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土壤生物

合集下载

土壤生物名词解释简答整合

土壤生物名词解释简答整合

生物地理学部分名词解释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是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P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各种因素。

P5生态因子:环境是由许多因子组成,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P6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某一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

P54优势种: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一般处于每一层中个体数量最多,并且有最大的盖度的种类。

P60建群种:建群种是指群落主要层中的优势种类,它在个体数量上不一定最多,但有最大的盖度和最大的生物量。

P60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垂直分化或称成层现象。

P64原生裸地: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生长过植物的地段,或者原来生长过植物,但被彻底地消灭了,没有保留下原有植物的传播体以及原有植物被影响下的土壤。

P76次生裸地:次生裸地是指原来有植物生长的地段,后来原有的植物已被破坏而不存在,但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条件仍基本存在,甚至还残留原有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

P76演替:演替是一个生物群落被另一个生物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它是生物动态中最重要的特征。

P80 生物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沿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的生物群的分布,称生物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P142生物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生物群的因水分差异而大体上按经度方向成带状依次更替的现象称生物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

P142种的分布区:种的分布区是指某种生物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在此空间内,该种生物能充分地进行个体发育,并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P199间断分布区:分布区中间被高山、海洋、不适宜的气候障碍隔开成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各部分种群间失去基因交流的机会,而形成一种间断的分布区。

P20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总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P239简答第一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通常表现在哪三个方面行为上的适应、形态上适应、生理机能上的适应P10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发展趋势分别为趋同进化、趋异进化P11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适应程度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性植物P16根据植物开花对光照时间长短的不同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P17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状况将陆生植物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P23根据沉没在水中的程度,将水生植物分成哪三类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P34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综合作用、主导因子的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第二章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群落外貌、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群落环境、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分类范围P54目前我国学者根据植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分成三种群落成员型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P60库加金根据动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成三种群落成员型优势种、普通种、稀有种P60在裸地上,群落的形成要经过哪三个步骤侵移、定居、竞争P76群落的变化基本形式有三种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演替P77按裸地性质划分的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P80按基质性质划分的演替水生基质演替、旱生基质演替简述我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与依据原则: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把植物群落本身特征作为分类依据,又注意群落的生态关系。

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一)

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一)

第7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第1节土壤的组成第2节土壤的性质第3节物质循环与土壤形成第4节土壤分类与土壤类型第4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第6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7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8节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引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概述一、何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概念:生命有机体及其产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反复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

2.过程:物能的吸收-同化-排放-分解-归还-流失3.性质:非封闭的循环(进入土壤、岩层、海底)4.主体:生物和土壤5.循环的介质:水和大气二、人类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1.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2.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和集散3.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第1节土壤的组成引言:土壤与土壤肥力1. 土壤:在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的本质是肥力,指土壤中水、热、气、肥(养分)周期性动态达到稳、匀、足、适地满足植物需求的能力。

3. 土壤是一种类生物体代谢和调节功能比生物弱(如温度)不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功能不具有功能各异的器官一、土壤的无机组成1. 原生矿物:在物理风化过程中产生的未改变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的造岩矿物。

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土壤矿物质的粗质部分;经化学风化分解后,才能释放并供给植物生长所需养分。

2. 次生矿物:岩石在化学风化过程中新生成的土壤矿物,如粘土矿物。

土壤矿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吸附保存呈离子态养分的能力,使土壤具有一定的保肥性。

二、土壤的有机组成1.原始组织:包括高等植物未分解的根、茎、叶;动物分解原始植物组织,向土壤提供的排泄物和死亡之后的尸体等。

土壤有机部分的最初来源2.腐殖质:有机组织经由微生物合成的新化合物,或者由原始植物组织变化而成的、比较稳定的分解产物,呈黑色或棕色,性质上为胶体状(颗粒直径<1μm)。

具有极强的吸持水分和养分离子的能力,少量的腐殖质就能显著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土壤中生活的重要生物类群三、土壤水分1.土壤水分通常是以溶液的形式存在的。

土壤生物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生物学土壤生物学是研究土壤中生物活动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土壤中的微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以及它们与土壤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基质,还承载着许多生物体的生活。

土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等。

这些生物体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参与物质循环,维持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微生物是土壤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是土壤中最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释放出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

同时,微生物还能抑制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真菌是土壤生物学研究中另一个重要的对象。

它们是一类生活在土壤中的多细胞生物,主要以分解有机物质为生。

真菌通过分泌酶类物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无机物质,释放养分供植物吸收。

同时,真菌还能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植物是土壤生物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同时释放出一些有机物质,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生长和繁殖的条件。

植物还能通过根系的生长和分泌物质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动物在土壤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同时,动物还可以通过破坏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渗透性,促进土壤中气体和水分的交换。

此外,土壤中的一些寄生虫和捕食者还能控制土壤中的害虫和病原菌的数量,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土壤生物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土壤肥力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土壤中的生物体及其相互作用,可以为农业生产、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土壤生物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有效利用和土壤健康的维护,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土壤生物学

