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合集下载

气测函〔2016〕13号附件2-废止的技术规定列表

气测函〔2016〕13号附件2-废止的技术规定列表
废止的技术规定列表
序号
文号
文件名
废止内容
1
气测函〔2005〕227号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第1号)
全文
2
气发〔2008〕186号
《关于修订重要天气报有关事宜的通知》
全文
3
气发〔2008〕475号
《关于全国地面气象观测站业务运行有关工作的通知》
全文
4
气发〔2008〕491号
关于印发《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的通知
同2015年8月下发的《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建设图册》矛盾之处废止
5
气测函〔2009〕282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冬春季综合气象观测工作的通知》
第二条的1、2小条废止
6
气测函〔2009〕304号
《关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升级有关事宜的通知》
全文
7
气测函〔2010〕39号
《关于规范能见度仪安装高度的通知》
气测函〔2012〕36号
《关于张北等国家基准气候站长期保留人工器测观测任务的函》
全文
12பைடு நூலகம்
气测函〔2012〕264号
《关于印发新型自动气象站安装布局和相关业务规定的函》
全文
13
气测函〔2013〕321号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关于做好全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工作的通知》附件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技术规定》
第1条废止
8
气测函〔2010〕253号
《关于电线积冰观测业务调整有关事宜的通知》
全文
9
气测函〔2012〕26号
《关于调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相关规定的通知》附件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补充规定》
全文
10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白(区站号:)、贵阳(区站号:)、格尔木(区站号:)、银川(区站号:)和阿勒泰(区站号:) 共个基准站长期保留人工器测观测任务,在、、时开展原有人工观测任务(含自记仪器记录整理、云状 观测)。
观测业务要求
观测业务要求
(三)观测任务与流程 .每日观测任务 ()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巡视观测场和现用自动站的采集器、传感器、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等仪器设备及备
(气预函〔〕号)要求,使用气象网络授时系统定期校时。 .系统默认的时间同步间隔为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校时时间
及校时频率。
二、观测与记录
观测与记录
(一)云 .基准站、基本站观测云量、云高,不观测云状,云高前不记录云属;
一般站不进行云的观测。 .因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无法辨明或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版)
一、观测业务要求 二、观测与记录 三、气象报告 四、应急加密观测
一、观测业务要求
观测业务要求
(一)观测时次 .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小时连续观测。 .基准站、基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次(、、、、时),一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次(、、
时)。 (二)观测项目 .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面最小能见度为小时内最小分钟平均值,以为单 位,取整数。段的能见度为正点前分钟(分)内的最小分钟平均值,以为单位,取 一位小数,小数点后第二位及之后的数值直接舍去。 .自动观测视程障碍现象的最小能见度为天气现象时段内“过去分钟平均值”的最小 “分钟滑动平均值”,以为单位,取整数。重要天气报告中的能见度(编码组中的) 以“过去分钟平均值”的“分钟滑动平均值”为准,以为单位编报,不足时,米数 直接舍去,高位不足补“”。

县级综合业务题库-汇总-2-地面业务规范

县级综合业务题库-汇总-2-地面业务规范

17 有电线积冰观测任务的台站,应伺机测定每次积冰过程的最大直径和厚度,当所测雨凇 、湿雪冻结物或包括雾凇在内的混合积冰的直径达到( )时,尚须测定一次积冰的 最大重量,以克/米(g/m)为单位,取整数: A:31mm B:35mm C:38mm D:39mm
题号 题 目 20 《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中定义采集数据在外存储器(卡)以文件方式 进行存储,能够存储至少6个月全要素分钟数据,全部数据以( )的文件方式存入, 微机通过通用读卡器可方便读取。 A:TXT B:BAK C:FAT D:BAT E:INF 311 正点前( ),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是否正常,并及时进行处理。 A:15分钟 B:30分钟 C:1小时 D:2小时 397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综合观测司气测函〔2016〕13号文)规 定,若日极值出现时间恰为24时,对于辐射极值,一律记录为( ),其它要素记录 为24时00分和00时00分均可。 A:24时00分 B:00时00分 C:24时01分 D:00时01分 281 每日监测并在()中记录探测环境变化情况,探测环境有变化时应及时上报。 A:备注栏 B:纪要栏 C:值班日记 2 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 A:蒸发 B:电线积冰 C:雪压 D:冻土 )、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
159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 )。 A:雪深 B:雪压 C:蒸发 D:云 296 “95VVV” 中“VVV”是指视程障碍现象的能见度。它以( )为单位编报
A:m B:10m C:0.1km D:km 119 没有电线积冰观测任务的台站,当08时有雨凇(包括混合积冰)结成或留存,14、20时 过去6小时内雨凇直径有增加时,在 通过业务软件录入雨凇直径。 A:14时 B:17时 C:20时 D:相应时次 429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综合观测司气测函〔2016〕13号文)规 定,每日20时后上传当日分钟数据文件,00时后自动上传日数据文件,若已自动发送的 日数据异常(或分钟数据文件未按时上传),在次日( )时前通过业务软件更正 (或重新)上传。 A:08 B:10 C:07 D:11 193 观测时制检查 北京时:( )代表一天的开始,( )代表 一天的结束。 A:20 时 00 分 00 秒 001 毫秒 B:24时 00 分 00 秒 001 毫秒 分 00秒 D:20 时 00 分 00 秒

