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初中化学第三四单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三四单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三四单元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三四单元是相对较为重要的,涵盖了物质的分子构造和化学变化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从分子与物质、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些知识点。
一、分子与物质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不同的化学元素组成不同的分子。
例如,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2)组成,水则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水分子(H2O)。
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分子的化学式、分子量和摩尔的概念。
化学式用于表示化学物质中不同原子的数量和种类。
例如,二氧化碳(CO2)中,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结合,所以化学式为CO2。
分子量是指一个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以H2O为例,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所以水的分子量为1+1+16=18。
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表示6.022×10^23个实际物质的数量,常用符号为mol。
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变化。
它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例如,氧气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
化学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物质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表示反应的速率、温度和压力等条件。
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这种能量变化可以是放热(放出热量)或吸热(吸收热量)。
我们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这种能量变化。
例如,硫酸溶解过程放出热量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 + H2O → H3O+ + HSO4- + 热量。
三、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通常不会永远进行下去,而是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这就是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等条件来调整。
平衡常数(K)是描述化学平衡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九年级化学第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1. 分子⑴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⑵分子的特征:、、。
⑶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水的化学性质和冰的化学性质。
⑷从分子的角度看,纯净物是由构成,混合物是由构成的。
(5)从分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中,分子,物理变化中,分子。
如酒精燃烧,酒精分子变成了其它分子,酒精挥发,酒精分子没有变化。
2.原子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氧分子是由两个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一个和两个构成的。
4.分子与原子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2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中子:不带电: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电性。
核电荷数==核外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2. 离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2)原子结构简图各部分的意义:(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元素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4)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5)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决定的。
离子的形成。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根底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响符合绿色化学反响)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拟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拟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一样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锥形瓶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响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准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X大小、质量一样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外表皿〕中称量。
2020初中化学第三、四单元考点梳理汇总
2020初中化学第三、四单元考点梳理汇总从本单元开始,同学们将学到化学元素及周期表,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中考的重点。
考点1原子的构成⒈构成原子的粒子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3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4元素符号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①表示氢元素②表示一个氢原子2H:表示二个氢原子,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注意: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考点5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6元素周期表简介⒈元素周期表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九年级化学三至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等由原子直接构成。
氯化钠由氯离子(Cl-)和钠离子(Na+)构成2、分子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气味),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体积)。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3、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变,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原子没有变。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原子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了。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微观解释:同种分子构成是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是混合物。
5、原子构成: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①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②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③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6、相对原子质量(Ar):①公式:,它是一种比值,单位是1,省略不写。
②Ar≈质子数+中子数。
7、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8、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8电子(只有一层的具有2个电子)。
9、原子结构示意图10、元素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数密切相关,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金属元素一般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一般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11、离子:带电的原子和原子团12、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省略);①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镁离子Mg2+、亚铁离子Fe2+、铁离子Fe3+、铵根离子NH4+、;②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碳酸根离子CO32-、氢氧根离子OH-;1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初四化学知识点三四单元
初四化学知识点三四单元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和相关原理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关于物质的分类、元素与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以及酸碱中和等知识点。
本文将按照步骤逐一介绍初四化学知识点三四单元的内容。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指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物质混合而成,可以根据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将混合物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二、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构成其他物质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量也就越大。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有自己的化学式,化学式中的元素和比例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组成。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在反应开始时存在,生成物是反应结束后产生的新物质。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等物理条件。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达反应物之间的粒子数目比例关系,以及反应发生的方向和速率。
四、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是一类可以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一类可以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酸与碱反应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的盐可以通过化学式表示。
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通常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水的生成。
通过以上四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组成,以及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初中化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的本质。
