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四单元三角形第19课时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含近9年中考真题试题_11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考点研究
第四单元 三角形
第19课时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
浙江近9年中考真题精选
命题点 1 直角三角形的相关计算(杭州2考,温州2考)
1. (2012湖州5题3分)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B =10,CD 是AB 边上的中线,则CD 的长是( )
A . 20
B . 10
C . 5
D . 25
第1题图
2. (2010台州3题3分)如图,△ABC 中,∠C =90°,AC =3,点P 是边BC 的动点,则AP 长不可能是( )
A . 2.5
B . 3
C . 4
D . 5
第2题图
3. (2016温州10题4分)如图,在△ABC 中,∠ACB =90°,AC =4,BC =2,P 是AB 边上一动点,PD ⊥AC 于点D ,点E 在P 的右侧,且PE =1,连接CE .P 从点A 出发,沿AB 方向运动,当E 到达点B 时,P 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图中阴影部分面积S 1+S 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 一直减小
B . 一直不变
C . 先减小后增大
D . 先增大后减小
第3题图
4. (2017杭州15题4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AB=15,AC=20,点D 在边AC上,AD=5,DE⊥BC于点E,连接AE,则△ABE的面积等于________.
第4题图
5. (2011杭州16题4分)在等腰Rt△ABC中,∠C=90°,AC=1,过点C作直线l∥AB,F是l上的一点,且AB=AF,则点F到直线BC的距离为________.
6. (2016金华15题4分)如图,Rt△ABC纸片中,∠C=90°,AC=6,BC=8,点D在边BC上,以AD为折痕将△ABD折叠得到△AB′D,AB′与边BC交于点E.若△DEB′为直角三角形,则BD的长是__________.
第6题图
命题点2勾股定理的应用(温州2考,绍兴2012.22)
7. (2010温州16题5分)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曾引起很多人的兴趣,1955年希腊发行了一枚以勾股图为背景的邮票.所谓勾股图是指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构成,它可以验证勾股定理.在图②的勾股图中,已知∠ACB=90°,∠BAC=30°,AB =4,作△PQR使得∠R=90°,点H在边QR上,点D,E在边PR上,点G,F在边PQ上,那么△PQR的周长等于________.
第7题图
8. (2016温州15题5分)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被誉为“东方魔板”.小明利用七巧板(如图①所示)中各块板的边长之间的关系拼成一个凸六边形(如图②所示),则该凸六边形的周长是________ cm.
第8题图
9. (2012绍兴22题12分)小明和同桌小聪在课后复习时,对课本“目标与评定”中的一道思考题进行了认真地探索.
思考题:如图,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竖直的墙AC上,这时B到墙底端C的距离为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4米,那么点B将向外移动多少米?
(1)请你将小明对“思考题”的解答补充完整;
解:设点B将向外移动x米,即BB1=x,
则B1C=x+0.7,A1C=AC-AA1= 2.52-0.72-0.4=2.
而A1B1=2.5,在Rt△A1B1C中,由B1C2+A1C2=A1B21,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方程得x1=________,x2=________,
∴点B将向外移动________米.
(2)解完“思考题”后,小聪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
问题①:在“思考题”中,将“下滑0.4米”改为“下滑0.9米”,那么该题的答案会是0.9米吗?为什么?
问题②:在“思考题”中,梯子的顶端从A处沿墙AC下滑的距离与点B向外移动的距离
有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请你解答小聪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第9题图
答案
1.C 【解析】由题意得,CD =12
AB =5. 2.A 【解析】在△ABC 中,∠C =90°,AC =3,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AP 的长不可小于3,当P 和C 重合时,AP =3.故选A .
3.C 【解析】如解图,过点D 作DN ⊥AB 于点N ,过点C 作CM ⊥AB 于点M .在△ABC 中,∠ACB =90°,AC =4,BC =2,根据勾股定理,得AB =AC 2+BC 2=42+22
=2 5 ,利用等面积法,可求CM =AC ²BC AB =45 5.设AP =x ,易证△ADP ∽△ACB ,∴S 1S △ACB =(AP AB
)2 ,∴S 1=(x 25
)2³12³4³2=15x 2 ,S 2=12³(25-x -1)³455=-255x +4-255,∴S 1+S 2=15x 2-255x +4-255
,此函数为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上,故面积S 1+S 2的值先减小,后变大,故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