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效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轮换使用。

2. 掌握轮换用药的指征和原则,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抗菌药物。

3. 注意观察轮换用药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五、抗菌药物分级使用1. 根据抗菌药物的特性、作用范围和安全性,合理分级管理抗菌药物。

2. 按照分级管理规定,严格掌握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权限。

3. 注意观察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六、抗菌药物评估与调整1. 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确保合理用药。

2. 根据临床效果、细菌耐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等,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七、抗菌药物培训与教育1. 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2. 通过学术会议、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推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经验和知识。

3. 加强患者和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意识。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是指将两种或更多种抗菌药物同时使用,旨在提高抗菌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和提供更广谱的抗菌覆盖。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涉及到许多原则和考虑因素,包括选择合适的联合药物、适当的剂量和用药方案、药物相互作用的正确评估等。

首先,选择合适的联合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联合药物应具有不同的抗菌谱、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互补的药动学特性。

例如,青霉素和阿米卡星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对肺炎链球菌等青霉素敏感的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此外,一些细菌可能具有耐药性基因,同时也可能产生其他耐药机制,选择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联合药物可以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的风险。

其次,剂量和用药方案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

联合用药的剂量应根据每种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以及目标细菌感染的性质来确定。

一般来说,联合用药时可以考虑调整剂量,使每种药物在为最佳抗菌活性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药物浓度。

此外,用药方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给药途径、给药频次和疗程等。

在使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药物相互作用是需要注意的因素之一、抗菌药物之间可能出现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物动力学过程。

例如,红霉素和四环素同时使用可以相互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降低抗菌活性。

因此,在联合用药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干扰。

此外,还应根据具体感染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来确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

对于一些非常规或难治性感染,例如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或重症感染,联合用药可以提供更广谱的抗菌覆盖,并增加治疗成功的机会。

然而,在选择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

总之,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感染的策略,可以提高抗菌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和提供更广谱的抗菌覆盖。

在实施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应选择合适的联合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用药方案,评估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并根据感染性质和严重程度来确定是否使用联合用药。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及分级管理原则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及分级管理原则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及分级管理原则抗菌药物是用来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的药物,但滥用抗菌药物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原则以及分级管理原则进行详细探讨。

一、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1. 确定感染病原体:在开始抗菌治疗时,首先要明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药敏情况,以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2. 考虑联合用药:对于病情复杂或有多重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以增强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3.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根据患者的病情、药敏结果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4. 避免重复覆盖:在联合用药时,应避免多种药物有相同的作用机制,以免出现重复覆盖的情况。

5. 避免拮抗作用:在选择抗生素时,应避免出现相互拮抗的情况,否则会减弱抗菌效果。

6. 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在联合用药时,要注意各种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避免出现不良反应过大的情况。

7.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药物过敏等因素个体化选择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1. 一线药物:对于常见的细菌感染,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一线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2. 二线药物:当一线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耐药时,可以考虑使用二线抗菌药物,如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

3. 三线药物:对于罕见的或多重耐药的感染,可以选择三线抗菌药物,如利奈唑胺、替考拉宾等。

4. 权衡疗效和费用: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权衡其疗效和费用,避免因为药物费用过高而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

5. 指导合理使用: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包括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等,避免患者自行减少或增加药物剂量。

6. 加强监测评估: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患者的监测评估,包括细菌培养结果、感染症状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保护抗生素的疗效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是指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临床上多数感染应用一种抗生素即可控制,但当临床上通过扩大抗菌谱来达到治疗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在实验室检查未明确前进行经验性治疗、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或获得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等目的时,常常采取联合用药。

抗生素联合使用是临床治疗混合性细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重症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应用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 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W)理论减少细菌耐药产生的一种用药策略。

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反而会减弱抗菌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二重感染,因此临床医生应明确联合用药指征合理应用抗生素.1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抗菌药物联合在体外或动物体内可表现为“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四种作用,人体内除非有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 这些作用不易判断或鉴别。

无关作用指联合应用后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用药中较强者,等于两者相加的总和称为相加作用,联合后的效果超过各药作用之和为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为联合用药的作用因相互发生抵消而减弱。

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目前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对繁殖期及静止期细菌均有杀菌作用);第三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环丝氨酸等。

其中一类和二类常联合应用,如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机制为β-内酰胺类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转肽酶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而有利于氨基糖苷类进入细胞内作用于靶位所致。

第三类可因快速阻断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一类药物活性减弱;第三类与第二类合用可获得相加或协同作用;四类慢效抑菌剂不会影响一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同类抗生素也可合用,但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抗菌药物合用,有可能增加毒性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2体外及动物试验中的联合药敏试验2. 1棋盘稀释法棋盘稀释法包括微量棋盘稀释法、试管棋盘稀释法和琼脂棋盘稀释法三种,其中微量棋盘稀释法为最常用的联合药敏方法之一。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范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范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范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办法1、成立“肿瘤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二2、制订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实施细则,争取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4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0够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30DDDs以下。

