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之我见
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之我见
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之我见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难点。数学应用题考察的
是知识点的累计和关系,结构复杂、类型颇多。在教学教程中经常遇到学生对应用题理解和
解答出现错误,导致学生对应用题出现畏惧心理,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看应用题,直接就是
一句话:我做不来。
一、原因分析
学生理解和解答出现错误,看似错得无五花八门,无规律可循,但我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认真进行归纳,总结起来大概有如下几个原因:
1、没有理解题意。
应用题是通过文字表达,来进行各种数量关系的叙述。很多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没有能
够充分理解题意,当然就不能理清数量关系,导致列出的算式错误,而出现解题错误。
2、找不到等量关系。
找不到数量关系是学生解答应用题出现错误的又一个原因,也是主要原因。应用题的数
量关系很重要,只有找准数量关系才能够正确列出算式。但有一部分学生读题后找不出等量
关系,列不出算式,也不能正确解答。
3、解答粗心大意。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计算能力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虽然能够读懂题意,也
能够理清等量关系,列好算式,但计算能力不够,经常计算出错,导致应用题错误。
二、对策思考
1、正确理解题意。
要想正确解答应用题,必须要能正确理解题意。这与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有
很大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
可以与语文学科联合,增加一些课外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数学老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要求学生一句一句地阅读,一句一句地理解,不要
读题一扫而过,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作者:蔡炳炎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49期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应用题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不少问题的解决都要通过文字体现,这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如何抓好应用题教学是难题,怎样才能走出歧途,正确引导学生解答应用题,作者结合多年的应用题教学经验谈谈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目前,发起了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题往往居于很高的地位。解应用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并且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由于新课改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运用教材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标准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在应用题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发展。
一、应用题概述
一般来讲,应用题就是数学的一种习题,但是应用题的来源离不开生活,是将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知识解答。因为应用题在小学教材中没有单独设立章节,所以传统上认为应用题的本质是一种习题。实际上应用题的解答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让学生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再解答应用题这类数学题。我们需要转变对应用题的看法,知道学生应该先学会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相似题型的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应用题的教学目的就是发散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勤于思考、乐于动手,树立创新精神。只有在正确教学观念的引导下,才能合理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方法
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之我见
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之我见
摘要:应用题是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核,要通过有效加强题意理解、注意重视数形结合、鼓励留心生活数学等方面,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十分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对于小学生而言,以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题目,也就是应用题。许多学生见到应用题常常犯难,难以入手,进而产生畏惧心理。其实,应用题只是对基础的综合考核而已,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基本能迎刃而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应用类型题,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谈谈三点看法。
一、有效加强题意理解
许多应用题在语言表达方面不是那么容易理解,有些学生爱钻牛角尖,常常为无法正确理解题意而焦急。情绪化的结果是他们既不能理解题意,也不能静下心来换角度思考,然后渐渐失去信心。学生不能理解题意的原因,可能是语文基础不扎实,或者更可能是语文基础无法灵活应用于数学领域。学生看到数字和句子排在一起就慌而失策,内心的排斥成了他们正确理解题意的障碍。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正视应用题型,正确理解题意。
数学应用题里有很多学生会觉得绕口的句子,那些句子往往成为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的障碍。在讲解应用题时,我先告诉他们应用题
