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消化性溃疡-小儿常见病症

合集下载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单选题]1.鹅口疮的主要病变部位为A.心、肝、脾B.心、脾、肾C.肝、脾、肾D.脾、胃、肺E.心、脾、(江南博哥)胃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鹅口疮的主要病变部位在心脾肾,因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舌,少阴之脉通于舌,若感受秽毒之邪,循经上炎,则发为口舌白屑之症。

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B。

掌握“鹅口疮”知识点。

[单选题]2.鹅口疮的主要临床特征是A.口腔内满布红色溃疡B.咽喉部白色假膜C.齿龈满布白色疱疹D.口腔周围满布白色小红点E.口腔舌面满布灰白色乳凝块样白膜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鹅口疮临床特征主要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白膜。

初起呈点状和小片状,微凸起,可逐渐融合成大片,白膜界线清楚,不易拭去。

掌握“鹅口疮”知识点。

[单选题]3.引起鹅口疮的病原是A.流感杆菌B.葡萄球菌C.白色念珠菌D.柯萨奇病毒E.链球菌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掌握“鹅口疮”知识点。

[单选题]4.治疗疱疹性口炎虚火上炎证的首选方为A.凉膈散B.六味地黄丸C.知柏地黄丸D.清热泻脾散E.泻心导赤散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疱疹性口炎之虚火上炎证。

证候:口腔溃疡较少,呈灰白色,周围色不红或微红,口臭不甚,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舌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掌握“疱疹性口炎”知识点。

[单选题]5.治疗疱疹性口炎心火上炎证的首选方为A.凉膈散B.六味地黄丸C.知柏地黄丸D.清热泻脾散E.泻心导赤散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疱疹性口炎之心火上炎证。

证候:舌尖、舌边溃烂,色赤疼痛,烦躁多啼,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指纹紫。

治法:清心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泻心导赤散加减。

掌握“疱疹性口炎”知识点。

中医执业考试内科归纳总结

中医执业考试内科归纳总结

中医执业考试内科归纳总结一、背景介绍中医执业考试是一项对中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的重要考试。

内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涵盖了中医内科学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中医执业考试内科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二、常见疾病的病因与治疗1. 高血压高血压是内科考试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病因主要包括肝火上扰、肾虚、脾虚等。

治疗中可采用平肝熄火、滋阴降压的方法,如常用的方剂有天王补心丸、降压片等。

2. 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症,病因主要与心脏供血不足有关。

治疗上可采用活血化瘀、通络舒心的方法,如可用桃核承气汤、通心络口服液等进行治疗。

3.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胃肠道疾病中的常见病症之一。

其病因主要与胃火上炎、脾胃虚弱等有关。

治疗中可采用清热解毒、健脾养胃的方法,如常用的方剂有黄连解毒片、金银花茶等。

4. 糖尿病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症,病因与胰岛功能紊乱有关。

治疗上可采用养阴清热、健脾益气的方法,如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参茸养阴胶囊等。

三、脉象特点与辨证论治1. 脉象特点中医诊断中重要的一环是脉诊,掌握脉象特点对于准确判断疾病与辨证论治至关重要。

常见的脉象特点包括脉浮、脉沉、脉细、脉滑、脉数等,具体疾病对应的脉象特点可根据相关教材进行总结学习。

2. 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脉象特点和病症,采取相应的辨证论治方法。

如脉浮数者,可用清热解毒药治疗;脉沉细者,可用温补中药治疗。

同时,考生还要熟悉常用方剂的用法用量以及适应症与禁忌症,确保在实践中能够准确运用。

四、常见药物的用法用量1. 中药用法用量中药使用的方法与剂数、用量等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

例如,煎煮法、冷煎法、炮制法等都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要求来灵活应用。

2. 中药方剂的用法中医内科治疗中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很多,对这些方剂的用法用量进行熟练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应在备考中多进行方剂的辨析,如药物组成、药性、适应症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在考试中能够熟练使用相应的方剂。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考点速记: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考点速记: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考点速记: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解剖特点:小儿食管呈漏斗状,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易发生溢奶,再加上幽门紧张度高,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也是婴幼儿时期呕吐的原因。

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对消化吸收有利,但肠系膜柔软而长,黏膜下组织松弛,固定性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

