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完美资料 (重点 必考)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二)缓解期

1.肺睥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一)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二)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

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

执业医师中医经典考试条文

执业医师中医经典考试条文

【执医必考】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新增

《中医经典》条文背诵合集

➢黄帝内经

一、素问·上古天真论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2.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治病必求于本”的临床价值

2.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3.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4. 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栗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四、素问·经脉别论

1.“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和“生病起于过用”的理论观点。

2.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中医学习笔记汇总

中医学习笔记汇总

中医学习笔记汇总(烂熟于心堪可学医)

本文(重点提示,每年中医执业医师必考内容)改编。

一、基础理论

1.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2.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3.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4.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5.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6.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7.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在内,阳之守也。8.说明对立制约的是:动极者镇之以静。9.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中求阳。10.说明阴阳转化的是:热极生

寒。11.称“阳中之阳”的脏是:心。12.称“阴中之阳”的脏是:肝。13.称“阴中之阴”的脏是:肾。14.称“阳中之阴”的脏是:肺。15.阴偏胜所致证候是:实寒证。16.阴偏衰所致证候是:虚热证。17.阳偏胜所致证候是:实热证。18.阳偏衰所致证候是:虚寒证。19.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法是:阳中求阴。20.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阴病治阳。21.根据阴阳对立制约确定的治法是:热者寒之。22.适用于阳偏胜的治法是:热者寒之。23.“木”的特性是:曲直。24.“水”的特性是:润下。25.属于“金”的音是:商音。26.属于“水”的音是:羽音。27.木的“所不胜”之行是:金。28.水的“所

胜”之行是:火。29.金的子行为:水。30.火的母行为:木。31.木的“所不胜”之“子”是:水。32.木的“母”之“所胜”是:火。33.肝病传脾的是:相乘。34.肝病传心的是:母病及子。35.肺病及肾是:母病及子。36.木火刑金是:相侮。3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属于:相乘。38.“水气凌心”属于:相乘。39.喜胜:悲。40.恐胜:喜。41.属于“火”的是:喜。42.属于“金”的是:悲。43.属于“水”的是:耳。44.属于“土”的是:口。45.属于“水”的是:咸。46.属于“木”的是:酸。47.属于“水”的是:黑。48.属于“金”的是:白。49.“君主之官”指:心。50.“将军之官”指:

执业医师考试必考方歌

执业医师考试必考方歌

16、桑螵蛸散***本方人参用量独大,

【方歌】桑螵蛸散龙龟甲,参归茯神菖远合;

调补心肾又涩精,心肾两虚尿频佳。【速记】神龙远飘,仆人归家。

一、固冲汤***脾肾亏虚,冲脉不固之证

【方歌】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蛸;

益气健脾固摄血,脾虚冲脉不固疗。【速记】小龙女善语要舒琪赔礼道歉。

一、朱砂安神丸***朱砂敢当皇帝

【方歌】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

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三、酸枣仁汤***熊猫早知茯苓甘

【方歌】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

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乡甜。【功用】清热除烦,养血安神(考点)。【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

2、苏子降气汤*****苏大官盛夏前后归国

【方歌】苏子降气祛痰方,夏朴前苏甘枣姜;

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3、旋覆代赭汤*****戴花老人下大江

【方歌】旋覆代赭重用姜,半夏人参甘枣尝;

降逆化痰益胃气,胃虚痰阻痞嗳康。【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考点)。【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生姜用量最大。

代赭石属“去性存用”的用法。

旋覆花:代赭石为3:1。

4、平胃散

【方歌】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

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

5、藿香正气散

【方歌】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朴白术;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速记】陈姐服下腹皮草后想找江苏白蜘蛛。

6、真武汤*****朱父将服药

【组成】茯苓、芍药、白术、生姜、炮附子【方歌】真武附苓术芍姜,温阳利水壮肾阳;

脾肾阳虚水气停,腹痛悸眩瞤惕康。

【配伍意义】佐以芍药,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眩晕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眩晕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眩晕