土壤生物学

加强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探索其保护与利用途径,为农业可持续发
展提供支撑。
02
土壤生物与土壤健康
研究土壤生物对土壤健康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为土壤修复和改良提供
理论依据。
03
土壤生物与全球变化
探究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生物的响应机制及其反馈作用,为应对全球变
化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土壤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土壤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中垂直结构指不同土层中生 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水平结构则指同一土层中生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功能
土壤生物群落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如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养分循环、改善土壤 结构、抑制土传病害等。
土壤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季节变化
随着季节的变化,土壤温度、湿度等 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土壤生物群 落的种类和数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一些微生物和植物具有吸收和富 集重金属的能力,可用于修复重 金属污染土壤。
维持生态平衡
土壤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食物链和物质循环等 作用,维持生态平衡。
土壤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
加强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避免单一化种植和过度开垦对土壤生物造成破坏。
土壤生物学
汇报人:XX 2024-02-01
contents
目录
• 土壤生物学概述 • 土壤生物群落与结构 • 土壤生物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 土壤生物的生态功能与作用 • 土壤生物的应用与保护 • 土壤生物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土壤生物学概述
土壤生物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土壤生物学是研究土壤中生物的 种类、数量、分布、功能及其与 土壤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土壤学:第七章红壤黄壤

土壤学:第七章红壤黄壤

Part 2 about
形成过程
红壤是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旺盛的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风 化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
1.脱硅富铁铝化过程 2.生物富集过程
H2O
脱硅富铁铝 化过程
K Mg
Na Ca 原生矿物
-K -Na -OHCa
Mg 蒙脱石 H+
-Mg -Ca
高岭石 H+
-Si
高岭石 H+
Fe Al 铁铝氧化物
<25%
2020/11/25
• 5.粘粒硅铝率低,以高岭石为主 SiO2/AI2O3=2.0~2.4
• 6. 供肥、保肥性能差 ?
阳离子交换量CEC不高: 15~25cmol(+)/kg,有效阳离子 交换量ECEC很低,仅6.57cmol(+)/kg
2020/11/25
形成条件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6~20℃, ≥10℃积温5000~6500℃,无霜期240~300
天,年降水量1200~2500mm,多集中在夏半
年,干湿季明显
气候的影响: • 利: • 光热资源丰富, • 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沛的雨水 • 弊: • 造成养分的淋溶流失 • 季节性干旱使作物缺水 • 暴雨造成无植被复盖地水土流失盐基淋失 和富铁铝化过程, 但同时也进行着生 物与土壤间物质、 能量转化交换和强 烈的生物富集,丰 富了土壤养分物质 来源,促进了土壤 肥力发展。红壤就 是在富铝化和生物 富集过程相互作用 下形成的。
红壤特征---剖面图
在生长比较茂密的植被情况下,红壤剖面以是均匀的红 色(10R 5/8)为其主要特征。 Ah层:一般厚度为20~40cm,暗棕色( 10 YR 3/3), 植被受到破坏,腐殖层厚度只10~ 20cm; Bs层:为铁铝淀积层,厚度0.5~2m,呈均匀红色 (10R5/8)或棕红色(10R5/6),紧实粘重,呈核块状 结构,常有铁、锰胶膜和胶结层出现,因而分化为铁铝 淋溶淀积(BS)与网纹层(Bsv)等亚层; (S铁铝 v网 纹层 ) Csv层:包括红色风化壳和各种岩石风化物,呈红色、 橙红色(10R6/8),另外,在B层之下,有红色、橙黄 色(10 YR7/8)与灰白色(10Y5/1)相互交织的“网 纹层”。

土壤生物名词解释简答整合

土壤生物名词解释简答整合

土壤生物名词解释简答整合名词讲明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是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P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截了当或间接阻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各种因素。

P5生态因子:环境是由许多因子组成,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阻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P6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某一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

P54优势种: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一样处于每一层中个体数量最多,同时有最大的盖度的种类。

P60建群种:建群种是指群落要紧层中的优势种类,它在个体数量上不一定最多,但有最大的盖度和最大的生物量。

P60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垂直分化或称成层现象。

P64原生裸地: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生长过植物的地段,或者原先生长过植物,但被完全地消灭了,没有保留下原有植物的传播体以及原有植物被阻碍下的土壤。

P76次生裸地:次生裸地是指原先有植物生长的地段,后来原有的植物已被破坏而不存在,但原有植被阻碍下的土壤条件仍差不多存在,甚至还残留原有植物的种子或繁育体。

P76演替:演替是一个生物群落被另一个生物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它是生物动态中最重要的特点。

P80生物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沿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的生物群的分布,称生物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P142生物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生物群的因水分差异而大体上按经度方向成带状依次更替的现象称生物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

P142种的分布区:种的分布区是指某种生物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在此空间内,该种生物能充分地进行个体发育,并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P199间断分布区:分布区中间被高山、海洋、不适宜的气候障碍隔开成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各部分种群间失去基因交流的机会,而形成一种间断的分布区。