希望本文对初四化学知识点三四单元的学习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学好化学,发现科学的美妙!。
初中化学第三章知识点(精华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这些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着2、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的实质,都是粒子间的间隔的变化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4、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课题二、原子的构成1、原子组成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相对原子质量①定义: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课题三、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微观:表示一个原子例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注意: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
例如:3H:3个氢原子4C:4个碳原子2Ar:2个氩原子4、原子和元素的比较原子元素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特征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
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粒子而言。
只具有宏观含义5、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五位:氧、碳、氢、氮、钙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不带电)课题四、离子1、元素周期表①行为周期(七个),列为族(主族、副族)②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
③电子排布的规律:a、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b、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④元素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
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九年级三四单元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三四单元化学知识点分子和晶体是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
分子是由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晶体则是由大量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而成的,具有规则的结晶形态。
分子运动是物质在微观层面上的运动,主要包括热运动、扩散和化学反应。
热运动是分子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无规则地运动,并具有高速度、高能量的特点。
热运动影响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转换,如固态升华为气态,液态蒸发为气态等。
扩散是分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运动。
它是液体、气体的特有运动方式,是物质混合和扩散的根本原因之一。
化学反应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常见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等。
化学反应可以使物质发生性质的变化,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有118种,其中最简单的是氢元素。
元素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
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
非金属则不具备金属的特性,如氧、硫、碳等元素。
类金属是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元素,如硅、锗等。
金属元素可以通过电解质溶液分解成离子,形成金属离子。
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具有电荷,并且可以进行电子的传递。
这是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也是电池、电解和电镀等重要应用的原理。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化合物通常具有新的性质,其组成比例是固定的。
常见的化合物有水、二氧化碳、盐等。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正离子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带有正电荷。
负离子则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带有负电荷。
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化合物。
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
酸具有酸味和腐蚀性,可以导电和与碱中和产生盐和水。
酸分为强酸和弱酸,强酸在水中完全离解,而弱酸只有一部分离解。
碱具有碱味和腥味,能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重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重点分子的特性。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⑵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一般来讲,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减小。
3、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4、如果物质由分子构成,则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5、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种类不变。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易错提示】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不是唯一的粒子。
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⑶物理变化中,物质的状态、体积的改变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原子的结构及其结构示意图)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可见,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的数目。
地球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3、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1)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但一个普通氢原子中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中子不带电,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4)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
初中化学知识点各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各章总结第一章:化学入门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元,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3. 化学实验安全:了解实验室规则,学会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4. 元素与周期表: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1. 分子与原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3. 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由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4. 离子的形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
第三章: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3.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第四章:空气与水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2.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支持燃烧和呼吸的重要气体。
3. 水的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学式为H2O。
4. 水的性质:水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和表面张力。
第五章:常见的酸和碱1. 酸的性质:酸具有酸味,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2. 常见的酸:硫酸、盐酸、硝酸等。
3. 碱的性质:碱具有苦味和滑腻感,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4. 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铵等。
第六章:盐与化肥1. 盐的概念: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 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
3. 化肥的分类: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料。
4. 化肥的使用:合理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第七章:能源与材料1. 能源的分类: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 材料的分类:金属、塑料、橡胶、纤维等。
3. 能源的转化与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化石燃料的利用。
初中化学3.4单元知识点归纳与复习
课题3.水的组成 一、氢气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可燃性 1)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 火焰放出热量,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2)表达式:氢气 + 氧气 水 3)用途 : 作燃料和还原剂。 二、电解水实验 1.实验时向水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或稀硫酸作用 是以 增强水的导电性 。
三、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由多到少); 1.地壳:(前4位) 氧、硅、铝、铁 。 2.海水: 氧、 氢。 3.空气 :(前2位) 氮、 氧 。 4.生物体: 氧、碳、氢。 四、元素符号 1.用拉丁文词头,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字母小写。 2.意义:① 表示一种元素 、②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 五、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七个周期)。 2.18个纵行共分16个族(8、9、10为一个族)
3、化合价的应用: (一)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二)判断化学式的正误(依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三)计算元素的化合价 1)用已知元素化合价求未知元素化合价; 2)求出化合价后排序。 三、化学式的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量总和。 2.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原子质量×个数︰原子质量×个数︰原子质量×个数 H2O中 氢︰氧==1×2 ︰ 16==1 ︰ 8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基本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质量很小。 ②分子在不断运动(溶解、扩散、蒸发)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间隔大,液体、固 体间隔小; 热胀冷缩,气体压缩、三态变 化)。 3、 同种物质的分子 化学性质 相同; 不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二)适用
