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故事12则
12个红色经典小故事
12个红色经典小故事红色经典小故事尤为经典,凭借着浓郁的家国情怀和深沉的爱国情怀,深刻地影响了若干代人。
这些小故事孕育着祖国的信仰与爱,是值得我们长久铭记、永不忘怀的。
1、《雷锋日记》:作为中国红色革命时期的医者雷锋因自己的毅力和坚持被称为“好人雷锋”。
人们通过他的日记能够了解到他对工作、生活的态度,感受到他关心别人的真心。
他的逝世成为后人铭记的经典。
2、《小巷深处》:这是一篇描述革命斗争中小巷的故事。
在这个小画面当中,我们习惯了红军的热血与决心。
毛主席说过:“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的写作”!对于每个革命者来说,小巷的斗争都是历史的烙印。
3、《荷花淀》:这是一篇极为暴露现实压迫与贫困的小说。
它干净利落地写出了满洲国入侵以前,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背景,也表现了情感上的两极分化,揭示了人性与社会性的各种弊病。
……12、《春江花月夜》:此名句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所著《春江花月夜》。
褒抑相抵、烛照鲜明之意尤其明显。
而在红色经典小故事中,它更是透过革命伟人的文学功底与卓越才智,寄托其对未来前途之殷切期望。
每个具有红色历史传承的人都宣誓过:“我要学习他们的精神、英魂!我要用坚定的革命信念,坚贞的忠诚,实现我的人生理想民族的贡献。
”红色经典小故事从中汲取祖先的思想与行为,以更为夸张、生动、丰富的文字故事展现出来,每个小故事独立而完整,又彼此联系。
其中蕴含了烈火照亮时代,不畏挫折的精神内涵,配以家国情怀,深深扎根于心灵,引人深思。
我们希望这些小故事,能够继续发扬红色文化的光辉,成为祖先们对我们的真挚关怀、警示及教育。
十个红色革命小故事
十个红色革命小故事一、小交通员潘冬子。
咱先来说说潘冬子的故事。
这小潘冬子啊,生活在白色恐怖的年代。
他爸爸跟着红军打仗去了,妈妈呢,为了掩护乡亲们英勇牺牲了。
冬子那时候虽然小,但是特别勇敢。
他一心想为妈妈报仇,为了给山上的红军送盐,这小机灵鬼儿把盐化成水,浸到棉袄里,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后来他混进了米店,一边给敌人打工,一边想着办法给红军传递情报。
他终于找到了机会,放火烧了敌人的米店,成功地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英勇的小战士呢。
二、刘胡兰英勇就义。
刘胡兰那可是个响当当的女英雄。
当时敌人特别凶狠,到处抓人。
刘胡兰被敌人抓住了,那些坏蛋就想让她说出村里共产党员的名单。
刘胡兰那叫一个坚定,她就站在那儿,眼睛瞪得大大的,说:“我不知道!”敌人拿铡刀吓唬她,说不说就铡了她。
刘胡兰一点都不怕,她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残忍地杀害了她,当时她才15岁啊。
可是她的英勇事迹传遍了全中国,毛主席都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三、王二小放牛。
有个小放牛娃叫王二小。
这二小啊,每天都在山坡上放牛。
有一天,日本鬼子进山来扫荡了。
二小心里可机灵着呢,他看到鬼子来了,就故意把鬼子往八路军的埋伏圈里带。
二小一边走还一边给鬼子唱歌,把鬼子哄得可高兴了,以为这小孩是在讨好他们呢。
等到了埋伏圈,八路军的枪就响起来了。
鬼子这才知道上当了,就特别生气,拿刺刀把二小给刺死了。
二小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乡亲们,也为消灭鬼子立了大功。
四、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董存瑞那可是个大英雄啊。
当时战斗打得特别激烈,部队前进被敌人的一个碉堡给挡住了。
这个碉堡火力特别猛,好多战士都冲不上去。
董存瑞一看,这可不行啊。
他就抱起炸药包,毫不犹豫地向着碉堡冲了过去。
敌人的子弹在他身边嗖嗖地飞,他也不管不顾。
到了碉堡下面,他发现没有合适的地方放炸药包,这时候啊,董存瑞做出了一个超级英勇的决定。
他用自己的身体当支架,手托着炸药包,拉响了导火索。
红色经典文化故事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红色文化故事:1. 刘胡兰:刘胡兰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
1947 年 1 月 12 日,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将群众赶到场地上,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
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
残忍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在她面前将同时被捕的 6 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
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尚未满 15 周岁。
2. 董存瑞:1948 年 5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 4 座炮楼、5 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
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 19 岁。
3. 王进喜: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代表,他带领工人为中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一次井喷事故中,他不顾个人安危,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成功压制了井喷,保护了国家财产和工人生命安全。
这些红色经典文化故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12个红色经典小故事
红色经典小故事:毛委员送棉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
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
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
好在苦惯了。
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
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
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
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
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红色经典小故事:水缸的秘密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
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
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
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
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
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红色经典故事(通用12篇)
红色经典故事(通用12篇)红色经典故事1 革命故事1、少年游击队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
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
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
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
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
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
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
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
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革命故事2、两个小八路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
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
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
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
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
