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绞线张拉应力应变计算
各种钢绞线平均张拉力、伸长量计算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
PP = P ´
[1 - e - ( kl + mJ ) ] = kl + mJ
Dl = Pp ´ l AY ´ E g =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量:
截面积: Ay= n= 7
140 mm2 根
束钢铰线根数:
1.937092417 rad 0.0015 0.15
1370.6 KN
1119.5 KN
50.993 cm
钢铰线伸长量计算
C3-6、D3-6N2钢铰线: (N2-1,N2-8). 已知资料: 钢铰线: 规格 Φ15.24J 1860 Mpa 195000.0 Mpa 12.66 M σK= 1302 Mpa 截面积: Ay= n= 139 15
标准强度:RY= 弹性模量:Ey= 孔道长度:L=
一束钢铰线根数:
标准强度:RY= 弹性模量:Ey= 孔道长度:L=
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预应力筋与孔道的壁的摩擦系数: 超张拉力系数: b= 1.03
θ= k= μ=
1.937092417 0.0015 0.15
预应力筋的控制张拉力: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
1330.644 KN P=σ K*Ag*n*(1/1000)*b=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
PP = P ´
[1 - e - ( kl + mJ ) ] = kl + mJ
Dl = Pp ´ l AY ´ E g =
2684.2 KN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量:
8.3582 c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钢铰线伸长量计算
C3-6、D3-6N1钢铰线: (N1-2,3、4、5、6、7). 已知资料: 钢铰线: 规格 mm2 根 Φ15.24J 1860 Mpa 192333.3 Mpa 85.857 M σK = 1358 Mpa 一束钢铰线根数:
钢绞线张拉计算公式
钢绞线张拉计算公式
钢绞线的张拉计算公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 伸长量计算公式:△L=(P平×L)/(E×A)。
其中,△L代表钢绞线的伸长量,单位为厘米;P平代表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单位为牛;L代表钢绞线的长度,单位为厘米;E代表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单位通常为MPa,具体数值以试验室实测数据为准;A代表钢绞线的截面积,对于单根φ15.24的钢绞线,其有效截面积为140平方毫米。
2. 张拉力计算公式:T=(A×Fy×π×D^2)/4。
在这个公式中,T代表张拉力;A代表钢绞线的横截面积;Fy代表钢绞线的屈服极限;π代表圆周率;D代表钢绞线的直径。
另外,钢绞线张拉值的计算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ΔL=ΔL1+ΔL2-b-c。
其中,ΔL1为从初始拉力(桥梁施工规范规定一般为设计控制张拉力的10%~25%)至张拉设计控制拉力间的千斤顶活塞的张拉行程;ΔL2为初始拉力时的推算伸长值(按规范规定推算求得);b为工具锚锚塞回缩量;c为工作锚锚塞回缩量。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计算程序
注释:注释: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桥梁预制梁板张拉程序说明
作者:徐金树
桥梁施工中预制梁板包括空心梁板、T梁板、箱梁板等;从长度有13米、16米、20米、30米、40米、5的张拉工艺是一样的;虽然其各自数据不一样,但是计算方法、计算公式是一样的。
因此本人根据此一、Pp—计算张拉应力(KN)
P—理论张拉应力(KN)Ap—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mm2)
ɑ—曲线段弯起的角度(°′″)L—钢绞线线段长度(M)
θ—角度转换成弧度基本公式: Pp=P(1-e -(kL+uθ))÷(kL+uθ) △L=(Pp×L)÷(n×Ap×Eg)
简便、易懂的通用计算程序。
该计算程序分两个子程序:一个是《钢绞线伸长量计算程序》,一个是《。
钢绞线伸长量计算程序
Eg—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MPa)e—自然数,取值为2.718281828
u—预应力钢绞线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本程序中所有数据例均以20M空心梁板为例。
可变通。
可增减。
n—钢绞线根数
r—相关系数(如取0.999、0.9999等)k—由钢绞线检测单位检测出的标定值b—由钢绞线检测单位检测出的标定值,
n—钢绞线根数△L—张拉时钢绞线伸长量(mm)
油表读数数据程序
回归方程: y=kx+b y=Pp×n×r
米、50米和60米等等。
它们
据此一特点编制了一个快捷
个是《油表读数数据程序》÷(n×Ap×Eg)
响系数
)
等)
定值,可以是+、或-值。
钢绞线张拉计算数据
钢绞线张拉计算数据
一、1#预制台座
1.理论伸长值计算:
△L=(P×L)/(E P×A P)=(109.5×1395)/(140×200.67)=761mm
△L:钢绞线伸长量,㎝
P:钢绞线平均张拉力,N
L:钢绞线长度,㎝
