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方面若干问题的研究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GB 17741-19991999-04-26发布1999-11-01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中国地震局现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和该规范1994年实施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制定的。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切实做好建设工程场地及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制定本标准时,广泛听取了我国工程界、地震界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以及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委员的意见。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时振梁、冯启民、张裕明、金严、杜玮、吴为民。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方法,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大型厂矿企业、大城市和经济建设开发区的选址、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制定发展规划和防震减灾对策。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50267-1997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J 7-19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 83-1991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本底地震background earthquake一定地区内没有明显构造标志的最大地震。
3.2 场地相关反应谱site-specific response spectrum考虑地震环境及场地条件影响得到的地震反应谱。
3.3 地震带seismic belt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的地带。
3.4 地震地质灾害earthquake induced geological disaster在地震作用下,地质体变形或破坏所引起的灾害。
3.5 地震动参数ground motion parameter地震引起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加速度、反应谱等。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4篇)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一、引言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为了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通过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结构、材料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它们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能力。
本文将介绍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基本流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构计算、抗震安全评定和报告编制。
1. 数据收集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技术资料、结构设计图纸、施工记录等。
此外,还需收集地震活动的数据,如历史地震记录、地震烈度资料等。
2.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调查在数据收集完成后,进行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实地调查。
调查包括对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和施工质量等进行检查,确定其现状和使用状况。
同时,需要对地基状况进行详细的观测和勘察,评估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
3. 数据分析将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结构特点、材料性能、地基条件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
4. 结构计算根据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结构特点和材料性能,进行结构计算。
结构计算是核心步骤,通过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分析,得出其抗震能力参数。
5. 抗震安全评定根据结构计算的结果,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进行评定。
评定结果可以分为几个等级,如A级表示抗震能力强,可以抵御大震;D级表示抗震能力弱,容易在震中受损。
6. 报告编制根据评定结果,编制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报告应包括调查、数据分析、结构计算、抗震安全评定等内容,还可以包括改进措施和建议。
三、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步骤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详细步骤如下:1. 确定评价对象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可以选择一些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作为评价对象,也可以进行全面的评价工作。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问题及对策刍议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问题及对策刍议摘要:随着地震安全性评价理论的成熟及工程经验的积累,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理论和工程实践方面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本文基于现有研究,分析和总结了现阶段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探讨和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改进办法及工作建议。
