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建文)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内容教材从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汇总报告出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进而导致世界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在知识处理上,主要采取读图和思考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从本节内容上看,教学中容易借助学生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并将教学内容应用于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追求。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对前一节《气温和降水》的进一步深化,又为更好地理解后一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打下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巩固前知、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相关图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统一,培养其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教法和学法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等都有很大的制约,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的季节变化明显等,学生对这些气候变化是有亲身体验的,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联系实际,以实验探究为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逻辑知识变为直观性较强的知识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的现象去发现、解释问题。
影响气候的因素说课稿

全国首届和谐杯“七说”说课比赛《高三地理复习气候之影响气候的因素》说课稿天津市梅江中学刘春林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天津市梅江中学的地理老师刘春林,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三地理复习气候之影响气候的因素》,我将从教材、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板书的设计,评价标准、资源开发方面的设想这七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说明。
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一、教材分析: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通常被称为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文五个基本要素组成,每个要素都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理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气候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仅影响着其他自然要素的发展变化,而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如人口、城市的分布、农业的布局、交通的建设、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地理要素而言,气候更经常发生变化,而其异常变化会导致出现如全球变暖、欧洲暴雪、西南干旱、华北春季沙尘暴等社会热点问题,所以无论是作为高考主干知识还是作为社会热点问题,气候历来是备受关注的重点。
在高考中具体考察点主要有:与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图结合,描述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征及原因探讨;与区域图、气温降水量图结合,判断气候类型、描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说明。
能集中体现天津高考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重点考察。
二、学情分析:原有基础:●基本掌握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初中世界地理)●基本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的分布、成因、影响(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基本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成因、影响(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偶尔关注新闻中的气象事件,但并不深究。
有待提升:●熟练掌握重点知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有意识的关注生活中的气候现象,并能自主的进行探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他们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为主,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例图片等,直观展示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课堂讲解:结合实例,详细讲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各个因素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6.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3)结合我国地理特点,分析我国气候的形成原因。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达成共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影响气候因素的理解程度。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讲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因素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结合实例,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如赤道地区因阳光直射,气候炎热;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气候温和等。
3.强调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高原地区气候干燥等。
4.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如墨西哥湾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的温暖作用。
此外,学生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方面有待提高。他们对地理信息的解读和处理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运用地图、气候资料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议题表现出较高的关注,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等,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提高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说课稿(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一号考生。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就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就是在讲授三圈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联系实际的应用,就是各级考试中对三圈环流分布知识考查的切入点。
所以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的差异选取重点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与地中海气候进行气候分布与气候特征描述的细致讲解,意在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分析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关系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三维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识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而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加强学生读图能力和概括能力;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探索地理规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难点:正确认识气压带、风带在影响气候各因素中的地位重点: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二、说学情高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三、说教法本节课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为: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
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
影响气候的因素说课稿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说课稿新昌城关中学赵卓越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在课标中所属的主题“人类生存的地球”方面的知识。
天气与气候是自然环境的要素之一,也是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统一,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因为天气和气候是制约和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人类活动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对天气和气候以及大气环境造成了明显的影响,要以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来评判这种影响,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本节教材先概述了气候的特征,再分别讲述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及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海陆性质对气候影响方面,课文先通过实验比较,说明比热容的概念,从而引出海陆比热不同所造成的气候差异,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讲述我国不同季节气候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气候的定义;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理解比热概念及其对气温的影响;理解地形因素对气温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加热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比较二者升温的快慢,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
3.情感与态度: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环境中与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使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比热概念的建立。
2、教学难点:比热概念的建立、不同物质的比热及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组成天气的各要素及各天气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一些生活体验,对我国不同地方气候是不同的也不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对于为什么会不有同的气候,具体因素有待进一步了解深化。
三、教学方法通过当天的天气和当地的气候,引出课题,通过设疑、模拟实验、学生实验、分析、思考等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再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把学生到的知识马上加以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使学生能客观地看问题,明白影响气候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种影响因素是相互联系的。
影响气候的因素说课设计

《影响气候的因素》说课设计
一、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于本课题的内容标准是“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这里的关键词有举例分析、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影响和气候一气温、降水。
关于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一方面通过案例说明“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等是影响气温、降水的主要因素, 因此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世界各地气候特征的形成, 是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理性知识较多, 一些宏观的、动态的地理事物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另一方面教材以活动课文的形式呈现, 信息隐藏在图像、图表里, 学习的难度更大。
因此, “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成为本课题的主导。
二、分析教育对象
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虽然学习能力不高、思维水平较低, 但经过一些有效训练, 会对新课程理念产生跃跃欲试的需求, 尤其是冲击性欲望产生时, 学生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探究热情和对“有效学习方法的极大需求性”。
因此, “应用地图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可以成为七年级地理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之一。
《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说课稿

������������������������������������������������������������������������������������������������������������������������������������������������������������������������������������������������������������������������������������������������������������������������������������������������������������������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 节 第 8课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 核 心 素养,突出气压带、风 带 的 分 布 及 移 动 对 气 候 影 响 的 教 材 特 点和学生的 实 际 情 况,为 充 分 挖 掘 教 材 和 整 体 把 握 教 材 内 涵 ,确 立 如 下 教 学 目 标 .