其实不难,让他们放松心情,然后我总结出一些句子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句子应用题中有“白羊是黑羊的两倍,黑羊比白羊少8只”。这样的句子其实容易理解,只是学生在看题目时容易被搞得晕头转向,学生常常纠结于“羊”是“白的”还是“黑的”而影响了他们的正确理解。那么,我总结道:“把白羊理解成a,把黑羊理解成b,于是题目就化为‘a是b的两倍,b比a少8只’”这是对题目的总结,记住用字母代替实际含义的意思,日后就可以根据实际题目进行代换理解。这样一来,就暂时摆脱了题目而单独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后的题型中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
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科林建华万载县第二小学
【内容提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低年级的简单应用题教学又成为了复合应用题教学的基础,从个人教学中体验到几点应用题教学的方法及技巧:一、用身边事例编制应用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对应用题的心理恐惧;二、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三、做好早期应用题教学铺垫,在数学教学中经常渗透应用题思想;四、从数量关系的分析入手教会学生审题;五、利用操作活动,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六、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小学应用题教学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应用题的解题总是有所欠缺。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简单应用题是以后学习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怎样才能过好小学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关呢,下面就我在低年级数学学应用题教学中体会,谈谈我的方法及技巧:
一、用身边事例编制应用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对应用题的心理恐惧。
激发小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消除小学生对应用题解题的心理恐惧,就要把数学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通过将现行教材中枯燥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小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学生们身边的事例,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第三册讲“表内乘法”中乘加乘减的应用题时,我们
小学相遇问题教学之我见
小学相遇问题教学之我见
相遇问题教学是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解决问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由一个物体的运动上升到两个物体的匀速运动状态。相遇问题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24时计时法”、“小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的拓展和延伸,把收集到的信息加工整理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遇问题简而言之是方向问题(同向、相对、相背),时间问题(同时、不同时),出发点问题(同一地点、不同地点)及其数量关系(两人路程和=两地的距离=两地的速度和×相遇时间)理解掌握懂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从而产生的相遇现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笔者对上述要求和其数量关系进行自己不同的教学见解。
一、相对问题
相对,即两物体分别从A.B两地面对面运动。常常出同时,不同时两种情况。
例1.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1000km,的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60 km,乙车每小时行40 km,几小时相遇?
A ___________________ B
关系总路程=甲乙两车的速度×相遇时间。
S总=(V甲+ⅴ乙)
1000=(60+40)×T
T=10(时)
结果特征:方向相反,时间同时,结果相遇。
例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0 km。乙车40 千米,经过6小时后两车相距400千米。求A、B两地的路程?
思维启动:
根据题意:“经过6小时后两车相距400 km。”并没有说明两车相遇,会产生两种可能性:①两车相遇后相距400千米,②两车相遇前相距400千米。因此本题应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解答。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之我见[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一个重点、更是难点,这需从认知规律的角度出发,进而找出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开发大家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潜能。本文首先阐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谈一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存在问题
毋庸置疑,小学数学就是一门源自于生活的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很好地彰显数学的应用性。本文通过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对应用题教学提出可行性的思路。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模式化,未充分培养每一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应用题教学总延续教师“一言堂”的陈旧方法,不论是讲解例题还是作业习题,教师总热衷于让学生机械性的记忆题目的解题步骤,并未能把解题技巧和方略告知给大家,造成学生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遇到不同的题目时,便会束手无策。
2、应用题的讲解过于形式主义,未能激发学生们解答应用题的兴趣
数学教师在讲题时,所运用的方式未能充分激活学生们的创新潜质,仅为了解题而解题。同时,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并未有效地激发学生们解答应用题的浓厚兴趣。教师在讲题时所用的语
言和方式,显得抽象化,这也影响学生们的理解和消化,显得课堂死气沉沉、顿感压抑。
3、应用题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不明确
