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监测及个体化给药课件

合集下载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TDM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的药物浓度在治疗窗口内,即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通过监测药物浓度,医生可以调整给药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TDM通常需要在患者经历一定时间的药物治疗后进行。

医生会收集患者的血液、尿液或其他适当的样本,并使用特定的分析方法来测量药物的浓度。

根据测量结果,医生可以评估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代谢和清除速率,从而了解药物的剂量是否需要调整。

根据TDM的测量结果,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例如,如果药物浓度过低,医生可能会增加剂量或缩短给药间隔;如果药物浓度过高,医生可能会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这种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并尽量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TDM在许多药物治疗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抗癫痫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的浓度与疗效相关,TDM可以帮助医生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样,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在治疗艾滋病毒感染方面也可以通过TDM进行监测和调整。

TDM在临床实践中有一些限制。

首先,TDM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分析方法,这可能会增加治疗成本。

此外,TDM只能提供静态的药物浓度信息,不能反映动态的药物代谢和清除过程。

而且,药物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TDM的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总的来说,TDM是一种帮助医生优化给药方案的重要工具。

通过监测患者的药物浓度,医生可以个体化地调整剂量,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随着技术和研究的进展,TDM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治疗监测ppt课件

药物治疗监测ppt课件
二 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
*
不同患者在使用同一种药物时,不能采用相同的给药方案
新生儿与老年人对很多药物清除率缓慢;营养不良者与肥胖者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存在的个人差异;某些生活习惯(如吸烟)影响茶碱的代谢;在病理情况下,如患者肾功能受损,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地高辛等药物的清除率会减慢,肝功能受损患者的茶碱代谢会减慢。
*
药物遗传学监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体化给药 药物基因组学能帮助临床实验实人员预测何种人群对某一特定药物起反应,使医生为患者选择最佳疗效和最佳剂量成为可能。
*
群体药动学(PPK)是也是研究的新热点之一,它是获得个体PK参数的新方法,能定量的考察患者群体中药物浓度的决定因素,即群体PK参数,包括典型值(均值)、固定效应参数、个体间变异、个体内自身变异等。
*
随着进入个体化药物治疗时代,不仅能对某一特定患者给予最好的药物,而且可在治疗开始时就给予最有效和最安全的药物剂量。
*
转科情况
*
内一科
在治疗方面,能严格根据病人的病期、病理类型、机体的状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不但能做到化疗方案个体化,而且在化疗药物毒性的预防、化疗过程的监测、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化疗的顺利进行。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是在药代动力学原理指导下,应用先进的分析技术,通过测定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从而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达到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
*
近年来,国外又将治疗药物监测称为临床药代动力学监测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monitoring, CPM)
*
国内外治疗药物监测的发展概况
1

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用药PPT

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用药PPT
放射免疫法(radio immunoassay,RIA) 酶免疫法(enzyme immunoassay,EIA),或称酶联免疫吸
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荧光免疫法(fluoroimmunoassay,FIA)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可能中毒范围 峰浓度 谷浓度
20~35
>40 >15 >12
>20
>100 >100
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的步骤
明确诊断
选择药物及给药 途 径
确定 给 药 方 案
给药
观察临床疗效 好
维持原 方 案治疗
不好 测定血药浓度
处理数据,求出药 动学参数,重新
病人

解 情
医生

提出请求 解释结果
实验室
实验室的工作关系图
药物剂量、血浓度和药理效应强度的关系
剂量(医嘱剂量、实际使用剂量)
吸收的完全程度 表观分布容积
身材与体质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与无活性部位结合 清除速率(代谢、排泄)
血药浓度
扩 散
主 动 转

作用部位药物浓度
功能状态 病理干扰 产生耐受性 合并用药
药物效应强度
药物作用取决于血药浓度
❖ 保 泰 松 抗炎作用 兔 300mg/kg 人 5~10mg/kg
20~30 30~40
>40
眼球震颤 运动失调 精神失常
中毒范围