小儿腹泻病原菌产毒性大肠杆菌——最常见,不造成肠黏膜损伤。

轮状病毒——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

脱水轻度中度重度失水量50 ml/kg 50~100 ml/kg 100~120 ml/kg前囟凹陷稍凹明显凹陷深凹皮肤弹性尚可较差极差口腔黏膜稍干干燥苍白干燥发灰泪有泪少无泪尿量稍少明显少极少,无尿四肢温暖稍凉厥冷腹泻轻型和重型区别——重型有水、电解质紊乱。

重度腹泻的诊断依据——外周循环衰竭小儿腹泻轻度酸中毒时,早期诊断——血气分析(症状不明显)低血钾——腹胀,肠鸣音消失,四肢肌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1、第一天补液补液原则高渗性脱水——1/3张含钠液(1:2)等渗性脱水——1/2张含钠液(2:3:1)低渗性脱水——2/3张含钠液(4:3:2)不能测血钠时——1/2张含钠液重度脱水或中度脱水有明显循环衰竭——2:1等张含钠液0.9%氯化钠5%葡萄糖 1.4%碳酸氢钠或1.97%乳酸钠2 :3 : 1 (1/2张)含钠液补液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输液速度前8~12小时每小时8~10ml/kg脱水纠正后于12~16小时补完,每小时5ml/kg2、小儿腹泻补钾见尿后补钾,10%氯化钾,一般每日3~4mmol/kg,缺钾明显者4~6 mmol/kg,一般持续4~6天。

3、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湿疹除大便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发育4、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有黏液但无脓血——考虑病毒感染5、高渗性脱水——极度口渴低渗性脱水——轻度口渴。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试题及答案-消化系统疾病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试题及答案-消化系统疾病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试题及答案-消化系统疾病小儿鹅口疮口腔局部的临床特征是A.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B.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可有疱疹C.口腔创面有纤维素渗出物形成或灰白色假膜,易擦去D.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片状物,不易擦去E.口腔黏膜出现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小儿鹅口疮口腔局部的临床特征是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片状物,不易擦去。

小儿口腔舌面满布白屑,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吮乳啼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诊断为鹅口疮,其中医证型为A.心脾积热证B.虚火上炎证C.脾虚湿泛证D.心火炽盛证E.心脾湿热证『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小儿口腔舌面满布白屑,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吮乳啼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诊断为心脾积热证。

患儿,2岁。

患疱疹性口炎,舌上、舌边溃烂,色赤疼痛,烦躁多啼,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指纹紫。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凉膈散B.泻心导赤散C.清热泻脾散D.清胃散E.泻黄散『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疱疹性口炎,心火上炎证证候:舌尖、舌边溃烂,色赤疼痛,烦躁多啼,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指纹紫。

治法:清心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泻心导赤散加减。

患儿,男,l岁。

患婴幼儿腹泻2d.泻下急迫,大便呈稀水蛋花样,有黏液及辛臭味,伴阵发啼哭,发热,烦躁,口渴,困倦,小便短赤,肛门灼热、发红。

其证型是A.伤食B.风寒C.脾虚D.湿热E.脾肾阳虚『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湿热泻证候: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躁,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患儿,女,10岁。

因偶感风寒后出现腹泻症状,大便清稀,夹有泡沫,同时伴有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其方剂首选A.香连丸B.葛根黄芩黄连汤C.藿香正气散D.芍药汤E.白头翁汤『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风寒泻证候: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执业医儿科知识点总结

执业医儿科知识点总结

执业医儿科知识点总结一、儿科常见疾病1.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鼻炎、咽炎等。

2. 肺炎:肺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轻者可能表现为咳嗽、发热、胸闷等症状,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等。

3. 腹泻:常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臭味恶,便质水样,常伴有发热、腹痛、腹胀等。

4. 呼吸道异物:幼儿时期常常会因为误吸食物、小玩具等异物而导致窒息,医生需要及时处理。

5. 手足口病:多发于幼儿,主要表现为口腔、手部、足部出现水疱,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6. 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常见于儿童,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7. 儿童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都是儿科医生需要关注的重点。

8. 小儿癫痫病:儿科医生需要对癫痫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9. 儿童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儿童肿瘤需要及时就诊和治疗。

10. 其他疾病:包括儿童哮喘、贫血、糖尿病等都是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和诊治的疾病。

二、儿科治疗常用药物1. 抗生素:如头孢、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

2. 消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消炎药可用于治疗发热、疼痛等症状。

3. 抗过敏药:如扑尔敏、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4. 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可用于治疗小儿癫痫病。