P20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总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P239简答第一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通常表现在哪三个方面行为上的适应、形状上适应、生理机能上的适应P10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进展趋势分不为趋同进化、趋异进化P11按照植物对光照强度适应程度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性植物P16按照植物开花对光照时刻长短的不同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P17按照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状况将陆生植物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P23按照沉没在水中的程度,将水生植物分成哪三类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P34生态因子作用的差不多特点是什么综合作用、主导因子的作用、时期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截了当作用和间接作用第二章生物群落的差不多特点具有一定的群落外貌、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群落环境、具有一定的动态特点、具有一定的分类范畴P54目前我国学者按照植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分成三种群落成员型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P60库加金按照动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成三种群落成员型优势种、一般种、稀有种P60在裸地上,群落的形成要通过哪三个步骤侵移、定居、竞争P76群落的变化差不多形式有三种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演替P77按裸地性质划分的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P80按基质性质划分的演替水生基质演替、旱生基质演替简述我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与依据原则: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把植物群落本身特点作为分类依据,又注意群落的生态关系。

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234(土壤、大气、水体)

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234(土壤、大气、水体)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
(一)海洋中的微生物群落
1、种类:多数是嗜盐菌 2. 分布 水平分布:沿海带,海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温度 适宜,每毫升海水含菌10,0000个。外海带,每 毫升含菌10~250个。
海洋微生物的水平分布内陆气候、雨量、潮汐的影 响。
垂直分布:
表层(0~10m):藻类 中层(5~50m):兼性厌氧微生物 底层:厌氧菌及硫酸还原菌 3.海洋微生物群落的生态特征
表7-2 以细菌总数评价空气的卫生标准(单位:个/ m3)
清洁程度
细菌总数
最清洁的空气(有空调) 清洁空气
普通空气 临界环境 清度污染 严重污染
1~2 〈 30
31~125 ~150 〈 300 〉 301
最好的措施是绿化环境和搞好室内外环境 卫生。有些工业部门需要采用生物洁净技术 净化空气,多用备有高效过滤器的空气调节 除菌设备,它既达到恒温控制又可提供无菌 空气。 生物洁净室也没有统一标准,大多数国家 采用美国1967年颁发的航空宇宙局(NASA)标 准。该标准要求严格,对民用生物洁净环境 要求可能过高。
三、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
空气是人类与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极重要因素,也是传 播疾病的媒介。为了防止疾病传播,提高人类的健康 水平,要控制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
目前,空气还没有统一的卫生标准,一般以室内1m3 空气中细菌总数为500~1000个以上作为空气污染的 指标。空气污染的指示菌以咽喉正常菌丛中的绿色链 球菌为最合适,绿色链球菌在上呼吸道和空气中比溶 血性链球菌易发现,且有规律性。
土地是天然的生物处理厂,可用土地法处理废水、 生活污水,易被微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经土地处 理后得到净化。 进行土壤灌溉时,要十分小心,要注意: (1)要根据物质和植物的特点,合理灌溉; (2)不能超过自净容量; (3)不能用含有有毒或难以降解物质的污水。 这是因为这些物质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富集,最 终会影响到人类自己。

土壤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土壤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三、陆地碳源和碳汇
在几十年到几个世纪的时间尺度上,人们主要关心的是碳 在大气圈、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植物和土壤等) 三个碳 库之间进行的连续交换, 即碳的流量问题或者说是碳源和碳 汇的问题 碳源可以理解为向大气圈释放碳的过程或系统 碳汇可以理解为从大气圈中清除碳的系统、过程或机制 大气圈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碳的交换过程存在的未知问题 最多,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是全球碳循环的研究重点 CO2 、CH4 和CO三种气体的源与汇则是主要的研究对 象,其中以CO2最为重要
1、土壤有机质的化学分组
在19世纪后期曾提出过腐殖质是作物所吸收养分的唯一来源 的假说,矿质营养学说的提出和随后的化学肥料的发明打破了 这一假说,但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对土壤有机质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对腐殖质元素组成、功能团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研究. 根据腐殖质类物质在酸/碱中的溶解性将其分为富非酸、胡 敏酸和胡敏素. 2个方面的原因使这一研究领域逐渐淡化:一方面是腐殖化 过程需要的时间短则几十年,长则上千年,平均时间在几百 年,因此,要用土壤腐殖质的变化来反映一些农业措施对土壤 质量的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另一方面是从北极圈的冻原土壤 到赤道的热带土壤其腐殖质类物质的化学组成(C\N\P\H\S)和功 能团结构没有明显差别.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是目前了解得最清楚的一个量 值, 每年约为6.0 PgC,如果这些CO2全部存留在大气中,将 使大气CO2浓度以0.8 %/a的比率递增,但实际上目前的增加 速率仅为0.4%/a(1.5 ppmv/a),也就是说不考虑别的排放途 径,每年化石燃料排放的CO2中也只有56% (3.36PgC)保留在 大气中,其余33%(2PgC)被海洋吸收,两者合计约占化石燃 料燃烧年排放量的89%,也还存在11%(0.66PgC)的“未知汇” 大气中CO 浓度较低(45×10-12~250×10-12),滞留时间 约2个月,CO 的源汇平衡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的排放量,少量 的CO 由植被吸收,大量的CO 汇是在大气中与羟基(OH)反 应, 由于CO 与OH 反应生成CO2很快,所以CO 在全球碳的 源汇平衡计算中包括在CO2的流量之内