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
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
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革命故事3、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
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
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
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
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
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
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
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12则
要点二
故事发展
在抗日战争时期,张作霖作为东北军阀首领之一,对 于抗日战争的局势有着重要的影响。他曾经派遣部队 前往温州解放区支援抗日战争。在温州解放后,他担 任守护任务保护当地人民的安全。然而在面对匪特的 威胁时,他机智地退到船后梢,悄悄地滑下去,泅游 过去报告解放军。他的行动表现出了他的机智和勇敢 精神。
故事高潮与结局:张作霖在担任守护 任务期间还多次随船支前支援前线抗 战工作。最终在一次支前行动中因病 不幸去世。他的离世让人们深感悲痛 和惋惜。然而他的英勇事迹和贡献将 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02
红色经典故事12则
红色经典故事12则
• 王二小的故事: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宁静被打破。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那年王二小年仅13岁 ,他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 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鬼子来了。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 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 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二小领着鬼子 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 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 到八路。鬼子说。
• 张作霖的故事:张作霖在温州解放去,泅 游过去报告解放军。后来他又三次随船支前,最终因病长眠在温岭县革命烈士公墓。
• (注:以上故事内容可能存在转述不准确或细节不完整的情况,具体故事细节可阅读相关文献或资料获取。) 。
03
红色经典故事12则的意义和价值
故事高潮与结局:张作霖在担任守护 任务期间还多次随船支前支援前线抗 战工作。最终在一次支前行动中因病 不幸去世。他的离世让人们深感悲痛 和惋惜。然而他的英勇事迹和贡献将 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红色经典小故事(精选版)
红色经典小故事(精选版)一、雷锋——永远在路上雷锋,这个名字熟悉且饱含爱心的名字,无论在中国还是全世界,都已成为象征着无私奉献的形象。
雷锋的故事,是一则令人感动的红色经典小故事。
雷锋出生在1950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充满困难和贫困的时代。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雷锋从小就树立了“为人民服务,忘我付出”的信念。
他在参军时就表现出色,积极参加军队工作,并为战友和群众提供无私的帮助。
雷锋最有名的事迹之一,就是他在一次暴风雪中帮助一名妇女排雪的故事。
当时,雷锋看到这位妇女费力地在大雪中挣扎,他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帮助她。
虽然手冻得通红,身上已经湿透了,但雷锋依然坚持完成了任务。
这个故事传遍了全国,成为了人们学习雷锋的榜样。
二、大山里的红色使者红旗渠的故事,在中国的农村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它是一个饱含着红色精神的经典小故事。
红旗渠是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一项宏伟工程,它把水源从黄河引入了贫瘠的大山里,使这片土地由水荒变成了良田。
而这个工程的建设者,是一群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的农民。
其中的英雄是一位叫做王进喜的农民。
他在修建红旗渠期间,担任着引水渠的清淤和排污的任务。
这个任务十分艰苦且危险,但王进喜毫不退缩,一次又一次地投身到工作中。
即使遇到困难,他也总能找到解决办法,并且用自己的行动给其他人树立了榜样。
如今,红旗渠成为了中国农村的一道美丽风景线,而王进喜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学习劳模精神的经典故事。
三、小岗村的红色奇迹小岗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而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则是一则令人动容的红色经典小故事。
20世纪80年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
小岗村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农村,农民们的生活十分艰难。
为了改变这个状况,一群农民决定冒险改革,他们以自己的土地为抵押,秘密种植经营农作物。
虽然开始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但这些农民始终坚守信念,努力种植并经营农田。
他们的辛勤努力和智慧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小岗村从此经济腾飞,农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红色故事简短(精选12篇)
红色故事简短红色故事简短(精选12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故事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故事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那么你有了解过故事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色故事简短篇1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
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
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
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
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
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
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
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
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
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
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红色故事简短篇2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
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
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
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
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红色经典革命历史故事
红色经典革命历史故事1、铁血将军杨靖宇他不仅是白山黑水间的铁血将军,也是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
他的威名,让敌人闻风丧胆,更令中国人骄傲。
在1940年初,杨靖宇所带领的部队被日军围困,他们已经断粮五天了,他和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忍受着饥寒、疲劳,与敌人奋战,后来其他战士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
