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语文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语文教案及反思教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语文教案,感谢您的观赏。
《杨氏之子》课文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扬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学校五年级语文教案教材简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叙述了一个幽默机灵的九岁小男孩用奇妙的语言应答客人的故事。
篇幅虽小,但是精炼,精彩地展现了小男孩语言的精妙,有利于同学初步接收文言文。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读懂读准课文。
2、正确理解和书写生字词。
3、依据解释,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4、能在生活中发觉精妙的语言,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引导同学正确理解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语言的精妙。
2、在生活中运用精妙的语言。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今日,老师给大家讲个关于语言的小故事,大家想听吗?繁华的街道上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家。
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许多行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便离开了。
后来一位法国闻名诗人也经过这里。
他看了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日上午有人给你钱吗?”盲老人叹息地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说着,脸上的神情特别哀痛。
诗人听了,拿起笔静静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忙地离开了。
晚上,诗人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状况。
盲老人笑着回答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诗人听了,摸着胡子满足地笑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下午给钱老人家的人多了呢?“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有特别深厚的情感颜色。
《杨氏之子》优秀教案7篇
《杨氏之子》优秀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合同方案、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述职报告、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contract proposal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job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杨氏之子》优秀教案7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促进个体化的教学和评价,一份出色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杨氏之子》优秀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杨氏之子》教案15篇
《杨氏之子》教案《杨氏之子》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杨氏之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氏之子》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师生对话,要求学生相对应地用一句话回应老师师:a.同学们好;b.同学们真可爱;c.同学们真精神。
通过对话让学生初步领会语言的精妙。
接话: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课件出示以上两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
二、揭题,初识文言文。
1.刚才我说的话和我们平时说的有什么区别?2.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以往的积累运用中也学习过,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课件出示课题)三、初读读通顺。
1.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请大家打开书,读一读,看看什么感觉?读一遍,说说什么感觉。
2.请一位同学读,正音,正确朗读。
注意指导“为”、“应”的读音,注意断句。
3.去掉标点读。
四、再读读明白。
1.同学们读得很流利也很正确,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
下面就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等我们来交流。
2.生读书自学。
交流。
3.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讲一讲?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很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
于是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家人给孔君平摆上水果招待他,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15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孩子们,来咱们先进行一个听记练习,听好了,看谁听得准,记得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都是孔子的名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论语》。
2、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上课。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
板书:杨氏之子(齐读)这篇文言文选自哪里?板书《世说新语》。
师:《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交流展示:(一)朗读展示1、昨天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来展示自学成果。
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朗读展示。
请先在三人小组内交流!师:注意,如果发现伙伴有字音读不准的,断句不好的地方,你们可以帮帮他,也可以讨论一下谁读得正确。
2、请看这两个多音字谁读读?为设果儿应声答曰3、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指名读。
4、出示课文,指名读。
5、看着大屏幕上的标记,读好断句。
重点指导:a刚才我听出大家两个句子没有读好。
这一句应该这样读?谁来试试?b我刚才听你读时,你故意在“家”后面停顿了一下。
有的是把“家禽”连起来读?c既然大家读通顺了,我出两个句子考考大家。
按照这些停顿符号读是不是更有节奏感了。
但是也不能像蹦豆子一样,要声断气连。
(1)孔/指以示儿/曰(点击出现停顿符号)(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
它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
全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历史先贤,感受言语智慧。
教学目标:1. 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读通文本,争取当堂背诵。
2. 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读懂古文,欣赏文言语句的表达艺术。
3. 充分展开对话,聚焦高阶思维,理解杨氏之子对答的机智。
4.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1.充分展开对话,聚焦高阶思维,理解杨氏之子对答的机智。
2.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释题活读,感受文言趣味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古时候一位孩子,他就是——读题“杨氏之子”,齐读课题。
杨氏之子的“之”是什么意思?那么杨氏之子就是指谁家的孩子?2.学以致用,你们能这样称呼自己吗?你们会这样介绍同学、老师和家人吗?【设计意图:由于孩子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是有距离的,不是很熟悉文言的表述的。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的文言特点,理解课题关键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仿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解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读准节奏,体味文言味道学生自渎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解决文中的两个多音字(1)“为设果”的“为”读第四声为谁准备水果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
(2)“儿应声答曰”的“应”读第四声3.读好文言文,还得读准节奏,刚刚听大家读的时候,发现这两句话读得不准确。
怎么读?(1)孔指以示儿曰(谁指着什么给谁看?读正确节奏)孔/指以示儿/曰(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家禽”为家里的鸟,从而读懂节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放入文中同桌之间互读,看看是否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精品教案范文3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精品教案范文3篇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具准备:幻灯片学生准备:收集古代幽默小故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进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
我们先去认识谁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往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言简意赅。
二、读通课文,读懂故事1、下面请同学们再读几遍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现在开始。
2、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通过教师的范读,纠正读破的句子。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
结合课文的理解,说说课题怎样理解更为准确。