关键词:地震;安全性评价;危险性分析;问题;建议总结历次地震灾害的经验教训可知,地震引起的建筑物和工程设施倒塌破坏是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使建筑物和工程设施具备适当的抗震能力才能有效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一般而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涉及从工程的选址规划一直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确定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是抗震设防的基础,只有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严格的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基于这个目标,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应运而生,其目标是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强震,从工程上着眼为设计提供抗震依据,并力求在最经济的条件下,使建、构筑物具有足够抗震性能的设防标准,从而减轻地震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
1.地震安全性评价概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对工程建设场地所进行的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包括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曲线)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地震害预测等工作,是确定建设工程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抗震设防要求和采取什么样的工程抗震设防措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近年来我国针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场地和场地周围区域的地震活动环境评价、地震地质环境评价、断裂活动性鉴定、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
依据评价对象不同,可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Ⅰ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和确定性分析、能动断层鉴定、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Ⅱ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及地震小区划;Ⅲ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Ⅳ级工作,是对需要进行地震烈度复核者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方面若干问题的研究
中 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识码 :A
Study on som e problem s in def'm ing design ground m otion param eters of seism ic safety evaluation for engineering sites
LIN Jian—sheng CHEN Jun-feng LIN Zi ̄ian XIE We-Jie HE Xing-yuan
研究中基于一个典型场地计算剖面 ,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模型并 通过逐项 变换某些研究参数 的方法 , 研究了有关方 面对设计地震动参 数可 能产生 的影响及存在 的误差 和相应 的规律 ,有关研究结果 对合
理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关键词 :设计地震动参数 ;反应谱 ;选择标准 ;影响因素
2 关 于基 岩地 震动 时程 的输入 问题
在 场地地 震安 全性评 价 中 ,为合理 地 反映建 筑场址 的场地 特征 ,在选 择设计 地震 动参 数时通 常采 用 以地 震危险性分析得到的场址基岩水平加速度反应谱 和峰值等地表基岩地震动特征为 目标函数 ,通过三角级数 构成 一个平稳 的高斯过 程 ,然后 乘 以时间 域非平 稳强度 包络 函数得 到非平 稳 的基岩 地震动 加速度 时间过 程 , 为考 虑相 位随机性 的影 响对应 每种 超越 概 率 分别 输 入三 个 以上 不 同随机 相 位 并得 到 相 应 的基 岩地 震 动 时 程 。 由此 可见基 岩水平 加速度 反应 谱 曲线 (目标 谱 )、强 度包 络线 函数 和 随机 相位 的选 择 标 准 ,直 接影 响 到 基岩 地震 动时程 的合成 结果 。 2.1 关 于基岩水 平加 速度反 应谱 (目标谱 )的选 择
我国近海海域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的技术问题研究
42国际地震动态2017 年西一滇中等地的新构造运动是以间歇性的抬升运动为主,第四纪以来的抬升幅度大约在 2000 m,由于区内较强烈的隆升运动,形成了深切河谷并以基岩裸露的高山峡谷地貌为特征,同时区内存在更次一级的差异断陷,形成了元谋、昆明等断陷盆地。
P波速度结构还揭示了攀西构造带80〜120 km存在上地幔低速层,加之攀西构造带位于上地幔隆起区,正是由于上地幔的隆起及深大断裂的存在为地幔热物质侵入提供了条件,成为该区中强地震活动的深部构造背景。
关键词川滇地区;P波速度结构;三维视密度反演;航磁异常特征;莲峰、昭通断裂 带;木里一盐源弧形构造带;攀西构造带(作者电子信箱,李大虎:li?dang2〇〇6@sina. com)我国近海海域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的技术问题研究荣棉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3969/j. issn. 0235-4975. 2017. 02. 010本文对海域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所涉及的多个技术问题进行了 一系列研究。
首先从地震环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近海海域地震活动性及其与地震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场之间的关系。
其次,针对海域无区划,且现阶段陆域地震危险性方法提供的地震动输入参数难以满足海洋工程需要的现状,将基于概率危险性的设定地震方法应用于海域,为合理确定海洋工程基岩地震动参数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海域工程场地厚软表层影响问题突出,本文用实例揭示了该层可能引起的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偏异。
