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45页PPT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抗血小板药
抗凝血药
总结词
干扰血液凝固过程,预防血栓形成。
详细描述
这类药物通过干扰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预防血栓形成,主要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
总结词
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液流通。
详细描述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通过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液流通。常见的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等。
分类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抑制凝血酶、凝血因子或纤维蛋白等物质,阻止血液凝固,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抗凝血药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或释放,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抗血小板药
通过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凝固,主要用于止血和治疗出血性疾病。
监测血常规指标
在使用抗贫血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抗贫血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血小板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监测血小板计数
抗血小板药可能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目录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概述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种类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01
CHAPTER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概述
血液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在使用抗凝血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理学》第26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PHARMACOLOGY学习目标掌握:维生素K、肝素、香豆素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熟悉:氨甲苯酸、链激酶、尿激酶、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了解:其他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促凝血药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纤维蛋白溶解药抗贫血药促白细胞生成药血容量扩充药促凝血药促凝血药是指能增加凝血因子而加速血液凝固、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促使出血停止的药物,又称止血药。
一、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K(vitamin K)为甲萘醌类物质,包括维生素K1、K2、K3、K4。
维生素K1来自于植物,维生素K2由肠道细菌合成,两者均为脂溶性。
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K4为水溶性。
●【药理作用】●维生素K是γ-羧化酶的辅酶,可以促进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前体中谷氨酸残基羧化,再通过Ca2+连接于血小板磷脂表面,使血液凝固。
若维生素K 缺乏,肝脏只能合成无凝血活性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导致凝血障碍。
●【临床应用】●治疗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①维生素K吸收障碍:如慢性腹泻、胆瘘、梗阻性黄疸所致的出血;②维生素K合成障碍:如新生儿、早产儿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的出血。
●治疗凝血酶原过低引起的出血如长期应用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等导致的出血。
●胆绞痛维生素K1、K3肌内注射具有解痉、止痛作用,可用于缓解胆绞痛。
●【不良反应】●维生素K3、K4刺激性强,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较大剂量K3、K4可引起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及血胆红素升高、黄疸等;维生素K1静脉注射太快可引起面部潮红、呼吸困难,故常采用肌注。
●维生素K●患儿,男,早产,出生55天,因发热伴拒乳3天,间断抽搐2天入院。
3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左右,伴拒乳,未做特殊处理,入院前2天患儿出现间断抽搐,抽时双眼向一侧斜视,右侧肢体抽动居多,3~5min缓解,共发●作10余次,便中带血。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32/64
