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学科课程标准吉林财经学校电子教研室《电工基础》学科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为保证教学的规范性及计划性,本着及时反映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随着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原则特指定本课程标准。
要求授课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1.体现21世纪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新器件、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2.体现能力本位的职教特色.3.吸收了本课程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充分考虑中专学校的教学实际,力求内容简洁、重点突出。
4.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强提高应用能力的实验.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同时课程进行整体优化。
(一)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常用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熟悉常用设备和器件的特性及应用范围、途径;3。
实际电路的分析以及故障排除。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2。
能阅读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3.具有查阅手册等资料的能力;4.能处理电器及电工设备的简单故障。
(三)思想教育目标1.初步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2.使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科学态度;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4。
教学中要渗透进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电工基础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涵盖了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定律、分析方法和电气工程实践中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电磁感应、欧姆定律、功率因数等基本概念和定律;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及其特性;掌握简单电路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电工工具和仪表进行电路的连接和测试,掌握电气安全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电路配置;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注重实践操作中的安全和规范;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电路分析基础: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能够运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路分析;了解电路元件及其特性,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元件。
2. 复杂电路:掌握电阻并联和串联的规律,能够进行电阻的串并联计算和分析;了解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容和电感。
3. 交流电路:掌握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交流电路的计算和分析;了解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进行功率因数的补偿。
4. 电气设备与安全:了解常用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电气设备;注重电气安全操作,遵循电气安全规程;掌握电气火灾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5. 实践技能训练:通过实验和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要求学生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仪表进行电路的连接和测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电工标准】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基础》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 108学时适应专业:应用电子专业长沙工商职业中专赵浩2010年6月《电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04适应专业: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一、课程概述本学习领域是针对电子企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安全用电、触电急救、电气线路的安装于应用、电气设备检修调试等专业能力而设计的学习领域课程,同时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是以行动领域为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综合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的,安排了6个学习情境:用双联开关在两地控制一盏灯的安装、白炽灯照明电路安装与测试、日光灯电路的分析与制作、照明配电箱的安装、吊扇电路的安装与测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分析与制作。
本课程的前设课程为《初中数学》、《初中物理》。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等。
二、课程目标1.专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1)基本知识点:a.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
b.理解电压源、电流源概念,掌握其等效变换的方法。
c.学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及电路分析方法,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电量。
d.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概念,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学会分析计算一般的正弦交流电路。
e.理解并掌握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
f.了解串联、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
g.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线的作用和负载的正确接法。
h.了解分析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电路的概念和方法。
i.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机械特性、经济运行和额定值等。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学时:96 学分:6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电工基础》是机电技术应用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为后续的专业课服务,有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但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把重点放在后续专业课有用的知识点,结合专业特点,教学遵循学以致用原则,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强调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专业课的紧密联系。
通过《电工基础》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工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电工工作方面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1.