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及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及对策【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在当下社会愈发凸显。
人文精神是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丰富人生阅历的重要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具备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为此,应注重文本阅读与人文思考,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人文智慧,提升综合素养。
倡导学生情感体验与价值感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通过高中语文教学,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人文精神、重要性、意义、阅读、思考、情感体验、价值感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1. 引言1.1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及对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人文精神是指尊重人的尊严、关心人的感受、重视人格的完善和提升,是人类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下社会,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尊重人的个性是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而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更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高中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尊重历史、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观念。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具备竞争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文本阅读与人文思考,倡导学生情感体验与价值感悟。
只有通过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2. 正文2.1 人文精神在当下社会的重要性在当下社会,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民族心理人文精神
•„...谈谈作者的见解(一般出现于文化散文中)
•作者说„,你怎样看待„„的人生态度?
•结合文中„„.,谈谈你怎样理解(关键词)?
如何回答这类问题
•对文本的解读要透彻
•对民族心理,人文精神要求有基本认知
•有发散思维,将二者相联系
特别是谈到二元关系时,或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时 需要将二者关系,历史与现实意义相勾连。
文章极力描绘农村当时的富庶、人们的长寿、富足和心态的平 和,以支持封建社会和自己的渴望。
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反思,体现了一类人的社会、政治思潮
(三)牲畜林
多次使用“延迟 ”,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 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
文章通过朱阿这一近乎小丑的形象串联起文章生动的情节,以 形象化手法暗示了邪恶与邪恶终会同归于尽,展现了人们战胜 法西斯的乐观精神。以诙谐的语言体现了当时时代的精神风貌 和社会氛围。
(二)《边城》中的“爷爷”与《桥边的老人》中“老人”的形象
爷爷 忠于值守 古道热肠 重义轻利 善良朴实 深爱至亲
通过两个人物体现的精神上:
桥边的老人 朴实憨厚善良 不关心 政治战争 充满爱心 闪 耀普通的人性的光辉
相同点:1.都是社会中的平凡人物在特定紧张环境下的人性美的载体, 反映出了人性光辉 2. 都体现了对于真善美,理想社会/人格的追求。 不同点(民族差异,人文精神的表现形式):
阅读实例
《负重的河流》(2013四川卷)
18.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结合文章,就河流与文 化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思考。(6分) 答案结构 1.启示 2.结合文本分析 3.联系当今社会,阐发思考,不要求举例说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清明不仅是节日》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温习(小说阅读探讨)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4.探讨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用意(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所谓“探讨”就是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能力。
随着新课标“三个维度”理念的进一步推行,开放题成为高考中极为重要的考点。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其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大类:1.对人物形象的个性评价;2.情节结构是不是合理;3.对主题的多样化探讨。
解答探讨题也必然要从文本起身,不可抛开文本随意发挥。
个性化解读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仍然强调以文本为基础,结合创作背景和创作用意,对某些问题做个性化解读。
探讨题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点,考查率达100%。
其考查形式一般为简答题。
探究题的命题形式多样,很难有一成不变的解题套路,因此试题难度较大。
做小说探讨题的注意事项1.明确任务。
即审明探讨任务,把握探讨的指向。
探讨题题干表述有区别,注意审清题干。
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讨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2.明确观点。
即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讨意味。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按照题目要求,能够提出有探讨意味的观点。
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3.明确结构。
即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做合理分析,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
4.明确文本意识。
即切近文本,尊重文本。
强调个性阅读,并非是能够离开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观点。
而应该是紧扣文本,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做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样是个性阅读。
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离开文本,观点来自文本,论据一样不能离开文本。
小说常见主题或小说意蕴探讨类的思考对象“不同角度”:作者、读者、文本中人物;社会、政治、教育。
高三语文难点15正确分析文学类文本中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含解析415
难点 15 正确分析文学类文本中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 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 现。