体内总铁量约4g,其中血红蛋白铁占60~70% 。
肝、脾骨髓
网状内皮细 胞中。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33/64
铁吸收
1.食物中铁(Fe)主要以Fe2+离子形式存在。 2.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经肠黏膜上皮被吸收
。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34/64
1. 胃酸或稀盐酸,酸性环境有利于铁离子化,可促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49/64
2.能促进细胞分裂、维持神经髓鞘完整性。(1) 促使脂肪酸中间产物甲基丙二酰CoA变成琥珀 酰CoA,参加三羧酸循环,这与神经髓鞘脂质 合成相关。
脂肪酸
脱氧腺苷 (变位酶辅酶)
甲基丙二酰CoA
琥珀酰CoA
变位酶
三羧酸循环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28/64
注射铁剂副作用
短期
长久
过敏反应 局部疼痛、色素从容、结节 急性静脉炎
铁中毒 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29/64
惯用口服铁剂比较
商品名 速力菲
成份
铁状态 铁元素含量 疗效 性价比
琥珀酸亚铁 Fe²﹢
35%
好高
力蜚能
多糖铁复合物 Fe³﹢
复合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20/64
【制剂选择】
口服铁剂 硫酸亚铁 最惯用,吸收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多
,价廉,为首选铁剂 枸橼酸铁铵 为三价铁剂,必须还原为亚铁盐才
能吸收,故吸收率差。但易溶于水,可配成糖浆 ,适于儿科应用 注射铁剂
右旋糖酐铁 仅用于少数严重贫血而又不能口服 者,不良反应多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专家讲座
2024/7/19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专家讲座
14
第14页
肝素
【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 如肺栓塞、脑栓塞、深部静脉血 栓、心肌梗死等。只能预防血栓形成与扩大,对已经 形成血栓无溶解作用。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早期应用,可预防因纤 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继发性出血。
手术后出血,因这些脏器中存
有较大量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
子。对非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
引发20出24/7血/19无效,如外伤出血。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专家讲座
8
第8页
四、其它:
凝血酶(thrombin)
• 凝血酶是从猪、牛血中提取、精制而 成制剂, 可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发挥止血作用。
2024/7/19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专家讲座
33
第33页
三、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
药理作用
抑制血小板功效 降低血栓素A2(TXA2)生成
TXA2合成酶
花生四烯酸
PG过氧化物
环氧化酶
platelet
TXA2
(-)
2024/7/19
阿司匹林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专家讲座
PGI2 34
2024/7/19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专家讲座
25
第25页
华法林
药品相互作用 1. 水合氯醛, 羟基保泰松, 甲磺丁脲, 奎尼丁等
使本类药作用增强(提升血浆浓度) 2. 水杨酸盐, 丙咪嗪, 甲硝唑, 西米替丁等使本
类药作用增强(抑制肝药酶) 3. 苯妥英钠使本类药作用减弱(诱导肝药酶)
凝血因子 II, VII, IX, X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肝、肾功能不全、出血素质、 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 孕妇都禁用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
普通肝素降解后分离得到。
作用特点: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
性, 对其他凝血因子影响小,在发挥抗 凝血作用时,较少发生出血。 常用制剂:依诺肝素,替地肝素等。
香豆素类 口服抗凝药
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因 口服有效,又称口服抗凝药。 代表药:
VitB12
四氢叶酸
甲基VitB12
四氢叶酸可以结合多种一碳单位 作为辅酶,传递一碳单位,参与 体内多种生化代谢。
【临床应用】
1、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合并应用 维生素B12效果较好。
2、甲氨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苄啶所 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甲酰四氢叶酸 治疗。
维生素B12
是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 的成分。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主要内容
凝血
贫血
抗凝血
缺铁性
