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管理名词解释+简答
商业银⾏管理名词解释+简答名词解释1.商业银⾏:依照《中华⼈民共和国商业银⾏法》和《中华⼈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
2.同业拆借:⾦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之间进⾏的短期资⾦融通⾏为,⽬的在于调剂头⼨和临时性资⾦余缺。
3.巴塞尔协议:国际清算银⾏通过的关于统⼀国际银⾏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其三⼤⽀柱为:①最低资本要求②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③市场纪律4.贷款风险分类:五级分类法,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分为五类,即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
5.不良贷款: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合称为不良贷款,指借款⼈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的贷款本息⽽形成的贷款。
6.⾦融租赁:由承租⼈选定所需设备后,由租赁公司(出租⼈)负责购置,然后交付承租⼈使⽤,承租⼈按租约定期交纳租⾦。
7.杠杆率:商业银⾏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与资本的⽐率,是衡量负债风险的指标。
8.票据发⾏便利:有关银⾏与借款⼈签订协议,约定在未来⼀段时间,借款⼈根据具有法律约束⼒的融资承诺,连续发⾏⼀系列的短期票据,由银⾏购买并以最⾼利率成本在⼆级市场上出售,否则由包销银⾏提供等额贷款以满⾜借款⼈筹措资⾦需要的⼀种融资创新活动。
9.消费⾦融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以⼩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提供以消费为⽬的的贷款的⾮银⾏⾦融机构。
10.盈利分解分析法:⼜称杜邦分析法,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率乘积,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从财务⾓度评价企业绩效的⼀种经典⽅法。
11.存款保险制:由官⽅或⾏业性的特种公司对商业银⾏或其他⾦融机构所吸收的存款承担保险义务的⼀种制度安排。
12.远期利率协议:⼀种远期合约,交易双⽅在订⽴协议时商定在将来的某⼀个特定⽇期,按照规定的货币、⾦额、期限和利率进⾏交割的协议。
商业银行学名词解释
重估储蓄:是指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时,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正差额权益准备金:权益准备金也称银行的一般准备。
银行的权益准备金是指根据全部贷款余额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
次级债务:银行的次级债务一般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求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银行长期债务。
Z值评分模型:是一种多变量的分辨模型,它是根据数理统计中的辨别分析技术的,对银行以前的信贷案例进行统计分析,选择一部分最能反映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对贷款质量影响最大、最具预测或分析价值的比率,设计出一个能最大限度区分风险额度的数学模型。
杜兰德九因素评分法:通过统计分析找出与发生消费信贷违约事件的相关9个因素,并用打分的方法刻画各个因素与风险的相关性,将各因素的分值加总获得个人信用积分。
回购协议:是对一种证券现实的购买或出售及日后做一笔相反交易的组合,即证劵销售者承诺在未来某一时刻按某一固定价格再购回这些销售的证劵,证劵持有者的收入为买卖差价。
中央银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分散化投资:分散化投资法是指商业银行不应把投资资金全部用来购买一种证劵,应当购买多种类型的证劵,这样可以使银行持有的各种证券的收益和风险相抵触,从而使银行能够稳定的获得中等程度的投资收益,不会出现太大的风险。
灵活调整法:银行的投资不固守一个模式,而是随着金融市场上证劵收益曲线变化随时调整。
证劵调换法:证劵调换法是指市场处于暂时性不均衡而使不同证劵产生相对收益方面的优势时,用相对劣势的证劵调换相对优势的证劵可以套取无风险的收益。
利率风险:指利率变化导致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使其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者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从而使银行面临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持续期:是指固定收入金融工具的所有预期现金流入量的加权平均时间,反映了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
商业银行学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的性质: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产为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一般企业的特征:拥有业务经营需要的自有资本;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是其生产经营的基本前提和内在动力)。
特殊的企业特征: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活动范围在货币信用领域;创造的是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存款货币。
2、商行的功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经济调节。
a、信用中介:商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各种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他投向需要资金的各个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作用:使闲散货币转化为资本;使闲置资本得到充分利用;续短为长,满足社会对长期资本的需要。
b、支付中介:商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兑现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作用:使银行持续拥有比较稳定的廉价资金来源;节约社会流通成本,增加生产资本投入。
c、金融服务:财务咨询、代理融通、信托、租赁、计算机服务、现金管理一级金融衍生品交易服务等。
作用:扩大了社会联系面和市场份额;为银行取得服务收入。
d、信用创造:商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
作用:通过创造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可以节约现金使用、流通费用,又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需要。
