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

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

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1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一、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

不少课文的题目。

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们可以借助课题。

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

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二、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

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合并时。

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

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三、六要素串连法。

一篇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六大基本因素。

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就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抓重点句法。

我们所学的课文经常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这样的结构,课文中总是有总起句或者是总结句。

概括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找到总起句或是总结句,它们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有的文章虽然不是总分结构,但仔细阅读的话,会发现文章的结尾总有一句话能够总结全文。

中心句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中心句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还有的课文中间部分常有过渡句,过渡句的主要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因此对于串连文意的作用自不待说,同时过渡句也是上下文的中心句,概括了上文,也统领了下文。

因此,概括的时候绝对不能忽视。

过渡句也有助于我们快而准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过渡句一般是对上文的总结和对下文的总领,而这样的总结和总领,正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文章,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互相结合运用,效果会更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会更容易更准确。

怎样概括文章主旨

怎样概括文章主旨

怎样概括文章主旨【篇一:怎样概括文章主旨】所谓主旨,就是作者思路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

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起着统率和支配全文的作用。

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意思,就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因此写文章要中心明确、集中、深刻;阅读文章要整体感知文章,提炼文章主旨。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提炼文章的主旨,实际上就是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提炼主旨一般可分为两个步骤:(一)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大意。

(二)提炼和概括主旨。

例如:吟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可以从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中,读出当年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通读《为你自己高兴》,可以懂得“为自己那平凡而充实、问心无愧的存在而高兴”!……二、提炼文章主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注意不同文体的特点把握记叙文的主旨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或事件的发展、景与情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概括说明文的主旨应抓住那些最能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本质内容;议论文在概括主旨时要紧扣最能表现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字。

(二)仔细研读全文和寻找关键语句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通过材料取舍、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来表现的。

它统摄全篇,渗透在全文材料中,又往往体现在某些关键语句中。

因此,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离不开在熟悉全文内容、剖析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寻找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语句。

(三)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状况文章是社会客观现实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产物。

任何作品都难免留有时代的烙印,渗透着作者的主观认识。

因此,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思想状况,也是概括文章中心的重要途径。

(四)运用比较的方法提高把握文章主旨的准确性“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把同一题材不同主旨或主旨相近而题材、文体、手法不同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或不同点,探究其原因,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和提炼文章的主旨。

提炼文章的主旨,是整体阅读能力的一种体现,需要我们在语文学习的长期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

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

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

1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一、关键句摘录法这是一种常见而又简单易行的概括方法。

有的文章中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揭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这些概括性强的关键语句,就可以概括段意或全文大意,我们毫不费力就可以直接“抄”或者稍加改动即可。

如:《郑成功》一文,最后一节在全文中就起到一个总结作用,“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根据这一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写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事,既方便又准确。

再如:在学习第13课《秦兵马俑》时,我发现第三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一句是过渡句,将秦兵马俑的特点高度概括出来了。

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不少学生知道,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前半句承上,也就是说第二节是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后半部分启下,也就是说后面几节是写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

就是这样一句话,使我们对课文条理有了更清楚地认识,孩子们也能够很自然地概括出第二节和第四到第十节的意思,同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一目了然。

就像中心句一样,过渡句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句型,利用它,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进行分段,概括段意。

相信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概括起来就会轻而易举。

二、主干提取法在众多的方法当中,我经常会向学生介绍这种方法。

就像我们从一年级开始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一样,要有主语和谓语。

每一篇文章也是如此,必定有作者描写的对象,并且对这个对象所描写的内容。

所以,删去旁枝末节,这篇文章主要写“谁干什么或什么东西怎么样”,用这样的句式就可以很容易地概括课文的内容,而且比较多地适用于各类文章。

如:《船长》一文,写谁?写船长,干什么?沉着镇定地指挥全船的人进行脱险。

《西湖》一文,写什么?西湖,怎么样?景色美。

这种方法就像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根,重点部分就突出出来了,虽然寥寥几个字,但却简单明了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联系课文进行适当补当、丰富,不就可以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内容吗?三、要素罗列法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

(完整word版)小说阅读之概括主旨

(完整word版)小说阅读之概括主旨

小说阅读之概括主旨一、学会一些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1。

记叙类文章(这里指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主旨的理解。

(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白杨礼赞》,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

如《枣核》一文的最后一句:“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卒章显志,表现海外华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和热爱自己民族的情感。

(3)从分析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入手。

记叙文的议论、抒情句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作者的中心意图。

同时,从议论、抒情句中,我们还可以直接看到作者情感的变化。

如从《一面》一文最后五小节的议论和抒情句中,即可概括出文章主旨。

(4)从概括文章段意和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中,我们要做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思想。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小说写了三个场景:一是听控诉;二是救父女;三是拳打镇关西。