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性质及作用

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性质及作用
土壤生物与 土壤有机质性质和作用
土壤生物与土壤有 机质性质和作用
2.2.1 土壤生物
1、土壤生物多样性
• A、原生动物:单细胞真核生物,104-105 个/g土。鞭毛虫、变形虫
• B、后生动物:多细胞动物。线虫、蠕虫、 蚯蚓、蚂蚁 疏松土壤,破碎植物残体
土壤生物与土壤有 机质性质和作用
C、微生物
细菌 (bacteria)
放线菌 (actinomyces )
真菌 (fungi)
藻类
(algae) 原生动物 (protozoon)
土壤生物与土壤有 机质性质和作用
2、微生物营养类型
• 1)化能有机营养型:异养型,需要有机化合
物作为碳源,并从氧化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中获得 能量。大多数细菌、几乎全部真菌和原生动物。
土壤生物与土壤有 机质性质和作用
不同土壤生态系统的有机质
荒漠,SOM 少,<0.n DT/ha
森林下,SOM丰富
102 DT/ha
土壤生农物业与土土壤壤:有根茬等,n DT/ha 机质性质和作用
农 业
作物根系、残茬 及根系分泌物



农家肥



源 工业、生活垃圾
三种形态:新鲜土有壤机生质物、与半土分壤有解有机质、腐殖质
• 2)化能无机营养型:自养型,以CO2为碳源,
从氧化无机化合物中取得能量。亚硝酸菌、硝酸 菌等。
土壤生物与土壤有 机质性质和作用
• 3)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能量来
自于光,需有机化合物作为氢供体以还原CO2, 并合成细胞物质。
• 4)光能无机营养型:自养型,利用光能进
行光合作用,以无机化合物作为氢供体以还原 CO2,并合成细胞物质。

自然地理学 第七章 生物与环境

自然地理学 第七章 生物与环境
一定的种类组成 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
一定的群落外貌
植物长期受一定的环境综合影响所表现出 的生长形态(阔叶林与针叶林)
一定的群落结构 • 垂直结构:指群落的成层现象 • 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空间配置状况 • 生态结构:指群落的以层片为单元的三 维空间配置状况
第四节 生态系统
• 概念: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 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互相依赖而 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 尺度——海、陆;河、湖、山、林 • 特点——多层次性、开放性、反馈机能、
动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成分
非生物环境 生产者:能以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
物。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食
物的异养生物。植食动物与肉食动物 分解者:把动植物残体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
—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接近 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范围,就成为其的限制因子。
※生态幅——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广生态幅生物(杂食)与狭生态幅生物(单食)
植 物
阳 光
1、植物需要光合作用,故阳光对植物 的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喜光植物
2、光对陆生植物分布的影响
喜阴植物
3、光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群落结构非常简单,通常仅1~2层,植 物多贴伏地面
三、 水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PICTURE
BACK
第七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三、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 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 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总称。

土壤生物 PP课件

土壤生物 PP课件

真核微生物 (Eukaryotic microorganisms)
真菌(fungus /eumycota)
森林土壤和酸性土壤中占优势
藻类(alga)
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核原生生物 硅藻、绿藻、黄藻 土壤生物的先行者
地衣(lichen)
真菌和藻类形成的不可分离的共生体 在土壤发生早期起重要作用
FUNGUS 真菌
根际效应产生的原因:根系分泌物
渗出物:完整细胞的非代谢流出低分子化 合物,如糖、氨基酸。
分泌物:根部代谢的分泌物 植物粘液:根冠细胞等产生的粘液。 粘胶: 根面的凝胶状物质 溶解产物:老化细胞自溶产生的物质
2 菌根的概念与分类
菌根是指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菌根真 菌与植物之间建立相互有利、互为条件的生理整体,并各 有形态特征,这是真核生物之间实现共生关系的典型代表 。菌根的作用主要是扩大根系吸收面,增加对原根毛吸收 范围外的元素(特别是磷)的吸收能力。菌根真菌菌丝体 既向根周土壤扩展,又与寄主植物组织相通,一方面从寄 主植物中吸收糖类等有机物质作为自己的营养,另一方面 又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水分供给植物。
分布不均。
一般来说,表土层微生物数量最多,随 层次加深,数量减少。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
土土

各种团聚体是微生物在土壤中生活的微环境。团
壤信 聚体内外的条件不同,微生物的分布也不一样。

学系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二、土壤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土土

壤信
竞争关系

互生关系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其相互作用

2024版环境土壤学之土壤生物概述(PPT)[1]

2024版环境土壤学之土壤生物概述(PPT)[1]

01土壤生物基本概念与分类Chapter土壤生物定义及作用定义作用形态分类法生活习性分类法功能分类法030201土壤生物分类方法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哺乳动物02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Chapter01020304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相互作用竞争关系共生关系微生物之间争夺养分和生存空间,形成竞争关系,有利于优势种群的形成。

寄生关系微生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01提高土壤肥力02改善土壤环境0303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Chapter土壤动物种类及分布特点种类丰富土壤动物包括蚯蚓、蚂蚁、甲虫、螨虫等多种类群,数量庞大,种类繁多。

垂直分布土壤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不同土层中动物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

水平分布土壤动物的水平分布受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和影响促进土壤形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改善土壤性质动物与植物、微生物的相互关系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01动物与微生物的相互关系02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0304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Chapter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硫循环土壤中的硫主要以硫酸盐形式存在。

微生物通过还原作用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氢,再通过氧化作用将硫化氢氧化为硫酸盐,供植物吸收利用。