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单选1.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

DA 比较性B 代表性C 真实性D 完整性2.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面温度(含草温)、()。

AA 雪深B 雪压 C浅层和深层地温 D云量3.某一般站观测项目包含能见度、冻土、雪深、雪压、降水量(结冰期),以下哪个是该站20时观测项目:A A能见度 B冻土 C雪深 D雪压4.复验日照需更正的,在次日()时前更正上传。

CA 08B 09C 10D 115. 若已自动发送的日数据异常(或分钟数据文件未按时上传),在次日()时前通过业务软件更正(或重新)上传。

AA 08B 09C 10D 116.夜间正点记录异常时,应在当日10时前完成修改、上传。

A 08B 09C 10D 127. 视程障碍现象自动判识的台站,扬沙、浮尘、霾的能见度判识阈值为()。

DA 1.0kmB 10.0kmC 0.75kmD 7.5km8.若某站某日17、18、19、20、21、22、23、00时由持续霾现象记录,则在()记霾。

CA 日界前B 日界后C 日界前、后9.承担辐射观测任务的台站,辐射表夜间可不加盖,但应在北京时()时前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对光点)、散射辐射表感应面遮蔽和净全辐射表薄膜罩状况。

AA 08B 09C 1010.A文件中降水量的方式位X=( )。

有自动观测记录时,第1段定时降水量用自动观测数据代替,2段自动降水量不变,第3段降水上下连接值以自动降水量为准。

CA 4B AC 6D 9多选1. 基准站、基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次,一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次。

(有顺序)ECA 1B 2C 3D 4E 5F 62.以下哪些不是基准站、基本站20时的观测项目:DEFA总云量 B低云量 C云高 D冻土 E雪深 F雪压3.每日()和()巡视观测场和现用自动站的采集器、传感器、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等仪器设备及备份观测设备。

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单选1.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

DA 比较性B 代表性C 真实性D 完整性2.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面温度(含草温)、()。

AA 雪深B 雪压C浅层和深层地温D云量3.某一般站观测项目包含能见度、冻土、雪深、雪压、降水量(结冰期),以下哪个是该站20时观测项目:A A能见度B冻土C雪深D雪压4.复验日照需更正的,在次日()时前更正上传。

CA 08B 09C 10D 115. 若已自动发送的日数据异常(或分钟数据文件未按时上传),在次日()时前通过业务软件更正(或重新)上传。

AA 08B 09C 10D 116.夜间正点记录异常时,应在当日10时前完成修改、上传。

A 08B 09C 10D 127. 视程障碍现象自动判识的台站,扬沙、浮尘、霾的能见度判识阈值为()。

DA 1.0kmB 10.0kmC 0.75kmD 7.5km8.若某站某日17、18、19、20、21、22、23、00时由持续霾现象记录,则在()记霾。

CA 日界前B 日界后C 日界前、后9.承担辐射观测任务的台站,辐射表夜间可不加盖,但应在时()时前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对光点)、散射辐射表感应面遮蔽和净全辐射表薄膜罩状况。

AA 08B 09C 1010.A文件中降水量的方式位X=( )。

有自动观测记录时,第1段定时降水量用自动观测数据代替,2段自动降水量不变,第3段降水上下连接值以自动降水量为准。

CA 4B AC 6D 9多选1. 基准站、基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次,一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次。