常见的“民族心理”有:1.富有凝聚力;2.富有同化力;3.爱好自然,追求光明;4.主静,爱好和 平;5.中庸,稳重;6.具有一统性;7.知足。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 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
“人文精神”主要包 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 虑。
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 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探究文学作品中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可以从“一积累,两善于”入手。
“一积累”指积累有关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相关内容。
“两善于”指:1.善于选择审视角度。
从社会的角度、政治的角度、教育的角度、个体人格成长与形 成的角度来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根据文本内容多方位联系,选择与文本关联较紧密的方面,作为考察的 视点。
可以假设自己具有多重身份,然后分别以不同的身份对文本进行审视,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从不同 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发掘的目的。
2.善于进行层面切割。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获得个性化的理解; 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分析文本的历史意义;联系社会现实,分析其现实意义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父亲的鞋子李汉荣父亲从山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
“没 野来,纯真质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让孙女 朴,却给我们儿吃些,好长身体。
”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
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3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考点解析】文学经典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民族精神的体现,甚至通向全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
文学形象具有包孕性,这就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读者视角在历史、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转换,往往可以发现新意蕴。
此考点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F【方法导引】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重亲情、族情、乡情,爱好和平,知足常乐等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民族心理。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2012高考北京卷】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l 6-1 9题。
心灵的篝火张海迪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就不存在了,人们很容易就能登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的山顶上已有了我们的研究站点,如同在南极建立的长城站,珠峰上的站点最好也叫长城站。
不过我也在想,假如8848米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世界上还有什么高峰要攀登呢?只要地壳不变动,8848米将是有限的数字和高度,而人类的探索精神是无限的。
人类总是想越超极限,却又被无数障碍阻挠,劈开了层峦叠嶂,人也就跨越了千山万水。
打算写这部书时,我总感到有种无形的束缚,它始终不让我的想象展开翅膀到无边无际的天地里翱翔,可我说不清那紧紧束缚自己的是什么。
高考专题复习:赏析或探究文本丰富意蕴——文章深探寻,主旨意蕴深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
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关联教材] 借鉴《荷塘月色》中题目表达效果的分析思路。
[解析] 作答第一问,应该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如第①段中的“我的文学梦,最 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第⑤段中的“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第⑥段 中的“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据此可以获得答案信息“水缸 使作者的文学梦萌芽”“水缸是作者童年精神世界的寄托”。又如第⑧段中的“我童 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从一只水缸……可以看见奇迹的光 芒”,据此可以获得答案信息“水缸是作者的创作源泉”等。
作答第二问,思考这个标题的表达效果,一般要从对读者阅读产生的影响、文章 的主旨等方面思考,“水缸里的文学”,这种奇妙的表达,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的 阅读兴趣;富有想象力的标题,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
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关联教材] 借鉴《荷塘月色》中题目表达效果的分析思路。
【明辨题型】
题干问法
样式呈现
题型特点
常规问
⑥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 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 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
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 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 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真题印证】 2.(2021·北京卷)阅读《心灵的呼吸》(P133),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考语文复习探讨文学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高考语文复习探讨文学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一、大地山河茅盾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像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
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
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总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没有到过西北——或者就是豫北陕南罢,——如果只看地图,大概总以为那些在普通地图上有名有目的河流,至少比江南“水乡”那些不见于普通地图上的“港”呀,“江”呀,要大得多罢?至少总以为这些河终年汤汤,可以行舟的罢?有一个朋友曾到开封,那时正值冬季,他站在堤上,却还不知道他脚下所站的,就是有名的黄河堤岸;他向下视,只见有几股细水,在淤黄泥沙中流着,他还问“黄河在哪里?”却不知这几股细水,就是黄河!原来黄河在水浅季节,就是几股细水!大凡在地图上有名有目的西北的河,到了冬季水浅,就是和江南的沟渠一样的东西,摆几块石头在浅处,是可以徒涉的。