同时,植物体内的含硫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硫酸盐,返回土壤中被植物再次利用,形成硫的循环。

铁、锰循环土壤中的铁、锰主要以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形式存在。

微生物通过还原作用将铁、锰氧化物还原为可溶性的二价铁、二价锰离子,供植物吸收利用。

同时,植物体内的铁、锰元素在微生物作用下可再次氧化为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形式,返回土壤中被植物再次利用,形成铁、锰的循环。

人类活动对元素循环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化肥和农药使用工业和城市污染05土壤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Chapter生物修复技术原理及应用实例生物修复技术原理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1 2 3生物降解污染物机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修复工业污染场地生物降解污染物机制及实践意义生态农业中土壤生物的利用土壤生物在生态农业中的作用生物肥料的应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农业废弃物的生物转化06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Chapter新型污染物对土壤生物的影响新型污染物的种类与来源对土壤生物的毒理学效应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土壤生物群落的响应与适应阐述土壤生物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包括物种组成、功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

【2024版】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共66张PPT)

【2024版】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共66张PPT)
• 应施腐熟肥料(well-rotted farmyard manure, decomposed dung), 经常落干晒田,改善通气条件 ,绿肥应适时翻压。

• 2、含氮有机质的矿化
• 以蛋白质为例
• (1)水解过程(hydrolysis):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为氨基酸的过程 。

蛋白酶 (proteinase)
对烟草,可以促进K 吸收,抑制Cl 、SO 的吸收,提高烟草品 嫌气条件下,丁酸发酵,放出大量温室效应气体(green house effect gases), 沼气(meth4ane, or marsh gas)。
好气细菌、厌气细菌 蓝细菌
土壤生物的主要类群示 意图
土壤生物
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一)原核微生物
1、古细菌
古细菌包括甲烷产生菌、极端嗜酸热菌和
极端嗜盐菌
现已探明生物适应特殊环境因子的遗传基因 普遍存在于质粒上。因此,有可能把这类生活在极 端环境的古细菌作为特殊基因库,用以构建有益的 新种。
土壤生物
• 硫化细菌
• 氨化细菌
在土壤碳、氮、磷、硫循环中担当重要
的角色。
细 菌 菌 落
根瘤
3、放线菌
☆ 放线菌也是原核微生物,菌丝比真菌细,菌丝断裂为孢子
每克土壤中的细胞数在104~106变动。
☆ 链霉菌属,占70%~90%;其次为诺卡氏菌属占10%~30%;
小单胞菌属占第三位,只有1%~15%。它们的大部分均属


矿质化过程

腐殖化过程
• 矿物质 • 及热能
分解 微生物
进入土壤的 分解后合成 腐殖质
有机质
微生物
图4-1 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示意图

七年级土壤里的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土壤里的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土壤里的生物知识点土壤是生物生存的基础,其中含有许多有机和无机物质。

土壤里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线虫、节肢动物等等。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于土壤里生物的知识点。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微生物是组成土壤的基本元素之一。

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菌和真菌。

细菌可以帮助分解腐烂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营养物质。

然而,如果细菌数量过多,则可能对植物造成伤害。

真菌则经常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吸收养分。

除此之外,土壤中还会有其他微生物如放线菌、芽孢杆菌等。

二、土壤中的动物土壤中还有一些小型动物,如微线虫、单细胞动物和各种不同类型的蠕虫。

这些动物可以帮助分解和混合土壤,提高土壤质量。

有些昆虫类动物如蚯蚓还可以将土壤从地下带到地面上,帮助深层土壤与表层土壤交换营养物质。

三、土壤中的植物土壤中自然生长的植物可以帮助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草地和森林等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可以吸收和存储水分和养分,避免水土流失和滋生土壤病虫害。

四、土壤中的营养循环在土壤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营养氮素循环,这些循环是土壤中生物群体和生态系统得以维持的基础。

有机质通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释放出来,提供丰富的养分。

植物的残余物质通过腐烂和分解形成有机物质,滋养着下一代植物长成。

总之,土壤中的生物是土地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土壤里的各种生物之间进行相互作用和营养循环,维护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因此,保护土地和土壤的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

生物圈的概念:在地球上存在着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叫做生物圈。

正是在这个有着大量生物生存的薄层里,生物有机体以及它们的集群参与了各种地理过程的进行和不同地理景观的形成,成为地理景观最突出的特征。

地球上的生物界共分成四部分1原核生物界:细菌是分布最广、繁殖最快、个体数量最多的一类单细胞。

按营养方式可分为异养的、光自养的和化能自养的三类。

多数细菌是异养的。

蓝藻是一种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藻体多呈蓝绿色。

2植物界:是一种细胞中具有明显细胞核的真核生物,包括除蓝藻之外的全部藻类植物和所有高等植物。

3真菌界:也属于真核生物,在二界分类系统中划归植物界。

4动物界:属于体内不含光合色素的真核异养生物。

都具有迁移运动的习性;其营养方式除部分低等动物为寄生、腐生者外,大都以摄食为生。

动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两大类关于生物与环境的一些基本概念;球上的生命界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或组织水平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因素:在环境中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作用的那些环境要素,如气、日光、热、水、风、矿物盐类和其他生物等。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与生物(光的性质(光谱)、强度和日照长短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结构。