三个场景把鲁提辖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鲁提辖嫉恶如仇、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性格特征。

通过叙述这一事件,作者表达了封建社会被压迫的人民对伸张正义的渴望.(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和活动的以及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如《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写此文时正值小弟去世,她有感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而悟出“生死谜,手足情"。

有了这个背景,你就能理解,实际上作者是以紫藤萝花的荣枯来喻人生,来表达自己对生死的态度的.【真题解析】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怎样分段、写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怎样分段、写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1楼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怎样划分段落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

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

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

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

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

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

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

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

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

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

"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

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

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

如《林海》。

"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五、怎样划分段落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小学语文概括内容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概括内容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概括内容方法有哪些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老师经常会让学生概括一下所学课文的中心思想,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那概括小学语文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概括内容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概括内容的方法一、提炼关键词,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再把各个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简单、直接、常见的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也有人称之为段意合并法。

提炼关键词是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提取。

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课,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詹姆斯在一个晚上和父亲一起到船坞钓鱼。

第二部分讲由于距离钓鲈鱼的时间有两个小时的时限,父亲要求詹姆斯把鱼放掉。

第三部分讲这件事给詹姆斯的启示。

把这三部分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但是这样概括略显冗长。

因此,可以在段意相连的基础上提炼出“钓鱼、放鱼、启示”三个关键词,组成一个句子。

则本文主要内容就是詹姆斯钓鱼又放鱼,从中得到了启示。

关键词,有动一个词语就能牵动全文的功效。

钓鱼、放鱼、启示三个词是全文的高度凝练概括。

二、找出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中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文章的中心应该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体现。

中心句应该是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海底世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体文章。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个问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要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物,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

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中心句,有时放在文章的开头总起,有时放在文章的末尾总结,有时在文章的中间起过渡作用。

小学语文文段内容概括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文段内容概括方法有哪些

⼩学语⽂⽂段内容概括⽅法有哪些 概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章的中⼼思想。

今天⼩编给⼤家分享⼀些⼩学语⽂⽂段内容概括⽅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章节标题 抓住问题概括 初读⼀篇⽂章,常会伴随着阅读预测进⾏,读着标题,可能会⽣出许多疑问,阅读解疑的过程就是把握⽂意的过程。

如《画杨桃》,谁画?画出了怎样的杨桃?结果呢?⽂章启⽰唾⼿可得。

这只是初步的⽂意把握,在深⼊阅读的过程中,会产⽣更深⼊的问题,如《军⽝⿊⼦》中“⿊⼦究竟是不是⼀条出⾊的军⽝?”的深⼊探究,⼀位视尊严如性命的军⽝⿊⼦的刚烈形象就凸显出来了,同时也直指训导员恶作剧的残忍,教育⼈类应该敬畏⽣命。

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整体把握,更能引导学⽣深⼊感悟。

想象画⾯概括 阅读时边读边想象画⾯是很好的读书⽅法和习惯,有的⽂本画⾯感⾮常强,可以运⽤想象画⾯概括⼩标题的⽅法把握⽂意。

如《珍珠鸟》《乡下⼈家》,就可以采⽤此法--想画⾯、提要点。

如阅读冯骥才的《珍珠鸟》,读⽂后⼏幅画⾯会浮现在脑海:1.笼中看世界2.屋中⾃由飞3.肩头⼩憩,最后结合中⼼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串联概括⽂意。

抓关键词概括 有的语段虽然层次清晰,但并⽆中⼼句提⽰段意,需要教师渗透抓重点词概括的⽅法,引导学⽣⽤⾃⼰的语⾔概括。

如《⽉球之谜》,⽂本在提出⼀系列不解之谜时,有的直截了当提出“谜”,有的需要概括提炼。

如第四⾃然段“再看看⽤植物做试验的结果:把⽟⽶种在⽉球的尘⼟⾥,和在地球⼟壤⾥⽣长没有明显不同。

可是,⽔藻⼀旦放进⽉球尘⼟,⽔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

这个“谜”该怎样概括呢?可以引导学⽣提炼⽂中反复提到的词语──“⽉球尘⼟、⽟⽶、海藻”来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和海藻在⽉球尘⼟中⽣长效果不⼀样?”还可以⽤箭头图⽰重点词,更加⼀⽬了然。