E P:钢绞线弹性模量,Mpa
A P:钢绞线截面积,单根φ15.24钢绞线有效截面积为140㎜2
2.小千斤顶顶号1# 表号:06.2298 回归方程:ρ=0.2284F a-0.16 单根张拉:
3.大千斤顶顶号:1# 表号:09.7497回归方程:ρ=0.02129F a-0.14
2# 表号:09.7487回归方程:ρ=0.02093F a+0.17 整体张拉:
F:单根钢绞线的张拉力195.3N
二、2#预制台座
1.理论伸长值计算:
△L=(P×L)/(E P×A P)=(86.6×1395)/(140×200.67)=602mm
△L:钢绞线伸长量,㎝
P:钢绞线平均张拉力,N
L:钢绞线长度,㎝
E P:钢绞线弹性模量,Mpa
A P:钢绞线截面积,单根φ15.24钢绞线有效截面积为140㎜2
2.小千斤顶顶号1# 表号:06.2298 回归方程:ρ=0.2284F a-0.16 单根张拉:
3.大千斤顶顶号:1# 表号:09.7465回归方程:ρ=0.02094F a-0.21
2# 表号:09.7447回归方程:ρ=0.02145F a+0.45 整体张拉:
F:单根钢绞线的张拉力195.3N。
钢绞线主要计算公式
一、主要计算公式1.伸长量计算公式:△L=(P平×L)/(E×A)(1)△L:钢绞线伸长量,㎝P平:钢绞线平均张拉力,NL:钢绞线长度,㎝E:钢绞线弹性模量,MPa 一般图纸中有说明,但以试验室实测数据为准;A:钢绞线截面积,单根φ15.24钢绞线有效截面积为140㎜22.平均张拉力P平=P×{1-e-(kL+μθ)}/(KL+μθ) (2)P:张拉端张拉力,单根钢绞线张拉力P=1860×0.75×140=195.3KNK:孔道摩擦影响系数,图纸中有说明;μ:钢绞线与孔道的摩擦系数,图纸中有说明,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切线转角之和,当有平弯时同样参与计算, Rad(弧度)二、示例图中L1=5米,L2=8,L3=10;θ1=10.30,θ2=8.10,θ3=5.60 钢绞线为15束,弹性模量E=2.0×105MPa, μ=0.15;k=0.001计算过程如下:1.θ=(10.3+8.1+5.6)/180×π=0.419(Rad);2.根据P平=P×{1-e-(kL+μθ)}/(KL+μθ)=195.3×15×{1-e-(0.001×23+0.15×0.419)}/(0.001×23+0.15×0.419) =2807.3KN3.根据△L=(P平×L)/(E×A)=(2807.3×23)/(2.0×105×140×15)=15.3㎝三、其它1.一般估计时每米钢绞线按伸长0.6㎝考虑,2.两端张拉时算出一半×2,3.根据校顶报告计算张拉力时采用内差法;4.有平弯时也要参与计算。
5.因为误差极小,所以,可用钢绞线的切线长可代替钢绞线长。
钢绞线计算方法
钢绞线计算方法一、主要计算公式1.伸长量计算公式:△L=(P平×L)/(E×A)(1)△L:钢绞线伸长量,㎝P平:钢绞线平均张拉力,NL:钢绞线长度,㎝E:钢绞线弹性模量,MPa 一般图纸中有说明,但以试验室实测数据为准;A:钢绞线截面积,单根φ15.24钢绞线有效截面积为140㎜22.平均张拉力P平=P×{1-e-(kL+μθ)}/(KL+μθ) (2)P:张拉端张拉力,单根钢绞线张拉力P=1860×0.75×140=195.3KN K:孔道摩擦影响系数,图纸中有说明;μ:钢绞线与孔道的摩擦系数,图纸中有说明,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切线转角之和,当有平弯时同样参与计算, Rad(弧度)二、示例图中L1=5米,L2=8,L3=10;θ1=10.30,θ2=8.10,θ3=5.60钢绞线为15束,弹性模量E=2.0×105MPa,μ=0.15; k=0.001计算过程如下:1.θ=(10.3+8.1+5.6)/180×π=0.419(Rad);2.根据P平=P×{1-e-(kL+μθ)}/(KL+μθ)=195.3×15×{1-e-(0.001×23+0.15×0.419)}/(0.001×23+0.15×0.419)=2807.3KN3.根据△L=(P平×L)/(E×A)=(2807.3×23)/(2.0×105×140×15)=15.3㎝三、其它1.一般估计时每米钢绞线按伸长0.6㎝考虑,2.两端张拉时算出一半×2,3.根据校顶报告计算张拉力时采用内差法;4.有平弯时也要参与计算。
5.因为误差极小,所以,可用钢绞线的切线长可代替钢绞线长。
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
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参数: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
95*105Mpa,松弛率为2.5%,公称直径¢s=15。
2mm,钢绞线面积A=140mm2,管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孔且壁厚不小于0。
3mm.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按下式计算:p p=(p(1—e-(kx+µØ)))/kx+µØ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参见附表G—8.µ-----预应力筋与孔道比壁的摩擦系数,参见附表G—8。
注:e=2。
71828,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 p= p。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mm)可按下式计算;△L =(p p *L)/A p*Ep式中: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上式.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²).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²)。