细目一:概述

一、眩晕的概念及源流

1.眩晕的概念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敌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2.眩晕的源流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金匮要略》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至金元时代,对眩晕的概念、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索问玄机原病式》主张眩晕的病机应从风火立论。《丹溪心法》则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提出了痰饮致眩学说。《景岳全书》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指出“无虚不能作眩”。《医学正传》指出眩晕的发病有痰湿及真水亏虚之分,治疗弦晕亦当分别针对不同体质及证候,辨证治之。此外,还指出:“眩运者,中风之渐也。”

二、熟悉有关古代医家对眩晕病机的认识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丹溪心法》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能作眩。”《医学正传》记载了“眩运者,中风之渐也。”

三、眩晕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眩晕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如梅尼埃病(美尼尔综合征)、高血压病、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神经衰弱等。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精)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精)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精)

第一篇: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精)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chǐ桔梗汤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wēirúi汤

二、咳嗽(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ào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gã散合加减泻白散

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一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

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二缓解期

1.肺睥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一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

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重点-执业医师考试.doc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重点-执业医师考试.doc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重点整

理如下:

传染病学出题侧重点:考试面广、点细,不容易抓住,但是考查内容相对而言比较集中,内容简单、基础,跟着老师的授课思路,拿到80%的分是没有问题的。

①涉及主要疾病:霍乱、伤寒、流脑、乙脑、

禽流感、艾滋病、流感、肝炎等。

②出题点:治疗(药物的使用和治疗原则)、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症状(部位)。

复习时,要重点对比其相似疾病,比如,乙脑、流脑。传播途径一般会考查肝炎的问题,几乎每年必考,学会区别对待。

简单易记的执业医师考试资料其他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

简单易记的执业医师考试资料其他用心记住考点必定能过

第20章:其他25分左右

第1节:无菌技术

一、灭菌、消毒概念和方法

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范围广..

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不能杀灭芽胞

常用的灭菌、消毒法:

1.高压蒸气法: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效果亦很可靠;主要是敷料消毒..

2.煮沸法

3.火烧法:只用于金属器械..

4.药液浸泡法:0.1%新洁尔灭浸泡30分钟;主要是手术器械消毒..

5.甲醛蒸气熏蒸法

二、手术洗手方法和原则

1.肥皂水刷手法

1先用肥皂和流水将手臂清洗一遍..

2再用无菌毛刷蘸煮过的肥皂软膏或2%消毒肥皂水刷洗手臂..从指尖到肘上10cm;按照这个方法洗3遍;每遍在肘上较前一次低2cm..

3将手臂浸泡在70%的酒精桶内5分钟;范围至肘上6cm..

2.碘伏刷手法

1用肥皂水刷洗双手、前臂至肘上6cm;刷两遍共5分钟..

2用流水冲净;无菌纱布擦干..

3最后用浸透碘伏的纱布涂抹双手和前臂两遍

三、不同手术区消毒范围和原则

●消毒范围至少要包括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四、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1.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之后;手不能接触有菌地带..

2.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手术器械及用品..

3.手术中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套..

4.在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一人应先退后一步;背对背地转身到达另一位置..

5.做皮肤切口以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70%酒精再涂擦消毒皮肤一次

6.切开空腔脏器前;要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止或减少污染..

7.手术进行时不应开窗通风或用电扇;室内空调机风口也不能吹向手术台..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

表——荆防败毒散或

荆防达表汤

2.风热犯表:辛凉解

表——银翘散或葱豉

chǐ)桔梗汤

3.暑湿伤表:清暑祛

湿解表——新加香薷

4.气虚感冒:益气解

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

表——加减葳蕤(wē

irúi)汤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

散寒,宣肺止咳——三拗(ào)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

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XXX伤肺:疏风

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燥湿

化痰,理气止咳——二XXX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热

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清肺

泻肝,顺气降火——黛蛤(gé)散合加减泻白散

4.肺阴亏耗:滋阴

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3、哮病

一)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

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

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

喘固本汤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二)减缓期

1.肺睥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4、喘证

一)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

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

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

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

降逆,宣肺平喘——二XXX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

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腰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腰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腰痛细目一:概述和病因病机