促凝血
巨幼
第一节 促凝血药 维生素K
【分类与来源】
维生素K1:脂溶性,存在于植物中。 维生素K2:脂溶性,由肠道细菌合成。 维生素K3、维生素K4 :人工合成品,水溶性。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多见于: 1、慢性腹泻,胆汁缺乏 2、新生儿、早产儿出血 3、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4、应用口服抗凝药引起的出血
贫血的定义:循环血液中红细胞
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贫血的临床类型:
缺铁性贫血
原始红 细胞
早幼 红细 胞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网织
晚幼再红胞细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
胞 溶血性贫血
中幼 红细 胞
作用于血液与造血系统的药物
不良反应
1.自发性出血 2. 发生率约10%,任何部位
均可发生,如泌尿道、胃肠 道、各种粘膜、关节积血、 伤口甚至颅内出血等。需密 切观察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3.过量出血用硫酸鱼精蛋白解
硫酸鱼精蛋白( )
是肝素拮抗药,分子中含 大量精氨酸,带强碱性,能 与强酸性的肝素结合,使其 失去抗凝能力,用于治疗肝 素过量引起出血。
禁忌证 有出血倾向、肝肾功能
不全、溃疡病、严重高血 压、脑出血、孕妇、先兆 流产、手术后等患者。
2.血小板减少症
中度 常见,血小板聚集所致。
重度 少见,形成抗血小板抗 体,应停药,改用口服抗凝药。
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经常检 查血小板计数。
3. 长期应用可致骨质疏 松,产生自发性骨折、 短暂脱发和过敏反应等。
肝素从肝素Ⅲ -凝血酶复合 物中解离,游离肝素再与Ⅲ 结合继续发挥作用
2. 抗动粥作用
降血脂作用 小剂量肝素能 促使附着毛细血管壁上脂蛋 白脂酶和肝脂肪酶释放,使 血液中甘油三酯分解 ,使 乳糜微粒和分解代谢加 速, ,游离脂肪酸 。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抑制血小 板的粘附聚集
抗血管平滑肌增生作用
3.其它作用
是一类干扰凝血 因子,阻止血液凝固 的药物。
肝素
化学结构
肝素为硫酸化的糖胺聚糖混合物。由 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双糖单位交替 组成的粘多糖硫酸酯,其中硫酸根占 40%,带大量阴电荷,-
O
O
O 3-
O
3 乙酰葡糖胺
3葡萄糖醛酸
分子量 3000~30000, 平均15000
来源 药用肝素从猪、牛、 羊等动物的肠粘膜 或牛肺中提取
药物相互作用
1.与碱性药配伍禁忌
如抗组胺药、奎尼丁、 氯丙嗪、庆大霉素、头孢 菌素等。
血液造血系统药 ln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
是以不同原因所致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凝血酶 增加以及广泛微血栓形成为病理特征的获得性临床综合征。 在 DIC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始动环节是由于某些促凝物 质大量入血,使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进而引起机体凝血-抗 凝血功能平衡紊乱。在微血管内广泛形成的主要由纤维蛋白 和血小板聚集构成的微血栓过程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 血小板,加上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 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及贫血。如急性 DIC患者 发病急、预后差,死亡率高达 50%~60% 。
噻氯匹定(ticlopidine)
✓ 抗血小板药。抑制ADP、胶原、花生四烯酸等引起的血小板 聚集。
✓ 口服有效,服后24~72小时显效,作用较强,维持时间较 长。
✓ 临床上主要用于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特别是不宜用阿司 匹林治疗的患者。
✓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约20%的患者发生腹泻。
抗凝血药及溶栓药
有出血倾向、凝血障碍、血小板减少症、严重高血压、 溃疡病、脑出血、手术后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
抗凝血药—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药物常用药物有:
双香豆素、醋硝香豆素(新抗凝)、新双香豆素(双 香豆素乙酸乙酯)和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等。 它们的作用与用途基本相似。
华法林钠
【作用及应用】
ü 体外无抗凝作用。 ü 干扰维生素K依赖性
抗凝血药及溶栓药
肝素在非抗凝方面的用途
肝素为酸性粘多糖类药物,目前除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
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以外,还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①溃疡性结肠炎
药理学PPT课件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肾排:原型或部分代谢产物;抗凝活性t1/2 随剂量而异,个体差异大,肝、肾功能不 全则延长。
【药理作用】
1、抗凝作用
抗凝特点 - 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 - 口服无效,静脉或皮下注射 - 起效快(10min),作用时间(3~4h) 作用机制: - 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肝素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加速AT-Ⅲ 抑制凝血酶Ⅱa、Ⅸa、Ⅹa、Ⅺa、Ⅻa(含Ser) 的作用