为了较好描述软表层土的动力特性,开展了海域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考虑到海域软弱场地在地震作用下的大非线性,提出了适用于海域软弱场地的土层时域积分方法,并将其推广至可考虑土体残余应变效应。
研究了海域场地上覆水体和饱和土中孔隙水对地震动参数可能的影响。
最后,基于强震观测记录,开展了海域和陆域场地效应的对比研究。
主要工作:(1)研究了中国近海海域的地震活动性及其与地震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场之间的关 系,中国近海海域地震活动有明显的时空不均匀性,渤海海域强度高、频度大,黄海、南海次之,东海为相对弱震区。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常见问题研究
国 国家 标 准 ,2 0 0 5 )中若 干条款 的要求 。因此 ,提高 工程 场地 地 震安全 性评 价工 作 的完成 质
量 和水 平 、满足 国家迅猛 发 展 的经 济建 设需 要 , 已是 当前 一项 极 为迫切 的任 务 。
本 文 旨在 为推 动工 程场 地地 震 安全 性评 价工 作质 量 的提高 做一 些调 查研 究 ,基于 笔者 廿
综合 判定 其最 新活 动年 代 。在这 方面 ,常常可 以见 到如 下一 些 问题 :
第 一 ,断层控 制 点不够 ,断层地 质 剖面缺 少 。在 一些 安评报 告 中仅仅 凭 1 —2 个观 测 点 就 对 1条数 1 0 k m 甚至 上 1 0 0 k m 的 断裂 的活动性 下 结论 ,不少报 告没 有构 造地 貌方 面 的描述
多 的认真 修 改 ,完全 可 以成 为质量 上乘 的报 告 。但 是 ,值得 关注 的是 ,确 实也 有少 部分项 目
完成 质量 不太 高 或不 高 ,满足 不 了地震 安全 性评 价 工作 的基本 要 求 ;即使 在完 成质 量高 或 比
较 高 的成 果报 告 中 ,也常 常会 发现 存在 这样 或那 样 的缺 点或 问题 ,在某 些 环节 上达 不到 国家 标准 《 工 程场 地地 震 安全 性评 价 ( G B 1 7 7 4 1 . 2 0 0 5 ) 》( 以下 简称 “ 安评标 准 ”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多年来 参加 地震 安 全性评 价 工作 及对 数 百份 工程场 地 地震 安全 性评 价报 告 的审 阅体会 ,对 目
1基 金项 目 中国地 震局老 专 家科研 基 金课 题 ( 编 号:2 0 1 4 1 0 )资助 [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1 . 1 3 [ 作者 简介 ] 汪一 鹏 ,男 ,生 于 1 9 4 1 年 。研 究员 。主 要从 事活 动构 造和 工程 地震 研究 。E - ma i l :w a n g y p 8 @h o t ma i l . c o n r
关于地震安全性评价应用建议
关于地震安全性评价应用建议[摘要]对具有重大价值或重大影响的建筑工程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提供的安全性评价报告是重大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
,对建筑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设计应用进行归纳与论述,并就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建筑抗震设计一.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场地震害效应评价是设计人员必须重点关注的,所以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也多为涉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安评报告提供的场地设计反应谱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不一致,造成电算程序无法计算;(2)按照安评报告提供的场地设计反应谱计算的地震效应比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计算的结果大很多,甚至超过50%以上;(3)安评报告提供的地震动时程分析结果与反应谱计算结果相差较大;(4)有些安评报告没有地震边坡效应的评估,或地震边坡效应评估不充分,缺乏对处于危险地段的边坡进行治理的可行性评价。
二.几点建议2.1反应谱的表示形式宜规准化《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第12.1.2条规定:反应谱宜以规准化形式表示。
反应谱以规准化形式表示,可以方便工程抗震设计使用,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随机因素所造成的谱值随周期剧烈变化的不合理性。
考虑到建筑设计单位现有计算软件的条件限制,建议安评报告给出的建筑抗震设计反应谱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标准反应谱的形式,反应谱的形状参数应符合该标准第5.1.5条的规定:(1)直线上升段,周期小于0.1s的区段;(2)水平段,自0.1s至特征周期区段(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3)曲线下降段,自特征周期至5倍特征周期区段,衰减指数应取0.9;(4)直线下降段,自5倍特征周期至6s区段,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取0.02。
2.2反应谱曲线下降段衰减指数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不一致的处理在某些特殊地质条件下,安评报告给出的反应谱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不一致时(通常为1.0或1.1),可以按规范规定的衰减指数0.9进行计算,但不能直接采用电算结果,应利用程序中的地震作用调整系数对地震作用进行调整。
场地地震动参数
50年超越概率
Amax(g)
Vmax(m/s)
63%
0.03
0.07
10%
0.28
0.64
3%
0.71
1.71
2)标准形式的场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有关参数
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63%、10%和3%标准形式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各项参数见下表。
场地相关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阻尼比:0.05)
