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概括文章内容

合集下载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者主要内容

技巧概说

以写人记事类为主的记叙文,通读全篇后,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考题形式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方法

一、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一: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

例如:《热爱生命》记叙了一个冬天(时间),一位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人

物),在荒原(地点)上被朋友抛弃了(起因),他与饥饿疼痛和狼做斗争(经

过),最后他咬死了狼,喝了狼血获救(结果)的故事。

方法二:套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公式中的“何人是表现中心的人物;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用“我”或

主人公代替,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的名字代替。

例如:《蜡烛》文记叙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何人),在炮火烧灼的战场上(在什么情况下),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燃在一

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做何事,使苏联红军士兵深受感动的事(结果如何),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抒发了什么感情)。

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找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重点关注文章结尾的抒情、

议论语句)。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梳理文中人物、事件,找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初二语文现代文阅读——概括题

初二语文现代文阅读——概括题

结合全文,围绕“桑桑帮助杜小康”,分层概括情节:
(1)①—⑪段:

(2)⑫—⑬段:
Baidu Nhomakorabea

(3)○14 —○20 段:

【解析】题目要求我们分段概括,概括范围是“桑桑帮助杜小康”的相关内容。所以,根据题目已给
的分段范围回到文章中,按照六要素总结出每段的内容。
【答案】,
桑桑关心鼓励杜小康的生活:
桑桑卖鸽子资助杜小康做生意:
③杜小康却是一副很坦然的样子:“你是怕大家笑话我?” ④“大家不会笑话你的。” ⑤“那怕什么?就是笑话我,我也不在乎。” ⑥杜小康向桑桑详细地说明了他的计划:“我们家开了那么多年的小商店,我知道应该进什么货、什么 好卖;我在学校门口摆个小摊,那么多学生,买个削笔刀啦,买几块糖啦,谁不愿意出了校门就能买到?” ⑦桑桑觉得杜小康的计划是有道理的。 ⑧“那你有钱进货吗?” ⑨“没有。” ⑩“怎么办?” ⑪“能想到办法的。” ⑫桑桑与杜小康分手后,回到家中。晚上,他等鸽子都进窝后,将窝门关上了。他用笼子捉了十只鸽 子。桑桑的鸽子,都是漂亮的鸽子。第二天一早,他提了笼子去镇上,将这些鸽子卖给了一个叫“喜子” 的养鸽人。他拿了卖鸽子得的二十元钱,直接去找杜小康,将钱统统给了杜小康。 ⑬杜小康一手抓着钱,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另一只手抓住桑桑的一只手,使劲地、不停地摇着。 1○4过了一个星期,杜小康在校园门口出现了。他挎一只大柳篮子。柳篮里装了零七八碎的小商品。柳 篮上还放了一只扁扁的分了许多格的小木盒。一格一格的,或是不同颜色的糖块,或是小芝麻饼什么的。 盒上还插了一块玻璃。玻璃擦得很亮,那些东西在玻璃下显得很好看。 1○5他坐在校门口的小桥头上。令油麻地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感震惊的是,这个当初整日沉浸在一种 优越感中的杜小康,竟无一丝卑微的神色。他温和、略带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旁的老师和同学问好或打 招呼。 1○6最初几天,反而是同学们不好意思。因此,几乎没有一点生意。 1○7桑桑替他感到失望。 1○8杜小康安慰桑桑:“会有生意的。”那时,杜小康又想起了那次鸭被惊散了,还有最后十几只没有找 到的情景,父亲说,算了,找不到了,别找了。他却说,能找到的。结果真的找到了。 1○9第一个来买杜小康东西的是桑桑。 2○0杜小康无限感激地望着桑桑,会意地笑着。

现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专题练习

现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专题练习

八年级下语文“概括大意”专题练习

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段意合并法(任何文章适用)。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适用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法三: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方法四: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文章内容。如《满井游记》一课,第二自然段中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二、概括自然段大意的常用方法:

1、摘句法。看自然段的开头、结尾找一找自然段有没有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提

示自然段大意的句子。如:《敬畏自然》第一自然段: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征服自然。

2、综合法。(1)写人、事的段落我们可以从“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这几方面来摘取文段

的关键词来概括。(2)写景、状物的段落我们可以从“什么景、物怎么样。”这几方面来摘取文段的关键词来概括。如:《云南的歌会》第一自然段:来自四方的人在山野上对调子。或“山野对歌”