教师在应用题讲述时,其目标和任务不够明确,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实状况。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教师仅就题论题,只要求学生们会做这道题,并未由此展开适当地联想、合理拓展知识面。学生们也无法做到触类旁通,融汇和整合所见到的应用题,并用所学知识予以快速、准确地解决,这也降低了应用题教学的成效。
小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2 、以分析法 、综合法为基本思路 分 析法 思 路 是从 问题 推 向条 件 , 即从 要 解 决 问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入
手 ,瞄准 已知条件 ,逐 步找 出需要 的条件 ,直到 所需条 件
都是 已知条 件 ;综 合法 思路是从 条件 推 向问题 ,即从条 件 出发 ,瞄准 问题逐 步使用 条件找 出可 以解答 的 问题 ,直 到 需要解 答 的 问题得 到解 决。有 时在解 答应用 题时 需要根 据 题 目的特 点灵活选用 分析思路 ,或把两 种思路结合起 来使 用,分析时使用分析法 ,列 式时使用 综合 法。 3 、 通过对 比练 习.帮助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
一
利用 学 生 已有 知 识 ,运 用迁 移 规 律 ,使 学生 抓 住 新 旧知识 进行对 比,找到新知 识生 长点 ,沟通 知识之 间 的联
系 ,能 够帮助 学生认 识和理 解相互 之 间联系和 区别 ,更好 地 分析和 掌握 两步应 用题 的解 法 。这样 ,就可 以进一 步提 高学生 分析解 答应用 题 的能力 ,达 到举 一反三 、触类 旁通 的效果。 二 、合理运用解题方法是解答应用题的策略
实 际的联 系 ,提 高学生 解决 实际 问题 的 能力 ,让 他们体 会 应用 题学 习的价值 。数 学学科 系统性特 别 强 ,应 用题学 更
小学数学基础应用题的拓展练习之我见
小学数学基础应用题的拓展练习之我见
作者:邱万荣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7期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解决应用题能力的高低是学生数学水平高低的一
个重要标志。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基础应用题
的拓展更是难点中的难点,那么怎样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我就自己三十年的数学教学
实践谈谈小学数学基础应用题的拓展练习的几点粗浅认识,与大家共享。
首先,掌握基础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把握好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确保基础应用
题解答的正确性和熟练性,在基础应用题解答过关的前提下,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适当的提升和
拓展,如:变换一些条件、或条件相同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分析、思考、探究找到解
题的方法。一些题目如果直接告诉了所需要的条件,学生很快能解决,但变换一些条件,可能
有的学生就做错了,如求三角形的面积,如果直接告诉底和高,学生能很快根据计算公式列出
算式,在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之后,我就会进行一些拓展练习,如把条件改成底是高
的几倍或高是底的几倍,底比高多或高比底多或少,把底和高的单位改成不同让学生进行练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应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具体化、趣味化,从
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样在拓展练习中我们也应尽量收集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
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不要因为偏难或复杂而忽略不讲,其实我们学生考试要达到优秀,考高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发布时间:2021-03-03T08:50:16.15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21期作者:莫平[导读] 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内容。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广西崇左市大新县下雷镇中心小学532300摘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成普遍化的趋势,针对此现象,笔者从自己的实际经验出发,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蕴意深刻的为学之道,就“如何开展应用题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内容。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呢?以下是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得来的几点体会:
一、紧扣教材,立足题点,应用题教学须让学生博学之
应用题皆来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小学生由于抽象概括能力差,在做题时常常不加以分析,而是直接进行单一的联系代替运算,产生混淆知识点的现象。对此,教师首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扣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数学材料,并通过适当的模仿、改编、变化,转换应用题的形式,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识;其次,教师应对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一定分类整理,使应用题教学“类型化”,让学生准确把握应用题题点;最后,教师可以采用题海战术,使学生广泛地猎取各类应用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对应用题知识点的学习自然而然随之得到巩固。
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对于社会需要和学好其它学科都是重要。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两极分化严重,好的好,差的差,究其原因,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学方式单一,只重视教的方面,而忽视了学的方面。对于小学而言,不要只看眼前的正确率,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灵活思维方式。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题和应用题是难点,那该怎么做呢?我认为,除了教给学生解题技巧,还应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规范的解题能够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水平。在实践中做一定量的练习题是必要的,但并非越多越好,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弱化解题的作用。应精心设计题目,举一反三,一题多说、多问、多解、多变,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灵活性和准确率。
