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b529dbbaf1ffc4fff47ac3e.png)
1.前臂掌侧下段(皮试)
2.上臂三角肌下缘(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处(局麻)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股静脉
进针角度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项目
皮内注射(ID)
皮下注射(H)
肌肉注射(IM)
静脉注射(ivgtt)
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用70%酒精棉签(酒精过敏则用生理盐水)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用%碘伏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五准确)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目的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起始步骤
1.注入小剂量药物(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给药
注入药物(不宜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且要求迅速发挥疗效时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或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只适宜静脉注射
5°
30°~40°
90°
15°~30°
进针深度
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
针梗 ~ 刺入皮下
针梗 刺入机体
见回血,视情况顺静脉方向进针少许
抽回血
未见回血
未见回血
有回血
药物到达层
表皮与真皮之间
皮下组织
肌肉组织
静脉
注意事项
各种注射法操作方法
![各种注射法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976a8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a.png)
各种注射法操作方法
1.皮内注射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注射部位,拿起注射器,将针头插入皮肤下所形成的角度约为30度的角度,按下活塞,注射药液。
2.皮下注射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注射部位,拿起注射器,将针头插入皮下组织,注射药液。
3.肌肉注射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注射部位,拿起注射器,将针头插入肌肉组织,按下活塞,注射药液。
4.静脉注射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注射部位,拿起注射器,将针头插入静脉血管中,将药液注入血管。
5.皮内试验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皮肤,拿起注射器,将针头插入皮肤下,将所需的测试药剂注入皮肤下面。
6.静脉采血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采血部位,将针头插入静脉血管中,将所需量的血液吸出。
注意事项:在注射过程中,要注意消毒、防止伤口感染,还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并仔细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异常反应。
如有异常反应,需及时处理。
不同注射法的比较表格
![不同注射法的比较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cfe26b0810661ed9ac51f30e.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不同注射法的比较表格篇一:各种注射方法的缩写静脉注射i.v.=intravenous肌肉注射i.m.=intramuscular腹腔注射i.p.=intraperitoneal皮下注射s.c.=subcutaneous动脉注射i.a.=intraarterial口服po.灌胃ig.脑室注射icv.贴纸实验方法:贴纸的试验方法是用来测试制备长宽比为4:3的贴纸,在帕金森大鼠手术后第10开始训练,连续训练五天,每天上下午每只pd大鼠左右前肢各一次,第一天先贴右前肢,再贴左前肢,左右前肢间隔30s。
第二天先贴左前肢,再贴右前肢;连续交叉训练5天,直到大鼠撕掉贴纸的时间达到稳定。
篇二:注射疗法与封闭的区别注射疗法与封闭的区别有什么?注射(封闭)疗法对很多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临床最常见的关节软组织疼痛及神经痛,但由于很多病人及社会公众对“封闭”存在误解,严重影响了该治疗方法的应用,也给我们医务工作者造成不小的困扰。
下面请疼痛科专家黄庆茁向大家介绍。
封闭不治病打封闭以后再得病就不好治了封闭有激素,激素可不敢用,肥胖、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曾经打封闭治好过疾病,以后不论哪痛也不管什么病都要求直接打封闭。
封闭都很简单,对着痛的地方打一针就可以走了注射疗法是指将特定的药物注射至病变部位和相关部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此定义可包含一般的痛点注射、关节腔注射及神经阻滞等。
注射疗法应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针对引起疼痛的真正原因,有的放矢地对病灶及相关部位进行注射治疗。
封闭的定义:将局麻药普鲁卡因注射在身体一定部位,使局部病变的恶性刺激不在传到大脑皮质内,对大脑皮质起到保护性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该疗法于十月革命。
护理学基础各种注射法
![护理学基础各种注射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1501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8.png)
04
CATALOGUE
注射法并发症及处理
疼痛与出血
疼痛
注射时,应选择适当的注射技术 ,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若患者 感到疼痛,可采取放松、深呼吸 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
出血
注射后,应轻轻按压注射部位, 以减少出血。若出现出血不止的 情况,应采用适当的止血措施, 如加压包扎或冰敷。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注射的剂量
根据需要注射的药物剂量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容量。
患者的需求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 病情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注 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的使用与保养
01
02
03
04
使用前检查
在使用前应检查注射器的包装 是否完好,有效期是否过期,
以及针头是否完好无损。
正确安装针头
按照说明书正确安装针头,确 保针头与注射器紧密连接。
正确使用
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说明书正确 使用注射器,避免空气进入注
射器或药液外漏。
保养与存放
使用后及时清洗干净,干燥存 放,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
03
CATALOGUE
注射法操作流程
皮下注射法
总结词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方法,通常用于预防接种、胰岛素注射等 。
详细描述
皮下注射时,应选择皮肤松弛的部位,如上臂、腹部或大腿等,将针头以30-40 度角刺入皮下组织,回抽无回血后注入药物。注射后应轻轻按摩注射部位,以 促进药物的吸收。
注射器的种类与选择
注射器的种类
01
02
03
一次性使用注射器
一次性使用,用完即弃, 避免交叉感染。
多次使用注射器
可重复使用,适用于需要 长期注射的患者。
常用注射法基础护理学
![常用注射法基础护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639ca2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f.png)