)B.温度与生物C. 水与生物D. 空气与生物F. 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六种形式。

1.互助(互惠共生3共栖4竞争5.捕食6.寄生G. 人类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适应性和指示现A.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和行为等与其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互相统一、彼此适合的现象。

B. 生物的指示现象;根据生物种或它们的群体、或生物的某些特征来确定地理环境中其他成分的现象,叫生物的指示现象。

种群的基本概念:占据着一定环境空间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集群叫做种群。

土壤学——土壤生物

土壤学——土壤生物

能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节 土壤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4)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5)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
反硝化产碱杆菌(Al.denitrificans),在硝酸盐存 在的厌氧条件下,靠氧化有机质取得能源,并以硝酸盐中 的氧作为电子受体而产生氮气。
(6)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温度(℃)界限 最 适
0 以下 0 上下 0 上下 30 30
15 以 下 2030 2540 4560 8090
20 以 下 35 50 70 100 以 上
极端嗜热
第一节 土壤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二、水分及其有效性 只有少数微生物能在较高渗透压溶液中生长 发育,这些微生物称为嗜渗菌(Osmophiles)或 嗜 盐 菌 (halophiles) , 极 端 嗜 盐 菌 (extreme halophiles)甚至能在15%~30%盐浓度时生活。 一般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80%之 间较好。
化能异养菌,培养时需要某些氮素物质和复合维生 素,因而分离后的培养物难以保存和培养。能用于净化污 水。
第一节 土壤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土壤中重要的各种细菌生理群:
• • • • • • 纤维分解细菌 固氮细菌 硝化细菌 亚硝化细菌 硫化细菌 氨化细菌
在土壤碳、氮、磷、硫循环中担当重要 的角色。
第一节 土壤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3、地衣(Lichens)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形成的不
可分离的共生体。
地衣在土壤发生的早期起重 要作用。
第一节 土壤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三)非细胞型生物即分子生物—病毒 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非细胞生物,每一种
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土壤生物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生物学1. 前言人们常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而土壤则是土地上的根基。

土壤的肥沃程度、水分凝聚力等都关系到我们能否获得足够的食品和水资源。

而土壤生物学则是研究土壤生物体系以及它们对环境、植物和微生物的影响的学问。

下文将从土壤生物的分类、土壤生物体系以及其对环境影响进行初步介绍。

2. 土壤生物的分类在土壤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体。

一些最常见的分类包括:微生物、昆虫、蠕虫、哺乳动物、鸟和爬行动物。

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广泛存在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古菌。

细菌可以分解废弃物质,产生根系所需的营养素,而真菌则通常与植物根系协同工作,帮助植物吸收养分。

昆虫是土壤中占据显著比例的生物,它们在保持土壤通风、循环营养元素和微生物的同时,也起到了控制和限制其他害虫种群的作用。

蠕虫的作用和昆虫类似,但是它们可以帮助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通透性和改善水分保持能力。

哺乳动物,如鼠和兔子,对土壤有不同的影响。

一些哺乳动物大可掀起地表土层,以便寻找食物和洞穴,来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侵害。

3. 土壤生物体系土壤生物体系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土壤酸性及植物物种。

这个生物体系有利于土壤保持环境的平衡。

各种微生物、昆虫、蠕虫和有蹄类动物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土壤生态系统。

微生物黏附于植物根中,构成的生物塑造了根系周围土壤的结构。

当土壤的结构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

另外,昆虫和有蹄类动物在土壤营养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

它们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十分关键。

它们通常食用其他土壤动物或植物,对土壤中的物质循环起到促进作用。

4. 土壤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土壤生物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以下几类作用进行初步讨论:- 环境污染:当土地受到污染时,往往会有它的微生物受到影响。

这是因为它们是土壤中最原始的生态链条,一旦微生物死亡,植物依赖其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 水分保持:土壤动物可以帮助促进植物枯萎形态的形成,改善土壤通风道和细小孔道,进而帮助土壤保持水分。

土壤生物名词解释

土壤生物名词解释

土壤生物名词解释土壤生物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它们在土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土壤的物质转化、有机质分解、氮循环、植物养分吸收和土壤结构形成等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下面将对土壤中的常见土壤生物进行解释。

1. 微生物: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常见的生物类群,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

它们是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对土壤有机物分解和养分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养分,特别是氮、磷、钾等元素,供植物吸收利用。

真菌则主要负责分解难降解的有机物,如木质素和纤维素,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2. 蚯蚓:蚯蚓是土壤中的一种常见动物,对土壤结构的形成和改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将有机质消化后排泄成蚯蚓粪便,俗称蚯蚓粪。

蚯蚓粪含有丰富的养分和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并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3. 根瘤菌:根瘤菌是一类与豆科植物共生的微生物。

它们能够与豆科植物根部形成共生关系,通过与宿主植物根系结合形成根瘤,从而吸收大气中的氮气,固定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态氮。

这种共生关系对提高土壤氮素供应和农作物生长非常重要。

4. 枯叶霉:枯叶霉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真菌,主要存在于枯枝落叶层和土壤表层。

它们通过分解植物残体和枯叶,将有机物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此外,枯叶霉还能够分解一些难以降解的有害物质,如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具有一定的修复土壤环境污染的能力。