乌鲁木齐河,那也是鼎鼎大名的;然而当我看见马车涉河而过的时候,我惊诧于这就是乌鲁木齐河!学生们卷起裤管,就徒涉了延水的事,如果不是亲见,也觉得可惊,因为延水在地图上也是有名有目的呀!但是当夏季涨水的当儿,这些河却也实在威风。
延水一次上流涨水,把“女大”①用以系住浮桥的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了十多丈远。
光是从天空飞过,你不能具体地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
光是从地上走过,你了解得也许具体些,然而还不够“概括”(恕我借用这两个字)。
你从客机的高度仪的指针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千多公尺以上了,然而你从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廛,历历在目,多清楚!那时你会恍然于下边是高原了。
但你还得在地上走过,然后你这认识才能够补足。
你会不相信你不是在平地上。
可不是一望平畴,麦浪起伏?可是你再极目远望,那边天际一道连山,不也是和你脚下的平地并列的么?有时你还觉得它比你脚下的低呢!要是凑巧,你的车子到了这么一个“土腰”,下面是万丈断崖,而这万丈断崖也还是中间阶段而已,那时你大概才切实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为高原了罢?这也不是凭空可以想像的。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一是团结统一的传统,二是独立自主的传统,三是爱好和平的传统,四是自强不息的传统。
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概括。
有人借助传统的词语,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八个字。
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有人另作概括,指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是: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提倡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中华民族心理: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生活习俗、道德观念、生产行为、交往行为以及艺术、体育活动等。
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
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富于凝聚力、富于同化力、爱好自然,追求光明;主静,爱好和平;中庸、稳重;一统性、知足、爱国主义、忧患意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4)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
人文精神与民族精神
二、人文精神是社会进步的内在推动力 明的主要内容, 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
在和平建设时期, 民族精神更多的表 经济发展背后是雄厚的文化积淀和发展,
现为一个区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民 如果说一个地区的发展, 经济是金字塔, 那
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 么人文精神就是宽大厚实的塔基。我们今
技发展非但不能为人类造福, 甚至会危害
2003年春天, 非典病魔袭来, 面对这场 人类, 背离科学家研究的初衷。对一个地区
灾难, 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 从城市到农 人文精神的定位应该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
村 , 从 沿 海 到 内 地 , 从 医 护 、科 研 人 员 到 各 神、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有机统一。科学和
哲学·人文
□石 光 冯志林
人
人文精神 与 民族精神
文
精
神
与
民
族
[ 内容摘要] 民族精神是民族意识的精华, 也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而人文精
精
神
神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本文分析了民族精神与人文精神对社
会发展的作用, 以及提升人文精神, 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
[ 关 键 词] 人文精神; 民族精神; 社会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领导核心其重要使命就是不断发掘整理倡导和传播优秀的民族精神身先士卒地实践民族精神从自身的作风中体现民族的优秀品质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带动整个民族精神境界的提升和精神面貌的更新
22 社会科学论坛 2 0 0 7·5( 下)
胡锦涛指出:“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 神追求。城市发展呼唤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
发掘作品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发掘作品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教学园地05-27 1110:发掘作品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解题指导【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考点的考纲要求。
2.掌握“发掘作品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方法。
【知识链接】1.考试说明》展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考点解读此考点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F“发掘”,必须从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出发,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
这点考试说明作了明确的要求,换言之,支撑你观点的依据必须源自作品。
“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就是要求我们采取不同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察,可以从、读者、文章中人物的角度,可以从社会、政治、教育的角度,等等;“不同的层面发掘”,就是要求我们对文本能够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
“丰富意蕴”,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
从主体方面来说,作品中的意蕴,是其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重亲情、族情、乡情,爱好和平,知足常乐等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民族心理。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8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探究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课件
⑥等我们走下山来,渡过江去,重新踏上长街,已是傍晚时分
了。街上的摊贩早已散去,只剩下一位老年农妇还坐在路边的石级 上在等顾客,她身边放着一只编织精巧的半旧竹篮,手里拿着一杆 小秤。走近去时,我惊喜地发现篮里满盛着一颗颗晶莹如珍珠的樱 桃。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樱桃了,这种果子在城市的水果店里是 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 它的踪迹。它似乎只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春归去”引来了 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容易把人抛” 的论据提出来的。