(4)设计单位按照本工程设计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按照这个补充报告提出的场地地震动参数表,可以看出它保留了原报告提出的场地表面的地震动参数值,增加了场地自然地坪下-2.0/-5.0/-8.0米处的地震动参数值,并明确提出设计单位按照本工程相关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在50年超越概率10%时,地表以下-2.0米处的Amax=0.26g,Tg=0.38s。地表以下-5.0米处的Amax=0.25g,Tg=0.37s。按照GB18306-2001(宣贯教材)的地震动参数分档原则,该场地Amax归档到0.20g,Tg归档到0.35s。只要能采用地表以下-2.0米处,既基础底部标高地震动参数值,就可以回复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提供的地震动参数值。
3%
1.50
0.65
0.13
0.44
1.1
(2)根据评价报告,工程场地位于汾河西岸一、二级阶地上,在遭遇地震基本烈度Ⅷ度影响地震时,不会出现构造裂缝、地震滑坡、地震震陷、地震崩塌地震地质灾害。场地西部二级阶地不考虑砂土液化。东部一级阶地有产生砂土液化的可能,应采取相应防御措施。
(3)根据评价报告,工程场地适宜该项目建设。
3、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再次复核
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及抗震设防要求问题解答
葿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重要旅游索道工程。
螆
芄坚硬、中硬场地上 80 米以上的高层建筑,中软、软弱场地上 60 米以上
的高层建筑。
膄工
莀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大跨度的影剧院、体育馆(中心)等建筑。 肂业
公
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省、市(州)首脑机关办公楼、市(州)级以
上医院大楼。 膀与
共
螈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各类大型工矿企业、大跨度厂房。
芃
膈大中型水库、发电装机容量> 5 万 KW以上的水电站。
蚀
袃单机容量≥ 30 万 KW或规划容量≥ 80 万 KW以上的火力发电厂。
水
衿 330KV、 500KV变电所, 500KV线路大跨越塔。
蚆
利
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省、市(州)级电力调度中心。
螃
薁大中型储水工程。
电
位于城市上游 Ι 级挡水建(构)筑物工程。
十、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是如何管理的?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工作是由县级以上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负责, 需要 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业主,应当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或立项阶段主动到当 地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填报登记表,确认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等级。承担工程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应当取得省级以上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核发的相应等级许可 证书、技术人员等级上岗证书,并在当地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登计备案。地 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必须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经省以上地震安全性评审委员会评审通 过,并报同级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审定,国家和省重点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 性评价结果,由国家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审定。 十一、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有哪些管理制度? 地震安全性评价有以下行业管理制度: 1、许可证制度:对于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许可证制 度,许可证分甲、乙、丙三级,甲级许可证由国家地震局核发,乙、丙级许可证由 省地震局核发,并定期审核验证。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持有《建设 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许可证书》并在许可范围内承接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 2、上岗证制度:对于从事地震安性评价工作的个人,实行上岗证 制度,经考核通过的个人发给上岗证书,上岗证书分甲、乙、丙三级,从事地震安 全性评价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上岗证书》,评价证书由省 以上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核发。 十二、有关地震安全性评价违法责任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 44 条规定: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 有关建设单位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或者不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
设计地震动参数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l 0 1 . 0
2 0 5
5 0 7 5 l 0 0 2 o 0 l 0 5 O . O 7 5 . O l 0 0
3 O O 3 5 0 7 0 0 1 5 O 2 o 0 3 0 0
[ 3 ] 敖鸿 斐. 双排扣件 式钢 管脚手 架整体极 限承载 力研 究 [ D] . [ 5 ] G B 5 0 0 6 8 — 2 0 0 1 ,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 统一标准[ s ] .
后, 随着人们对地震 灾害认 识 的提高 , 建筑 物 ( 构筑 物 ) 的抗震 设
计越来 越重要 。防震 减灾 法 中也 明确规定 : 重要 建筑 物 的选址 、 设计过 程中 , 必须进行 地震 安全性评 价工作 。地方 防震 减灾 法里
表 1 是我们给 的两组加 速度值 , 用这两 组加速 度值 分别 对某 弱震 区进行地震 危 险性 分 析 , 图 1 是 计算 得到 基岩 反应 谱 值 , 情
线, 但 由于该方 法没有考 虑地震 波的方位 角 ( 随机 给出 ) , 所 以对
上海 : 同济大学 , 2 0 0 0 .
I s】 .