5. 线虫:线虫是一类微小的体型细长的土壤动物,它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孔隙中。

线虫对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有较强的能力,通过吞食其他微生物和有机物质,将其消化为小颗粒的有机碎屑。

线虫也是土壤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

6. 蚂蚁:蚂蚁是一种土壤中常见的节肢动物,它们在土壤中筑巢,并通过运输和堆积土壤来改良土壤结构。

蚂蚁还能够与一些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它们通过吃掉一些寄生植物的种子及幼苗,维护了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稳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一部分为腐生菌,一部分兼性寄生菌,是土传性植
物病害的病原菌。 青枯假单胞菌(Ps.solanacearum)是茄科植物病原 菌 托拉氏假单胞菌(Ps.tolasii)是蘑菇褐斑病的病原菌
嗜冷性假单胞菌是冷藏食品、制品的有害菌。
在降解土壤、水体中的农药和除草剂处理石油废水中 能发挥重要作用。
土壤生物 (二)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的特点是∶
A、单细胞,结构简单,数量大,分布广 B、既可有性生殖,也可无性生殖在一定条 件下可形成孢囊 C、与生者相比,个体较小,不同土壤中种 类不同,但一般均为表层较多。
土壤生物 (二)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1、通过选择性的取食某些微生物(如细菌), 改变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主要是调节细菌的数量。 2、增进某些微生物的活性(如固N菌、排泄出 的细菌等)
土壤生物
2、线虫
所有的线虫都需要取食活的有机物质。 取食方式有两种∶ 1、刺吸式 吸食真菌、细菌,吸食的原生质 2、把细菌整个吞下。食细菌线虫每年取食细菌 的数量可达800kgha-1,吞食进的细菌仅有4060%被破坏吸收,剩余的大部分又通过粪便排泄 到土壤中,并且变得更加活跃 线虫对植物的侵害非常广泛。包括番茄、豌 豆、胡萝卜、苜蓿、草皮。如发育为虫瘿、结 节、畸形根等
菌仅剩1/3左右,其他细菌几乎全部消失, 而节杆菌仍保持90%的存活率。 ② 很强的耐饿性和广食性, 可降解土壤中难分解的物质和多种化学农 药。
(2) 芽孢杆菌属(Bacillus)
土壤中最普遍的是蜡质芽孢杆菌( B.cereus )。 热带和亚热带土壤中的绝对嗜热菌能在65~75℃生长, 40℃ 以 下 停 止 生 长 , 如 酸 热 芽 孢 杆 菌 ( B.acidocaldarius ) 和 嗜 热 脂 肪 芽 孢 杆 菌 (B.stearothermophilus),对高温环境中的物质转化 起重要作用。
土壤生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细菌
土壤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0%~90%
特性∶ A、单细胞 B、分裂生殖快 C、个体小(4-5um),接近于土壤粘粒的大小。
D、以杆菌占优势
E、数量大,每克有几亿到30亿个
10g肥沃土壤的细菌总数相当于全球人口的总数
(1)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① 很强的抗旱性,土壤经过15天干燥,芽孢细
土壤生物
1、蚯蚓
(一)后生动物
数量 大约有200余种。在肥沃的草地土壤中每平方米可 达500条。在以般耕地中,每平方米有30-300条。
蚯蚓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 • 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改善土壤结构
蚯蚓喜欢潮湿、肥沃、钙 质丰富的土壤


活化土壤养分
形成大量有机质
土壤生物
正在交配的蚯蚓
土壤蚯蚓等动物
土壤生物
线虫
螨(mite)
土壤生物 (二)原生动物
*数量有68000多种。一般在每平米15厘米深 的土壤里有10-100亿个(1-10万个/克土)原生动物, 它们的活重在耕层达150-200磅/每英亩。 *原生动物是动物中最低级的。 *典型种类有∶ 变形虫 纤毛虫 鞭毛虫 孢子虫
土壤中以鞭毛虫数量最多。
• 霉菌多数分布在有机质丰富,通气好的表层土壤中,
• 较常见的有青霉、毛霉、链霉、和曲霉四个属的许种。 • 霉菌的数量在正常情况下,每克土壤中有0.1-1百万 个,相当于每平方米100-1000亿个,其生物量可达每英 亩500- 5000磅。
• 霉菌是土壤中异养型微生物的重要部分。
土壤生物
真菌在土壤中的作用 • • • 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降解者 某些真菌和植物的根系产生菌根 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菌丝的穿插
土壤生物
第一节 土壤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一、土壤生态系统及其特征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按其功能可分为∶生产者和 分解者。
土壤生态系统的特点是∶
1、生产者占的比例很小。 藻类是土壤中唯一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土壤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地上部分的植物残 体。 2、分解者无论在数量和功能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田鼠 白蚁、甲虫及其幼虫、千足虫 蚯蚓 蜗牛、蛞蝓 鼹鼠、蛇 蜘蛛、 螨、弹尾虫 (跳虫) 线蚓 螨 线虫 变形虫、纤毛虫 植物根、根毛、 褐藻、二元体 酵母、霉菌、蘑菇 链霉菌等 好气细菌、厌气细菌 蓝细菌
图 4 2 土 壤 食 物 网 的 简 化 示 意 图
-
图 4 1 土 壤 生 物 的 主 要 类 群 示 意 图
-
土壤生物
二 、土壤生物类型的多样性
土壤生物有: 多细胞的后生动物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真核细胞的真菌(酵母、霉菌)和藻类
原核细胞的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没有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如病毒)
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
土壤生物
动 物
植 物
土壤生物
(一)后生动物
土居性的多细胞动物: 线虫、蠕虫、蚯蚓、蛞蝓、蜗牛、千足虫、蜈蚣、 轮虫、蚂蚁、螨、环节动物、蜘蛛和昆虫
5、粘细菌
☆在施有机肥料的土壤中常见。
☆粘细菌是已知的的最高级的原核生物,具备形成子实
体和粘孢子的形态发生过程。
☆具有很强的抗逆性。
土壤生物 二、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二)真核微生物 1、土壤真菌
有170个属,690多个种, 分三个类群∶ A、酵母菌 土壤中很少 B、霉菌 C、伞菌 土壤中最多
土壤真菌
小单胞菌属占第三位,只有1%~15%。它们的大部分均属
好氧腐生菌。 ☆ 产生抗生素,对其他有害菌能起拮抗作用。