常用注射法_基础护理学常用注射法2005-7-29 0:0一、皮内注射法ID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一目的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2.预防接种.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二部位1.皮肤试验取前臂内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易于注射和辨认.2.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三用物注射盘内放无菌1ml注射器和4.5~5 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四操作方法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做皮试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需要注射的药液有过敏史,则不能作皮试,应和医生取得联系,更换其他药物后再作试验.2.用1ml注射器及针头,抽取药液,排尽空气.3.选前臂掌侧或三角肌下缘部位,用70%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度至15度刺入皮内图10-5.4.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注入药液0.1ml, 药量要准确,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5.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清理用物,按时观察反应.图10-5 皮内注射法6.如需作对照试验,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五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酊,进针勿过深,拔针不按压,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二、皮下注射法H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一目的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3.预防接种.二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图10-6.图10-6 皮下注射部位三用物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四操作方法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图10-7,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3.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针,清理用物.五注意事项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图10-7 皮下注射法三、肌内注射法IM 或im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一目的1.和皮下注射同,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二部位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服务员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图10-8.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图10-8.图10-8 臀大肌肌内注射定位法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骼嵴、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与中指间构成的角内.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故被广泛使用.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体手指宽度为标准.为使臀部肌肉松弛,可取以下各种体位.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足尖相对, 足跟分开.坐位:坐位椅要稍高,便于操作.3.股外侧肌注射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 处约7.5cm宽.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此处肌肉分布较臀部少,只能作少剂量注射.三角肌九区划分法;把三角肌的长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为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中、后区. 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太薄不能作肌内注射.三用物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2-5ml,针头6-6.5号,按医嘱备药液.四操作方法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2.用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皮肤,待干.3.吸取药液排尽空气,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度,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约进针2.5~3cm消瘦者及儿童酌减.4.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进针点,快速拔针.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2.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需长期作肌肉注射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的发生.3.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好,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六病区内集中进行肌内注射1.在同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可将用物、药物注射本放于治疗车上,治疗车下层放一盆消毒液和治疗碗,内衬纱布,以收集用过的注射器及针头,然后推车到病房,按病床顺序边吸药,边注射.2.在同一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需准备集体用的治疗盘,内放无菌巾、注射器及针头、药物,治疗碗一只,内放消毒液纱布.3.操作方法1治疗盘上铺无菌治疗巾双层.2核对大、小注射卡,将小卡按床号固定在治疗盘内,准备药物.3吸取药液,套上安瓿,放在无菌治疗盘内,使活塞柄对准小注射卡,最后盖上无菌治疗巾备用.4按床号顺序核对,向病人解释后注射.在另一病人注射前,用消毒液的纱布擦拭双手后,再行注射.四、静脉注射法IV或iv静脉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静脉的方法.一目的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法.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4.输液和输血.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二部位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三用物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液量选用,针头6.2-7号或头皮针,止血带,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按医嘱备药物.四操作方法1.将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2.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尽空气,套上安瓿.3.选择合适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治疗巾或纸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紧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0%酒精脱碘,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4.