«影 响 气 候 形 成 的 主 要 因 素 »说 课 稿
张 幸
摘 要:2017版地理新课标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基于 该 教 学 理 论,从 学 情、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并穿 插 着 教 学 评 价 设 计 了 该 说 课 稿,并 应 用 网 络 技 术 爱 剪 辑 制 作 了 «气 候 的 形 成 因
采 用 的 学 习 方 法,主 要 为 分 小 组 合 作 探 究 的 形 式,让 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师生、生生、当堂检测等多种 方 式 进 行 考 核,评 价 方 式多样.
气候 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气候》说课稿一、学习目标1、同学们能够准确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包括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2、可以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我国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二、学情分析咱们同学呀,经过之前地理知识的学习,已经对地球的气候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一些常见的气候类型。
但是对于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以及这些气候对我们生活的具体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能力方面,大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但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的锻炼。
大多数同学对地理还是很感兴趣的,尤其是那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现象。
不过,可能会有部分同学觉得气候知识有点抽象,不太容易理解。
所以咱们这节课就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让大家轻松掌握这些知识。
三、学习内容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1)引导同学们阅读我国 1 月和 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① 1 月我国气温从南向北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② 7 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在多少度以上?(2)总结我国气温分布的规律: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1)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让同学们观察并讨论:①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怎样的?②找出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并分析原因。
(2)总结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结合前面所学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引导同学们归纳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通过案例分析,如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房屋建筑等,让同学们理解气候复杂多样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我国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点?(2)介绍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3)以具体的城市为例,如哈尔滨和广州,对比它们的气候差异,分析纬度位置的影响;以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为例,如青岛和乌鲁木齐,分析海陆位置的影响;以山地和平原为例,如峨眉山和成都,分析地形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因素说课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等 对气候的影响,依据课标的要求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图片资料,举例分析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2、通过阅读气候柱状图、景观图等各种地理图像,获 取有用地理信息,培养或提升读图能力。通过完成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填充表格,培养学生概括、 比较能力。
4、比较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说明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
气温/℃ 30 15 0 -15 -30 -45 -60 1 4 7 降水/mm 600 气温/℃ 30 15 0 -15 -30 -45 -60 1 4 7 降水/mm 600
终年高温 全年多雨
500
终年严寒 全年少雨
500
400
300 200 100
3、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帮助学生认识气候与各地理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受到辨 证唯物主义教育。
学情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正由以形 象思维为主逐渐转入以抽象思维为主 的发展阶段。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具体 事例及直观的表象信息,来呈现学习 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分析。 基于此特点,本课题从学生的生活实 际出发,创设情境,架设生活与教材 联系的桥梁,采取体验式学习方式, 让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起来。
地形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 沿海迎风地区降水较 地气温( ), ( ) 海洋气温( ) ) 同纬度地带,冬季陆 内陆地区降水较( 地气温( ), 海洋气温( ) 海拔高,气温( ) 山地迎风坡降水( )
做一做
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气候较寒冷
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 冬季漫长,多积雪。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 候比较湿润。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

• 气候概述 • 自然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 人为因素对气候的影
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期(通常是30年) 内所经历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降 水、风速等的平均值和极端值。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气候的稳定性
气候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适应和人类 的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适应气候变化
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
THANKS
感谢观看
工业污染和排放会导致大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的增加, 这些污染物会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影响地球能量平衡,进而影响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影响
人类社会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包括农业产量波动、食物链破坏、人 类健康风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 衡等。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天气是短期的气象状况,而气候是长 期的平均状况。
气候的分 类
01
02
03
气候分类标准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分类的意义
气候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04
纬度因素
地形地貌
大气环流
洋流
地球运 动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地球倾斜
地球的物理特性
地形地貌
洋流 大气环流
温室气体排放
土地利用变化
工业污染与排放
工业污染和排放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这些废弃物 和有害物质不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2稿)

说
板 书
肆
设
计
肆 说板书设计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影响因素:地形、纬度、海陆位置
地 与 理
谢
谢
欣
赏
地 与 理
教重说
学难教
方点学
法
目
标
贰
贰 说教学目标
一
学会通过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 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
结合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冬夏季风示意图进行初步分析,
教
二
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 目
标
三
结合生活体验及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 异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 理
说教材、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目 录
说
教
材 、
壹
说
学
情
壹 说教材
壹 说教材
壹 说教材
壹 说教材
壹 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对于身边地理,充满好奇,但体验不足,缺少归纳概括的能力,因此我将在教学过 程中创设情景和问答,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主动性,激发的兴趣,提升关键能力。
叁 说教学过程
叁 说教学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叁 说教学过程山体部位 山顶
较高海拔
较低海拔 山麓
植被与农业 寒带的高山草甸与牦牛 温带的针叶、落叶阔叶林与小
麦 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与水稻
热带的香蕉
温度带
四季
叁 说教学过程
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新人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气候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纬度变化规律,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一规律是本节课的根本目的,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主要采用实验和动漫演示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二、设计理念:摆脱常规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手电筒实验),把抽象问题变具体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设计以实验和小组讨论为主,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三、教学目标:1、明确地球的形状对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进而对气候的影响。