最后,杨靖宇被100多名敌人包围时,日伪军反复以高官厚禄诱降,杨靖宇手持双枪,拼死抵抗,最终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5岁!杨靖宇牺牲后,被日军残忍解剖,发现他胃里竟全是树皮、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杨靖宇壮烈牺牲的故事,无不令人崇敬。
2、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是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故事,还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
1941年9月25日,数千名日伪军在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实施“清剿”。
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二排六班的5名战士,即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与敌人激烈战斗,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后来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宁死不屈的5壮士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最终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其他3名战士壮烈牺牲。
3、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刘胡兰的红色经典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当地一害”石佩怀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4、董存瑞炸碉堡董存瑞是我们许多人都非常熟悉的革命抗战英雄,也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董存瑞炸碉堡》这个红色革命故事,大家早就耳熟能详了。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红色经典故事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红色经典故事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红色经典故事是指以革命斗争为背景,惟妙惟肖地塑造出许多英雄人物和充满激情的故事,以鼓舞人们奋发向前,追求美好的生活和理想的生存状态。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是指通过这些故事来教育孩子崇尚英雄、尊重历史、珍惜生命、明确底线、守护家国等良好的品质。
以下是一些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1.《红领巾的故事》
这篇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因热爱革命事业而主动调到贫困落后的山区教学。
她身上穿着一块红领巾,每日教诲学生懂得爱国、爱人、爱劳动、爱学习。
在领袖的号召下,孩子们为自己缝制了红领巾。
这篇故事让孩子们明白,红领巾代表的是爱国精神、爱人精神和劳动精神,这些精神将使他们成为优秀的青少年。
2.《雷锋的故事》
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士兵,具有极高的道德尺度。
在新中国初期,他协助指导教育、开展文化宣传、帮助贫苦的工作十分活跃。
雷锋奉献精神、亲民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着我们的年轻人进步,成长为有修养、具有实用技能和爱国精神的优秀后代。
3.《红色娘子军》
这部长篇小说以审判日抗战为背景,描写了红旗下一些优秀女青年的革命故事。
她们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加入了娘子军队伍,迅速成长为合格的革命后代。
这篇小说鼓舞人们的勇气、奋斗精神和坚持不懈的信念,在教育我们的年轻人时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优美的故事情节和惊人的气息来激励我们坚定信念,追求卓越的人格和高尚的行为准则。
希望我们所有的年轻人都能够认真学习这些优秀的故事,在生命的道路上成为爱国和劳模的先锋。
红色经典故事12则
红色经典故事12则红色经典故事12则一、王二小的故事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
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
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
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
”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
”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
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
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
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
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
他再也听不到了。
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
二、刘胡兰的故事1946年的一个秋天,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悄悄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这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红色经典故事
红色经典故事20个红色经典故事红色经典故事(1):垃圾士兵张嘎抗战时期,冀中平原白洋淀边上有一个叫“鬼不灵”的村庄。
村上有一个叫张嘎的孩子。
他想成为一个八路侠,他想掏真枪。
家里一个正在养病的八路老钟,专门给嘎子砍了一把木枪。
张嘎只有一个唯一的亲戚,奶奶——。
他爱她是因为她很照顾他,他尊重她是因为她尽力维持八路军。
生活虽然艰辛,却充满了幸福。
然而奶奶为了掩护八路军侦察连的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被藏在他们家休养!幸福的家园被敌人摧毁,最敬爱的嘎子老叔叔被敌人俘虏.同学们,想想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啊!张嘎是个可爱的孩子。
他勇敢坚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当老满父子被伪军打得遮不住时,他敢于勇敢地站出来,冷静有力地告诉敌人:“我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与他们无关!”当他在枪林弹雨中被敌人折磨时,他勇敢地咬着敌人执着的鞭子手.同学们,我被嘎子的爱国热情所感动,幽默风趣,可爱,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不屈精神。
嘎子体现了他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无畏革命精神。
我们也可以把他的精神运用到我们此时此刻的生活和学习中,勇于克服困难,不怕挑战和挫折。
男孩女孩们,在战争年代,年轻的嘎子不怕牺牲,打败了魔鬼。
现在是和平年代,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学习技能,建设祖国。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像嘎子一样毫无保留地为祖国贡献一切。
红色经典故事(二):毛鑫的故事抗战时期,有一个叫海娃的牧童,是村童团的团长。
有一天,在八路军当交警的父亲,拿出一封信,让海娃马上寄给八路军。
这封信上有三根鸡毛。
海娃一看,就知道是最急的信!海娃带着一封好信,赶着羊下山。
在我到达山口之前,我看到一群日本士兵从远处走来。
“怎么把信藏起来?”他瞥见了老羊的大尾巴。
他灵机一动,把信绑在羊尾巴下面。
一旦大尾巴被盖住,什么也看不见。
海娃一站起来,鬼子就到了他身边。
“说实话,孩子,不然我杀了你!”“我是牧羊人,呜呜呜,我是牧羊人。
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
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精选10篇)红色故事有利于推动发展。
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传承和保留下来的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下是小编汇总关于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精选篇1)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