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第一节电路⑴电路的组成⑵电路的三种状态⑶电路图第二节电阻⑴导体的电阻⑵导线与绝缘材料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4)电阻器第三节电流⑴电流的形成⑵电流的大小及方向第四节电压(D电压的大小⑵电压的方向第五节欧姆定律⑴部分电路欧姆定律⑵全电路欧姆定律第六节万用表⑴指针式万用表⑵数字式万用表第七节电阻的测量⑴伏安法⑵电桥法第八节电功和电功率⑴电功⑵电功率⑶电流的热效应第二章直流电路第一节串联电路⑴电阻的串联⑵电压表第二节并联电路⑴电阻的并联⑵电流表第三节混联电路第四节电路中电位的计算⑴电路中各点电位⑵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⑶电位与电压的关系第五节基尔霍夫定律⑴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⑵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⑶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⑷支路电流法第六节叠加原理第七节戴维南定理⑴二端网络⑵戴维南定理第八节电压源和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⑴电压源⑵电流源⑶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第三章电容器第一节电容器与电容⑴电容器⑵电容器的种类、主要参数和型号命名方法⑶电容⑷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第二节电容器的选用与连接⑴电容器的选用⑵电容器的串联⑶电容器的并联第三节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⑴电容器的充电⑵电容器的放电⑶电容器的电场能量第四章磁场与电磁感应第一节磁场⑴磁场的产生⑵磁场的方向与磁感线⑶电流的磁场第二节磁场的主要物理量⑴磁通⑵磁感应强度⑶磁导率⑷磁场强度第三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⑴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⑵电流表的工作原理第四节铁磁物质⑴铁磁性物质的磁化⑵磁化曲线⑶磁滞回线⑷铁磁性物质的分类第五节电磁感应⑴电磁感应现象⑵电磁感应定律⑶感应电流的方向第六节自感⑴自感现象⑵自感系数与自感电动势⑶自感现象的应用与危害(4)电感线圈的磁场能量第七节互感⑴互感现象⑵互感系数与互感电动势⑶同名端的意义及其测定第八节磁路欧姆定律⑴磁路⑵磁路的基本物理量⑶磁路欧姆定律(4)磁路中的基尔霍夫定律第九节涡流与磁屏蔽⑴涡流⑵磁屏蔽第五章单相交流电路第一节交流电的基本概念⑴交流电的产生⑵交流电的物理量第二节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⑴解析式表示法⑵波形图表示法⑶相量图表示法第三节纯电阻电路⑴电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⑵电阻元件的功率第四节纯电感电路⑴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⑵电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⑶电感元件的功率第五节纯电容电路⑴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⑵电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⑶电容元件的功率第六节RLC串联电路⑴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⑵电压三角形⑶端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⑷阻抗三角形(5)RL串联电路及RC串联电路⑹RL串联后与C的并联电路第七节正弦交流电路功率⑴瞬时功率⑵有功功率(平均功率)⑶无功功率⑷视在功率⑸功率三角形⑹功率因数⑺功率因数的提高第八节串联谐振电路⑴谐振条件⑵谐振的特点⑶谐振的应用⑷谐振的选择性第九节电阻、电感与电容的并联谐振电路(I)RsL、C并联谐振电路⑵R、L与C并联谐振电路第六章三相交流电路第一节三相交流电源⑴三相交流电路⑵三相交流电的特点⑶三相交流电的产生(4)三相交流电源的连接第二节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⑴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⑵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第三节三相电路的功率第七章安全用电第一节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及基本安全常识⑴电流对人体的伤害⑵安全电压⑶安全间距(4)安全用具⑸安全色第二节人体触电方式与急救措施⑴人体触电原因及预防⑵人体触电方式⑶触电急救第三节安全用电措施⑴安全用电组织措施⑵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第四节防雷、防火与防爆⑴防雷⑵防火、灭火与防爆本课程在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要求更侧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电工基础课是机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书根据新的职业教育理念,立足于贴近专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坚持从职业岗位入手,强调教材的实用性。
电工基础课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实践性较强。
本教材在理论体系、内容及表达方法等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
每单元的的内容都从以下知识探究、技能训练、拓展阅读、单元测评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掌握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学习形成完整的单元知识链。
本课程的建设,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阐述电工基础的基本理论,强调教材的实用性;二是紧密结合职业院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同时坚持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力求使教材内容覆盖职业技能鉴定的各项要求;三是突出教材的时代感,最大限度的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力求比较全面的体现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四是打破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了项目化的编写方式,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的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方法,力求教材编写有所创新,使教材浅显易懂,易教易学,为师生乐用。
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知识,简单和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磁场与电磁感应,单相和三相交流电电路的基本知识。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为电气工程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使用和维护电子线路和一般照明线路及车床线路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要求:使学生掌握电工的基本技能,复杂电路故障的检查与维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单相交流电路的连接,三相交流电路的连接。
能对电路常见故障做出判断,并能进行维修。
3.教学中应用的问题(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学习内容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中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工基础》二、对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三、课时:108课时四、学分:6分五、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必备的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5.1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电场、磁场的基本概念、基本物理量。
2.熟悉电路、磁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方法。
3.熟悉常见电工仪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熟悉电气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测量方法。
4.初步具有识读电路图的能力。
5.初步具有分析计算电路的能力。
6.具有使用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能力。
7.初步具有实施实验过程的能力。
8.初步具有运用电气测量技术检测、调试一般电路和排除简单的电路故障的能力。
9.初步具有学习和应用电气电子工程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5.2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
3.具有质量、安全意识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为后续的专业课服务,有一定的的实践教学内容,但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把重点放在后续专业课有用的知识点,结合专业特点,教学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因此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使每一教学内容有具体的目的、明确的任务,强调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专业课的的紧密联系,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
七、内容要求课程内容和要求八、教学情境设计与建议1、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进行备课。
备课中应明确教师讲授的内容;明确学生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如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对分组安排及小组讨论的要求,也应作出明确规定。
2、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与成就感。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002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学时/学分: 52/4适用专业:电力工程学院一年级学生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力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学习了中学数学及物理课程、具备了基本数学运算能力及物理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改造与维修、电路设计与检修、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工作岗位,通过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路分析、三相交流电路分析、暂态电路分析、磁路分析、电工安全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从事电类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电路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数字电子技术、PLC控制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课程内容学习奠定基础的主干课程。