三、熟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妙处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言精妙?精妙在哪里?你从他们的对答中体会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4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4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想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初步接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6.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一、简介文言文,导题解题。
1.简介文言文。
〔1〕指名背诵《自相矛盾》。
〔2〕教师简介文言文: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根底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
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2.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节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
〔2〕理解题目: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杨氏之子》教案8篇
《杨氏之子》教案8篇一个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制定完善的教案可以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杨氏之子》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杨氏之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风趣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出示马克·吐温的故事,默读: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请大家看看。
(投影出示) 有一次,马克·吐温乘火车去一所大学讲课。
由于要在预定的时间内赶到,所以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
这时,查票员过来了,问马克·吐温:“您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票,查票员发现这是一张儿童票,就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马克·吐温不紧不慢地说:“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时还是孩子。
您要知道,火车开得太慢了。
”生:(默读故事)师:看懂了吗?想想,马克·吐温真的是在孩子时买的票吗?生:不是。
师:那他为什么这样子说呢?生:他的意思是说火车开得慢,我买票时是孩子,但是我长大了火车还没有到目的地,可见火车是开得多么的慢。
师:是的,马克吐温的确是这个意思。
他用夸张诡辩术非常幽默地表达了此时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且对火车的慢速度进行了委婉而辛辣的嘲讽,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
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代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示题)齐读课题──杨氏之子2、引入课题,解题: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
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杨氏之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解释理解课文内容。
2、精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育同学宠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懂故事,品尝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爱好。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殊聪慧。
有一天,孔君平访问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慧。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说意思,师归纳)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老师指名朗读,引导同学读准停顿。
3、老师范读,同学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同学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6、多种形式朗读,同学点评。
(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1、同学默读课文,借助解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沟通。
(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同学留意)预设:惠:同“慧”,才智。
诣:访问。
乃:就,于是。
示:给……看。
君:您。
古时敬称。
闻:听说。
禽:鸟。
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5、引导同学思索问题:(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其次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生举手说)二、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预设: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杨氏之子》教案7篇
《杨氏之子》教案7篇杨氏之子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解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灵聪明和他的答复的奇妙之处。
3、熟悉3个生字,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幽默和机灵。
三、教学难点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幽默和机灵。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预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日我们二实小来了很多评委教师和听课教师,你们快乐吗?对啊,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日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真是一件欢乐的事情。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节课我确定也会遇到不少值得我学习的人,是不是?刚刚我们的沟通中,有两句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觉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宝。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
板书:杨氏之子2、解释课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二、读课文,初识文言文味道1、课件出示故事,激发兴趣2、通读课文同学们喜爱这个故事吗?现在让我们抓紧一起来试着读读课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3、检查通读状况同学们都读得很仔细,课文中的字音都读准了吗?教师来检查一下。
(课件出示)字音都读准了,课文确定能读得更棒,是不是?(指名读后,正音)你们都读得特别仔细,教师情不自禁也想读一读,好不好?(师范读)教师读得好吗?觉得好在哪里?(学生自由答复)(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的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
4、沟通学习古文方法像这样的古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读懂它?(引导方法有看解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现在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个句子的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杨氏之子》教案
《杨氏之子》教案部编语文《杨氏之子》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与人交流沟通,我们现在所用的语言,叫做“白话”,所写的的文章就叫做“”。
而我国古代言语则比现在的精练、简洁。
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孔子说过的话吗?来,让我们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齐读: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谈话导入:1)刚才我们说到的语言称为文言,以文言写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2)读题,解题。
“氏”在字典里的解释是:3)我们预习过课文,在这里应该选择哪一个意思?“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初读,读准。
1、请打开课文,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每个字读准确。
指名读。
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板书:文言文),文言文中每个字或词也许包含丰富的意思,在朗读上和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先听老师怎么读出古文的韵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请你用停顿线在文中做上记号。
2)校对。
师再读一遍。
你的停顿记号做对了吗?校对、修整好了就赶紧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字音读正确,注意停顿把课文读出味道来。
3)检查,指名读。
开火车读——正音——。
评价:注意了停顿,如果能用气息把词语连起来会更有古文的味道。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为应(多音字,读第四声)(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家禽(平时的家禽指的是?这里的家禽意思是?这里的“禽”不是家禽,“禽”指的是鸟,飞禽走兽。
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齐读句子)(3)连起来读——齐读2、再读,读懂1)根据刚才我们的朗读中的停顿和下面的注释,你能不能来说一说课文中的5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通过朗读,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杨氏之子》优秀教案(五篇)