e、经济调节:商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剂社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同时在央行货币政策指引下,在国家其他宏观政策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引到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3、商行的地位:a,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b,商行的业务活动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c,是全国社会经济的信息中心 d,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e,成为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4董事会的职责:确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经营决策,选择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设立各种委员会或附属机构,以贯彻董事会决议5基本原则:有利于银行业竞争,有利于保护银行体系的安全,使银行保持适当的规模6分行制的优点:①有利于银行吸收存款②使银行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设备,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③有利于银行调剂资金,减轻多种风险④总行家数少,有利于国家控制和管理,其业务经营受地方政府干预小⑤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竞争实力7业务收入: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入(股息、红利、债息以及出卖有价证券的价格净差额),劳务收入(各种手续费、佣金等8业务支出:吸收存款支付的利息,借入资金支付的利息,贷款和投资的损失,工资、办公费、设备维修费,税金等9银行监管的意义:有利于保护和充分发挥商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特殊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和保护存款人,可以弥补银行财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的缺点,防止“多米诺效应”10银行资本金的构成:所有者权益(核心资本)+债务资本(附属资本)核心资本:普通股,资本盈余,留存收益,公开储备金,永久非累积优先股附属资本: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次级长期债券,未公开储备金、可赎回累积优先股11资本充足性: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标。
商业银行学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的性质: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产为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一般企业的特征:拥有业务经营需要的自有资本;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是其生产经营的基本前提和内在动力)。
特殊的企业特征: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活动范围在货币信用领域;创造的是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存款货币。
2、商行的功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经济调节。
a、信用中介:商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各种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他投向需要资金的各个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作用:使闲散货币转化为资本;使闲置资本得到充分利用;续短为长,满足社会对长期资本的需要。
b、支付中介:商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兑现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作用:使银行持续拥有比较稳定的廉价资金来源;节约社会流通成本,增加生产资本投入。
c、金融服务:财务咨询、代理融通、信托、租赁、计算机服务、现金管理一级金融衍生品交易服务等。
作用:扩大了社会联系面和市场份额;为银行取得服务收入。
d、信用创造:商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
作用:通过创造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可以节约现金使用、流通费用,又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需要。
e、经济调节:商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剂社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同时在央行货币政策指引下,在国家其他宏观政策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引到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3、商行的地位:a,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b,商行的业务活动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c,是全国社会经济的信息中心d,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e,成为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4董事会的职责:确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经营决策,选择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设立各种委员会或附属机构,以贯彻董事会决议5基本原则:有利于银行业竞争,有利于保护银行体系的安全,使银行保持适当的规模6分行制的优点:①有利于银行吸收存款②使银行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设备,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③有利于银行调剂资金,减轻多种风险④总行家数少,有利于国家控制和管理,其业务经营受地方政府干预小⑤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竞争实力7业务收入: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入(股息、红利、债息以及出卖有价证券的价格净差额),劳务收入(各种手续费、佣金等8业务支出:吸收存款支付的利息,借入资金支付的利息,贷款和投资的损失,工资、办公费、设备维修费,税金等9银行监管的意义:有利于保护和充分发挥商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特殊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和保护存款人,可以弥补银行财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的缺点,防止“多米诺效应”10银行资本金的构成:所有者权益(核心资本)+债务资本(附属资本)核心资本:普通股,资本盈余,留存收益,公开储备金,永久非累积优先股附属资本: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次级长期债券,未公开储备金、可赎回累积优先股11资本充足性: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标。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的特殊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总分行制:又叫分支行制,它是由一家总行和下设的如干架分支行形成的以总行为中心的庞大的银行网络。