现代文阅读概括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概括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概括题”解答技巧指导

一、概括段(层)意

概括段(层)意最基本的方法是划分层次,提取或概括关键信息,为此需要逐句逐层地细读。对于几个段落的文意概括,既要注意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能忽略前者;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概括文意有以下三种常用的方法:

(1)摘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

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典型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作报告,说农村的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节选自《才子赵树理》)

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概括题类型

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概括题类型

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概括题类型

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概括题类型是极为重要的,它能够帮助考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所读文章的要点,以及读者的理解在其中的位置。概括题就是要求考生对所读短文的主旨大意进行概括,主要有总体概括题、详略概括题、写出标题题、写出主题句题,只有理解了概括题类型,才能正确完成考题。

一、总体概括题

总体概括题就是要求考生对所读短文进行概括,通常有四个要素:主题、内容、结构和评论性文字。主题指的是文章的中心,考生要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把握短文的主旨大意。内容指的是文章的内容,考生要理解作者的各个观点,以及如何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结构指的是文章的结构,考生要理解作者是如何把文章的各段连接在一起的,以及文章的主要论点以及支持论点的例子。评论性文字指的是文章的对象以及作者的态度,考生要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及文章是针对什么样的话题进行评论。

二、详略概括题

详略概括题就是要求考生对所读短文详细的概括,一般考查短文中几个重点概念或者重点段落,概括短文中每个段落或者重点概念的主要思想,然后把它们综合起来,形成一句话,总结出短文的主旨大意。

三、写出标题题

写出标题题是要求考生根据所读短文,写出一个恰当的标题,考

生需要把握短文的主旨大意,将主旨大意准确而简洁地体现在标题中。

四、写出主题句题

写出主题句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所读短文,写出一句话,总结出短文的主旨大意,这句话通常作为文章的主题句。考生要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和主旨大意,总结短文的基本信息,并把其表达得简洁、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在主题句上。

五、结语

总的来说,概括题类型是极其重要的,它能够帮助考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所读文章的要点,以及读者的理解在其中的位置。考生要掌握各种概括题类型,并且熟练掌握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方法,正确完成概括题。只有这样,才会使考生在中考现代文阅读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者主要内容

技巧概说

以写人记事类为主的记叙文,通读全篇后,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考题形式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方法

一、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一: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

例如:《热爱生命》记叙了一个冬天(时间),一位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人

物),在荒原(地点)上被朋友抛弃了(起因),他与饥饿疼痛和狼做斗争(经

过),最后他咬死了狼,喝了狼血获救(结果)的故事。

方法二:套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公式中的“何人是表现中心的人物;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用“我”或

主人公代替,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的名字代替。

例如:《蜡烛》文记叙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何人),在炮火烧灼的

战场上(在什么情况下),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燃在一

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做何事,使苏联红军士兵深受感动的事(结

果如何),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抒发了

什么感情)。

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找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重点关注文章结尾的抒情、

议论语句)。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梳理文中人物、事件,找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______________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

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

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

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

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

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

儿跑……

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拔苗助长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他天天扛着锄头去

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稻苗,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稻苗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

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

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六年级语文

学生:

现代文答题技巧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阅读答题临场技巧

1、看分值答题

2、优先用原文答题

3、两步法1)确定答题范围;2)参考答题格式。

4、三分析法关于词句的题:

1)分析句子特点及位置;2)分析其表意及结构上作用;3)结合语境分析哪个是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语境义。

总之,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5、进入角色法

(二)阅读试题的常见规律

1、临场阅读方式

首先,快速浏览原文,确定文章体裁;

然后,通读全文,注意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来理解。(最好能找出关键的句段,如主旨句、中心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等,还有文章首尾部分,因为文章主旨常在其中。)

接着,认真读题,辨别各题考点,带着问题细读文章,找出各题在文中的原文、关键词或范围。

最后,在把握文章主旨基础上,按答题模式规范答题。

2、注意试题中的答题信息

1)寻找答题范围的信息;

2)寻找答题数量的信息;

3) 寻找答题方向的信息;

4)寻找答题层次的信息。例:“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怎样理解?这个问题隐含了两个层次:先分别理解“云翳”“美丽的黄昏”的意思,再分析整句话的意思。