d u c t i l e s t r u c t u r a l s y s t e ms [ J ]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I l l i n o i s a t U r b a n a 一 [ 4 ] J G J 1 3 0 - 2 0 0 1 , 建 筑施 工扣 件 式钢 管脚 手 架安 全技 术 规 范
・
4 0-
第4 0卷 第 2 3期 2 0 1 4 年 8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关于地震安全性评价应用建议
关于地震安全性评价应用建议[摘要]对具有重大价值或重大影响的建筑工程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提供的安全性评价报告是重大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
,对建筑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设计应用进行归纳与论述,并就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建筑抗震设计一.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场地震害效应评价是设计人员必须重点关注的,所以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也多为涉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安评报告提供的场地设计反应谱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不一致,造成电算程序无法计算;(2)按照安评报告提供的场地设计反应谱计算的地震效应比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计算的结果大很多,甚至超过50%以上;(3)安评报告提供的地震动时程分析结果与反应谱计算结果相差较大;(4)有些安评报告没有地震边坡效应的评估,或地震边坡效应评估不充分,缺乏对处于危险地段的边坡进行治理的可行性评价。
二.几点建议2.1反应谱的表示形式宜规准化《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第12.1.2条规定:反应谱宜以规准化形式表示。
反应谱以规准化形式表示,可以方便工程抗震设计使用,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随机因素所造成的谱值随周期剧烈变化的不合理性。
考虑到建筑设计单位现有计算软件的条件限制,建议安评报告给出的建筑抗震设计反应谱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标准反应谱的形式,反应谱的形状参数应符合该标准第5.1.5条的规定:(1)直线上升段,周期小于0.1s的区段;(2)水平段,自0.1s至特征周期区段(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3)曲线下降段,自特征周期至5倍特征周期区段,衰减指数应取0.9;(4)直线下降段,自5倍特征周期至6s区段,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取0.02。
2.2反应谱曲线下降段衰减指数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不一致的处理在某些特殊地质条件下,安评报告给出的反应谱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不一致时(通常为1.0或1.1),可以按规范规定的衰减指数0.9进行计算,但不能直接采用电算结果,应利用程序中的地震作用调整系数对地震作用进行调整。
四川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
四川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6.03.04•【字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78号]•【施行日期】1996.05.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78号)《四川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已经1996年2月29日省人民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1996年5月1日起施行。
省长宋宝瑞一九九六年三月四日四川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抗震能力,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以下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的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周围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地震害预测等工作。
第三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进行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应当依照本规定履行申报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义务。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审批全省工程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标准。
市(地、州)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含管理防震减灾工作的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市、区)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含管理防震减灾工作的部门,下同)协助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第六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抗震设防标准,归口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抗震设计、施工验收和抗震加固工作。
第七条计划、财政、建设、土地、环保、经贸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银行应积极配合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把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纳入项目审批的内容。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深府[1998]177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深府〔1998〕17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我市是全国抗震设防重点城市,其所处的珠江三角洲是国家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加强我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对于防御和减轻地震对工程设施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努力把地震灾害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做出贡献。