(有顺序)ECA 1B 2C 3D 4E 5F 62.以下哪些不是基准站、基本站20时的观测项目:DEFA总云量B低云量C云高D冻土E雪深F雪压3.每日()和()巡视观测场和现用自动站的采集器、传感器、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等仪器设备及备份观测设备。

2.四川省第四片区2017年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自动气象站保障试题

2.四川省第四片区2017年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自动气象站保障试题

四川省第四片区2017年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自动气象站保障试题★说明:答案务必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以答题卡结果为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0分)1.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的额定电压为()V,在()V范围内能够正常工作。

2.综合集成控制器的核心部件是()。

3.温度、湿度传感器经由温湿度分采集器通过()接入主采集器。

4.《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定时观测流程中,正点前15分,查看显示的自动站实时数据是否正常,并进行及时处理。

查看数据是否正常包括数据的()和()的检查。

5.每月湿度传感器维护情况应该在()、()和()中记录。

6.称重式雨量传感器承水桶的容量范围为()mm。

7.新型自动站各传感器分散布设时,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地网),将所有金属部件就近连接到该接地系统上。

共用接地系统(地网)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Ω。

8.GGYYMMDD.DAT文件为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该文件每()一个,采用定长的随机文件记录方式写入。

9.终端操作命令按照操作性质的不同分为()、数据质量控制参数操作命令、()、报警操作命令四大类。

10.安装或更换气压传感器应该在()的状态下进行。

11.通常使用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采用Pt100电阻,在0℃时电阻值为()Ω,电阻变化率为0.385Ω。

12.数据采集器中已设置蒸发传感器在维护状态,维护时间为25min,且维护过程已进行了几分钟,若要查看剩余维护时间,直接键入命令()。

13.在电源供电正常的情况下,测量风速输出的电压值,风杯静止时的电压值应该为()V或者()V左右;风杯转动时,电压值应该为()V左右,如果电压示值和风杯转动情况不符说明传感器故障。

二、单项选择(每题0.5.共计20分)1.采样频率为30次/min的测量要素是()。

A:风速 B:蒸发量 C:湿度 D:能见度2.关于HMP45D湿度传感器,哪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输出信号为0~1VDC B: 供电电压为7~35VACC: 工作温度范围为-40~+60℃ D: 测量范围为0.8%RH~100%RH3.在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器端测量某温度传感器(Pt100)电阻时,测得1、2端电阻为10欧姆,1、3端电阻为104欧姆,该传感器实际所测温度大约为()。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模板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模板

附件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6年2月编写说明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印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

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整编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本技术规定是对近年来的印发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的系统性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内容涵盖地面观测业务调整规定、《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与现行业务不一致之处的完善补充、自动观测相关业务规定及异常记录的处理、重要天气报告和应急加密观测规定等。

本技术规定参加编写的人员包括:王柏林、宋树礼、施丽娟、张振鲁、伍永学、祁生秀、周林、李莉、曹铁、刘立群、杨晓丽、杨金花、王力、陈冬冬、周媛、张帆、刘为一、汪武锋、陈虎胜、胡天洁、王磊。

编写组2016年2月目录一. 观测业务要求 (4)(一) 观测时次 (4)(二) 观测项目 (4)(三) 观测任务与流程 (5)(四) 校时 (7)二. 观测与记录 (7)(一) 云 (7)(二) 能见度 (8)(三) 天气现象 (8)(四) 湿度 (11)(五) 降水 (11)(六) 蒸发 (12)(七) 雪深雪压 (13)(八) 电线积冰 (13)(九) 辐射 (14)(十) 数据文件格式变更 (14)(十一)异常记录处理 (15)三. 气象报告 (21)(一) 天气现象电码 (21)(二) 重要天气报 (22)四. 应急加密观测 (27)附表:废止的技术规定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观测业务要求(一)观测时次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小时连续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强化质量意识,将质量保障纳入观测业务日 常管理和考核中,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
对观测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观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和技能水平,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和引导,帮助他们快速适应观测 业务,提高工作能力。
定期进行设备检定和校准
按照规定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设备精 度和稳定性符合要求。
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 或误差问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实施质量监督和考核评价
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抽查,及 时发现并纠正数据质量问题。
定期对观测业务进行考核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持续优化 和改进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过程中如取舍、滤波等操作可能 导致误差,应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观测精度的要求与保证
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应准确,避免因时间偏差 导致的误差。
采样方式
采样方式应合理,避免因采样不均 导致的误差。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应科学、合理,避免因处 理不当导致的误差。
人员素质
观测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对观测 精度有很大影响,应加强人员培训 和技能提高。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 技术规定
2023-11-05
目 录
• 观测方式与设备 • 观测项目与要求 • 观测时间与频次 • 观测误差与精度 • 观测场地与环境 • 观测质量保障措施
01
观测方式与设备
观测方式的种类与特点
01
02
03
人工观测
人工定时对气象要素进行 观测,具有观测项目全面 但精度相对较低的特点。
观测数据的评估与应用