浆 药
治疗范围


度 无效范围
最大耐受浓度
有 效
最小有效浓度

《药物治疗学》PPT课件

《药物治疗学》PPT课件

案例四: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
总结词
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药物 治疗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详细描述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抑郁药、抗 焦虑药、抗精神病药和情绪稳定剂等。这些 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和荷尔蒙等机制来改 善症状,如情绪低落、焦虑、幻觉和妄想等 。药物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
多的不良反应。
个体化原则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疗 效与安全性平衡。
动态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反应和 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以 保持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
05
药物治疗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总结词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药物治疗是 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之一。
受体
指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一种或一类分子,能识别、结合专一的生物活性物质, 称为配体。
药物作用的时间-浓度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指药物的疗效与其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疗效逐渐增强。
浓度依赖性
指药物的疗效与其在体内的浓度呈正相关,即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疗效逐渐增 强。
03
药物治疗策略与方案
疗程
指药物治疗的时间安排,包括治疗周期、每日用药次数等。疗程的制定需要考虑疾病的性质、药物的 代谢特点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等因素。
方案优化
指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的过程。方案优化需要考虑药物的疗 效、副作用、相互作用等方面,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药物治疗的联合用药与配伍禁忌
药物分布
指药物在体内的扩散和分布,主要受 药物与组织亲和力、血流灌注等因素 影响。

治疗药物监测TDM在临床用药方面的应用 PPT课件

治疗药物监测TDM在临床用药方面的应用 PPT课件
8.常规剂量下出现严重毒性反应;诊断和处 理药物过量中毒;为药物引起的医疗事故提 供法律依据时,需要监测血药浓度。
2. 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
1)明确诊断,筛选中毒药物; 2)判断中毒程度并为制定治疗方
案提供依据; 3)药物过量时的临床药理学研究。
3.了解病人是否遵医嘱用药 提高用药依从性
1)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但疗效 不佳;
4)列入治疗药物监测药物的一般原则
1.药物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血 药浓度稍高则出现毒副作用,稍 低则无效,如地高辛,奎尼丁等。
2.药物剂量小、毒性大,如地高辛、 利多卡因等。
3.药物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不易 估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并且难 于通过剂量来控制,如苯妥英等。
列入治疗药物监测药物的一般原则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三个方面
1.分析技术的发展是开展治疗药物 监测的先决条件:
TDM的创始人之一Dr.Pippenger(1982)曾深 刻指出:“我相信历史将证明药理学的最大进 展之一是发明了分析体液中药物浓度的方法。”
• 50年代末 (比色法、分光光度法) 灵敏度低 特异性差
• 60年代末 (气相色谱法)
• 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合理的个体化给 药方案作 中应起主导作用
• 临床药代动力学与血药浓度监测虽然 是TDM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 孤立于通过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实施 的临床实践 ;
• 临床医师必须具备临床药代动力学和 药效学的知识,才能比较娴熟地将治 疗药物监测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TDM通过测定血药浓度对 药物治疗进行监测, 实质上主要 是对药代动力学过程和一部分 药剂过程的监测, 并不能对药效 过程和治疗过程进行监测, 所以 治疗药物监测亦称为药代动力 学或血药浓度监测 ( Graham-

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

.
• 液质联用(LC-MS)——确定分子结构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手性药物
.
3.免疫法
• 放射免疫法(RIA) • 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 • 受体结合法(RBA) • 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
.
五、步骤
.
但它也可以引起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毒性 反应。测定血浆药物浓度有助于区分该 心律失常是由于用药剂量不足或用药过 量所致。
.
据文献报道,有两例心房纤颤病 人,服用常量地高辛后,心室率仍不 减慢。经血药浓度测定发现一人血药 浓度为2.9 ng/ml,已达到中毒浓度; 另一人的血药浓度仅为0.7 ng/ml, 低于有效血浓度。前一个病人减量, 避免了毒性进一步加剧,后一个病人 增加剂量,心室律得以控制。
.
临床上常将治疗范围内的血药 浓度值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
就多数人来说,血药浓度在治疗 范围之内,药物显效而无毒。低 于其下限,疗效不佳;高于其上 限,常致毒性反应。
.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
• 在临床上并非所有药物都需进行治疗药 物监测。当药物本身具有快速而简便的 效应指标时就可不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 例如,抗高血压药,血压值是快速而简 便的药效指标,测定血压下降的程度, 就可知道药物作用强弱并能对剂量进行 调整。
• 在这些情况下常需通过测定血药浓 度进而对剂量进行反馈调整。
.
(五)合并用药 • 合并用药常致药物相互作用而使药物
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发生 改变,可通过测定血药浓度对剂量进 行调整。例如奎尼丁与地高辛合用可 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增加2.5倍,应减 少地高辛给药剂量以避免药物中毒。
.
长期合并使用肝药酶诱导剂 或抑制剂时,导致药物代谢改变, 亦可使血药浓度降低或升高。