3、集团银行制:又叫控股公司制,即由一个集团成立控股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
二、简答1、什么是商业银行?它具有哪些基本功能?(1)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的特殊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又不是一般的企业,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是特殊的银行。
(2)基本功能: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e.调节经济2、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有哪些?如何贯彻这些目标以及协调目标之间的矛盾?(论述)安全性:安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
盈利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银行的利润最大化。
作为一个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在实现盈利的过程中又要受到流动性与安全性的制约,忽视这两者,单纯追求盈利,商业银行的经营必然陷入混乱。
因此,现代商业银行在追求盈利性目标的同时,必须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
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从盈利性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资产可以分为盈利资产和非盈利资产,盈利性目标要求提高盈利资产的运用率,而流动性目标却要求降低盈利性资产的运用率;资金的盈利性要求选择有较高收益的资产,而资金的安全性却要求选择有较低收益的资产。
事实上,商业银行经营"三性"目标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统一协调关系。
商业银行作业
商业银行作业商业银行是指以盈利为目的,依法经营各类商业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经济的信用中枢,又是资金的重要来源与分配机构。
本文将以商业银行的定义、作用、组成部分以及其作业流程等方面入手,对商业银行作业进行探讨。
一、商业银行的定义和作用商业银行是一种专门从事存款、贷款、结算及其他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的主要作用包括资金的集中和供给、资金的再分配和配置、信用创造和支付手段等。
首先,商业银行通过接受存款,将各类资金集中起来,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利润空间,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其次,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通过贷款等业务向各个行业提供资金支持,实现资源再分配和优化配置,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此外,商业银行还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通过放贷扩大信用规模,为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最后,商业银行作为支付手段的提供者,通过发行信用卡、借记卡等支付工具,方便人们的支付和结算需求。
二、商业银行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由营业网点、总行和分支机构组成。
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与客户直接接触的窗口,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总行是商业银行的管理和决策中心,负责制定经营策略和管理政策。
分支机构则是商业银行在各个地区设立的具体经营单位,负责开展业务和服务客户。
商业银行的作业流程包括资金的募集、资金的放贷和信用管理、资金的结算以及风险控制等环节。
首先,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渠道募集资金,包括吸收储蓄存款、发行金融债券、从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等方式。
其次,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等业务将资金再分发给个人、企业等各类需求主体。
在放贷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信用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再者,商业银行还承担着资金的结算职责,保障资金的快速、安全的转移与使用。
最后,商业银行需要通过风险控制和监管机制,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总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关键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资金的集中和供给、资源的再分配和优化、信用的创造和支付手段的提供,商业银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商业银行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以经营存款、贷款、国内外汇业务以及其他常规商业银行业务为主要业务的金融机构。
其主要服务对象为个人、企业和机构。
2、存款:存款是指个人或机构将资金存入商业银行并由商业银行保管和管理的行为。
存款可以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等不同种类。
3、贷款:贷款是商业银行向个人、企业或机构提供的资金支持,借款人同意按照一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款。
4、利率:利率是指贷款或存款利息的比率。
商业银行根据市场需求和风险状况确定贷款和存款的利率,并可以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化进行调整。
5、资本金:资本金是商业银行自有资金中用于覆盖潜在风险的部分,也是商业银行承担损失的能力。
资本金可以来自股东投入的资金、留存收益或其他形式。
6、透明度:透明度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对外部利益相关方提供准确、透明的信息的能力。
透明度有助于提高市场监督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7、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稳定经营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等。
8、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根据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放在央行的一定比例的存款。
存款准备金的目的是保证商业银行的偿付能力和货币市场的稳定。
9、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商业银行在一定时间内对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进行汇总和呈现的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程度。