一.腰痛的主症特点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二.腰痛的常见病因内因:体虚年衰,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

三.腰痛的病机要点及转化腰痛的病位:病位在腰,为肾之府。

基本病机,外感腰痛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总离不开湿邪为患;内伤腰痛多因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滋润.濡养.温煦,内伤不外乎肾虚。病理性质,外感属实,内伤属虚或虚实夹杂。

细目二:辨证论治

一.腰痛的辨证要点辨致病原因:腰痛病因主要分为外感.内伤与外伤。

外感者,多起病较急,腰痛明显,常伴有感受寒湿之邪的症状;内伤者,多起病隐袭,腰部酸痛,病程缠绵,常伴有脏腑虚损症状,多见于肾虚;外伤者,起病急,疼痛部位明显,瘀血症状明显,常有外伤史。

二.腰痛的基本治则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散寒行湿.清热利湿;外伤腰痛属实,治宜理气通络,活血祛瘀为主;内伤致病多属虚,治宜补肾为主,兼顾肝脾;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治疗腰痛应注意补肾固本。但在外邪偏盛时,则应急则治其标,先祛邪,后治本。

执业医师考试《方剂》89个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执业医师考试《方剂》89个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执业医师考试《方剂》89个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考点1】含有共同药物的方剂

1.大柴胡汤和四逆散两方中含有的相同药味是:枳实、芍药。

2.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两方中含有的相同药味是:半夏、黄芩。

3.小柴胡汤和半夏泻心汤均含有:人参、大枣、甘草。

4.四逆散和大柴胡汤均含有:枳实、芍药、柴胡。

5.逍遥散和龙胆泻肝汤均含有:当归、白芍、柴胡。

6.普济消毒饮和凉膈散均含有:黄芩、黄连、连翘。

7.大柴胡汤和小柴胡汤均含有柴胡、黄芩、半夏。

【考点2】配伍意义

1.大陷胸汤的配伍意义:甘遂为君药。大黄先煎,取其“治上者治宜缓”之意。本方为泻热逐水之峻剂。

2.温脾汤主治: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3.芍药汤配伍意义:当归养血活血,体现了“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木香、槟榔行气导滞,体现"调气则后重自除"之义;大黄苦寒沉降,合芩、连则清热燥湿之功著,合归、芍则活血行气之力彰,其泻下通腑作用可通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体现“通因通用"之法。

4.葛根黄芩黄连汤配伍意义: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可使“解

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伤寒来苏集》)。本方对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

5.四物汤配伍特点:以熟地黄、白芍阴柔补血之品与辛香之当归、川芎等量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补中有行,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6.参苓白术散配伍意义:桔梗宣利肺气,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与诸补脾药合用,有"培土生金"之意。

7.真武汤配伍意义:佐以芍药,一者利小便以行水,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治筋肉颤动,四者防止温燥药物伤耗阴津,以利久服缓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必考知识点:补阳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必考知识点:补阳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必考知识点:补阳剂补阳剂

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六味真富贵

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高血压,慢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前列腺炎,阳萎,男性不育,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艾滋病。

济生肾气丸六辆富贵牛车

肾气丸加川牛膝车前子

功效: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主治:肾阳不足之水肿,小便不利。

十补丸五只盛气鹿肾气丸加五味子鹿茸功

效: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面色黯黑。

右归丸苟菟鹿归附山中,吃熟萸肉。

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当归附子山药杜仲熟地山萸肉肉桂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二仙汤(仙茅汤):伯母当忌二仙

黄柏知母当归巴戟天仙茅仙灵脾

功效:温肾阳,补肾精,调冲任。

主治:肾阴阳两虚,虚火上火证。

补阴剂

六味地黄丸两座大山一块地,茯苓泽泻牡丹皮

山药山萸熟地(君) 茯苓泽泻丹皮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神经衰弱,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高血压,心律失常,肺结核,再障,糖尿病,尿崩症,甲亢,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男性不育,中心性视网膜炎。