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5.见回血,证实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6.在注射过程中,若局部肿胀疼痛, 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7.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按压片刻.清理用物.8.注意事项1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2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液的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体征及其病情变化.3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注射前应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推注药物,以防药液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9.静脉注射常见失败的原因.1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断断续续,注药时溢出至皮下,皮肤隆起,病人局部疼痛.2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见有回血,但推药不畅,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3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五、股静脉注射法一目的常用于急救时作加压输液、输血或采集血标本.二部位股三角区,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的中点为股动脉,股动脉内侧0.5cm为股静脉.三用物注射盘内10ml或20ml无菌干燥注射器、纱布、试管.四操作方法1.病人平卧,下肢伸直略外展,局部常规消毒,待干.2.术者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然后于股三角区扪股动脉搏动,或找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联线中点的方法作股动脉定位,再消毒穿刺点及术者手指,并用左手手指加以固定.3.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和皮肤呈90度或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 处刺入,见抽出暗红色血提示已达股静脉,固定针头,根据需要采取血标本或注射药物.4.抽血或注射毕,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分钟,确认无出血,方可离开.清理用物.五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2抽出为鲜红色血液,即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紧压穿刺处5-10分钟,直至无出血为至.六、动脉穿刺注射法一目的作血液气体分析;重度休克,须经动脉输入血液以增加有效血容量;施行某些特殊检查如脑血管造影;施行某些治疗注射抗癌药物.二部位采集血标本常用桡动脉与股动脉.桡动脉穿刺点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动脉搏动明显处.股动脉穿刺点见前面.三用物注射盘内加无菌的5ml或10ml干燥注射器,7号针头及标本容器,手套.若作治疗、检查,另备药液.四操作方法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范围要广泛,术者立于穿刺侧,戴手套或用2%碘酊与70%乙醇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以固定欲穿刺的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0度刺入动脉,见有鲜红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操作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加压止血5-10分钟.。
各种注射方法及注射量的说明
![各种注射方法及注射量的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8e62bf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75.png)
一、注射给药法①皮下注射:皮下注射较为简单,一般都取背部及后腿皮下。
小鼠通常在背部皮下注射,将皮肤拉起,注射针刺入皮下,把针尖轻轻向左右摆动,容易摆动则表明已刺入皮下,然后注射药物。
拔针时,以手指捏住针刺部位,可防止药液外漏。
熟练者可把小鼠放在金属网上,一只手拉住鼠尾,小鼠以其习惯向前方爬动,在此状态下,易将注射针刺人背部皮下,注射药物。
此法可用于大批注射时。
注射药量为0.1~0.3ml/kg体重。
家兔皮下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中指将免的背部皮肤提起使成一皱折,并用食指按压皱折的一端,使成三角队增大皮下空隙,以利针刺。
右手持注射器,自皱折下刺入。
证实在皮下时,松开皱折,将药液注入。
豚鼠、大鼠、狗、猫等背部皮肤较厚,注射器针头不易进人,硬进容易折断针头,故给这些动物作皮下注射时不应选用背部皮肤。
一般狗、猫多在大腿外例;豚鼠在后大腿内恻;大鼠可在左侧下腹部。
②皮内注射:此法用于观察皮肤血管的通透性变化或观察皮内反应。
将动物注射部位的毛剪去,酒精消毒。
用卡介苗注射器带4号细针头沿皮肤表浅层插入,随之慢慢注入一定量的药液。
当溶液注入皮内时,可见到皮肤表面马上会鼓起桔皮样小泡,同时因注射部位局部缺血,皮肤上的毛孔极为明显。
此小泡如不很快消失,则证明药液确实注射在皮内;如很快消失,就可能注在皮下,应重换部位注射。
③肌肉注射:此法比皮下和腹腔注射用得较少,但当给动物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悬于油或其它溶剂中的药物时,常来用肌肉注射。
选择动物肌肉发达部位注射,如猴、狗、猫、兔可注入两侧臀部或股部肌肉。
注射时固定动物勿使其活动,将臀部注射部位被毛剪去,右手持注射器,使注射器与肌肉成60°角,一次刺入肌肉中,为防止药物进人血管,注药液之前要回抽针栓,如无回血则可注药,注射完毕后用手轻轻按摩注射部位,帮助药液吸收。
大鼠、小鼠、豚鼠因其肌肉较小,不常作肌肉注射,如需肌注,可注射入大腿外侧肌肉。
用5~6号针头注射,小鼠每腿不超过0.1ml。
各种免疫接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各种免疫接种方法优缺点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d431c36af45b307e8719746.png)
各种免疫接种方法优缺点比较(1)免疫接种的方法免疫接种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注射免疫法(皮下免疫、皮内免疫、筋肉接种、静脉接种)、经口免疫法、气雾免疫法、滴鼻、点眼等1. 注射免疫(1)皮下接种法皮下接种是最常用的免疫接种途径,凡是易溶解的无强烈刺激性菌苗、疫苗等均可作皮下注射。
家畜应选择皮肤容易移动的部位,马、骡多在颈侧;牛在颈侧或肩胛后方的胸侧;猪在耳根或股内侧;犬、猫在颈侧或背部、股内侧;家禽:颈部、大腿内侧。
优点:操作简单,吸收较皮内接种为快,免疫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需要逐只免疫,注射剂量大,有刺激性等皮内接种法马:颈侧、眼睑部位。
牛及羊:除颈侧外,可在尾根或肩胛中央部位。
猪:耳根后。
鸡:肉髯部位。
目前兽医制品用作皮内接种的,仅有羊痘弱毒菌苗、猪瘟结晶紫疫苗等少数制品,其它均属于诊断液方面。
一般使用专供皮内注射的注射器,也可使用lml注射器和相应的注射针头。
皮内接种的有点:是使用药液少,同样的疫苗皮内注射较之于皮下注射反应小。
同时,真皮层的组织比较致密,神经末梢分布广泛,特别是猪的耳根皮内比其他部位容易保持清洁。
同量药液皮内注射时所产生的免疫力较皮下注射为高。
皮内接种的缺点是操作较难,技术含量高。
肌肉接种法马、牛、猪、羊:臀部和颈部两个部位。
鸡:多在胸肌,在龙骨外侧胸部l/3处,以15号针头成30°,倾斜朝背部方向刺人胸肌,切忌垂直刺入胸肌,以免刺穿胸腔。
在翅膀靠近肩部无毛处的翼下内侧肌肉注射比较确实。
在腿部肌肉注射时,可抓住鸡脚,朝身体方向刺入外侧腿肌。
兽医生物制品,除猪瘟弱毒疫苗、牛肺疫弱毒疫苗、新城I系苗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接种血清采用肌肉接种外,其他生物制品一般都不应用此法进行接种。
肌肉接种的优点是药液吸收快,操作方便。