《杨氏之子》优秀教案(五篇)、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篇一1、初读感受。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样?出示课文(难读,难懂,精炼等)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
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
2、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
相机评价。
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 “为设果” “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出示方法,师范读,练读。
5、再指名读。
齐读。
(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
)课外扩展篇二《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一些晋宋人物间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研读全文,理解意思篇三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读课文。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待会儿一起来交流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
杨氏之子-杨氏之子课文教案
《杨氏之子-杨氏之子课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杨氏之子》课文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杨氏之子》是一篇描写古代杨氏家族衰落的故事。
课文通过讲述杨氏之子杨修的聪明才智和英勇行为,展现了杨修对家族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智谋。
故事中蕴含了忠诚、智慧、勇敢等价值观。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2.2.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的学习和运用。
2.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杨修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3 词汇和句子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并进行例句演示。
学生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词汇和句子。
3.4 口语表达与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和对话。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4.2 口语表达与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4.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并进行相关的写作或口语练习。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杨修或其他古代智谋家故事的文章或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面。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教案5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教案5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优秀教案1课题:杨氏之子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依据解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奇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觉、积存、运用奇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能依据解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奇妙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想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具预备:课件教学设计意图导入(8)分钟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学生自由阅读(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相互沟通: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沟通古文:(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4)假如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导、培育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冲突》。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宝。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
《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自行进行文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出示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1、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幻灯出示文章)仔细读一读这篇课文,和平时读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吗?文言文和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的不同是文言文——难理解。
小结: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
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好多话,这样你就能读懂。
2、那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文言文看似很短,但不像我们平时的课文那么好读。
怎么读好它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看。
二、借助停顿符号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读。
刚才老师注意听了一些同学的朗读,有些同学读时磕磕绊绊、一顿一顿的。
而有些同学读得流畅通顺,说说你有什么方法吗?生交流。
2、确实读文言文我们要注意恰当的停顿,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试着再读一读。
(让学生在书上做好停顿记号)幻灯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文中共有五句话,老师请五个同学读。
正音,注意学生的停顿。
第二句:“诣”是生字,会读了,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个“诣”是拜见没错,但它不是拜见一般的人,专门指拜见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长辈。
)第三句:“为”读四声,这里省略了谁为谁?第四句、第五句:都有一个“曰”,要读出说的语气。
第五句:“应”读四声,表示很快接着别人的话。
《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杨氏之子》。
(2)理解《杨氏之子》的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升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尊重他人,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杨氏之子》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理解。
2. 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杨氏之子》为例,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课堂讨论问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杨氏之子》的作者、背景等。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古汉语的韵味。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阐述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观点。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个小品文。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7.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教学教案
《杨氏之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杨氏之子》。
(2)理解《杨氏之子》的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杨氏之子》的寓意。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懂得诚实守信、聪明才智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杨氏之子》。
(2)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难点:(1)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杨氏之子》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杨氏之子》,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朗读与表演:(1)学生分角色朗读《杨氏之子》,体会人物情感。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进行课堂表演。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杨氏之子》的情况。
2.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
4. 学生在课堂表演中的表现,如表演能力、创造力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杨氏之子》。
2. 参考资料:关于《杨氏之子》的背景知识、相关论文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杨氏之子》教案设计(公开课)
《杨氏之子》教案设计(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杨氏之子》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