《治疗药物监测》课件

《治疗药物监测》课件

抗肿瘤药物监测
总结词
抗肿瘤药物监测是确保肿瘤患者治疗效 果的关键措施,通过监测抗肿瘤药物的 浓度和活性,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VS
详细描述
抗肿瘤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 对正常细胞造成损害,因此需要严格控制 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通过监测抗肿瘤 药物的浓度和活性,可以及时发现药物的 疗效和不良反应,为医生提供准确的参考 依据,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定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是结合了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 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通过建立和验证模型,可以预测不同个体内的血药浓度和药效,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 不良反应的风险。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发展
监测的必要性
避免药物中毒
通过监测药物浓度,可以避免药 物过量导致中毒的风险,保障患 者的生命安全。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通过监测药物浓度,可以评估药 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通过监测药物浓度,可以及时发 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 者的治疗风险。
02 药物代谢与动力学
《治疗药物监测》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治疗药物监测概述 • 药物代谢与动力学 • 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 药物监测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药物监测的实践案例
01 治疗药物监测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指通过实验 室手段对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 度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估药物疗效和 安全性的过程。
高治疗效果。

临床药理学 第4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PPT

临床药理学 第4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PPT
图4-2. 药理效应-血药浓度滞后环
18
(二)药效滞后于血药浓度
药理效应-血药浓度滞后的原因: 1.药物向效应部位分布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地高辛 静脉给药后血药浓度一开始便处于 峰值,但其分布至心肌一般需要6小时,此时 血药浓度已经下降。
2.药物的间接作用
如华法林(-)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 化产生抗凝作用,其最大效应是在上述已活化 的凝血因子分解后浓度下降时。
33
下列情况一般不考虑进行TDM
1.药物本身安全范围大,不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2.有效血药浓度还不明确的药物。 3.药理作用持续时间远比药物在血中停留时间长的药 物。 4.与作用部位的结合不可逆、血药浓度不能反映治疗 效果的药物。 5.血药浓度不能预测药理作用强度或血药浓度与治疗 作用无关的药物等。
5.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具有遗传差异的药物
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抗凝血药华法林等。
6.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可能影响疗效时
如奎尼丁与地高辛合用,因奎尼丁抑制肾小管 排泄地高辛,可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增加2.5倍, 应减少地高辛给药剂量以避免中毒。
7.提供治疗上的医学法律依据
32
-临床上常见的需要监测的药物
如地高辛、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氨茶碱、氨 基苷类抗生素、抗癫痫药、甲氨喋呤等。
地高辛的有效浓度范围:0.5~2.0ng/ml,但 是超过2.4ng/mL则可出现中毒症状。
27
第二节 TDM的临床指征
2.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难以区别
地高辛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治疗作用,但它也 可以引起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毒性反应。TDM有 助于区分该心律失常是由于用药剂量不足或用 药过量所致。
名称 普鲁卡因胺 普萘洛尔 安定 格鲁米特 甲丙氨酯 甲喹酮 奎尼丁 磺胺嘧啶 磺胺异噁唑 水杨酸盐 丙咪嗪

《治疗药物监测》课件

《治疗药物监测》课件
目的
确保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避免因 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副作用或 治疗失败。
监测的必要性
疾病复杂性
某些疾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而 药物代谢和排泄的个体差异可能 导致疗效不稳定或出现不良反应 。
药物相互作用
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产生相互 作用,影响药物浓度和疗效, TDM有助于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 。
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治疗药物监测的 智能化,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3
多学科交叉融合
未来治疗药物监测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 包括医学、药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等,以推 动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药物的监测实例
01
药物名称:氯氮平
02
监测目的:评估氯氮平的血药浓度,确保治疗窗内维持,降低不良反 应发生率
学依据。
优化给药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给药剂量、给 药间隔等参数,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
预防药物中毒
对于某些治疗窗窄的药物,通过监 测血药浓度,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 过量情况,预防药物中毒的发生。
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
通过监测药物在志愿者体内的代谢过程,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情况,为新药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表示药物在体内 分布的容量,与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 性有关。
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和达 峰时间(Time to Peak Concentration):分别表示药物在 体内达到最高浓度的时间和浓度值。
实现精准医疗
个体化用药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实现精准用药,提高治疗 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利用TDM参与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案例分析课件