一、一题多说,培养解题的思维习惯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我认为要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即采用“顺逆说”、“转换说”和“辩论说”等几种训练形式,养成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1.顺逆说
每解答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让学生分别进行顺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再把说出的意义与原题对照,看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要重新分析、认真检查,直到说出的意义与原题一致为止。
2.转换说
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这样,学生解题思路就会开阔,方法就会灵活多样,从而化难为易。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题;解决问题;开放型;列方程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困难主要表现在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那么,如何让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走出以上困境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
些看法。
一、注重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沟通各种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对题目结构的分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例如,在进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混合练习时,往往难以判断一道题是用乘法解答还是用除法解答。其实,分数乘、除法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我们只要沟通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重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就不难区别。都是根据条件先判断哪个数量是单位“1”,并分析它是已知还是未知,再根据数量关系式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来解答。还有在解决正、反比例的应用题时也是这样,关键在于发现解法,怎样是用正比例解,怎样是用反比例解,就在于正确判断前两种相关联的量可乘还是可除,可乘就是反比例,可除就是正比例,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隐含条件就是会分析前两种相关联的量乘出来得什么?除出来得什么?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
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
二、把书本上的例题设计成开放型的应用题
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我们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数理逻辑思维的深层发展,为此可以把例题设计成开放型的应用题。所谓开放型的应用题,就是教师在设计应用题时,不是出示一道完整的“条件—问题”应用题,而是抽取应用题中的某些条件,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题意的理解补充条件并且解答的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三、在操作中学习应用题
小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之我见
、
析、 综合 、 判断 、 推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 , 就能找出合理的解答 方法 。 现行 的教材解决 问题部 分所 呈现 以图画式 、 对话式 为主 , 这增加 了 解决 问题 的吸引力 , 但导致 了学生缺乏文 字理解的兴趣 和深入思考 的习
惯, 从而高年级学生不能 理性 地思考 问题 。这就 需要 学生通 过图 画式 、 对话式 的中语言 的深入理解 , 把它组成完 整的应用题 , 再 来解答 , 学 生就 容易多 了。如有一道关 于上海市 人 口普 查的 图画式 的、 对话 式 的题 目。 先 让学生 在读 中理解对 话 意思 , 再 将 自己的理解 整理 成两道完 整 的应 用题 。 数学语言一 向以严谨清 晰、 精炼准 确而著称。作为数学 应用题 的语 言, 也有其独有 的特 点, 它对学生 的阅读有极 高的要求 。如 : “ 王老师说 , 位打字员 5分钟打 4 0 0个字 , 这位打字员平均 每分钟打多少个 字? ” 就 是一句生活用语 , 我们要引 导学生将 这 句话概括 得言 简意 明, 即 5分 钟 打4 0 0个 , 然后把这句话转化为数学语 言, 即把 4 0 0平均分成 5 份( 即给 5 分钟分 , 每份 ( 每分 ) 分多少?最终转化为数学算式 4 0 0 ÷ 5 。 看来 , 只要学生对数学 应用题 语言 养成深 入理解 与思考 的 习惯 , 解 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 四、 重视教学过程科学化、 多样 化 教 育心理学 家公认 问题 解决 的过程 一般是 : 感觉 问题 的存在 , 明确 问题的各个方面 , 形成各 种各 样 的问题解 决方法 。因此 , 在 应用题 教学 的各个 阶段 , 都应 让学生广泛参 与解决 问题 的过程 , 除了采 用传统 的讲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之我见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块瑰宝,而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擅长数学思维的民族,从古代的祖冲之、刘徽,到现代的苏步青、华罗庚、陈景润等等,都在世界数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数学教学“解决问题”一单元时,不同的教师都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在这里,我发表一下自己个人的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推动数学教学。