1.2课程定位本课程对接的工作岗位是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方面的高技能电工人才,为后续数字电子技术、PLC控制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课程提供理论基础,为获取电工类职业资格证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及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使用电工常用仪器仪表对电路进行故障排查、故障处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严谨精细、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电工职业素养。
具体目标按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2.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定律。
3.掌握安全用电,电路安装、测量规范操作的基本常识。
4.掌握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
5.具备基本电工电路的识图与绘图能力。
(二)技能目标1.能独立学习,具备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工基础》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高等数学》,并为后期技能素质课程《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也为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性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理论基础知识,为后期技能素质课程《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毕业后经实习即可胜任电气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知识目标(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2)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3)掌握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以及电路的暂态分析;(4)掌握磁路等理论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1)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从实际的工作中抽象出理论并解决工程问题;(2)学会使用常用电工仪表。
3.素质目标(1)遵守操作规程,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2)养成良好的安全用电习惯;(3)养成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4)养成吃苦耐劳、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动脑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合作的能力;(7)具有较高的学习创新能力;(8)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心;(9)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三、参考学时64四、课程学分4五、课程内容和要求1.教学方法(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这部分的课程重点是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欧姆定律、电源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基本教学方法是多媒体结合板书,并利用云空间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外辅助教学。
(2)电路的分析方法,这部分课程的重点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以及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难点是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以及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电工基础课程学时:IOO学时适用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二、说明(-)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初中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电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
2.能使用万用表正确测量电阻、电流、电压和电位。
3.能分析简单直流电路。
4.能正确运用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
5.了解电容的性质和用途。
6.能熟练运用右手螺旋定则、左手定则、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7.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8.会分析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纯电容电路和R1C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及功率。
9.认识三相交流电路并会简单分析。
共IOO学时,其中理论80课时,实践课20课时。
(三)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分二个学期。
课程重点是第二章直流电路中的简单直流电路和第四章磁场与电磁感应部分,培养学生具有分析电路的能力。
难点是第二章中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和第五章单相交流电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实物进行直观教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指导学生加深理解和知识的连贯性,提高动手能力。
(五)实践环节课程实践主要内容与要求积极参加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提升电工基础的实践知识,锻炼学生安装、调试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电工基础知识,使知识水平达到中级维修电工中对本课程的的要求。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机电技术运用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电力拖动》、《机床电气维修》等课程的必修基础课程,为毕业后继续提升能力学习及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二〇二二年三月目录一、适用对象 (1)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2)1.总体目标 (2)2.职业能力目标 (2)(1)知识性目标 (2)(2)能力目标 (3)(3)情感目标 (3)四、教学内容结构 (4)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4)1.基础知识模块 (4)2.选学模块知识 (9)3.两周实训内容安排 (10)六、教学方法建议 (11)七、考核和评价 (12)1.评价目的 (12)2.评价原则 (12)3.评价方式 (1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职教育层次机电技术应用及机械设备加工专业的学生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开设,《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以技能操作为主,以知识应用为原则,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每个目标采用了“任务分析-相关知识-技能训练-项目评价-项目小结-思考与练习”的编写模式。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通过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非电类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非电类相关专业学生解决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熟悉电工电子的操作规程;能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电工电子仪表;能识读基本的电气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能正确识别和选用电工电子元件;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掌握电路分析的方法;能识读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原理图;初步学会按照图纸要求安装照明电路并排除简单故障;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类型、工作过程及使用方法;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解决机电系统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学习领域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工具与仪器仪表使用、安全用电、触电急救、电路识图与分析、电器器件检测与识别、电气线路安装与应用、电器设备检修与调试等专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职业道德、6S标准化管理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学习领域的学习项目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轨道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结合职教学生的特点,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需要,以8个真实的工作项目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设计了8个主题教学单元,将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分解到8个难易不同的项目中,融教、学、做于一体。