他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玉屏村邱家沟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在万恶的旧社会、邱少云九岁丧父、十一岁丧母、十三岁就开始了长工的生涯,受尽了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
1949年4月,党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妄图挽救西南一隅,估逼穷人当炮灰。
邱少云就是在老板的出卖、被强迫捆邦拉去当了壮丁。
苦难的童年生活、悲惨的家庭遭遇,在邱少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他盼望光明、盼望解放!1948年,刘邓大军奉党中央命令挥师南下于1949年12月解放了成都,相应,四川获得了解放,邱少云一家和天下劳苦大众获得了新生,太阳出来了,来了救星共产党,邱少云作为解放兵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锋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
飞迸的燃烧液燃遍邱少云的全身。
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地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精选篇2)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
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
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
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杀害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
革命小故事20个
革命小故事(一)小兵张嘎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有个聪明勇敢男孩叫张嘎。
在鬼子一次突袭中,张嘎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和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被抓,所以悲痛欲绝,决心报仇,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游击队伍。
在路上,他误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当作汉奸,想缴他枪而闹出笑话。
之后,人小鬼大张嘎缴了胖翻译“真家伙”。
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动了“嘎”气,将枪藏到了老鸹窝里。
经过区队长教育,张嘎认识到自我错误。
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修养。
在游击队攻打敌人岗楼时,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幸在进城侦察时被捕。
在敌人面前,张嘎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逃了出来,并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钟亮。
战斗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张嘎,奖励给他一支真正小手枪。
张嘎最终成了一名出色小侦察员。
革命小故事(二)王二小王二小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样貌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明白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机智勇敢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
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革命小故事(三)少年游击队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
李主席儿子苏保和他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
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
一行人刚被李公公带回村边,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种子。
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岩洞里成立了。
12个红色经典小故事
红色经典小故事:毛委员送棉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
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
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
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红色经典小故事:水缸的秘密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
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
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红色经典故事12则
毛委员送棉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
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
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
好在苦惯了。
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
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
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
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
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水缸的秘密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
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
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
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
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
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12个红色经典小故事
12个红色经典小故事红色经典小故事:毛委员送棉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
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
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
好在苦惯了。
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
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
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
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
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红色经典小故事:水缸的秘密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
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
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
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
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
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红色经典故事
红色经典故事红色故事——杨根思:与敌同归于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杨根思叔叔奉命率领一个排坚守阵地。