注射方法也较简便。
其缺点是工作量大、需要逐只免疫,注射剂量大,有刺激性。
同时臀部接种如部位不当,易引起跛行。
静脉接种法马、牛、羊:颈静脉,猪:耳静脉。
鸡:翅静脉。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b29253e998fcc22bcd10dda.png)
或使用留置
针
1. 前臂掌侧下 上臂三角肌 臀大肌、臀 四肢浅静脉、
段(皮试) 下缘、两侧 中肌、臀小 头皮静脉、股
2. 上臂三角肌 腹壁、后背、 肌、股外侧 静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注意进针角 45 ° , 避 导 致 臀 肌
心端到近
度及深度, 免刺 入 肌 纤 维 化 而 心端选择
针头斜面全 层 ; 过 于 肌 肉 挛 缩 2. 有 出 血 倾
部进入皮内 消瘦者, 以及损伤 向 者 不 宜
即可
可捏起局 坐 骨 神 用 股 静 脉
4. 拔针后切勿 部 组 织 , 经 , 故 不 注射
按揉皮丘或 适 当 减 小 宜 使 用 臀 3. 钙 剂 等 刺
揉擦局部
穿刺角度 部 肌 内 注 激 性 较 强
3. 对 皮 肤 有 射
的药物禁
刺 激 的 药 3. 需 长 期 注 止 从 头 皮
物一 般 不 射 者 , 应 静脉注射
作皮下注 经常更换
射
部位及使
用细长针
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药
3. 输 液 或 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
4. 静 脉 营 养
给药法(各种注射)
![给药法(各种注射)](https://img.taocdn.com/s3/m/32dafe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6.png)
05
注射给药法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局部反应及处理
疼痛
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见的局部反应,可能是由于针头刺激或药物刺激 引起。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无痛针头、减慢注射速度、局部热敷等。
红肿
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可能是由于局部感染或药物刺激引起。处理方法 包括局部消毒、使用抗炎药膏、避免进一步刺激等。
孕妇
孕妇在注射给药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因此需要谨慎选择药 物并调整剂量。
老年人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注射给药时需要关 注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和注射方法。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
患者李某,因肺部感染需要使用青霉素治疗。在皮试确认无过敏后,医生为其开具了青霉素肌肉注射的处方。护 士在执行医嘱时,选择了合适的注射部位和针头,并准确掌握了注射技巧,成功为患者进行了青霉素注射。
注意事项
静脉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 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 ,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对 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另备抽有生 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进行注射; 注射时如发生药物外溢应立即停止注 入并拔出针头,局部用5%~10%硫酸 镁湿敷。
04
注射给药法的注意事项
药物的配伍禁忌
案例二
患儿王某,因患有糖尿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医生为其开具了胰岛素皮下注射的处方。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向 患儿家长详细解释了胰岛素的作用、注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为患儿进行胰岛素注射。通过 护士的耐心指导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患儿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
THANKS
感谢观看
了解药物的性质
药各种给药方法的特点
![药各种给药方法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cfd71b7336c1eb91b375d86.png)
药各种给药方法的特点
(1)口服法:简单方便,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和病人。
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可用胶囊剂或饭后服;易被消化酶破坏的药物不宜口服,也不适用于昏迷、吞咽困难及剧烈呕吐者。
(2)注射法:此法较口服出现作用快,适用于重症病人或不宜口服者。
①皮下注射,较肌肉注射吸收慢,且皮下的痛觉较敏感,故有刺激性的药物不能采取此法;②肌肉注射(简称肌注),适用于油剂及稍有刺激的药物;③静脉注射(简称静注),适用于不易被吸收和有刺激性的药物,但油剂不能静注。
(3)直肠给药(灌肠):适用于不能口服的病人等。
(4)吸入法:气体、蒸汽及挥发性药物,可采用此法给药。
适用于吸入麻醉及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5)舌下给药法:此法只限于用量小、作用强、脂溶性高的药物。
(6)皮肤、粘膜给药:如滴耳、滴眼、滴鼻剂以及用于皮肤的搽剂、贴皮剂等。
门诊两种不同输液方式的效果比较
![门诊两种不同输液方式的效果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373a0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4.png)
门诊两种不同输液方式的效果比较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治疗方式被引入到门诊医疗中,其中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在门诊治疗中,常见的输液方式包括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两种方式。
这两种方式在治疗效果、患者感受、安全性等方面有一定差异,本文将对这两种方式进行比较,以期为门诊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通过注射器直接注入患者的静脉中,药物能够快速进入血液循环,起效迅速。
而静脉滴注则是将药物制成液体,通过输液器缓慢地滴入患者的静脉中。
相比之下,静脉滴注的速度较慢,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刺激较小,因此更适合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患者,如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
两种输液方式在治疗效果上也有所不同。
由于静脉注射的药物能够快速进入血液循环,因此在急救、急性感染等需要迅速治疗的情况下,静脉注射的效果更为明显。
而静脉滴注则适合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由于其缓慢的输液速度,更能够保持血药浓度的稳定,减小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反应。
在患者感受和治疗安全性方面,静脉滴注更胜一筹。
由于其缓慢的输液速度,对患者的刺激较小,不易引起不良反应。
而静脉注射的方式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注射药物,可能会对患者的静脉造成一定损伤,同时也增加了感染风险。
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经济成本和医疗资源的分配。
在门诊治疗中,药物的用量、输液时长、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等都与医疗资源的消耗和医疗费用有关。
静脉注射的方式需要较短的时间,节约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但较高的药物用量和频繁的注射可能会增加医疗费用,并增加了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的风险。