5. 营养补充剂:如补铁剂、维生素等常用于治疗贫血、维生素缺乏等疾病。

6. 其他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抗肿瘤药等也是儿科医生需要掌握的常用药物。

三、儿科常用检查手段1. 血常规:检测儿童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2. 尿常规:检测儿童的尿液中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 血生化指标:检测儿童的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4. 血气分析: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专业文档)

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专业文档)

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专业文档)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年龄症状差异较大。

1、新生儿期:以突发性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为主要特征,常急性起病,以呕血,便血,腹胀及腹膜炎表现为主,易被误诊,此期多为急性应激性溃疡,死亡率较高,出生后24~48h发病最多。

2、婴幼儿期:此期患儿以急性起病多见,烦躁不安,食欲差,突然呕血,黑便,前期可能有食欲减退,反复呕吐和腹痛,生长发育迟缓等。

3、学龄前期:原发性溃疡逐渐增多,此期腹痛症状明显,多位于脐周,呈间歇性发作,与饮食关系不明确,恶心,呕吐,反酸,贫血与上消化道出血也较常见。

4、学龄期: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随着年龄递增,临床表现与成人接近,症状以上腹痛,脐周腹痛为主,有时有夜间痛,或泛酸,嗳气或慢性贫血,少数人表现无痛性黑便,昏厥,甚至休克。

继发性消化性溃疡继发性消化性溃疡多与应激因素或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关,小儿常见的应激因素有严重全身性感染,休克,败血症,手术,外伤等,严重烧伤引起的溃疡称curling 溃疡,颅脑外科引起的称cushing溃疡,应激因素引起溃疡的机制尚不明,推测可能与胃黏膜下小血管收缩造成表层黏膜缺血有关,部分是由于胃黏膜屏障破坏引起H 反渗,其次是胃酸分泌异常,也还可能与前列腺素有关,一般说来,继发性溃疡病情较重,有学者报道54例小儿继发性溃疡,其中伴有出血者占55.5%(30/54),穿孔者占14.8%(8/54),休克占11.1%(6/54),疼痛或呕吐占9%(5/54),属于临终前溃疡占62.9%(34/54),继发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是,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至出现出血,穿孔或休克时才被发现,所以死亡率高达10%~77%。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复习要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复习要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1.症状
(1)上腹痛:为本病主要症状。

典型的消化性溃疡腹痛特点如下。

1)慢性病程:上腹痛有长期反复发作特点,病程少则几年,多则十余年或更长。

2)周期性发作:本病发作期和缓解期相互交替,上腹痛在发作期可持续数天、数周或更长,维持数月乃至数年的缓解期。

发作的诱因有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气候变化、饮食失调、服用导致溃疡发作有关的药物等;发作常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

3)节律性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在两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后才缓解,呈“进食—缓解—疼痛”的节律。

疼痛也可在睡前或午夜出现,称夜间痛,定时发生夜间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又一特点。

胃溃疡疼痛常在餐后1h内发生,经1-2h后逐渐缓解,在下次餐前自行消失,下次进餐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呈“进食—疼痛—缓解”特点。

4)疼痛部位:范围局限如手掌大小,十二指肠的疼痛多位于上腹偏右或正中,胃溃疡多位于上腹正中或稍偏左。

5)疼痛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是轻或中度持续性疼痛,多不剧烈,可以忍受,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但也可以仅饥饿样不适感。

(2)其他症状:尚有上腹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

食欲多正常,胃溃疡患者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畏食,以至体重减轻。

2.体征
本病无特异体征,发作期上腹部可有固定而局限的压痛点,程度一般不重,缓解期无明显体征。

部分患者在背部7-12胸椎旁可有压痛点。

执业医师考点【儿科学】第十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doc

执业医师考点【儿科学】第十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doc

第十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 口腔粘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

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易发生溢奶。

胃呈水平状,再加上幽门紧张度高,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 也是婴幼儿吋期易呕吐的原因。

胃容量出生时30〜60ml,随年龄增大,1〜3月90〜150ml, 1岁时达250〜300ml.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对消化吸收有利,但肠系膜柔软血长,粘膜下组织松弛,尤其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辟•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徐。

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

婴儿肝脏结缔纽•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变,但易受齐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屮毒等均可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二、生理特点新生儿唾液分泌少,随发育而增加n但小婴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故3个月以下小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婴儿胃排空时随食物种类而异,一般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3〜4小时n婴儿肠粘膜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低于成人,但因奶中乳糖食量低,仍可止帘分解、吸收。

幼婴尤其是未成熟儿肠壁薄、粘膜血管丰富,肠粘膜屏障作用较差,肠腔内微生物、过敏原及不完全分解产物可经肠粘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性感染或变态反应病。