许昌市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基础理论试卷

许昌市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基础理论试卷

许昌市县级综合⽓象业务基础理论试卷县局(站):姓名:许昌市县级综合业务基础理论试卷(2016年第⼀次考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填空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1.由国务院⽓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有()、浅层和深层地温、蒸发、()、电线积冰、辐射、地⾯状态。

2.⽓象灾害防御条例中⽓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雪)、()、⼤风(沙尘暴)、低温、⾼温、()、雷电、冰雹、霜冻和⼤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3.将地球上的经、纬线及海岸线在平⾯上表⽰出来的⽅法叫做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的⽅法很多,在天⽓分析中,主要考虑正形、()、等积三种地图投影⽅式。

4.每⽇监测并在()中记录探测环境变化情况,探测环境有变化时应及时上报。

5.常规⾼空⽓象观测业务规范规定,观测获取的可⽤数据未达()hPa 或不⾜()分钟时,应在规定时间内重放球。

6.按照《综合⽓象观测系统⽓象装备运⾏监控业务运⾏规定(试⾏)》(⽓测函〔2015〕166号)要求,在ASOM系统中做好()与()的填报等⼯作。

7.观测站迁移是造成⽓象资料序列()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

8.每次定时观测后,登录()、()平台查看本站数据完整性,根据系统提⽰疑误信息及时处理和反馈疑误数据9.因(、、)使天空的云量⽆法辨明或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可完全辨明时,按正常情况记录。

10.对于()、暴⾬、暴雪等⽓象灾害红⾊预警和局地暴⾬、()、冰雹、龙卷风、沙尘暴等突发性⽓象灾害预警,要减少审批环节,建⽴快速发布的“绿⾊通道”,通过⼴播、电视、互联⽹、⼿机短信等各种⼿段和渠道第⼀时间⽆偿向社会公众发布。

11.锋区与暖⽓团的界⾯称为()。

12.⽓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标准、()与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13.沙尘暴、雾、浮尘、霾现象⾃动能见度⼩于0.75km时,每天每⼀种现象记录⼀个()。

14.⽩天正点记录异常时,()时次的记录应及时处理,其它()时次的记录应在下⼀定时观测前完成修改、上传。

浅析《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 版)和霾的观测与订正探讨

浅析《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 版)和霾的观测与订正探讨

浅析《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 版)和霾的观测与订正探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 引言随着近年来公众对雾霾天气的关注度提高,霾的观测格外受到关注。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也在不断完善调整霾的观测技术规定,使之尽可能合理和便于操作。

2016 年 2 月,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下发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 版)(以下简称《规定》),对近年来印发的业务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是当前一线地面气象业务工作的最新执行文件。

《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霾的观测记录规定,并首次提出了对日数据中霾天气现象进行订正的要求。

由于《规定》执行时间较短,且霾的订正是一个全新概念,执行中存在着理解误区或对订正结果不敢确认的情况,造成日数据中多记或漏记霾。

而且,自2015 年7 月地面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平台正式运行以来,疑误记录要经过查询台站、台站反馈、省级确认才能正式入库,台站数据有误时,修改过程较为繁琐,因此,正确观测记录霾并对日数据进行符合要求的订正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业务实践,对《规定》进行深入解读,分析霾观测与订正中常见的理解误区,并对《规定》中有待商榷之处进行一些粗浅的讨论,希望对基层业务人员更好地掌握霾的观测与订正和促使霾观测与订正规定更加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2 霾的观测与订正解读《规定》中关于霾的内容,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霾的观测方法,二是日数据中霾的订正方法。

霾的观测方法决定了逐分钟天气现象判别结果,以及逐时正点现在天气编码是否正确。

霾的订正方法决定了日数据是否保留霾,即霾是否作为一个霾日最终进入原始存档的A 文件。

霾的观测《规定》中关于霾的观测内容:(1)能见度自动观测且正式业务运行的台站,视程障碍现象由软件自动判识,取消该类天气现象人工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一、概述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是气象部门进行实时气象观测和记录的重要任务,为正确预报天气和提供气象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