而静脉滴注虽然需要较长的时间,但能够节约药物用量和减少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从长期看能够节约医疗费用,并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是两种不同的输液方式,但它们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是在不同的治疗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方式。
在门诊医疗中,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治疗效果、患者感受、安全性、经济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输液方式。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720ee55f111f18583d05af9.png)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目的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起始步骤
1.注入小剂量药物(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给药
注入药物(不宜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且要求迅速发挥疗效时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或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只适宜静脉注射
避开神经、关节、静脉瓣,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位或使用留置针
1.前臂掌侧下段(皮试)
2.上臂三角肌下缘(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处(局麻)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股静脉
进针角度
3.注意进针角度及深度,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即可
4.拔针后切勿按揉皮丘或揉擦局部
1.应先询问病人用药史,需长期注射者,应经常更换部位
2.进针角度不超过45°,避免刺入肌层;过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度
3.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
1.使用合适体位,使病人臀部肌肉放松,减轻痛苦及不适感
2.注入药物做某些诊断性检查
3.输液或输血
4.静脉营养治疗
注射器规格
1ml
1ml、2ml
2ml、5ml、10ml
5、10、20、50、60、100ml
针头规格
4 针头
5 ~6号针头
6~7号针头
6~9号针头或4 ~9号头皮针
注射部位
避开神经、血管处,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位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01771af61fb7360a4c65b0.png)
各种注射法之南宫帮珍创作一、皮内注射法(ID)(1)界说: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2)目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伐.(3)部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 达表皮与真皮之间.(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 注射部位不成用手按揉, 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二、皮下注射法(H)(1)界说: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2)目的:迅速到达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3)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年夜腿外侧方.(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越45°角, 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三、肌内注射法(IM)(1)界说: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2)部位及定位①臀年夜肌注射(ⅰ)“十”字法(ⅱ)连线法②臀中、小肌注射③股外侧肌注射④三角肌注射(3)体位①侧卧位:上腿伸直, 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 足跟分开;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把持.(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年夜肌发育不完善, 所以不宜选用臀年夜肌注射, 应选臀中、小肌注射, 以防损伤坐骨神经.四、静脉注射法(IV)(1)界说: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2)部位:贵要静脉, 正中静脉, 头静脉, 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静脉(如手背静脉、年夜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3)持针姿势:同皮内注射.(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5)系止血带的要求:部位在穿刺点上方6cm以上, 时间在碘酒与乙醇消毒皮肤之间.(6)注意事项:推药中若局部疼痛、肿胀, 试抽无回血, 提示针头滑出静脉, 应拔出针头, 更换部位, 重新注射.需长期静脉给药者, 应由远端小静脉开始, 以呵护静脉.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 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 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 观察注射局部及病情变动.对组织有强烈安慰的药物, 应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 证实针头在血管内, 再换有药液的注射器注射, 以防药液外溢而发生组织坏死.。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829ffe252ea551811a68721.png)
——
是
是
是
是
注意事项
进针角度及多少
与皮肤呈5°,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肤
30°~40°针梗的1/2~2/3
垂直刺入针梗2/3
(1)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刺入静脉。(2)向心方向与头皮平行。(3)垂直或45°角
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5°刺入
是否回血
无
无
有
是
是否按压
否
是
是
是
是(止血5~10min)
一般选肌肉丰厚且距大血管、大神经较远处,如臀大肌、臀小肌、臀外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1)四肢浅静脉注射:上肢静脉:肘部浅静脉、腕部及手背部浅静脉网;下肢浅静脉:足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部浅静脉网。(2)头皮静脉:颞浅静脉、额前正中静脉、耳后静脉等。(3)股静脉:股动脉内侧0.5cm处
常用有股动脉、桡动脉;头面部疾患选颈总动脉;上肢疾患选用锁骨下动脉;下肢疾患选股动脉
6~7号针头
6~9号针头或41/2~9号头皮针
6~9号针头
注射剂量
0.1ml
注射少于1ml药液时用1ml注射器
遵医嘱
遵医嘱
遵医嘱
消毒方法
70%
常规消毒
常规消毒
常规消毒2%的碘伏
常规消毒
注射部位
前臂掌侧下段(药敏试验),上臂三角肌下缘(预防接种),局部麻醉处选实施处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用于不能口服、ID、IV且需迅速发挥药效时
不宜口服、H、IM或需迅速发生药效,作诊断性检查,输液或输血,静脉营养治疗
加压注入血液或高渗葡萄糖液,注入造影剂,注射抗癌药物作区域性化疗
《各种注射方法》
![《各种注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606ab248d7c1c708a145dc.png)
整理课件
1
一、皮 内 注 射 法(ID)