幼婴因胰腺酶活性低、胆汁分泌少,对脂肪及蛋白质消化、吸收都不完善。

新生儿出生后几小时,肠道开始出现细菌。

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为主;人喂养则以大肠杆菌为主。

肠道细菌对体内合成维生素和其他B 族维生素起重要作用.消化功能紊乱时,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而致病。

第二节小儿腹泻病泄义:小儿腹泻病或称腹泻病,是如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Z—。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试重点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试重点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试重点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试重点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胃、肠与肝、胆胰等器官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今天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试重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病腹泻病是儿科常见多发病,由不同病因引起。

发病率高,尤其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

重者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

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包括霍乱、痢疾和其它感染)和非感染性(包括食饵性、症状性、过敏性和其他原因)腹泻。

诊断要点一、病史(一)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二)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三)重者可有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

(四)严重者可伴中毒症状,如高热、频繁呕吐、面色灰白、神态改变和惊厥等。

(五)注意病因与诱发因素,如喂养不当、气候突然变化、体质因素和肠道内外感染等。

二、临床分类及分型(一)临床分类1、感染性腹泻:包括霍乱、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泻,当病因明确时称某某肠炎,如轮状病毒性肠性,致病性大肠杆菌炎等。

2、非感染性腹泻,一般不住院治疗,如食饵性腹泻、牛奶蛋白质过敏腹泻,乳糖不耐受腹泻,症状性腹泻,腹部受凉、肠蠕动增加所致腹泻等。

(二)病情分型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度、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症: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危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等)。

(三)脱水分轻、中、重三度(表1),按失水、失纳的比例分等渗、高热或低渗性脱水(表2)(四)酸中毒表现精神萎靡,唇周灰喑,唇樱桃红色,呼吸增快或深长。

(五)低血钾表现肌张力减低,心音低钝肠鸣音减少或消失。

腹饱胀,膝反射迟钝或消失,心电图见U波。

(六)病程分类病程在2周以内为急性,病程在2周至2月为迁延性,病程在2月以上为慢性。

表1 脱水的临床分度三、检查(一)体征1、脱水征,轻型无脱水征,中型、重型脱水征有皮肤干燥、弹性差,前囟及眼眶凹陷,粘膜干燥,哭泪少或明显减少甚至无尿。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doc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doc

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鹅口疮一、鹅口疮的病因及临床表现1.病因;为白色念珠球菌感染所致。

多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的患儿。

新生儿可因奶头、乳具污染而传播,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

中医认为本病系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致心脾积热,邪热上乘于口舌;也有因先天禀赋不足,气阴两虚,或后天乳食调护失宜、久病久泻之后,阴液耗伤,虚火上炎于口舌而发。

2.临床表现: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白膜。

初起时,呈点状和小片状,微凸起,可逐渐融合成大片,白膜界限清楚, 不易拭去。

如强行剥落后,可见充血、糜烂创面,局部黏膜潮红粗糙, 可有溢血,但不久又为新生白膜覆盖。

偶可波及喉部、气管、肺及食管、肠管,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

二、心脾积热、虚火上炎证的证候、治法、主方1 .心脾积热证候口腔舌而满布白屑,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吮乳啼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

舌红,苔薄白,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治法清心泻脾,解毒泻火。

方药清热泻脾散加减。

2 .虚火上炎证候口舌白屑稀散,周围红晕不显著,或口舌糜烂,口干不渴, 额红,手足心热,虚烦不寐,大便干结。

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指纹色紫。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第二节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口炎的中西医病因1 .中医病因:本病中医归属在门疮范畴。

中医认为多由风热乘脾, 心脾积热,或虚火上炎所致。

外感风热之邪、内应于脾,风热夹毒上乘于口而发为口疮。

或素体虚弱、或久病久泻,气阴两虚,虚火上炎, 熏灼门舌而生疮。

2.西医病因:西医认为本病主要为感染单纯性疱疹病毒所致。

二、疱疹性口炎的辨证论治1 .风热乘脾证候以口颊、上腭、齿龈、口角糜烂为主,甚则满口糜烂,周围黏膜色红,疼痛明显,拒食,烦躁不安,口臭,涎多,或伴发热, 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凉膈散加减。

2.心火上炎证候舌上、舌边溃烂,色赤疼痛,烦躁多啼,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症状