飞。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天使们有翅膀,会飞,我们初来时也有 翅膀,会飞。我们最初来就是飞了来的,有的做完了事还是飞了去 ,他们是可羡慕的。但大多数人是忘了飞的,有的翅膀上掉了毛不 长再也飞不起来,有的翅膀叫胶水给胶住了再也拉不开,有的羽毛 叫人给修短了象鸽子似的只会在地上跳,有的拿背上一对翅膀上当 铺去典钱使过了期再也赎不回……真的,我们一过了做孩子的日子 就掉了飞的本领。但没了翅膀或是翅膀坏了不能用是一件可怕的事 。因为你再也飞不回去,你蹲在地上呆望着飞不上去的天,看旁人 有福气的一程一程的在青云里逍遥,那多可怜。而且翅膀又不比是 你脚上的鞋,穿烂了可以再问妈要一双去,翅膀可不成,折了一根 毛就是一根,没法给补的。还有,单顾着你翅膀也还不定规到时候 能飞,你这身子要是不谨慎养太肥了,翅膀力量小再也拖不起,也 是一样难不是?一对小翅膀驮不起一个胖肚子,那情形多可笑!到 时候你听人家高声的招呼说,朋友,回去罢,趁这天还有紫色的光 ,你听他们的翅膀在半空中沙沙的摇响,朵朵的卷云跳过来拥着他 们的肩背,望着最光明的来处翩翩的,冉冉的,轻烟似的化出了你 的视域,象云雀似的只留下一泻光明的骤雨——那你,独自在泥涂 里淹着,够多难受,够多懊恼,够多寒伧!
高中政治人文精神
高中政治人文精神高中政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使他们在政治学习中不仅仅关注制度和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对人类社会和人文价值的思考和理解。
以下是关于高中政治人文精神的一些重要内容:首先,人权意识是高中政治课程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学生将学习人权的概念和价值,了解人权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他们将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关注人权的保护和促进,以及反思人权侵犯的问题。
其次,高中政治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学生将学习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
他们将被鼓励参与社会和国家事务,关注公共利益,并积极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
民主精神也是高中政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将学习民主的原理和价值观,了解民主制度对于社会稳定和公正的重要性。
他们将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理解和包容不同的声音,以及通过合法渠道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
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法治观念也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将学习法治的概念和原则,了解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公正的维护作用。
他们将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并关注法律的公正实施和改革。
另外,高中政治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多样性意识。
学生将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冲突,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性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他们将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贡献,并在文化交流中解决冲突和建立共同价值观。
最后,高中政治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学生将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理解历史对于塑造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影响。
通过学习历史,他们将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发展对历史的敬畏和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总的来说,高中政治课程的人文精神培养旨在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这些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对他们的社会参与和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学习人权意识,学生将意识到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他们会更加关注和关心那些受到人权侵犯的人群,积极倡导和捍卫人权。
高中生要自觉培养人文精神
高中生要自觉培养人文精神高中是每个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培养人文精神作为高中生发展全面素养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层面的追求,而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因此,高中生要自觉培养人文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价值,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人文精神是高中生发展综合素质的核心。
人文精神强调人的自我完善、追求个性的发展与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等方面,而这些正是高中生亟需发展和培养的能力。
在学习上,培养人文精神可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知识,提高思辨能力和创造力,增强综合素质;在与人相处方面,人文精神可以帮助高中生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提高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因此,高中生要自觉培养人文精神,才能全面发展,迎接未来的挑战。
其次,人文精神是高中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方面。
高中生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培养人文精神对于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十分关键。
人文精神强调个体的自我发展和与他人的和谐相处,这对高中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培养人文精神使得高中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人文精神可以使高中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追求理想,塑造出坚强而有品质的人格。
再者,人文精神是高中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
高中生正处于自我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人文精神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潜能,并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精神注重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实现,这对于高中生寻找自我价值、实现自身追求十分重要。