(1)定 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目 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骤。
(3)部 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
(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
(5)系止血带的要求:部位在穿刺点上方6cm以上,时间在碘酒与乙
醇消毒皮肤之间。
整理课件
6
四、静 脉 注 射 法(IV)
(6)注意事项:推药中若局部疼痛、肿胀,试抽无回血,提示针头滑 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需长期静脉给药者, 应由远端小静脉开始,以保护静脉。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 入药物的速度,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注射局部及病情变化。 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在血 管内,再换有药液的注射器注射,以防药液外溢而发生组织坏死。
大肌注射,应选臀中、小肌注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
整理课件
5
四、静 脉 注 射 法(IV)
(1)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2)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 静脉(如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
(3)持针姿势:同皮内注射。
(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
(2)部位及定位 ①臀大肌注射 (ⅰ)“十”字法 (ⅱ)连线法 ②臀中、小肌注射 ③股外侧肌注射 ④三角肌注射
整理课件
4
三、肌 内 注 射 法(IM)
(3)体 位: 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
各种注射法的消毒范围
![各种注射法的消毒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03e3d06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e.png)
各种注射法的消毒范围在医学操作过程中,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不同的注射方式对应不同的消毒范围,保证消毒的严密性对于防止交叉感染、减少感染风险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各种注射法的消毒范围。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方法,通常用于给药量较小且要求药效持续的情况。
在进行皮下注射前,需要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
消毒范围应该覆盖到皮肤表面以及周围的一定范围,通常约为注射点周围2-3厘米的范围。
肌内注射肌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的方法,以便药物快速进入血液循环,通常用于要求药效迅速的情况。
在进行肌内注射前,需要对注射部位进行严格消毒,以防细菌感染。
消毒范围应该包括注射点及其周围约5厘米范围。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内的方法,以便药物能够快速达到全身循环。
静脉注射时,除了对注射点进行消毒外,还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静脉注射部位。
消毒范围应该涵盖注射点及其周围10厘米范围,以确保接触部位的无菌状态。
输液手术输液手术是通过静脉途径给予大量液体、药物等治疗的方法,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在输液手术前,对输液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十分关键。
消毒范围应该覆盖输液部位及周围15厘米范围,并且需要使用消毒棉球对部位进行外周向内缓慢擦拭,确保无菌状态。
注射泵使用注射泵是一种针对需要准确控制注射速度的情况设计的设备。
在使用注射泵进行输液时,除了对输液部位进行消毒外,还需要对注射泵的连接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范围应该覆盖注射泵连接部位及其周围5厘米范围。
通过对不同注射方式的消毒范围进行清晰的了解和执行,可以有效预防各种注射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感染。
在医疗操作中,严格按照消毒规范进行操作,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常用注射法基础护理学
![常用注射法基础护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8962b2c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6.png)
常用注射法_基础护理学常用注射法2005-7-29 0:0一、皮内注射法ID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一目的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2.预防接种;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二部位1.皮肤试验取前臂内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易于注射和辨认;2.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三用物注射盘内放无菌1ml注射器和~5 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四操作方法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做皮试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需要注射的药液有过敏史,则不能作皮试,应和医生取得联系,更换其他药物后再作试验;2.用1ml注射器及针头,抽取药液,排尽空气;3.选前臂掌侧或三角肌下缘部位,用70%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度至15度刺入皮内图10-5;4.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注入药液, 药量要准确,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5.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清理用物,按时观察反应;图10-5 皮内注射法6.如需作对照试验,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五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酊,进针勿过深,拔针不按压,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二、皮下注射法H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一目的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3.预防接种;二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图10-6;图10-6 皮下注射部位三用物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四操作方法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图10-7,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3.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针,清理用物;五注意事项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图10-7 皮下注射法三、肌内注射法IM 或im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一目的1.