附表G—8 系数K及µ值表注意事项: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σ0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m的10%~15%。
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
力筋的实际伸长值除量测的伸长值外,必须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
对后张法构件,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压缩值一般可省略。
预应力张拉实际伸长值△L(mm)=△L1+△L2式中:△L1-从预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计算_secret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计算1、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 ∆ (mm)可按下式计算:P P P E A LP L =∆ =195300*68400/140/194000=492mm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
L ——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mm);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 2)。
3、预应力筋张拉时,从固定端先调整到初应力σ0,该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n 的10%,伸长值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
将预应力钢绞线拉直,锚固端和连接器处拉紧,在预应力钢绞线上选定适当的位置刻画标记,作为测量延伸量的基点, 再从张拉端张拉控制应力到σcon 的20%并量测伸长值L ∆2,最后张拉到σcon ,量测伸长值L ∆1,预应力筋张拉的实际伸长值L ∆(mm),可按下式计算:L ∆=L ∆l +L ∆2式中:L ∆l ——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L ∆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即10%σcon ~20%σcon 的实测伸长值(mm);一端固定,一端多根张拉。
千斤顶必须同步顶进,保持横梁平行移动,预应力钢束均匀受力,分级加载拉至设计张拉应力。
4、持荷,按预应力钢绞线的类型选定持荷时间2~5min,使预应力钢绞线完成部分徐舒,完成量约为全部量的20%~25%,以减少钢丝锚固后的应力损失。
5、锚固前,补足或放松预应力钢绞线的拉力至控制应力。
测量、记录预应力钢绞线的延伸量,并核对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其误差应在±6%范围内,若不符合规定,则应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所以钢绞线的实测值在462mm 和522mm 之间。
钢绞线张拉计算
(编号: )
(MPa)
备注
0
0
0
20%σk
10—10.3
90%σk
44—44.66
100%σk
45.99—46.1
说明:油压表Ⅰ工作直线方程为y=A+BX
油压表Ⅱ工作直线方程为
y表示油表读数(压力表)
三、当张拉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须停止张拉,待查明情况后再行张拉:
①实测伸长值出现异常情况
Ey—钢绞线的截面弹性规模量,取Ey=2.00×105MPa(报告编号:)
194×103N×88×103mm
计算得理论伸长值为:ΔL=────────────────=600mm
142.7mm2×2.00×105MPa
二、张拉油压表读数表:
应力
路径
负荷
(kN)
油压表Ⅰ读数
(编号:0711003)
(MPa)
技术交底书
公技:1.0.4.0.(2)
工程名称
钢绞线张拉
工程规模
194KN张拉
日期
பைடு நூலகம்地点
技术室
一、理论伸长值ΔL的计算:
ΔL=P·L/Ay·Ey
P—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取P=194×103N
L—钢绞线的长度(mm),取L=88×103mm(实际)
Ay—钢绞线截面面积,取Ay=142.7mm2(报告编号:)
②钢绞线发生断丝现象
③千斤顶漏油扬中
④压力表指针不归零
四、张拉过程中务必做好张拉原始记录,并及时交技术室。
五、其他相关技术要求依据《作业指导书》
技术交底人
沈杰
被交底人
钢绞线应力计算
钢绞线计算箱梁,设计采用标准强度fpk=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Ag=139mm2,弹性模量Eg=1.95*105MPa,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采用油压表读数和钢绞线拉伸量测定值双控。
理论伸长量计算采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2附表G-8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及平均张拉应力计算公式。