通过培养人文精神,高中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通过不断努力和积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培养人文精神可以使高中生成为社会的有益成员,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高考】高三小说阅读之整体感知
第三步 回民馆子 维护自己的尊严
结合故事情节,概括 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①选取精彩语句,要求品读艺术表现力;
《呼兰 11 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当代小说 “我”的形象。 不要把这三要素割裂或孤立起来看待,而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活生生的整体。 河传》 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
探命题特点
浙江卷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每种题型各有其特点: 1.重要词语含义理解题。多要求结合其语境,理解其丰富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 深层含义。 2.情节结构分析题。①不大重视对全文结构的分析和把握,而是选取小切口—— 开头、结尾,尤其是结尾来考查;②重在情节结构效果的分析。 3.艺术技巧赏析题。①选取精彩语句,要求品读艺术表现力;②突出描写技巧, 尤其是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技巧;③地位重要,几乎必考。 4.人物形象分析概括题。①不重整体分析人物形象,而是选取片段、局部文字去 分析人物的心理和形象特点;②分析概括均要求精细、细致入微,答案精细化程 度高。 5.探究题。多以标题、句子为探究点,重在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
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 历年选入高考的小说多数属于传统的写实主义作品,所以普遍地形成了以“故事”和“人物”为基本的解读思路。
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分) 能阅读分析、鉴赏评价中外文学作品。
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 参考答案 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体裁
题号
试题 题干
考点 分值
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及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及对策1. 引言1.1 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精神代表着人类对于文化、思想、艺术等人文领域的关注和热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
而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普遍缺乏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培养,更多地被功利主义和功课紧张所左右。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变得尤为重要。
具体来说,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关注他人、珍惜文化传统。
人文精神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文精神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更加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感受美的力量。
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成长,为未来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任务通过高中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和研究各种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
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人文知识,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他们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则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
通过高中语文教学的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文观念,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具备人文精神的优秀公民。
2. 正文2.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和选择。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人文精神对于个人而言,精神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富足的精神世界可以让人有明确清晰的目标,督促个人为自己热爱且向往的事物不断进取。
对于国家而言,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名族的精神面貌,是支撑一个国家发展的内在软实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物质生活的宽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过分地关注物质享受,以至于忽略了人文精神。
通过对于高中语文课堂的创新,使其可以对优秀的文化进行一定的传承,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
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的文学魅力对同学进行熏陶,在课堂中有效地渗透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教育改革的目标,它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关注人文精神的深层探索,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将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建设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精神状态的改善,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在这里我们所提到的人文精神其实指的是一种对人类普遍的自我关怀,人文精神主要在人的价值、人的观念以及他们的理想和追求方面表现出来,同时在保证这些的前提下,还要对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度的重视,同时这样做也是在塑造和实现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
本篇文章我们主要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人文精神指的是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之后,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反思而得出来的一些情感。
具体来说,本文我们所要探究的这个话题应该在下面几个方面表现出来:1、关怀自然。
要与自然界和谐发展,要学会关怀自然界,只有这样做自然界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回报人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
2、关怀社会。
未来的我们一定是要进入社会的,因此我们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人文精神渗透工作中重要的一点。