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症状

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文章目录*一、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症状*二、小儿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三、小儿消化性溃疡的饮食注意事项1. 小儿消化性溃疡吃什么好2. 小儿消化性溃疡不能吃什么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小儿消化道溃疡病发作具有季节性,多数会在秋末和春夏之交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不同年龄的孩子患病在临床表现上不一,症状往往不典型。

3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突然呕血、黑便、穿孔性腹膜炎,以急性应激性溃疡多见,亦有表现为慢性溃疡症状,如厌食、反复呕吐、脐周不规则腹痛、生长发育停滞等。

3—6岁的儿童原发性溃疡增多,急性溃疡减少,主要有脐周不规则腹痛、进食后加重、反复呕吐、出血等。

由于小儿消化道溃疡病的临床症状各种各样,不同年龄症状差异较大,因此孩子如有以下表现,家长就应提高警惕,打醒十二分精神了:1、无规律反复发作性腹痛,驱虫后仍然痛,部位以脐周和心窝部多见,并经常有嗳气、反酸水。

2、反复出现进食后呕吐。

呕吐是儿童期溃疡病的常见症状,年龄较大儿童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时也呕吐,有的呈间歇性呕吐。

3、不明原因的长期食欲不振,与进食有关的腹部“难受”。

4、不明原因的贫血,大便隐血阳性。

5、不明原因的呕血、便血。

6、突然出现头晕、便血、黑便甚至休克,或表现为急腹症者。

小儿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

其常见并发症有:1、出血发生率为10%~15%,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较为多见。

出血是由于溃疡侵蚀周围血管所致。

出血临床表现视出血的部位、速度和出血量决定,一般可表现为呕血或(和)黑便。

2、穿孔溃疡病灶向深部发展穿透浆膜层引起穿孔,发生率为2%~7%,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如刀割样,可迅速遍及全腹,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服用抑酸剂不能缓解。

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腹部检查可见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部分病人出现休克。

小儿消化性溃疡

小儿消化性溃疡

小儿消化性溃疡【概述】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在幼儿时期不常见,青年期发病者较多,近年来由于内窥镜在临床广泛应用,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小儿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新生儿和年长儿多见。

胃溃疡常发生于小婴儿,多为应激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年长儿。

小儿时期平均发病率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约多3~5倍。

男孩较女孩为多,据一般统计约为2:1。

据报道成人病例的21%~50%开始于儿童期。

1.6%开始于4岁以前。

【诊断】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诊断,较成人困难得多,主要因症状不典型。

如空腹时反复发生上腹部疼痛及压痛伴呕吐者可拟诊为溃疡病。

胃液分析对儿童意义不大,因胃酸无明显改变,只少数病例增加。

X线检查有时可帮助诊断。

儿童时期发现典型的溃疡龛影者为数不多,因十二指肠球部位置深而固定,溃疡多在球后壁,正侧位较难看到。

此外与溃疡浅而小,易愈合也有关。

大多数表现为胃滞留增多,胃蠕动增强,幽门痉挛梗阻,十二指肠球部充盈欠佳,粘膜粗糙紊乱,局部压痛等间接征象。

小婴儿直立位腹部平片显示腹腔内出现游离气体,提示胃或十二指肠有穿孔。

国内外对小儿已广泛应用胃、十二指肠纤维内窥镜(fiberoptic endoscope)检查,直接发现溃疡,比X线钡餐检查的诊断率高且可靠,尤其是对胃溃疡,内窥镜检出率为975,X线只有50%,但对疑有穿孔者应禁忌。

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应尽可能在24~48小时内行紧急内窥镜检查,凡在一周内检查者大多可见出备灶,绝大多数由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致。

【治疗措施】小婴儿急性溃疡合并出血者可输血密切观察,合并穿孔者需立即外科手术缝合。

年长儿适于内科保守治疗。

轻者采用膳食方法,以软食或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量多餐,忌酸性刺激性食物。

两餐间给予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每次0.5~1.0g)或麦滋林(每次0.3g)等,疼痛较重者食前及夜间服抗胆碱药物,如颠茄、普鲁本辛、阿托品等。

重症可加用H2受体阻断剂,抗酸作用强而副作用少,如甲氢米胍(每次6mg/kg,每日2次,夜间服加倍量1次)或雷电尼替丁、洛塞克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内科学冲刺要点:消化性溃疡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内科学冲刺要点:消化性溃疡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内科学冲刺要点: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溃疡特点、并发症、治疗措施【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