一、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取0.25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139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取1.95×105N/mm2二、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39=193905NX直=3.5m;X曲=2.35m;θ=4.323×π/180=0.25radKX曲+uθ=0.0015×2.35+0.25×0.25=0.066Pp=193905×(1-e-0.066)/0.066=187644N△L曲=PpL/(ApEp)=187644×2.35/(139×1.95×105)=16.3mm △L直=PpL/(ApEp)=187644×3.5/(139×1.95×105)=24.2mm △L曲+△L直=16.3+24.2=40.52N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39=193905NX直=0.75;X曲=2.25m;θ=14.335×π/180=0.2502KX曲+uθ=0.0015×2.25+0.25×0.2502=0.0659Pp=193905×(1-e-0.0659)/0.0659=187653N△L曲=PpL/(ApEp)=187653×2.25/(139×1.95×105)=15.6mm △L直=PpL/(ApEp)=187653×0.75/(139×1.95×105)=5.2mm (△L曲+△L直)*2=(15.6+5.2)*2=41.6mm一、计算参数:1、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2、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253、Ap—预应力筋的实测截面面积:139mm24、Ep—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1.95×105N/mm25、锚下控制应力:σk=0.75Ryb=0.75×1860=1395N/mm26、单根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控制力:P=σkAp=193905N7、千斤顶计算长度:60cm8、工具锚长度:7cm二、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以N1束钢绞线为例:N1束一端的伸长量:式中: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P=P1时,(1)15%σcon=232.7KN时:P=-0.48+0.021PF=-0.48+0.0219×232.7=4.6MPa (3)30%σcon=465.4KN时:P=-0.48+0.021PF=-0.48+0.0219×465.4=9.7MPa (4)100%σcon=1551.2KN时:P=-0.48+0.021PF=-0.48+0.0219×1551.2=33.5MPa(5)103%σcon=1597.7KN时:P=-0.48+0.021PF=-0.48+0.0219×1597.7=34.5MPaP=P2时,(1)15%σcon=203.6KN时:P=-0.48+0.021PF=-0.48+0.0219×203.6=4.0MPa (3)30%σcon=407.2KN时:P=-0.48+0.021PF=-0.48+0.0219×407.2=8.4MPa (4)100%σcon=1357.3KN时:P=-0.48+0.021PF=-0.48+0.0219×1357.3=29.2MPa(5)103%σcon=1398.0KN时:P=-0.48+0.021PF=-0.48+0.0219×1398.0=30.1MPa三、2407号千斤顶张拉,千斤顶回归方程:P=0.02247F+0.08式中: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P=P1时:(1)15%σcon=232.7KN时:P=-0.2247F+0.08=0.08+0.02247×232.7=5.3MPa (3)30%σcon=465.4KN时:P=-0.02247F+0.08=0.08+0.02247×465.4=10.5MPa(4)100%σcon=1551.2KN时:P=-0.02247F+0.08=0.08+0.02247×1551.2=34.9MPa(5)103%σcon=1597.7KN时:P=-0.02247F+0.08=0.08+0.02247×1597.7=36.0MPaP=P2时:(1)15%σcon=203.6KN时:P=-0.2247F+0.08=0.08+0.02247×203.6=4.7MPa (3)30%σcon=407.2KN时:P=-0.02247F+0.08=0.08+0.02247×407.2=9.2MPa (4)100%σcon=1357.3KN时:P=-0.02247F+0.08=0.08+0.02247×1357.3=30.6MPa(5)103%σcon=1398.0KN时:P=-0.02247F+0.08=0.08+0.02247×1398.0=31.5Mpa。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计算公式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计算公式1.张拉力计算: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所受到的张拉力通常通过杠杆原理进行计算。
张拉力的计算公式如下:T=F×L/L1其中,T为钢绞线的张拉力,F为应力发生器施加的力,L为应力发生器的行程,L1为杠杆臂长。
2.钢绞线的力学性能计算:钢绞线的力学性能包括钢绞线的截面面积、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等参数。