液体+ 固体(不容) 固体+ 固体(其一可溶)。
初中化学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是实际存在的.2、分子的特性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在不停的运动(温度升高,运动加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压强增大,间隔变小)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3、分子和原子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
保持CO 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 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⑴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⑵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结构电子(带负电)原子质子(带正电) 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到的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位Ar )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注:(1) 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2) 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数值越大,它的实际质量越大(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通常省略不写。
原子实际质量的单位是:千克3、原子结构示意图(1)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 质子数(核电荷数)(2)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核在原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质量。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三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1.物质的微粒性: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这些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
5.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a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 .之间有间隔;c .都在不停地运动;d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6.从分子的观点理解有关的概念a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会发生改变。
b .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7.分子与原子的比较(1)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联系:①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②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③ 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相似;④ 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1.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带正电)中子 (带负电 在核外作高速的无规则的运动) (居于原子中央)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 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2) 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3)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Fe 3+ ,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5.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a) 当质子数=电子数时,为原子结构示意图2) 当原子数≠电子数时为离子结构示意图3)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Al 3+4)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如O 2--6.相对原子质量(符号:Ar ;单位为1):=12/1 (某碳原子)(某原子)m m(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初中化学第三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一、水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化学反应: 2H 2O 2H 2↑+ O 2↑气体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气体体积比: 2 : 1气体质量比: 1 : 8气体检验:O 2——在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在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⑴物理性质:在通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4O C 时密度最大,为1g / cm 3。
⑵化学性质:①通电分解 2H 2O 2H 2↑+ O 2↑②水+某些金属氧化物→碱(可溶性碱), 如:H 2O + CaO==Ca(OH)2③水可遇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 如:H 2O + CO 2==H 2CO 33、水的污染:(1)水资源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元素是 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
C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B.防止水污染:加强水质监测;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要经处理达标后才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工业上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减少水体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4、水的净化⑴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蒸馏水是纯水;具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⑵硬水与软水 A.定义: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B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 通电 ==== 通电软水。
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第三四单元详细总结范文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课题1分子和原子:◆1.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举一反三)◆2.分子的特点: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 [知道举例说明分子的三个重要性质,并能反过来用]◆3、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氧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如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4、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不破裂,但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6、物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程度越剧烈。
同种物质,一般情况下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大,固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小。
◆7、通过教材P50—51图3—5/6/7我们可以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各种原子的原子个数不变。
◆8、浓氨水与酚酞试液的反应说明: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课题 2 原子的构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粒子的微粒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外电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相近,它们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2、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也不同(电子数不同,中子数也不同)。
同种原子,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却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不是所有的原子中(或原子核中)都有中子(H无中子)。
◆3、一个原子中,它的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与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4、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四单元知识要点
第三、四单元知识要点知识点回顾――基础过关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和核外带负电荷的构成;原子核是由带的和带电的构成。
由于它们所带的电量,电性,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原子的核电荷数= =3、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是。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而原子核又由和构成,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 + 。
56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8)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9)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 10)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7、元素是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
8、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元素有种,而组成的物质有种。
9、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是;地壳中最多的元素是;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10、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表示;2)表示。
11、元素周期表共有横行,个纵行。
每一个横行叫做。
原子序数数值上等于。
12、原子核外的电子是排布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至少层,最多层;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个。
13、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1)小圈表示;小圈内的数字表示;2)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1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决定。
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具有个电子。
15、元素的分类: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易电子;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易电子;3)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电子。