我们要对社会的发现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还要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尊严、地位有一种明确的追求。
3、关怀人生。
所谓的关怀人生主要会涉及到人类的一些观念、思想认识,要持有正确的态度来关怀人生中出现的一些道德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考点精析】
该考点是2006年的考纲没有的内容,能力层级为F级,是阅读的最高层级,该考点是新教材、新课标教学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具体体现。
新课标对文学作品全面提出了“感受形象审美体验,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要求,这比过去分析“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已经大大提升了要求。
【新题展廊】
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
(2006年高考江苏卷)
【命题蠡测】
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也可采用判断题的形式出现。
主要题型有:①分析评价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②以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为切入点写赏析短文;③判断对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所作出的评价是否正确。
【仙人指路】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特征
中华传统文化中两千五百年来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封建宗法社会制度下的产物,强调伦理道德、社会责任、人际关系与群体意识。
它对维持家庭与社会的稳定,规范行为与人才培养,起过有益的作用。
但是它压抑个性自由,缺乏平等意识,没有科学、民主的人文精神与尚武、创新意识。
儒家文化通过教育对民族性格与价值取向有广泛的影响。
儒者立身处世,接受与奉行入世与济世的、积极有为的、讲究伦理道德的下列原则:修齐治平,仁义忠孝;少立大志,耀祖光宗;内圣外王,立德立功;刚健有为,人定胜天。
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朵奇花是道家文化,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与孔子、孟子的儒家文化并存两千余年。
在百家争鸣之中独树一帜,如鹤立鸡群,与儒学正统既分庭抗礼,又相辅相成。
道家充满人中哲理与辩证思维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如下的中国道家处世养生原则: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从反向思维的角度出发,与上述道家处世养生原则相对立的原则是:“损人害己,不为而争;极私多欲,得寸进尺;好斗居高,刚愎自用;倒行逆施,违反自然。
”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带来许多人间矛盾和冲突、精神烦恼与痛苦,是不言而喻、不辩自明的,但当局者常执迷不悟,以致心身憔悴不堪。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近百年来有一些中外作家,作过不少的描述,特别有意义的是进行中外或中西对比。
对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褒贬不一。
一致赞扬中国人的勤劳节俭,谦
逊温和,敬老尊贤,家庭为重。
又提出中国人不爱卫生(随地吐痰),不守时间,缺少公德,一盘散沙,因循守旧,逆来顺受等。
了解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
文学作品反映生活,不少文学作品会蕴涵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中国人的传统心理特征是:(1)勤劳俭朴,自强不息。
中国人的勤劳俭朴,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或是非洲与东南亚发展中的国家,都享有盛誉,有口皆碑。
而在世界几个古老民族当中,能够屡经患难自强不息,屹立于亚洲东方,走向繁荣富强的,也唯我中华民族。
(2)求同务实,谦和持中。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人的求同务实,封闭保守,中庸之道,不走极端,不求标新立异,不敢锋芒毕露,以谦受益,以和为贵的心态与行为方式,至今仍独具特色。
(3)家庭为重,亲疏有别。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最重,从小接受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夫妻恩爱、亲友诚信的教育全家成员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个人理想是光宗耀祖、福荫子孙;一家之长,有令必行,妇幼之辈,惟命是从;甚至为了家庭成员的群体利益,不惜牺牲许多个人利益。
这种“亲亲”观念形成互相依靠的亲情、族情、乡情,也形成社会上的关系网与裙带风,以及人情大于国法,人治甚过法治的家长制与家天下传统格局。
(4)伦理为纲,尊卑有序。
孔孟儒家的纲常伦理教育长期规范中国人的思想行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发展程序;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心理卫生标准;忠孝仁义的为人处世法则;为历代统治者所利用与推崇,使平民百姓不好犯上,不好作乱,尊君爱国,尊父爱家尊师重道,尊长爱幼,这种“尊尊”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历时千百年而经久不衰。
当代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特征是:(1)爱国爱家,关心社会;(2)义利兼顾,礼貌文明;(3)勤奋朴实,勇敢谦和;(4)标新立异,敬业乐群。
了解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这个词,一般翻译成“人道主义”或者是“人本主义”,或者是“人文主义”。
这个词在西方文化传统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但是广义的来说,表达了西方从古希腊开始一种精神文化传统,它的主要的精神是尊重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包含三个元素,第一个是人性,即对人的尊重,强调人的尊严,实际上也就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二个元素是理性,即对真理的追求,对真理的思考,是广义的科学精神;第三个元素是超越性,即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如果我们说得非常通俗和简单的话,那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
所以现在大家比较普遍说的一句话,叫人类关怀、生命关怀,这应该说是人文精神的一个核心问题。
答题示例
泪为谁流
夜,黑得出奇,静得怕人。
一个佝偻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
是父亲。
一副挺拔的腰板,眨着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
是儿子。
父亲是慈爱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他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供儿子上学。
儿子是懂事的儿子,为了父亲的期望,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来报答父亲。
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布满皱纹的老脸绽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间高大了许多。
看着父亲欣喜若狂的样子,儿子充满朝气的小脸笑得更加甜了,仿佛幸福的大道已铺好。
然而,大笔的学费怎么办?多年来,父亲一直东挪西借,几亩薄田根本不够儿子那已经很节约的花销。
父亲双眉紧锁。
儿子不忍让父亲赔笑、求人,故作镇静地说:“我不念了,没用!”