和皮下注射同,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二部位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服务员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图10-8;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图10-8;图10-8 臀大肌肌内注射定位法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骼嵴、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与中指间构成的角内;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故被广泛使用; 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体手指宽度为标准;为使臀部肌肉松弛,可取以下各种体位;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足尖相对, 足跟分开;坐位:坐位椅要稍高,便于操作;3.股外侧肌注射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宽;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此处肌肉分布较臀部少,只能作少剂量注射;三角肌九区划分法;把三角肌的长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为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中、后区;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太薄不能作肌内注射;三用物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2-5ml,针头6-号,按医嘱备药液;四操作方法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2.用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皮肤,待干;3.吸取药液排尽空气,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度,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约进针~3cm消瘦者及儿童酌减;4.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进针点,快速拔针;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2.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需长期作肌肉注射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的发生;3.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好,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六病区内集中进行肌内注射1.在同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可将用物、药物注射本放于治疗车上,治疗车下层放一盆消毒液和治疗碗,内衬纱布,以收集用过的注射器及针头,然后推车到病房,按病床顺序边吸药,边注射;2.在同一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需准备集体用的治疗盘,内放无菌巾、注射器及针头、药物,治疗碗一只,内放消毒液纱布;3.操作方法1治疗盘上铺无菌治疗巾双层;2核对大、小注射卡,将小卡按床号固定在治疗盘内,准备药物;3吸取药液,套上安瓿,放在无菌治疗盘内,使活塞柄对准小注射卡,最后盖上无菌治疗巾备用;4按床号顺序核对,向病人解释后注射;在另一病人注射前,用消毒液的纱布擦拭双手后,再行注射;四、静脉注射法IV或iv静脉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静脉的方法;一目的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法;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4.输液和输血;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二部位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三用物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液量选用,针头-7号或头皮针,止血带,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按医嘱备药物;四操作方法1.将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2.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尽空气,套上安瓿;3.选择合适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治疗巾或纸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紧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0%酒精脱碘,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4.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5.见回血,证实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6.在注射过程中,若局部肿胀疼痛, 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7.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按压片刻;清理用物;8.注意事项1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2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液的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体征及其病情变化;3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注射前应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推注药物,以防药液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9.静脉注射常见失败的原因;1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断断续续,注药时溢出至皮下,皮肤隆起,病人局部疼痛;2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见有回血,但推药不畅,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3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五、股静脉注射法一目的常用于急救时作加压输液、输血或采集血标本;二部位股三角区,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的中点为股动脉,股动脉内侧为股静脉;三用物注射盘内10ml或20ml无菌干燥注射器、纱布、试管;四操作方法1.病人平卧,下肢伸直略外展,局部常规消毒,待干;2.术者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然后于股三角区扪股动脉搏动,或找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联线中点的方法作股动脉定位,再消毒穿刺点及术者手指,并用左手手指加以固定;3.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和皮肤呈90度或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处刺入,见抽出暗红色血提示已达股静脉,固定针头,根据需要采取血标本或注射药物;4.抽血或注射毕,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分钟,确认无出血,方可离开;清理用物;五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2抽出为鲜红色血液,即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紧压穿刺处5-10分钟,直至无出血为至;六、动脉穿刺注射法一目的作血液气体分析;重度休克,须经动脉输入血液以增加有效血容量;施行某些特殊检查如脑血管造影;施行某些治疗注射抗癌药物;二部位采集血标本常用桡动脉与股动脉;桡动脉穿刺点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动脉搏动明显处;股动脉穿刺点见前面;三用物注射盘内加无菌的5ml或10ml干燥注射器,7号针头及标本容器,手套;若作治疗、检查,另备药液;四操作方法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范围要广泛,术者立于穿刺侧,戴手套或用2%碘酊与70%乙醇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以固定欲穿刺的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0度刺入动脉,见有鲜红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操作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加压止血5-10分钟;。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32057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6d.png)