10、资金流动性:资金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短期内能够满足存款者提款要求的能力。
良好的资金流动性可以保证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银行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法》。
该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经营范围、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2、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在特定条件下对存款人存款提供保险保障的制度。
当商业银行无法偿付存款时,存款保险制度可以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 重点总结
B;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巴塞尔协议:是《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
该协议于1987年7月15日由西方12国中央银行行长签署,目的是通过订立资本和风险资产的比例确立最低资本比例的方法,达到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和稳定发展,以利于各国商业银行在乎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
该协议主要由资本的构成、风险加权的计算、标准比率的目标和过渡期的实施安排等四个部分构成。
《巴塞尔协议》的主要思想:①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 由银行资产结构形成的资产风险 所决定,资产风险越大,最低资本额越高 ②银行的主要资本是银行持股人的股本 ,构成银行的核心资本③协议签署国银行的最低资本限额为银行风险资产的8% ,核心资本不能低于风险资产的4% ④国际间的银行业竞争应使银行资本金达到相似的水平 《巴塞尔协议》的影响:1)①有助于平等竞争 ②有助于银行的风险控制:获得资本支持、表外业务扩张受限、 国际银行业的监管趋向一致 2)对国际银行业的影响:有助于银行的国际化发展 3)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①加强了银行对资本金的认识 ②使银行的风险管理由表内拓展到表外 ③使银行的信用膨胀规模与财务杠杆作用受到约束 《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的分类: (一)核心资本: ①股本:普通股;非永久积累性优先股 ②公开储备: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公积金等 (二)附属资本:①未公开储备 ②重估储备③普通准备金 ④混合资本工具:资本准备金、放款与证券、投资损失准备金、不超过风险资产的1.25% ⑤长期附属债务:五年期以上的债务、不超过核心资本的50% 《巴塞尔协议》对资本扣除的规定: (1)商誉 (2)对从事银行业务和金融活动的附属机构的投资 ①避免交叉控股,重复计算的¡°双重杠杆效应¡± ②避免跨国银行调拨资金,规避管制或进行投机活动 备用信用证:开证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对受益人开立的承诺承担某项义务的凭证,即开证行保证在开让申请人未能履行义务时,受益人只要凭备用信用证的规定向开证行开具汇票(或不开汇票),并提交开证申请人未履行义务的声明或证明条件,即可取得开证行的偿付不含期权期货性质风险类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此类中间业务时承担一定的会影响到银行当期损益的风险,但银行和客户所承担的义务对称,客户不拥有单独决定是否履行合同的权利保管类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利用自身设施(如保管箱、保管库)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保管各种贵金属、珠宝古玩字画、有价证券、契约文件、保密档案资料、设计图纸等,并收取一定手续费备用贷款:辛迪加贷款市场常用工具之一,循环贷款的变种,与循环贷款的区别是,只是作为备用 备用信用证保证贷款:银行开立信用证作为担保,受益人(卖方)在正常情况下只需出示备用信用证便可按信用证项下的金额提款使用。
商业银行简答题
商业银行简答题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家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商业银行有着广泛的业务范围和深厚的历史传承。
以下将针对商业银行的相关问题进行简答解答。
一、商业银行的定义和职能是什么?商业银行是一种以获取存款为主要经营手段,向个人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信用证开立等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其主要职能包括接受各类存款、发放各类贷款、进行市场证券交易、提供信用、支付媒介、结算工具和金融咨询服务等。
二、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有哪些?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提供其他金融服务等。
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来积聚资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贷款和其他投资活动,通过资金的运用获得存贷差和其他服务费用。
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手段有哪些?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手段包括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等。
信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授信决策、风险控制和违约风险管理等。
市场风险管理主要涉及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和股票市场风险等。
操作风险管理则是通过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等手段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四、商业银行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商业银行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例如,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技术,银行可以提供在线银行、手机银行等便捷的金融服务。
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商业银行可以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五、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金融科技的冲击?金融科技的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商业银行可以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进行数字化转型,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和客户体验。
同时,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创新性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共赢。
六、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商业银行应积极支持国家经济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的融资支持。