前激肽释放酶(PK) 激肽释放酶(Ka) 高分子激肽原(HMWK) 血小板磷脂(PL或PF3)
凝 血 过 程
第一步:凝血酶原激 活物(Ⅹa)的形成
第二步:凝血酶 (Ⅱa)的形成
第三步:纤 维蛋白(Ⅰa ) 的形成
肝素(heparin)
1916年麦克莱恩(J.McLean) 首次发现具有抗凝血活性的物 质----肝素
应用: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急性心肌梗 塞 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出血并发症少见,是较好的第 二代溶栓药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抗纤溶药)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酶,使纤溶酶原无法转 变成纤溶酶,表现出抗纤溶作用。
临床仅适用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的 出血,如产后出血,前列腺、肝、胰、肺等 手术出血。
不良反应少,但应用过量可致血栓,并 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抗凝血活性
血流
抗凝蛋白
促凝血活性 凝血因子
纤溶蛋白 血管内皮抗凝功能
血小板 血管内皮促凝功能
栓倾 向
或
血
栓
形
成
血
血栓的形成
血栓形成的原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凝血机制的活化。 血栓形成涉及的因素:血流、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
恶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叶酸合用 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如多发性神经根 炎、坐骨神经痛、神经萎缩等
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可能发生过敏
2018/12/1
37
第六章 造血生长因子
红细胞生成素
由肾脏近曲小管管周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临床应用的是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与红系干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细胞内磷酸化及 ↑Ca2+→红细胞增生和成熟,并促使网织细胞 从骨髓中释出。 静注或皮下注射,治疗慢性肾性贫血;化疗、 艾滋病药物引起的贫血。 不良反应:血压升高;血凝增强 ;局部皮肤反 应及关节痛。
2
凝血因子
2018/12/1
凝血过程
内源性凝血系统
HMWK、Ka
Ⅻ → Ⅻa
HMWK
Ⅺ → Ⅺa
Ⅸ → Ⅸa
Ca2++PL+Ⅷ
注:
HMWK:高分子激肽原 Ka:激肽释放酶 TPL:组织凝血活素 PL:血小板磷脂
外源性凝血系统
TPL组织凝血活素
Ⅶa ← Ⅶ
Ca2++PL+TPL
Ⅹ →Ⅹa
13
香豆素类的不良反应
自发性出血:过量时易发生
处理:立即停药+大量Vit K 对抗;必要时应输新 鲜血浆或全血 预防: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使其维持在2530秒(正常12秒)
透过胎盘屏障,也可致致死性胎儿出血
胎儿畸形:
禁忌症:同肝素
2018/12/1
14
香豆素类的药物相互作用
加强本药作用:
食物中VitK↓或应用广谱抗生素→体内VitK↓ 阿司匹林等抑制血小板 竞争与血浆蛋白相结合: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 甲磺丁脲、奎尼丁等 抑制肝药酶;水扬酸盐、丙咪嗪、甲硝唑、西咪替 丁等 诱导肝药酶:巴比妥类、苯妥英钠 口服避孕药:其促凝作用会↓本类药效
新版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VII
过
程
共同途径 X
Xa
凝血酶原 II
IIa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XIII
I
IXI
XIIIa
抗凝系统
抗凝血酶Ⅲ(ATⅢ):主要由肝细胞合 成,是丝氨酸蛋白酶旳克制剂,能与以 丝氨酸为活性中心旳凝血因子形成1:1复 合物,从而使上述凝血因子失活,产生 抗凝作用
蛋白质C
肝 素(heparin)
猪肠粘膜和猪、牛肺脏提取粘多糖硫酸酯 一、构造特点: 1.带大量负电荷 2.强酸性
临床应用
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叶酸为主+VB12
2.预防性给药:妊娠 3.慢性溶血性贫血:叶酸缺乏 4.应用甲氨喋呤、甲氧苄啶后所致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甲酰四氢叶酸钙
体内过程
1.在胃内与内因子结合,免受消化 2.进入空肠由肠粘膜吸收 3.与运钴蛋白结合,运送到肝及其他组织
临床应用
3. 静脉给药:右旋糖酐铁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便秘 +硫化氢 2.急性铁中毒:〉1g以上,即循环衰竭、 休克和胃粘膜凝固性坏死
急救措施 磷酸盐或碳酸盐洗胃 去铁胺灌胃或肌内注射
叶酸 folic acid
水溶性B族维生素 从食物中取得,每日最低需要量50ug~100ug 药理作用
四氢叶酸缺乏,DNA旳合成障碍,细胞分裂与 增殖 巨幼红细胞贫血
丙组溶血性链球菌产生旳蛋白质(多采用静 脉给药),现已用基因工程制备
溶解血栓机制
间接使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
+纤溶酶原
构型变化
SK纤溶酶复
合物
纤维蛋白表面旳纤溶酶原
特点:
1.选择性差 ,呈现全身纤溶状态 2.血栓栓塞性疾病旳治疗:对多种原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