10%的人曾患过此病。

男多于女,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前者发病比后者早10年左右。

【病理】胃(GU)多发生于胃小弯、十二指肠溃疡(DU)多发生于球部,也可以多发,胃或十二指肠发生两处或两处以上的溃疡称为多发性溃疡。

胃和十二指肠均发生溃疡称为复合性溃疡。

【症状】(一)上腹部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当、服用药物、气候变化等诱发或加重。

1.疼痛特点:①慢性:消化性溃疡多反复发作,呈慢性过程,病和很长。

②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尤以十二指肠溃疡(DU)更为明显。

发作期和缓解期相交替。

一般要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

③节律性:疼痛呈节律性与进食明显相关,DU饥饿时疼痛,多在餐后3小时左右出现,一部分DU患者有午夜痛,常被痛醒。

GU疼痛不甚规则,常在餐后1小内发生,至下次餐前自行消失。

【疼痛性质及部位】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饥痛。

GU疼痛部分位见于中上腹部或偏左,DU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偏右侧。

突然发生的疼痛或者疼痛突然加重。

疼痛较重,向背部放射,以抗酸治疗不能缓解,应考虑后壁慢性穿透性溃疡。

(二)其他症状:发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可有失眠、多汗等全身症状。

【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无症状型溃疡:约15-2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

见于任何年龄,老年人多见。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复合性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并发症】:1、出血: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本病出血的发生率在25%-25%,有10%-25%的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要2、穿孔:最常见穿透的器官为胰腺。

穿孔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上腹部疼痛,疼痛剧烈,持续加剧,并迅速向全腹弥漫。

常伴恶心呕吐,可有发热,患者多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细速。

小儿消化性溃疡有哪些症状?

小儿消化性溃疡有哪些症状?

小儿消化性溃疡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消化性溃疡症状,尤其是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早期症状,小儿消化性溃疡有什么表现?得了小儿消化性溃疡会怎样?以及小儿消化性溃疡有哪些并发病症,小儿消化性溃疡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消化性溃疡常见症状:胃肠道症状、腹痛、腹胀、恶心、便血、食欲减退、黑便、嗳气、烦躁不安*一、症状:小儿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因此对有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性腹痛,长期呕吐、黑便、呕血、慢性贫血或在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基础上出现胃肠道症状时,应考虑有消化性溃疡可能。

小儿消化性溃疡主要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溃疡两大类。

1.原发性消化性溃疡1)新生儿期:多在出生后24~48h发病,易误诊,死亡率较高多为急性应激性溃疡,以突发性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为主要特征。

症状: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腹胀及腹膜炎。

2)婴幼儿期:以急性起病多见。

症状:前期可能有食欲减退、反复呕吐和腹痛,生长发育迟缓等之后出现烦躁不安,食欲差,突然呕血、黑便。

3)学龄前期:特点:腹痛明显,间歇性发作,多位于脐周。

且与饮食关系不明确。

症状:常见反酸、恶心、呕吐、贫血与上消化道出血。

4)学龄期:多见十二指肠溃疡,且随着年龄递增,临床表现与成人接近。

症状:主要出现上腹痛、脐周腹痛。

可出现夜间腹痛,或泛酸、嗳气或慢性贫血。

偶会出现无痛性黑便、昏厥,甚至休克。

2.继发性消化性溃疡1)临床特点:病情较重,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至出现出血、穿孔或休克时才被发现,所以死亡率高达10%~77%。

2)影响因素:与应激因素或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关。

常见应激因素:严重全身性感染、休克、败血症、手术,外伤等。

应激因素引起溃疡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推测与胃黏膜下小血管收缩造成表层黏膜缺血、胃酸分泌异常或前列腺素等有关。

*二、诊断:因小儿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所以,对临床凡有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性腹痛,长期呕吐、黑便、呕血、慢性贫血或在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基础上出现胃肠道症状时,都应考虑有消化性溃疡可能,需作进一步检查。

中西执业医师儿科学章节复习:消化系统疾病

中西执业医师儿科学章节复习:消化系统疾病

中西执业医师儿科学章节复习:消化系统疾病导语: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

我们一起来看看消化系统疾病的内容吧。

细目一:小儿腹泻细菌感染为大肠杆菌.病毒感染则以人类轮状病毒【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

一般仅有腹泻症状,一日数次或十余次。

2.中等型腹泻胃肠道症状较重,常伴轻至中度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3.重型腹泻腹泻频繁,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量多,常有呕吐,一日数次至数十次。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水、电解质紊乱症状。