“啥?”父亲跳起来,双眼瞪得大大的。
身子微微发抖,齿缝间蹦出一个字:“念!”
“啊!”儿子清醒了。
父亲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今天,如果不念,父亲会更伤心。
佝偻的身躯移进了玉米地,布满老茧的手慢慢地伸向那熟悉的玉米棒子。
那是他的希望。
挺拔的腰板深吸了一口气,握惯笔管的手抖动着抓紧落尽叶子的枯树棒子。
那是他的怒气。
一声闷哼,长老茧的手从玉米棒子上滑了下来,父亲的头在流血!
一声惊呼,握笔管的手已不能再抓住枯树棒子,儿子两眼直直的。
来不及清楚这一切,佝偻的身躯缓缓倒下。
想不到失手铸成大错,挺拔的腰板“扑通”坐地……
夜,静得怕人,黑得出奇。
猛然间,电闪雷鸣。
黑得出奇的夜异常恐怖。
片刻间,风雨大作。
……
父亲是为了儿子: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
活虽累,钱却少,至少能给儿子买点好吃的,来补养一下儿子虽高大却瘦弱的身子。
父亲攥了攥枯瘦的手。
儿子是为了父亲:在放假期间看护田地。
夜虽黑,胆虽小,为了能让他日归家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庄稼没受损害而露出笑容。
儿子咬了咬雪白的牙。
父亲是合格的父亲。
精心的他舍不得花车费,步行三十里,摸黑到家的情况下也不忘到自家的玉米地看看。
儿子是称职的儿子。
眼尖的他在发现有人闪入玉米地后,顾不得害怕,抡起了木棒,他不能让父亲苦心经营的成果被人偷走。
于是,独生子的满腔怒气化作对父亲的当头一棒……
夜,更静了,有的只是那雨声:嘀嗒,嘀嗒……
不,这不是雨!这是老天在流泪!
题目:这篇小说中的“父亲”身上蕴涵了怎样的民族心理?请谈谈你的见解。
解题指导:答这类题,首先要了解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民族心理,再分析作品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发展轨迹,然后作出结论。
答案:“父亲”身上蕴涵了这样一些民族心理:(1)宽厚仁慈,勤劳节俭;(2)望子成龙,以期光宗耀祖、福荫子孙;(3)强调社会责任,以培养儿子成才为已任。
(4)不怕困难,荣辱与共
民族心理:
1、一般认为,民族心理是指构筑在一个民族的经济地域基础上并渗透着该民族共同文化传统,决定着该民族人们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共同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结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国民性
2、民族心理是指在各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性格、感情、爱好、习俗等精神素质的总和.若对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缺乏理解那就不会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本民族的素质也就是一句空话
3、所谓民族心理是指特定的民族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民族精神素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
4、所谓民族心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通过共同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等心理活动形式表现出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民族心理是指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即特有的民族精神、民族感情、民族意识”.而民族心理素质如上所论只是民族心理发展水平的表现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出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