同时,商业银行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 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
2. 银行控股公司制: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
二、名词解释3. 实收资本: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银行的资本。
4.一般准备:指商业银行根据发放的某项全部贷款余额一定的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
5.信用风险: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6.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因为市场价格变化而导致表内外头寸损失的风险。
7.操作风险:指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三、名词解释8、个人通知存款:指存款人存入款项时,不约定存期,在支取时需要提前通知金融机构,约定支取日和金额方能支取存款的一种储蓄方式。
9、单位协定存款:是客户按照与金融机构约定的存款额度开立的结算账户,账户中超过存款额度的部分,金融机构自动将其转入协定账户,并以协定的存款利率计算的一种企业存款。
10、回购协议:资金的融入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融入资金时,双方约定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期由正回购方按照约定的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
四、名词解释11、现金资产:商业银行随时用来应付现金需要的资产,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最富有流动的部分,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
12、基础头寸: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
13、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账户上超过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
五名词解释14.抵押贷款:是以特定的担保品作为保证的贷款,如果借款人不履行债务时,银行有权处理用作担保的担保品。
15.信贷集中:指如果贷款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某一地区,某一客户或某一贷款类型的话,一旦借款人发生风险,银行会受到贷款集中的损失风险。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种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闲散的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们投向需要资金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货币资金的融通。
3.商业银行资本:是指银行投资者为了正常的经营活动和获取利润而投入的资金和保留在银行的利润。
(账面资本>=经济资本>=监管资本)4.资本充足性: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监管当局规定的能保障银行正常经营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资本量;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资本的要求。
因此银行资本充足性包括资本数量的充足性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巴塞尔协议1》: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
核心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4%)5.《巴塞尔协议2》基本内容包括3大支柱:1.最低资本要求 2.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3.市场约6.《巴塞尔协议3》核心资本充足率由4%上升到6%。
7.负债:是指负债人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负债人经济利益流出的现实义务。
8.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也是开展资产业务的前提和基础。
就其范围而言,可以分为广义负债和狭义负债:广义负债不仅包括银行对外界的债务,还包括银行的自有资本;狭义负债只包括银行对外界的债务。
9.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亦称“付息的活期存款”。
既可用于转账结算,又可支付利息,年利率略低于储蓄存款,提款使用规定的支付命令的账户。
10.货币市场存款账户:是介于活期存款账户和储蓄存款账户之间的一种账户,它的利率要比活期存款账户利率高,但是比储蓄存款利率低。
但是该账户的存款准备金要远远低于活期存款账户和NOW账户,经营成本较低。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
第一章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与货币资本,经营的内容包括货币的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相关联的金融服务。
2、总分行制:又称分支行制,是一种设有总行同时又在总行之下设立分行的商业银行制度。
3、单一银行制:又称独家银行制,是一种仅设立总行,不允许下设任何分支行的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4、全能银行制:又称综合性银行制,即混业经营,是一种在金融业务领域内没有什么限制的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5、银行分业制:即分业经营,是指不同的金融业务由不同的经营机构经营的一种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6、股份制银行:商业银行资本来自银行公开发行的股票筹资,股东是银行的所有者。
7、私人银行:即独资形式的银行,大多由西欧大陆十六七世纪家族银行,特别是德国的家族银行演变而来。
私人银行负无限责任。
8、安全性:安全性目标要求银行在经营中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能够随时应对客户提存,使客户保持对银行坚定的信任。
9、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于随时应对客户提存以及银行支付的需要。
10、盈利性: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该目标要求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二章1、会计资本:银行总资产-银行总负债2、经济资本: 用以应付银行的非预期损失,即用来抵补超过期望损失的风险3、监管资本(法定资本):指一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的资本要求,包含了用于抵补银行非预期损失的经济资本以及系统性风险损失等。
4、一级资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
资本公积:溢价发行所取得的大于面值的资本额。
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一般风险准备: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
未分配利润5、二级资本: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超过预期损失的部分。