2、明确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气候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探究、小组合作精神,建立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太阳高度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气候的影响3、地球公转及四季的形成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世界上的气候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绿草青青的热带草原气候、黄沙遍地的热带沙漠气候、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设问:请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地球上的气候千差万别呢?一、地球形状与气候(目标: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的地方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师:同学们,一天之中什么时候气温高什么时候气温低呢?生:中午气温高,早晨和晚上气温低。
活动: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早上影子长,气温低;中午气温高,影子短)实验:观察手电筒照射在黑板上的情况,比较直射与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照亮程度。
得出结论:直射照射的面积小,能量强;斜射照射的面积大,能量弱。
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平面,太阳照射时,各地照射的角度有区别吗?插入动漫引出新概念—太阳高度,从而得出结论:太阳辐射在直射点最强,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辐射越强。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3. 能够分析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3.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4.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5.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6.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对气候问题的关注。
2. 讲解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讲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讲解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6. 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7. 讲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8.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因素对气候影响的看法。
9. 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0.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2. 举例说明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的负面影响。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掌握程度及其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气候影响因素的图片、视频和动画。
2. 教材或教参:《地理》、《环境科学》等相关教材。
3. 案例素材:收集不同地区气候影响因素的实际案例。
4. 活动材料:用于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的卡片或图表。
5. 网络资源:有关气候影响因素的在线资料和数据。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候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和人类活动等;(3)能够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感知能力;(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手段,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规律;(3)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2)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增强责任感;(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3)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气候系统及其复杂性;(2)气候变化的规律及预测。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气候案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及其作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资料等;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3. 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出本课主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 讲授新课:分别讲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和人类活动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3.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规律;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5. 课后作业: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延伸1.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气候调查,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及变化趋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项目研究:让学生选取一个气候问题,如全球变暖、干旱等,进行项目研究,深入了解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3. 参观气象站:安排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及气象观测设备,增进对气候科学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引言1.1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因素。
1.2 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地理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
1.3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进行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地形、纬度、海洋、大气环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2 能力目标:掌握分析气候形成的基本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3.1 影响气候的地理因素:地形、纬度、海洋。
3.2 影响气候的大气环流: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3.3 气候变化的案例分析:例如青藏高原、亚马逊雨林等。
3.4 气候变化的实验探究: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其差异。
4.1 阶段一:导入4.1.1 利用图书、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介绍气候的概念。
4.1.2 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气候为何各不相同?为何有的地区气候湿润,有的地区干燥?4.2 阶段二:学习地理因素4.2.1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高原、平原、山地等。
4.2.2 学习纬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中纬度、极地等。
4.2.3 探讨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大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等。
4.3 阶段三:学习大气环流4.3.1 学习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3.2 分析气候带的分布规律。
4.4 阶段四:案例分析4.4.1 分析青藏高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4.2 探讨亚马逊雨林的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
4.5 阶段五:实验探究4.5.1 设计模拟实验: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其差异。
4.5.2 进行实验,并观察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蒸发等的影响。
5.1 多媒体讲授法:利用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
5.3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差异,加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专题复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内容安排上,条理清楚,基本上是按照这样一条主线进行的:从影响全球气候的础因素太阳辐射人手,总结出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之后分析得出同纬度海陆气候差异的原因,又分析了在陆地上地形地势因素造成的局部气候差异,在分析了客观原因造成的气候差异之后,又分析了主观原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教材中“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对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就会造成太阳高度的不同,太阳辐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总体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由于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特意安排了2个“活动”,通过模拟实验和直观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原理。
“地球运动与气候”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材的难点,是教材特别处理之处,对应的“标准”有两个,一是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二是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部分内容)。
教材之所以做这样的处理,一方面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难点适当下移;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地球运动对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变化影响深刻,可以作间接影响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来对待。
在具体内容的处理上,凸现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特别是公转造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太阳辐射的分布差异,决定了地球上不同热量带的形成和气候特征的季节变化。
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告诉学生可以用“气候现象来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教学目标1、根据图文资料,能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和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结合图文资料,了解地球表面不同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差异,并能分析原因。