抓题⽬概括 题⽬是课⽂的魂,抓住了魂就抓住了根本。

教材中的课⽂题⽬,有的指向课⽂主要⼈物,如《地震中的⽗与⼦》;有的指向事件,如《⼀次成功的实验》;有的直接指向课⽂中⼼,如《掌声》;有的通过问题引起学⽣好奇,如《我是什么》。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年级实用篇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年级实用篇
名凤眼莲,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 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 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 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水葫芦的名称、产地、外表
(2)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
“信任”试验
在大学时,我学的是心理专业,教我们课的是学校最有名 的周严教授。
一次上课时,周教授来到教室,他对我们说:“今天我们 不上课了,来做一个‘信任’试验。” 他让我们面朝他排成两 排,然后前排的同学不借助任何物体,向后仰面倒去,由后面 的同学接住。
听了周教授的话,前后两排的同学互相望着,都心照不宣 地“哈哈”笑起来。这样的游戏,我们同学之间,私下曾经玩 过多次,每次都是在前排的同学向后倒去的瞬间,站在后面的 那位同学便快速抽出身来,这样,前面的同学由于失去重心, “砰”的一声,仰面摔倒在地上。所以后来再有同学说玩这样 的游戏,前面的同学再也不肯真的向后倒去了。
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 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 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 身上。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看得 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 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 个追赶者。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他人的信任,希望别人 信任自己,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向他人付出信任呢?在我们 要求别人信任自己的时候,最好先问一下自己。”说到这里, 教授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一个人值得别人信任是幸福的, 而一个人信任他人则是高尚的。同学们,让我们先试着做高 尚的人,再做一个幸福的人吧……”

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对记叙文的分析时,如何划分记叙文的段落,主要考虑的方法是:一、按时间发展变化的不同来划分。

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的记叙文,宜抓住表示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或者句子,分出不同的阶段,从而划分出段落层次来。

例如,分析杨沫的《坚强的战士》,只要抓住时间词语的这条纵线便可以分出段落层次:“过一夜”(领起第一部分)----------“第二天上午”(领起第二部分)------------“夜晚”(领起第三部分),抓住这三个起领段落的词语,也就划分出文章的三个段落。

二、按事情的发展阶段的来划分。

叙事的文章,事情的发展的总会有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这一特点,也总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

注意仔细分辨事件的发展阶段,就能划分出这类文章的段落层次来。

比如,鲁迅的《故乡》,全文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按照这个思路划分文章的段落,就有了明晰的依据。

三、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

叙事文章,所描述的事情,常常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是发生在多处地点。

这类文章,可以从地点的转换入手来划分段落层次。

例如,冰心的《小桔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

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里”发生的事。

③第三段,叙述在“我的朋友家”的谈话。

④第四段,交待“离村后”的情况。

四、按内容变化点来划分有的文章,看上去,整个部分好象是难于找到可分点。

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地辨读,还是可以按照记叙历程的变化划分层次结构。

比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游历的地方非常多,似乎很难找到一条线索,但如果我们考虑到“雨中”这条线索,就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大的场景:“岱宗坊”和“黄岘岭”,即这两个地方虽然分别有许多个景点,但可以按照大的的描写对象,表现内容来划分。

五、按照表述角度的不同划分。

有的记叙文,描述的角度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这样就需要按照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化分段落层次。

记叙文1-概括内容

记叙文1-概括内容

记叙文阅读--内容概括1、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方法):(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2、记叙文的写作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内容概括类型1、概括全文内容。

2、概括分段内容。

3、分点概括哪些/几件事。

内容概括方法1、找中心句法(适合文章/段落内容概括)2、抓关键词法(适合段落内容概括)3、按六要素法(适合文章/段落内容概括)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格式: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有何结果。

4、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5、并段意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6、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7、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8、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1.家之脉(陈忠实)(难度3星,时间15分钟)⑴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之下,父亲把一支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

”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

父亲又说:“你跟你哥合用一只砚台。

”⑵我的三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

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

一句话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的技巧方法

一句话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的技巧方法

一句话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的技巧方法【篇一:一句话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的技巧方法】记叙文阅读方法教程一、怎样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1、从文中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中心,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了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明或揭示了中心;有的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章议论、抒情句入手:记叙文中的段落议论句点明段意,结尾处的议论句通常点明中心。

议论抒情句通常表达观点和抒发感情。

4、从概括段意或人物事件入手:概括段意后把意思相关的综合到一起:写人的记叙文中比较多的是人物的性格品质即中心。

叙事的记叙文通常事件的社会意义即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根据文中事件、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活动的,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

紧密结合事件的时代背和环境情况。

二、怎样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1、联系上下文揣摩指代内容:从被指代事物和距指代词的距离看,有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之分。

首先看前后句是否包含指代内容,然后看本段中是否有指代内容最后看临段或其它段中是否能概括指代内容。

2、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附加义:联系一定的语言环境,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语体特点、风格特点等方面来理解,重视词语的活用、感情色彩的反用、修辞手法的使用。