固定资产重估储备的70% :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时,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正差额。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第一章一、商业银行的概念(名词解释)商业银行是在市场经济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企业。
二、商业银行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状态的商业银行、早期商业银行、现代商业银行三、最早的股份制:英格兰银行四、现代银行产生的两种途径:一是从旧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二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按照资本主义原则,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
五、商业银行两种传统模式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传统(分业经营)(英、美)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混业经营)(德、瑞士、奥地利等)六、商业银行的性质首先,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具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
自有资本;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次,它不是一般的企业,是特殊的企业,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一般企业创造的是使用价值,银行创造的是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存款货币。
第三,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于专业银行、不同于央行、不同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七、商业银行的功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④信用创造⑤经济调节八、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职能。
支付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职能信用创造的约束条件:首先,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要以原始存款为基础。
就每一个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存款发放贷款和投资;就整个商业银行体系而言,也要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进行信用创造。
因此信用创造的限度,取决于原始存款的规模。
其次,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要受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现金漏损率的制约,创造能力与其成反比。
最后,创造信用的条件,是要有贷款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贷款需求,存款贷不出去,就谈不上信用创造,因为有贷款才有派生存款;相反,如果归还贷款,就会相应地收缩派生存款,收缩程度与派生程度一致。
因此,对商业银行来说,吸收存款的多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影响商业银行信用创造功能发挥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市场利率预期等等。
十、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的作用:一)商业银行已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二)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三)商业银行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四)商业银行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五)商业银行成为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十一、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经营目标。
商业银行经营学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经营学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和办理结算为其根本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2.资本充足率: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值为资本充足率,用来衡量资本的充足程度。
3.核心资本:核心资本由权益资本和公开储藏构成,权益资本由普通股和非累积优先股构成。
4.附属资本:附属资本由非公开储藏、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重估储藏、和长期次级债券构成。
5.协定账户:银行与客户达成协议,客户授权银行将款项存在活期存款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和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账户中的任一个账户中。
6.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一种固定期限、固定利率的,面额较大的可在市场上转让的银行存单。
7.抵押贷款: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不动产、动产和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给银行发放的贷款。
8.质押贷款: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证书为质押品交付银行,按担保的约定出质,银行按出质物品的评估价值的一定比例贷款给借款人。
9.委托贷款:由委托人提供资金,银行作为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视、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
10.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本息仍无法收回的那局部。
11.循环信用额度:银行和客户之间达成的不可撤销的正式协议,银行在约定的时间向客户提供贷款,客户可在协议期限内屡次使用贷款。
12.保理业务:商业银行以购置票据的方式,购置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在账款收回之前提供融通资金之外的各项效劳。
13.信用风险: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意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造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
14.资本风险:商业银行资本金过少,缺乏承担风险损失和对方存款及其他负债的最后清偿能力,是银行的经营平安受到威胁的风险。