二、重点难点分析地球表面不同地区气温和降水分布差异的原因三、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疑惑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并利用动画直观演示太阳高度的概念和影长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考点知识。
影响气候的因素说课稿【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影响气候的因素说课稿
《影响气候的因素》说课
课标解读
课标内容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分析
本条“标准”中的强调“举例”和“分析”,不必从成因分析,只要学
生能举实例分析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即可。
教材内容
教材简析
北京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章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节影响气候的因
素
本课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教材讲述“世界气候特征以及分布”。
气候的基本知识在初一教材
中已经学过,如: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天气符号的识别,北京以及中国气温降水分布图的分析,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等。
本章教材正是依托前面所学习过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发现教学法让学生用已知的概念、术语、原理,以恰当的阐述和类比来认知新知识。
世界的气候是世界地理的起始章节,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地理学习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2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对《气温和降水》的进一步深化,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影响气候的因素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
教材从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地球的形状、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进而影响气温和降水,使同学们对气候的形成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并为下一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本节内容的独特之处是将“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标的部分学习要求分解在此,教材在“地球运动与气候”的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一方面应对了课标“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一内容,简单阐述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重点说明了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太阳辐射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差异,从而影响这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因此,将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这一重点内容作为第一课时教授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辐射的区域差异是导致世界各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2.了解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统一。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纬度位置、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侯的影响。
二、说教法地球的公转是地球与太阳空间位置的变化,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知识不是很丰富,知识储备不足,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学习、理解这部分知识难度很大;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知识之间的联系挖掘困难,对此也不容易理解。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地理知识的判读并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利用多媒体,精心演示一系列地球运动的过程,形象地将地理空间抽象的问题用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谈话法和讲授法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湘教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难点:地球运动对气侯的影响。
二
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气温和降水,对气候知识已经 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影 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 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1、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 ( ) A、逐渐降低 B、逐渐增强 C、保持不变 D、时强时弱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范围是 ( )
A、南、北两级之间 B、南、北回归线之间 C、南、北极圈之间 D、总是在赤道上
3.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蕴涵了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主要与地球自转有 关的是( ) A.长沙的小明午夜从床上爬起来观看欧洲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B.长沙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C.海南岛进入春耕时节,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 D. 正午时,重庆某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地球自转→昼夜更替、太阳升落→太阳高度变化→气温等天气的变化
(2)分析地球公转产 生的现象
(读图)图4一20观察地轴与 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直射点移动图)展示直射点 的回归运动 (观察、思考)分析四至点时 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昼夜 长短情况、极昼极夜情况。
地球公转动态演示
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太 阳 光 线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大,太阳 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低,太阳辐射 弱。 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各 地太阳高度角不同,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气 温高低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
教材从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进而导致世界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在知识处理上,主要采取读图和思考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从本节内容上看,教学中容易借助学生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并将教学内容应用于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对前一节《气温和降水》的进一步深化,又为更好地理解后一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打下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巩固前知、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
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相关图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统一,培养其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
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教法和学法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等都有很大的制约,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的季节变化明显等,学生对这些气候变化是有亲身体验的,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联系实际,以实验探究为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将
抽象的逻辑知识变为直观性较强的知识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的现象去发现、解释问题。
学法指导:
1、把生活经验引入课堂,进行设疑启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提高理解能力
六、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千差万别。
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并思考其原因
2.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的不同。
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
3.读太阳光照图,学生自主探索纬度、太阳辐射、气温之间的关系
4.赤道附近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的原因是什么?(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是关键。
2.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1)(读图)图4―20观察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2)(直射点移动图)展示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观察、思考)分析四至点时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昼夜长短情
况、极昼极夜情况。
(4)(小结)地球公转对气候造成的影响
3.(五带图)讲解五带的划分、特点及气候特征
(三)课后作业:
自绘“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标注上四条分界线、各自具有的特殊现象和气候特征)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气温
低纬度大强高
高纬度小弱低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2.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四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情况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及其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