为此,现将《深圳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1998年8月16日深圳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深圳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防御和减轻地震对工程设施的破坏,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深圳市(以下简称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市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重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影响小区划或场址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等。
第四条市民防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民防办)负责市内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政府设立市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
市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由市政府聘请有关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工程地震等专业的专家组成。
市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的专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品行端正,无犯罪记录;(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八年以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经验。
西安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
西安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1998年9月8日市人民政府发布根据市人民政府2004年8月15日《关于修改〈西安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的决定》修正)第一条为了加强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防御和减轻地震对工程设施的破坏,科学合理地利用建设投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陕西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应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技扩改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系指设防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场址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小区划和场地震害预测等工作。
第四条西安市地震局是本市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工作。
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协助市地震局做好辖区内本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下列建设工程项目和地区必须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一)本市重大建设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或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其他建设工程。
(二)位于地震烈度分界线两侧各8公里区域内的新建工程项目。
(三)占地面积在2平方公里以上,并跨越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型厂矿企业、新建城镇和开发区、工业园区等。
(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秦岭山区的重点工程项目。
本规定所称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有重大影响的工程。
本规定所称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是指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泄露或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其他建设工程项目按原城建审批程序办理。
第六条凡新建或扩建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不做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实行设防标准审核制。
浅谈和田地区场地抗震性能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和田地区场地抗震性能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2008年3月21日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与策勒县交界处发生7.4级地震。
地震发生在塔里木盆地的南边,靠近西昆仑山区边缘的阿尔金地震带。
阿尔金断裂的强烈地震活动,往往伴随有青藏高原周边主要断裂带的大震活动。
这次7.4级地震之后的一个多月就发生了四川汶川8级地震,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西部及帕米尔高原周缘地区是否会引起地震活动的进一步加强,也值得引起注意。
[1]地震对建筑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上部结构的破坏:二是地基失效。
因此勘察部门对于场地勘察应注意合理地评价场地地震稳定,为基础和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从而使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做到安全与经济的优化。
本文主要研究和田地区场地抗震性能评价的基本方法,并对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
在勘察中场地的地震稳定性和场地的地震效应至关重要,对场地地震稳定性和地震效应最具影响的,是地震断裂和饱和砂土液化两方面。
1.和田地区地震地质概况与历史地震1.1 从大的活动地块来说,和田地区属于青藏和西域两大活动地块区,包括巴颜喀拉、东昆仑和塔里木三个二级活动地块和西昆仑山前、阿尔金二个边界活动带,地块的边界活动带内发育了以挤压和走滑为主的活动断裂,现今浅源地震基本沿断裂发生(图1)[1]。
图1和田地震区构造地质1:走滑断裂;2:逆冲断裂;3:2008年于田地震震中位置。
1.2地震断裂是公认的主要地震成因,对场地地震稳定和抗震性能影响很大。
对一般单体建筑工程而言,不可能作场地地震的专门研究,而主要是在收集和分析原有资料的基础做一些辅助工作。
在和田市区200km范围内,有东西、北东和北西向断裂分布,上述断裂的活动情况有所差异,对和田可能产生影响的断裂有:1.2.1和田断裂:西起普沙、东至洛浦县城东,东西走向,长约235km,雁行状排列。
