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评(21)

权利与责任:我为什么要批评咪蒙

与归

近日,咪蒙的一篇《刘鑫江歌案: 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引发朋友圈刷屏和舆论热议。咪蒙在文章宣称,这是她第一次支持网络暴力,并号召大家为“请求判决陈世峰死刑”活动签名。对于这样的举动,我是坚决持批评态度

的。

不可否认,咪蒙鼓动大家为“请求判决陈世峰死刑”活动签名,这是个人的言论自由,是她的权利,她可以表达自己的态度,主张自己的行为,这些都没问题。正如我也有权利反对咪蒙,批驳她的主张和我认为“越界”的行为一样。

但与此同时,咪蒙不仅仅是一个人名(昵称),它是一个自媒体大号,是最大的自媒体之一,甚至有人形容其是“自媒体天字一号”。这样一个拥有千万粉丝、影响力巨大的大号,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公共属性,相应的也就应该有一种公共意识。

既然说是自媒体,自媒体也是媒体的一种,或许它没有传统媒体的官方资质和法律属性,但却拥有媒体的诸多特质:受众,传播力,影响力等。就“咪蒙”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言,它已经胜过太多媒体,它只是没有“加V”的媒体而已。

而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人文道德是有标准的,其言论是有规范和边界的,和个人在私下的言行、和普通网友的留言、发帖有着根本的区别。自媒体虽然有个“自”的限定词,但这并不意味可以放飞自我甚至放纵自我,因为它的主体、内核仍然是媒体,这才是本质属性。

就江歌案而言,我私下里也飙过脏话,和朋友聊天时也说过很激烈的言语,但我不会把这些写到文章中,更不会公开发表在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上。这便是任性胡来和恪守规矩的区别,这便是“只顾我爽”和责任担当的区别,这便是不计后果和考虑影响的区别。

事实上,咪蒙的出格已经给很多人造成了不良影响,不少人喊起了“这次支持网络暴力”的口号,不少人在对刘鑫及其家人进行进一步地人肉和骚扰。这种情绪调动,只会加剧对立和矛盾,而无益于事情的解决和悲痛的抚慰,更有妨碍司法公正判决的嫌疑。

批评咪蒙,是因为其言行不仅可能诱发可怕的后果,还会给本已埋下的仇恨种子施肥浇水。

批评咪蒙,并不是说在维护刘鑫,而是在维护规则和道德的边界;批评咪蒙,更不是在反对江母,而是在反对网络暴力。当如此大的一个平台,公然在文章导读里打出“这是我第一次支持网络暴力”的口号,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

我们也很愤怒,但懂得表达和控制愤怒,或许比愤怒本身更需要力量,更有推动事态向前发展的力量。比如,我们不会用脏字,不会去夸大一些情节,不会去下定某些结论,不会去煽动一些情绪,这便是我们恪守的边界和责任。

咪蒙的同情和关怀以及愤怒都没错,她错在拿起来权利的同时,却悄悄放下了责任。关怀、愤怒、正义的谴责,这些人类最朴素、最原始、最直接的价值观表达毫无疑问值得肯定,但在表达的同时,还能权衡到它可能起到的负面影响,则更为必要和珍贵。发动权利的快车、猛踩愤怒的油门只是一时爽,系好责任的安全带、

保持人文的速度,才能让媒体(自媒体)安全驾驶。

最后说一句,我若是咪蒙,无论是我自己去签名响应死刑,还是鼓动千万粉丝一起签名,我的手和心,一定都是颤抖的。当然,咪蒙可能也是颤抖的。

适用话题:权利与责任、刘鑫江歌案、网络暴力等

时评(22)

“孤王”猝死呼唤网络直播关怀机制

朱丹

针对游戏主播“孤王”不幸猝死的消息,日前触手直播平台发布消息称,该平台接到主播经纪公司消息,此消息确认属实。

一个年轻的生命猝然而逝,令人无限惋惜,他的离去不仅给人敲响了健康警钟,也让人反思。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网络直播的行列中,为了更多地吸引关注、提升知名度,他们在直播平台上夜以继日地直播,但是这种行为却带来了巨大的健康隐患。“孤王”的直播时间是从每天的凌晨12点到次日上午9点,长时间的日夜颠倒,无疑是导致其猝死的原因之一。