学生能够掌握文中涉及的成语和典故。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解读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运用文中涉及的成语和典故。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并理解文中描绘的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学生能够认识到友谊、家庭、尊重等重要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简介《杨氏之子》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概括课文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解读文中的成语和典故,介绍其来源和含义。
2.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并解读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运用文中涉及的成语和典故。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相关故事或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3.2 解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共同解读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3.3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运用文中涉及的成语和典故。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作文、练习题等,以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改进方向。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师使用正式出版的教材或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5.2 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音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杨氏之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
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初步接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6.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
一、简介文言文,导题解题。
1.简介文言文。
(1)指名背诵《自相矛盾》。
(2)教师简介文言文: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
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
于文言文的范围。
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2.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节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
(2)理解题目: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
3.教师介绍《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作者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
卷帙门类亦有不同。
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
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
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感受。
(1)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读。
相机评价。
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
2.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1)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3)学生练读。
(4)比赛朗读: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
文的韵味。
3.再指名读,齐读。
指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三、探究交流,理解意思。
(一)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1.“甚”是什么意思?(很,非常。
)“惠”是什么意思?(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
2.再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但是很聪明。
)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
(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
)
4.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个字用得好?(“甚”字用得好。
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
淋漓尽致。
)
5.指导朗读,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要读出内心对杨氏子的喜爱。
(二)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1.谈话过渡:课文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
你知道是谁吗?(孔君平)你知道孔君平是
谁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
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
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
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
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
死赠光禄勋,谥“简”。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
)
3.孔君平见到杨氏子的父亲了吗?(没有。
“父不在”)
4.孔君平发现杨氏子的父亲不在,他是怎么做的?(就把杨氏子叫了出来。
)
5.从孔君平的做法中你了解了什么?(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
)
6.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吗?(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
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
7.指导朗读。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
1.“设”是什么意思?(摆放,摆设。
)
2.“为设果”谁为谁设果?(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
)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上一句讲
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
3.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
4.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他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热情好客,读出对杨氏子的赞美之情。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1.谈话过渡:
师: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
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儿应声答曰——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读一读,了解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孔君平指着杨
梅给杨家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
3.体会语言的巧妙。
(1)理解孔君平的话.
①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学生各抒己见。
)
②孔君平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
杨梅是杨家的孩子。
)
③教师小结: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④谈话过渡:杨氏子是怎么回应孔君平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①自由读一读。
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
是您孔家的鸟了。
)(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②对比理解,感悟巧妙。
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第一句生硬,没有礼貌;第二句委婉回应了对方的问
话,又不失应有的礼貌。
)
③理解“应声答曰”。
a.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
都没想。
)
b.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对话的巧妙,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敏捷,在朗读中表
达出对杨氏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赞“聪惠”。
1.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是什么样的神情?他又会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呢?请同
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也可以写下来。
2.学生独立思考、书写。
3.小组交流。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和姓杨的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
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
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慧,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真是可喜可贺!”
五、熟读成诵
1.谈话过渡:课文中,刘义庆用了短短的五句话留给我们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把一个聪慧、礼貌的杨氏子展现在我们面前。
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小组同学比赛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小组间比赛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