3、善于运用规律性知识答题模式

4、精心组织语言,规范答题。

答题首先要准确,就是要有答案中的关键词;其次,答案要简明、通顺、有条理;最后,要检查有无病句或错字。

误区:答案过长,不着边际,颠三倒四不可取。过于简洁不能答全面也不可取。

技巧点拨

一、概念解读

概括文章内容,就是要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以简洁的语言准确概括全文或指定语段的内容。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概括类题型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概括类题型

个性化辅导讲义

年级:6年级辅导科目:语文

课题现代文阅读之概括类题型

教学目标现代文阅读概括类题型总结复习。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温故知新】

概括段意的原则

八字原则:明确、完整、简要、通顺

“明确”是指让别人一看就明白这段主要写什么。

“完整”是指该概括的要点不能遗漏。

“简要”是指语句要简洁,做到言简意明。

“通顺”是指语句要通顺。

概括中心思想的原则

三点原则:确切、完整、简要。

确切,就是概括要准确、恰当,能概括出这篇文章所特有的思想意义。

完整,就是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完整地概括出来。

简要,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来表达。但是它必须以确切、完整为前提

【知识梳理】

概括段意(事件)的方法

1、摘句归纳法

就是从段落中摘录能反映全段主要内容的现成句子作为段意。这些句子,一般可以从总分结构的段落、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和段内有过渡句的段落中选出。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到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

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总共485只。

段意:【难度系数:★★】

【解析】“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这句话是这一段的小结句,总结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作为这一段的段意。

【答案】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现代文阅读内容概括

现代文阅读内容概括

一包花生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摧毁了!

③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④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镇长说。“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⑤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校长带着愧意说。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⑥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心想:。于是镇长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七年级语文下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1)-概括文章内容(含考点讲解)

七年级语文下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1)-概括文章内容(含考点讲解)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一)

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知识讲解

常见提问方式:

1、请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故事?

3、请概括文章大意。

解法点津:

方法1:提取文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将其整理成一句通顺完整的话。

方法2:先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理清每一层次的内容,然后将各段大意合并在一起,组成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3:有些文章标题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可以利用标题,进行扩充,使之成为通顺完整的话,用以概括文章内容。

第二部分:精讲精练

(一)

买一个奇迹

小女孩走进自己的房间,从衣橱里取出存钱罐,打开盖子,把钱倒在地上,认真地数了起来。为了准确无误,她数了三遍。

她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放回存钱罐,合上盖子,带着它悄悄地从后门离开了家。她走过六个街区,来到一家招牌很显眼的雷克斯奥尔药店。

她耐心地等待药剂师接待自己。但药剂师正忙着与旁边的一个人交谈。这位衣着考究的男士是药剂师的哥哥,几个小时前刚从芝加哥赶来看望弟弟。

小女孩动了动脚,好让鞋子发出声音。见药剂师无动于衷,她又使出最大力气清了清嗓子。依然没有效果。最后,她从储蓄罐中取出25美分,把它放在了柜台上。

“你想要点什么?”药剂师的语气似乎有些不耐烦。

“我想跟你谈谈我的弟弟,”小女孩以同样的语气答道,“他现在病得非常、非常厉害。我想买一个奇迹。”

“对不起,你说什么?”药剂师问道。

“他叫安德烈斯。他的脑子里长了一个不好的东西,我爸爸说只有一个奇迹才能救他。你告诉我,一个奇迹要多少钱?”

“小姑娘,我们这里不卖奇迹。很遗憾,我确实帮不了你。”药剂师的语气缓和了下来。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阅读技巧一 紧扣文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阅读技巧一    紧扣文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附参考答案

阅读技巧一紧扣文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要扣住其文体特点,具体方法有:

1.找六要素。

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人物十事件”的形式进行表述。如莫怀戚《散步》的主要内容是“我们”一家人在田野散步并解决分歧的事。

2.提关键句。

即提取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总结句等关键性的句子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拓展标题。

即结合文章内容把标题拓展成一句话来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如郭超人的《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是记述了王富洲等几名登山队员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的故事。

4.合并段意。

先写出文章中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再把这些段落大意进行综合概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名题引航

错号

陈喜联

那几天重感冒,后来转成了肺炎,白天黑夜一直咳嗽,咳得惊天动地,仿佛连胸腔也要爆炸开来一样。班是不能上了,只好回家休息。爱人出差在外,我不想去挂水,自己熬了中药喝下,然后躺在床上,一阵接一阵地咳,感觉浑身骨头都要散架似的。