3、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确定院内三线药物(见表1),实行分线分级使用。

4、每月统计分析全院及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用量,停用有异动情况的药,争取抗菌药物占药品消耗比例在10%以下。

5、开展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每季度公布全院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

6、建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淘汰疗效差和不良反应大的药。

7、不定期检查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8、不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医师和药师须经医院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9、实行奖罚制度,与科室、个人挂钩。

院感科、医务科、药剂科等参与考核管理。

10、结合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对抗菌药物处方做到100%点评,将点评结果院内网公示,对不合格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处理。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1、抗菌药物用于由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病毒性感染者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

3、感染病人在抗菌治疗前应先正确采样作病原学检查,并及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力争有样可采送检率达到60%以上,使用三线药物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低于80⅜o 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情况下可根据临床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先进行经验治疗。

4、掌握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用法,对时间依赖性药物如青霉素等B-内酰胺类应每日数次按时按量给予,对浓度依赖性药物如阿米卡星等氨基糖甘类宜每日一次全剂量给予。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完整版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完整版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是指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临床上多数感染应用一种抗生素即可控制,但当临床上通过扩大抗菌谱来达到治疗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在实验室检查未明确前进行经验性治疗、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或获得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等目的时,常常采取联合用药。

抗生素联合使用是临床治疗混合性细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重症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应用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utantselectionwindow,MSW)理论减少细菌耐药产生的一种用药策略。

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反而会减弱抗菌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二重感染,因此临床医生应明确联合用药指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抗菌药物联合在体外或动物体内可表现为“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四种作用,人体内除非有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这些作用不易判断或鉴别。

无关作用指联合应用后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用药中较强者,等于两者相加的总和称为相加作用,联合后的效果超过各药作用之和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为联合用药的作用因相互发生抵消而减弱。

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目前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对繁殖期及静止期细菌均有杀菌作用);第三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环丝氨酸等。

其中一类和二类常联合应用,如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机制为β-内酰胺类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转肽酶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而有利于氨基糖苷类进入细胞内作用于靶位所致。

第三类可因快速阻断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一类药物活性减弱;第三类与第二类合用可获得相加或协同作用;四类慢效抑菌剂不会影响一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同类抗生素也可合用,但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抗菌药物合用,有可能增加毒性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联合应用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不同种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表现为协同、累加、无关、拮抗四种效果。

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①繁殖期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先锋霉素族;②静止期杀菌剂:如氨糖甙类、多粘菌素类;③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④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一)抗菌药联合应用后其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协同、累加、无关或拮抗作用。

据报道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发生协同作用;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大多数为无关作用);而发生拮抗作用者仅占5%~10%,繁殖杀菌期杀菌剂与静止杀菌剂联用后获协同作用的机会增多;快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合可产生拮抗作用;快效抑菌剂之间联合一般产生累加作用,快效与慢效抑菌剂联用也产生累加作用;静止期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联用可产生协同和累加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慢效抑菌剂联用呈无关作用。

繁殖期、静止期杀菌剂、快速抑菌剂联合应用,常发生协同和累加作用。

(二)联合用药适应证临床没有明确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联用有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机会。

因此要严格控制联合用药。

以下5种情况可作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指征:1.混合感染。

2.严重感染。

3.感染部位为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者。

4.抑制水解酶的菌种感染。

5.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者,而该类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如结核菌。

(三)常见病原菌的联合用药在病原菌及敏情况不明时,可根据临床所见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并凭经验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药敏试验有结果后,再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1.葡萄球菌感染约90%的葡萄球菌株能产生青霉素,对青霉素G氨基苄青霉素及四环素高度耐药。

近年来对红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也升高,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等耐药率低,对头孢噻吩、头孢吡啶、万古霉素及利福平极少耐药。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和相互作用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和相互作用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和相互作用在qq群聊天经常会谈起抗生素的联合应用问题,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看法和观点。

有的说头孢类和克林用了很长时间,效果很好;有的人就反对说这样联用不合理,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却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此将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及相互作用行文如下,非本人一家之言,乃医药权威人士多年经验之积累所成,有意者可借鉴参考。