钢绞线的力学性能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参考国家标准或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来获取。
钢绞线的截面面积(A)可以通过测量钢绞线的直径(d)或计算其截面积公式来获得。
弹性模量(E)通常在工程中是已知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义。
屈服强度(fy)通常也是已知的,可以根据国家标准或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来获取。
3.钢绞线预应力计算:钢绞线的预应力计算通常需要考虑到结构的荷载条件和预应力的设计要求。
预应力计算的目标是确定所施加的预应力的大小,以满足结构的设计要求。
预应力计算可以根据结构的荷载条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的几何形状等因素来确定。
通常,预应力计算可以根据设计规范和公式来进行。
4.钢绞线的预应力损失计算: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钢绞线的预应力会因为预应力损失而降低。
预应力损失主要包括材料的弹性变形、开裂损失、摩擦损失和局部附加应力等。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传统的经验公式法和有限元模拟法等。
注意事项:在进行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计算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结构的荷载条件:结构的荷载条件是进行预应力计算的基础,包括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等。
2.钢绞线的力学性能:钢绞线的力学性能对预应力计算也是很重要的,包括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材料的应变硬化等。
3.钢绞线的材料特性:钢绞线的材料特性也会影响到预应力计算,包括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材料的应变硬化等。
4.预应力损失的计算:预应力损失是预应力计算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弹性变形、开裂损失、摩擦损失和局部附加应力等因素。
钢绞线允许的张拉荷载值
钢绞线允许的张拉荷载值引言钢绞线是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材料,它通过施加张拉力来增加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钢绞线的允许张拉荷载值是指在使用过程中,钢绞线所能承受的最大张拉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钢绞线允许的张拉荷载值的相关内容。
钢绞线的组成与性能钢绞线由多股钢丝通过绞合而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钢绞线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 钢丝的材质钢绞线常用的钢丝材料包括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等。
不同材质的钢丝具有不同的强度和韧性,因此对于不同的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钢丝材料非常重要。
2. 钢丝的直径钢绞线中的钢丝直径越大,其承载能力也越高。
在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钢丝直径,以满足结构的安全要求。
3. 钢丝的绞距钢绞线中的钢丝绞距决定了钢绞线的柔软性和强度。
绞距越小,钢绞线越柔软,但强度也相应减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结构的要求和施工工艺选择合适的绞距。
钢绞线的允许张拉荷载值计算方法钢绞线的允许张拉荷载值是根据其材料性能和结构安全要求计算得出的。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 根据钢绞线的屈服强度钢绞线的屈服强度是指在拉伸过程中,钢绞线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
根据钢绞线的屈服强度和结构的安全系数,可以计算出钢绞线的允许张拉荷载值。
2. 根据钢绞线的破断强度钢绞线的破断强度是指在拉伸过程中,钢绞线完全破断的应力值。
根据钢绞线的破断强度和结构的安全系数,可以计算出钢绞线的允许张拉荷载值。
3. 根据钢绞线的工作状态钢绞线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其允许张拉荷载值也不同。
常见的工作状态包括预应力状态、初始状态和恒定状态等。
根据结构的要求和工作状态,可以计算出钢绞线在不同状态下的允许张拉荷载值。
钢绞线允许的张拉荷载值的影响因素钢绞线允许的张拉荷载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钢绞线在高温环境下会发生热膨胀,导致其长度增加,从而降低了其允许的张拉荷载值。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温度对钢绞线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修正计算。
钢绞线张拉力值怎么计算,钢绞线张拉详细施工顺序你知道吗?