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

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

功效:滋肾养肝。

主治:肝肾阴虚,两目干涩者。

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功效:敛肺纳气。

主治:肺肾阴虚,咳嗽喘逆。

都气丸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

功效:滋阴纳气。

主治:肾阴虚气喘,呃逆之证。

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加当归白芍白蒺藜石决明

功效:滋养肝肾,疏风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之目疾。

左归丸两座大山一块地,苟菟龟鹿觅牛膝。

山药山萸肉熟地枸杞子菟丝子龟板鹿角胶川牛膝蜂蜜功效:补肝肾,益精血。

中医执业医师---完美打印(方剂)

中医执业医师---完美打印(方剂)
·解表剂 1、辛 温 解 表 麻 黄 汤 麻黄 桂枝 炙甘草 杏仁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 枝 汤 桂枝 芍药 炙草 生姜 大枣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九 味 羌 活 汤 〖组成〗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香 苏 散 香附 苏叶 陈皮 炙甘草 〖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小 青 龙 汤 〖组成〗麻黄 细辛 干姜 甘草 桂枝 半夏 芍药 五味子 〖〗外寒内饮证〖〗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止 嗽 散 桔梗 白前 荆芥 紫菀 百部 甘草陈皮 〖主治〗风邪犯肺证。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2、辛 凉 解 表 银 翘 散 〖组成〗连翘 银花 桔梗 薄荷 牛蒡子 竹 叶 荆芥穗 豆豉 甘草 〖〗温病初起〖〗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桑 菊 饮 〖〗桑叶 菊花 连翘 杏仁 桔梗 苇根 薄荷 甘草 〖〗风温初起。但咳 身热不甚 口微渴 脉浮 数。 〖功〗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柴葛解肌汤 〖组成〗柴胡 葛根 黄芩 羌活 白芷 芍药 桔梗 生姜 甘草 大枣 石膏 〖〗感冒风寒,郁而化热。 〖〗解肌清热 升麻葛根汤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 〖主治〗麻疹初起。 〖功用〗解肌透疹。 3、扶 正 解 表 败 毒 散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 梗 人参 甘草(生姜 薄荷) 〖〗气虚外感证〖〗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参 苏 饮 〖组成〗人参 苏叶 干葛 橘红 半夏 前胡 茯苓 桔梗 枳壳 木香 甘草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证。 〖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麻黄细辛附子汤 〖素体阳虚,气虚外感证。 〖助阳解表 加减葳蕤汤 葳蕤 生葱白 桔梗 白薇 豆豉 薄荷 炙甘草 大枣 〖〗阴虚外感(风热)证。 〖〗滋阴解表。 ·泻下剂 1、寒 下 大 承 气 汤 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 3.里热实证之热厥 痉病或发狂 〖功用〗急下存阴,峻下热结 大黄牡丹汤 ++ 桃仁 冬瓜子 芒硝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大 陷 胸 汤 甘遂 大黄 芒硝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功用〗泻热逐水。 2、温 下 大黄附子汤 〖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温 脾 汤 大黄 附子 人参 芒硝 甘草 干姜 当归 〖〗寒积腹痛。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3、润 下 麻子仁丸〗+芍药 枳实 大黄 厚朴 杏仁 〖主治〗脾约证。 (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 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济 川 煎 〖〗当归 牛膝 肉苁蓉 泽泻 升麻 枳壳 〖〗肾虚便秘。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阵磨枪

♦“盛则传,虚则受”,则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

♦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为肺志,恐为肾志。♦心在液为汗,肺在液为涕,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

♦脾为脏,属阴,喜燥而恶湿;胃为腑,属阳,喜润而恶燥。♦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称“脑为元神之府”。

♦精的功能除具有繁衍生命重要作用外,还具有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功能。

♦跷脉的基本功能:一是主司下肢运动,可使下肢运动灵活矫捷。二是司眼睑的开合。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劳则气耗”、“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真虚假实即“至虚有盛候”。真实假虚即“大实有赢状”。♦气机失调(即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不包括“气虚”