【2 】各类打针法一.皮内打针法(ID)(1)界说: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办法.(2)目标:皮肤实验;预防接种;局麻前驱步骤.(3)部位:皮肤实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4)持针姿态:右手食指固定针栓.(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7)留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打针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成果的不雅察.二.皮下打针法(H)(1)界说: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办法.(2)目标:敏捷达到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3)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4)持针姿态:右手食指固定针栓.(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7)留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角,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打针器吸药并打针;经常打针者应改换打针部位.三.肌内打针法(IM)(1)界说: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办法.(2)部位及定位①臀大肌打针(ⅰ)“十”字法(ⅱ)连线法②臀中.小肌打针③股外侧肌打针④三角肌打针(3)体位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曲折;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离开;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4)持针姿态: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7)留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发育不完美,所以不宜选用臀大肌打针,应选臀中.小肌打针,以防毁伤坐骨神经.四.静脉打针法(IV)(1)界说:自静脉注入药液的办法.(2)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静脉(如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3)持针姿态:同皮内打针.(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5)系止血带的请求:部位在穿刺点上方6cm以上,时光在碘酒与乙醇消毒皮肤之间.(6)留意事项:推药中若局部痛苦悲伤.肿胀,试抽无回血,提醒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改换部位,从新打针.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端小静脉开端,以破坏静脉.依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控制注入药物的速度,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不雅察打针局部及病情变化.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先注入少量心理盐水,证实针头在血管内,再换有药液的打针器打针,以防药液外溢而产生组织坏逝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项目
皮内注射(ID)
皮下注射(H)
肌肉注射(IM)
静脉注射(ivgtt)
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用70%酒精棉签(酒精过敏则用生理盐水)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用%碘伏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五准确)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目的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起始步骤
1.注入小剂量药物(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给药
注入药物(不宜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且要求迅速发挥疗效时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或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只适宜静脉注射
避开神经、关节、静脉瓣,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位或使用留置针
1.前臂掌侧下段(皮试)
2.上臂三角肌下缘(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处(局麻)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股静脉
进针角度
2.注入药物做某些诊断性检查
3.输液或输血
4.静脉营养治疗
注射器规格
1ml
1ml、2ml
2ml、5ml、10ml
5、10、20、50、60、100ml
针头规格
4 针头
5 ~6号针头
6~7号针头
6~9号针头或4 ~9号头皮针
注射部位
避开神经、血管处,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位
5°
30°~40°
90°
15°~30°
进针深度
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
针梗 ~ 刺入皮下
针梗 刺入机体
见回血,视情况顺静脉方向进针少许
抽回血
未见回血
未见回血
有回血
药物到达层
表皮与真皮之间
皮下组织
肌肉组织
静脉
注意事项
1.应先询问病人用药史、过敏史,皮试时应另备%盐酸肾上腺素
2.忌用碘酊消毒,避免影响观察
3.注意进针角度及深度,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即可
4.拔针后切勿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皮丘或揉擦局部
1.应先询问病人用药史,需长期注射者,应经常更换部位
2.进针角度不超过45°,避免刺入肌层;过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度
3.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
1.使用合适体位,使病人臀部肌肉放松,减轻痛苦及不适感
2.2岁以下婴幼儿易导致臀肌纤维化而肌肉挛缩以及损伤坐骨神经,故不宜使用臀部肌内注射
3.需长期注射者,应经常更换部位及使用细长针头
1.选择静脉时以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为宜;长期注射者应有计划地由小到大、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选择
2.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用股静脉注射
3.钙剂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禁止从头皮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