15.债转股:国家通过组建金融资产公司依法处置四大国有商业而银行局部不良资产,把局部企业的银行贷款转移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账目下,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企业的投资主体,将债权转化为股权。
商业银行概述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概述一、引言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中介的关键角色。
本章节将对商业银行进行概述,包括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等。
二、定义商业银行是指经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批准,并以盈利为目标,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提供其他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以营利为主要目标,为个人、企业和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功能商业银行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⒈吸收存款:商业银行通过吸收个人和企业的存款来增加自身资金来源,并支付相应的利息。
⒉贷款与信贷:商业银行通过向个人、企业和提供贷款和信贷服务,满足他们的各种融资需求。
⒊支付结算:商业银行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包括电子支付、跨境汇款、信用卡等,方便客户之间的交易和资金流动。
⒋储蓄理财:商业银行提供储蓄和理财产品,帮助个人和企业合理管理和增值资金。
⒌外汇业务:商业银行提供外汇兑换、外汇买卖和外汇风险管理等服务,支持跨境贸易和国际支付。
⒍金融市场业务:商业银行参与金融市场,进行资金交易、债券发行和股票交易等活动。
四、发展历程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⒈初期阶段:商业银行起源于古代的贷款铺子和票号,提供贷款和支付服务。
⒉现代化阶段:随着现代金融制度的建立,商业银行开始发展为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的金融机构。
⒊多元化阶段:商业银行逐渐扩大业务范围,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信用卡、理财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等。
⒋国际化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业银行开始在国际市场扩张业务,并提供跨境金融服务。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报告、统计数据和案例分析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金融监管机构:指负责监管金融机构运营和管理的部门或机构,如中国银监会、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等。
⒉利息:指商业银行支付给存款人的资金使用费用,通常按年、季或月计算并支付。
⒊信贷:指商业银行向借款人提供的资金,通常以一定期限和利率进行发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的内容包括货币的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相关联的金融服务。
2、总分行制:又称分支行制,是一种设有总行同时又在总行之下设立分行的商业银行制度。
3、单一银行制:又称独家银行制,是一种仅设立总行,不允许下设任何分支行的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4、全能银行制:又称综合性银行制,即混业经营,是一种在金融业务领域内没有什么限制的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5、银行分业制:即分业经营,是指不同的金融业务由不同的经营机构经营的一种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6、股份制银行:商业银行资本来自银行公开发行的股票筹资,股东是银行的所有者。
7、私人银行:即独资形式的银行,大多由西欧大陆十六七世纪家族银行,特别是德国的家族银行演变而来。
私人银行负无限责任。
8、安全性:安全性目标要求银行在经营中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能够随时应对客户提存,使客户保持对银行坚定的信任。
9、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于随时应对客户提存以及银行支付的需要。
10、盈利性: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该目标要求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二章1、会计资本:银行总资产-银行总负债2、经济资本: 用以应付银行的非预期损失,即用来抵补超过期望损失的风险3、监管资本(法定资本):指一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的资本要求,包含了用于抵补银行非预期损失的经济资本以及系统性风险损失等。
4、一级资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
资本公积:溢价发行所取得的大于面值的资本额。
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一般风险准备: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
未分配利润5、二级资本: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超过预期损失的部分。
固定资产重估储备的70% :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时,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正差额。
混合债务资本工具(Hybrid Debt Capital Instrument):具有债务和股本的双重性质,如可换债券、累积永久性优先股等。
长期次级债券(Subordinated & Term Debt):包括普通的、无担保的、初始期限最少5年以上的次级债务资本工具。
6、资本充足性: 数量充足。
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
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指各种资本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重,以尽可能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增强经营管理与进一步筹资的灵活性。
7、资产风险权重表内资产权重分五级:0:包括现金、国家政府或央行的债权等资产10%:包括本国公共部门担保的贷款等资产20%:包括在经合组织成员国注册的银行债权等资产50%:指以完全用于居住的房产作抵押的贷款100%:包括对私人机构的债权等资产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表外资产转换系数分四级:0;20%;50%;100%8、分母对策: 目的在于银行减少风险暴露,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9、通过压缩风险资产规模或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风险权重较高资产的比重。
可考虑以贷款出售、证券化等方式减少对低信用等级客户的信用暴露,同时购买政府债券或高等级企业债券,从而降低资产组合的风险度。
加强表外业务的管理,选择转换系数及对应的风险权数较小的表外资产业务。
10、资产增长模型:11、分子对策:内源资本策略:将留存收益用于充实资本金,首选策略。
内源资本策略受到的限制:适度资本金数额是内源资本支持银行资产增大的第一种限制。