♦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在日晡(下午3-5点)热势较高,属于胃肠燥热内结,

阴虚潮热:在午后和夜间低热。由于阴虚阳亢而生热。

湿温潮热:发热以午后明显,特点是身热不扬,为湿热内

盛。

身热夜甚。温病热入营血。

♦战汗为正邪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阳明经头痛(大肠胃)―――前额连眉棱骨疼痛少阳经头痛(三焦胆)―――两侧头痛

太阳经头痛(小肠膀胱)―――后头痛连项背

厥阴经头痛(心包肝经)―――巅顶痛

少阴经头痛(心肾)―――头痛连齿

太阴经头痛(肺脾)―――头痛而重

♦危重病人,本来不能食,突然能食,食不知饱,称为“除中”,是胃气败绝所致(除即消除,中即中气)。

♦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表示脾胃健旺;胖而食少形盛气虚,表示脾虚痰湿

♦患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可见于疳积病

♦瞳仁属肾,称为“水轮”;

黑睛属肝,称为“风轮”;

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

白睛属肺,称为“气轮”;

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口形六态”:口张、口噤、口撮、口、口振、口动

①口张:即口开,属虚证。若口如鱼口,张口气直,但出

不入,为肺肾之气将绝

②口噤:即口闭,牙关紧闭,属实证。因肝风内动,筋脉

拘急所致。

③口撮:即上下口唇紧聚,为邪正交争所致,见于新生儿

脐风,破伤风病人

④口僻:即口角一侧歪斜。多为风痰阻络所致

⑤口振:即战栗鼓颌,口唇摇振。多为阳衰寒盛或邪正剧

争所致。可见于伤寒欲作战汗或疟疾发作

⑥口动:口频繁开合,不能自禁,是胃气虚弱之象;若口

角掣动不止,则为热极生风或脾虚生风之象

♦寒痰色白清稀

热痰色黄质稠

风痰清稀有泡沫

湿痰色白量多

燥痰量少而粘

♦小儿指纹色鲜红为外感表证;色紫红为热证

♦口中泛酸属肝胃蕴热,口中酸馊属伤食,口苦属热证。♦咳声不扬,咯痰黄稠不易出者,属肺热咳嗽;

咳声清脆,痰少而粘,难于咯出者,属燥热咳嗽

咳声重浊,痰液稀白者,属风寒咳嗽;

咳声紧闷,痰白滑量多,易咯出者,属湿痰咳嗽;

咳声低微,咳出白沫者,属肺虚咳嗽

♦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夹舌本。

肝藏血,主筋,其经脉络于舌本。

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谵语为热扰心神

郑声为心气大虚

独语为心气亏虚或痰浊扰心

错语为心气不足

谵语和郑声一定是在神志不清时发生的。

---------------------------------------------------------------------------------------------------------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

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解表药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紫苏解鱼蟹毒

♦生姜能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之毒♦熊胆内服,0.25~0.5g。

♦甘遂0.5—1g、

♦大戟1.5—3g、

♦芫花煎服,1.5—3g。入丸散剂,每次0.6g、

♦牵牛子煎服,3~9g。入丸、散剂,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巴豆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要药

♦鹿茸 1-2g

♦麦芽:回乳消胀

♦使君子蛔虫病,蛲虫病;小儿疳积;苦楝皮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疥癣,湿疮。;槟榔杀绦虫、蛔虫、截疟

♦小蓟善治尿血、血淋;地榆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侧柏叶肺热咳嗽;白茅根胃热呕哕;茜草血热夹瘀

♦川芎“血中气药”;治头痛的要药;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朱砂忌火煅,火煅则析出水银,有剧毒

♦复发:恢复期,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的症状再度出现。

再燃:恢复期,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升高。

再感染: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时间,被同一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发病过程中,被同一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受染。♦IgG是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最早提出制方理论的医书是《黄帝内经》

♦我国最早由政府组织编撰的成药典是《和剂局方》

♦大枣在十枣汤中是佐药

♦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与泽泻针对少阴肾的补泻;山萸肉与丹皮针对厥阴肝的补泻;茯苓与山药针对太阴脾的补泻♦含有罂粟壳的方剂是真人养脏汤