手机响起来,一看,是个陌生号码。我(1)地说:“喂,哪位?”一个苍老焦急的声音:“阿珍,快回来,你家水管破了,家里都是水。”我怎么会是阿珍呢?不过,老人打错电话是常有的事,我妈就打错过好几次电话,有一次,还被人恶狠狠地吼了几句,害得她难过了好几天。我刚想说话,一阵猛烈的咳嗽袭来,似乎连五脏六腑也要咳出来了。好不容易停下,我气喘吁吁地说:“我不是阿珍,你打错了。”

刚刚躺下,手机又响了,起身一看,还是刚才那个号码,想不理她,可手机顽强地响着,搅得我心烦。唉,要不是看在对方是老人的份上,我一定直接挂断。我无奈地接通电话:“喂,老人家,你打错了,我不是阿珍。”刚说完,喉咙口痒痒的,又是打雷似的几声咳嗽,差点接不上气来。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二:概括内容,梳理情节,找准线索 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二:概括内容,梳理情节,找准线索   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

考点二概括内容,梳理情节,找准线索

1.概括内容。

模板揭秘

①标题扩展法。根据文章内容把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

②段意合并法。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段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加上一些过渡词语,并进行合并。

第一步:分层归纳层意。

第二步:在层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

③要素串联法。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去套用,要求语句通顺、简洁。公式中的“何人”必须是主人公。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也可用“我”。

④句段摘录法。表示时空转换、提示语境特征的提示语;文章开头和结尾处的概括性语句(总起句、总结句);文章主要内容间的过渡句;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性语句;文章中议论性、抒情性的语句;信息较集中的主旨句。

⑤问题概括法。对整篇文章,作者所要说明的有哪几个问题;对其中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用简练、通顺、连贯的话语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梳理故事情节。

模板揭秘

①抓住时间标志。有很多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出不同的阶段。

②抓住地点转移。有很多文章是按地点转移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分出不同的地域。

③抓住情节发展。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思路来分析;也可以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思路来分析。

初中现代文阅读高分技巧:第1讲 概括题:文章思路梳理及概括主要内容(学生版)

初中现代文阅读高分技巧:第1讲  概括题:文章思路梳理及概括主要内容(学生版)

第1讲概括题:文章思路梳理及概括主要内容

一、一般概括题:概括主要内容

§提问方式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把它们说成是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羊。山坡下有一块瓜地。和暖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的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西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如何概括文章中心(附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如何概括文章中心(附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够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适合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熟练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概括段意的几种方法:

1)句子摘录法在文章中,有一些句子高度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比如首句、尾句或中心句等,我们可以直接将其摘出,作为段意。

2)段意合并法有些自然段可划分为几层意思,而且层与层之间是并列关系,我们在概括段意时,就可以先概括每层的意思,然后把层意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一整段的意思。

3)题目扩展法。有些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我们只要把文题稍加扩充,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文题扩展法”归纳主要内容比较适宜。一般来说,以“人名命名”的文章,主要问“做了什么事”,以“物”命名的文章主要问“怎么样”,以“地点”命名或以“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主要问“发生了什么事”。

4)要素串联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可以用一些词语把他们串连成一句句通顺的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5)线索串联法有的课文是以写作线索作为文章的题目,这样的文章,可以先弄清楚围绕线索写了几件事?把几件事分别弄清楚,在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6)概括法有些文章内容结构比较复杂,不适宜运用以上方法,这就必须认真地把文章读透,然后看这一段写了几个意思,然后整理、精简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作为段意。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概括型考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概括型考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概括型考点

你正在浏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概括型考点,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概括型考点仅供你参考学习之用,任何作业请你务必亲自动手动脑。

请理解此处提供的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概括型考点之良苦用心,同时也请理智地对待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概括型考点和写好作业。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概括型考点] 阅读中的概括,就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概括题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题,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卷不在。从操作的角度来讲,概括题又是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可以说是读写结合的最常用的形式。中考阅读中的概括题出题角度丰富多姿,其中大量的是正面出题,如要求概括文段的中心或文章的主旨,概括文段、文章、事件的内容,概括幼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文章的思路或层次及层意,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事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等等,均是常见的题目。另外也有一些题是从侧面入手对概括能力进行考查,如要求写出材料的内容提要,要求简要叙述文章的故事情节,要求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要求将材料进行归类等。它们好像不考查"概括",但必须经过"概括"这一环节才能答题,实质上也是概括题的出题角度。另外,一些"根据文章内容简答"、"根据文章内容简述"之类的题,实际上也包含有概括答题的意味。