据现有资料,在玉龙喀什河深剖面上,和田市南北近郊各有一条南倾斜断裂通过,市南断裂已错断中更新统;市北断裂将第三系错断270m。
场地地震动参数
(2)场地地震动参数
1)场地地表水平峰加速度和峰速度
(1)工程场地地震主要参数表
输出深度
50年超越概率
αmax(g)
Amax(g)
T1(sec)
Tg(sec)
r
地表
63%
0.07
0.03
0.08
0.41
1.1
10%
0.60
0.28
0.09
0.44
1.1
3%
1.65
0.71
0.09
0.47
1.1
2m
63%
0.075
0.03
0.09
0.29
1.1
10%
0.61
厂区地层根据工程特性分为6层:
第一层:杂填土,平均厚度0.9m。
第二层:粉质粘土,平均厚度3.10m。
第三层:粉土,平均厚度1.70m。
第四层:粉细砂,局部为中粗砂,平均厚度1.00m。
第五层:园砾、卵石层,平均厚度12.50m,平均标高在528.3m(设计地坪-5.0米左右)。园砾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50~450kPa,卵石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ak=450kPa,变形模量E0=27~36MPa。本层为发电厂主要建(构)筑物的持力层。
3%
1.50
0.65
0.13
0.44
1.1
(2)根据评价报告,工程场地位于汾河西岸一、二级阶地上,在遭遇地震基本烈度Ⅷ度影响地震时,不会出现构造裂缝、地震滑坡、地震震陷、地震崩塌地震地质灾害。场地西部二级阶地不考虑砂土液化。东部一级阶地有产生砂土液化的可能,应采取相应防御措施。
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若干问题研究研究背景地震是一种具有瞬间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和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中,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抗震设计需要确定地震动参数,并进行安全性评价。
然而,目前对于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相关研究还有很多待探讨的问题。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抗震设计中地震动参数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一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其适用范围;2. 地震动参数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3. 地震安全性评价标准的制定及应用;4. 不同地震动参数下建筑结构地震安全性的对比分析。
研究内容1. 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明确当前研究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2. 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方法:介绍常用的地震动参数确定方法,如地震烈度、加速度响应谱等,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确定本研究中采用的地震动参数确定方法。
3. 地震动参数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以某一建筑结构为例,分别采用不同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计,分别分析不同地震动参数下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应力分布等参数,探讨地震动参数对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
4. 地震安全性评价标准的制定及应用:分析不同地震安全性评价标准的制定方法和应用范围,结合实际建筑结构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探讨不同安全性评价标准下的安全性等级差异。
5. 不同地震动参数下建筑结构地震安全性的对比分析:对于采用不同地震动参数的结构体系,采用地震安全性评价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价,对不同地震动参数下的建筑结构地震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为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和综述:收集、阅读并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相关研究的进展及存在问题。
2. 数值模拟:采用现有的通用数值模拟软件如ANSYS、ABAQUS等,建立并分析所选建筑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参数下的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关 于基 岩地 震动 时程 的输入 问题
在 场地地 震安 全性评 价 中 ,为合理 地 反映建 筑场址 的场地 特征 ,在选 择设计 地震 动参 数时通 常采 用 以地 震危险性分析得到的场址基岩水平加速度反应谱 和峰值等地表基岩地震动特征为 目标函数 ,通过三角级数 构成 一个平稳 的高斯过 程 ,然后 乘 以时间 域非平 稳强度 包络 函数得 到非平 稳 的基岩 地震动 加速度 时间过 程 , 为考 虑相 位随机性 的影 响对应 每种 超越 概 率 分别 输 入三 个 以上 不 同随机 相 位 并得 到 相 应 的基 岩地 震 动 时 程 。 由此 可见基 岩水平 加速度 反应 谱 曲线 (目标 谱 )、强 度包 络线 函数 和 随机 相位 的选 择 标 准 ,直 接影 响 到 基岩 地震 动时程 的合成 结果 。 2.1 关 于基岩水 平加 速度反 应谱 (目标谱 )的选 择
表 1列 出某场址 两 种衰减关 系在 不 同震源深 度下得 到 的基 岩水平 加速 度峰值及 其 比值 ,由表 1可见 :
表 1 某场址 不同衰减关 系的基岩水平加速度峰值及 其不 同超越概率的比值
(1)由于 50年超 越概率 为 63% 、10% 和 2% ,三种 概率之 间 比值 的优 势分布 为 0.33:l:1.8 ,因此 比较 表 l中的相应数值可见东部地区的衰减关系可能更适合于本场址的情况,目前福建省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多数是 选用 该衰 减关 系 。
1 引言
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该参数的确定是否合 理 ,关系到上部结构抗震设 防的安全与经济 ,在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各个环节 中,如输入地震动方面所需 的场地基岩水平加速度反应谱 曲线 (目标谱 )、强度包络线 函数和相位随机性影响;在输入场地土动力参数
基岩水平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是反映地震动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 ,确定地震动衰减关系的主要方法 是基 于 大量强震 记 录资料进 行统 计分 析 ,由于我 国缺乏 足够 的强震记 录资料 ,因此通 常采用 类 比及借 助 于参 考地 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和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进行转换的方法 ,文献 [5]和文献 [6]利用这种转换方法分别 得 到我 国东部 地 区和我 国华 南地 区 的基岩水 平加 速度 反应谱衰 减关 系 。根 据上述两 种基 岩地震动 反应谱 衰 减关系 ,并采用 中国地震局鉴定通过的《EsE》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分析软件 (以下简称(ESE))中的 一 维等 效线性 化模 型对泉 州市某 一设 防标 准为 0.15 g的场地进 行计 算分 析 ,以研 究在 场地 地震 危险性 分 析 中 ,当考虑不 同震 源深度 时 ,其 不 同超 越概 率 的基 岩水平 加速度 峰值 及基岩 水平加 速度 反应谱 的变化规律 。 2.1.1 震 源深度 对基 岩水平 加速度 峰值 的影 响