联合用药指征:1 不明原因的严重感染。

2 混合感染。

3 难治性感染。

4 需长时间用药的感染。

5 为了增强疗效。

6 为了减轻不良反应。

抗生素分类:A 繁殖期杀菌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硫霉素类等),万古霉素类。

B 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甙类,喹诺酮类,杆菌肽类,多粘菌素。

C 快速抑菌药: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

D 慢效抑菌药:磺胺类,环丝氨酸。

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A+B=协同,即作用加强。

A+C=拮抗,即效果降低。

B+D=协同或无关。

C+D=累加,即作用互补。

A+D=累加或无关。

C+B=累加或协同。

大家如果画个图表,看起来会一目了然。

限于笔者对电脑的无知,只能这样列出,有意者可将四类药物分置四个角,用连线连起,将相互作用标记于上,会非常清晰。

特别提示,A类繁殖期杀菌药作用原理为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是细菌不能合成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而死亡。

故而联用C类速效抑菌药时将会不起作用。

因为C类药物作用机制为可与细菌核蛋白体50S 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使蛋白质肽链延伸受阻而抑制细菌生长。

而细菌不生长则不会合成细胞壁,使A类药物失去作用。

------------------------------------------1.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

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2.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

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1一、坚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射剂量、疗程和合理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4、密切观察病人有无正常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应用。

5、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菌药物的费用支出。

二、各临床医生应掌握抗菌药物的有关知识,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病情,合理用药,必要时应邀请负责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的专家会诊。

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必须在病历中详细记录。

三、护士应熟悉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并及时记录及报告医生。

四、药剂科应定期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抗菌药物的信息。

每季度统计本院抗感染药物消耗量,每月抽查两天门诊处方,计算抗感染药物使用率。

住院病人抗感染药物使用率由监控医生按月统计,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按季度汇总并上报"市院感监控中心〃。

五、医院感染管理科要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以提高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2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20xx)38号)制定本管理制度。

2、抗菌药物是指应用于治疗和控制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的药物。

3、医院应建立、健全、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4、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负责督导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抗菌药物知识调查及本院细菌耐药趋势分析等;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检验科与院感染科定期汇总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向全院反馈,未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细菌流行病学依据。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 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 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4.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5.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
磺胺药 环丝氨酸等
抗菌药物联合
1 结果
2 机制 3 临床应用 4 存在问题
协同作用
机制不同作用于不同环节
磺胺药与甲氧苄啶的联合
作用机制不同,联合后发生协同作用
第一类联合第二类、两性霉素联合氟胞嘧啶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抑制不同的耐药 菌利福群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四联
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联合,如β-内酰胺 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
抗菌药物联合
1 结果
2 机制 3 临床应用 4 存在问题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结果
无关 累加 协同 拮抗
体外或动物实验
0000 1234
抗菌药物分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氟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 多粘菌素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

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 环内酯类;呼吸喹诺酮类

需入院治疗、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 第二代头孢菌素±四环素类、大环内
但不必收住 杆菌、混合感染(包括 酯类静脉给药;静脉滴注呼吸喹诺酮 ICU的患者 厌氧菌)、需氧G-杆菌、 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巴坦±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静脉给 支原体、肺炎衣原体 药;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四环素类、

动物药理试题(一)答案

动物药理试题(一)答案

动物药理试题(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药—时”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药物的一些特征数量为纵坐标作出的各种曲线。

2。

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品、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3。

抗菌活性:是指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一般可用体外与体内两种方法来测定。

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称之为最低抑菌浓度(MI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称之为最低杀菌浓度(MBC)。

4.治疗指数:指药物对动物的50%致死量(LD50)对感染动物的50%有效治疗量(ED50)的比值。

用来估计药物的安全性,数值越大越好。

5.抗菌药物:指对病原菌具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作用,能够防治动物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生素、人工半合成及全合成的一类药物的总和.6.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直接发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而影响药物疗效或毒性反应。

7.药物拮抗作用:指同时应用两种或多种药物,使原有的作用减弱。

8.药物的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这种现象称为药物的耐受性.9.平喘药:是缓解或消除呼吸系统疾患所引起的气喘症状的药物。

10.半合成药物:是指在原有天然药物的化学结构基础上引入不同的化学基团制得一系列化学药物。

二、填空题:1.口服维生素C有利于铁剂的吸收。

2.可预防阿司匹林引起的凝血障碍的维生素是VitK。

3。

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去甲肾上腺素。

4.乙氧酰胺苯甲酯常作抗球虫类药物的增效剂。

5。

地克珠利为抗球虫药物中用量最小的一种。

6。

吡喹酮和丙硫咪唑均对猪囊尾蚴有高效。

7.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均为广谱抗虫药,但对吸虫和绦虫无效.8.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有被动转运与特殊转运两大类。

9.治疗习惯性或先兆性流产可使用孕酮(黄体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指征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指征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期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菌,深部真菌病。

(5)具有协同抗菌作用的药物可联合应用,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他B-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的联合。

联合用药尚可减少毒性大的抗菌药的剂量,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

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

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