为了加强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本技术规定。

二、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包括气象站和气象传感器。

气象站主要包括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和降水量等观测要素的仪器设备,气象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降水传感器等。

三、地面气象观测操作规程地面气象观测操作规程分为日常观测和特殊观测两类。

1. 日常观测日常观测主要包括定时观测和报时观测。

定时观测是指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气象要素进行观测,一般为每小时一次。

报时观测是指当天的观测数据获取完毕后,报告给气象台或气象局。

2. 特殊观测特殊观测指对特定气象现象进行观测,如暴雨时段的观测、重大天气事件的观测等。

特殊观测需要事先制定观测方案,并在观测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灵活性。

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处理和传输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校正和数据存储等环节。

数据录入应确保准确无误,校正环节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检查和修正,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存储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以便后续的数据查询和分析。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传输一般分为手工传输和自动传输两种方式。

手工传输主要指通过传真、电话等渠道将观测数据传输给气象台或气象局,自动传输主要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五、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控制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控制是保证观测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的要求包括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校准、观测操作的规范执行、数据的实时校验和数据缺失的补充等。

六、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培训和考核地面气象观测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气象观测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应接受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培训内容包括气象观测规程、气象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气象观测数据处理和传输等。

七、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监督和评估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应进行定期的监督和评估。

监督包括对观测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观测人员的日常督导和培训指导等;评估包括观测数据的质量评估和业务效果的评估等。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资料51页PPT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资料51页PPT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资料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 Nhomakorabea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

自动气象站业务规章制度一、岗位职责(一)测报组长职责⒈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政纪法纪。

负责对全组人员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组织和领导全组人员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测报任务。

⒉团结全组人员,合理组织分工和安排班次,充分调动全组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⒊督促检查全组人员严格执行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

⒋组织业务学习和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全组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⒌负责考核测报业务质量和测报人员的工作。

⒍保护好观测环境和场地,组织好仪器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⒎负责台站档案和气象测报业务技术档案的填写和核实。

⒏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

坚持参加测报值班( 一般不少于全组值班平均数的三分之二),遇重要任务或复杂天气时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

(二)观测员职责⒈严格执行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和各项技术规定,及时准确地完成本班各项任务,按时取准取全第一性气象资料并按规定提供气象情报,做好气象情报服务工作。

⒉服从领导,积极完成分配的各项任务。

⒊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作风正派,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⒋努力学习政治、文化和专业知识,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气象观测员。

(三)仪器维修保管员职责⒈建立器材出入库登记制度,帐物清楚。

⒉保管好器材,防止丢失、质变和浪费。

⒊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做到小修不出站。

保证使用仪器合格,运转正常。

⒋负责按时撤换和送检仪器,不使用超检仪器。

⒌对备份仪器定期检查,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⒍当仪器维修保管员工作变动时,全部仪器设备要当面移交清楚,双方签字,以示负责。