通过“一做、二讲、三练、四评、五拓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规范的职业习惯。
“一做”,指项目制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项目的制作,培养技能,形成感性认识,并将安全生产、现场“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融入项目制作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规范的职业习惯。
“二讲”,指相关知识学习。
教师针对本教学单元所涉及到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项目制作中相关的其他方法等进行介绍,使学生对制作的项目形成理性认识,掌握相关知识点和相关方法。
“三练”,指技能训练。
针对本教学单元要求掌握的技能、必备的态度(敬业态度、团队协作、安全生产,“6S”管理等),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并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规范的职业习惯。
“四评”,指考核评价。
针对上述三个环节,对学生完成和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不仅要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考核学生安全生产、现场“6S”管理等职业习惯和规范,而且还要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资料检索、实训报告撰写和答辩能力。
“五拓展”,指拓展提高。
一是针对本教学单元涉及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补充,二是针对本项目涉及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与练习,三是针对本教学单元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产品等进行介绍。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中等应用人才所必需的安全用电、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变压器、仪器仪表、元器件等知识和仪表使与制作,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常用单相交流电路的安装与测试等技术。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1.按照“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形成电路的制作、安装和测试能力为目标,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能力和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关联度。
2。
学习项目的选取依据本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编排依据职业所持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
3。
课程按照学习项目的内容量和地位分配。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人才所必需的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和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2.能阅读一般电路图;3.会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4.会识别和正确选用电气元件;5.能选用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器仪表;6.会对电路故障进行判断并能排除。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一安全用电任务一安全用电操作1.了解各种电气符号的含义2.知道安全用电的要求3.遵守安全电压的规定4.熟悉安全接地的方法5.会采取预防触电的措施任务二触电急救1.知道触电的种类和方式2.会分析触电的常见原因3.能对触电现场进行处理4.会快速实施人工急救项目二常用直流电表的使用与制作任务三常见电阻器的识读1.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2.了解常见电阻器分类3.会识别常见电阻器任务四伏安法测电阻1.会测量电流、电压和电位2.会选用和使用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3.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任务五直流电压表的制作1.理解串联电路及其规律2.能测定表头内阻和满偏电压3.了解电压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会扩大电压表的量程任务六直流电流表的制作1.理解串联电路及其规律2.理解基尔霍夫定理3.能测定表头内阻和满偏电流4.了解电流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5.会扩大电流表的量程任务七电桥制作与测试1.进一步了解串、并联电路规律2.掌握电桥的工作原理3.能制作简易直线电桥4.会用电桥测量电阻任务八简易欧姆表的制作1.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了解戴维南定理2.了解欧姆表的工作原理3.能设计欧姆表的测量线路,会制作简易欧姆表项目三常用电磁装置的测试与使用任务九电磁式继电器的测试与使用1.了解电流的磁效应2.了解电磁式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会正确使用电磁式继电器并制作简单继电器控制电路任务十磁电式测量机构1.了解磁电式测量机构的结构和原理2.能简单分解和重组磁电式测量机构3.能正确使用磁电式测量机构任务十一常见电感器的识别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自感现象2.理解电感的概念3.能识读常见电感器项目四单相交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任务十二电工基本操作1.熟悉常用电工工具的名称及作用2.了解电工基本操作工艺要求任务十三白炽灯照明电路的制作与测试1.了解正弦电路的基本概念2.理解交流电的三要素3.了解白炽灯照明电路的工作原理4.能正确安装白炽灯照明电路5.会分析并排除电路常见故障任务十四日光灯电路的制作与测试1.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2.能正确安装日光灯电路3.会分析和排查故障任务十五常见电容器的识别与检测1.理解电容的概念和电容串、并联规律2.能对不同常见电容器进行归类3.会识度并检测常见电容器任务十六提高电路功率因素1.理解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和功率因数2.会测量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因数3.能提高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因数任务十七变压器的测试与使用1.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2.了解阻抗匹配的原理和意义3.能正确使用变压器4.能利用自耦变压器进行阻抗变换,实现阻抗匹配任务十八感应式电度表的安装与测试1.了解感应式电度表的结构和原理2.了解单相电度表的使用方法3.会安装感应式电度表四、课程教学建议(二)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采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1、总目标学生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在熟悉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通用电路的组成与特性;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电路一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学习和应用电子信息产业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课程教学各模块目标模块1直流电路分析(一) 知识目标1.了解电路的组成、状态及电阻的概念和与温度的关系;2.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电压的计算公式,欧姆定律;3.理解电动势、电位的概念。
4.掌握电压、电流及它们的参考方向,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
5.掌握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6.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戴维南定律。
(二) 技能目标1.具备连接电路的能力。
2.具备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压、电流的能力。
3.具备分析直流电路特性的能力。
(三) 素质目标1.进一步认识电工元器件及导线特点。
2.能够进行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电路的能力。
模块2交流电路分析(一) 知识目标1.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2.掌握表征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振幅、角频率、初相位。
3.理解交流电的周期、频率、有效值、相位与相位差等概念。
4.掌握正弦交流电流、电压的表示法(解析式、波形图等)。
5.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交流特性。
6.掌握 RLC 、RL、RC串联电路与了解RLC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理解阻抗与相位角的物理意义。
7.了解 RLC 串联谐振电路与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8.理解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以及功率因数的概念。