临床药师利用TDM参与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案例分析课件
影响茶碱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应尽 量将用药与进食时间分开
[6] 顾建,张春燕等.多索茶碱片在中国人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0,9:396-398 [7] 熊建华,胡国新等.氨溴索注射液对多索茶•碱临在床大药鼠师体利内用药TD动M学参影与响临的床研个究体[化J].给中药国方临案床设药计学的杂案志例;分2009,5
一周后,复查患者血清茶碱药物谷浓度值为11.3μg/ml
•临床药师利用TDM参与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案例分

体会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 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或避免毒性反应 • 认识到自身医学知识的不足 • 用药指导与交流,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 印晓星.治疗药物监测[M].人民军医出版社•,临第床一药版师,利2用01T1D.0M6参与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案例分 析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个体化给药--实例1
肺部感染患者给药方案的调整
•临床药师利用TDM参与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案例分 析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病例摘要
患者,男,61岁,以“发作性喘憋伴胸闷、咳嗽6年,加重伴发热10天”为 主诉入院,6年前于我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吸入 “沙丁胺醇”后症状可缓解,平素不规则口服泼尼松,丙卡特罗及多索茶碱 等药物,不规则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μg、沙丁胺醇”等吸入剂,但 喘憋、胸闷仍反复发作,入院前2周患者于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 39.5℃,伴咳嗽,咳少量黄色粘痰,平路步行4-5米或穿衣等轻体力活动即感 气促,血常规:WBC12.2×109/l,N91.2%,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氨溴索化 痰以及增强免疫等治疗后,患者仍有发热,喘憋感及干咳,拟“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肺部感染”收住入院。入院后3次痰培养未检出致病菌,因患者 有长期外院住院病史,遂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甲泼尼龙抗炎,碳酸氢 钠雾化,氨溴索静滴化痰,多索茶碱解痉平喘等治疗。

《剂量个体化》课件

《剂量个体化》课件
确保药物在患者体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4 提高疗效
个体化的剂量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可预 测性。
剂量个体化的基本原理
基因测序
通过测序患者的基因组,了解遗 传特征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过程,为剂量个体化 提供依据。
药物浓度监测
监测患者体内药物浓度,优化药 物剂量。
2 个体化剂量
根据遗传变异确定个体化 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疗 效。
3 药物治疗效果
个体化剂量可以提高药物 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风险。
3
个体化调整
根据基因多态性调整药物剂量,实现个体化治疗。
单药剂量个体化
药物敏感性
根据患者的遗传特征和药物 代谢情况,个体化地确定药 物剂量和给药方案。
副作用风险
个体化的剂量可以减少药物 的不良反应风险,提高疗效。
临床应用
已经在多种单药治疗中得到 应用,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多药剂量个体化
药物相互作用
《剂量个体化》PPT课件
剂量个体化PPT课件大纲:
什么是剂量个体化?
剂量个体化是一种基于个体差异的药物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遗传特征、生理状况等因素,个性化地确定药物 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剂量个体化的兴起背景
科学技术进步
先进的遗传测序技术和药物代谢研究方法的发展为剂量个体化奠定了基础。
个体化医疗需求
患者对个性化治疗的追求促使医学界对剂量个体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药物安全问题
剂量个体化可以降低个体对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提升药物治疗效果。
剂量个体化的意义与作用
1 个体化治疗

临床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用药

临床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用药

临床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用药临床药物监测是指通过定量分析和评价患者体内药物浓度,从而指导药物治疗的过程。

个体化用药则是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以及药物的性质和药动学特点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

这两个方面在临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以及副作用的最小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临床药物监测1. 概述临床药物监测是指通过测定患者体内药物的浓度,对药物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通过监测药物浓度,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药物的疗效以及毒副作用的程度,从而指导药物的使用、调整剂量或选择其他药物。

2. 监测指标临床药物监测的主要指标包括药物的峰浓度、谷浓度、稳态浓度等。

峰浓度表示在给药后药物在体内达到的最高浓度,谷浓度表示在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最低浓度,稳态浓度表示在给药达到稳定状态时药物的浓度。

3. 监测药物临床上常见需要监测的药物有抗癫痫药物、抗生素、抗凝药物等。

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与血药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临床药物监测可以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个体化用药1. 概述个体化用药是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和药物的性质来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

个体化用药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特定需求,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反应和毒副作用。

2. 个体化用药的基础个体化用药的基础是了解患者的特定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

同时,还要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如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点。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确定最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