投稿人二、工作制度(一)值班制度⒈严格执行自动气象站规范和各项技术规定,及时准确完成本班各项任务。

⒉值班时严守岗位,不擅离职守,集中精力监视天气变化,不做与值班无关的事;不私自代班、调班;保持值班室整洁、肃静,不让无关人员进入值班室、观测场。

3.按规定巡视仪器。

每正点前检查采集器、主机的运行状况;遇有疑难问题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篇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汇集-2015版目录第一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 ...................................- 1 -第二章不正常记录处理 ................................................... ...............................................- 6 -第三章重要天气报 ................................................... .....................................................- 11 -第四章降雪加密观测 ................................................... .................................................- 18 -第五章气候评价使用的一些天气和气候标准 ................................................... .........- 19 -第六章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 .................- 21 -第七章仪器设备维护保障 ................................................... .........................................- 36 -第八章云 ................................................... ...................................................... ...............- 37 -第九章能见度 ................................................... ...................................................... .......- 38 -第十章天气现象 ................................................... ...................................................... ...- 39 - 第十一章气压 ................................................... ...................................................... ...- 42 - 第十二章风向和风速 ................................................... .................................................- 43 - 第十三章降水 ................................................... ...................................................... ...- 44 - 第十四章雪深和雪压 ................................................... .................................................- 47 - 第十五章蒸发 ................................................... .........................................................- 48 - 第十六章辐射 ................................................... ...................................................... ...- 51 - 第十七章日照 ................................................... ...................................................... ...- 52 - 第十八章地温 ................................................... ...................................................... ...- 54 - 第十九章冻土 ................................................... ...................................................... ...- 54 - 第二十章电线积冰 ................................................... .....................................................- 54 - 第二十一章月报表 ................................................... .....................................................- 56 - 第二十二章年报表 ................................................... .....................................................- 59 - 第二十三章气象电报及资料传输 ................................................... .............................- 61 - 第二十四章酸雨 ................................................... ...................................................... ...- 62 -第一节酸雨业务规定 ......................................................................................................... ...................................- 62 -第二节酸雨需上报的材料 ................................................... ...................................................... ...........................- 64 -第三节甘肃省气象局酸雨电极配发更换规定 ................................................... .................................................- 64 -第四节酸雨样品考核要求 ................................................... ...................................................... ...........................- 65 -第五节甘肃省气象局酸雨观测操作规程 ................................................... ...................................................... ...- 67 -第六节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业务规章制度》 ................................................. ...............................................- 81 -第七节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业务创优质竞赛活动办法》 ................................................. ............................- 95 - 附件: ................................................. ...................................................... .......................- 104 -一、天气现象编报规定 ................................................... ...................................................... .................................- 104 -二、长Z文件上传数据格式.................................................... ...................................................... ........................- 111 -三、地面日数据文件格式 ................................................... ...................................................... .............................- 122 -四、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 ...................................................- 123 -五、气象辐射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 ...................................................... .................- 158 -六、地面气象年报数据文件格式 ................................................... ...................................................... .................- 167 -七、中国气象局酸雨日、月数据文件格式 ......................................................................................................... .- 180 -八、自动站业务规章制度(2012年) ................................................. ...................................................... ..........- 191 -一、岗位职责 ................................................... ...................................................... .........................................- 191 -二、工作制度 ................................................... ...................................................... .........................................- 191 -九、甘肃省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及个人评选办法(试行) ................................................. ......- 195 -十、万用表和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 ...................................................... .............- 208 -(一)测量导线是否导通方法 ................................................... ...................................................... .............- 208 -(二)测量电阻值的方法 ................................................... ...................................................... .....................- 208 -(三)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 ................................................... ...................................................... ...............- 209 -(四)测量交流电压的方法 ................................................... ...................................................... .................- 209 -(五)计算机串口测试方法 ................................................... ...................................................... .................- 210 - 十一、DZZ6型自动气象站故障排除方法 ................................................... ...................................................... ..- 212 -(一)DZZ6型自动气象站介绍 ................................................... ...................................................... ..........- 212 -(二)自动气象站故障判断 ................................................... ...................................................... .................- 212 -(三)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的排除 ................................................... ...................................................... .....- 213 - 十二、CAWS600系列自动气象站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 .................................- 221 -(一)CAWS600系列自动气象观测站的介绍 ................................................... .........................................- 221 -(二)CAWS600系列自动站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 .....................................- 221 - 十三、自动气象站日常维护要求 ................................................... ...................................................... .................- 226 -(一)一般性维护 ................................................... ...................................................... .................................- 226 -(二)注意事项 ................................................... ...................................................... ...................................- 228 - 十四、甘肃省气象局自动气象站应急加密观测管理办法(试行) ................................................. ..................- 229 - 十五、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 ...................................................... .- 234 - 十六、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GB 31221-2014) ............................................... ................- 238 -2第一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1.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的观测项目,台站不得中途停止观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6年2月编写说明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印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

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整编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本技术规定是对近年来的印发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的系统性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内容涵盖地面观测业务调整规定、《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与现行业务不一致之处的完善补充、自动观测相关业务规定及异常记录的处理、重要天气报告和应急加密观测规定等。

本技术规定参加编写的人员包括:王柏林、宋树礼、施丽娟、张振鲁、伍永学、祁生秀、周林、李莉、曹铁、刘立群、杨晓丽、杨金花、王力、陈冬冬、周媛、张帆、刘为一、汪武锋、陈虎胜、胡天洁、王磊。