9.了解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和特点。
10.掌握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11.掌握对称三相负载 Y 联结和 △联结时,负载线电压和相电压、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
12.掌握对称三相功率的计算方法。
(二) 技能目标1.具备使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交流电的能力。
2.具备分析与计算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等的能力。
(三)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能用公式、图象等形式表示正弦交流电。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1、总目标学生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在熟悉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通用电路的组成与特性;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电路一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学习和应用电子信息产业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各模块目标模块 1 直流电路分析(一)知识目标1.了解电路的组成、状态及电阻的概念和与温度的关系;2.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电压的计算公式,欧姆定律;3.理解电动势、电位的概念。
4.掌握电压、电流及它们的参考方向,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
5.掌握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6.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戴维南定律。
(二)技能目标1.具备连接电路的能力。
2.具备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压、电流的能力。
3.具备分析直流电路特性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进一步认识电工元器件及导线特点。
2.能够进行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电路的能力。
模块 2 交流电路分析(一)知识目标1.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2.掌握表征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振幅、角频率、初相位。
3.理解交流电的周期、频率、有效值、相位与相位差等概念。
4.掌握正弦交流电流、电压的表示法 (解析式、波形图等)。
5.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交流特性。
6.掌握 RLC 、RL、RC 串联电路与了解 RLC 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理解阻抗与相位角的物理意义。
7.了解RLC 串联谐振电路与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8.理解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以及功率因数的概念。
9.了解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和特点。
10.掌握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11.掌握对称三相负载 Y 联结和△联结时,负载线电压和相电压、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
12.掌握对称三相功率的计算方法。
(二)技能目标1.具备使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交流电的能力。
2.具备分析与计算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等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能用公式、图象等形式表示正弦交流电。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它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电工技术基础,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从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电路原理、电气设备、电机原理等内容;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三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能够在电工作业中做到安全第一,防止事故的发生;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内容体系。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电路基本理论、电气设备、电机原理、电工工具和设备、电工作业安全等内容。
其中,电路基本理论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的基本定律等内容;电气设备包括开关、插座、电灯、电动机等电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电机原理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等电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电工工具和设备包括电工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电工作业安全包括电工作业的基本安全知识、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
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
理论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讲解、教材学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习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际工作实习,使学生了解电工作业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
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评价、实验评价、实习评价等。
考试评价主要是通过笔试、实验考核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实验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实习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基础》学科课程标准吉林财经学校电子教研室《电工基础》学科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为保证教学的规范性及计划性,本着及时反映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随着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原则特指定本课程标准。
要求授课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1.体现21世纪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新器件、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2.体现能力本位的职教特色。
3.吸收了本课程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充分考虑中专学校的教学实际,力求内容简洁、重点突出。
4.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强提高应用能力的实验。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同时课程进行整体优化。
(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熟悉常用设备和器件的特性及应用范围、途径;3.实际电路的分析以及故障排除。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2.能阅读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3.具有查阅手册等资料的能力;4.能处理电器及电工设备的简单故障。
(三)思想教育目标1.初步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2.使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科学态度;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4.教学中要渗透进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内容目标一、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电路的基本概念1. 了解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2. 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和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
3. 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掌握电阻定律。
4. 掌握欧姆定律。
5. 理解电能和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焦耳定律以及电能、电功率的计算。
情感目标要求学生温故知新,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二)简单直流电路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动势、端电压、电位的概念,掌握闭合电路。