[应对技法点拨]

概括题考查的,是看考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所以"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进行精要的提炼,其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提取法。即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将其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这忡方法既适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答题的题目,又适于要求对内容、主旨进行概括的题目。2、组合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这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考点一: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答题技巧: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常见考点二:概括层意(段意)。

常见考点三: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答题技巧:

(1)情节的划分。划分情节要看过渡。时间的变换、地点的转移、人物感情的变化、人物的转换等,往往是划分的依据。划分时要看这些过渡的句子。

(2)情节的概括。一般是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各部分内容。

概括方法一: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①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②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概括方法二:表述式概括。(适用于较短篇幅或试题)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结局内容概括的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求用简洁、完整的句子。

概括方法三:根据中心句或过渡句来概括。(一般结构思路清晰的文章采用)①熟练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可以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②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的提示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

《站牌下的约定》

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

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

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

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还有一点点颤音。

候车的人纷纷侧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字呢。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

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

奇怪的是,有时候是妈妈先到公交车站,有时候却是女孩先到。

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

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

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

那你们是……

“妈妈”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个人在车站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

原来是这样。

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那天,教的是课文《春天来了》:“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报社。

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花花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今年春节之后,在杭州做环卫工的父母,将花花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花花每天孤单地跟着父母去扫马路,遇到了等公交车的“妈妈”,于是,便有了这个公交站牌下的约定。

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校。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花花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的学校读书去了。

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

文意把握。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

思路提示:抓住全文情节的核心概括故事内容。

常见考点一: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答题技巧: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命运随时可以拐弯

□孙道荣

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逃学、捣蛋、捉弄老师、欺负同学,可谓“无恶不作”。同学怕他,讨厌他,避之唯恐不及;老师也对他渐渐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他的父母,一个重病缠身,一个苦于生计,想管也管不了。除了偶尔被老师拿着花名册点到名字外,他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

这是个偏僻的山区学校,贫穷是笼罩在很多孩子身上的共同特征,每年,学校都会拟定一份名单报给当地教育局,以方便那些好心的捐助者选择资助对象。

很显然,并非每个孩子都能上这份名单,有幸被选上名单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学校会在每个名字的后面,附一份该同学学习和表现情况的材料,这是关键的一张纸,很多捐助者就是据此选择他们要帮助的孩子。因此,能上名单,就意味着不但可能得到一份资助,而且,也是一份“荣誉”,它说明了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

又一批名单报上去了。

一天早晨,还没有上课,他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早走进学校。在班主任的办公室外徘徊了许久,他下定决心,走了进去。他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张纸片,递到老师面前,“老师,这是我昨天收到的汇款单,是一位上海的叔叔捐给我的学费。谢谢老师!”

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也受到了捐助?而老师清楚地记得,报上去的名单里,根本没有他的名字啊!

老师接过汇款单细看,收款人果然写着他的名字。虽然心存疑惑,老师还是决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班同学。

当老师在班级上宣布这一消息时,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都齐刷刷投向他。疑惑,羡慕,感叹,什么表情都有。而第一次被这么关注,他激动得满脸通红,腰板挺得笔直。他从来就没有坐得这么正过。

这天,他第一次没有在课堂上捣乱,每一堂课,他听得都非常认真。

放学了,他才收拾书包,跟在同学们之后,走出学校。这是他难得一次没有早退,按时放学。

他惊人地变化着,不再迟到,不再早退,不再恶作剧,不再四处捣蛋。

上课时,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听老师讲课。老师提问时,他第一次举手发言。月考时,他的试卷上,第一次没有出现刺眼的红色……

班主任对他做了一次家访。

他拿出了一沓信。“这都是资助我的叔叔寄来的。”他忽然有点不好意思,“叔叔在信中说,是老师推荐我的,老师在推荐信里说我是努力、上进、优秀的孩子。我没想到老师会这么夸我。”他偷偷瞄了一眼老师,黑黑的脸,泛出红晕,“叔叔还说,他会一直支持我上学,直到我上大学。我不会让老师和叔叔失望的。”他紧紧地咬着嘴唇。

老师一脸迷茫,这份推荐信显然不是他写的。怎么会这样呢?老师也想不明白。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彻底改变了。老师坚定地拍拍他的肩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