编写组2016年2月目录一. 观测业务要求 (1)(一) 观测时次 (1)(二) 观测项目 (1)(三) 观测任务与流程 (2)(四) 校时 (4)二. 观测与记录 (4)(一) 云 (4)(二) 能见度 (5)(三) 天气现象 (5)(四) 湿度 (8)(五) 降水 (8)(六) 蒸发 (9)(七) 雪深雪压 (10)(八) 电线积冰 (10)(九) 辐射 (11)(十) 数据文件格式变更 (11)(十一) 异常记录处理 (12)三. 气象报告 (18)(一) 天气现象电码 (18)(二) 重要天气报 (19)四. 应急加密观测 (24)一.观测业务要求(一)观测时次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小时连续观测。

2.基准站、基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一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3次(08、14、20时)。

(二)观测项目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面温度(含草温)、雪深。

2.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云、浅层和深层地温、蒸发、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

3.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雪压、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

4.有两套自动站(包括便携式自动站)的台站,撤除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蒸发专用雨量、地温等人工观测设备(人工雨量筒必须保留);仅有一套自动站的台站,应保留人工观测设备作为备份,并按要求进行维护。

5.已实现自动观测且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项目,取消该项目的人工观测。

6.为了保持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延续性,张北(区站号:53399)、长春(区站号:54161)、寿县(区站号:58215)、电白(区站号:59664)、贵阳(区站号:57816)、格尔木(区站号:52818)、银川(区站号:53614)和阿勒泰(区站号:51076)共8个基准站长期保留人工器测观测任务,在08、14、20时开展原有人工观测任务(含自记仪器记录整理、云状观测)。

(三)观测任务与流程1.每日观测任务(1)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巡视观测场和现用自动站的采集器、传感器、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等仪器设备及备份观测设备,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采集器和计算机运行正常、网络传输畅通。

具体时间各站自定,站内统一。

(2)逐时上传地面小时数据文件、辐射数据文件,按规定上传加密数据文件。

(3)按规定编发重要天气报告。

(4)电线积冰观测时间不固定,以能测得一次过程的最大值为原则。

(5)日落后换日照纸,20时至23时45分上传日照数据文件,复验日照需更正的,在次日10时前更正上传。

(6)每日20时后上传当日分钟数据文件;检查当日数据是否齐全,并做好数据文件的备份;00时后自动上传日数据文件(现行业务软件利用霾日记录方法在00时后对日数据文件中的天气现象段进行自动订正上传)。

若已自动发送的日数据异常(或分钟数据文件未按时上传),在次日08时前通过业务软件更正(或重新)上传。

(7)按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装备运行监控业务运行规定(试行)》(气测函〔2015〕166号)要求,在ASOM 系统中做好运行监控与维护维修信息的填报等工作。

(8)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法正常工作,经排查在1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

无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的,仅在定时观测时次进行人工补测。

(9)每日监测并在值班日记中记录探测环境变化情况,探测环境有变化时应及时上报。

2.定时观测流程(1)45-00分,人工观测云、能见度、雪深、雪压、冻土(只在08时观测)及其它人工观测项目,连续观测天气现象。

(2)正点前15分,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是否正常,并及时进行处理。

(3)00分,自动站进行正点数据采样。

(4)00-01分,完成自动观测项目观测,并显示定时观测数据,发现有缺测或异常时,及时按有关规定处理。

(5)01-03分,向计算机内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6)03-05分,查询数据文件传输情况。

(7)每次定时观测后,登录MDOS、ASOM平台查看本站数据完整性,根据系统提示疑误信息,及时处理和反馈疑误数据;按要求填报元数据信息、维护信息、系统日志等。

(四)校时1.观测业务系统应按照《关于全国气象业务系统统一校时的通知》(气预函〔2012〕97号)要求,使用气象网络授时系统定期校时。

2.Windows系统默认的时间同步间隔为7天,为提高时间精度,各台站自动校时周期应统一为24小时。

二.观测与记录(一)云1.基准站、基本站观测云量、云高,不观测云状,云高前不记录云属;一般站不进行云的观测。

2.因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无法辨明或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可完全辨明时,按正常情况记录。

因霾、浮尘、沙尘暴、扬沙等视程障碍现象使天空云量全部或部分不能辨明时,总、低云量记“-”,若能完全辨明时,则按正常情况记录。

(二)能见度1.人工观测能见度记录以千米(k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舍去,不足0.1km记0.0。

自动观测能见度记录以米(m)为单位,取整数。

2.最小能见度记录以米(m)为单位,取整数。

3.自动观测能见度数据有1分钟能见度值(瞬时值)和10分钟平均值两种。

4.按《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格式》要求,长Z文件中VV段的1分钟能见度为正点1分钟能见度值,10分钟能见度为正点10分钟平均值,最小能见度为小时内最小10分钟平均值,以m为单位,取整数。