♦当归用量独重的方剂是生化汤

♦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配伍剂量比为5:1

♦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用量约10倍于其他药物

♦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为7:1 ♦逍遥散中体现治肝"体用兼顾"的药对是柴胡与白芍

♦乌梅丸中体现"安蛔"法的配伍特征为 "酸苦辛"并用

♦药味配伍中的"酸甘合化"的主要功用是滋助阴液;"辛甘合化"的功用是扶助阳气

♦使用十枣汤时应煎大枣取汤,余药味另研散,送服

♦镇肝熄风汤组成药味中全部药味均用生品

♦半夏泻心汤是以" 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为配伍特征的方剂

♦百合固金汤制方原理主要涉及金水相生

♦配伍中含有"寓升于降"原理的方剂是黄龙汤; "寓降于升"原理的方剂是川芎茶调散; "寓敛于散"原理的方剂是桂枝汤; "寓泻于补"原理的方剂是六味地黄丸

♦攻补兼施方是黄龙汤;表里同治方是小青龙汤;气血并调方是血府逐瘀汤;寒热并用方是半夏泻心汤;阴阳双补方是地黄饮子

♦雷头风的治疗首选清震汤病机为湿热夹痰上冲

♦太阳经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

厥阴经头痛:吴茱萸藁本

阳明经头痛:葛根白芷知母

------------------------------------------------------------------------------------------------------------

♦唐代《颅囟经》是相传至今的最早儿科专著。

♦扁鹊:是史书记载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学纲领

♦万全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

慎其疾”,形成了中医儿童保健学的系统观点。

♦小儿体重公式:

出生时:约3kg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

♦身高:

新生:约50cm。

1岁:约75cm,(前3月约增长12cm)。

2岁:约85cm。

2~12岁:身高(cm)=70+7×年龄。

♦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2~2.5岁出齐;顺序是先下后上,自前向后依次萌出,唯尖牙例外。>2岁乳牙数=月龄-4(或6);6岁+-萌出第1颗恒牙,7~8岁始,乳牙代之以恒牙

♦小儿收缩压(mmHg)=80+2×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2/3

♦运动发育:

新生:反射性和不自主活动;

1月:伸欠;

2月:抬头;

4月:手撑起上半身;

6月:能坐;

8月:会爬;

10月:可扶走;

12月:能独走;

18月:可跑步和倒退行走;

24月:可双足并跳;

36月:会骑三轮车。

♦语言发育:

新生:会哭叫;

2个月能发出和谐喉音,

3个月发出咿呀之声;

4个月能发出笑声;

7~8个月会发复音,如“妈妈”、“爸爸”等;

1岁时能说出简单的生活用语,如吃、走、拿等;

1岁半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

2岁后能简单地交谈;

5岁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新生儿用药为成人量的1/6,乳婴儿用1/3,幼儿用1/2,学龄儿童2/3或接近成人用量。

♦小儿感冒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

♦清代谢玉琼《麻科活人书》:肺炎喘嗽病名

♦邪热闭肺是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热、咳、痰、喘、煽,是肺炎喘嗽典型症状。

♦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

♦口疮风热乘脾以口溃烂为主;心火上炎以舌溃烂为主

♦厌食 :不涉他脏,食欲不振为主,精神尚好;

积滞:厌食+ 脘腹胀满(未伤津)

疳证 :厌食+形体消瘦+精神改变(已伤津)

♦疳之有积无积,须视腹之满与不满,腹大肢细是典型体征。

若脘腹胀满,嗳气纳差为食积;大腹胀满,叩之如鼓为气

积;腹胀有块,推揉可散为虫积;腹内痞块,推之不减为

血积

♦急惊风四证(痰、热、惊、风)、八候(搐、搦、颤、掣、反、引、窜、视)

♦急性肾炎记到家;浮肿血尿高血压;并发症三个别记差;

高血压脑病眼睛花;循环充血肝脏大;急性肾衰尿不下

♦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为主,伴低蛋白血症及高脂血症,指陷性浮肿。

♦急性肾炎则以血尿为主,非指陷性浮肿。

♦五迟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脚软、肌肉软。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

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