4.几种不同类型肠炎的特点(1)大肠杆菌肠炎:多发于夏秋季(5~8月)。

可有发热,常先腹泻后出现呕吐。

大便有黏液,腥臭,镜检有白细胞。

(2)病毒性肠炎:多发生在9~11月。

发病急,多有发热和上感症状,常先呕吐后腹泻。

(3)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常继发于肠道菌群失调之后。

腹泻较频繁,中毒症状重。

(4)霉菌性肠炎:多发生在菌群失调之后,常伴有鹅口疮。

急性坏死性肠炎:腹痛、腹胀,频繁呕吐,可见暗红色血水便,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且中毒症状严重,常出现休克。

1.电解质平衡紊乱(1)代谢性酸中毒:主要原因为吐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进食量少,热卡不足,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口唇樱红,呼吸深大等症状。

(2)低钾血症:主要原因为吐泻导致大量钾盐丢失;进食少,摄入钾不足等均可致体内缺钾。

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无力、腹胀、心律不齐等。

(3)低钙和低镁血症:主要原因为进食少,吸收不良,从大便丢失钙、镁,可使体内钙镁减少、脱水、酸中毒纠正后易出现低钙症状(手足搐搦和惊厥);极少数久泻和营养不良患儿输液后出现震颤、抽搐,用钙治疗无效时应考虑低镁血症的可能。

【小儿腹泻的中医分型证治】(一)常证1.湿热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儿童期消化性溃疡诊断详述

儿童期消化性溃疡诊断详述

儿童期消化性溃疡诊断详述*导读:儿童期消化性溃疡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

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乃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

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

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

在一天中,装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

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

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4.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

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

因为空腔内脏的疼痛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准确反映溃疡所在解剖位置。

5.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6.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二)消化性溃疡其他症状与体征1.其他症状本病除中上腹疼痛外,尚可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

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惧食,以致体重减轻。

全身症状可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或有缓脉、多汗等植物神经系统不平衡的症状。

2.体征溃疡发作期,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程度不重,其压痛部位多与溃疡的位置基本相符。

6儿童消化性溃疡

6儿童消化性溃疡
2. 复发病例、症状严重者、有并发症或高危因素、HP持续感染 质子泵抑制剂+粘膜保护剂 疗程4-8周 之后采用雷尼替丁或奥美拉唑维持治疗1-2年
三、手术治疗
指针:1、溃疡伴穿孔
2、溃疡伴大出血、内科治疗无效
3、溃疡伴幽门机械性梗阻
4、慢性难治性溃疡
总结 Summary
• 概述(了解) • 病因及发病机理(了解) • 病理改变(了解) • 临床表现(掌握) • 并发症(了解) • 诊断(掌握) • 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掌握)
年龄不同、溃疡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1.新生儿期
多为急性溃疡、继发性溃疡,原发性溃疡少见。 以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为首发症状。 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表现。
2.婴幼儿期(1个月~3岁) 仍以急性溃疡、继发性溃疡为多。 继发性溃疡:以上消化道出血、穿孔为首发,有基础疾病 的表现或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 。 原发性溃疡:食欲差、呕吐、进食后哭闹腹胀、生长发育迟缓,也可 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穿孔。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侵袭因子
防御因子
胃酸
粘液-碳酸盐屏障
胃蛋白酶 HP、药物、应激等
粘膜屏障(完整性、粘膜血供、
细胞更新)
前列腺素等
侵袭因子
1、胃酸 2、胃蛋白酶 3、HP感染 4、非甾体类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胃粘 膜的防御能力,可引起溃疡。 5、其他:遗传因素、应激
2、铋剂:次枸橼酸铋(CBS);
3、制酸剂:质子泵抑制剂(PPI)、H2RI
根除HP方案:
1.以PPI为中心的方案
PPI + 两种抗生素 1w or 2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消化性溃疡指胃与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上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并有节律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常兼有暧气泛酸、恶心呕吐、上腹闷胀、腹泻或便秘等症。

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生,但以婴儿及年长儿较多见,婴儿以急性胃溃疡为多,年长儿以慢性十二指肠溃疡较多。

男孩多于女孩。

本病属中医“胃痛”、“胃脘痛”范畴。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失调,情志因素及素体脾胃虚亏有关。