CW段的能见度为正点前15分钟(46-00分)内的最小10分钟平均值,以k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小数点后第二位及之后的数值直接舍去。

5.自动观测视程障碍现象的最小能见度为天气现象时段内“过去10分钟平均值”的最小“10分钟滑动平均值”,以m为单位,取整数。

重要天气报告中的能见度(95VVV 编码组中的VVV)以“过去10分钟平均值”的“10分钟滑动平均值”为准,以10m为单位编报,不足10m时,米数直接舍去,高位不足补“0”。

(三)天气现象1.天气现象类别(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定义了34种天气现象。

(2)当前保留观测和记录的有21种: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冰雹、露、霜、雾凇、雨凇、雾、轻雾、霾、沙尘暴、扬沙、浮尘、大风、积雪、结冰。

取消了13种:霰、米雪、冰粒、吹雪、雪暴、烟幕、雷暴、闪电、极光、飑、龙卷、尘卷风、冰针。

其中,雪暴、霰、米雪、冰粒出现时,记为雪,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雨夹雪。

2.记录规定(1)已实现自动观测的天气现象每天24小时连续观测;未实现自动观测的天气现象白天(08-20时)保持人工连续观测,夜间(20-08时)现象应尽量判断记录,只记符号,不记起止时间。

(2)夜间降水类天气现象应与降水量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有降水量但无降水现象的记录。

(3)由于降水现象影响,人工观测能见度小于10.0km,不必加记视程障碍现象;由于降水现象影响,自动观测能见度小于7.5km,对误判的视程障碍现象,应在定时观测时次进行删除。

(4)08时定时观测时,对夜间出现的所有天气现象按规定配合编报。

如果只有一种现象编报“过去天气”,而又不能确定该现象是否占满过去一小时之前的整个时段时,按未占满处理,W1编报该现象,W2编报0。

(5)已实现自动观测且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项目,其相关记录不再记入气簿-1。

3.视程障碍现象(1)能见度自动观测且正式业务运行的台站,视程障碍现象由软件自动判识,取消该类天气现象人工观测。

沙尘暴、雾、浮尘、霾现象自动能见度小于0.75km时,每天每一种现象记录一个最小能见度。

(2)视程障碍现象自动判识的台站,扬沙、浮尘、轻雾、霾的能见度判识阈值为7.5km,沙尘暴、雾的能见度判识阈值为0.75km;能见度人工观测的台站,其判识阈值分别为10.0km和1.0km。

(3)观测人员要参考上游天气状况、卫星云图及本地大气成分监测数据,结合本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视程障碍现象进行综合判识。

定时观测时次须对视程障碍现象自动判识结果、天气现象编码和连续天气现象进行人工确认。

(4)日数据文件中霾的记录①霾现象自动观测的台站a)日内正点时次的现在天气现象(wwW1W2中的ww)为霾且持续6个(含)以上时次,则当日日数据文件连续天气现象段记霾;b)日内正点时次的现在天气现象(wwW1W2中的ww)为霾且持续记录不足6个时次,但20时日界前后达6个(含)以上时次,若日界前或日界后持续霾现象记录达4个(含)以上时次,则在相应日记霾;若日界前和日界后持续霾记录均为3个时次,只在日界前记霾。

c)08时白天与夜间时段霾的记录原则,参照20时跨日界情况处理。

d)若某时次现在天气现象缺测,则该时次按无霾现象记录处理。

②对霾现象以人工判识为准的台站,日数据文件连续天气现象段记霾方法不变。

③由业务软件自动实现日数据文件连续天气现象段霾的记录,当正点数据文件的现在天气现象缺测或数据异常时,日数据连续天气现象段霾的记录以人工处理为准。

④A文件中霾记录以日数据记录为准。

(四)湿度严格执行湿度传感器月维护制度,每月清洁保护罩,确保测量准确性。

禁止触摸传感器感应部分,以免影响正常感应。

每月维护情况应在气簿-1备注栏、MDOS元数据和ASOM月维护中记录。

(五)降水1.安装新型自动气象站且同时配备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和称重式雨量传感器的台站,需同时挂接并实现数据同步采集。

2.非结冰期,降水观测记录以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数据为准,称重式雨量传感器或备份自动站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数据为备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