除了提升知名度,网络直播吸引人们投入大量时间的原因还在于直播带来的经济效益。作为拥有17万粉丝、175万礼物的著名游戏主播,直播无疑可以给“孤王”带来滚滚财富,“孤王”猝死,难说不是经济利益驱使下导致的悲剧。而类似的悲剧并非首次发生,此前就曾有媒体报道一名17岁的孩子沉迷直播导致脑梗险些丧命的新闻,生活中因为沉迷网络透支健康的事例更是常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遏制这种以健康为代价的直播行为?主观层面,主播们需要自身反思,强化自己的健康安全意识,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同时,直播平台也应该行动起来,尽到监管和提醒的义务。比如,可以对直播时间进行监控,设置提醒服务,对长时间直播的行为进行提醒,发送健康警示等,加强对主播的人性关怀。当然,主播们都是完全行为能力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作为平台方,这种保证网络用户健康的意识不能丢。就像限制未成年人上网一样,网络直播平台也可以采取系统限制的方法让达到一定直播时间的主播下线休息。

当然,除了平台方,主播粉丝也需要反思,在主播直播时,不要止于跟风起哄让主播延长工作时间,透支健康,却忽略了对主播的健康关注和关怀。适时提醒主播休息,这也是对主播的一种支持。

“孤王”猝死,令人惋惜,也给公众敲响了健康警钟。由此暴露出的直播平台人性化服务和智能化监管缺失,呼唤建立一套直播关怀机制:建立健康科学的监管和智能服务,防止主播沉迷直播、牺牲健康。希望不会再有用生命直播的行为,这样才能使直播行业更加持久和文明。

适用话题:直播、健康等

时评(23)

车祸现场微笑自拍不只是一个人的“病”

朱昌俊

11月15日,安徽“滁新高速”颍上段发生了一起机动车连环相撞的交通事故。现场,颍上县广播电视台一女工作人员在受损车辆前微笑摆拍,引发网友热议。据了解,目前颍上县广播电视台已将该名工作人员解聘。日前,当事人凌某自拍了一段道歉视频,表示已认识到错误,并对自己的行为深表歉意。

这张以严重车祸现场为背景并配以剪刀手的微笑自拍照,让人看了五味杂陈。尽管事后当事人“澄清”这是应现场粉丝要求合影而拍下的照片,但无论是基于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职业伦理还是基于对逝者应有的尊重以及基本的社会公德而言,这样的现场“留影”都堪称违和。结合某种普遍化的社会背景,对这样的个体案例,社会当有更深入反思。

应该看到,尽管车祸现场微笑自拍的荒诞意味不言而喻,但类似的因自拍、直播而引发的失态行为,在今天已然不再鲜见,甚至可谓是全球“同此凉热”。比如,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过“女护士直播为病人插胃管”的案例;而在今年8月埃及发生的一起上百人死伤的火车相撞事件中,一辆救护车上的救护人员却在车祸现场玩自拍,最终六名当事急救人员被调往埃及最偏远地区以示惩戒。

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人在自拍和直播中对他人的苦难与基本伦理视而不见?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在2015年哈佛毕业典礼上的一番演讲或许提供了答案。她在演讲中称“这是一个自拍还有自拍杆的时代”:我们无休止地关注我们自己、我们的形象、我们得到的“赞”,就像我们不停地用一串串的成就来美化我们的简历,进行不停的“自我放大”。而这种对自我的过度关注和放大,令我们很容易丧失对他人的责任与依赖。车祸现场“无意识的”微笑自拍,便是丧失了对他人苦难的基本同理心。

犹如一种隐喻,当我们总是习惯将摄像头对准自己时,便意味着很自然的将一切当作背景,陷入一种不自知的“自我中心主义”中。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不仅是指忽略掉物理意义上的他者、实景,更意味着屏蔽了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包括职业要求、道德责任等“社会人”的要素。在这种情况下,他人的苦难、社会道德约束,都统统在自我展现的欲望和表达中隐身了。

技术的进步,大大释放了人们“自恋”的天性,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其价值本应是中性的。可当一切都可以被当作自拍背景,一切都可以用来反衬自己的存在感,这注定是一种危险的边界失守。

不管技术如何进步,不管人类如何热衷于展现自我,有一些东西应该是永远被坚守的,比如对他人痛苦的同情与悲悯,比如对职业伦理、道德责任的担当。就此来说,当一张张不合时宜的自拍照发出来时,作为旁观者不仅要看到其中的荒谬,更应在下一次拿起摄像头对准自己时能够“有所思”,而不是全然沉浸于对自我的“修饰”之中。

适用话题:自拍、底线、道德等

时评(24)

“大国非遗工匠”致敬耐得住寂寞的手艺人

杨朝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