3. 个体化用药的优势通过个体化用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个体化用药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三、临床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用药的关系1. 相辅相成临床药物监测和个体化用药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临床药物监测,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药物的浓度,从而指导药物剂量的调整和个体化用药的实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因素


肥胖:脂肪血管少,血流量0.9~4.3ml/min,药物 平衡慢、蓄积。极性药物,不溶于脂肪。 肥胖者用药,不要按公斤体重算。 心脏疾患:心衰,心肌梗塞,血流动力学改变,肝 内血流减少,药物消除减少,Vd、K改变 Prazosine(治疗心衰药)的T1/2 T1/2(min) K(min-1 ) 145 0.00483 正常人 374 0.00195 充血性心衰
病理因素

胃肠功能:胃排空、胃肠pH、吸收面积、酶、通透 性改变Ka,影响F 胃肠功能失常时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药物 氨苄青 头孢嘧啶 影响结果 降低吸收 增加吸收
洁霉素
红霉素
增加吸收
增加吸收
利福平
延缓吸收
一、*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3、药物因素 (1)制剂因素 理化性质 、剂型、辅料、制剂工艺。 (2)药物相互作用 (3)其它 溶解速度:粒子的大小、总表面积 溶解度、晶型、溶媒
抗高血压药在人群中的剂量范围
药物 每日剂量范 围(mg) 相差倍数 被调查人数
氢氯噻嗪 利血平
肼屈嗪 普萘洛尔 胍乙啶
50-200 0.125-1.0
50-500 40-500 10-500
4 8
10 15 50
400 100
200 200 200
2、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苯妥英血药浓度与疗效和毒性关系 血药浓度μg/ml 10-20 20-30 30-40 >40 疗效或中毒症状 抗惊厥、抗心律失常 出现眼球震颤 运动失调 精神异常
兔 人
治疗窗的概念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治疗窗): 最低有效浓度(MEC)与最低毒性反 应浓度(MTC)间的血药浓度范围。 是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 MTC与MEC的比值通常为2~3,如大于 5则该药有较大的安全性
一、*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1、生理因素 年龄 性别 肥胖 遗传因素 2、病理因素 肾功能受损 肝功能受损 心脏疾患 胃肠疾患 其它疾病


临床常需血药浓度监测的药品品种
黄毒苷 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奎尼丁 抗癫痫药 苯妥因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 β受体阻断剂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 平喘药 氨茶碱 抗抑郁药 丙咪嗪、阿米替林、去甲替林 抗躁狂症药 碳酸锂 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抗生素 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 抗恶性肿瘤药 甲氯蝶呤 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 利尿药 呋塞米(速尿)
口服普奈洛尔80mg药效反应的人种差异 中国人 x ++ ++ 白种人 2x 较低 + +
AUC 清除率 血压 心律反应
病理因素


肾功能:以肌酐清除率(Clcr)表示,影响K值 肝功能:改变K值,蛋白结合率
肝炎对药物T1/2(h)的影响 药物 肝炎患者 正常人 50.6 72.2 保泰松 4.7 3.1 氨基比林 6.6 6.1 水杨酸 50.6 30.7 双香豆素
第八章 治疗药物监测 及个体化给药
药学专业实践能力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治疗药物监测(TDM):
采用现代分析手段,定量测定血液 或其它体液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运用 药动学原理求得各种药动学参数,制订最 佳给药方案,从而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 副作用,实现给药个体化。
个 体 化 给 药
2、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水杨酸血药浓度与疗效和毒性关系 血药浓度μg/ml 疗效或中毒症状 50-100 镇痛 >250 抗风湿 350-400 抗炎 550 中毒反应 1600-1800 致死
3、 血药浓度与剂量
保泰松在兔与人抗炎作用的 有效剂量及有效浓度 有效剂量mg/kg 300 5-10 有效浓度μg/ml 100-150 100-150
为什么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1、药物剂量与疗效因人而异 2、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密切相关 3、血药浓度不等于剂量 药物效应监测:心电监护、凝血酶原时间、 血糖、尿糖、体温、血压等。 血药浓度监测:抗癫痫药、抗心律失常 药等。 两者相辅相成,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1、药物剂量与疗效因人而异
治疗药物监测的原则


需要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 2、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 3、药物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4、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 5、需要合并使用多种药物 6、采用非常规给药方案的药物 7、怀疑用药剂量不足或中毒的药物 8、特殊人群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