16、原子、离子的判断:(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
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17、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1)2个氢原子;2)2个氧分子;3)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4)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5)2Cl- ;6)2Al3+。
初三化学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一、原子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氢原子 ③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一般相似 2⑴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单位是“1” 二、元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②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如只含氧元素的O 2、O 3的混合物) 2、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O 、Si 、Al 、Fe Ca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O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5、 元素符号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前大写后小写 (1) 表示某种元素、 意义;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注: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氢(H )氦(He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锰(Mn) 铁(Fe) 铜(Cu) 锌(Zn) 钡(Ba) 银相对原子质量=(Ag) 汞(Hg)三、元素周期表 发现者:门捷列夫 规律:原子序数=质子数 (1) 16个族:7个主族(A 表示),7个副族(B 表示),一个0族(稀有气体),一个第Ⅷ族(8,9,10纵行) 各族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2)7个周期: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也递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1、水的电解: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增强水的导电性
D.2↑+ O 2↑ 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由 元素组成的 为化合物。
由 元素组成的 为单质。
3、分子是保持物质的 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 中最小粒子。
离子是 原子或原子团。
4、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
5、分子性质:a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 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c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6、水的净化:
去除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沉淀、过滤、吸附。
去除可溶性杂质的操作:吸附
7、(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
沫较多的是软水 C .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
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
炸。
8、地球表面约 被水覆盖,总储水量虽然很大,
但是淡水很少,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 ,其中大
部分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难以
利用,可利用的只占其中的 。
9、爱护水资源要一方面 ,另一方面 。
水体污染主要来源有 、 、 。
10
、a
物理性质:
密度最小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
难溶于水(排水法)
b (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 2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还原性(冶炼金属)H2 +2O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C实验室制法:Zn + H2SO4 (稀) = ZnSO4+H2↑
练习:
1、将下列物质分类:a空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e高锰酸钾f铁粉g氮气 h氧化铁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2、右下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
体是,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2)如果用V A和V 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则V A:V B
约等于 : 。
(3)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32 g,则生成氢气 g;如果该实验
中产生氢气4mL,则生成氧气 mL。
(4)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
①。
②。
(5)写出电解分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3.洪涝地区的灾民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
以上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
4.长期饮用硬水会引起体内结石,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A、看颜色
B、闻气味
C、加食盐水
D、加肥皂水
5.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6.天然水分别经过下列净化操作后,一定能得到软水的是()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8.中秋节在桂花园中赏月,我们能嗅到桂花香.这个事实能说明()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具有质量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9.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A B C D
10.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离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分子中含有离子
1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D.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
12.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和带负电荷的核外构成;原子核是由带的和不带电的构成。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等于。
3、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 4,较易电子;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 4,较易电子;
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为,(He为),达到稳定。
4、原子、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显电中性,氧原子表示为。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带电荷,镁离子表示为。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带电荷,氯离子表示为。
5、元素种类是由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决定。
地壳中含量前四名的元素是。
6、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7、元素周期表按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叫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每一横行叫;每一纵列叫。
8、“H2”表示:
(1)氢气;(2)氢气由氢元素组成;(3)一个氢分子;(4)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9、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1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2.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价,氧元素通常显价。
练习:
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下列说法
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比较容易得到电子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
C.该元素在与其它元素化合时,能表现-2价
D.该元素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易与其它元素化合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D.该粒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3.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装璜时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
B.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C.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甲醛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
4.根据下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_ ___。
(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_ __。
(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_ __,易获得电子的粒子是__ __。
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
6.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的有(填元素符号);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年前,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6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5)仅由l、6、7、8号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盐的化学式为。
7、根据《生活报》报道,目前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疼,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
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
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两个氯元素组成的
D.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构成的
8、航天飞船常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高氯酸铵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3 C.+5 D.+7
9.以二氧化锡(SnO2)为敏感材料制成的“气一电”转换器,可用于对有害气体的监测。
SnO2中Sn的化合价为()
A.一4 B.+4 C.+3 D.+2
10.食用碘盐可预防粗脖子病,市售加碘盐包装袋上注明:每千克含碘20-50mg,这里标明的含碘量是指()
A. 碘单质
B. 碘原子
C. 碘元素
D. 碘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