饥饱不常,暴饮暴食,或偏食甘肥,致湿热积滞,消化失常,损伤脾胃,脾失运化之职,胃气不能和降,气机阻滞而胃院作痛。

或因脾胃素虚,中阳不振,寒气内生,致胃气不和,气机不畅而发为虚寒胃痛。

年长儿亦可因肝气不舒,横逆犯胃及肝火犯胃,胃热炽盛而发病。

本病病位在胃肠,但与肝、脾两脏在发病上有密切关系。

脾胃素虚常是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

【诊断要点】
1.上腹部和脐周慢性疼痛,饭前及夜间较明显,进食后好转。

部分患儿常有呕吐、腹胀、暖气、便秘等。

2.婴幼儿急性发病,表现为呕吐、黑便和呕血。

少数患儿以急性消化道出血、胃穿孔就诊。

3.胃液酸度往往不高,大便隐血可呈阳性。

X线钡餐检查,常见十二指肠球部畸形或幽门梗阻,儿童期不易发现典型壁龛。

纤维内窥镜可以查出X线钡餐不能显示的浅小溃疡。

【辩证分型】
1.肝胃郁热症状:胃脘灼热,痛势较剧,烦躁易怒,嘈杂吞酸,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肝气不舒,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犯胃,故胃脘灼热疼痛。

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则胆火上乘,故口干口苦。

肝木犯胃,则嘈杂吞酸。

肝郁气滞,则烦躁易怒。

肝胃热盛,津伤则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胃郁热之象。

2.脾胃虚寒症状:上腹部隐痛,痛时喜按,得热痛减,形寒肢冷,渴喜饮热,呕吐清涎,或大便稀溏,舌质淡,舌苦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脾胃阳虚,胃失温煦,中寒内生,故胃部隐痛,痛则喜按,得热痛减,渴喜饮热等。

脾主四末,脾阳虚,可致形寒肢冷。

脾虚运化失司,则大便稀溏。

舌淡苔白,脉沉细,均为脾胃虚寒之象。

3.肝郁气滞症状:胃脘胀痛,两胁胀问,胸闷暧气,心情不悦,胃痛加重,时有吞酸,烦躁易怒,舌苔薄白,脉细弦。

证候分析: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故胃院胀痛连及两胁,且心情不悦可以加重。

肝胃不和,则暧气吞酸。

肝气郁结,则烦躁易怒。

舌白,脉细弦均为肝郁气滞之象。

【分型治疗】
1.肝胃郁热治则:泻肝和胃,清热散郁。

主方:左金丸合金铃子散加减。

加减:呕吐甚者,加姜竹茹6克、生姜2片;呕血者,加白及粉3克(吞)、仙鹤草10克;便秘者,加生大黄10克(后下)、枳实6克;黑粪者,加地榆10克、槐花10克。

主方分析:左金丸为清泄肝火,降逆止呕方,方中黄连清泄肝火为主药,辅以吴茱萸疏肝解郁,降逆止呕。

金铃子散为疏肝泄热,行气止痛之方,方中金铃子清热行气,泄热止痛为主药,辅以延胡索行气止痛。

两方合用则可清泄肝胃郁热,理气止痛。

处方举例:黄连3克吴茱萸6克延胡索10克川子10克郁金10克栀子10克姜竹茹6克丹皮6克赤芍10克甘草6克。

2.脾胃虚寒治则:健脾和胃,温中散寒。

主方:理中丸、小建中汤加减。

加减:脘腹胀满,加枳壳6克、砂仁3克(后下);呕吐清涎,加吴茱萸6克、姜半夏10克;神疲自汗,加黄芪10克、牡蛎30克(先煎)。

主方分析:理中尤为温中祛寒、补脾益胃之方,方中人参甘温益气,白术健脾燥湿,于姜温中祛寒,甘草调和诸药。

小建中杨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方,方中桂枝、白芍温中缓急,生姜、大枣温脾和中,甘草缓急与调和诸药,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处方举例:党参10克启术10克炮姜6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红枣5枚木香6克陈皮6克甘草6克饴糖1匙(冲)。

3.肝郁气滞治则: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加减:胃部发冷,加吴茱萸6克、干姜6克;吞酸暧气,加左金丸6克(包煎);呕吐,加姜半夏10克、陈皮6克;舌腻胃胀,加神曲10克、鸡内金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疏肝解郁,理脾透热之方。

方中柴胡疏肝透热;白芍养肝敛阴,和营止痛;积壳、香附、陈皮疏肝理气,燥湿和中,川芎活血行气。

处方举例:柴胡6克香附10克白芍10克枳壳6克青皮6克川子10克木香6克延胡索10克香橡皮10克甘草6克。

相关推荐>> 2012年医师综合笔试考试时间9月8日、9日
201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冲刺试题汇总
2012年中西医医师考试最新模拟试题汇总
201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汇总
2012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宝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