利用地 震危 险性概 率分 析方法 获得 的场地 基岩 水平加 速度反 应谱受 到地震 危 险性概率 分析 中的潜在震 源 区划分 、地震 活动性 参数估计 、基 岩地 震动 衰减关 系建立 等诸 多环节 的影 响。关 于潜在震 源 区划分 和地震 活 动性参 数估计 方面 的影 响及敏 感性分 析有 关文献 u一 已做过 相 应 的讨论 与 研究 ,本 章 主要 研究 基岩 地震 动参 数衰 减关 系方面 的影 响 。
22卷 4期 2006年 12月
世 界 地 震 工 程
WORL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文章 编号 :1007-6069(2006)0ec.,2006
场地 地 震 安全 性 评 价 中确定 设 计 地 震 动 参数 方 面 若 干 问题 的 研 究
林建 生 陈俊峰 林子健 谢文杰 何 星源
(福建省地震局泉州工程地震研究 中心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 :研究 了确定设 计地震动参数 中涉及的若干 问题 ,其 中包括基岩水平加速度反应谱 衰减关 系的选 择 、震 源深度对基岩水平加速度峰值及基岩反应谱 曲线 的影响 、强度包络线 函数及输 入随机相 位的选 择 、土体非线性特性参数和土层剪切波速值的选 择、设计地震动反应谱 的标定等问题。在有关方 面的
中 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识码 :A
Study on som e problem s in def'm ing design ground m otion param eters of seism ic safety evaluation for engineering sites
LIN Jian—sheng CHEN Jun-feng LIN Zi ̄ian XIE We-Jie HE Xing-yuan
(2)不同震源深度对计算结果有明显 的影响 ,从 80年代福州 一泉州 一汕头人工爆破地震剖面 可见, 研究区内地壳具有大陆型 向海洋型过渡的特点,地壳平均厚度 30 km,由海洋 向陆地逐渐增厚 ,其中上地壳 1.5—4 km;中地壳平 均 15 km,其 下部 存 在 一低 速 层 ,部 分 中 强震 及 大 部 分 弱震 分 布 在 此层 ;下 地 壳 平 均 12 km,大部分 中强震 ,小部分弱震分布在 此层。如取 中地壳 的代表深度为 10 km,下地 壳的代表深度为 20 km,并结 合近期 弱震 分布 主要在 20 km 范 围内 ,中国地 震动参 数 区划 图华 南地 区 的平均 震源深度 取 10 km 等进行综合分析可见本区主要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至少在 l0—20 km范围内都应是合理的,然而震源深度 选取的不同将使基岩水平加速度峰值(表 1)及其反应谱(目标谱)各周期点对应的谱值(图 l(a))亦随之产 生 明显变 化 。
收 稿 日期 :2006—03—16; 修 订 日期 :2006—08—0r7 基金项 目:福建省 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资助项 目(Z0515014) 作者简介 :林 建生 (1953一),男 ,福建泉州人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地震工程研究.
维普资讯
研究中基于一个典型场地计算剖面 ,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模型并 通过逐项 变换某些研究参数 的方法 , 研究了有关方 面对设计地震动参 数可 能产生 的影响及存在 的误差 和相应 的规律 ,有关研究结果 对合
理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关键词 :设计地震动参数 ;反应谱 ;选择标准 ;影响因素
水平加速度反应谱 (目标谱)将可使设计地震动参数得到各种不同的结果。 2.1.2 震源深 度对基 岩水 平加 速度反应谱 曲线 的影 响
图 1为两种 衰减关 系在 不 同震 源深度 和不 同超 越概率 下的基 岩水 平加速度 反应 谱 曲线 ,由图 1可见 :
4期
林建生等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中确定设计地震 动参数方 面若 干问题 的研究
151
方面所 需 的土体非线 性 特性参 数值 、土层柱 状剖 面参数 和地震 波输 入计 算基底 面 波速值 的选 取 ;在场 地土层 地 震 动反应 分析方 面设计 地震 动反应 谱 的确定及 其标定 方法 等有关 方 面的选 择标 准直 接影响 到分析结 果 的 可靠程度 ,因此研究和探讨设计地震动参数选取中有关因素对标定结果可能存在的影响范围及其相应规律 , 对深入 了解和合理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具有一定 的现实意义 。
(Engineering Seismic Research Center ofQu8nghou,Seismological Bureau 0fFujian,Q. ̄=zhou 362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lates to some problems about the determination of design ground mot ion parameters,which include t he choice of t he a ̄enuat ion r elationship of rock horizontal accelerat ion response spectrum ,t he impact of fo- cal dept h t o rock peak hor izontal acceleration and rock response spe c trum curves,t he choice of intensity envelops funct ion and r ̄"ldom input phase,t he choice of soil nonlinearity a n d shear wave velo c it y ,scale of desig n ground mot ion response spectrum etc.In t he researches of r elat ive aspect,based on a typica l section plane of t he engineer- ing site,inf luence oft he cha n ge of some parameter s on desig n ground mot ion parameter s a n d t he exist ing eFror s an d corresponding rules are studied by using t he met hod of one dimension mo d el of equiva lent linearization.T h e r esults have certain pract ica l va lues for r easonably def ining t he desig n ground mot ion parameter s. Key words:desig n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s ;r esponse sp e ctrum ;select ion standard;inf luence f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