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发起进攻,杨根思叔叔和他的战友们顽强抵抗,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但是,敌人越来越多,弹药也越来越少。
当敌人发起第九次进攻的时候,杨根思叔叔身边只剩下几个战士了。
他知道,这是一场生死之战。
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红色故事——黄继光:舍身堵枪眼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叔叔所在的部队被敌人的火力点死死地压制着,前进非常困难。
黄继光叔叔看到战友们不断地受伤倒下,心里非常着急。
他主动向领导请求,带领两名战士去炸毁敌人的火力点。
他们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地前进,一名战士牺牲了,另一名战士也身负重伤。
黄继光叔叔也受了伤,但他没有退缩。
当他接近敌人地堡的时候,他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可是只炸塌了地堡的一角。
敌人的机枪还在疯狂地扫射着。
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叔叔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红色故事——一把炒面一把雪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们的补给非常困难。
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常常只能靠一把炒面一把雪来充饥。
但是,他们没有抱怨,没有退缩。
他们依然坚守在阵地上,顽强地与敌人战斗。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强和勇敢。
红色故事——一个苹果在上甘岭战役中,运输员给坚守在坑道里的战士们送来了一个苹果。
战士们都非常口渴,但是他们谁也舍不得吃这个苹果。
他们把苹果传来传去,最后大家一人一口,分享着这个苹果。
这个苹果虽然很小,但是它却体现了战士们之间的团结友爱和无私奉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委员送棉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
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
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
好在苦惯了。
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
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
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
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
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水缸的秘密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
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
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
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
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
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
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
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
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
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
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
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
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
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永远的丰碑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
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
后任某部六班班长。
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
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歌唱二小放牛郎“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
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
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
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
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
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我中华。
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
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
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反日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2年,杨靖宇在东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根据地从事抗日运动,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第1师师长兼政委、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
组建抗联的同时,杨靖宇按照“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的不打”的原则,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的战术,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麓展开激烈的斗争,很快建立了蒙江(今吉林省靖宇县)、那尔轰、金川(今吉林省辉南县)、河里、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的发展。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38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
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
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在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状况下,杨靖宇决定将抗联编成几股小部队,分散活动,保存实力。
杨靖宇率400多名抗联战士准备在蒙江方向突围,因叛徒的告密,日军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为使部队安全转移,杨靖宇决定再一次分散突围,自己率一部分抗联战士牵制日军。
1940年2月23日,经过几次战斗后,杨靖宇负了伤并且身边只剩下几名抗联战士。
日伪军追踪杨靖宇的血迹,很快将杨靖宇与几名抗联战士包围,此时的杨靖宇已经数日粒米未进,以皮带、棉絮充饥,身体虚弱到了极点。
敌人的“讨伐队”围了上来,呼喊着要他投降,杨靖宇沉着地掏出双枪向日伪军射击,击毙数名敌人。
敌人想抓活的,停止射击高声劝降。
他没有应声,乘机烧毁文件,又向敌人开枪射击。
敌人活捉杨靖宇的希望落空后,向他进行了疯狂的扫射,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割下其头颅,又剖开遗体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残暴的敌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为纪念杨靖宇英勇抗日的光荣一生,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杨靖宇牺牲的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1949年,郭沫若为杨靖宇题词为:“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