钢绞线张拉力值怎么计算,钢绞线张拉详细施工顺序你知道吗?佰材网桥梁工程材料平台知识分享:钢绞线张拉力大小值怎么计算及钢绞线张拉详细施工顺序。
什么是钢绞线张拉值?钢绞线张拉值,行业中说的是钢绞线预应力在张拉施工过程中设计控制张拉力,通俗的来讲是预应力张拉结束后钢绞线处在锚具夹具之前的一种拉力。
钢绞线张拉力大小值怎么计算?钢绞线张拉值计算,是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时候,应该以施工中钢绞线俩边锚固点相距的距离来作为钢绞线的计算长度。
当预应力张拉进行时候,钢绞线所支配的张拉力是需要建立在千斤顶工作锚的位置来进行操纵的,为了控制把控和计算的方便,正确方法是以钢绞线俩边锚固点之间相距的距离,另外加上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里面的工作长度,以此来作为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的计算长度。
当遇到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的时候,裸露在外面的钢绞线部分,裸露出的位置是用锚具以及千斤顶所裹藏起的,这时候钢绞线的张拉伸长量是没有办法直接在钢绞线上测量的,因此只能够用测量张拉千斤顶的活塞行程办法,来计算钢绞线的张拉伸长值。
但是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减去钢绞线张拉整个过程中锚塞回缩量。
此时钢绞线所承载的能力应当是总的牵引力的4到6倍。
钢绞线张拉详细施工顺序:<1>施工过程中钢绞线钢束有长束和短束的时候,应当先张拉长束,后张拉短束。
这样施工操作起到的效果:避免了预应力损失太大,且提高了施工效率。
<2>施工过程中钢绞线钢束有纵束、横束、竖向束的时候。
正确的钢绞线张拉顺序流程是:先纵束→然后横束→最后竖向束。
因为纵束是主要钢束根据施工要求是必须要进行张拉的,而横束有时候在不受张拉力的作用下也能通过,其次竖向束放在最后张拉。
<3>钢绞线钢束当处理同一横截面的时候,张拉要根据施工方法相对应的受力要求来下确定。
对于相同施工工程工况(比如都是:短束、长束),这个时候应当以对称、由内向外的原则。
<4>钢绞线切割正确采用砂轮片进行切割,在张拉完一天后,需要仔细观察整个工程断丝、滑丝总量≤5%,需要注意的是发生这一状况的钢绞线钢束不能处于相同的一边。
钢绞线张拉应力应变计算
丹江特大桥K162+957;K163+405箱梁,设计采用标准强度fpk=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Ф15.2mm,公称面积Ag=139mm²;弹性模量Eg=1.95×105Mpa。
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采用油压表读数和钢绞线拉伸量测定值双控。
理论伸长量计算采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2附表G-8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及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
一、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15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25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139 mm2E 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取1.95×105 N/ mm2二、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39=193905NX直=11.322m;X曲=1.018mθ=4×π/180=0.0698radk X曲+μθ=0.0015×1.018+0.25×0.0698=0.019P p=193905×(1-e-0.019)/0.019=192074NΔL曲= P p L/(A p E p)=192074×1.018/(139×1.95×105)=7.2mmΔL直= PL/(A p E p)=193905×11.322/(139×1.95×105)=81mm(ΔL曲+ΔL直)*2=(7.2mm+81mm)*2=176.4mm与设计比较(176.4-172)/172=2.56%2、N4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39=193905NX直= 4.709m;X曲=7.601mθ=4×π/180=0.1571radk X曲+μθ=0.0015×7.601+0.25×0.1571=0.0507P p=193905×(1-e-0.0507)/0.0507=189071NΔL曲= P p L/(A p E p)=189071×7.601/(139×1.95×105)=53mmΔL直= PL/(A p E p)=193905×4.709/(139×1.95×105)=33.7mm (ΔL曲+ΔL直)*2=(53mm+33.7mm)*2=173.4mm与设计比较(173.4-171)/171=1.4%同理,N2,N3束钢绞线计算结果详见附表。
钢绞线张拉计算书
系杆钢绞线张拉计算书一、概况赵普桥0#与1#桥墩之间设置9道刚性系杆,系杆断面尺寸为70×70cm,每道系杆内设置两束预应力钢绞线,对称张拉系杆中的钢绞线。
设计钢绞线为Φs15.2mm,整根钢绞线公称截面A P=139mm2,标准强度f pk=1860MPa,弹性模量E P=1.95×105MPa,设计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σcon=0.73f pk=1357.8MPa。
张拉采用两端对称均匀张拉,同时采取双控,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不得超过6%,我方采取200t的千斤顶进行张拉作业。