实验教材不再专门设置应用题教学单元,以“解决问题”或“用数学”出现,并把它渗透在四个学习领域之中。《数学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教学提出如下要求:(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课本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更加关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于是,一方面,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了起来,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另一方面,不少学生无所适从,变得更加不会解答问题了,特别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问题。
1.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差,不能准确地感知其中所包含的数学信
息,发现其中的问题,导致解决问题的障碍。
2.缺乏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逻辑混乱。
3.学生不具备阅读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画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的方法让思维起航——六年级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轻学 生 的学 习压 力 , 降低学 习难 度 , 我对六年级 的分数应用 题做 : 假设法 , 由之前的知识铺垫 , 学生 可以前后 映照 , 在学习用假设 法 了总结归类 : ( 1 ) 求单位 “ 1 ” ; ( 2 ) 求对应量 ; ( 3 ) 求一 个数是另一个 : 解题 时 , 就 比较轻松了 。这样教学 , 降低了此类题型 的难 度 , 有 利 数 的几分之几 ( 百分之几 ) ; ( 4 ) 求一个数 比另一个数 多 ( 少) 几分 : 于学 生理解接受 , 同时加强 了新 旧知识之 间的联系 , 体 现 了数 学 之几( 百分之 几) ; ( 5 ) 求某某率 ( 优秀率) 等。每种题型有 各 自 独特 : 教学 的延续性 。
的解法 , 掌握了方法 , 做起题来也就轻松 了。如 , 去 年原计划造林 : 1 2 公顷 , 实际造林 1 4公顷。实际造林 比原计划多几分之几?首先 :
l
四、 数形结合 , 化 难为简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具有题意简 、 分析难 、 思路巧 、 解法众 等特
点, 在应用题 的讲解 中, 除了以上 所说 之外 , 还有我们 常说 的数形 让学生读题之后思考一个问题 :男 生 比女生多 1是什么意思 , 通 : j ‘ 结合法 。而且 , 线段图的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 我在平
二、 分 清题 型 , 找 对 方 法 : 程, 通过解方程对 比, 学 生选 择了设兔子为 只 ( 脚数 多的 ) , 这 样 六 年级分数应 用题种类繁 多 , 学 生学习起 来有 困难 , 为 了减 : 降低 了难度 , 提高 了解题的准确性 。在第二节的教学 中 , 着重讲解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之我见
每个学生 自己动手、 自己发现 、 收集 数学信息 , 他们热情 高涨 ,
上起课来也比较积极 。 五、 抓住生活契机 , 更好地解决问题
皮亚杰认 为 : “ 儿童如果不具有 自己的真实活动 , 教育就不 可能成功 。” 在教了“ 两 步计算应 用题 ” 后, 可设计情境 : 毛笔 2 支8 元, 圆珠笔 4支 3 2 元, 铅笔盒 5 个5 0元。 问: “ 你想买 7支 圆珠笔可只带 了 5 O元 , 你带 的钱够 吗?” 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 际的活动 , 不但 能让学生掌握知识 点 , 更 重要 的是 问题 解决 的
二、 鼓励参与合作 , 追求 自主探 究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在问题解决 的过程 中, 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 的需要 。一方面鼓励他们 主动 与同伴 交流 , 表达 自己的想法 , 另一方面 , 要让其他学生 主动关 心他们 , 为探索 问题解 决的方法提供帮助 , 从而加深 对问题本 身的认 识和解题方法 的理解 , 有助 于解题策略的形成 。 如 教学 “ 两 位数 加一 位数 ( 进位 ) ” 时, 可 这样 设计 : 计算 2 4 + 7 , 教师先“ 冥思苦想” 一会儿 , 再 向学生求助。 一石激起千层 浪, 学生顿 时 腈绪 高涨 , 积极 思考 。此刻教 师及 时组织学 生讨 论, 通过小组讨论 、 同桌 互说 等形式 , 最后 , 学生想出 了多 种方 法 。在这个过程 中, 允许学生交流意见 , 以达全员参与 的 目的,
小学典型应用题的特点及其教学之我见
小学典型应用题的特点及其教学之我见
摘要:典型的应用题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在小
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典型应用题的教学时,应认真分析其特点,研究其教法,化
难为易。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多练习,提高学生解答典型应用题
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题特点教学
一、求平均数问题的特点及其教学
1.求平均数问题的特点。已知几个不同的数,要移多补少,使它完全相等而
总数不变,求一份是多少。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求平均数”
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简单应用题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简单应用题:“把一
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是求平均数问题的基础,而“求平均数问题“则是“把一个数平
均分成几份”应用题的发展。
2.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的是“总数如何求得”,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的联系。
加强有关求总数问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总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其基
本解题方法是:
部分数 + 部分数 = 总数
/ \ / \
每份数×份数另一每份数×另一份数
加强求平均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练习,使学生明确,不论题目千变万化,凡
属于平均数应用题总离不了:“总数、份数、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它们的理
解规律是相同的,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解题的步骤有所不同,其基本的形式有:(A+B+C)÷D (A+B)÷(C+D)
(A×C+B×D) ÷(C+D) (A×C+B)÷(C+F)