高温型的放线菌在堆肥中对其养分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4、蓝细菌(Cyanobacterium)
☆ 光合微生物,行光能无机营养,过去称为蓝(绿)
藻。
☆ 由于原核特征现改称为蓝细菌,与真核藻类区分开 来。
土壤中重要的各种细菌生理群:
• • • • • • 纤维分解细菌 固氮细菌 硝化细菌 亚硝化细菌 硫化细菌 氨化细菌
在土壤碳、氮、磷、硫循环中担当重要 的角色。
细 菌 菌 落
根瘤
3、放线菌
☆ ☆ 放线菌也是原核微生物,菌丝比真菌细,菌丝断裂为孢子 每克土壤中的细胞数在104~106变动。 链霉菌属,占70%~90%;其次为诺卡氏菌属占10%~30%;
土壤微生物: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
1公斤土壤可含:
5亿个微小动物。 5亿个细菌,
单体数量最多
生物多样性最复杂 生物量最大
近10亿个真菌
100亿个放线菌
土壤生物
主要作用:

土壤微生物:
调节植物生长的养分循环;
• •

产生并消耗各种气体,影响全球气候
的变化;
分解有机废弃物,
是新物种和基因材料的源和库。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危害:
草原局部溃疡
根部瘿瘤
土壤生物
二、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一)原核微生物
1、古细菌
古细菌包括甲烷产生菌、极端嗜酸热菌和 极端嗜盐菌
现已探明生物适应特殊环境因子的遗传基因 普遍存在于质粒上。因此,有可能把这类生活在 极端环境的古细菌作为特殊基因库,用以构建有 益的新种。
土壤生物
分解者可分为∶
第一消费者∶以植物残体为食,最先对植物残体分解的 动物和微生物;
第二消费者∶包括食肉动物和消耗低等植物的食微植物 者;
第三消费者∶以第二消费者为食物的食肉动物。
土壤生物广义上应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和高等 植物的根系。
土壤生物
土壤生态系统和生物学过程的特征∶
1、在时空上的变异。新鲜底物上的生物 活性的变化则是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同的。 2、生态系统具有在时空上的等级结构。 3、瞬间事件 由于微生物活动的动态变化有 时很大,瞬间事件可在机短的时间内影 响其活性。如干湿和冻融交替。
动物 (Fauna) 全部异养 大型动物:主要食草和食腐性 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主要捕食性 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中型动物:主要食腐性 节肢动物 环节动物 主要捕食性 微型动物:食腐性、捕食性、食真菌、 细菌 线虫 原生动物 高等植物:自养 微生物: 主要自养 异养 真菌 放线菌 异养和自养 细菌 蓝细菌
第 土 三 壤 章 生 物
主要内容 (重点):
1.壤生物多样性 2.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重点) 3.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发生和分布 4.土壤生物活性及表征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土壤中的主要生物种类,认识土壤生物的 多样性;重点掌握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各种 因素;了解土壤细菌、真菌、防线菌、蚯蚓、 线虫等生物的特性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屎克郎推粪球
土壤生物
土壤是许多昆虫发育的摇篮
请看精彩的昆虫世界—
土壤生物 2、线虫
* 体形呈纺锤形,后部较尖,微型、透明的丝状动物。 一万多种线虫,寄生或自生。1000种生活在土壤中, * 数目可达106m-2,一般只有棉线的1/5粗,主要生活在土 粒周围的水膜中和植物的根里。 * * 习性 表皮失水很快,干燥时变为胞囊,湿润时又重 新活动。 食性可分为三类∶ 1、 以腐败的有机质为食的 2、 以其他线虫、细菌、原生动物为食的 3、 寄生在高等植物根系的
土壤生物
二、水分及其有效性
只有少数微生物能在较高渗透压溶液 中生长发育,这些微生物称为嗜渗菌 (Osmophiles)或嗜盐菌(halophiles), 极端嗜盐菌(extreme halophiles)甚至能 在15%~30%盐浓度时生活。 一般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80% 之间较好。
对于促进土壤的凝聚有重要的作用
真 菌 菌 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