二、编制依据《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城市桥梁设计规范》(GJJ 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T5224-2003)三、预应力施工基本要求1.进场后先核对其要张拉的施工部位与图纸是否相符2.进场设备必须是在标定有效期内3.预应力张拉技工必须持证上岗4.预应力张拉前项目部应对预应力施工队下混凝土强度通知单5.预应力张拉前应按项目部通知部位张拉6.张拉前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7.过程中必须作好记录四、预应力施工介绍1、张拉前准备工作1.1首先要对所用的设备(包括千斤顶、压力表、油泵)进行配套校定。
1.2张拉前应检查工具锚是否与所使用工作锚配套。
1.3安装工作锚前,必须将锚环内及钢绞线清理干净,以保证钢绞线在张拉后能够很好的锚固。
1.4注浆孔应清理干净,以保证压浆时畅通。
1.5张拉平台必须搭设牢固周边必须做好张拉安全防护措施。
1.6配套使用的小型工具必须准备齐全(如:夹片管、手锤、钳子、撬棍等)。
1.7检查设备是否配带齐全(油泵、千斤顶、油表、限位板、工具锚、工具夹片)。
1.8最后再次与项目部技术人员核对其技术数据及技术准备工作是否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江特大桥K162+957;K163+405箱梁,设计采用标准强度fpk=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Ф15.2mm,公称面积Ag=139mm²;弹性模量Eg=1.95×105Mpa。
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采用油压表读数和钢绞线拉伸量测定值双控。
理论伸长量计算采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2附表G-8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及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
一、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15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25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139 mm2E 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取1.95×105 N/ mm2二、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39=193905NX直=11.322m;X曲=1.018mθ=4×π/180=0.0698radk X曲+μθ=0.0015×1.018+0.25×0.0698=0.019P p=193905×(1-e-0.019)/0.019=192074NΔL曲= P p L/(A p E p)=192074×1.018/(139×1.95×105)=7.2mmΔL直= PL/(A p E p)=193905×11.322/(139×1.95×105)=81mm(ΔL曲+ΔL直)*2=(7.2mm+81mm)*2=176.4mm与设计比较(176.4-172)/172=2.56%2、N4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39=193905NX直= 4.709m;X曲=7.601mθ=4×π/180=0.1571radk X曲+μθ=0.0015×7.601+0.25×0.1571=0.0507P p=193905×(1-e-0.0507)/0.0507=189071NΔL曲= P p L/(A p E p)=189071×7.601/(139×1.95×105)=53mmΔL直= PL/(A p E p)=193905×4.709/(139×1.95×105)=33.7mm (ΔL曲+ΔL直)*2=(53mm+33.7mm)*2=173.4mm与设计比较(173.4-171)/171=1.4%同理,N2,N3束钢绞线计算结果详见附表。
第二章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一、计算参数:1、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2、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253、A p—预应力筋的实测截面面积:139 mm24、E p—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1.95×105 N/ mm25、锚下控制应力:σk=0.75R y b=0.75×1860=1395 N/ mm27、单根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控制力:P=σk A p=193905N8、千斤顶计算长度:35cm9、工具锚长度:5cm二、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以N1束钢绞线为例:N1束一端的伸长量:P=0.75×1860×139=193905NX直=11.322m;X曲=1.018mL直=11.322+(0.35+0.05)=11.722mL曲=1.018mθ曲=4°×π/180=0.0698radk X曲+μθ=0.0015×1.018+0.25×0.0698=0.019P p=193905×(1-e-0.019)/0.019=192074NΔL曲= P p L曲/(A p E p)=192074×1.018/(139×1.95×105)=7.2mmΔL直= P p L直/(A p E p)=192074×11.722/(139×1.95×105)=83.1mm(ΔL曲+ΔL直)×2=(7.2mm+83.1mm)×2=180.6mm同理,N2, N3,N4束一端的伸长量见附表。