银行创利能力是内源资本支持银行资产增大的第二种限制。
银行股利政策是内源资本支持银行资产增大的第三种限制第三章1.银行负债是商业银行所承担的一种经济业务,银行必须用自己的资产或提供的劳务去偿付。
它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清偿的经济义务。
广义负债--自有资本以外的一切资金来源;狭义负债--银行存款、借款等一切非资本性的债务。
2.活期存款存户可以随时存取和支用的存款;3.定期存款客户和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4.储蓄存款存款者不必按照存款契约的要求,而是按照存款机构所要求的任何时间,在实际提取日前7天以上的时间,提出书面申请提款的一种账户。
5.可转让支付凭证账户是指个人和非盈利性组织可以随时在该账户开出“可转让支付命令”,用于对第三者进行支付并能获取利息的存款。
6.自动转账服务账户是银行根据存款人的事先授权,自动为客户在同一银行的两个账户间划转存款。
7.货币市场存单是一种介于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之间的存款账户,是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加•恩圣洁尔门存款机构法》,允许商业银行与货币市场基金竞争后出现的一种新业务。
8.可转让定期存单指按某一固定期限和利率存入银行的资金可在市场上买卖的票证。
第四章1.库存现金:商业银行金库中保存的现钞和硬币2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3.存放同业存款:商业银行存放在其代理行或者相关银行的存款;4.超额准备金:在存款准备账户中超过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账户上保有的用于日常支付和债权债务清算的资金,直接影响信贷扩张能力。
5.可用头寸:是指扣除法定准备金以后的所有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和存放同业款。
6.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
7.可贷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在某一时期可直接用于贷款发放和投资的资金,它是形成盈利性资产的基础。
8.滞后准备金计算法:是根据前期存款负债的余额确定本期准备金的需要量的方法9.同步准备金计算法:是指以本期的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本期的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第五章1、贷款质量的5级分类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2、贷款审批制度贷款工作基本规程: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贷款的“审贷分离”制度:贷款人员分为贷款评估人员、贷款审查人员和贷款检查人员;贷款分级审批制度:银行根据贷款人员的基本情况和贷款业务的情况,逐级确定每位贷款人员的贷款审批品种和最高额度。
3、信用贷款特点:1、还款的唯一保证是借款人的信用2、具有高于其他贷款的利率和风险3、贷款的程序简便4、保证贷款:银行根据担保法中的保证方式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5、质押贷款:以担保法中规定的质押方式发放的贷款6、抵押贷款:银行以抵押方式做担保发放的贷款7、抵押率8、票据贴现:指持票人持有未到期承兑票据向银行贴付利息而取得现款的经济行为9、信用分析:第一阶段:5C分析、第二阶段:综合评分法、第三阶段:统计学模型多元判别分析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第四阶段:智能系统模型、神经网络模型10、贷款定价:贷款定价的一般原理:贷款供给曲线是价格的增函数,需求曲线是价格的减函数;二者相交的均衡点是贷款价格的最佳点11、等额本息还款法12、等额本金还款法第七章1、经营性租赁:是指出租人向承租人短期租出设备,在租赁期内由出租人负责设备的安装、保养、维修、纳税、支付保险费和提供技术服务2、金融租赁:是以融资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租赁活动,具有融资和融物双重性能4. 直接租赁:即购进租出,租赁公司通过筹措资金,直接购回承租企业选定的租赁物品后租给承租人使用。
转租赁:即租进租出,由租赁公司作为承租人,向其他租赁公司或制造厂商租进设备,然后再以出租人的身份将该设备转租给承租企业使用,原租约与转租约同时并存有效。
回租:-即售后租回,由设备使用方先将自己的设备出售给租赁公司,再由租赁公司将设备出租给原设备使用方(承租人)使用5、信托的法律特征信托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性:信托关系的确立以委托人将信托财产转移给受托人为前提条件。
信托财产收益的他主性: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利益相分离,受托人是信托财产的名义所有人,持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受益人则享有信托利益。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信托财产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应分别管理;受托人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
信托责任的有限性:在信托的外部关系中,委托人、受托人及受益人对因信托事务处理所发生的债务都只以信托财产为限负有限清偿责任。
信托管理的连续性:1、信托是一种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财产管理制度2、信托不因委托人或受托人的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被宣告破产而终止,也不因受托人的辞任而终止。
第八章1.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简称OBS)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或不直接形成资产或负债,但能改变银行损益状况的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银行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和或有债权/债务;狭义的表外业务------仅指或有债权/债务;2.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3.担保业务即银行根据交易中一方的申请,为申请人向交易的另一方出具履约保证,承诺当申请人不能履约时,由银行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
4.备用信用证(Standby Credit Letter,SCL)是开证行的一种书面付款承诺,当备用信用证的申请人不能履行对第三方所作的承诺时,由开证行承担备付责任。
5.承诺业务是指银行向客户允诺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
6.贷款承诺是银行向潜在的借款客户作出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按约定条件向该客户提供贷款的承诺。
7.贷款出售是指商业银行一反形成和持有贷款的传统经营哲学,开始视贷款为可销售的资产,在贷款形成以后,进一步采取各种方式出售贷款债权给其他放款人,重新获得资金来源,出售贷款的银行将从中获得手续费收入。
8.票据发行便利是指借款人以自己的名义连续发行短期票据(3个月或6个月)筹集用于长期投资的资金时,银行承诺购买借款人不能出售的全部票据或提供相应金额的贷款9.透支额度是银行预先对客户确定一个额度,客户可以按照自己所需要随时支取贷款10.资产证券化是银行在发放贷款后,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把贷款重新组合,并由这些贷款支持发行银行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