2.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性质和作用,理解串联分压、并联分流和功率分配的原理。
3. 掌握电压表和电流表扩大量程的方法和计算,掌握简单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4. 了解万用表的构造,基本原理,并掌握它的使用。
5. 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误差原因的分析方法。
6. 掌握电路中各点电位以及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方法。
情感目标要求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通过做实验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三)复杂直流电路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基尔霍夫定律,要能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两个网孔的电路。
2.能正确应用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和计算两个网孔的电路。
3.建立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
4.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性及等效变换,。
5.掌握等效变换的条件和应用场合。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四)电容1.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和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并掌握的计算公式。
2.掌握电容器串、并联的性质以及等效电容和安全电压的计算。
3.理解电容器的储能特性。
4.掌握电容器中电场能量的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五)磁场和磁路知识目标1. 了解直线电流、环行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以及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性质。
2. 理解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导率和磁场强度的概念,以及匀强磁场的性质。
3. 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和左手定则,了解匀强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4. 了解铁磁性质物质的磁化以及磁化曲线、磁滞回线对其性能的影响。
4. 了解磁动势和磁阻的概念、全电流定律和磁路中的欧姆定律。
情感目标树立“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六)电磁感应知识目标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掌握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
2.理解感应电动势概念,掌握电磁感应定律以及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3.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概念,并了解自感现象和互感现象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4.理解互感线圈的同名端概念,掌握互感线圈的串联。
5.理解电感器的储能特性及在电路中能量的转换定律,了解磁场能量的计算。
情感目标掌握电磁感应原理,教育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七)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知识目标1.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3.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各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示法、波形图表示法和相量图表示法)以及相量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起良好的思维习惯(八)正弦交流电路知识目标1.会用相量图分析和计算简单的交流电路(R-L-C串、并联电路),以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为基础。
2.掌握串、并联谐振电路的条件和特点,以及谐振电路选择性和品质因数的辨证关系。
3.理解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明确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4.掌握用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介绍当今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学生增强上进心,培养勇于创新精神(九)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知识目标1.了解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和特点。
2.掌握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3.掌握三相对称负载星型联结和三角形联结时,负载相电压和线电压、负载相电流和线电流的关系。
4.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并理解中性线的作用。
5.在已知电源电压和负载额定电压的条件下,会确定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
6.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了解电气设备常用的安全措施。
情感目标举例将进口和国产的器件比较,说明多数元器件都已实现了国产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十)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知识目标2. 掌握变压器的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和阻抗变换的关系。
3. 了解变压器的损耗和效率。
4.了解几种常用变压器的结构特点、作用和使用时的注意问题。
5.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并熟悉它的铭牌数据的意义。
6.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反转、调速和制动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7.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用途。
情感目标通过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的学习,培养学生注意在生活中多观察的习惯(十一)非正弦周期电路知识目标1. 了解非正弦交流电的产生,以及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2. 了解一个非正弦交流电周期量可以分解为直流分量和一系列频率不同的正弦分量。
3. 理解非正弦交流电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的概念。
4. 掌握有效值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比较和正弦周期电路的区别,使学生明白辨证的看事物(十二)信号与系统概述知识目标1. 了解信号的概念及分类。
2. 了解信号的传输及调制、解调的概念。
3. 了解系统和网络的基本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使学生明白科技改变了世界二、教学时间及分配建议(136学时)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应注意按照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差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全面训练,教书又教人,使学生业务和思想双丰收。
同时达到以下教学要求:(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电工基础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掌握常用的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电路的实验调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从事电子电路实验的基本技能。
(4)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角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二)教学环节l、课堂讲授和基本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实验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不仅仅要验证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简单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
3、作业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做习题以深化和扩展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一般包含思考题和计算题。
电路部分的习题侧重巩固和加深对有关定律、定理的理解和运用,掌握分析方法。
其它部分的习题侧重掌握基本原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试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
学生必须在完成必做作业和实验后,方能参加考试。
考试题目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形式多样(包括填空、选择答案、计算题等),覆盖全面。
耍做到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适度。
作者:宣晓娜2006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