第三章千斤顶张拉力与对应油表读数计算一、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8根钢绞线束:P1=5×σk A p=969.525kN; P2=4×σk A p=775.620kN二、0120号千斤顶张拉、3585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5350+0.03499F式中:P——油压表读数(MP a)F——千斤顶拉力(KN)P=P1时,(1)15%σcon=145.429kN时:P=-0.5350+0.03499F =-0.5350+0.03499×145.429 =4.55MP a(3)30%σcon=290.858kN时:P=-0.35+0.01035F=-0.5350+0.03499×290.858=9.6MP a(4)100%σcon= 969.525kN时:P=-0.5350+0.03499F =-0.5350+0.03499×969.525=33.4MP aP=P2时,(1)15%σcon=116.343kN时:P=-0.5350+0.03499F =-0.5350+0.03499×116.343=3.5MP a (3)30%σcon=232.686kN时:P=-0.35+0.01035F=-0.5350+0.03499×232.686=7.6MP a (4)100%σcon= 775.620kN时:P=-0.5350+0.03499F =-0.5350+0.03499×775.620=26.6MP a 三、0120号千斤顶张拉、4013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6623+0.03466F:式中: P——油压表读数(MP a)F——千斤顶拉力(KN)P=P1时,(1)15%σcon=145.429kN时:P=-0.6623+0.03466F =-0.6623+0.03466×145.429 =4.4MP a (3)30%σcon=290.858kN时:P=-0.6623+0.03466F=-0.6623+0.03466×290.858=9.4MP a (4)100%σcon= 969.525kN时:P=-0.6623+0.03466F =-0.6623+0.03466×969.525=32.9MP a P=P2时,(1)15%σcon=116.343kN时:P=-0.6623+0.03466F =-0.6623+0.03466×116.343=3.4MP a (3)30%σcon=232.686kN时:P=-0.6623+0.03466F=-0.6623+0.03466×232.686=7.4MP a (4)100%σcon= 775.620kN时:P=-0.6623+0.03466F =-0.6623+0.03466×775.620=26.2MP a 四、同理,求得其余各千斤顶及配套油表读数见附表。
箱梁施工应力计算一、工程概况K135+199.445分离立交桥位于郓城互通区内,横跨338省道,交角为90°,跨径为22-28-22m,全长72m。
该桥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共30颗,桥台钻孔桩直径1.2m,长38m,桥墩钻孔桩直径1.5m,右幅钻孔桩桩长47m,左幅钻孔桩桩长48m。
桥墩、桥台桩顶皆设有承台,桥台为肋式台,桥墩为立柱,立柱直径1.3m。
上部构造为现浇连续箱梁,左幅箱梁宽13.5m,为三室结构,右幅箱梁宽17.0m,为4室结构。
箱梁高1.4m,梁室高0.98m,底板厚0.2m,顶板厚0.22m,腹板宽0.45m。
箱梁采用C50混凝土,共1381.56m3。
二、现浇箱梁施工方案现浇箱梁支架采用满堂式碗扣支架,搭设满堂支架时,封闭338省道交通,从3#台路基进行改道,确保满堂支架施工的安全。
碗扣支架上搭设纵横方木,箱梁底模板及侧模板采用厚1.5cm的高强度竹胶板,箱室内模采用木模板。
箱梁砼浇筑采用二次浇筑法,第一次浇筑至腹板与翼缘板连接处,第二次浇筑顶板,待箱梁砼强度达到100%时进行预应力张拉。
Ⅰ、地基处理1、地基处理338省道两侧排水沟回填处理将排水沟内松散浮土和淤泥挖除干净,然后按照50cm一层分层回填山皮石,回填高度略低于省道路面高度,用压路机分层碾压至无沉降为止。
然后填筑40cm厚6%灰土,分两层回填,压实度达到93%以上,回填土顶面与省道路面齐平,并做出2%—4%的横坡,以利于排水。
2、桥梁范围内路基地表处理用平地机及推土机清除地表,并将地表整平。
然后用铧犁翻松30cm厚表面土层,掺入10%生石灰粉,用旋耕犁拌和均匀,待含水量合适实,压路机碾压密实,压实度达到90%以上。
然后再填筑30cm 厚10%灰土,并做出2%—4%横坡,压实度达到93%以上,以高出地面不受雨水浸泡影响。
3、排水沟挖设在10%灰土处理过的地基范围四周挖设50×50cm的排水沟,排水沟与路线右侧的省道两侧的自然排水沟连通,将雨水引进排水沟,防止雨水浸泡地基,避免碗扣支架产生不均匀沉降。
Ⅱ、支架搭设K135+199.445分离立交桥现浇箱梁为单幅3跨整体施工,支撑方式采用满堂式碗扣支架。
碗扣支架采用WDJ式支架,架杆外径4.8cm,壁厚0.35cm,内径4.1cm.支架顺桥向纵向间距0.9m,横隔板处纵向间距0.6m,横桥向横向间距梁底为0.9m,翼缘板底为1.2m,纵横水平杆竖向间距1.2m。
考虑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在纵横向布置斜向钢管剪力撑。
1、测量放样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样出箱梁在地基上的竖向投影线,并用白灰撒上标志线,现场技术员根据投影线定出单幅箱梁的中心线,同样用白灰线做上标记。
根据中心线向两侧对称布设碗扣支架。
2、布设立杆垫块根据立杆位置布设立杆垫板,垫板采用5cm木板,使立杆处于垫板中心,垫板放置平整、牢固,底部无悬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