二、工程问题的特点及其教学
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三者之间
的关系,是学习工程问题的基础。工程问题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是一般应用题中“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这一基本数量关系的延伸发展,其数量关系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之我见
一、从小培养认真读题,引导学生养成理解题意的习惯
1.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一道应用题能否解答出来,决定于对应用题的内容是否能准确地把握住。因此,必须让学生把应用题读通、读懂。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刚涉及到应用题时。由于小学生识字少,生活经验缺乏,缺少感性体验。所以读题,理解都有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先领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慢慢读几遍。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对于题中学生不熟悉的词语,教师应解释清楚它的含义,并引导学生尽量能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对于易混淆的词语(如:“增加了”和“增加到”、“降低了”、“比……多……”、“……比……多”等。教师除了对词语的含义解释外,还尽可能多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这样学生对读题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划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便于解决问题。
2.应用题的事理要清楚明白。前些时候看到一个材料,说到在课堂上老师提问:“知道总数和一个部分数,能够求出什么?”所有学生都能对答如流。即使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不把应用题的事理弄明白,单靠记住类型也是解决不了的。
3.关于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首先,最关紧要的,是要让学生弄清楚应用题的事理;其次,才是确定算法的问题。拿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说吧,既然是两步计算,就一定有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的问题,这必须根据应用题的事理来确定。教学时,如果教师不先讲
例题,又不事先提醒。学生就很有可能出现上面的错误。那么,怎样才能把这样的问题解答的正确呢?关键就在于把应用题的事理
弄明白,即要让学生理解,这道题是要求全班有学生多少人,那么先得求出女学生有多少人。这就对应用题的事理弄明白了,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上述的错误。对于两步以上的应用题,情况更为复杂,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弄明白题里所讲的事,再将题里的数量关系分析清楚,然后才能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以及用什么方法算”。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楚应用题的事理,是解答应用题的一个不能缺少的步骤,是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必须养成的一个良好习惯。
4.弄清应用题的事理,并不全是数学问题。有的是事物本身学生不熟悉,有的是文字叙述学生看不懂等等。这就需要有的放矢,用各种办法使学生弄清楚应用题的事理。如小学数学课本(试用本)第四册总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高度每升高1公里,气温大约降低6度。如果地面的气温是26度,那么高出地面3公里的地方,气温大约是多少度?这道题放在这里好不好,这里不讨论。可是这道题的事理,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生疏的。有一个老师,为了教好这道题,在教学以前,特意借了一个温度计,挂在教室里,每天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上温度的变化。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学生对温度的上升与下降,有了感性认识,再教学这道应用题,学生就比较容易明白了,计算也就不难了。这个老师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这位老师抓住了使学生弄清应用题的事理这一重要环
节。
二、对比、联系,提高解题的精确度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精确度,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对比、联系,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常用的对比、联系方法有:
1.对比、联系题型。不论是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还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在小学数学题型中,归纳起来,不外乎是概念题、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和图式题等几大类。像计算式题、文字题、应用题、图式题大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只是用四种不同的描述形式表达而已。比如“6个苹果吃了2个,还有几个?”除用这种“应用题”的形式描述外,还可以用最简单的算式“6-2=?”来描述,也可以用一句话“6减2的差是多少?”或一幅线段图(或实物图)来描述。根据这种知识内在的联系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各种描述的形式,联系起来,进行训练,达到由此及彼,由里及外,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2. 对比、联系生活实际。对于一些农业生产上的株距、行距,工业上的产值、工效,商业上的成本、利润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产生共鸣;对于一些较大数字的四则运算,学生解答毅力不强,容易产生畏惧心里情绪。加之,有些教师讲到应用题,便说应用题怎样重要,如何难学,上课要认真呀……说到计算题,又说怎样容易出错,计算时要怎样细心,否则……看似老师提醒学生重视,实
则给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其实,只要把数学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解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途径和方法,最根本的、相通的是离不开思维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