三、怎样理解难句。

1、结合语境理解句意。

a、抓关键词语:从理解关键词的深刻含义入手就可以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

b、结合前后句分析和结合整个段落来分析句子的含义,有时能有突破,易于理解。

2、分清句子的结构。

若是单句就分析出句子的主干;若是复句则理清复句关系,看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3、理解含蓄句子的含义a、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注意特定语言环境中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比喻义、引伸义、附加义、象征义等。

b、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同时代背景中句子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同时要联系文章所反映的内容的民族特点、种族特点、宗教特点等。

c、联系文章的中心内容:一般情况下文章中的难句都和中心有关,这是一种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关键是要学会具体分析。

文章梗概200字

文章梗概200字

文章梗概200字(一)文章梗概200字(二)中考散文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一)概括文章内容,一般有两种基本句式:“谁+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

前者一般用于概括写事和写人的文章,后者一般用于写景的文章。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写事、写人的文章一般都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找出这些要素,什么特殊就把什么概括进去,再加以合理语言的组织,这就是主要内容。

3、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二)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同时,要会从“象征”中把握作者所寄托的“志”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例题:(2010·江苏省南京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天窗江南月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

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

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

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

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

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文章主旨提炼的有效方法

文章主旨提炼的有效方法

文章主旨提炼的有效方法在我们日常的阅读和学习中,经常需要从大量的文字中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提高阅读效率,还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炼文章的主旨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

一、仔细阅读文章这是提炼主旨的基础。

在阅读时,要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首先,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这些部分往往能提供关于主旨的重要线索。

然后,逐段阅读,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标记关键的语句和段落。

这些关键部分可能包括作者明确提出的观点、总结性的话语、反复强调的内容等。

例如,如果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某个概念或观点,那么这很可能就是文章的重点。

同时,要留意文章中的转折词和连接词,如“但是”“然而”“因此”“所以”等。

这些词后面的内容通常会对前面的论述进行补充、修正或得出结论,对于理解主旨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就像是一个框架,支撑着内容的展开。

常见的文章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了解文章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快地找到主旨。

如果是总分总结构,开头部分往往会提出主题,中间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论证,结尾则会对主题进行总结和升华。

总分结构则是在开头提出观点,之后的段落都是围绕这个观点展开论述。

分总结构则相反,先分别论述各个方面,最后得出总的结论。

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我们可以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主旨。

三、抓住关键语句关键语句是文章主旨的直接体现。

除了前面提到的在阅读过程中标记的语句外,还有一些特定类型的语句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比如,文章的中心句通常能够直接概括主旨。

中心句可能出现在开头,起到引领全文的作用;也可能在结尾,起到总结全文的效果;还有可能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对该段内容进行概括。

此外,文中的议论性和抒情性语句也往往包含着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倾向,对提炼主旨有很大的帮助。

四、归纳段落大意将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从局部到整体地理解文章。

现代文阅读概括题之概括文章和段落内容-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概括题之概括文章和段落内容-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知识梳理(1)概括题概括文章和段落内容第一部分:知识点讲解一、概括题概述概括题是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它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提炼和整合能力,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

二、概括题答题思路概括文章内容(一)要素串联法1.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从文中找出这些要素,然后按照“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串联起来。

例如《散步》,人物有“我”、母亲、妻子和儿子,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起因是一家人出去散步,经过是在散步途中发生了走大路还是小路的分歧,结果是“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人在田野里继续散步。

将这些要素串联起来,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题目扩展法1.仔细分析文章的题目,因为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或提示。

2.对题目进行扩展,添加必要的信息,使其成为完整的句子,从而概括出文章内容。

比如《背影》,从题目可以扩展为:文章通过描述父亲在火车站为“我”送别的情景,着重刻画了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表达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爱意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思念之情。

(三)段意合并法1.先概括出文章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概括段意时,可以找段落的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没有中心句,就自己归纳。

2.将各段的段意进行合并、整理,去除重复的内容,加上衔接性的词语,使表述通顺连贯。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别概括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两段主要内容,然后合并起来,就能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先描述了作者在百草园中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包括听油蛉和蟋蟀鸣叫、翻找何首乌等趣事;后讲述了作者在三味书屋枯燥乏味但也有一些小趣味的读书生活。

(四)关键词句提取法1.阅读文章时,留意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这些词句往往对概括文章内容有重要提示作用。

2.提取这些关键词句,然后组织成通顺的句子来概括文章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
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
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
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
1. 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
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
内容。
2.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
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
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
章的主要内容。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
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
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5.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
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
“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
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
情形。
6. 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
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
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
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
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7、抓关键词法。有时候只要用一个词来回答文章
写了什么,就找到了突破口。
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很多,不管用哪种方
法,都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以上方法,同学们在
阅读课文时,可以试一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